期刊文献+
共找到874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主义文学”作为“遗产”是否可能?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均 吴敏 +7 位作者 黄灯 申霞艳 郭冰茹 罗嗣亮 罗成 王敦 张楠 郑甜甜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45-52,共8页
钱理群先生曾表示,这20年思想界最大的失误就是没有认真清理中国的社会主义思潮。这种"失误"表现于文学领域,就是对社会主义的文学遗产缺乏必要的认识与讨论。但显而易见,国内学界对于"社会主义文学"是否有资格成为... 钱理群先生曾表示,这20年思想界最大的失误就是没有认真清理中国的社会主义思潮。这种"失误"表现于文学领域,就是对社会主义的文学遗产缺乏必要的认识与讨论。但显而易见,国内学界对于"社会主义文学"是否有资格成为"遗产"或在怎样的意义上成为"遗产",存在激烈的分歧。有鉴于此,活跃于广州的吴敏、王敦、张均、郭冰茹、罗成、罗嗣亮等青年学者于2012年10月23日齐聚中山大学当代文学研究中心,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圆桌谈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文学 文学遗产 社会主义思潮 当代文学研究 文学领域 中山大学 青年学者 钱理群
下载PDF
蔡翔《革命/叙述:中国社会主义文学——文化想象(1949—1966)》杂论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彬彬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2-26,共15页
怎样评价"十七年文学",自可见仁见智。蔡翔先生的《革命》一书,问题不在于对"十七年文学"的肯定,而在于在肯定的过程中语无伦次,在于常识性错误频频出现。如果一些基本的观点、判断是建立在对政治史和文学史的无知... 怎样评价"十七年文学",自可见仁见智。蔡翔先生的《革命》一书,问题不在于对"十七年文学"的肯定,而在于在肯定的过程中语无伦次,在于常识性错误频频出现。如果一些基本的观点、判断是建立在对政治史和文学史的无知和谬见上,那这些观点和判断就是不能成立的。《革命》一书,通过"绕"的方式,把伪问题"绕"成真问题,把小问题"绕"成大问题,把旧问题"绕"成新问题。对时髦的外来理论的生吞活剥,在该书中也有明显表现。这些都是不可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文学 社会主义文学 “革命中国”
下载PDF
从保留到皈依:老舍思想理论和创作追求与社会主义文学思潮 被引量:1
3
作者 石兴泽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8-124,共7页
老舍思想理论和创作追求广受社会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时代不同,社会主义文学思潮的内涵和外延不同,对老舍的影响也不相同,大体经历了1930年代的保持距离、40年代的有所接近、50年代全面皈依这一曲折过程。他有所保留却经受影响,接近但... 老舍思想理论和创作追求广受社会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时代不同,社会主义文学思潮的内涵和外延不同,对老舍的影响也不相同,大体经历了1930年代的保持距离、40年代的有所接近、50年代全面皈依这一曲折过程。他有所保留却经受影响,接近但有所拒绝,皈依也有反弹和自守。其间的关系复杂而值得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舍 社会主义文学 皈依
下载PDF
开拓文学艺术新纪元——论社会主义文学的产生和发展
4
作者 张居华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7年第2期89-95,共7页
社会主义文学经历了萌发、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进程,她不仅实实在在地存在着,而且蓬蓬勃勃地发展着。有人认为“社会主义”是个政治概念,根本不可能同文学特性“融洽”在一起,这种观点是极其错误的。重新澄清这个事关重大的理论和实践... 社会主义文学经历了萌发、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进程,她不仅实实在在地存在着,而且蓬蓬勃勃地发展着。有人认为“社会主义”是个政治概念,根本不可能同文学特性“融洽”在一起,这种观点是极其错误的。重新澄清这个事关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对于我们今天继续沿着社会主义文学发展的方向前进,进一步推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的繁荣发展,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文学 审美境界 两种民族文化 艺术规律 历史经验
下载PDF
对“革命”与“叙述”的重新定位——评蔡翔的《革命/叙述:中国社会主义文学—文化想象(1949-1966)》
5
作者 刘卫东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72-76,共5页
蔡翔站在"中国革命的正当性"立场论述1949-1966年文学,不仅意味在当前语境下"逆向思维",而且还要清理复杂的理论历史与现场。蔡翔把"弱者的反抗"指认为"正当",且没有预设前提条件,无疑忽视了对... 蔡翔站在"中国革命的正当性"立场论述1949-1966年文学,不仅意味在当前语境下"逆向思维",而且还要清理复杂的理论历史与现场。蔡翔把"弱者的反抗"指认为"正当",且没有预设前提条件,无疑忽视了对"弱者"的分析。蔡翔只把"劳动"作为了他考察的一个方面,没有将其作为宏观把握1949-1966意识形态的关键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蔡翔 《革命 叙述 社会主义文学—文化想象(1949-1966)》 1949-1966年文学 正名 弱者 劳动
下载PDF
李云雷小说集《再见,牛魔王》与“新社会主义文学”
6
作者 张厚刚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83-89,共7页
《再见,牛魔王》是李云雷出版的一部以"故乡、童年、乡村故事"为主题的小说集,收录了他近年来创作的十七篇小说。这些小说以现在的"我"与少年的"我"相互叠加的方式,通过"我"的体验、"我&q... 《再见,牛魔王》是李云雷出版的一部以"故乡、童年、乡村故事"为主题的小说集,收录了他近年来创作的十七篇小说。这些小说以现在的"我"与少年的"我"相互叠加的方式,通过"我"的体验、"我"的感受,呈现出社会主义乡村的精神变迁,即社会主义精神从"传统社会主义"向"新社会主义"的演进,表达出70后一代人所共有的社会主义乡村生活经验、乡村想象。李云雷使自己的精神本体与"社会主义精神"相遇,塑造出在社会主义精神形构下的"中国故事""中国经验"以及中国人的"体面"生活,为"真的中国"的精神和灵魂"写真"。这部小说集是李云雷"新社会主义文学"理念在文学创作实践上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见 牛魔王》 李云雷 社会主义文学
下载PDF
“新社会主义文学”的可能性及其探索——读刘继明的《人境》 被引量:5
7
作者 李云雷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36-142,共7页
刘继明的长篇小说《人境》(原载《芳草》2016年第2期,作家出版社出版)以马垃与慕容秋为核心人物,以神皇洲和知识界为主要场域,书写了40年来人和社会的沧桑巨变及“中国往何处去”的重大命题。在马垃和慕容秋身上承载着知青上山下... 刘继明的长篇小说《人境》(原载《芳草》2016年第2期,作家出版社出版)以马垃与慕容秋为核心人物,以神皇洲和知识界为主要场域,书写了40年来人和社会的沧桑巨变及“中国往何处去”的重大命题。在马垃和慕容秋身上承载着知青上山下乡以来的城乡生活史,具有一种深邃的时间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文学 可能性 作家出版社 《芳草》 长篇小说 上山下乡 知识界 生活史
下载PDF
社会主义文学发展的主流问题——关于“多元化”的思考 被引量:2
8
作者 董学文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0年第3期4-10,共7页
社会主义文学是年轻的。从严格意义上讲,社会主义文学只有七十几年的历史。倘把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受其影响而出现的进步无产阶级作家、小资产阶级作家反映工人斗争生活、具有社会主义思想性质的作品也算在内,也不过才有一百多年的时光... 社会主义文学是年轻的。从严格意义上讲,社会主义文学只有七十几年的历史。倘把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受其影响而出现的进步无产阶级作家、小资产阶级作家反映工人斗争生活、具有社会主义思想性质的作品也算在内,也不过才有一百多年的时光。而社会主义文学在中国,确切地说只有四十年的历程。然而,社会主义文学却以它的巨大的生命力,不朽的思想力量和艺术魅力,以它生龙活虎、朝气蓬勃的气势磅礴于全世界。二十世纪以来,谈论世界文学的发展,倘若忽略或无视社会主义文学这条醒目的线索,那是不能设想的。从历史的宏观视角看,社会主义文学虽然还未必完全成熟,但却节节胜利,在纷繁复杂的国际文化环境中,充当着开顶风船的角色;社会主义文学在人类审美文化进步的征途上,勇敢而艰难的跋涉,排除各种干扰和阻力,实际已经攀登上了人类审美境界的新高峰。早在1920年,列宁就曾自豪地宣告:“我们也是站在‘当代文化的顶点’上”(见蔡特金:《列宁印象记》,1979年版,第10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文学 社会主义文艺 多元化 文学发展 马克思主义文艺观 文学作品 主流意识 马克思恩格斯 主流文学 无产阶级
下载PDF
雅俗共赏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学问题——重温《讲话》的几点感想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畅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2-28,共7页
在新时期文学所走过的十年历程中,无数作家、理论家对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学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在进行探索中,他们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
关键词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文学 新时期文学 《讲话》 “百家争鸣” 为人民服务 理论家 作家 通俗文学 庸俗文学
下载PDF
社会主义文学的价值观论纲
10
作者 杨从荣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122-127,共6页
文学的意识形态性和审美性是建构社会主义文学价值观的逻辑起点,社会主义文学价值论是包括审美理想值、审美情感值、审美娱乐值以及文学作品在社会主义文化市场中所带有的商品的某些价值属性的一个完备系统。这是对文学价值的多侧面、... 文学的意识形态性和审美性是建构社会主义文学价值观的逻辑起点,社会主义文学价值论是包括审美理想值、审美情感值、审美娱乐值以及文学作品在社会主义文化市场中所带有的商品的某些价值属性的一个完备系统。这是对文学价值的多侧面、多层大的完整描述;有助于避免按认识、教有、审美娱乐的传统观点阐释文学功能所带来的理论混乱,有助于对社会主义文学本质特征的准确把握,从而促进艺术生产与消费关系的科学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文学 审美理想价值 价值功能 社会主义文艺 文学作品 审美情感 艺术生产 审美价值 价值观 审美娱乐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文学的灵魂——重读《如意》、《立体交叉桥》及有关评论 被引量:1
11
作者 黎辉 《中州学刊》 1984年第1期104-108,共5页
刘心武同志的中篇小说《如意》、《立体交叉桥》发表后,立即引起评论界的强烈反响。其中以赞扬者居多,主要是赞扬小说对“人性美”的歌颂和它的“人道主义的思想倾向”。有的论者还就此引伸出了“人道主义的文学主张”,即认为,只有“用... 刘心武同志的中篇小说《如意》、《立体交叉桥》发表后,立即引起评论界的强烈反响。其中以赞扬者居多,主要是赞扬小说对“人性美”的歌颂和它的“人道主义的思想倾向”。有的论者还就此引伸出了“人道主义的文学主张”,即认为,只有“用人道主义来充实和深化现实主义”,才能创作出最优秀的作品,才能攀登文学的高峰。这就涉及到了人道主义在社会主义文学中的地位、作用,社会主义文学的灵魂和指导思想究竟是什么等问题,是应该讨论清楚的。 一 《如意》讲述的是一位学校的老勤杂工的故事。老勤杂工石义海从小是“育婴堂”的“弃婴”,后跟神甫当小厮,解放后在学校当勤杂工,为人善良而富有正义感。他有一个几乎是天生的信念,就是“要把人当人待”,“不能那么糟践人”。因而,“文革”初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文学 人道主义 立体交叉桥 是马克思主义 文学主张 小说 评论 勤杂工 政治观点 人性
下载PDF
反对小市民习气是社会主义文学的重要任务——高尔基文艺思想中一个值得注意的观点 被引量:2
12
作者 陆人豪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4期55-60,共6页
反对小市民习气的问题并不象语言、情节、形象、典型、典型化和创作方法等那样属于文学所固有的特征的范畴,但是在高尔基的文艺思想和创作实践中却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高尔基的一系列有代表性的文学论文,如《谈谈小市民习气》、《个人... 反对小市民习气的问题并不象语言、情节、形象、典型、典型化和创作方法等那样属于文学所固有的特征的范畴,但是在高尔基的文艺思想和创作实践中却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高尔基的一系列有代表性的文学论文,如《谈谈小市民习气》、《个人的毁灭》、《谈技艺》、《青年人的故事》、《再论〈十九世纪青年人的故事〉》、《论剧本》、《谈谈我怎样学习写作》、《论文学技巧》等,没有一篇不涉及这个问题。这些文章从文学与革命斗争的关系、文学必须反映和参预意识形态斗争的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市民阶层 高尔基 社会主义文学 十九世纪 文艺思想 青年人 无产阶级文学 作家 重要任务 革命斗争
下载PDF
在社会主义文学的道路上不断求索——论王蒙小说的创作思想和艺术特色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俊西 《当代作家评论》 1984年第2期12-23,共12页
早在一九五三年,王蒙才十九岁的时候,就以一种“隐秘的激情”叩响了文学的大门,把我们共和国和他自己的“青春的印迹”形象地记录下来,让人们永远怀念和记忆。一九五六年在他的成名作《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问世以后不久,“由于众所周... 早在一九五三年,王蒙才十九岁的时候,就以一种“隐秘的激情”叩响了文学的大门,把我们共和国和他自己的“青春的印迹”形象地记录下来,让人们永远怀念和记忆。一九五六年在他的成名作《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问世以后不久,“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迫使他沉默了二十余年。可是随着社会主义祖国的第二个春天的到来,他重新拿起笔,很快就在原来的起点上,再次显露出他的创作活力和艺术才能。近几年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创作 社会主义文学 艺术特色 王蒙小说 创作思想 作家作品 文学创作 文学典型 中篇小说 社会生活
下载PDF
关于“非英雄化”的沉思——再论社会主义文学中的普通人形象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进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4期1-9,共9页
本文从史论结合的角度,深入探讨了文学作品中“普通人”形象与“英雄”形象的美学内涵及其在中外文学史上的兴衰流变,具体分析了这种嬗变的历史条件与理论根据,并进而分析了“普通人”形象的美学特征。本文认为,“非英雄化”的过程即是... 本文从史论结合的角度,深入探讨了文学作品中“普通人”形象与“英雄”形象的美学内涵及其在中外文学史上的兴衰流变,具体分析了这种嬗变的历史条件与理论根据,并进而分析了“普通人”形象的美学特征。本文认为,“非英雄化”的过程即是“英雄”的人性复归的过程,而从“英雄”到“普通人”的转变的一个重要契机是“人的发现”,是把文学看作人的生命意识的自由表现,同时也是作家对人生整体观照的结果,因而主张建立一个普通人的人学整体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文学 非英雄 英雄传奇 中外文学 人的生命 史论结合 人性美 生活道路 美学特征 整体观照
下载PDF
试论社会主义文学创作与人——读高尔基文艺论著札记
15
作者 王春泽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9-23,共5页
俄国无产阶级革命作家、社会主义文学创始人和奠基人、卓越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家高尔基在《一个读者的札记》(原稿之标题是《谈人与文学》,后来又改为《谈人》)和《俄国文学是世界上影响最大的文学》等文学论著中,曾经多次提到社会主... 俄国无产阶级革命作家、社会主义文学创始人和奠基人、卓越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家高尔基在《一个读者的札记》(原稿之标题是《谈人与文学》,后来又改为《谈人》)和《俄国文学是世界上影响最大的文学》等文学论著中,曾经多次提到社会主义文学创作和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关于人和文学的问题。高尔基说:“使我感到兴趣的,是年轻的文学怎样处理一切戏剧、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的主人公的问题,怎样处理‘生活的主人’——人的问题”。高尔基对于社会主义文学创作和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中怎样处理“人的问题”的提出,首先是建立在他对人类文学经验的全面总结的基础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创作 社会主义文学 高尔基 古典文学 文学 文艺论著 人物性格 社会主义新人 俄国文学 短篇小说
下载PDF
拥抱社会主义文学的春天
16
作者 罗先霖 《创作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3-13,共1页
拥抱社会主义文学的春天罗先霖我深信,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组成部分的文艺,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时代,也就是说,迎来中华文学史上前所未有的灿烂时代。构成这个灿烂时代的外部条件是,全方位的改革,开放,引... 拥抱社会主义文学的春天罗先霖我深信,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组成部分的文艺,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时代,也就是说,迎来中华文学史上前所未有的灿烂时代。构成这个灿烂时代的外部条件是,全方位的改革,开放,引进。当今的拿来,不再只是鲁迅时代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文学 中华文学 罗先霖 三年五载 九十年代 精神生活 艺术团体 人类世界 十年 艺术繁荣
下载PDF
试论社会主义文学对于典型环境的创造
17
作者 刘庆璋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3期80-85,共6页
恩格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文艺本身的特殊规律出发,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文艺作品应该创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的要求。就作品的环境描写来说,恩格斯关于典型环境的理论,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文学,也是有着指导意义的。这些理论... 恩格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文艺本身的特殊规律出发,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文艺作品应该创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的要求。就作品的环境描写来说,恩格斯关于典型环境的理论,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文学,也是有着指导意义的。这些理论主要包括些什么内容呢?下面谈谈个人的一些不一定准确的体会。在文学作品中,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和驱使人物行动的一切客观条件的总和,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有决定意义的是社会环境,而社会环境又是通过人物关系体现的,因之,首先,恩格斯认为:正确描写站在时代前列的先进人物的形象,对于体现典型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拉萨尔的历史剧《弗兰茨·冯·济金根》,恩格斯批评作者把兴趣集中在垂死阶级的代表——封建骑士身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环境 社会主义文学 社会主义新人 社会环境 恩格斯 人物关系 环境描写 旧现实主义 “四人帮” 先进人物
下载PDF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体系──读《社会主义文学艺术论》体会
18
作者 董之林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86-89,共4页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体系读《社会主义文学艺术论》体会董之林伴随社会主义运动在二十世纪蓬勃发展,我国对社会主义文学规律性的探讨已经经过几代人艰辛的努力。“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新时期文学冲破极左思潮在文学领域设立的...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体系读《社会主义文学艺术论》体会董之林伴随社会主义运动在二十世纪蓬勃发展,我国对社会主义文学规律性的探讨已经经过几代人艰辛的努力。“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新时期文学冲破极左思潮在文学领域设立的种种禁区,迎来了建国以来文学前所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文学 文学体系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文学艺术 艺术论 社会主义文艺 《讲话》 毛泽东 文化大革命 社会意识形态
下载PDF
坚持以马列主义为指导 建立社会主义文学理论的新体系——湖北省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学术讨论简述
19
作者 楚天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1989年第9期73-73,共1页
为了切实贯彻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精神,湖北省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于1989年7月12日至18日在丹江口市召开学术讨论会。会议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围绕“文学观念更新与新体系建立”这一中心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涉及到一系列文艺理论的... 为了切实贯彻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精神,湖北省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于1989年7月12日至18日在丹江口市召开学术讨论会。会议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围绕“文学观念更新与新体系建立”这一中心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涉及到一系列文艺理论的重大问题。与会同志一致认为,必须一贯地坚持、宣传、运用和发展马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文艺思想 新体系 文学理论 社会主义文学 马列主义 湖北省 文艺理论 观念更新 学术讨论会 重大问题
下载PDF
论社会主义文学的创新
20
作者 郑松生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4期54-60,共7页
文学史上所有有成就的作家都是孜孜探索,刻意求新的,他们的作品至今仍能给人们以美的享受。创新之可贵,就在于它永远是一种艺术新发现,是文学走向成熟发展的重要标志。社会主义文学怎样创新呢?这个问题,需要我们从理论上作出科学的回答。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文学 作家 刻意求新 艺术表现 文学创作 文学 四化建设 社会心理 文学走向 现实生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