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历史批评视角下施尼茨勒剧作中女性的艺人职业设定
1
作者 吴文明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 2024年第1期46-49,共4页
社会历史批评方法主张将文学批评与作者生平、时代背景结合起来,并重视文学作品对社会的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借助社会历史批评方法,本文分析了施尼茨勒剧作中将大量女性职业身份设定为女艺人这一现象,其原因与他写实派的创作观、特定... 社会历史批评方法主张将文学批评与作者生平、时代背景结合起来,并重视文学作品对社会的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借助社会历史批评方法,本文分析了施尼茨勒剧作中将大量女性职业身份设定为女艺人这一现象,其原因与他写实派的创作观、特定历史语境下女艺人的职业特殊性、还有伴随女性解放意识而产生的艺人角色多样性有关。通过这些女艺人的人生经历,他反映了那个时代女性的弱势地位和逐渐觉醒的女性意识,展示了帝国灭亡前维也纳醉生梦死的社会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尼茨勒 女艺人 职业身份设定 社会历史批评
下载PDF
整合与阐释:社会历史批评模式的应用及深化
2
作者 甘嵘升 《金钥匙(汉文、蒙古文)》 2024年第4期210-217,共8页
社会历史批评模式是蒙古族文学研究的I种主要方法,同时也是蒙古族文学研究中使用最传统、最广泛的批评模式之一。在新世纪文学研究中,社会历史批评大体可分为作品研究、作者研究、文学活动研究、影响研究等。综合来看,批评家们在社会历... 社会历史批评模式是蒙古族文学研究的I种主要方法,同时也是蒙古族文学研究中使用最传统、最广泛的批评模式之一。在新世纪文学研究中,社会历史批评大体可分为作品研究、作者研究、文学活动研究、影响研究等。综合来看,批评家们在社会历史批评模式的运用上存在着不彻底,理解较浅,缺乏对理论基本问题的思考等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历史批评模式 新世纪蒙古族文学 批评模式的运用
下载PDF
社会历史批评视域下余华《第七天》的生命意识之诗性书写
3
作者 马会莹 《河池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4-30,共7页
余华在小说《第七天》中以死观生,背后蕴含着强烈的生命意识。从社会历史批评视域对余华《第七天》中生命意识的诗性书写进行重新审视,发现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第七天》在荒诞之中洞见真实,揭示了社会底层人物的生存本相,使真... 余华在小说《第七天》中以死观生,背后蕴含着强烈的生命意识。从社会历史批评视域对余华《第七天》中生命意识的诗性书写进行重新审视,发现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第七天》在荒诞之中洞见真实,揭示了社会底层人物的生存本相,使真实广阔的社会现实在小说中亡灵的游荡中层层展开;其次,《第七天》用诗性精神构建乌托邦,为冰冷枯燥的社会增添温情与诗意,是作家诗性人格的体现;最后,《第七天》无论是形式的创新还是背后的价值指涉,都体现了作者试图唤醒人们对于个体生命的思考和鼓励人们追寻人生意蕴的殷切希冀,对当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启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历史批评 《第七天》 生命意识 诗性精神
下载PDF
社会历史批评方法对语文阅读教学的指导意义——以《背影》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方小凤 张华峰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55-57,共3页
社会历史批评方法是从社会和历史视角来评价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的一种批评方法。在西方,这一方法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在中国,可追源到春秋战国时期--孟子的“知人论世”言论。此方法论的集大成者主要有法国学者丹纳与德国哲学家... 社会历史批评方法是从社会和历史视角来评价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的一种批评方法。在西方,这一方法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在中国,可追源到春秋战国时期--孟子的“知人论世”言论。此方法论的集大成者主要有法国学者丹纳与德国哲学家马克思。丹纳在《艺术哲学》一文中归纳,人类的一切创造性活动都受到种族、环境、时代三大因素的影响。马克思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出发,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因此分析文学现象须从社会历史状况出发。此后20世纪社会历史批评方法逐渐步入边缘状态。我国学者童庆炳先生认为社会历史批评“强调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认为文学是再现生活并为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所形成的,因而文学作品的主要价值在于它的社会认识功用和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批评方法 社会意识 历史意义 语文阅读教学 《背影》 社会历史批评 社会历史环境 文学现象
下载PDF
社会历史批评的当代境况与重建立场的确立 被引量:1
5
作者 詹艾斌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2-119,共8页
作为一种批评方式与形态的社会历史批评,具有悠久的传统,致力于文学与社会生活之间关系的阐释和建构。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社会历史批评产生了深远的积极影响,但它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在后现代社会文化语境下其发展面临着重... 作为一种批评方式与形态的社会历史批评,具有悠久的传统,致力于文学与社会生活之间关系的阐释和建构。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社会历史批评产生了深远的积极影响,但它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在后现代社会文化语境下其发展面临着重大而严峻的挑战,重建也就成为一种必要。确立马克思主义立场是新时代社会历史批评重建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这有赖于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更具根本性的深刻认识。在这一思维进路中,重建也就意味着寻求社会历史批评哲学基础的变更,即从单一化的认识论、反映论走向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实践论与存在论的统一。如是,可望有效激发社会历史批评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历史批评 当代境况 重建 马克思主义立场 批评的活性
下载PDF
后现代语境中的社会历史批评 被引量:1
6
作者 熊立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8,共5页
社会历史批评是从社会、历史的维度观察、分析、评价文学现象的一种批评方法。一直以来,它注重历史意识和历史眼光,把文学放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去研究,同时,以寻求文学与社会的联系为己任,以阐明文学发展变化的社会原因为基本目标... 社会历史批评是从社会、历史的维度观察、分析、评价文学现象的一种批评方法。一直以来,它注重历史意识和历史眼光,把文学放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去研究,同时,以寻求文学与社会的联系为己任,以阐明文学发展变化的社会原因为基本目标,因此在批评领域占据重要的地位,在批评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后现代社会的到来,社会历史批评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历史批评 后现代语境 文学现象 后现代社会 批评方法 历史眼光 历史意识 历史环境
下载PDF
试论中国古代社会历史批评法的文化精神及其特征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朝龙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5期5-9,共5页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宗法文化 ,它与来源于宗教文化的西方文化是大相径庭的。在这一文化背景下产生和形成起来的中国古代社会历史批评法 ,其个性特征与西方社会历史批评法也就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这主要表现在 :注重文学...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宗法文化 ,它与来源于宗教文化的西方文化是大相径庭的。在这一文化背景下产生和形成起来的中国古代社会历史批评法 ,其个性特征与西方社会历史批评法也就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这主要表现在 :注重文学艺术的“人教”作用 ,强调作家作品的内在精神 ,重古轻今的价值取向异常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古代 社会历史批评 文化精神 宗法文化 "人教"作用 内在精神 价值取向 重古轻今 文艺批评
下载PDF
多元批评语境中的社会历史批评 被引量:1
8
作者 郭云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55-58,共4页
在当下各种文学批评方法多元共存的语境中,社会历史批评已失去了往昔的主导地位。由于社会历史批评符合中国人深层实用理性的思维方式,文学创作与批评的现状也依然吁求社会历史批评的介入,社会历史批评虽然具有理论与实践上的种种局限,... 在当下各种文学批评方法多元共存的语境中,社会历史批评已失去了往昔的主导地位。由于社会历史批评符合中国人深层实用理性的思维方式,文学创作与批评的现状也依然吁求社会历史批评的介入,社会历史批评虽然具有理论与实践上的种种局限,但仍是解释与判断文学现象时不可或缺的一种思路与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历史批评 功利主义的文学观 现代文学批评 反思与展望
下载PDF
社会历史批评发展概述 被引量:1
9
作者 李静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86-89,共4页
社会历史批评方法在历史的不断演进中得到确立和发展。不同时代的社会历史批评并非简单的新旧交替,而是多种文化的碰撞和社会生活交织而成的复杂更迭,其中有内在的规律和一致性。只有掌握了社会历史批评的发展轨迹和特征,才能对传统的... 社会历史批评方法在历史的不断演进中得到确立和发展。不同时代的社会历史批评并非简单的新旧交替,而是多种文化的碰撞和社会生活交织而成的复杂更迭,其中有内在的规律和一致性。只有掌握了社会历史批评的发展轨迹和特征,才能对传统的社会历史批评进行扬弃,并赋予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历史批评新的时代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历史批评 发展轨迹 特征
下载PDF
从社会历史批评到历史文化学批评——新时期古代文学研究转型考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胜利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43-48,共6页
新时期以来的历史文化学批评,是在社会历史批评基础上的发展,它更注重文化因素在文学中的作用,将文学看作一个民族文化史的一部分。首先它突破了狭隘的阶级和经济分析,使文学研究回归本位;更重要的是,在全球化时代,传统文化受到他者文... 新时期以来的历史文化学批评,是在社会历史批评基础上的发展,它更注重文化因素在文学中的作用,将文学看作一个民族文化史的一部分。首先它突破了狭隘的阶级和经济分析,使文学研究回归本位;更重要的是,在全球化时代,传统文化受到他者文化的冲击,文化冲突促使文化认同产生,历史文化学批评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借鉴中,加强了文化认同,并对新文化的建设提供了传统文化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历史批评 历史文化学批评 全球化 文化认同
下载PDF
社会历史批评视域下的《黑暗物质三部曲》尘埃意象解读
11
作者 夏妙月 姜淑芹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44-150,共7页
尘埃是《黑暗物质三部曲》中的核心意象,虽然在不同的世界中对它的称呼与认识不同,但它是宇宙中万事万物存在的基本形式,与漫长的人类历史发展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意义多元的尘埃表现了普尔曼努力重建信仰、追寻诗意生存方式的使... 尘埃是《黑暗物质三部曲》中的核心意象,虽然在不同的世界中对它的称呼与认识不同,但它是宇宙中万事万物存在的基本形式,与漫长的人类历史发展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意义多元的尘埃表现了普尔曼努力重建信仰、追寻诗意生存方式的使命感。从社会历史批评角度解读作品的核心意象可以帮助我们窥视作者的思想感情,挖掘出作品的社会语义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历史批评 普尔曼 《黑暗物质三部曲》 尘埃意象
下载PDF
文艺社会历史批评理论方法演进说
12
作者 危磊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10,共4页
社会历史批评的核心在于强调文学艺术与社会历史之间的有机联系,随着文艺观念的更新和研究视野的拓展,人们也在赋予社会历史批评以更新、更丰富的阐述和诠释。因而对社会历史批评发展演进的阐析与审视具有现实和理论意义,社会历史批评... 社会历史批评的核心在于强调文学艺术与社会历史之间的有机联系,随着文艺观念的更新和研究视野的拓展,人们也在赋予社会历史批评以更新、更丰富的阐述和诠释。因而对社会历史批评发展演进的阐析与审视具有现实和理论意义,社会历史批评得以全面发展和深入拓进与文化因素的多方位渗入密切相关,社会历史批评既然注重"社会观点"与"历史观点",它就必然应该包含着"美学观点",这也是不断发展与开放的社会历史批评的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历史批评 发展演进 美学和历史观点
下载PDF
社会历史批评视野中的福楼拜
13
作者 王钦峰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8期78-82,共5页
在福楼拜研究史上,社会历史批评曾是主导性的批评方法之一。本文从这一视角入手,对世界范围内福楼拜研究中社会历史批评的主要成就作了初步的勾勒,梳理了福楼拜时代以来批评界的重要人物如圣勃夫、瓦莱里、卢卡契、巴赫金、萨特等人的... 在福楼拜研究史上,社会历史批评曾是主导性的批评方法之一。本文从这一视角入手,对世界范围内福楼拜研究中社会历史批评的主要成就作了初步的勾勒,梳理了福楼拜时代以来批评界的重要人物如圣勃夫、瓦莱里、卢卡契、巴赫金、萨特等人的主要观点,描述了福楼拜研究史上社会历史批评方法使用的多种形态及其当代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楼拜 福楼拜研究 社会历史批评
下载PDF
新时期《金瓶梅》的社会历史批评及文化学批评
14
作者 牛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78-83,共6页
在新时期的《金瓶梅》研究中,社会历史批评和文化学批评是被广泛使用的两种研究方法。而文化学的批评方法其实是对社会历史批评方法的一种外部广度的开拓。本文通过对新时期《金瓶梅》研究中的社会历史批评和文化学批评的回顾,梳理了这... 在新时期的《金瓶梅》研究中,社会历史批评和文化学批评是被广泛使用的两种研究方法。而文化学的批评方法其实是对社会历史批评方法的一种外部广度的开拓。本文通过对新时期《金瓶梅》研究中的社会历史批评和文化学批评的回顾,梳理了这些研究的代表性观点,旨在反思对于《金瓶梅》的社会历史研究和文化研究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瓶梅 社会历史批评 文化学批评 回顾 反思
下载PDF
社会历史批评形成过程综述
15
作者 王萌 《安康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47-50,共4页
社会历史批评是一种从社会历史角度观察、分析、评价文学现象的批评方法,即将文艺纳入社会历史中考察,并从中发现规律,解读作品。社会历史批评的源头可追溯到古希腊批评家柏拉图的"模仿说",到维柯时期基本成熟,后经斯达尔夫... 社会历史批评是一种从社会历史角度观察、分析、评价文学现象的批评方法,即将文艺纳入社会历史中考察,并从中发现规律,解读作品。社会历史批评的源头可追溯到古希腊批评家柏拉图的"模仿说",到维柯时期基本成熟,后经斯达尔夫人、丹纳的阐释得到进一步完善,又经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批评家的拓展、延伸,其地位在文学理论界得以完全确立。纵观社会历史批评的整个发展过程:在批评视角上,其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多,越来越全面,但经济因素缺失;在文学与社会的关系上,从单一的社会主体上升为文学与社会互为主体;在方法上,从单纯以社会学的方法解读文艺发展为与其他学科的交互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历史批评 形成过程 综述 社会环境 主体 美学
下载PDF
社会历史批评视域下的《活着之上》生存方式的解读
16
作者 何晓军 《梧州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71-75,共5页
《活着之上》向我们展示了两种不同的生存方式,一种是现实性的生存方式,另一种是理想性的生存方式。以社会历史批评方法为基点,通过分析《活着之上》生存方式诞生的社会历史语境,并探究各式人物形象对生存方式的不同选择,以期在对《活... 《活着之上》向我们展示了两种不同的生存方式,一种是现实性的生存方式,另一种是理想性的生存方式。以社会历史批评方法为基点,通过分析《活着之上》生存方式诞生的社会历史语境,并探究各式人物形象对生存方式的不同选择,以期在对《活着之上》的生存方式进行深入解读的同时,进一步明确《活着之上》的当代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历史批评 《活着之上》 生存方式
下载PDF
论李长之凸显作家主体精神的社会历史批评方法
17
作者 朴晓琳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3年第10期96-98,共3页
三十年代重要的文学批评家李长之以其独特的批评方法在当时备受瞩目,而在今天这种批评方法仍然大放其彩。因为批评事业发展至今更加注重对作家主体精神(不仅包括批评家,也包括批评客体的作者)的探究,而李长之通过对主客体两方面的定位... 三十年代重要的文学批评家李长之以其独特的批评方法在当时备受瞩目,而在今天这种批评方法仍然大放其彩。因为批评事业发展至今更加注重对作家主体精神(不仅包括批评家,也包括批评客体的作者)的探究,而李长之通过对主客体两方面的定位正好诠释了这种批评方法,以一种新的视角去定位批评的精神和批评的方式,因此从主客体两方面研究李长之的独具特色的社会历史批评方法,对于整合李长之的文学批评观和学习其批评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长之 作家主体精神 社会历史批评方法
下载PDF
愤怒的游戏——社会历史批评视野下的《象棋的故事》 被引量:1
18
作者 路文静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5年第7期102-105,共4页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生前的最后一篇中篇小说《象棋的故事》,以棋写人,写出作家对战争的另一种反抗、厌倦的情绪;而同样是以象棋这种游戏为主题的阿城的《棋王》一书,也是以棋写人的经典之作。前者借象棋表达对纳粹,对法西斯的不满、控诉...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生前的最后一篇中篇小说《象棋的故事》,以棋写人,写出作家对战争的另一种反抗、厌倦的情绪;而同样是以象棋这种游戏为主题的阿城的《棋王》一书,也是以棋写人的经典之作。前者借象棋表达对纳粹,对法西斯的不满、控诉与愤怒;后者用下棋来稀释对"文革"残酷荒诞的不满与愤怒。扩展到当下社会的"游戏中毒",可以说,我们也能从游戏对当代人的入侵腐蚀,感受到两位作家对于当时时代的强烈愤怒。作品中的"游戏中毒"虽然不完全与今天的社会群体病症相符,但却精准地与我们畸形的娱乐态度导致的普遍盲目游戏的大众心理相吻合。愤怒的游戏其实是愤怒的社会之声,文学不是完全为社会生活服务,但可以警醒每一个社会人,这样文学在审美、艺术之外的社会意义也会得到完美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茨威格 《象棋的故事》 《棋王》 游戏 社会历史批评
下载PDF
走向与美学结合的社会历史批评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元骧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1989年第6期70-73,共4页
社会历史批评任何时候都是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的原则,这是因为文学作品作为一种社会的精神现象,就其根本性质来说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但是社会历史批评作为一个批评流派,严格地说还是十九世纪初在法国诞生的。它的创始人是法国的作家... 社会历史批评任何时候都是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的原则,这是因为文学作品作为一种社会的精神现象,就其根本性质来说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但是社会历史批评作为一个批评流派,严格地说还是十九世纪初在法国诞生的。它的创始人是法国的作家斯达尔夫人。她在《从与社会制度的关系论文学》和《论德意志》等著作中,否定了当时文学理论界广为流传的以作家的天才和个人生活当作说明文学现象依据的观点,试图从文学与宗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历史批评 文学作品 文学批评 十九世纪 作家 文学创作 社会生活 美学 精神现象 文学现象
下载PDF
社会历史批评视野下王尔德童话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郑雪霏 刘晓莉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63-67,共5页
奥斯卡·王尔德是19世纪唯美主义代表人物,以其剧作、诗歌、童话和小说闻名。评论家通常从唯美主义的角度分析王尔德的童话,却很少关注其背后隐藏的社会历史背景,如政治思想和王尔德个人经历。本文从社会历史角度,将童话故事与历史... 奥斯卡·王尔德是19世纪唯美主义代表人物,以其剧作、诗歌、童话和小说闻名。评论家通常从唯美主义的角度分析王尔德的童话,却很少关注其背后隐藏的社会历史背景,如政治思想和王尔德个人经历。本文从社会历史角度,将童话故事与历史背景结合,从影射历史,影射自我和在文本中寻求平衡三个方面分析王尔德的童话,从而理解王尔德创作的目的,证明王尔德并不仅仅是一个只注重外表的唯美主义者,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下层人民的同情和民主共和的向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斯卡·王尔德 童话 社会历史批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