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5篇文章
< 1 2 7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社区绿地的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之道——以社会交往、地方依恋为中介
1
作者 应君 金荷仙 +1 位作者 张一奇 胡锦雯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4-109,共6页
社区绿地对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然而目前尚不清楚社区绿地影响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机制和路径。利用杭州市15个社区的流动人口问卷调查数据,基于情感事件理论,以社会交往和地方依恋为中介变量,采用结构方程模型... 社区绿地对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然而目前尚不清楚社区绿地影响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机制和路径。利用杭州市15个社区的流动人口问卷调查数据,基于情感事件理论,以社会交往和地方依恋为中介变量,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社区绿地环境感知对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社区绿地环境感知对社会交往、地方依恋有显著正向影响,对社会融合无显著影响;2)社会交往、地方依恋分别对社会融合有显著正向影响;3)社会交往、地方依恋在社区绿地环境感知与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关系中具有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且社会交往的中介效应显著大于地方依恋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丰富了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研究范畴,可为包容性城市建设提供新的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社会融合 社区绿地 环境感知 社会交往 地方依恋 流动人口
下载PDF
水利水电工程移民社会融合状态全过程评估理论初探
2
作者 孙中艮 邵紫婷 +3 位作者 张华忠 陈际华 余庆年 王艺霏 《水力发电》 CAS 2024年第10期19-27,41,共10页
作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大国,中国水利水电企业“走出去”仍然面临相对滞后的水电标准问题。从推动“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中国话语权和提升中国现代化程度的角度出发,初步构建水利水电工程移民社会融合状态全过程评估理论,并就总体框架... 作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大国,中国水利水电企业“走出去”仍然面临相对滞后的水电标准问题。从推动“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中国话语权和提升中国现代化程度的角度出发,初步构建水利水电工程移民社会融合状态全过程评估理论,并就总体框架、过程评估与结果评估进行了阐释。在过程评估上区分为规划期、安置期和后期扶助期;在结果评估上分为环境适应、人口发展、文化融合3个方面。以三峡工程为案例,初步检验了全过程评估理论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可行性。未来有关工程移民的研究还应拓展全过程评估的应用范围,进一步对社会重构问题给予足够的关注,并着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评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水电工程 工程移民 社会融合 全过程评估 过程评估 结果评估
下载PDF
社会融合视角下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探赜——基于Logistic模型的实证研究
3
作者 王敦辉 甘满堂 《安徽乡村振兴研究》 2024年第3期9-17,共9页
农民工的城市定居意愿影响农民工市民化进程,进而影响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乡村振兴。文章基于2023年873份农民工问卷,在社会融合视角下,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民工的城市定居意愿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实证研究表明,只有58%的农民... 农民工的城市定居意愿影响农民工市民化进程,进而影响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乡村振兴。文章基于2023年873份农民工问卷,在社会融合视角下,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民工的城市定居意愿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实证研究表明,只有58%的农民工具有城市定居意愿。农民工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教育水平、家庭随迁人口数量、城市迁移时间长短等因素对定居意愿均没有显著影响;参加本地医保、身份认同、经济收入、健康状况、承包地等因素对农民工的城市定居意愿影响较大;社会参与度、闲暇生活、居住证等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农民工的定居意愿。如何持续提升农民工的城市定居意愿,文章从社会关系融合、经济收入及公共服务均等化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社会融合视角 城市定居意愿 LOGISTIC回归模型
下载PDF
流动儿童社会融合的社会工作干预路径探析——基于长春市T机构的实证研究
4
作者 王莹 姜丽 王祁 《就业与保障》 2024年第9期16-18,共3页
文章基于长春市T机构的实证研究,运用社会融合理论、生态系统理论、优势视角等,探讨了流动儿童社会融合面临的制度壁垒、文化隔阂、社会排斥、心理困境等多重阻滞因素,剖析了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社会融合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研究表... 文章基于长春市T机构的实证研究,运用社会融合理论、生态系统理论、优势视角等,探讨了流动儿童社会融合面临的制度壁垒、文化隔阂、社会排斥、心理困境等多重阻滞因素,剖析了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社会融合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研究表明,社会工作应立足多元主体协同,从构建“政社企”协同机制、发挥社区纽带作用、加强学校社会工作、开展流动儿童家庭培育等方面多维度促进流动儿童的社会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儿童 社会融合 社会工作 干预路径
下载PDF
空间治理、社会融合与乡村全面振兴——基于杭州市青山村的个案研究
5
作者 赵光勇 郭汀滢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24年第3期23-32,共10页
新老村民的社会融合对于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至关重要。本文以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青山村为案例研究对象,探讨在空间治理实践中,新老村民的社会融合如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研究发现,社会空间具有治理意义,空间治理可以促进新老村民之间的... 新老村民的社会融合对于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至关重要。本文以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青山村为案例研究对象,探讨在空间治理实践中,新老村民的社会融合如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研究发现,社会空间具有治理意义,空间治理可以促进新老村民之间的社会融合,加强乡村内外发展动力的有效“链接”,实现乡村高质量发展。具体而言,空间共建、空间共治、空间共享的实践,空间与治理的相互建构是促进新老村民社会融合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空间治理机制通过构建连接性社会资本,形成乡村发展的重要前提;社会融合激发空间治理的内在价值,推进协商民主并强化社会资本,使其转化为乡村振兴的精神资源;社会融合的效果反馈于新的空间实践中,从而有效衔接内外动力,为乡村全面振兴带来可持续的资源要素和发展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全面振兴 社会资本 社会融合 空间治理
下载PDF
三亚市候鸟人群现状及其社会融合问题研究
6
作者 李倩 《黑龙江科学》 2024年第21期51-53,共3页
在优越的气候与环境吸引下,前往三亚市的候鸟人群逐年增加,候鸟人群为三亚市带来了经济红利,也引发了诸多的社会矛盾。以三亚市候鸟人群社会融合现状为基础,从公共资源、社会福利、地域偏见、归属感等方面看候鸟人群社会融合面临着一定... 在优越的气候与环境吸引下,前往三亚市的候鸟人群逐年增加,候鸟人群为三亚市带来了经济红利,也引发了诸多的社会矛盾。以三亚市候鸟人群社会融合现状为基础,从公共资源、社会福利、地域偏见、归属感等方面看候鸟人群社会融合面临着一定的困境。根据需要调节社会公共资源、促进社会福利普适、引导候鸟人群参与社区建设、建立候鸟人群沟通协调机制、提升候鸟人群的归属感等可以加快候鸟人群的社会融合,为三亚市候鸟人群社会融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亚市 候鸟人群 社会融合
下载PDF
水利水电工程移民社会融合全生命周期支持体系建构
7
作者 孙中艮 王艺霏 +1 位作者 张华忠 邵紫婷 《水力发电》 CAS 2024年第9期13-21,35,共10页
水利水电工程移民社会融合关乎移民生计恢复和可持续,有利于维护工程安全和移民社会稳定,对于推动移民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至关重要。建立中国特色的水利水电工程移民社会融合支持体系是顺应“一带一路”倡议和“走出去”战略,提高国... 水利水电工程移民社会融合关乎移民生计恢复和可持续,有利于维护工程安全和移民社会稳定,对于推动移民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至关重要。建立中国特色的水利水电工程移民社会融合支持体系是顺应“一带一路”倡议和“走出去”战略,提高国家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基础。目前理论和实证层面不乏对水利水电工程移民社会融合问题的探讨和实践,但缺乏移民社会融合支持及标准体系研究。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移民社会融合支持体系,从水利水电工程移民生命周期分析入手,探索水利水电工程移民社会融合全生命周期支持体系,详细介绍了其内涵、关键要素、支持目标,并以湖北三峡工程移民工程社会融合支持为实例证明了该支持体系的可行性和科学性,最后对该理论体系的局限性和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水电工程 移民 社会融合 全生命周期 社会支持
下载PDF
社会融合视角下听障群体疗愈性漫画设计初探
8
作者 王宇 石丹阳 《长春大学学报》 2024年第11期104-108,共5页
疗愈性漫画作为一种艺术疗愈媒介,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它传递着治愈与鼓舞的力量。文章从艺术疗愈的视角出发,结合听障群体的社会融合问题,探讨疗愈性漫画对听障群体的积极影响及设计疗愈漫画的可行性,旨在为未来的艺术疗愈实践提供多样... 疗愈性漫画作为一种艺术疗愈媒介,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它传递着治愈与鼓舞的力量。文章从艺术疗愈的视角出发,结合听障群体的社会融合问题,探讨疗愈性漫画对听障群体的积极影响及设计疗愈漫画的可行性,旨在为未来的艺术疗愈实践提供多样化的参考,为漫画的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障群体 疗愈性漫画 社会融合
下载PDF
社会融合视角下大龄孤独症人士托养服务:现状呈现、类型比较与模式构建
9
作者 汤夺先 范家乐 《克拉玛依学刊》 2024年第4期98-106,共9页
大龄孤独症人士作为我国残疾人中较为独特的部分,大部分患者在达到就业年龄段后面临着无处可去的局面。对大龄孤独症人士而言,托养服务是其最为迫切的需求之一。研究发现,大龄孤独症人士托养服务现状不容乐观,托养不仅缺少政策支持,托... 大龄孤独症人士作为我国残疾人中较为独特的部分,大部分患者在达到就业年龄段后面临着无处可去的局面。对大龄孤独症人士而言,托养服务是其最为迫切的需求之一。研究发现,大龄孤独症人士托养服务现状不容乐观,托养不仅缺少政策支持,托养机构在服务方式、服务成本和资源利用等方面也存在问题。文章以社会融合理论为基础,总结我国现有大龄孤独症人士托养服务类型即家庭养护、寄宿制托养、社区化服务以及特殊需要信托,通过类型比较发现其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作者借鉴国外经验并结合实际提出构建“机构主导+社区参与”的多主体社区化托养服务的可行模式,建立健全“政府—机构—社区”的“三位一体”协同发展机制,以期推动托养模式的可持续化发展,促进大龄孤独症人士更好地参与到社会生活当中,解决大龄孤独症人士托养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龄孤独症人士 社会融合 多主体社区化托养服务模式 三位一体协同发展机制
下载PDF
作为递进式社会融合的可见性:B站残障UP主的媒介实践 被引量:1
10
作者 林仲轩 唐嘉闻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28,共11页
长期以来,包括残障群体在内的社会边缘群体都面临“不可见”的困境,这成为其遭受社会排斥的重要根源。而社会化媒体平台的视觉可供性带来了可见性赋权,不仅为残障群体的可见性争夺提供了特殊机会,也使得“可见性”成为他们逐步提升社会... 长期以来,包括残障群体在内的社会边缘群体都面临“不可见”的困境,这成为其遭受社会排斥的重要根源。而社会化媒体平台的视觉可供性带来了可见性赋权,不仅为残障群体的可见性争夺提供了特殊机会,也使得“可见性”成为他们逐步提升社会融合的路径之一。聚焦残障群体的可见性问题并基于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发现:B站残障UP主主要通过“进行自我展演”和“建构积极话语”这两种可见性争夺策略来实现进入公共领域和积累公众关注度的目的,进而“设置公共议题”以推动社会层面的实质性改变而进一步融入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融合 可见性 社会化媒体 展演 残障
下载PDF
社区生活圈视角下的上海大型居住社区社会融合特征研究
11
作者 辛蕾 杨辰 马东波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25,共7页
为落实国家保障房政策,上海自2001版总体规划开始制定大型保障性居住社区计划,并分批分期推进实施。时隔20余年,全市大居在规划建设、人口导入、社区治理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以基于居民日常活动的社区生活圈为分析单... 为落实国家保障房政策,上海自2001版总体规划开始制定大型保障性居住社区计划,并分批分期推进实施。时隔20余年,全市大居在规划建设、人口导入、社区治理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以基于居民日常活动的社区生活圈为分析单元,从外部和内部两个层次分析大型居住社区社会融合的状况:在大居外部,通过比较大居基地边界与大居生活圈边界的重合程度,发现多数大居基地与周边社区或村庄已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融合,保障性住房的集中建设并没有形成完全封闭的孤岛;在大居内部,大居生活圈可以根据住房类型的混合程度分为4类,其中保障房与商品房混合型生活圈是主体部分,现阶段的社会融合也大多发生在这两类住房相邻之处。在促进社会融合的空间要素中,商业设施和教育设施起到了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融合 社区生活圈 保障性住房 大型居住社区 社区发现
下载PDF
孤独症谱系障碍群体的社会融合保障措施探究
12
作者 周丹 杨振海 贺苗 《医学与法学》 2024年第5期46-51,共6页
近年来,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以下简称ASD,俗称自闭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就儿童孤独症筛查出台了相应的干预服务规范,但这仅仅是医学治疗与干预的基础,面对ASD群体须回归... 近年来,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以下简称ASD,俗称自闭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就儿童孤独症筛查出台了相应的干预服务规范,但这仅仅是医学治疗与干预的基础,面对ASD群体须回归社会的本质生存需求,因而促进此类群体从学校到社会这一过渡衔接阶段的社会融合迫在眉睫;就此须确立对该类群体症状情况相适宜的评级制度,并多角度论证其必要性,以之为基础探寻ASD群体社会融合的保障措施,且在保险制度和社会支持的辅助下,提高ASD群体家庭成员的法律意识,实现ASD群体的社会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评级制度 社会融合 保障措施
下载PDF
农民工社会融合水平及城市居留意愿测度
13
作者 刘平 王建萍 +1 位作者 张宁 牟玲玲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4-23,共10页
基于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中的农民工数据,构建中国农民工社会融合水平评价体系,并借助空间计量模型展示农民工居留意愿在不同地区的分布特征。研究表明:第一,农民工社会融合水平偏低,其中经济融合度最高,而社会接纳度最低。第二,... 基于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中的农民工数据,构建中国农民工社会融合水平评价体系,并借助空间计量模型展示农民工居留意愿在不同地区的分布特征。研究表明:第一,农民工社会融合水平偏低,其中经济融合度最高,而社会接纳度最低。第二,农民工城市长期居留意愿明显高于落户意愿,且空间分布上存在差异。在地区分布上,总体社会融合度越高农民工的长期居留意愿也越强烈,而农民工落户意愿却与总体社会融合度呈现出“相背而行”的特点。第三,从代际视角来看,两代农民工的城市长期居留意愿高低在空间分布上都由西向东呈现出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但在落户意愿分布上空间特征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融合 长期居留意愿 落户意愿 农民工
下载PDF
公共卫生服务能否促进农民工社会融合?--来自中国流动人口调查数据的证据
14
作者 尹世久 尹宗硕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82,共15页
城市化进程中,在将农民工留在城市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其社会融合是当下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关键。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CMDS),从公共卫生服务的角度出发,探究实现农民工社会融合的新路径。研究表明,公共卫生服务能够... 城市化进程中,在将农民工留在城市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其社会融合是当下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关键。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CMDS),从公共卫生服务的角度出发,探究实现农民工社会融合的新路径。研究表明,公共卫生服务能够显著促进农民工社会融合,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公共卫生服务可以通过提高农民工健康水平和就业质量促进其社会融合。异质性分析表明,公共卫生服务对于新一代农民工、文化程度较高、流动时间较短和跨省流动的农民工影响更加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与宣传栏和纸质宣传等形式相比,个体化面对面咨询和网络普及式的公共卫生服务对于农民工社会融合的促进作用更强。本研究为公共卫生服务对农民工社会融合的积极影响提供现实证据,同时为促进农民工社会融合和建立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卫生服务 农民工 社会融合 CMDS
下载PDF
城市印象管理与社会融合的新趋向:国土空间战略驱动
15
作者 崔诣晨 崔亚娟 刘青玉 《上海国土资源》 2024年第2期69-74,共6页
城市印象管理是在城市所形成的内在文化环境中,城市各级政府通过推行和优化其管辖区域内各项制度和福利政策,促进城市居民普遍形成良好的城市印象,努力构建城市社会融合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种新型城市管理思路。城市社会融合的矛盾对立统... 城市印象管理是在城市所形成的内在文化环境中,城市各级政府通过推行和优化其管辖区域内各项制度和福利政策,促进城市居民普遍形成良好的城市印象,努力构建城市社会融合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种新型城市管理思路。城市社会融合的矛盾对立统一,实质是城市居民之间的平均社会距离:这种社会距离愈大,城市各阶层离心分化的不利趋势则愈加明显。国土空间战略驱动是契合新时代居民向往美好生活的生态文明城市价值观,也是有效弥合城市居民相互之间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平均社会距离“空间黏结剂”。将国土空间战略驱动引入城市印象管理与城市社会融合,走出“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语境主义困境,灵活选择法律法规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微观层面分别入手,全面优化调整城市居民之间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分配比例格局,建立城市居民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促进城市印象管理与城市社会融合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努力使城市社会融合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国土空间战略驱动下协同进化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印象管理 社会融合 国土空间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中青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社会融合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16
作者 申文佳 梁爽 +5 位作者 吕昊霖 辛菊花 冯志芬 陈洋 张字涵 杨敏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35-40,共6页
目的调查中青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社会融合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便利选取307例住院中青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Berkman-Syme社交网络指数、存在无意义焦虑量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简化版双向社会支持量表进... 目的调查中青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社会融合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便利选取307例住院中青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Berkman-Syme社交网络指数、存在无意义焦虑量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简化版双向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调查。结果中青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社会融合总分为(6.60±2.26)分,其中社会融合程度Ⅰ级91例(29.64%),Ⅱ级62例(20.20%),Ⅲ级98例(31.92%),Ⅳ级56例(18.24%)。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心衰病程、左室射血分数、合并症指数、存在无意义焦虑、家庭功能、双向社会支持是中青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社会融合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中青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社会融合程度较低,亟待关注。社会融合受多种因素影响,医护人员应基于可干预因素,制订个性化的提升策略,以促进患者的社会融合,避免社会隔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青年 慢性心力衰竭 社会融合 存在无意义焦虑 家庭功能 社会支持 社会隔离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跨学科视角下企业外来工社会融合促进机制探索——来自常州市“康健计划”的经验
17
作者 孙晓明 Linda Neuhauser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4年第4期1-8,共8页
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已经成为中国人口发展的时代特征,需要理论指导和实践创新来促进外来务工人员社会融合。文章运用跨学科研究理论框架和参与式的研究方法,从学术研究、政策制定和实践运作层面,对江苏省常州市的国际合作“康健计划”行... 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已经成为中国人口发展的时代特征,需要理论指导和实践创新来促进外来务工人员社会融合。文章运用跨学科研究理论框架和参与式的研究方法,从学术研究、政策制定和实践运作层面,对江苏省常州市的国际合作“康健计划”行动项目进行了长期的技术支持与跟踪评估,总结了研究经验,进行了理论思考。常州市的实践研究证明,通过跨学科研究思路和社会各部门合作者高度参与的运作方式,当地政府已经建立了一个针对企业外来务工人员的多部门合作社会支持系统,完善了相关管理政策,提高了他们的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获得市民化服务,并融入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 企业外来工 社会融合 促进机制
下载PDF
传统社群与现代共同体:社会组织何以推动老旧社区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以S区经验为例
18
作者 张煜婕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2024年第3期109-123,128,共16页
传统社群源自基于亲缘、业缘、趣缘关系自然形成的非正式组织,为社会融合研究提供了独特视角。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中宏观层面的现代共同体与正式组织的作用,相对而言,微观实践中非正式组织的影响未获得充分关注。本研究采用新公共服务理... 传统社群源自基于亲缘、业缘、趣缘关系自然形成的非正式组织,为社会融合研究提供了独特视角。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中宏观层面的现代共同体与正式组织的作用,相对而言,微观实践中非正式组织的影响未获得充分关注。本研究采用新公共服务理论,探讨传统社群在促进老旧社区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中的功能。通过对S区的田野调查,发现社会组织通过连接传统社群内的密集社会资本节点,实现资源的多维桥接,从而加强社区联结并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传统社群内部的文化实践与互助精神形成了特有的文化资本,社会组织通过有效地激活并利用这种文化资本,促进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此外,社会组织通过边界跨越工作,弥合传统社群与流动人口之间的社会结构洞,协同政府与企业,促进信息与资源有效流通,增强流动人口的社会连通性,从而加深社会融合的层次。通过整合传统社群和现代共同体的分析,本研究不仅为理解老旧社区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提供了新的视角,还为公共行政领域提供了关于如何借助非正式组织的力量来促进公共政策目标实现的重要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社群 现代共同体 社会组织 流动人口 社会融合政策
下载PDF
社会融合视域下助残产品设计的“促融”问题探讨
19
作者 韩朝阳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03-109,共7页
文章从残疾人的社会融合问题出发,在明晰残疾人群的排斥现状和融合要求的基础上,对产品设计“促融”效用进行分析。着重就产品的“工具属性,增加人的社会活动类型及扩宽人的社会活动半径”“符号属性,重塑人的既有身份形象”以及“交互... 文章从残疾人的社会融合问题出发,在明晰残疾人群的排斥现状和融合要求的基础上,对产品设计“促融”效用进行分析。着重就产品的“工具属性,增加人的社会活动类型及扩宽人的社会活动半径”“符号属性,重塑人的既有身份形象”以及“交互属性,影响人的使用习惯,进而改变集体生活方式”三个方面来阐释解决当代残疾人群社会融合问题的应有观念及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助残产品设计 社会融合 工具属性 符合属性 交互属性
下载PDF
社会融合理论下残疾人精神富裕的问题及路径研究
20
作者 王徐燕 《现代管理》 2024年第10期2556-2562,共7页
实现残疾人精神富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当前主要面临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方面体现在思想观念的落后:社会大众的残疾人观狭隘,依然视残疾人为救济对象并且缺乏对该群体较为专业的认知;残疾人自身“等要靠”依赖思想严重且文... 实现残疾人精神富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当前主要面临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方面体现在思想观念的落后:社会大众的残疾人观狭隘,依然视残疾人为救济对象并且缺乏对该群体较为专业的认知;残疾人自身“等要靠”依赖思想严重且文化水平低,导致自身精神贫困。另一方面,无障碍设施虽然有但是设计不合理,残疾人缺少走向社会的现实桥梁,无法有效享受公共文娱服务。基于这些现实困境,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四个主体应当发挥自身特有功能促进残疾人群体全面融入社会,实现精神富裕。第一,家庭成员要学会调试情绪,给残疾人带来正面的引导;改变过度保护和逃避的心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第二,学校要挖潜补缺重塑残疾人自信心;采用随班跟读等安置模式;大力发展融合性体育和特色专业课。第三,政府要出台专门性法律政策;提供残疾人展示自我的平台;针对不同残疾群体制定操作性强的措施。第四,社会各主体各尽其能,新闻媒体加强正面宣传;残联提供专业性服务和支持;民间NGO链接社会资源开展丰富的社会融合活动;企业用技术赋能残疾人群体的全面发展,不断丰富残障人士的精神世界,实现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The realization of spiritual prosperity for the disabled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realization of common prosperity, but the current problems are mainly faced at two levels. On the one hand, it is reflected in the backward ideological concept: the public view of the disabled is narrow, and the disabled are still regarded as the relief object, and there is a lack of professional cognition of this group. The disabled themselves are seriously dependent on the idea of “waiting to rely” and have a low cultural level, which leads to their own spiritual poverty. On the other hand, although there are barrier-free facilities, the design is unreasonable, which makes the disabled lack a realistic bridge to society and cannot effectively enjoy public entertainment services. Based on these realistic difficulties, the family, school, government, and society should exert their unique functions to promote the full integration of disabled groups into society and achieve spiritual prosperity. First, family members should learn to adjust their emotions and bring positive guidance to the disabled. At the same time, they change the mentality of over-protection and evasion and constantly improve their professional quality. Second, schools should tap the potential to rebuild the self-confidence of the disabled, follow the class reading and other placement modes, and vigorously develop integrated sports and specialized courses. Third, the government should introduce special laws and policies, provide a platform for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to show themselves, and develop operational measures for different disability groups. Fourth, all social subjects should do their best, and the news media should promote positive publicity. The Federation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provides professional services and support;Civil society organizations link social resources to carry out rich social integration activities;Enterprises use technology to enabl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disabled people, constantly enrich the spiritual world of disabled people, and achiev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cause of disabled peop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融合 残疾人 精神富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