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脑卒中康复期患者社会隔离概念的定义及内涵。方法系统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INAHL,Scopus,APA PsycNet,Embase和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检索包括自建库至2023年12月期...目的探讨脑卒中康复期患者社会隔离概念的定义及内涵。方法系统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INAHL,Scopus,APA PsycNet,Embase和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检索包括自建库至2023年12月期间与脑卒中社会隔离相关的研究,依据纳入标准选取文献,采用Walker和Avant的经典概念分析方法对概念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31篇文献,分析确定脑卒中康复期患者社会隔离的定义属性为自我隔离、病耻感、疏离感、缺乏社会网络;前因分为社会人口学因素、伤残接受度、社会互动、脑卒中史;结果为影响患者认知、导致不良健康结局和生活质量降低。结论通过概念分析,正确理解脑卒中康复期患者社会隔离的定义属性,有利于预防、识别社会隔离,改善社会隔离后果,并为今后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展开更多
目的:研究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s)、社会隔离和抑郁症状的纵向变化,并分析社会隔离在ADLs与抑郁症状间的中介作用。方法:于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对430名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了前瞻性队列研...目的:研究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s)、社会隔离和抑郁症状的纵向变化,并分析社会隔离在ADLs与抑郁症状间的中介作用。方法:于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对430名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了前瞻性队列研究,采用路径分析径检验ADLs通过社会隔离影响抑郁症状的中介作用。结果:从基线到随访,低ADLs,高社会隔离和有抑郁症状的受访者分别从8.6%、33.7%、24.4%上升至10.5%、47.2%、35.3%,P<0.05;中介模型显示,与低ADLs相比,社会隔离在中ADLs(a_1b=-0.45,占比39.1%)和高ADLs(a_2b=-0.73,占比33.3%)与抑郁症状间均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随时间的变化,老年慢性病患者的ADLs下降,社会隔离和抑郁症状上升,且社会隔离在ADLs与抑郁症状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提示未来针对老年慢性疾病患者抑郁症状的干预,不仅应着力于提高ADLs,同时也应重点关注减轻社会隔离。展开更多
目的:调查帕金森病病人的社会隔离现状及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3月河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病房收治的240例帕金森病病人,采用一般资料问卷、Barthel指数评价量表、UCLA(University of ...目的:调查帕金森病病人的社会隔离现状及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3月河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病房收治的240例帕金森病病人,采用一般资料问卷、Barthel指数评价量表、UCL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les Loneliness Scale)孤独量表、Lubben社会网络量表、社区自我效能量表、疾病接受度量表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帕金森病病人社会隔离的影响因素。结果:240名帕金森病病人中,存在社会隔离的病人24例(10.00%);社会隔离高风险病人为164例(68.30%);社会隔离中风险病人28例(11.70%);社会隔离低风险病人24例(10.00%)。回归分析显示:居住地、居住安排、社区/村庄资源情况能正向预测UCLA孤独量表得分;年龄、合并症种类、疾病接受度及社区自我效能负向预测UCLA孤独量表得分;受教育程度、健在子女数量、疾病接受度、社区自我效能正向预测Lubben社会网络量表得分;年龄、自理能力评估表负向预测Lubben社会网络量表得分。结论:帕金森病病人存在高风险社会隔离者比例较高,应引起医务人员及社会、家庭人员的高度重视,且应重点关注年轻、文化程度较低、疾病接受度低以及自理能力较差的帕金森病人。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脑卒中康复期患者社会隔离概念的定义及内涵。方法系统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INAHL,Scopus,APA PsycNet,Embase和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检索包括自建库至2023年12月期间与脑卒中社会隔离相关的研究,依据纳入标准选取文献,采用Walker和Avant的经典概念分析方法对概念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31篇文献,分析确定脑卒中康复期患者社会隔离的定义属性为自我隔离、病耻感、疏离感、缺乏社会网络;前因分为社会人口学因素、伤残接受度、社会互动、脑卒中史;结果为影响患者认知、导致不良健康结局和生活质量降低。结论通过概念分析,正确理解脑卒中康复期患者社会隔离的定义属性,有利于预防、识别社会隔离,改善社会隔离后果,并为今后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文摘目的:研究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s)、社会隔离和抑郁症状的纵向变化,并分析社会隔离在ADLs与抑郁症状间的中介作用。方法:于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对430名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了前瞻性队列研究,采用路径分析径检验ADLs通过社会隔离影响抑郁症状的中介作用。结果:从基线到随访,低ADLs,高社会隔离和有抑郁症状的受访者分别从8.6%、33.7%、24.4%上升至10.5%、47.2%、35.3%,P<0.05;中介模型显示,与低ADLs相比,社会隔离在中ADLs(a_1b=-0.45,占比39.1%)和高ADLs(a_2b=-0.73,占比33.3%)与抑郁症状间均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随时间的变化,老年慢性病患者的ADLs下降,社会隔离和抑郁症状上升,且社会隔离在ADLs与抑郁症状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提示未来针对老年慢性疾病患者抑郁症状的干预,不仅应着力于提高ADLs,同时也应重点关注减轻社会隔离。
文摘目的:调查帕金森病病人的社会隔离现状及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3月河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病房收治的240例帕金森病病人,采用一般资料问卷、Barthel指数评价量表、UCL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les Loneliness Scale)孤独量表、Lubben社会网络量表、社区自我效能量表、疾病接受度量表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帕金森病病人社会隔离的影响因素。结果:240名帕金森病病人中,存在社会隔离的病人24例(10.00%);社会隔离高风险病人为164例(68.30%);社会隔离中风险病人28例(11.70%);社会隔离低风险病人24例(10.00%)。回归分析显示:居住地、居住安排、社区/村庄资源情况能正向预测UCLA孤独量表得分;年龄、合并症种类、疾病接受度及社区自我效能负向预测UCLA孤独量表得分;受教育程度、健在子女数量、疾病接受度、社区自我效能正向预测Lubben社会网络量表得分;年龄、自理能力评估表负向预测Lubben社会网络量表得分。结论:帕金森病病人存在高风险社会隔离者比例较高,应引起医务人员及社会、家庭人员的高度重视,且应重点关注年轻、文化程度较低、疾病接受度低以及自理能力较差的帕金森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