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蒙古祖先传说记载考辩 被引量:2
1
作者 魏曙光 《西部蒙古论坛》 2013年第3期12-19,126,共9页
《元朝秘史》记载蒙古人的祖先是孛儿帖赤那和豁阿马阑勒,而《史集》的主编拉施都丁将他们理解为人名,明朝初年的译员翻译为"苍狼"和"白鹿"两种动物。本文通过考辩,认为拉施都丁的理解是正确的。
关键词 蒙古 祖先传说 考辩
下载PDF
从祭祖仪式和祖先传说看章朗布朗族祖先崇拜 被引量:1
2
作者 赵丽云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37-41,共5页
章朗布朗族节日祭祖时,必须到缅寺进行滴水仪式,才能把功德回向给祖先;平时,他们则以房屋中的"男柱"作为祖先象征举行祭祖仪式。在章朗布朗族的传说中,葫芦被当成祖先,但也掺杂了佛教的影响。从节日祭祖仪式、日常祭祖仪式、... 章朗布朗族节日祭祖时,必须到缅寺进行滴水仪式,才能把功德回向给祖先;平时,他们则以房屋中的"男柱"作为祖先象征举行祭祖仪式。在章朗布朗族的传说中,葫芦被当成祖先,但也掺杂了佛教的影响。从节日祭祖仪式、日常祭祖仪式、祖先传说三个方面来看,章朗布朗族的祖先崇拜实际上主要由其相关原始宗教与南传上部座佛教混融而成,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朗布朗族 祖先崇拜 祭祖仪式 祖先传说
下载PDF
差异性与共同性:藏彝走廊南部“弟兄祖先”传说范式的探讨
3
作者 石硕 阎翠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32,共11页
以广泛流传于藏彝走廊南部民族中的“弟兄祖先”传说不同版本之突出情节变量——婚姻为视角,可将其分为一次天女婚型、一次兄妹婚型和多次两种婚交替型。再按照传说在藏彝走廊南部从西北至东南的流传路径,传说的不同范式就大致呈现出西... 以广泛流传于藏彝走廊南部民族中的“弟兄祖先”传说不同版本之突出情节变量——婚姻为视角,可将其分为一次天女婚型、一次兄妹婚型和多次两种婚交替型。再按照传说在藏彝走廊南部从西北至东南的流传路径,传说的不同范式就大致呈现出西北、东南相反序列对称的地域性规律变化。通过比较四个典型的多次两种婚交替型版本,发现不管天女婚还是兄妹婚都以人或物在上下、高低空间的重复流动,尝试把两种对立的事物结合起来。所以,传说不同范式的地域性变化就是通过对人群间差异性与共同性的生产、维持和转换,解决社会性别、血缘、空间等二元结构的矛盾。基于传说版本中人群间共同性与差异性的演变关系,可为研究中国民族关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提供一个可供进一步分析的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关系 藏彝走廊 “弟兄祖先传说
下载PDF
喀喇汗王朝祖先传说的历史解读 被引量:9
4
作者 华涛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8-118,共11页
11世纪70年代,喀喇汗王室将自己的祖先与波斯传说人物阿甫剌西牙卜联系在一起,借助阿甫剌西牙卜的“突厥化”,通过与这位“突厥语部族英雄”的血缘联系,抛弃了北方草原突厥语部族原有的如狼祖先和树祖先传说的文化传统,以新的显赫身份,... 11世纪70年代,喀喇汗王室将自己的祖先与波斯传说人物阿甫剌西牙卜联系在一起,借助阿甫剌西牙卜的“突厥化”,通过与这位“突厥语部族英雄”的血缘联系,抛弃了北方草原突厥语部族原有的如狼祖先和树祖先传说的文化传统,以新的显赫身份,推动了突厥语部族的文化转型,从而形成与高昌回鹘和萨曼王朝—哥疾宁王朝—塞尔柱王朝的对抗。这一“历史失忆”的行动,可以解释国内外学术界对喀喇汗王朝早期历史的一些争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喇汗王朝 祖先传说 阿甫剌西牙卜 历史记忆 历史失忆
原文传递
英雄祖先传说与地方社会建构——基于杨家将宗族叙事的田野考察 被引量:4
5
作者 王旭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2-60,共9页
山西代县鹿蹄涧村杨氏宗族以杨家将为始祖,利用英雄祖先传说不断进行宗族的自身建构,其宗族叙事折射出国家观念和地方社会秩序。对杨氏宗族多层次叙事结构的整体性关照,不仅可以深化、拓展宗族建构的理论研究,还为推进当代社会伦理建设... 山西代县鹿蹄涧村杨氏宗族以杨家将为始祖,利用英雄祖先传说不断进行宗族的自身建构,其宗族叙事折射出国家观念和地方社会秩序。对杨氏宗族多层次叙事结构的整体性关照,不仅可以深化、拓展宗族建构的理论研究,还为推进当代社会伦理建设、再造乡村振兴的内源性动力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家将 祖先传说 宗族建构 地方社会 鹿蹄涧村
原文传递
西南夷的祖先神化传说考——以《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苏玉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36-38,共3页
《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是研究西南夷的重要史料,该书较为完整地记录了西南各少数民族的部族传说、生产劳动、社会发展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对其祖先传说进行研究是我们了解当时西南夷地区社会历史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 《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是研究西南夷的重要史料,该书较为完整地记录了西南各少数民族的部族传说、生产劳动、社会发展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对其祖先传说进行研究是我们了解当时西南夷地区社会历史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对《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部族祖先传说进行分类整理,并透析西南夷祖先传说背后蕴藏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汉书》 西南夷 祖先神化传说
下载PDF
祖先神话与巫道传统:试论闽东畲族民间信仰作为文化适应策略的运用 被引量:4
7
作者 赵婧旸 罗震宇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9-148,共10页
盘瓠崇拜和闾山道法作为畲族民间信仰的两大结构性要素对于闽东畲族具有重要的社会文化意义,隐去与强调盘瓠印记这两种看似相反的文化取向在闽东畲族中曾长期并存,尽管二者分别反映了"融入"和"逃离"的倾向,但是实... 盘瓠崇拜和闾山道法作为畲族民间信仰的两大结构性要素对于闽东畲族具有重要的社会文化意义,隐去与强调盘瓠印记这两种看似相反的文化取向在闽东畲族中曾长期并存,尽管二者分别反映了"融入"和"逃离"的倾向,但是实皆为外来移民文化适应策略的一种。在伴随着政治权利冲突的定居化、本地化过程中,盘瓠成了闽东畲族身份合法性的表达;而"闾山学法"将祖先神话、巫法传统与东南汉人地方道教有机整合在一起,不仅强化了畲族自身的族群边界,也通过"奏名传师"的传统使畲族法师以仪式专家的身份,更多地参与了地方社会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适应 盘瓠 祖先传说 “闾山学法”
下载PDF
近十年明清宗族研究综述 被引量:47
8
作者 常建华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5-105,共21页
明清时期断代性综合研究以及闽粤、长江中游(鄂湘赣)、江南(江浙皖)、北方(晋冀鲁豫陕)的地域性宗族研究,展示出明清时期宗族组织普及的时间差与区域分布,地域性宗族的特殊性和一般性。最有挑战性的是华北宗族研究,北方宗族形态的特色... 明清时期断代性综合研究以及闽粤、长江中游(鄂湘赣)、江南(江浙皖)、北方(晋冀鲁豫陕)的地域性宗族研究,展示出明清时期宗族组织普及的时间差与区域分布,地域性宗族的特殊性和一般性。最有挑战性的是华北宗族研究,北方宗族形态的特色日渐清晰。受到乡约保甲的深刻影响,明代宗族乡约化,清代宗族受保甲影响出现族正,在闽台地区深入基层社会。宗族研究不应忽略族学、书院等地方文化内容。宗族的形成发展也与移民、开发联系在一起,祖先传说的故事结合地方社会才能深刻理解。解析祖先故事成为宗族研究的重要途径,族谱世系的早期部分也焕发出新的资料价值。田野调查与改变解读史料的方式在宗族研究中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宗族 族谱 祖先传说 乡约保甲
下载PDF
湖北英山地区的“生死异姓”现象及传说 被引量:2
9
作者 李牧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5-146,共12页
湖北英山地区的丧葬习俗"死后易姓"是在特定历史社会环境下,某一宗族的成员为求宗族的生存与发展而根据其所掌握的社会文化资源做出的长期策略性选择。这一习俗的稳定传承取决于宗族间长期存在的一方对于另一方的强烈依附。... 湖北英山地区的丧葬习俗"死后易姓"是在特定历史社会环境下,某一宗族的成员为求宗族的生存与发展而根据其所掌握的社会文化资源做出的长期策略性选择。这一习俗的稳定传承取决于宗族间长期存在的一方对于另一方的强烈依附。在外在形式上,习俗的稳定性是通过祖先传说的建构和讲述以及宗族间共同祭祖的仪式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族关系 祖先传说 丧葬习俗 改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