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6篇文章
< 1 2 7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晚唐离别诗的盛唐余韵
1
作者 蔡星灿 《安康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54-59,共6页
“盛唐气象”是指盛唐诗歌呈现出的整体风貌。晚唐的许多离别诗延续了盛唐气韵,其意境或宏阔壮大或自然清新,其情感或昂扬健朗或冲淡平和,其气韵浑然流转,这些都鲜明地折射出盛唐气象。出现这一情形的原因包括:儒家思想的影响,诗赋取士... “盛唐气象”是指盛唐诗歌呈现出的整体风貌。晚唐的许多离别诗延续了盛唐气韵,其意境或宏阔壮大或自然清新,其情感或昂扬健朗或冲淡平和,其气韵浑然流转,这些都鲜明地折射出盛唐气象。出现这一情形的原因包括:儒家思想的影响,诗赋取士和军功制的影响,诗人性情及人生经历,诗人主动追求盛唐的审美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盛唐气象 晚唐 离别 盛唐余韵
下载PDF
电影《第一次的离别》的生态美学意蕴
2
作者 孙颖 《西部广播电视》 2024年第10期70-73,共4页
近年来,少数民族题材的电影异军突起,其中所呈现的独特的生态景观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得到了很多观众的喜爱。影片《第一次的离别》以我国新疆独特的社会文化语境为背景,围绕三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离别为故事主线,全面呈现了生活在... 近年来,少数民族题材的电影异军突起,其中所呈现的独特的生态景观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得到了很多观众的喜爱。影片《第一次的离别》以我国新疆独特的社会文化语境为背景,围绕三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离别为故事主线,全面呈现了生活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沙雅县维吾尔族人的诗意且动人的日常生活。本文旨在从原生态表达、生态伦理书写和家园意识构建三个方面对其中蕴含的生态美学思想进行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次的离别 生态美学 家园意识
下载PDF
离别
3
作者 王子豪 《纺织报告》 2024年第3期I0005-I0005,共1页
作品介绍:无论是艺术理论的掌握,还是绘画技法的提高,无一不是层层积累、日渐精进的过程。画面中两人倚靠在围栏上,一人望向远处在黄昏中散发着金光的江流,一人低头沉思。黄昏是寂寥、是离别,也许是在为之后的离别作铺垫。
关键词 绘画技法 离别 黄昏
下载PDF
离别重逢:尹湛纳希小说的情感世界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卫英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83-192,共10页
蒙古族作家尹湛纳希的“离别重逢”母题在仿拟明清小说中的创新。他认为“离合”是个体生命历程的常态,而能体味其中“悲欢”意味,则为人性觉醒、审美体验的提升。在“离”“聚”对应书写中,有意设置新内容,以突出人物特立独行的性格特... 蒙古族作家尹湛纳希的“离别重逢”母题在仿拟明清小说中的创新。他认为“离合”是个体生命历程的常态,而能体味其中“悲欢”意味,则为人性觉醒、审美体验的提升。在“离”“聚”对应书写中,有意设置新内容,以突出人物特立独行的性格特征,在“离别”“重逢”的社会磨折中表达主体感悟,展示世俗与超世俗的审美意味。一者,赋予“乱”的内涵新的意义,不再仅仅是自然或人为灾难所致,而有趋利之辈所加者。二者,外力的有意“聚合”会加剧当事人的烦恼。三者,以聚合、离散悲悲喜喜揭示离开秩序混乱生活的快乐,以及聚散根源--外在势力的压迫而导致生活艰难、磨难。尹湛纳希吸收了中原小说、诗歌中的母题元素,使“离别重逢”母题的意蕴更加丰富,而其自传体笔法则令爱情、亲情关系书写又有新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尹湛纳希 离别重逢”母题 情爱 女性命运 民族共同体
下载PDF
《离别的记忆》中古尔纳的创伤记忆书写
5
作者 张慧颖 石嵩 《文存阅刊》 2023年第2期13-15,共3页
《离别的记忆》是 2021 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Abdulrazak Gurnah)的第一部小说。本文从弗朗茨·法农(Frantz Fanon)的后殖民创伤思想出发,通过分析《离别的记忆》中作者对桑给巴尔后殖民时代的创伤记忆... 《离别的记忆》是 2021 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Abdulrazak Gurnah)的第一部小说。本文从弗朗茨·法农(Frantz Fanon)的后殖民创伤思想出发,通过分析《离别的记忆》中作者对桑给巴尔后殖民时代的创伤记忆书写,揭示后殖民时代的桑给巴尔所受到的集体精神伤害之烙印,审视创伤阴影之于被殖民者内部的精神危机和精神诅咒,从而理解《离别的记忆》中古尔纳对殖民历史以及桑给巴尔后殖民时代历史文化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 离别的记忆》 后殖民创伤 记忆书写
下载PDF
何逊诗之离别主题探微
6
作者 张旭明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3年第3期41-44,共4页
作为南朝齐梁诗坛的代表人物之一,何逊的诗歌创作以深沉之感情、精工之诗句而为人称道。现存何逊诗除吟咏山水主题外,有不少诗篇涉及到了离别主题。在梳理离别主题的基础上,根据诗篇的创作情境,可将何逊诗的离别书写分为送别情境、哀悼... 作为南朝齐梁诗坛的代表人物之一,何逊的诗歌创作以深沉之感情、精工之诗句而为人称道。现存何逊诗除吟咏山水主题外,有不少诗篇涉及到了离别主题。在梳理离别主题的基础上,根据诗篇的创作情境,可将何逊诗的离别书写分为送别情境、哀悼情境、触景情境、联句创作这四类。结合何逊的交游经历与其所处的时代环境,剖析其诗作之艺术魅力,更能明确何逊诗歌创作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逊 离别主题 送别诗 悼亡诗
下载PDF
两首离别词的及物性对比分析——以《别友》和《别茂嘉十二弟》为例
7
作者 张淑红 《黑河学院学报》 2023年第9期126-129,共4页
通过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及物性理论,对两首离别词《别友》和《别茂嘉十二弟》的经验功能进行分析,发现两首词虽然使用同一词牌名《贺新郎》,但及物性过程出现频率存在差异,《别友》较多使用了物质过程,更好体现了词人的行动意识和乐... 通过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及物性理论,对两首离别词《别友》和《别茂嘉十二弟》的经验功能进行分析,发现两首词虽然使用同一词牌名《贺新郎》,但及物性过程出现频率存在差异,《别友》较多使用了物质过程,更好体现了词人的行动意识和乐观精神,而《别茂嘉十二弟》较多运用了心理过程和行为过程,是词人离别情愁和悲观心态的直接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功能语言学 经验功能 及物性理论 过程类型 离别
下载PDF
肖邦《离别练习曲》歌唱性旋律的钢琴演奏技巧
8
作者 姜维 《黄河之声》 2023年第24期142-145,共4页
歌唱性在钢琴演奏中产生良好的音乐表现力,在发挥最佳艺术感染力层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钢琴演奏中的“歌唱性”是指演奏者通过钢琴弹奏出类似于人们唱歌的声音来表达作者情感的一种表现形式,在钢琴演奏技巧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肖邦... 歌唱性在钢琴演奏中产生良好的音乐表现力,在发挥最佳艺术感染力层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钢琴演奏中的“歌唱性”是指演奏者通过钢琴弹奏出类似于人们唱歌的声音来表达作者情感的一种表现形式,在钢琴演奏技巧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肖邦对钢琴演奏中的歌唱性是极其注重的,作为欧洲浪漫主义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一生创作了无数的钢琴乐曲,在他的大多数钢琴作品中都有着“用钢琴歌唱”的影子,因为歌唱是最能直接表达人们情感,最富有感染力的方式。他独特的创作手法以及音乐里丰富的精神内涵让他的音乐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肖邦 离别练习曲 歌唱性
下载PDF
《再别康桥》之诗歌中的离别与希望
9
作者 森林 《散文选刊(中旬刊)》 2023年第7期F0002-F0002,共1页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先生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也是最有影响的作品之一,这是一首抒写自然之美与作者心情的短诗。“康桥”今通译剑桥,是英国学术、文化、风景胜地。诗人崇高、赞美自然的诗中景物的描写真实细腻,可见康桥在诗人心中打...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先生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也是最有影响的作品之一,这是一首抒写自然之美与作者心情的短诗。“康桥”今通译剑桥,是英国学术、文化、风景胜地。诗人崇高、赞美自然的诗中景物的描写真实细腻,可见康桥在诗人心中打下了极深的烙印,诗中描绘了作者离开康桥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母校的思念之情。读完这首诗,我深受触动,产生了许多感慨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别康桥》 康桥 徐志摩 自然之美 离别 思念之情 诗歌
下载PDF
约翰·多恩与杜甫的离别诗比较 被引量:3
10
作者 孟志明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3期126-128,共3页
17世纪英国"玄学派"诗人约翰·多恩的《告别辞·节哀》和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新婚别》,两首诗歌都是表达离愁别恨的,但由于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这两首诗歌在表现手法上有同曲异工之处,体现了中西文化不同的... 17世纪英国"玄学派"诗人约翰·多恩的《告别辞·节哀》和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新婚别》,两首诗歌都是表达离愁别恨的,但由于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这两首诗歌在表现手法上有同曲异工之处,体现了中西文化不同的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翰·多恩 杜甫 离别 妇女地位 修辞方法 中国 西方国家 文化
下载PDF
“圕·送你离别,感恩母校,一路伴书”——河北大学图书馆毕业季暖心志愿服务活动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丽斌 叶红 +5 位作者 赵占学 袁茁萌 李丁 徐红昌 姜亚休 王辉 《河北科技图苑》 2017年第5期32-35,共4页
毕业季于大学生是个特殊的时期,酷热的夏季本就容易使人烦躁,再加上毕业生面临就业、升学、情感等诸多方面的压力,更容易产生情绪波动。他们既繁忙又迷茫,既充实又空虚,既有毕业的喜悦和未来的憧憬,也有离别的留恋与感伤。毕业生... 毕业季于大学生是个特殊的时期,酷热的夏季本就容易使人烦躁,再加上毕业生面临就业、升学、情感等诸多方面的压力,更容易产生情绪波动。他们既繁忙又迷茫,既充实又空虚,既有毕业的喜悦和未来的憧憬,也有离别的留恋与感伤。毕业生如此,低年级学生也会受到影响。所以,毕业季于学校也是个特殊时期。往往外松内紧,把安全和稳定工作放在第一位。图书馆作为高校的文化阵地,如何在毕业季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如何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如何为毕业生提供良好的毕业环境,都是我们服务创新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图书馆 毕业生 志愿服务活动 离别 母校 感恩 河北 校园文化活动
下载PDF
论中古离别诗的意象 被引量:2
12
作者 叶当前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5期176-181,共6页
按照诗人所选物象与离别的关系来看,中古送别诗的离别意象主要有三种类型:空间隔离型、送别地名型、飞翔运动型。空间隔离型意象主要以两地遥不可及的物象或地名来表达诗人主观情意,经常运用的意象有歧路及两两相对的背反组合意象等;送... 按照诗人所选物象与离别的关系来看,中古送别诗的离别意象主要有三种类型:空间隔离型、送别地名型、飞翔运动型。空间隔离型意象主要以两地遥不可及的物象或地名来表达诗人主观情意,经常运用的意象有歧路及两两相对的背反组合意象等;送别地点是送别诗一个重要的写作要素,像浦、亭、灞陵等泛指性地名在中古送别诗中已成为成熟的离别意象;飞翔运动式意象指飞鸟与那些能够自由运动的意象,如鸿鹄、别鹤、双飞翼、幻梦、浮萍等所表达的离别意味比较浓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 离别 意象
下载PDF
“离别”场景的影像书写与美学回望——1979年中国电影对“意境”传统的承继 被引量:1
13
作者 路春艳 张雁飞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7-151,共5页
作为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范畴之一,“意境”承载了历代文人对人与人、人与世界等关系的感悟和体认,浓缩了他们的生命感怀和人生理想,同时它所承载的视觉潜质和哲理内涵最终超越诗歌而扩展到更广泛的艺术领域之中,成为根植于民族文化心理... 作为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范畴之一,“意境”承载了历代文人对人与人、人与世界等关系的感悟和体认,浓缩了他们的生命感怀和人生理想,同时它所承载的视觉潜质和哲理内涵最终超越诗歌而扩展到更广泛的艺术领域之中,成为根植于民族文化心理的美学基因。纵观中国电影史,其中不乏对意境传统的影像表达和理论阐述。1979年有四部影片不约而同地设置了离别段落,并营造了韵味浓厚的诗画意境,这种美学“共谋”是电影人对中国古典美学以及“文人电影”抒情传统的下意识回望。同时,1979年这个特殊的年份又为影片增添了另一种象征意味的道别,无意中也书写了银幕外的人们对往昔的惆怅和对未来的期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 1979年 意境 离别 美学基因
下载PDF
古代离别诗中月亮意象的社会心理内涵 被引量:2
14
作者 庄超颖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74-77,共4页
月亮意象是中国古代离别诗中常见的典型意象 ,月亮意象积淀了独特而丰富的社会心理 :月亮意象柔和温馨的审美特征与离人的感情需求相一致 ;月亮意象的惟一性、共享性使离人产生超越空间的玄妙之感 ,从而获得感情慰藉 ;月亮意象是离人期... 月亮意象是中国古代离别诗中常见的典型意象 ,月亮意象积淀了独特而丰富的社会心理 :月亮意象柔和温馨的审美特征与离人的感情需求相一致 ;月亮意象的惟一性、共享性使离人产生超越空间的玄妙之感 ,从而获得感情慰藉 ;月亮意象是离人期待团聚的寄托与象征。探究古代离别诗中月亮意象的社会心理内涵 ,将有助于深刻理解古代离别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离别 月亮意象 社会心理 中国
下载PDF
在离别中成长——再读《城南旧事》 被引量:6
15
作者 周莉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09年第3期31-34,共4页
《城南旧事》是台湾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小说描绘了"小英子"从一个懵懂纯真的儿童成长为早熟多思的少年的人生历程。而这种成长又是在爱与离别中的心灵成长。透过无可奈何的淡淡忧伤,我们更多感受到的是一种勇气与承担。《城... 《城南旧事》是台湾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小说描绘了"小英子"从一个懵懂纯真的儿童成长为早熟多思的少年的人生历程。而这种成长又是在爱与离别中的心灵成长。透过无可奈何的淡淡忧伤,我们更多感受到的是一种勇气与承担。《城南旧事》可以称作是一曲赞美成长的赞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南旧事》 离别 成长
下载PDF
郭沫若如何离别安娜 被引量:1
16
作者 管冠生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69-70,68,共3页
1937年7月25日凌晨,郭沫若走出在日本的住所,踏上了回国之路。与妻子安娜离别的情景出现在他的《由日本回来了》(“1937年8月1日脱稿”)一文中。后来的《郭沫若传》在此基础上作了重新的编排、组织与“合理的想象”(见该书“内容... 1937年7月25日凌晨,郭沫若走出在日本的住所,踏上了回国之路。与妻子安娜离别的情景出现在他的《由日本回来了》(“1937年8月1日脱稿”)一文中。后来的《郭沫若传》在此基础上作了重新的编排、组织与“合理的想象”(见该书“内容提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安娜 离别 1937年 内容提要 日本
下载PDF
李白离别诗中“水”、“酒”、“问”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晓峰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9-73,共5页
水、酒、问,是李白离别诗中处理时间的三大主要模式。通过"天际流"之水、"且尽手中杯"之酒和"何时见"的追问,李白以体验现在时间、疏离当下时间和追问未来时间的方式,不仅表现了李白儒家文化观的时间意识... 水、酒、问,是李白离别诗中处理时间的三大主要模式。通过"天际流"之水、"且尽手中杯"之酒和"何时见"的追问,李白以体验现在时间、疏离当下时间和追问未来时间的方式,不仅表现了李白儒家文化观的时间意识,而且以道家对待时间的态度,展现了李白醉忘求生的一面,以及在焦虑追问中对两者时间意识的融合与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别 流水 杯酒 追问
下载PDF
论六朝离别现象与赠答诗的关系 被引量:1
18
作者 韩蓉 韩芬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29-32,共4页
六朝时期,动荡纷乱,战祸频仍,离别成为文人频繁的人生境遇。六朝"离别"主题的流行为赠答诗的兴盛提供了创作上的支持,而那些为情而送的饯别,更为优秀赠答诗的产生创造了绝佳场所。
关键词 六朝赠答诗 离别现象 关系
下载PDF
肖邦钢琴练习曲《离别》中呼吸的文本与实践表达 被引量:1
19
作者 方冰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1-143,共3页
人们在彼此间言语交流的时候,会在潜意识中注意到自己话语之间的顿挫,是对语言的一种“呼吸”,在对语气或关键词上的特别关注,来更清晰的表达好自己的话意,音乐更是这样,演奏者在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时,要在总体上把握好旋律的连... 人们在彼此间言语交流的时候,会在潜意识中注意到自己话语之间的顿挫,是对语言的一种“呼吸”,在对语气或关键词上的特别关注,来更清晰的表达好自己的话意,音乐更是这样,演奏者在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时,要在总体上把握好旋律的连贯性,同时准确对乐句间进行恰当的呼吸,只有这样才能真实更好的表达出作者的本意感情。本文以肖邦钢琴练习曲0p.10 No.3为例,通过自身的实践感触,阐述了本人在作品弹奏时关于呼吸的文本解读,进一步表达了对于弹奏同类钢琴作品的一些共性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肖邦 离别 抒情歌唱 爱国主义情怀 呼吸
下载PDF
论地理区位对清代虎丘离别诗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殷虹刚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58-63,108,共7页
虎丘作为运河枢纽,是清代苏州送别之处,不仅影响了清代虎丘离别诗的创作内容,表现出或忧或喜、以忧为主的情感特征,而且由实到虚发展成代表离别的地理意象。清代虎丘离别诗具有明显的空间敞开性特征,具体表现为“由此及彼”型、“两地... 虎丘作为运河枢纽,是清代苏州送别之处,不仅影响了清代虎丘离别诗的创作内容,表现出或忧或喜、以忧为主的情感特征,而且由实到虚发展成代表离别的地理意象。清代虎丘离别诗具有明显的空间敞开性特征,具体表现为“由此及彼”型、“两地并置”型和“回环往复”型三种空间结构。清代虎丘离别诗所表现出的这种地理区位影响诗歌创作的文地关系在文学地理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文学地理 虎丘 离别 地理区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