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烟蚜种群分化的RAPD分析 被引量:46
1
作者 杨效文 张孝羲 +1 位作者 陈晓峰 王瑛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72-380,共9页
用RAPDPCR技术研究了我国烟草上烟蚜Myzuspersicae(Sulzer)的种群分化。结果表明:我国烟蚜的不同地理种群和不同体色之间DNA均呈现出多态性,且不同的引物可在不同水平上反应出烟蚜种群的DNA多态性。Nei的遗传距离表明我国烟草上烟蚜的... 用RAPDPCR技术研究了我国烟草上烟蚜Myzuspersicae(Sulzer)的种群分化。结果表明:我国烟蚜的不同地理种群和不同体色之间DNA均呈现出多态性,且不同的引物可在不同水平上反应出烟蚜种群的DNA多态性。Nei的遗传距离表明我国烟草上烟蚜的分化仅在种群水平上,并未达到亚种水平。用相似性指数和Nei的遗传距离对所筛选的三个引物OPX04、OPX06和OPX19的扩增结果进行聚类,虽然二者的结果不一致,但均可反应出烟蚜的地理种群和体色生物型的DNA差异。在DNA水平上,与完全周期生活史的烟蚜相比,完全周期和不完全周期生活史混合发生的烟蚜与不完全周期生活史的烟蚜更为接近,而两种生活史混合发生的烟蚜之间无明显差异。从体色看,红色比黄绿色更接近褐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蚜 RAPD PCR 相似性指数 遗传距离 种群分化
下载PDF
鄱阳湖及邻近水系银鲴的种群分化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胡玉婷 杨少荣 +2 位作者 黎明政 曹文宣 刘焕章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96-703,共8页
以2010~2011年采自鄱阳湖及邻近水系(赣江和洞庭湖)的7个地理种群的228例银鲴样本为研究对象,结合形态和线粒体Cytb数据,研究了银鲴种群的分化情况。主成分分析显示,银鲴地理种群间已具有一定的形态差异,尤其是赣江种群与其他种群间形... 以2010~2011年采自鄱阳湖及邻近水系(赣江和洞庭湖)的7个地理种群的228例银鲴样本为研究对象,结合形态和线粒体Cytb数据,研究了银鲴种群的分化情况。主成分分析显示,银鲴地理种群间已具有一定的形态差异,尤其是赣江种群与其他种群间形态差异显著,能够明显区分。判别分析显示各地理种群间判别率较高,尤其是赣江种群高达100%。综合形态分析结果,银鲴各地理种群间形态差异明显。分子分析中,获得长度为1131bp的Cytb基因部分序列,共检测到107个单倍型。各地理种群单倍型多样性均较高(0.96471~0.99310),核苷酸多样性均较低(0.00419~0.00560)。分子变异分析(AMOVA)表明,银鲴群体的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地理种群内,地理种群间分化程度很低,相互间存在着广泛的基因交流。结合形态和分子分析结果,认为银鲴不同地理种群间的形态差异主要是其对特定环境适应的结果,而不是遗传分化所产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鲴 鄱阳湖 形态变异 细胞色素B 种群分化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Cyt b基因的中国南方唇(Hermibarbus labeo)和间(Hermibarbus medius)种群分化及亲缘地理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蓝昭军 范明君 +1 位作者 黄小林 赵俊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6091-6102,共12页
为了解中国南方唇(Hermibarbus labeo)和间(Hermibarbus medius)的种群分化、亲缘地理格局及物种有效性,作者对唇8个水系及间9个水系共148尾样本的Cyt b基因全序列进行了测定。在所有序列中,共有128个变异位点,共检测出了41个... 为了解中国南方唇(Hermibarbus labeo)和间(Hermibarbus medius)的种群分化、亲缘地理格局及物种有效性,作者对唇8个水系及间9个水系共148尾样本的Cyt b基因全序列进行了测定。在所有序列中,共有128个变异位点,共检测出了41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为0.954,核苷酸多样性为0.02153。基于Cyt b基因全序列构建的NJ树显示,中国南方的唇与间合聚为两大支,其中韩江和九龙江的全部唇样本组成了Ⅰ支,而其他水系的唇和间样本则组成了Ⅱ支。两支系间的遗传距离为5.1%,而唇和间之间的遗传距离为3.2%。现有证据不支持间与唇达到种一级的分化。单倍型网络图显示,韩江、九龙江种群和其他水系的种群分化较大;海南岛三大水系种群和漠阳江种群的单倍型分支与代表珠江水系单倍型的分支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与其他地理区间种群的亲缘关系则相对较远;西江可能为珠江水系、漠阳江水系和海南岛三大水系间种群的扩散中心,其中一支往东向北江和东江扩散;另一支往南向海南岛扩散,海南岛三大水系种群尔后在冰期海退时向北扩散至漠阳江水系及珠江水系。AMOVA分析表明,唇和间地理区之间变异约占54.50%,地理区内种群间变异约占18.64%,种群内的变异占26.86%,这说明,唇和间种群Cyt b的遗传分化主要是来自地理区之间。错配分析及中性检验显示,全部种群、唇种群、间种群在历史上均没有发生过明显的扩张,两个mt DNA支系亦未发生过扩张,而海南岛的昌化江种群曾发生过种群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 间 种群分化 亲缘地理 细胞色素B基因 中国南方
下载PDF
可可茶种群分化及其与近缘种的亲缘关系 被引量:10
4
作者 袁长春 施苏华 叶创兴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72-76,共5页
利用随机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茶Cameliasinensis(L)OKtze、普洱茶Casamica(Mast)Chang和可可茶CptilophylaChang含不同类型嘌呤生物碱(含可可碱、... 利用随机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茶Cameliasinensis(L)OKtze、普洱茶Casamica(Mast)Chang和可可茶CptilophylaChang含不同类型嘌呤生物碱(含可可碱、含可可碱+咖啡碱、含咖啡碱)的3个类群进行了分析.选用16个引物(10bp)扩增出401个DNA片段,用于遗传相似性分析,构建树系图.分析结果表明:①可可茶种群可分为含可可碱和含可可碱+咖啡碱两个类群,而含咖啡碱性状的类群应归并到茶Csinensis(L)OKtze类;②可可茶含可可碱和含可可碱+咖啡碱两个类群之间亲缘关系较近,来自同一起源,后者可能是由于可可茶与近缘种杂交所致;③可可茶与近缘种茶、普洱茶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可茶 种群分化 RAPD 亲缘关系 近缘种
下载PDF
龙栖山中华蜜蜂种群分化形态遗传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朱翔杰 周冰峰 +2 位作者 吴显达 徐新建 王青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5-78,共4页
对龙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的中华蜜蜂31个形态指标进行测定,发现6个形态指标存在显著差异.与周边地区人工饲养的中华蜜蜂相比,龙栖山野生中华蜜蜂的翅长、蜡镜长、蜡镜间距分别为8.6655、1.1568、0.2083 mm,分别减少0.0728... 对龙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的中华蜜蜂31个形态指标进行测定,发现6个形态指标存在显著差异.与周边地区人工饲养的中华蜜蜂相比,龙栖山野生中华蜜蜂的翅长、蜡镜长、蜡镜间距分别为8.6655、1.1568、0.2083 mm,分别减少0.0728、0.0382、0.0730 mm;翅脉角D7为95.6°,增大1.8°;翅脉角N23和J16分别为83.3°和101.2°,分别减小4.0°和3.2°(P<0.05).对采用判别式分析得到的样点重心的判别函数值进行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龙栖山中华蜜蜂已从周边地区的中华蜜蜂种群中分化,形成独立的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蜜蜂 种群分化 遗传 形态
下载PDF
腐烂茎线虫种群分化现状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王宏宝 李茹 +3 位作者 魏利辉 陈香华 赵桂东 林茂松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110-112,共3页
腐烂茎线虫是危害我国甘薯产区的重要病害之一,近年来,在腐烂茎线虫的研究报道中发现,我国腐烂茎线虫种群分化现象严重,在致病力、繁殖力、抗药性等生物学特性上存在明显差异,同时在不同来源的腐烂茎线虫种群中划分出2类基因型。综述了... 腐烂茎线虫是危害我国甘薯产区的重要病害之一,近年来,在腐烂茎线虫的研究报道中发现,我国腐烂茎线虫种群分化现象严重,在致病力、繁殖力、抗药性等生物学特性上存在明显差异,同时在不同来源的腐烂茎线虫种群中划分出2类基因型。综述了腐烂茎线虫种群分化的现象,旨在为深入地认识腐烂茎线虫的分化现象和分类地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烂茎线虫 种群分化 分类 遗传变异
下载PDF
青藏高原的地理屏障在高原鼠兔种群分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6
7
作者 刘翠霞 苏建平 +1 位作者 张同作 林恭华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51-657,共7页
本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直接测序的方法获得了分布于四川、青海、新疆和西藏的32个高原鼠兔种群共205个个体的mtDNA中12S RNA的946 bp核苷酸序列和Cyt b 1107 bp序列,205个个体的两个基因联合序列经单倍型分选后,共定义了131... 本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直接测序的方法获得了分布于四川、青海、新疆和西藏的32个高原鼠兔种群共205个个体的mtDNA中12S RNA的946 bp核苷酸序列和Cyt b 1107 bp序列,205个个体的两个基因联合序列经单倍型分选后,共定义了131个单倍型,其中有1个单倍型为不同区域种群所共享,其余130个单倍型均为各区域种群所特有。AMOVA分析结果显示,区域间遗传变异占总变异比率的63.59%,区域内种群间变异组分占7.85%,种群内个体间变异组分占28.56%。谱系分析揭示位于雅鲁藏布江以南的区域A的江孜和浪卡子2个种群形成一个单元分歧的进化分支,位于柴达木盆地和共和盆地东北的区域B的青海湖、刚察、海北、祁连、天峻5个种群形成一个单元分歧的进化分支,基因流分析显示雅鲁藏布江以南的种群与其它种群基因交流最小,柴达木盆地干旱地带的东北区域B的5个种群次之,表明雅鲁藏布江形成了高原鼠兔种群分化中最强烈的隔离,柴达木盆地和共和盆地隔离作用中等,其它河流、湖泊、山脉隔离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鼠兔 12S RNA CYT b 遗传结构 种群分化 青藏高原 地理环境
下载PDF
变叶海棠种群分化与马尔康海棠起源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成明昊 梁国鲁 +2 位作者 石胜友 周志钦 李晓林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3,共3页
变叶海棠居群内和居群间的变异与分化,已构成一个极其复杂多样的群居系统。对居群系统的深入调查分析表明:变叶海棠的某些居群内既存在着渗入杂交变异,基因重组;也同时存在着较稳定性遗传(无融合生殖)和类型(单株)的分化、地方宗(变种)... 变叶海棠居群内和居群间的变异与分化,已构成一个极其复杂多样的群居系统。对居群系统的深入调查分析表明:变叶海棠的某些居群内既存在着渗入杂交变异,基因重组;也同时存在着较稳定性遗传(无融合生殖)和类型(单株)的分化、地方宗(变种)的分化、地理宗(亚种)的分化。经过比较分析,深入地揭示了马尔康海棠的演化历史和分类地位。即从变叶海棠居群内变异、地方宗的分化、地理宗的分化,最后达到种(马尔康海棠)的分化4个阶段;马尔康海棠是变叶海堂与陇东海棠渗入杂交形成的种间杂种,应归属于陇东海棠系(Ser.kansuensesReh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叶海棠 种群分化 马尔康海棠 渗入杂交 自我繁殖单位
下载PDF
四川藏鼠兔头骨形态的种群分化 被引量:3
9
作者 母华强 张泽钧 +2 位作者 张明春 黄小富 胡锦矗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41-344,共4页
种群分化是物种形成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是研究微进化过程的核心内容。为探讨地理隔离对小型兽类种群分化的影响,本文系统比较了四川西部3个隔离藏鼠兔Ochotona thibetana种群在头骨形态上的异同。结果表明在所测量的19个头骨形... 种群分化是物种形成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是研究微进化过程的核心内容。为探讨地理隔离对小型兽类种群分化的影响,本文系统比较了四川西部3个隔离藏鼠兔Ochotona thibetana种群在头骨形态上的异同。结果表明在所测量的19个头骨形态指标中,岷山与邛崃山、邛崃山与凉山、岷山与凉山的藏鼠兔种群已分别在9、14及4个头骨变量上存在明显差异,颧宽、眶间宽、鼻骨长等变量是导致该3个山系藏鼠兔种群头骨形态发生分化的主要变量。由于藏鼠兔在各山系内部属一较为常见的物种,分析认为其头骨形态的种群分化可能与隔离状态下局部环境差异导致的选择压力不同有关。本研究揭示了在进行藏鼠兔等小型兽类种及种下阶元划分时,除数理统计手段引入的必要外,尚应充分考虑不同地理区域种群可能已产生的局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鼠兔 头骨 山系 地理隔离 种群分化
下载PDF
昆虫对环境温度胁迫的适应与种群分化 被引量:42
10
作者 陈兵 康乐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65-271,共7页
大量研究报道了变温动物在温度胁迫下生存的适应策略,探讨了物种对温度胁迫耐受性的地理和季节分化及其与气候适应甚至异域物种形成之间的关系.昆虫温度胁迫耐受性的分化模式将直接提供生物自然选择下的进化方向,并预测种群的起源、分... 大量研究报道了变温动物在温度胁迫下生存的适应策略,探讨了物种对温度胁迫耐受性的地理和季节分化及其与气候适应甚至异域物种形成之间的关系.昆虫温度胁迫耐受性的分化模式将直接提供生物自然选择下的进化方向,并预测种群的起源、分布和动态规律.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该研究显得愈加重要.文中对昆虫在环境温度胁迫下的适应过程和适应特征分化机制等重要生态学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 种群分化 胁迫耐受性 温度 地理变异
下载PDF
绿僵菌菌株遗传多态性与地理来源及寄主种群分化的关联性 被引量:7
11
作者 苏宇 农向群 张泽华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28-435,共8页
采用RAPD-PC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51株不同地理来源、寄主来源的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菌株的遗传多态性。从94条RAPD引物中筛选出18条引物,对所有试验菌株进行RAPD-PCR扩增,共获得96条扩增片段,其中81条片段表现多态性,占84.1%... 采用RAPD-PC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51株不同地理来源、寄主来源的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菌株的遗传多态性。从94条RAPD引物中筛选出18条引物,对所有试验菌株进行RAPD-PCR扩增,共获得96条扩增片段,其中81条片段表现多态性,占84.1%。聚类分析表明,供试的51株菌株间的相似性系数范围为0.52~0.98,表明菌株间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态性。供试菌株在相似性系数0.7的水平可分为4个组群。按菌株DNA多态性与地理及寄主来源的聚类分析表明,大多数菌株的DNA多态性与地理或寄主有一定的相关性,即长期的地理环境和寄主适应性可能形成了种群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僵菌 RAPD 遗传多态性 分子标记 种群分化
下载PDF
黄曲条跳甲种群分化的RAPD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傅建炜 陈小龙 尤民生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141-2145,共5页
采用RAPD方法,对福建省19个不同菜区黄曲条跳甲地理种群的分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相同种群采用相同引物进行扩增的重复性较好,不同种群采用相同引物进行扩增的差异性较高;19个不同菜区的黄曲条跳甲主要分为4个类群:闽东南沿海地区类... 采用RAPD方法,对福建省19个不同菜区黄曲条跳甲地理种群的分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相同种群采用相同引物进行扩增的重复性较好,不同种群采用相同引物进行扩增的差异性较高;19个不同菜区的黄曲条跳甲主要分为4个类群:闽东南沿海地区类群、闽西北地区类群、泉州类群和东山岛类群,黄曲条跳甲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有关。东山岛和泉州2个特异性类群的出现,说明地形、蔬菜种植以及农药使用等人为因子会影响其地理种群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条跳甲 种群分化 RAPD
下载PDF
黄缘闭壳龟体型差异与亚种群分化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黄斌 冯志国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4期490-494,共5页
通过对黄缘闭壳龟的体重、背甲长、背甲宽、腹甲长、腹甲宽、体高等6个形态参数,以及背甲长/背甲宽、腹甲长/腹甲宽、背甲长/腹甲长、背甲宽/腹甲宽、背甲长/体高、腹甲长/体高、体重/体高平方等7个形态参数比例来研究A、B两种体型黄缘... 通过对黄缘闭壳龟的体重、背甲长、背甲宽、腹甲长、腹甲宽、体高等6个形态参数,以及背甲长/背甲宽、腹甲长/腹甲宽、背甲长/腹甲长、背甲宽/腹甲宽、背甲长/体高、腹甲长/体高、体重/体高平方等7个形态参数比例来研究A、B两种体型黄缘闭壳龟的群体差异.结果显示:A、B体型黄缘闭壳龟的腹甲长和体高差异极显著(P<0.01),其他形态参数差异不显著(P>0.05);两体型的形态参数比例除背甲长/背甲宽、腹甲长/体高差异不显著(P>0.05)外,其他的形态参数比例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1或0.01<P<0.05),从而通过形态学研究,为两种不同体型黄缘闭壳龟的亚种群分化和保护单元提供初步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缘闭壳龟 体型 形态参数 形态参数比例 种群分化
下载PDF
云南宾川县鸡足山地区多星韭种群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廖周瑜 党承林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1998年第2期211-219,共9页
对鸡足山地区7个多星韭(AliumwalichiKunth)种群的生物生态学特性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结果表明:鸡足山地区的多星韭有二倍体和四倍体2种倍性。多星韭二倍体比四倍体更能忍受较恶劣的环境条件。二倍体多星韭生... 对鸡足山地区7个多星韭(AliumwalichiKunth)种群的生物生态学特性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结果表明:鸡足山地区的多星韭有二倍体和四倍体2种倍性。多星韭二倍体比四倍体更能忍受较恶劣的环境条件。二倍体多星韭生境单一,种群分化不明显;四倍体多星韭生境多样,种群间变异丰富,分化强烈。二倍体多星韭生境中土壤浅薄的条件限制了植株根深而高大的四倍体多星韭的侵入,而四倍体生境中,林内光照较弱、草坡杂草深而较密集等条件也限制了较矮小的二倍体多星韭的入侵。在鸡足山地区,水分是多星韭在该区分布下限的限制因子,光、土壤和生物因子是促使多星韭种群变异分化的主导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足山 多星韭 主导因子 生态因子 种群分化
下载PDF
龙牙楤木种群分化研究(Ⅱ)薄层色谱的聚类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叶万辉 匡海学 +1 位作者 王振月 马权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07-212,共6页
通过应用薄层色谱分析法,对采自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和完达山地区的龙牙木忽木叶的化学成分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不同种群之间叶的化学成分具有较大差异。通过对其化学成分的聚类分析,可将本区域的龙牙木忽木划分为两个类群。这... 通过应用薄层色谱分析法,对采自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和完达山地区的龙牙木忽木叶的化学成分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不同种群之间叶的化学成分具有较大差异。通过对其化学成分的聚类分析,可将本区域的龙牙木忽木划分为两个类群。这个结果与前文对其形态特征分析所得结果完全一致,充分说明本区域龙牙木忽木属于同一种物种的两个变种,即原变种Araliaelatavar.elata的新组合变种—东北木忽木Araliaelatavar.mandshurica(Rupr.etMaxim.)W.H.Y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群分化 分类 形态变异 龙牙Song木 中草药
下载PDF
白颌大角蟾三个种群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大同 刘万兆 +1 位作者 饶定齐 何远辉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1994年第S1期124-130,共7页
白颌大角蟾(Megophrys lateralis)广布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现选择分布在中国云南境内的白颌大角蟾的3个彼此隔离种群,选用它们稳定而可量的性状进行了聚类分析,以检查3个种群的相似和趋异程度,借以评估是否达到亚种或种级水平。结... 白颌大角蟾(Megophrys lateralis)广布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现选择分布在中国云南境内的白颌大角蟾的3个彼此隔离种群,选用它们稳定而可量的性状进行了聚类分析,以检查3个种群的相似和趋异程度,借以评估是否达到亚种或种级水平。结果表明:3个种群分化尚未达到种级水平。估计这3个种群实现隔离和性状趋异的时间可能在横断山抬升的中期以后,即第四纪的上新世末至更新世初,山脉抬升至某一高度后,环境分异渐趋显著,种群适应环境变化,性状从微小变异的积累,分化才趋于明显。研究中发现,这些种群性状变异仍然是小的和连续的,甚至是不稳定的,没有出现间断性的鉴别性状,故尚未达到种级水平。3个种群中,以云南西北贡山县独龙江河谷的种群分异更明显,即使如此,如要作为一个亚种对待,亦感性状分异之不足。相似率表示出,腾冲、景东2种群相似程度最大,可相聚一起,只能作白颌大角蟾的不同地理隔离种群。费粱等(1990,1992)将景东种群描述为“腺角蟾Megophpys glandulosa”。作者所运用前耳骨(prootica)入眶、额顶骨(fronto-parietal)与鳞骨(squamosal)分开或彼此相接两种状态作为种的主要划分依据。事实上,白颌大角蟾的3个种群的任何一个都存在这两种状态,可见是不稳定的;加之,把体侧疣粒和颞褶后端膨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形成 种群分化 白颌大角蟾 端始种 隔离
下载PDF
秦岭地区北方山溪鲵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分化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贵虎 丁义晶 +4 位作者 闫季泽 王晓卫 巩会生 李保国 许升全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15-920,共6页
用分子系统学方法探究秦岭地区北山溪鲵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分化。扩增测定了秦岭地区北方山溪鲵8个种群66个个体的线粒体DNA Cytb基因754bp序列,采用生物软件进行碱基组成、序列变异和遗传多样性分析。构建了单倍型的MP,ML和BI系统进化... 用分子系统学方法探究秦岭地区北山溪鲵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分化。扩增测定了秦岭地区北方山溪鲵8个种群66个个体的线粒体DNA Cytb基因754bp序列,采用生物软件进行碱基组成、序列变异和遗传多样性分析。构建了单倍型的MP,ML和BI系统进化树和单倍型网络图。秦岭地区的北方山溪鲵可以划分为两个大的分支——东部进化枝和西部进化枝,东、西两个进化枝在系统进化树和网络图上都可以明显的分开;东部的种群表现出较高的单倍型频率,太白山北坡汤峪的种群表现出有较高的核苷酸多样性,并和东西两个进化枝都共有单倍型。推测秦岭地区北方山溪鲵的东西两个进化枝可能经历了隔离分化,汤峪种群是由东西两个类群扩散形成。秦岭地区北方山溪鲵受地质历史事件和气候变化影响产生了种群间的隔离分化和扩散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山溪鲵 遗传多样性 种群分化
下载PDF
RAPD方法用于亚洲玉米螟地理种群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28
18
作者 孙姗 徐茂磊 +1 位作者 王戎疆 李绍文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03-106,共4页
玉米螟属鳞翅目(Lepidoptera)螟蛾科(Pyralidae)拟螟亚科(Pyraustinae)杆野螟属(Ostrinia),是世界性的重大农业害虫。70年代以来,通过形态学鉴别、遗传杂交实验和性信息素组份分析及其活性反应... 玉米螟属鳞翅目(Lepidoptera)螟蛾科(Pyralidae)拟螟亚科(Pyraustinae)杆野螟属(Ostrinia),是世界性的重大农业害虫。70年代以来,通过形态学鉴别、遗传杂交实验和性信息素组份分析及其活性反应等方面的实验表明,在我国绝大部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 地理种群 种群分化 RAPD 防治
全文增补中
伊洛河马口鱼遗传差异及其种群分化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邓艳 王雪 +2 位作者 林鹏程 刘焕章 王绪祯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39-345,共7页
研究利用细胞色素b(Cyt b)基因分析了采自于伊洛河的48个马口鱼(Opsariichthys bidens)个体间的遗传距离,并构建其系统发育关系。分析结果显示,48个个体聚为两个支持率为100%的分支,分支间没有共享单倍型。每个分支的样本覆盖了所有的... 研究利用细胞色素b(Cyt b)基因分析了采自于伊洛河的48个马口鱼(Opsariichthys bidens)个体间的遗传距离,并构建其系统发育关系。分析结果显示,48个个体聚为两个支持率为100%的分支,分支间没有共享单倍型。每个分支的样本覆盖了所有的采样点,分支内个体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2%,而分支间的遗传距离为3.1%。微卫星分析结果显示,99.88%的遗传差异来自于种群内个体间,种群间的差异只占了0.12%,两个分支种群并没有发生显著的遗传分化(Fst=0.0012,P=1)。以δ13C和δ15N构建了两个分支的生态位,结果显示,伊洛河马口鱼的两个分支的营养生态位没有发生分离。基于线粒体Cyt b基因的遗传分歧,伊洛河马口鱼的两个分支可能代表不同的物种。但它们在种群遗传结构上并没有发生显著的种群分化,个体间亲缘关系树与系统发育树的分歧暗示种群间不存在生殖隔离,营养生态位也没有分离。研究结果并不符合隐存种的解释,伊洛河马口鱼两个分支间线粒体DNA的遗传差异可能源自于祖先种群或者种间杂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口鱼 细胞色素B 微卫星 稳定同位素 种群分化 隐存种
下载PDF
幼虫取食不同寄主树种的云斑白条天牛成虫种群分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彭瀚 张守科 +4 位作者 耿显胜 方林鑫 张威 舒金平 王浩杰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1-103,共13页
【目的】基于幼虫取食不同寄主树种云斑白条天牛的成虫补充营养行为、形态特征及遗传特性的比较,探讨不同寄主对成虫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比较幼虫取食毛白杨和美国红木岑2种寄主树种的云斑白条天牛成虫外形特征及雄性生殖器结... 【目的】基于幼虫取食不同寄主树种云斑白条天牛的成虫补充营养行为、形态特征及遗传特性的比较,探讨不同寄主对成虫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比较幼虫取食毛白杨和美国红木岑2种寄主树种的云斑白条天牛成虫外形特征及雄性生殖器结构差异,利用选择性取食试验,观测这2类云斑白条天牛成虫对美国红木岑、野蔷薇、美国山核桃、日本珊瑚树及毛白杨5种寄主植物嫩枝的取食行为及交配行为,最后基于COI基因分析二者间遗传多样性差异及系统发育关系。【结果】1)幼虫取食美国红木岑的云斑白条天牛和幼虫取食毛白杨的云斑白条天牛外部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幼虫取食美国红木岑的云斑白条天牛雄虫腹部末端窄,呈钝角内凹状,毛稀疏,雌虫腹部末端呈弧形内凹,底部中央缺刻不明显,而幼虫取食毛白杨的云斑白条天牛雄虫腹部末端宽,呈弧形内凹状,密被毛,雌虫腹部末端呈平截状,底部中央具有明显缺刻;两者生殖器差异不明显;2)幼虫取食美国红木岑的云斑白条天牛成虫仅取食美国红木岑嫩枝,而幼虫取食毛白杨的云斑白条天牛可取食野蔷薇、美国山核桃和日本珊瑚树3种植物嫩枝,偏好顺序为野蔷薇>美国山核桃>日本珊瑚树;3)2个种群的天牛雌、雄成虫之间可相互交配,平均交配次数较同类群间存在差异但不显著(P>0.05);4)2个不同寄主源的天牛种群存在明显遗传分化,分化指数Fst=0.814(P<0.001),变异分化主要来源于种群间(83.19%)。【结论】幼虫的取食经历(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和生境异质性可能对云斑白条天牛成虫补充营养行为及种群遗传分化产生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斑白条天牛 取食偏好 形态特征 种群分化 交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