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析李善兰的科学翻译观
1
作者 黎昌抱 《外语与翻译》 2024年第3期2-9,I0001,共9页
李善兰不仅是晚清中国著名的数学家和教育家,还是卓越的科学翻译家。作为科学翻译家,他一生译著等身,译作涉及数学、天文学、力学、植物学等多个西方近代科学重要领域。李善兰的科学翻译观可概括为“启民智、强国力”的科学强国观,“崇... 李善兰不仅是晚清中国著名的数学家和教育家,还是卓越的科学翻译家。作为科学翻译家,他一生译著等身,译作涉及数学、天文学、力学、植物学等多个西方近代科学重要领域。李善兰的科学翻译观可概括为“启民智、强国力”的科学强国观,“崇经典、荐名作”的科学选本观,“既会通又超胜”的科学译介观,“承传统、立新名”的术语译名观四个方面。李善兰引领晚清中国译介西方近代科学的潮流,推开了通往西方近代科学的大门,并为中国科学近代化作出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善兰 科学翻译 科学翻译
下载PDF
英语专业科学翻译教学浅析
2
作者 倪颖颖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3年第3期20-21,共2页
随着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发展科学翻译至关重要。那么如何提高科学翻译教学就是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将针对英语专业从基本定义、教师来源、教师要求以及存在的问题这些方面加以介绍。
关键词 科学翻译 科学翻译教学 英语专业
下载PDF
科学翻译研究中几个基本问题的历史回顾与思考 被引量:3
3
作者 佘协斌 张峰 +1 位作者 陈琳 李伯和 《上海翻译》 2001年第1期1-6,共6页
本文对科学翻译范畴、历史分期、理论发展以及科技翻译思维、文体、标准、翻译学等几个科学翻译研究中的基本问题进行了历史回顾与综述 。
关键词 科学翻译 范畴 分期 理论研究 回顾与思考
下载PDF
论科学翻译中的叙事建构——以严复的《天演论》为例 被引量:4
4
作者 周桂芝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36-138,共3页
Mona Baker将叙事理论引入翻译研究之中,提出四种主要建构策略:时空建构、选择性采用、标示式建构及人物事件再定位。以此为理论原点,可以探讨严复翻译《天演论》时是如何更改原著叙事以参与建构现实的,可以解读其"不忠"于原... Mona Baker将叙事理论引入翻译研究之中,提出四种主要建构策略:时空建构、选择性采用、标示式建构及人物事件再定位。以此为理论原点,可以探讨严复翻译《天演论》时是如何更改原著叙事以参与建构现实的,可以解读其"不忠"于原著背后的原因和动机,可以揭示科学翻译中存在信息的"不守恒",也可以看到译者会将自己的主观意志渗入到译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建构 科学翻译 建构策略 叙事理论 《天演论》
下载PDF
应用文体的科学翻译研究——以产品说明书四字格词组英译为例 被引量:5
5
作者 张明玺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23-225,共3页
产品说明书属于应用文体,而出现在产品说明书中的汉语四字格词组的英译是否准确决定了产品的外销和使用能否成功。文章在分析常见的四字格词组结构的基础上,总结出与之适应的翻译策略,以确保准确地传递信息,实现科学翻译。
关键词 应用文体 产品说明书 四字格词组 科学翻译
下载PDF
方法·历史·理论·学科——兼论“科学翻译学”产生的机缘 被引量:2
6
作者 黄忠廉 李亚舒 《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5-58,共4页
翻译方法得以总结,翻译史也就开始了。翻译方法和翻译史丰富、发展到一定程度,导致系统化的理论产生。理论再次系统化,可上升为学科。方法—历史—理论—学科,是翻译逐步从实践方法上升为学科的一般历程。
关键词 全译 变译 翻译方法 翻译 翻译理论 科学翻译
下载PDF
科学翻译的传承与发展思辨——李亚舒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5
7
作者 康志峰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6,11,共5页
本文是对中国翻译协会资深翻译家、中国科学院资深教授李亚舒先生的访谈录。访谈内容涉及对中国科学翻译的理解、产生、现状以及发展历程,口、笔译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解决办法以及对后辈口、笔研究学者的建议等。李教授谈古论今,乃至提... 本文是对中国翻译协会资深翻译家、中国科学院资深教授李亚舒先生的访谈录。访谈内容涉及对中国科学翻译的理解、产生、现状以及发展历程,口、笔译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解决办法以及对后辈口、笔研究学者的建议等。李教授谈古论今,乃至提出未来翻译的远景,这不仅凸显了他的博学之才,同时也体现了科学翻译的传承与发展。本文还从人文关怀的视角,从李教授取得成就的背后,更深层次地挖掘其人文价值,从而突显了他对我国青年翻译学者未来的热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翻译 口、笔译 传承 发展思辨 人文关怀
下载PDF
外来译者:中国近代科学翻译史上一支不可忽视的翻译力量 被引量:3
8
作者 吴书芳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3-56,共4页
所谓科学翻译,是指凡含除宗教、文学、艺术以外一切外文科学知识资料的翻译。若将翻译佛经中散见的科学知识算入翻译外国科学资料活动的话,中国科学翻译的历史也应有2000多年了。按照黎难秋等人的观点,中国科学翻译史历经了附庸期(... 所谓科学翻译,是指凡含除宗教、文学、艺术以外一切外文科学知识资料的翻译。若将翻译佛经中散见的科学知识算入翻译外国科学资料活动的话,中国科学翻译的历史也应有2000多年了。按照黎难秋等人的观点,中国科学翻译史历经了附庸期(汉魏晋唐)、萌芽期(明末清初)、成长期(清末)、形成期(民国时期1912~1949)、特殊发展期(新中国初期1950~1966)及全面发展期(1978年迄今)六个时期。本文则截取明末至清末这段特殊时期(即黎所说的萌芽期和成长期),通过对其间两次科学翻译高潮翻译活动的梳理,重新审视外来译者在我国近代科学翻译中的作用和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初期 近代科学 翻译 译者 力量 科学翻译 科学知识 明末清初
下载PDF
我国历史上三次科学翻译活动对中国科学近代化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赵冬 邢润川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62-69,共8页
科学翻译是西方科学中国化的重要渠道和转化中介 ,是接受和融合西方科学文化的综合创造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一批具有世界眼光的中国本土科学家通过自觉自为的科学翻译活动 ,对中国科学近代化起到了推进作用。
关键词 中国 科学翻译 发展史 科学体制 洋务时期
下载PDF
中国近代科学的奠基人——科学翻译家李善兰 被引量:5
10
作者 于应机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56-60,共5页
李善兰通过开创性翻译《续几何原本》、《代微积拾级》、《谈天》等科学著作,把西方数学、天文学、物理学、植物学等多门学科首次引入中国,堪称中国现代科学的奠基人;在翻译实践中创造性地翻译大量的科学名词,并创出一条译、研相结合的... 李善兰通过开创性翻译《续几何原本》、《代微积拾级》、《谈天》等科学著作,把西方数学、天文学、物理学、植物学等多门学科首次引入中国,堪称中国现代科学的奠基人;在翻译实践中创造性地翻译大量的科学名词,并创出一条译、研相结合的翻译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善兰 科学翻译 科学术语
下载PDF
民国时期科学翻译理论述评 被引量:3
11
作者 黎难秋 《中国科技翻译》 1995年第3期30-34,共5页
民国时期科学翻译理论述评黎难秋进入民国以后,随着新文化运动的推进,各次革命运动与经济发展的需要,对于加速引进外国先进的思想与科技的需要一直是迫切的。同时,随着本国外语教育的发展及东西洋留学回国人数的增加,翻译实践十分... 民国时期科学翻译理论述评黎难秋进入民国以后,随着新文化运动的推进,各次革命运动与经济发展的需要,对于加速引进外国先进的思想与科技的需要一直是迫切的。同时,随着本国外语教育的发展及东西洋留学回国人数的增加,翻译实践十分活跃。因此,民国时期我国自然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翻译 民国时期 “信” 翻译方法 “达” 翻译标准 “雅” 翻译理论 鲁迅 意译
下载PDF
论科学翻译中的文意分离原则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伯和 唐英 佘协斌 《外语与翻译》 2007年第1期54-57,共4页
科学翻译应以达意为唯一宗旨,因此文意分离应成为科学翻译的一条重要原则。要做到文意分离,除依靠语言知识外,还需要运用主体专业知识进行认知补充,正确理解作者所言,即原文所承载的科学信息,然后在表达时去除原语语言外壳,用通... 科学翻译应以达意为唯一宗旨,因此文意分离应成为科学翻译的一条重要原则。要做到文意分离,除依靠语言知识外,还需要运用主体专业知识进行认知补充,正确理解作者所言,即原文所承载的科学信息,然后在表达时去除原语语言外壳,用通俗易懂的最佳译语表达方式再现原语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翻译 文意分离 原语外壳 认知补充
下载PDF
翻译观的时代变革——评黄忠廉、李亚舒著《科学翻译学》 被引量:3
13
作者 周领顺 《中国科技翻译》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3-55,49,共4页
本文对黄忠廉、李亚舒著《科学翻译学》作了评介 ,认为《科学翻译学》主要以全译和变译为基础 ,提出了科学翻译学的核心概念 ,构筑了科学翻译学基本理论体系 ,导致翻译观发生了时代变革 。
关键词 科学翻译学》 黄忠廉 李亚舒 书评 理论体系 学科建设 翻译 文学翻译
下载PDF
科学翻译与西方工艺技术在我国的传播 被引量:1
14
作者 黎难秋 《中国科技翻译》 1992年第3期34-41,共8页
本文介绍明末清初时期,西方工艺技术如何通过科学翻译,源源不断传入我国的情况。
关键词 傅兰雅 译书 江南制造局 徐寿父子 徐建寅 工艺技术 林则徐 西方科学 鸦片战争前 科学翻译
下载PDF
科学翻译的分类及其作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黄忠廉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106-110,131,共6页
科学翻译根据自身的本质,从多个角度出发,注重实际作用,可以进行一级二级和多级分类(细分与跨类),互相交叉,可以产生众多科学翻译类型。这些类型的划分将有助于深化科学翻译的研究和人才培养。
关键词 科学翻译 类型 一级分类 多级分类 作用
下载PDF
试论科学翻译学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梅岗 《中国科技翻译》 1995年第1期43-45,48,共4页
试论科学翻译学张梅岗(湖南农业大学外语系)改造世界,征服宇宙,开发外层空间,探索其它星球的奥秘,已成为现今科技时代的主旋律。我国改革开放的洪流推动了科学研究和科技交流活动。因此,大学生希望学好科技翻译的愿望越来越强列... 试论科学翻译学张梅岗(湖南农业大学外语系)改造世界,征服宇宙,开发外层空间,探索其它星球的奥秘,已成为现今科技时代的主旋律。我国改革开放的洪流推动了科学研究和科技交流活动。因此,大学生希望学好科技翻译的愿望越来越强列,科技翻译日益受到重视。然而并不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翻译 科技翻译 修辞功能 科技英语 文学翻译 修辞技巧 翻译 翻译方法 科技外语 翻译技巧
下载PDF
鉴往以继承 借鉴以昭来——明末清初第一次科学翻译高潮之翻译方式评鉴
17
作者 汪铭 王达金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第16期148-149,共2页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翻译经验的积累导致了翻译方式的变化。翻译方式是对翻译活动全局性、整体性的思考,是翻译范式的另一种表达。翻译方式有较稳定、易传承的特点,其变化影响着翻译活动。本文通过评鉴明末清初...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翻译经验的积累导致了翻译方式的变化。翻译方式是对翻译活动全局性、整体性的思考,是翻译范式的另一种表达。翻译方式有较稳定、易传承的特点,其变化影响着翻译活动。本文通过评鉴明末清初第一次科学翻译高潮翻译方式的特点,探究其对中国科学近代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科学翻译 翻译方式
下载PDF
科学翻译对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冲击和影响
18
作者 鱼为全 《商场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07年第01X期194-195,共2页
16世纪末,耶稣教会士利马窦等人与徐光启等明清士大夫们翻译介绍了许多西方科学著述,掀起了西学东渐的第一次高潮。这次大规模的翻译活动不仅给中国带来了科学技术,更重要的是介绍了科学思想。本文主要从文化传播,翻译对文化的影响等方... 16世纪末,耶稣教会士利马窦等人与徐光启等明清士大夫们翻译介绍了许多西方科学著述,掀起了西学东渐的第一次高潮。这次大规模的翻译活动不仅给中国带来了科学技术,更重要的是介绍了科学思想。本文主要从文化传播,翻译对文化的影响等方面着重分析了科学翻译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冲击和影响,指出儒家思想面对这种冲击表现出“与时俱进”的精神,这对研究中华文化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应如何保持其先进性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翻译 儒家思想 文化传播 与时俱进
下载PDF
近现代报刊中的自然科学翻译文献及其译学研究价值
19
作者 管新福 《社会科学动态》 2023年第6期59-67,共9页
明末清初,我国一度掀起了西方科技翻译的高潮,当时主要是来华传教士和中国士大夫合作译介,后因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而中断。鸦片战争以后,西学东渐大潮涌起,报刊杂志勃兴,我国对西方科技翻译重新形成热点,翻译机构涌现,翻译人才形成规模... 明末清初,我国一度掀起了西方科技翻译的高潮,当时主要是来华传教士和中国士大夫合作译介,后因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而中断。鸦片战争以后,西学东渐大潮涌起,报刊杂志勃兴,我国对西方科技翻译重新形成热点,翻译机构涌现,翻译人才形成规模,很多翻译家或学者将自己的翻译观点发表于报刊杂志上,探讨科技翻译的历史和现状、翻译得失、翻译技巧等等,成为书写翻译史、构建翻译理论、进行翻译批评不可多得的第一手文献史料,值得翻译研究者的重视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现代报刊 翻译理论 自然科学翻译 文献史料 译学价值
下载PDF
从信息论视角看科学翻译批评的译作批评研究——以《孙子兵法》英译为例
20
作者 李庆明 郝东晓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0期124-126,共3页
近年来,翻译批评研究已经引起中国译界学者的重视,但与翻译理论和翻译史的研究相比,翻译批评研究依然显得薄弱。在此以跨学科的理论视角,把信息论同科学翻译批评相结合,并用之于对《孙子兵法》的英文译本的翻译批评,以探寻翻译批评的新... 近年来,翻译批评研究已经引起中国译界学者的重视,但与翻译理论和翻译史的研究相比,翻译批评研究依然显得薄弱。在此以跨学科的理论视角,把信息论同科学翻译批评相结合,并用之于对《孙子兵法》的英文译本的翻译批评,以探寻翻译批评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翻译批评 信息论 冗余 孙子兵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