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73篇文章
< 1 2 2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科幻小说新形态的叙事实践——评天瑞说符《我们生活在南京》 被引量:1
1
作者 北乔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0-184,共5页
天瑞说符《我们生活在南京》,是网络文学与科幻小说的融合性叙事之作。超常的想象力紧贴现实大地,将中国情感伦理和文化特质化为叙述的结构性动力。细节真实的日常生活与未来末世图景形成鲜明对比,引发当下与未来的共性思考。作品在网... 天瑞说符《我们生活在南京》,是网络文学与科幻小说的融合性叙事之作。超常的想象力紧贴现实大地,将中国情感伦理和文化特质化为叙述的结构性动力。细节真实的日常生活与未来末世图景形成鲜明对比,引发当下与未来的共性思考。作品在网络科幻小说的创作中做出了有益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瑞说符 《我们生活在南京》 网络科幻小说 科幻现实主义
下载PDF
科幻小说《玫瑰与蠕虫》的“二元合一”叙事
2
作者 刁科梅 雷艺轩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5-38,共4页
《玫瑰与蠕虫》是俄罗斯科幻作家罗伯特·伊巴图林获得多项俄罗斯科幻大奖的小说。小说给人杂乱无序、扑朔迷离、生涩难懂之感。之所以如此,经研究发现,小说整体呈现“二元合一”的叙事模式:小说的叙事空间呈现“异托邦”与“恶托... 《玫瑰与蠕虫》是俄罗斯科幻作家罗伯特·伊巴图林获得多项俄罗斯科幻大奖的小说。小说给人杂乱无序、扑朔迷离、生涩难懂之感。之所以如此,经研究发现,小说整体呈现“二元合一”的叙事模式:小说的叙事空间呈现“异托邦”与“恶托邦”合一;叙事线索呈现明、暗交叉合一;叙事内容呈现二元对立合一;叙事风格呈现科幻与悬疑合一。这种叙事模式最终指向:在当今人工智能和网络科技飞速发展之下,对人类未来会面临的生存危机进行反思和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幻小说 罗伯特·伊巴图林 《玫瑰与蠕虫》 叙事
下载PDF
科幻小说教学策略探究——以《带上她的眼睛》等科幻小说为例
3
作者 袁栋洋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14,共4页
科幻教育是教育面对当前高科技发展的时代背景,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的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在科幻教育的视野下,科幻小说教学必须考虑其文体特征,确定其独特的教学内容与方法。科幻小说的环境教学必须注重其科学设定功能、人物教学要结合... 科幻教育是教育面对当前高科技发展的时代背景,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的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在科幻教育的视野下,科幻小说教学必须考虑其文体特征,确定其独特的教学内容与方法。科幻小说的环境教学必须注重其科学设定功能、人物教学要结合其符号叙事功能,在科幻文学鉴赏知识教学中注重推测性阅读能力与想象力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幻小说 科幻教育 《带上她的眼睛》
下载PDF
凡尔纳科幻小说汉译经典化的知识生产模式
4
作者 张立友 《榆林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65-71,共7页
以凡尔纳科幻小说汉译本经典化策略为研究内核,可以管窥知识生产的社会形塑力是如何与中国科幻文学的世界性生成相联结。权威话语与阐释话语的动态合成、“报”“书”“刊”互补、文化自觉与商业出版整合和译创一体构成了凡尔纳科幻中... 以凡尔纳科幻小说汉译本经典化策略为研究内核,可以管窥知识生产的社会形塑力是如何与中国科幻文学的世界性生成相联结。权威话语与阐释话语的动态合成、“报”“书”“刊”互补、文化自觉与商业出版整合和译创一体构成了凡尔纳科幻中国化的独特知识生产模式。它促成知识生产中的的各参与力量在复杂社会场域中的协调,将凡尔纳法语科幻小说形塑为汉译文学经典。凡尔纳科幻小说的中国经典化实质上是其汉译知识生产的系统化,也彰显了中国科幻文学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化 凡尔纳科幻小说 汉译 知识生产
下载PDF
中国当代科幻小说的跨文化传播与接受
5
作者 张立友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13-118,共6页
当代科幻小说是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新生力量。海外媒体关注与读者评价显示中国当代科幻小说的跨文化传播与接受具有良好的效果。域外媒体报道呈现中国当代科幻小说迎合受众的消费需求与文化娱乐的商业化传播倾向,而媒体评价有效地引导了... 当代科幻小说是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新生力量。海外媒体关注与读者评价显示中国当代科幻小说的跨文化传播与接受具有良好的效果。域外媒体报道呈现中国当代科幻小说迎合受众的消费需求与文化娱乐的商业化传播倾向,而媒体评价有效地引导了读者的阅读选择、制造了丰富的阅读体验。海外读者评论表明题材书写、情感力量、生存关照、艺术底蕴等文本因素是影响中国科幻小说跨文化传播成效的关键。中国当代科幻小说的跨文化接受经验对当下对外讲好中国故事有重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科幻小说 域外媒体 读者评论 跨文化出版
下载PDF
论科幻小说元叙述及其后现代意义建构
6
作者 聂韬 敬琼尧 《符号与传媒》 2024年第2期219-231,共13页
元叙述是后现代文学的重要书写策略,能够揭示叙述的自我意识,呈现文本虚构性与经验真实再现之间的认知张力。然而,元叙述在现代科幻小说中的特性与特征却鲜有研究与总结。本文探讨20世纪60年代科幻小说创作与批评实践在元叙述模式中的... 元叙述是后现代文学的重要书写策略,能够揭示叙述的自我意识,呈现文本虚构性与经验真实再现之间的认知张力。然而,元叙述在现代科幻小说中的特性与特征却鲜有研究与总结。本文探讨20世纪60年代科幻小说创作与批评实践在元叙述模式中的幽微互动,通过参与文体规则的符码游戏,以形成鲜明的“批评性”与“交流性”特征,并在作品中展现“露迹式”与“多叙述合一式”元叙述的具体建构。本文认为,在元叙述为读者提供未来世的文本空间并渗透作者私人意志的同时,现实经验与传统惯习中割裂与间隔的碎片、拼贴、反传统等后现代表达所面临的阻碍,通过元叙述的表达模式,也能于科幻这一逐渐流行的现代文学体裁中得以消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幻小说 元叙述 批评性与交流性 露迹与多叙述合一
下载PDF
叙事·传统·尺度:刘慈欣科幻小说中的英雄史观
7
作者 李珂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09-116,共8页
刘慈欣科幻小说对英雄的关注体现了一种英雄史观。英雄史观强调个别人物的功绩,常因忽略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作用而备受批判。对于刘慈欣科幻小说来说,奠基其英雄史观的并不是个人英雄主义,而是一种基于技术崇拜的集体主义精神,加之刘... 刘慈欣科幻小说对英雄的关注体现了一种英雄史观。英雄史观强调个别人物的功绩,常因忽略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作用而备受批判。对于刘慈欣科幻小说来说,奠基其英雄史观的并不是个人英雄主义,而是一种基于技术崇拜的集体主义精神,加之刘慈欣对平民英雄的塑造,可以将其英雄叙事视为对托马斯·卡莱尔、悉尼·胡克、普列汉诺夫等人英雄史观理论的补充与修正。这启发了学者在面对英雄史观理论的缺陷与不足时,重新审视与平衡英雄、民主、历史规律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而不是全然从对立的视角去批判与否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慈欣 英雄史观 科幻小说 集体主义
下载PDF
论人工智能写作中的人物形象建构及其意义——以陈楸帆人机交互式科幻小说为言说中心 被引量:1
8
作者 韦莎 王敏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1-156,共6页
在ChatGPT介入日常生活之后,人们意识到其实它早已以人工智能(简称AI)写作的方式走进文学创作领域。2017年,我国微软机器人“小冰”出版第一部由人工智能独立创作的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两年后它又与人类联合创作了诗集《花是绿水的... 在ChatGPT介入日常生活之后,人们意识到其实它早已以人工智能(简称AI)写作的方式走进文学创作领域。2017年,我国微软机器人“小冰”出版第一部由人工智能独立创作的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两年后它又与人类联合创作了诗集《花是绿水的沉默》。同年,计算机自动作诗系统“九歌”亮相央视节目《机智过人》,与人类参赛者同台进行诗词创作比赛,这些现象已引起学界的广泛讨论。的确,人工智能写作兴起于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同时,人工智能参与写作也续写了“文学是人学”的命题,为人物形象塑造打开新视野,预示着文艺创作和研究的某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创作领域 文学是人学 科幻小说 文艺创作 诗词创作 人工智能 九歌 人物形象塑造
下载PDF
“Neohelicon创刊五十周年”暨“生态危机中的推测性文学与视觉叙事——异托邦、气候小说、科幻小说中的气候与社会”国际会议综述
9
作者 李珍玲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4-226,共3页
进入21世纪以来,生态危机已经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给人类文明与社会蒙上了一层不确定的阴影。近年来,文学和艺术开始认真、热情地探讨生态危机的起因和影响,也激发了各种体裁、各类媒介的“推测性叙事”,如科幻小说、气候小说... 进入21世纪以来,生态危机已经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给人类文明与社会蒙上了一层不确定的阴影。近年来,文学和艺术开始认真、热情地探讨生态危机的起因和影响,也激发了各种体裁、各类媒介的“推测性叙事”,如科幻小说、气候小说、电影、电视、动漫、电子游戏等。2023年11月18日至19日,由《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评论》(Neohelicon)、《文艺理论研究》(Theoretical Studies of Literature and Art)、《CLCWeb:比较文学与文化》(CLCWeb: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Culture)联合主办,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协办的“Neohelicon创刊五十周年”暨“生态危机中的推测性文学与视觉叙事——异托邦、气候小说、科幻小说中的气候与社会”国际会议在深圳召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幻小说 文艺理论研究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异托邦 推测性 性叙事 视觉叙事 生态危机
下载PDF
一点双线三面向:高中科幻小说写作指导策略
10
作者 吴清 《亚太教育》 2024年第10期1-3,共3页
科幻小说写作因其对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和科学精神方面的独特价值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语文教育的新领域。而高中科幻小说写作还面临诸多问题,亟须探索相应的指导策略。基于此,提出“一点双线三面向”的教学策略,该策略以培养学生的想... 科幻小说写作因其对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和科学精神方面的独特价值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语文教育的新领域。而高中科幻小说写作还面临诸多问题,亟须探索相应的指导策略。基于此,提出“一点双线三面向”的教学策略,该策略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为原点,通过创意写作、角色扮演和广泛阅读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构建属于学生的科幻宇宙。以科学为经线、人文为纬线,通过跨学科合作学习、经典科幻作品的解读以及实践活动,夯实科幻小说写作的科学基础,升华人文主题。同时,要面向历史、现实和未来三个维度选材,避开“玄(魔)幻化”和“宏大化”的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幻小说 想象力 科学人文 指导策略
下载PDF
苏联科学文艺与“十七年科幻小说”
11
作者 王都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46,共8页
“十七年”期间,新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创制深受苏联影响。从晚清传入中国的科学小说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已经历史性地转变为一种基于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和文学规范的“十七年科幻小说”写作范式,这一文学类型与当时苏联科幻小说和科学文... “十七年”期间,新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创制深受苏联影响。从晚清传入中国的科学小说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已经历史性地转变为一种基于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和文学规范的“十七年科幻小说”写作范式,这一文学类型与当时苏联科幻小说和科学文艺关系密切。本文试图从新中国对苏联科学文艺的代表人物伊林的历史评价出发,在整理分析其代表作《科学与文学》的基础上,厘清“十七年科幻小说”创作观与苏联科学文艺的关联,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与反思这一文类的历史限度与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林 苏联科学文艺 十七年科幻小说 叶永烈 郑文光
下载PDF
奥克塔维娅·巴特勒“寓言”系列科幻小说中的权力书写
12
作者 曹叔荣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CSSCI 2024年第4期130-140,共11页
文学话语的意识形态性决定了其成为权力关系博弈与转化的重要场域。而科幻小说特有的异质性与开放性更是使得现实主导权力秩序下不被允许存在的颠覆性话语以某种具象化方式在文学话语中合法地流通,并且参与社会场域内的权力博弈。当代... 文学话语的意识形态性决定了其成为权力关系博弈与转化的重要场域。而科幻小说特有的异质性与开放性更是使得现实主导权力秩序下不被允许存在的颠覆性话语以某种具象化方式在文学话语中合法地流通,并且参与社会场域内的权力博弈。当代美国非裔女性作家奥克塔维娅·巴特勒在“寓言”系列科幻小说中采用典型的“恶托邦-乌托邦”交替结构,实现对权力关系的隐性书写。本文结合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有关权力的相关论述,探讨巴特勒如何借用科幻小说的体裁去指涉当代美国社会中的权力生态以及探索采用何种策略对主导权力话语作出有效的回应。巴特勒通过勾勒未来美国的恶托邦末世景象掀开强势话语的神秘面纱,惊醒世人认知现实世界的权力真相,同时通过描绘未来乌托邦社会的图景消解主导话语的合法性并最终建构出替代性的权力秩序。由此可见,巴特勒的科幻叙事兼具社会现实的批判功能以及改变话语场域内的力量对比,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作家的自我话语与利益诉求的建设性力量。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巴特勒的权力书写体现了科幻文学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强大介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特勒 科幻小说 恶托邦 乌托邦 权力关系
下载PDF
中美科幻小说中新兴生物技术的生命伦理反思
13
作者 孙宇 王佳鑫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CSSCI 2024年第4期120-129,共10页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生物技术的进步,生物技术对生命的改写已成为中美科幻小说中的重要主题。科幻小说家以对人的关怀为出发点,围绕“新兴生物技术在伦理上是否可以辩护”这个生命伦理学议题,对新兴生物技术未来的发展态势及对人类和...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生物技术的进步,生物技术对生命的改写已成为中美科幻小说中的重要主题。科幻小说家以对人的关怀为出发点,围绕“新兴生物技术在伦理上是否可以辩护”这个生命伦理学议题,对新兴生物技术未来的发展态势及对人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进行了预判,以文学的形式展开生命伦理反思。在构建未来世界的文学想象中,生物技术的运用偏离了行善避恶的初心,对人类的尊严、生命安全以及社会制度的公平皆发起了极大挑战。对新兴生物技术进行生命伦理反思,一方面既可以推动生物技术与生命伦理之间的平衡,另一方面又可以为人类指明以人性与秩序复归为特征的救赎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幻小说 新兴生物技术 生命伦理学 伦理反思
下载PDF
从科幻小说看创造性想象中的身体图式
14
作者 王晓华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64-72,152,153,共11页
在智能时代已经到来的今天,创造性想象的意义日益凸显。它不仅能够引导我们把握未来,还有助于人类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包括各种危机)。恰在这样的语境中,人类发现自己对其所知甚少。大部分有关创造性想象的言说停留在描述性阶段,很多研... 在智能时代已经到来的今天,创造性想象的意义日益凸显。它不仅能够引导我们把握未来,还有助于人类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包括各种危机)。恰在这样的语境中,人类发现自己对其所知甚少。大部分有关创造性想象的言说停留在描述性阶段,很多研究者都止步于其外围而未入乎其中。为了更好地运用想象、开发想象力,就必须研究创造性想象的结构-机制。随着思考的不断深入,逐渐发现了内蕴于创造性想象过程中的身体图式:(1)想象意味着身体的自我投射,亦即身体于虚践中前行到未来,创造相应的将在;(2)创造性想象是一种生产盈余的活动,但其主体仍是身体(当然可能是变形了的身体);在其展开的过程中,“身体—在—世界中”是最基本的生存论结构。如果结合科幻小说的创作机制,上述事实会更加清晰地绽露。作为一种以未来为指向的文学创作,科幻小说的作者必须细致地想象人类身体与其他存在者的关系。如此被想象出的世界具有“乌托邦的肉性”(Utopian corporeality),折射出起支配作用的身体图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幻小说 创造性想象 身体图式 智能社会
下载PDF
经典化视域下刘慈欣“三体”系列科幻小说研究
15
作者 陈兰兰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1-86,共6页
刘慈欣的“三体”系列享誉国际,强烈的存在感表明了作品成为经典的趋势。该系列作品内含的思想艺术价值和充足的阐释空间建构了其成为经典的基础,大众读者的喜爱、文学奖项的加持、知识精英的批评和意识形态的支持等外在因素对作品经典... 刘慈欣的“三体”系列享誉国际,强烈的存在感表明了作品成为经典的趋势。该系列作品内含的思想艺术价值和充足的阐释空间建构了其成为经典的基础,大众读者的喜爱、文学奖项的加持、知识精英的批评和意识形态的支持等外在因素对作品经典地位的形成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运用文学经典化理论观照该系列作品,有助于弥补中国科幻经典标准书写的不足,提升科幻创作的信心,并推动中国科幻主动走出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慈欣 “三体” 科幻小说 经典化
下载PDF
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科幻小说中“中国意象”的译介研究——以《三体》刘宇昆译本为例
16
作者 王若寒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4年第2期20-23,共4页
自2015年刘慈欣凭借《三体》荣膺雨果奖以来,中国原创科幻作品的海外传播持续受到关注,具有打破长期以来由西方主导的主流科幻体系,反哺世界科幻之势。而“中国意象”作为中式科幻的一大异质因素,极易影响海外读者对中国文化的价值判断... 自2015年刘慈欣凭借《三体》荣膺雨果奖以来,中国原创科幻作品的海外传播持续受到关注,具有打破长期以来由西方主导的主流科幻体系,反哺世界科幻之势。而“中国意象”作为中式科幻的一大异质因素,极易影响海外读者对中国文化的价值判断。本文以《三体》为例,从语义、文化和读者反应层面探讨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科幻小说中的“中国意象”的译介方向,以期助力中国科幻的海外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意象 译介 科幻小说 功能对等 读者反应
下载PDF
边缘突破与思想实验——中国新科幻小说的亚文化研究
17
作者 王佳伟 夏雨 《绥化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8-81,共4页
中国新科幻小说展现了与传统主流文学相悖的亚文化特征,显示出对支配性话语的突围和重构:新生代科幻作家显示了“脱逸”的青年亚文化审美趋向,自由与逃离意识使他们的科幻写作拥有了自如的阐释空间与想象突破;科幻文学确立了独有的文学... 中国新科幻小说展现了与传统主流文学相悖的亚文化特征,显示出对支配性话语的突围和重构:新生代科幻作家显示了“脱逸”的青年亚文化审美趋向,自由与逃离意识使他们的科幻写作拥有了自如的阐释空间与想象突破;科幻文学确立了独有的文学范式与现代性品格,突破了主流文学构建的文学图景,并与之形成了互补“;宇宙诗学”下的文学形象呈现出自我与他者的“对话性”特征。演绎与类推的思想实验打破了历史发展的既定秩序,而表现为从未来观照现实的“延伸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幻小说 亚文化 脱逸 现代品格 思想实验
下载PDF
深扎童年沃土的科幻文学精品--评吴岩长篇科幻小说《中国轨道号》
18
作者 韩笑 《出版参考》 2024年第1期80-81,85,共3页
吴岩是新时期以来不断给人惊喜和期待的科幻作家,他的长篇儿童科幻小说《中国轨道号》(2020年,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将“我”的童年生活和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童年时代同构,以童年梦写中国梦,在儿童的世界再现历史的天空,以儿童的纯真反... 吴岩是新时期以来不断给人惊喜和期待的科幻作家,他的长篇儿童科幻小说《中国轨道号》(2020年,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将“我”的童年生活和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童年时代同构,以童年梦写中国梦,在儿童的世界再现历史的天空,以儿童的纯真反映世界的本真,透过儿童的眼睛讲述“爱的故事”,是儿童文学宏大叙事主题创作的成功之作,突破了科幻文学描绘未来的创作传统,标示着新时代中国科幻文学创作已经有了令人期待的新走向。该书出版后获得广泛关注和好评,3年内16次印刷近20万册。2021年获第11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2022年获第七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金奖,2023年获第2届少儿科幻星云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幻小说 新时期以来 少年儿童出版社 中国科幻文学 主题创作 儿童文学 科普作品 童年生活
下载PDF
中国科幻小说影视改编叙事策略研究--以“流浪地球”系列为例
19
作者 徐卓 吕兴 《视听》 2024年第2期50-54,共5页
“流浪地球”系列作品是中国科幻片中里程碑式的作品,实现了国产重工业风科幻电影“零”的突破,使中国科幻进入新时代。这两部作品不仅仅在视觉方面给观众带来了相当大的震撼,其在叙事方面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其中涉及作品对叙事策略... “流浪地球”系列作品是中国科幻片中里程碑式的作品,实现了国产重工业风科幻电影“零”的突破,使中国科幻进入新时代。这两部作品不仅仅在视觉方面给观众带来了相当大的震撼,其在叙事方面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其中涉及作品对叙事策略的选择和使用,影片在叙述故事时会采用一系列技巧和手段,以达到更好的叙事效果。选择恰当的叙事策略不仅能够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而且能够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也正是这些叙事策略的使用,使得影片的情节在大范围改编原著的同时大获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幻小说 影视改编 《流浪地球》 叙事策略
下载PDF
论刘宇昆科幻小说边界书写的超越性
20
作者 何阳 《唐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46-52,共7页
刘宇昆的科幻小说具有独特的惊奇感和宏大的价值关怀。作品能够取得如此效果,关键在于刘宇昆对科幻文学传统二元结构的否定。以“边界”的视角考察刘宇昆的科幻小说,即可发现其书写超越了身份文化、题材元素、性别话语的二元边界。这种... 刘宇昆的科幻小说具有独特的惊奇感和宏大的价值关怀。作品能够取得如此效果,关键在于刘宇昆对科幻文学传统二元结构的否定。以“边界”的视角考察刘宇昆的科幻小说,即可发现其书写超越了身份文化、题材元素、性别话语的二元边界。这种越界书写,既带来了文学和文化活力,又再次向读者证明,在逐步陷入“零故事困境”的现代社会中,超越二元结构的方法仍然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宇昆 科幻小说 华文文学 边界书写 越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