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秸秆覆盖量和施氮量对陇中春小麦的产量效应模拟
1
作者 董莉霞 李广 +1 位作者 燕振刚 刘强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23,共6页
为量化分析秸秆覆盖量和施氮量对旱地春小麦的产量效应和协同作用,在APSIM模型中,设置秸秆覆盖量和施氮量2因素5个变化梯度,组合交叉设计25个处理,利用模型模拟25个处理的春小麦产量;于2016—2018年在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开展小麦大田试... 为量化分析秸秆覆盖量和施氮量对旱地春小麦的产量效应和协同作用,在APSIM模型中,设置秸秆覆盖量和施氮量2因素5个变化梯度,组合交叉设计25个处理,利用模型模拟25个处理的春小麦产量;于2016—2018年在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开展小麦大田试验,得到早播(ESW)、正常播(NSW)、晚播(LSW)春小麦产量的实测值,利用APSIM模型模拟2016—2018年春小麦的产量,将模拟值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对模型的适用性和模拟精度进行分析;对春小麦产量与秸秆覆盖量、施氮量的耦合关系进行二次多项回归和通径分析,利用Matlab计算春小麦的最大产量及对应的秸秆覆盖量和施氮量。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下产量的模拟值与实测值均位于15%置信带内,模型模拟精度较高,归一化均方根误差值为4.64%~12.22%,表明该模型在研究区具有良好的适用性;秸秆覆盖量和施氮量的增长对春小麦的产量效应为正效应,相应关系表现为开口向下的二次抛物线变化关系;ESW、NSW和LSW模拟情景下,春小麦最大产量分别为3548.64、3149.59、2507.58 kg/hm^(2);ESW模式下,最佳秸秆覆盖量和施氮量分别为7062.04、194.91 kg/hm^(2);NSW模式下,最佳秸秆覆盖量和施氮量分别为8211.31、218.81 kg/hm^(2);LSW模式下,最佳秸秆覆盖量和施氮量分别为6215.15、162.01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APSIM模型 秸秆覆盖量 施氮
下载PDF
航拍多光谱田间秸秆覆盖量反演模型的建立与优化
2
作者 刘媛媛 孙宇 +4 位作者 高雪冰 王利斌 王跃勇 刘梦琪 崔舒然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73-1787,共15页
保护性耕作是农业耕地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方法,已被世界多地采用,秸秆覆盖量实现从“有无”到“多少”的进一步判定,是秸秆还田检测的重要指标。通过无人机搭载多光谱相机航拍研究区内春秋两季遥感数据,并同步测定玉米秸秆覆盖量。首先... 保护性耕作是农业耕地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方法,已被世界多地采用,秸秆覆盖量实现从“有无”到“多少”的进一步判定,是秸秆还田检测的重要指标。通过无人机搭载多光谱相机航拍研究区内春秋两季遥感数据,并同步测定玉米秸秆覆盖量。首先,通过遥感数据提取光谱反射率并构建光谱指数,采用相关系数法筛选出对秸秆覆盖量敏感的波段变量和光谱变量,作为模型输入变量;然后,采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BP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和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4种机器学习算法,建立玉米秸秆覆盖量的反演模型,比较不同时期和不同研究区域的模型精度;最后,为解决预测性能受其模型参数影响较大问题,引入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和粒子群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并提出遗传-粒子群混合算法(Genetic-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GA-PSO),利用它们的互补性提高模型的性能,完成区域内秸秆覆盖量的估算。实验结果表明,基于GA-PSO优化的RF算法玉米秸秆覆盖量反演模型取得了最佳的反演效果,其中R^(2)达到了0.74。同时,对比分析不同数据的反演结果,均较为真实地反映了区域内秸秆覆盖量,估测准确率达到91.36%,说明可以通过优化模型实现结果估算。研究为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量检测提供科学参考,亦为其他作物秸秆覆盖量估测提供了可靠的模型反演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光谱图像 机器学习 秸秆覆盖量 无人机 遗传算法 粒子群算法
下载PDF
免耕不同秸秆覆盖量对土壤酶活性及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3
作者 吕付泽 杨雅丽 +5 位作者 鲍雪莲 郑甜甜 霍海南 解宏图 何红波 张旭东 《土壤与作物》 2024年第2期140-153,共14页
免耕秸秆覆盖的耕作模式能够影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活性,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是提高土壤综合生态效益的保护性耕作核心措施之一。为探究免耕结合不同秸秆覆盖量下土壤酶活性变化及调控机制,本研究依托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保... 免耕秸秆覆盖的耕作模式能够影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活性,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是提高土壤综合生态效益的保护性耕作核心措施之一。为探究免耕结合不同秸秆覆盖量下土壤酶活性变化及调控机制,本研究依托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保护性耕作研发基地进行田间试验,以传统耕作(翻耕+无秸秆覆盖,CT)为对照,研究免耕结合无(免耕+无秸秆覆盖,NT0)、低量(免耕+1/3秸秆覆盖,NT1/3)、中量(免耕+2/3秸秆覆盖,NT2/3)、高量(免耕+全量秸秆覆盖,NT3/3)秸秆覆盖处理下不同土层(0~5、5~10、10~20 cm)的土壤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和有机碳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免耕结合秸秆覆盖主要影响了表层0~5 cm土壤酶活性。与CT相比,免耕结合秸秆覆盖显著影响纤维二糖酶(CB)、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和过氧化物酶(PER)活性。免耕结合低量(NT1/3)和高量(NT3/3)秸秆覆盖处理下的CB活性显著高于CT处理1.24倍和1.53倍。所有免耕处理下NAG活性显著高于CT处理78.1%~124.4%,且NAG活性有随不同秸秆覆盖量由低到高呈上升趋势(NT1/3NT2/3>NT3/3)。免耕结合秸秆覆盖对5~10 cm和10~20 cm土壤酶活性影响很小。研究还发现,土壤酶活性受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可溶性有机碳(DOC)、可溶性有机氮(DON)、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pH以及含水量等理化因素的影响,同时还受微生物生物量以及微生物群落组成的显著影响。与CT相比,NT3/3能够使0~5 cm土层中总体酶活性、SOC含量和微生物熵分别提高了60.5%、35.6%和21.6%。土壤总体酶活性与SOC和微生物熵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微生物酶活性的增加更有利于SOC积累。免耕结合高量秸秆覆盖(NT3/3)处理下微生物可利用性碳源更充足,更有利于土壤微生物活性增加,进而促进SOC固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覆盖量 土壤酶活性 微生物生物 土壤有机碳
下载PDF
半干旱区秸秆覆盖量对土壤水分保蓄及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60
4
作者 王昕 贾志宽 +2 位作者 韩清芳 杨保平 聂俊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96-202,共7页
2007-2008年在宁夏南部半干旱地区旱作春玉米播前设置了4种不同秸秆覆盖量(0、0.45、0.9、1.35万kg/hm^2)处理,分析了该区秸秆覆盖量对土壤水分保蓄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两年定点试验表明,不同秸秆覆盖量对土壤含水量影响存在季节... 2007-2008年在宁夏南部半干旱地区旱作春玉米播前设置了4种不同秸秆覆盖量(0、0.45、0.9、1.35万kg/hm^2)处理,分析了该区秸秆覆盖量对土壤水分保蓄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两年定点试验表明,不同秸秆覆盖量对土壤含水量影响存在季节性、层次性差异;0.9 kg/hm^2覆盖量处理,在玉米大喇叭口期以前,对保持0-4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有显著效果(P&lt;0.05),较对照土壤水分含量提高了14.2%;秸秆覆盖量达到1.35万kg/hm^2时,土壤含水量不再显著增加。0.9-1.35万kg/hm^2覆盖量处理较对照增产显著(P&lt;0.01),幅度达16.9%;玉米水分利用效率较对照增加了4.3-5.6 kg/(mm.hm^2),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lt;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秸秆覆盖量 土壤含水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秸秆覆盖量对土壤水分利用及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2
5
作者 高飞 贾志宽 +4 位作者 韩清芳 李永平 杨宝平 侯贤清 路文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4-112,共9页
为了探明半干旱区秸秆覆盖栽培中适宜的秸秆覆盖量,在宁南旱区进行了春玉米栽培试验。试验设1.35、0.9、0.45和0万kg/hm24个覆盖量处理,分析了不同覆盖量对土壤水分、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4年玉米生育期覆盖量从高到... 为了探明半干旱区秸秆覆盖栽培中适宜的秸秆覆盖量,在宁南旱区进行了春玉米栽培试验。试验设1.35、0.9、0.45和0万kg/hm24个覆盖量处理,分析了不同覆盖量对土壤水分、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4年玉米生育期覆盖量从高到低0~200 cm土层平均土壤贮水量分别较CK(无覆盖)高15.47、10.79 mm和6.26 mm(P<0.05)。试验期间,2009年玉米生育期降雨量最低(为266.1 mm),各处理依次较CK增产13.10%、17.37%和5.40%(P<0.05);2010年玉米生育期降雨量最高(为433.6 mm),各处理依次较CK增产3.91%、7.58%(P<0.05)和1.70%。0.9~1.35万kg/hm2覆盖量增产效果明显,4年平均比CK增产14.23%~12.03%,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10.64%~8.87%。宁南旱区,0.9万kg/hm2秸秆覆盖量能更好地蓄水保墒,促进农田土壤水分良性循环,且对提高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有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南旱区 秸秆覆盖量 土壤水分 春玉米
下载PDF
秸秆覆盖量对农田土壤水分和温度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93
6
作者 王兆伟 郝卫平 +2 位作者 龚道枝 梅旭荣 王春堂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10年第2期244-250,共7页
2009年4-11月,在山西寿阳旱地农业试验区对覆盖量为1500、3000、4500、6000kg/hm24个不同秸秆覆盖量处理和不覆盖处理的春玉米试验小区进行田间定位观测,采用自动记录土壤剖面水分测定仪和自计温度测定仪实时观测了不同秸秆覆盖处理的... 2009年4-11月,在山西寿阳旱地农业试验区对覆盖量为1500、3000、4500、6000kg/hm24个不同秸秆覆盖量处理和不覆盖处理的春玉米试验小区进行田间定位观测,采用自动记录土壤剖面水分测定仪和自计温度测定仪实时观测了不同秸秆覆盖处理的玉米全生育期的土壤水分和温度动态,结合生育期土壤蒸发的动态观测,研究了农田秸秆覆盖量对土壤水热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在作物生长前期和旱季对土壤表层的土壤蒸发和温度调控效果明显,秸秆覆盖量越大效果越明显。按照对土壤水分和温度的综合作用,试验区域秸秆覆盖对土壤水分和温度调控效果最佳秸秆覆盖量为4500kg/hm2;秸秆覆盖量越高对土壤蒸发的抑制效果越好,但覆盖量对降雨入渗和土壤温度的影响受降雨强度、土壤湿度、土壤类型等具体条件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效果,其规律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覆盖量 土壤水分动态 土壤温度动态
下载PDF
秸秆覆盖量对红壤旱地棉花生长及土壤温度的影响 被引量:17
7
作者 崔爱花 杜传莉 +2 位作者 黄国勤 王淑彬 赵其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33-740,共8页
为探索红壤旱地较适宜的秸秆覆盖量,采取随机区组大田试验,设置4个秸秆覆盖水平:S1为0 kg/hm^2、S2为4375 kg/hm^2,S3为8750 kg/hm^2和S4为13125 kg/hm^2,研究秸秆覆盖量对红壤旱地棉花产量、出苗率、株高、叶绿素含量和土壤温度的影响... 为探索红壤旱地较适宜的秸秆覆盖量,采取随机区组大田试验,设置4个秸秆覆盖水平:S1为0 kg/hm^2、S2为4375 kg/hm^2,S3为8750 kg/hm^2和S4为13125 kg/hm^2,研究秸秆覆盖量对红壤旱地棉花产量、出苗率、株高、叶绿素含量和土壤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处理(S2—S4)较不覆盖处理(S1),一是提高棉花出苗率,差异极显著(P<0.01);二是影响棉花生育后期的主茎生长速度,以S4效果最好;三是可明显促进棉花叶绿素含量的增加,且以S3和S4的效果较好;四是调节土壤温度,在8:00和20:00提高土壤温度,在14:00降低土壤温度,且日均地温变化幅度小,但随着土层的加深,调温作用逐渐减弱,整个覆盖期内日均温的差值与土壤深度具有高度的相关性;五是显著增加棉花产量,S2、S3和S4分别比S1高11.4%、35.9%和37.7%,差异极显著(P<0.01),且随着覆盖量的增加,增产效果逐渐提高。综合来看,秸秆覆盖在改善红壤旱地棉花产量、出苗率、株高、叶绿素含量、调节土壤温度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且以8750—13125 kg/hm^2效果显著,是红壤旱地值得推广的栽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覆盖量 红壤旱地 棉花生长 土壤温度
下载PDF
不同秸秆覆盖量对冬小麦生理及土壤温、湿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51
8
作者 于晓蕾 吴普特 +3 位作者 汪有科 张立强 员学锋 张吉祥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1-44,共4页
在干旱条件下,采用小区试验,研究了农田不同秸秆覆盖量对冬小麦土壤含水率、土壤温度的影响,比较了冬小麦生理及产量状况。试验设4个处理,秸秆覆盖量分别为0(CK)、0.3(F0.3)、0.6(F0.6)和0.9(F0.9)kg/m2。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全生育期... 在干旱条件下,采用小区试验,研究了农田不同秸秆覆盖量对冬小麦土壤含水率、土壤温度的影响,比较了冬小麦生理及产量状况。试验设4个处理,秸秆覆盖量分别为0(CK)、0.3(F0.3)、0.6(F0.6)和0.9(F0.9)kg/m2。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全生育期内秸秆覆盖可有效地保持土壤水分;在小麦返青后F0.6保持了较高的土壤温度,有利于小麦的拔节;实际产量F0.6最高,单方水产量以F0.6最高,F0.9次之,认为在此试验条件下适宜的秸秆覆盖量为0.6 kg/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秸秆覆盖量 冬小麦 土壤湿度 土壤温度
下载PDF
秸秆覆盖量对土壤温度和春玉米耗水规律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8
9
作者 于庆峰 苗庆丰 +1 位作者 史海滨 胡敏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1-116,共6页
为研究秸秆覆盖在春玉米种植过程中的适用性,试验以不覆盖(CK)为对照,设置秸秆覆盖量为5t/hm^2(JF_1),7.5t/hm^2(JF_2),10t/hm^2(JF_3)和12.5t/hm^2(JF_4)共5个处理对比研究了不同处理对春玉米耗水规律、土壤温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 为研究秸秆覆盖在春玉米种植过程中的适用性,试验以不覆盖(CK)为对照,设置秸秆覆盖量为5t/hm^2(JF_1),7.5t/hm^2(JF_2),10t/hm^2(JF_3)和12.5t/hm^2(JF_4)共5个处理对比研究了不同处理对春玉米耗水规律、土壤温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生育期内,春玉米阶段耗水量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棵间土壤蒸发量则与之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且二者在拔节—抽雄吐丝期分别达到全生育期的峰值和最低值。随秸秆覆盖量的增加,棵间土壤蒸发量呈现减小趋势,且当秸秆覆盖量达到10t/hm^2时,对棵间土壤水分蒸发的抑制作用开始呈现减弱趋势。秸秆覆盖在低温时起到了增温效果,而高温时具有明显的降温效应,春玉米苗期至拔节期,处理JF_1,JF_2,JF_3和JF_4平均较CK高2.14℃,4.23℃,5.53℃和6.56℃;春玉米抽雄吐丝至灌浆期的高温季节,处理JF_1,JF_2,JF_3和JF_4平均较CK低0.89℃,1.70℃,2.70℃和3.06℃,为春玉米的正常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土壤温度条件。随秸秆覆盖量的增加,土壤温度平均日变幅呈现减小趋势,且当秸秆覆盖量达到10t/hm^2时,各土层温度变化趋于稳定。秸秆覆盖显著提高了春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且当覆盖量达到10t/hm^2时增幅趋于稳定,此时处理JF_3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平均较处理CK高24.89%和39.42%。综合分析,该地区春玉米种植过程中秸秆覆盖量宜采用10t/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覆盖量 耗水 土壤温度 水分利用效率 春玉米
下载PDF
秸秆覆盖量对旱作小麦耗水特性及土壤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李玉鹏 贾志宽 +3 位作者 韩清芳 王成社 谢彦周 魏红升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17-222,229,共7页
为了解秸秆覆盖量对旱作小麦耗水特性和土壤性质的调控作用,在宁夏南部半干旱区连续两年进行了0(CK),3 000,6 000,9 000 kg·hm^(-2)四种不同秸秆覆盖量处理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覆盖量的增加,小麦在各个生育阶段的耗水量逐渐... 为了解秸秆覆盖量对旱作小麦耗水特性和土壤性质的调控作用,在宁夏南部半干旱区连续两年进行了0(CK),3 000,6 000,9 000 kg·hm^(-2)四种不同秸秆覆盖量处理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覆盖量的增加,小麦在各个生育阶段的耗水量逐渐减少,3 000,6 000 kg·hm^(-2)和9 000 kg·hm^(-2)覆盖量处理的小麦全生育期的平均耗水量较CK分别减少了12.7%,21.6%和27.5%,秸秆覆盖量与耗水量呈显著负相关(P<0.01);进行秸秆覆盖以后,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得到明显提升,3 000,6 000 kg·hm^(-2)和9 000 kg·hm^(-2)覆盖量处理的小麦收获后土壤平均含水量较CK分别增加了13.1%,19.8%和26.1%;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以覆盖量为9 000 kg·hm^(-2)的处理最大,水分利用效率较CK增加了42.4%(P<0.01);不同覆盖量处理的小麦平均产量较CK增加了2.9%~16.7%,仅覆盖量为3 000 kg·hm^(-2)的处理较CK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1);秸秆覆盖对表层土壤(0~10 cm)的温度变化有明显的调节作用,能够降低地温的日振幅,避免了地温的剧烈变化,能有效缓解地温的激变对作物根部产生的伤害。秸秆覆盖能够改善土壤肥力,提高土壤中碱解氮、速效钾和有机质的含量,而且有利于作物对土壤磷素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覆盖量 旱作小麦 耗水特性 土壤性质
下载PDF
不同秸秆覆盖量对春玉米冠气温差和叶水势日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蔡太义 贾志宽 +4 位作者 杨宝平 黄耀威 白玉红 张睿 聂俊峰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13,共4页
为了探明不同秸秆覆盖量对春玉米冠气温差(CATD)和叶水势(LWP)日变化的影响,在渭北旱塬设置了3种不同秸秆覆盖量(4 5009、000、13 500 kg/hm2),以不覆盖为对照(CK),研究了孕穗期春玉米冠气温差及叶水势的日变化。结果表明,4 500~13 500... 为了探明不同秸秆覆盖量对春玉米冠气温差(CATD)和叶水势(LWP)日变化的影响,在渭北旱塬设置了3种不同秸秆覆盖量(4 5009、000、13 500 kg/hm2),以不覆盖为对照(CK),研究了孕穗期春玉米冠气温差及叶水势的日变化。结果表明,4 500~13 500 kg/hm2覆盖量处理,较CK均能显著降低CATD、提高LWP(P<0.05),尤其中午13:00—15:00效果最为明显。9 000 kg/hm2覆盖量处理综合表现最优,其日平均和14:00的CATD分别为0.79、-0.20℃,较CK依次降低了75.8%、111.4%,差异均显著(P<0.05),15:00时LWP为-1.58 MPa,较CK增加7.06%(P<0.05);其次为13 500 kg/hm2覆盖量处理,其日平均和14:00的冠气温差与9 000 kg/hm2覆盖量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4 500 kg/hm2覆盖量处理表现最差,与CK无显著差异(P>0.05)。各处理冠气温差与秸秆覆盖量、土壤贮水量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研究认为,冠气温差可合理反映不同覆盖量条件下作物水分亏缺程度和土壤水分变化状况,且渭北旱塬适宜的秸秆覆盖量以9 000 kg/hm2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覆盖量 冠气温差 叶片水势 春玉米 日变化 渭北旱塬
下载PDF
秸秆覆盖量对夏玉米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2
12
作者 刘超 汪有科 +1 位作者 湛景武 杨直毅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4-66,共3页
通过对夏玉米在露天和干旱棚控水2种土壤水分状况下生长状况的观测,发现秸秆覆盖夏玉米有明显增产效应,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均得到了不同程度提高。通过对0、3000、6000、9000、12000 kg/hm2五种处理下玉米状况的对比,得出6000 kg/hm2为渭... 通过对夏玉米在露天和干旱棚控水2种土壤水分状况下生长状况的观测,发现秸秆覆盖夏玉米有明显增产效应,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均得到了不同程度提高。通过对0、3000、6000、9000、12000 kg/hm2五种处理下玉米状况的对比,得出6000 kg/hm2为渭河平原地区最适宜夏玉米田秸秆覆盖量。在6000 kg/hm2覆盖量下,露天小区夏玉米可增产5.61%。试验证明,渭河平原地区秸秆覆盖夏玉米,增产潜力大,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玉米增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覆盖量 土壤含水 夏玉米 水分利用效率 渭河平原地区
下载PDF
玉米秸秆覆盖量对农田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6
13
作者 李泽兴 孙光芝 +1 位作者 王洋 吴东辉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296-300,共5页
2008年7月和9月,通过对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德惠农业试验示范基地5种不同秸秆覆盖量处理农田土壤动物调查,研究了玉米秸秆覆盖量差异对农田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大型土壤动物采用手拣法,中小型土壤动物采用改良干漏... 2008年7月和9月,通过对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德惠农业试验示范基地5种不同秸秆覆盖量处理农田土壤动物调查,研究了玉米秸秆覆盖量差异对农田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大型土壤动物采用手拣法,中小型土壤动物采用改良干漏斗分离法(Modified Tullgren),在显微镜下分析鉴定,研究区共捕获土壤动物44科5336只,优势类群为棘跳科(Onychiuridae)、球角跳科(Hypogastruridae)和摇蚊科(Chironomidae)幼虫,占总捕获个体数量的59.51%。结果表明:随着玉米秸秆覆盖量的增加,农田土壤动物类群多样性与丰富度相应增加,类群分布更均匀。玉米秸秆覆盖量的不同对农田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有着显著的影响,秸秆覆盖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的农田土壤动物群落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动物 秸秆覆盖量 群落结构 秸秆 玉米
下载PDF
秸秆覆盖量对半干旱区旱作春玉米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李玉鹏 贾志宽 +1 位作者 杨保平 王昕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7-120,共4页
在宁夏南部旱作农田,连续2年进行了0 kg/hm2(对照)、4 500、9 000和13 500 kg/hm24种不同秸秆覆盖量处理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覆盖量的增加,在播种45 d后春玉米的株高、茎粗、叶面积等农艺性状观测值均随着明显提高,当覆盖量为13 5... 在宁夏南部旱作农田,连续2年进行了0 kg/hm2(对照)、4 500、9 000和13 500 kg/hm24种不同秸秆覆盖量处理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覆盖量的增加,在播种45 d后春玉米的株高、茎粗、叶面积等农艺性状观测值均随着明显提高,当覆盖量为13 500 kg/hm2时,平均比对照分别提高32.8%、48.4%和39.1%。当覆盖量为9 000 kg/hm2时,玉米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对照提高了16.2%和27.3%。当覆盖量大于9 000 kg/hm2时,其增产保墒效果不再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覆盖量 春玉米 水分利用效率 半干旱区
下载PDF
秸秆覆盖量对农田土面蒸发的影响 被引量:35
15
作者 刘超 汪有科 +1 位作者 湛景武 段雪松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8年第5期448-451,共4页
【研究目的】为研究秸秆量与夏玉米农田保墒效果之间关系,【方法】结合小区试验和微型蒸发皿定量观测,研究了0、0.6、0.9、1.2 kg/m24种不同秸秆覆盖量对农田土面蒸发的影响规律。【结果】试验表明在无种植情况下,秸秆覆盖大于0.6 kg/m2... 【研究目的】为研究秸秆量与夏玉米农田保墒效果之间关系,【方法】结合小区试验和微型蒸发皿定量观测,研究了0、0.6、0.9、1.2 kg/m24种不同秸秆覆盖量对农田土面蒸发的影响规律。【结果】试验表明在无种植情况下,秸秆覆盖大于0.6 kg/m2时,能明显影响和保持0 ̄5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秸秆覆盖量大于0.9 kg/m2时,保墒效果不再明显增加。结合干旱小区玉米试验发现,秸秆覆盖量在0.6 ̄0.9kg/m2范围时,玉米增产效果明显。【结论】秸秆覆盖量为0.6 ̄0.9 kg/m2范围时,可获得较好的保水和增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覆盖量 土壤含水 土面蒸发 夏玉米产
下载PDF
土壤有机碳组分及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对耕作方式与秸秆覆盖量的响应 被引量:5
16
作者 胡月华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06-212,共7页
为阐明土壤有机碳组分及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对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覆盖量的响应,2019—2021年通过田间小麦与玉米轮作定位试验,研究免耕秸秆不覆盖(T1)、免耕秸秆半量覆盖(T2)、免耕秸秆全量覆盖(T3)、旋耕秸秆不覆盖(T4)、旋耕秸秆半量覆... 为阐明土壤有机碳组分及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对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覆盖量的响应,2019—2021年通过田间小麦与玉米轮作定位试验,研究免耕秸秆不覆盖(T1)、免耕秸秆半量覆盖(T2)、免耕秸秆全量覆盖(T3)、旋耕秸秆不覆盖(T4)、旋耕秸秆半量覆盖(T5)、旋耕秸秆全量覆盖(T6)处理条件下土壤有机碳、轻组有机碳、重组有机碳和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及功能多样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各处理土壤有机碳、轻组有机碳、重组有机碳含量变化一致,其中耕作方式相同时,表现为秸秆全量覆盖处理>秸秆半量覆盖处理>秸秆不覆盖处理;秸秆覆盖量相同时,表现为免耕处理>旋耕处理,整体表现为T3>T6>T2>T5>T1>T4处理,免耕秸秆覆盖全量覆盖处理的土壤有机碳、轻组有机碳、重组有机碳含量均为最高值;平均颜色变化率表现为T3>T6>T2>T5>T1>T4处理;T3处理土壤微生物对碳水化合物、羧酸化合物、氨基酸、多聚化合物的利用能力较其他处理分别提高6.33%~47.37%、5.19%~39.66%、9.76%~28.57%、3.23%~50.00%,其中除对氨基酸的利用能力与T1处理无显著差异外,其余指标均与T1处理差异显著,不同措施处理土壤微生物对多聚化合物、胺类化合物的利用能力最强,其次是碳水化合物、羧酸化合物,对氨基酸、芳香化合物的利用能力最弱;T3处理的香农指数、多样性指数较其他处理分别提高5.52%~24.03%、2.36%~13.06%,香农指数显著高于T1、T2、T4、T5处理,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T1、T4、T5处理;冗余分析(RDA)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代谢活动与土壤有机碳组分之间具有紧密相关的联系。因此,免耕与秸秆全量覆盖配套实施能够有效改善土壤微生物功能代谢能力,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组分含量的累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覆盖量 土壤有机碳 轻组有机碳 重组有机碳 微生物 碳源利用 功能多样性
下载PDF
固定道垄作沟灌适宜秸秆覆盖量及冬灌量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智琦 马忠明 张立勤 《甘肃农业科技》 2011年第7期27-29,共3页
在甘肃河西绿洲灌区进行了固定道垄作沟灌栽培条件下秸秆覆盖量及冬灌量研究,结果表明:秸秆覆盖量和冬灌量对春小麦的播种出苗和产量均有重要影响,其中秸秆覆盖量为65%,冬灌量为750 m3/hm2时栽培效果最佳,产量达4 680.17 kg/hm2,其播种... 在甘肃河西绿洲灌区进行了固定道垄作沟灌栽培条件下秸秆覆盖量及冬灌量研究,结果表明:秸秆覆盖量和冬灌量对春小麦的播种出苗和产量均有重要影响,其中秸秆覆盖量为65%,冬灌量为750 m3/hm2时栽培效果最佳,产量达4 680.17 kg/hm2,其播种至拔节期5 cm土层的平均地温为10℃,播种前0~20 cm土层土壤体积含水量27.17%,田间基本苗数为446万株/hm2,能满足春小麦发芽和生长前期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道 垄作沟灌 秸秆覆盖量 冬灌 河西绿洲灌区
下载PDF
小麦秸秆覆盖量对坡面流水动力学特性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桂 曹文华 +3 位作者 马建业 马波 王阳修 王秋月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8-116,共9页
为系统研究小麦秸秆覆盖量对坡面流水动力学特性的影响,采用室内定床模拟试验,探究在不同流量(3.0、4.5、6.0、7.5、9.0 L/min)和坡度(3°、5°、10°、15°)下,坡面流水动力参数随秸秆覆盖量(0、1.5、2.5、3.5、4.5 t/... 为系统研究小麦秸秆覆盖量对坡面流水动力学特性的影响,采用室内定床模拟试验,探究在不同流量(3.0、4.5、6.0、7.5、9.0 L/min)和坡度(3°、5°、10°、15°)下,坡面流水动力参数随秸秆覆盖量(0、1.5、2.5、3.5、4.5 t/hm^(2))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秸秆覆盖显著影响坡面流流型,在不同流量和坡度下,无秸秆覆盖时坡面流型均为急流,而在秸秆覆盖条件下,坡面流型均变为缓流。当流量≤7.5 L/min时,流态均为层流,当流量>7.5 L/min时,流态均为过渡流。2)随着秸秆覆盖量的增加,坡面流流速分别较裸坡降低了47.85%、53.86%、57.69%、60.11%。3)不同覆盖量下,坡面流流态指数随坡度的变化规律不一致。覆盖量≤2.5t/hm^(2)时,随坡度的增加,流态指数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覆盖量>2.5 t/hm^(2)时,流态指数随坡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4)不同覆盖量下,坡面流阻力系数随坡度的变化规律不一致。秸秆覆盖坡面阻力系数是裸坡的9.36~19.68倍。低覆盖量下(≤2.5t/hm^(2))阻力系数在10°坡度达最大值,高覆盖量下(≥3.5 t/hm^(2)),阻力系数整体上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加。该研究可为不同秸秆覆盖量下坡面水蚀过程的动力学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侵蚀 水动力参数 坡面流 秸秆覆盖量 定床试验 黄土高原坡耕地
下载PDF
秸秆覆盖量对旱地微垄沟播春小麦生长发育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宏胜 高玉红 +3 位作者 吴兵 李映 牛俊义 剡斌 《甘肃农业科技》 2020年第11期67-72,共6页
为了解秸秆不同覆盖量对旱地微垄沟播春小麦产量形成的调控效应,以常规小麦秸秆覆盖量10500 kg/hm2为对照,在会宁县旱川地研究了不同秸秆覆盖量对旱地微垄沟播春小麦的生长发育特性及其产量变化。结果表明,微垄上覆盖粉碎小麦秸秆量为30... 为了解秸秆不同覆盖量对旱地微垄沟播春小麦产量形成的调控效应,以常规小麦秸秆覆盖量10500 kg/hm2为对照,在会宁县旱川地研究了不同秸秆覆盖量对旱地微垄沟播春小麦的生长发育特性及其产量变化。结果表明,微垄上覆盖粉碎小麦秸秆量为3000 kg/hm2时有利于提高小麦苗期0~20 cm土层土壤温度。小麦生育进程随秸秆覆盖量的增加而逐渐缩短,微垄上覆盖粉碎小麦秸秆量为3000 kg/hm2时,处理小麦生育期较对照延迟5 d;保苗数和成穗数分别较其他处理显著增加30.90%~35.47%和13.49%~18.18%;籽粒折合产量最高,为3900.0 kg/hm2,较对照显著增产,增产率为9.22%。是会宁县旱川地微垄沟播春小麦比较适宜的秸秆覆盖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秸秆覆盖量 微垄沟播 生长发育
下载PDF
水稻秸秆覆盖量对水生蔬菜产量及土壤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谢梦薇 江解增 +2 位作者 朱丽丽 张路 李换平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12期104-108,共5页
为探明设施水田适宜的水稻秸秆覆盖量,于大棚内埋设塑料栽培箱种植蕹菜(Ipomoea aquatica Forsk.),设置水稻秸秆1 000kg/667m^2、1 500kg/667m^2覆盖土表和对照(CK,不覆盖水稻秸秆)3个处理,研究水稻秸秆不同覆盖量对秸秆腐解率、土壤性... 为探明设施水田适宜的水稻秸秆覆盖量,于大棚内埋设塑料栽培箱种植蕹菜(Ipomoea aquatica Forsk.),设置水稻秸秆1 000kg/667m^2、1 500kg/667m^2覆盖土表和对照(CK,不覆盖水稻秸秆)3个处理,研究水稻秸秆不同覆盖量对秸秆腐解率、土壤性质、蕹菜产量和N、P、K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比,覆盖水稻秸秆可明显提高蕹菜产量,水稻秸秆1 000kg/667m^2、1 500kg/667m^2覆盖的蕹菜产量分别增产19.95%和14.95%;蕹菜全氮含量1 000kg/667m^2覆盖处理与CK间差异不显著,但均不同程度高于1 500kg/667m^2覆盖处理;蕹菜全磷含量3个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蕹菜全钾含量水稻秸秆覆盖处理均高于CK,以1 500kg/667m^2较为显著;水稻秸秆覆盖可缓解土壤中因植株生长而下降的有机碳、全磷、全钾、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以及土壤蔗糖酶、脲酶、酸性磷酸酶活性的下降,更多消耗土壤NO_3^-,有利于缓解设施栽培土壤的盐渍化,效果随覆盖量的增加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覆盖量 土壤表层溶液 腐解率 土壤性质 设施水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