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5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移栽密度对油菜产量的影响
1
作者 黄丽欢 《农业工程技术》 2024年第4期46-47,共2页
为探究南丹县地区油菜较佳移栽密度,于2022年至2023年开展了田间试验。试验以丰油730油菜品种为试验对象,设置5个不同移栽密度,了解对油菜农艺性状、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油菜移栽密度为3704株/亩时植株性状较平衡,产量较高,增产... 为探究南丹县地区油菜较佳移栽密度,于2022年至2023年开展了田间试验。试验以丰油730油菜品种为试验对象,设置5个不同移栽密度,了解对油菜农艺性状、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油菜移栽密度为3704株/亩时植株性状较平衡,产量较高,增产效果极显著,可在当地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移栽密度 产量 农艺性状 影响 田间试验
下载PDF
不同穗型品种与移栽密度对再生稻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邹丹 唐启源 +5 位作者 刘龙生 毛瑞清 郑华斌 旷娜 张明 刘虹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21,共7页
【目的】探究不同移栽密度与穗型品种对再生稻产量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以移栽密度为主区(D1:15万穴/hm^(2)、D2:18.75万穴/hm^(2)、D3:22.5万穴/hm^(2)、D4:26.25万穴/hm^(2)、D5:30万穴/hm^(2)、D6:33.75万穴/... 【目的】探究不同移栽密度与穗型品种对再生稻产量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以移栽密度为主区(D1:15万穴/hm^(2)、D2:18.75万穴/hm^(2)、D3:22.5万穴/hm^(2)、D4:26.25万穴/hm^(2)、D5:30万穴/hm^(2)、D6:33.75万穴/hm^(2)),品种为副区(TYHZ:多穗型品种天优华占、HLY898:穗粒数兼顾型品种徽两优898、YLY900:大穗型品种Y两优900)。【结果】品种类型和移栽密度对头季产量构成及周年产量均有显著影响,但不存在显著性交互作用。穗粒数兼顾型品种HLY898头季产量最高,产量因子之间协调能力强,结实率高,周年产量也最高,其次是多穗型品种TYHZ,头季分蘖能力强,成穗率高,有效穗数足,头季和周年产量均显著高于大穗型品种YLY900。大穗型品种YLY900头季群体生长速率快,穗粒数高,但是分蘖能力差,成穗率低,收获指数低,导致头季产量和周年产量均最低,显著低于其他类型品种。移栽密度以D5处理最佳,其头季和周年产量均最高,分蘖速度快,数量多,显著增加了头季有效穗数,提高了头季库容量、群体生长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量,头季产量较其他处理显著增产,周年产量显著高于D1处理和D6处理。【结论】再生稻应选择穗粒数兼顾型和多穗型品种,依靠其分蘖成穗能力取得高产,移栽密度选择30万穴/hm^(2),此模式下,头季分蘖能力强,群体生长速率快,库容量大,周年产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栽密度 品种类型 再生稻 产量 干物质
下载PDF
不同氮肥用量和移栽密度对优质杂交籼稻华浙优261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包祖达 陈君 +2 位作者 丁杨东 戴夏萍 林姿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1-112,共2页
为探讨华浙优261在浙江台州作连晚栽培的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设计3种不同密度和3个不同氮肥用量,按单裂区试验处理排列,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和移栽密度对其产量及有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华浙优261在椒江区作连晚栽培时,移栽密度1.2... 为探讨华浙优261在浙江台州作连晚栽培的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设计3种不同密度和3个不同氮肥用量,按单裂区试验处理排列,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和移栽密度对其产量及有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华浙优261在椒江区作连晚栽培时,移栽密度1.2万/667 m^(2)、纯氮用量14 kg/667 m^(2)时能获得最高产量559.58 kg/667 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穗粒结构为有效穗数19.01万/667 m^(2)、每穗实粒139.05粒、结实率81.49%、千粒重22.03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型杂交稻 华浙优261 氮肥 移栽密度 产量
下载PDF
不同播期与移栽密度对机插稻荃两优851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4
作者 俞伦英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7期24-26,30,共4页
2021年选择籼型两系杂交水稻荃两优851作为机插品种,在宿松县破凉镇梅墩畈区栽植,比较不同播期和移栽密度条件下该品种的全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结果表明,在毯苗机插秧条件下,荃两优851的全生育期、株高、穗长、产量... 2021年选择籼型两系杂交水稻荃两优851作为机插品种,在宿松县破凉镇梅墩畈区栽植,比较不同播期和移栽密度条件下该品种的全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结果表明,在毯苗机插秧条件下,荃两优851的全生育期、株高、穗长、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随着播期、移栽密度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差异,最佳的播期为5月15日,最佳的移栽密度(行距×株距)为30 cm×14 cm。建议机插稻荃两优851在宿松县种植时,可结合当年的气候、土壤等条件科学调整播期及移栽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荃两优851 播期 移栽密度 机插 生育期 产量 性状
下载PDF
移栽密度与供氮水平对水稻产量、氮素利用影响 被引量:43
5
作者 樊红柱 曾祥忠 +1 位作者 张冀 吕世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37-1141,共5页
探讨不同移栽密度和氮素供用水平对水稻产量、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为水稻生产的科学施肥提供参考依据。采用田间试验在3种栽培密度(30 cm×30 cm、40 cm×40 cm、50 cm×50 cm)和5个施氮水平(0、150、225、300、375 kg/h... 探讨不同移栽密度和氮素供用水平对水稻产量、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为水稻生产的科学施肥提供参考依据。采用田间试验在3种栽培密度(30 cm×30 cm、40 cm×40 cm、50 cm×50 cm)和5个施氮水平(0、150、225、300、375 kg/hm2)条件下研究了水稻产量、产量构成因子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施用氮肥或增加密度,均可显著增加水稻产量;当施肥过量或密度较高时,产量降低。同一密度下,施氮量增加,水稻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穗粒数、子粒、秸秆和总吸氮量先增加后降低;氮素收获指数相反;而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氮素稻谷生产效率、氮素农学利用效率、氮素利用效率与氮素偏生产力显著降低。相同施氮量下,移栽密度变大,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氮素农学利用效率、氮素利用效率与氮素偏生产力呈增加趋势;总吸氮量先增加后降低。综合考虑产量、氮素利用及环境污染等因素,该地区水稻生产合理的栽培密度和氮肥施用量分别为40 cm×40 cm和15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移栽密度 氮肥 产量 氮素利用率
下载PDF
移栽密度对双低油菜苏油4号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6
6
作者 沈明星 王海侯 +4 位作者 孙华 施林林 陆长婴 吴彤东 陈凤生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9年第8期22-24,共3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移栽密度对苏油4号油菜籽产量及关键品质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在6万~18万株/hm^2的移栽密度范围内,随密度的加大,产量以极显著的幂函数趋势增加,增产原因在于通过密植极显著提高了产量形成关键时期的...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移栽密度对苏油4号油菜籽产量及关键品质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在6万~18万株/hm^2的移栽密度范围内,随密度的加大,产量以极显著的幂函数趋势增加,增产原因在于通过密植极显著提高了产量形成关键时期的角果皮面积指数;(2)群体总角果数是提高苏油4号产量的关键因子,但每角粒数则是限制其高产形成的主要因素,千粒重对产量的贡献较小;(3)不同移栽密度条件下苏油4号油菜籽硫苷、蛋白质和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芥酸的差异不显著,但含油率依密度的增加而显著下降;(4)施纯氮262.5kg/hm^2条件下,苏油4号籽粒产量超4000kg/hm。的适宜密度为18万株/hm^2左右,适宜角果皮面积指数为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栽密度 苏油4号 油菜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施氮量和移栽密度对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36
7
作者 周培南 冯惟珠 +2 位作者 许乃霞 张亚洁 苏祖芳 《江苏农业研究》 CSCD 2001年第1期27-31,共5页
在田间小区试验条件下 ,以迟熟中粳稻 951 6和杂交中籼稻汕优 63为试验材料 ,研究不同施氮量和栽插密度(行距 )对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中粳稻 951 6适宜施氮量为 2 2 5kg/hm2 ,栽插行距为 2 6.6cm;汕优63适宜施氮量为 1... 在田间小区试验条件下 ,以迟熟中粳稻 951 6和杂交中籼稻汕优 63为试验材料 ,研究不同施氮量和栽插密度(行距 )对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中粳稻 951 6适宜施氮量为 2 2 5kg/hm2 ,栽插行距为 2 6.6cm;汕优63适宜施氮量为 1 50 kg/hm2 ,适宜栽插行距为 3 3 .3 cm。在此试验条件下 ,可获得适宜穗数 ,提高结实率和粒重 ,降低垩白米率和垩白指数 ,提高蛋白质含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施氮量 移栽密度 产量 稻米品质
下载PDF
水稻强化栽培体系适宜移栽密度探讨 被引量:18
8
作者 朱贵平 俞爱英 +3 位作者 张培艳 周泽华 应云仙 陈冬莲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5-46,共2页
水稻强化栽培体系 (SRI)不同移栽密度试验结果显示 ,以每公顷栽 9万穴的处理产量最高 ,增产效应明显。增产原因是该处理具有穗数优势。
关键词 水稻强化栽培体系(SRI) 移栽密度 增产效应 有效穗数
下载PDF
移栽密度对红芪生长发育及药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0
9
作者 赵锐明 孙连虎 +2 位作者 郭凤霞 陈垣 田生华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67-174,共8页
采用不同移栽密度(行距30cm,株距10,15,20,25和30cm)进行红芪栽培,旨在探寻甘肃省地道产区适宜红芪栽培的移栽密度,为规范化生产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行距一定(30cm)的条件下,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大,红芪群体产量显著下降,但药材单根... 采用不同移栽密度(行距30cm,株距10,15,20,25和30cm)进行红芪栽培,旨在探寻甘肃省地道产区适宜红芪栽培的移栽密度,为规范化生产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行距一定(30cm)的条件下,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大,红芪群体产量显著下降,但药材单根产量和质量均显著提高,株距为25cm条件下移栽成活率最高,植株生长发育健壮,根茎比最大,主茎较粗,药材个体质量指标最佳,侧根少,主根较长,药材根大,质量优异,较传统移栽株行距30cm×30cm药材鲜产量提高14.8%,干药材产量提高22.1%。以上说明甘肃陇南武都区红芪最佳移栽密度株行距为25cm×30cm,折合移栽密度为13.3万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芪 移栽密度 生长发育 药材产量和质量
下载PDF
红壤地区移栽密度和施肥配方对油菜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章彪雄 熊春贵 +2 位作者 黄天宝 刘小山 徐小林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120-121,共2页
试验结果表明,在红壤地上不同移栽密度和不同施肥配方二因素显著地影响着旱油一号的产量,其中以处理A2B2(移栽密度为120000株/hm2,施尿素345kg/hm2+氯化钾345kg/hm2+钙镁磷375kg/hm2+硼砂15kg/hm2)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好。
关键词 油菜 红壤 移栽密度 施肥配方 产量 经济效益
下载PDF
移栽密度与施肥方法对优质早稻成穗率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吴自明 石庆华 +1 位作者 李木英 潘晓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64-168,共5页
通过不同移栽密度与不同施肥方法对优质早稻———金优F6进行成穗率的研究 ,结果表明 :移栽密度( 2 3 .1cm× 13 .2cm)与施氮比例 (基肥∶促蘖肥∶促花肥∶保花肥 =4∶2 .4∶1.2∶2 .4)的组合T8(A3 B2 ) ,群体分蘖增长速率快而分蘖... 通过不同移栽密度与不同施肥方法对优质早稻———金优F6进行成穗率的研究 ,结果表明 :移栽密度( 2 3 .1cm× 13 .2cm)与施氮比例 (基肥∶促蘖肥∶促花肥∶保花肥 =4∶2 .4∶1.2∶2 .4)的组合T8(A3 B2 ) ,群体分蘖增长速率快而分蘖消亡速率慢 ,能够早生快发 ,个体健壮 ,有效分蘖数多 ,成穗率高 ,产量最高。比相同移栽密度T7(A3 B1 )、T9(A3 B3 )分别增产 6.73 %和 7.42 % ,比相同施肥方法T2 (A1 B2 )、T5(A2 B2 )增产 12 .2 2 %和 13 .9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早稻 移栽密度 施肥方法 成穗率
下载PDF
分蘖期干旱对不同施氮量和移栽密度下杂交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蒋鹏 熊洪 +5 位作者 张林 朱永川 周兴兵 刘茂 郭晓艺 徐富贤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65-471,共7页
以杂交稻旌优127为材料,设2种水分管理(常规灌溉和分蘖期干旱),2个施氮量(120、180 kg/hm^2),3个移栽密度(12.0、16.5、22.5穴/m^2),研究其对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2014年分蘖期干旱处理产量(10.72 t/hm^2)与常规灌溉产量(11.... 以杂交稻旌优127为材料,设2种水分管理(常规灌溉和分蘖期干旱),2个施氮量(120、180 kg/hm^2),3个移栽密度(12.0、16.5、22.5穴/m^2),研究其对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2014年分蘖期干旱处理产量(10.72 t/hm^2)与常规灌溉产量(11.01 t/hm^2)相比未出现显著下降,而2015年分蘖期干旱处理产量(9.84 t/hm^2)显著低于常规灌溉处理的产量(10.50 t/hm^2),有效穗、每穗粒数、干物质减少是其减产的主要原因;分蘖期干旱处理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呈增加趋势,而常规灌溉处理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呈降低趋势;2种水分管理均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加产量呈显著增加趋势,有效穗和干物质增加是其增产的主要原因;分蘖期干旱处理的稻米加工品质、食味品质与常规灌溉相当,甚至更优,且其垩白粒率和垩白度较常规灌溉处理分别减少32.0%~46.5%、20.0%~34.8%。可见,对于分蘖期干旱易发水稻产区来说,增加施氮量和提高移栽密度可明显降低因分蘖期干旱而造成的产量损失,其适宜的施氮量为180 kg/hm^2,移栽密度为22.5穴/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分蘖期干旱 施氮量 移栽密度 稻米品质
下载PDF
水稻移栽密度和早期水管理对无芒稗生态控制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4
13
作者 徐正浩 王一平 +1 位作者 余柳青 A.Martin Mortimer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1-43,共3页
在 5 0株·m-2 无芒稗的干扰下 ,杂交水稻Ⅱ优 2 0 70移栽密度 1 9 8cm× 2 6 4cm处理对无芒稗的生态控制效果显著高于较稀密度的 1 9 8cm× 4 6 2cm ,无芒稗颖果减少 71 %。移栽密度 1 9 8cm× 2 6 4cm保证了较高... 在 5 0株·m-2 无芒稗的干扰下 ,杂交水稻Ⅱ优 2 0 70移栽密度 1 9 8cm× 2 6 4cm处理对无芒稗的生态控制效果显著高于较稀密度的 1 9 8cm× 4 6 2cm ,无芒稗颖果减少 71 %。移栽密度 1 9 8cm× 2 6 4cm保证了较高的水稻有效穗和千粒重 ,比移栽密度 1 9 8cm× 4 6 2cm的水稻增产 1 3 3%。早期深水灌溉能有效控制萌芽期的无芒稗 ,但不能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Ⅱ优2070 无芒稗 水稻移栽密度 水层管理 杂草生态控制
下载PDF
不同移栽密度对“大三围强化栽培”模式下水稻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4
14
作者 蔡艳 陶武辉 +1 位作者 张毅 张锡洲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6期1603-1605,共3页
关键词 水稻强化栽培 水稻产量 氮素利用 移栽密度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栽培技术体系 栽培方法 栽培模式
下载PDF
氮肥运筹和移栽密度对水稻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8
15
作者 周婵婵 陈海强 +3 位作者 王术 刘丽华 董立强 高光杰 《中国稻米》 2019年第5期42-46,共5页
产量和品质是水稻科研的两个重大课题,氮肥施用和栽插密度是水稻栽培的两项重要措施,探明氮肥施用和栽插密度与水稻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关系,是实现水稻高产优质生产的重要途径。本文综述了氮肥施用和栽插密度对水稻产量和品质形成影响的... 产量和品质是水稻科研的两个重大课题,氮肥施用和栽插密度是水稻栽培的两项重要措施,探明氮肥施用和栽插密度与水稻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关系,是实现水稻高产优质生产的重要途径。本文综述了氮肥施用和栽插密度对水稻产量和品质形成影响的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不同品种在其适栽区的施氮和密度互作定量优化指标,以期为合理施氮密植提供依据,并对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提出看法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产量 品质 氮肥 移栽密度
下载PDF
黔西北高寒山区水稻移栽密度及施氮技术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余本勋 张时龙 +2 位作者 何友勋 张玉龙 顾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1期9869-9869,9877,共2页
以粳稻新品种毕粳42号为试验材料,选择移栽密度、追肥纯氮用量及其在分蘖肥和穗肥的分配比例中3个试验因子,采用单纯型格子设计,通过田间试验、参数估计,建立了3个试验因子对产量的回归数学模型。通过模型解析寻优,得出毕粳42号的... 以粳稻新品种毕粳42号为试验材料,选择移栽密度、追肥纯氮用量及其在分蘖肥和穗肥的分配比例中3个试验因子,采用单纯型格子设计,通过田间试验、参数估计,建立了3个试验因子对产量的回归数学模型。通过模型解析寻优,得出毕粳42号的最适移栽密度30万。33万穴/hm^2,追肥纯氮用量85~103kg/hm^2,分蘖肥纯氮用量占追肥总纯氮用量的57%~68%,穗肥纯氮用量占追肥总纯氮用量的33%~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西北 高寒山区 水稻 移栽密度 施氮技术
下载PDF
施氮量和移栽密度对重穗型杂交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17
17
作者 秦俭 蒋开锋 +4 位作者 张涛 熊洪 徐富贤 郑家奎 蒋鹏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4-98,共5页
以重穗型杂交稻德优4727和轻穗型常规稻五山丝苗为材料,设置4个施氮量(0、120、165、210 kg/hm^2,分别记为N0、N120、N165、N210)和3种移栽密度(25.0、19.1、12.5丛/m^2,分别记为D1、D2、D3),于2016年在四川德阳进行大田试验,研究施氮... 以重穗型杂交稻德优4727和轻穗型常规稻五山丝苗为材料,设置4个施氮量(0、120、165、210 kg/hm^2,分别记为N0、N120、N165、N210)和3种移栽密度(25.0、19.1、12.5丛/m^2,分别记为D1、D2、D3),于2016年在四川德阳进行大田试验,研究施氮量和移栽密度对重穗型杂交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参试水稻品种的适宜移栽密度均为25.0丛/m^2,在此移栽密度下,重穗型杂交稻德优4727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以N165处理产量最高(10.90 t/hm^2),轻穗型常规稻五山丝苗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升高趋势,以N210处理产量最高(10.21 t/hm^2);相同移栽密度下,参试水稻品种氮肥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随移栽密度的增加,参试水稻品种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呈增加趋势。可见,提高移栽密度,减少施氮量可兼顾水稻高产和氮肥高效利用,其最佳肥密组合为施氮量165 kg/hm^2、移栽密度25丛/m^2,即低氮密植可作为重穗型杂交稻高产高效栽培的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量 移栽密度 重穗型 杂交稻 产量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水稻旱育秧的移栽密度对群体结构和光能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赵国平 陈志银 +1 位作者 张国平 Aomangdi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49-354,共6页
研究了早稻旱育秧不同移栽密度的群体结构、光能分布与利用特性及产量构成,结果表明:移栽密度较低时,群体的分蘖高峰期推迟,有效分蘖期延长,且旱育秧群体有较强的自动调节能力.双季早稻的适宜密度为23.3cm×13.3c... 研究了早稻旱育秧不同移栽密度的群体结构、光能分布与利用特性及产量构成,结果表明:移栽密度较低时,群体的分蘖高峰期推迟,有效分蘖期延长,且旱育秧群体有较强的自动调节能力.双季早稻的适宜密度为23.3cm×13.3cm;孕穗期群体叶面积的垂直分布状况因移栽密度而异,16.7cm×13.3cm,23.3cm×13.3cm的叶面积以30~45cm层为最大,30.0cm×13.3cm的最大叶面积出现在45~60cm层;群体的漏光率随移栽密度的提高而变小,光能吸收率随太阳高度的增大而减小,随密度提高而增大.栽植密度23.3cm×13.3cm的产量显著高于16.7cm×13.3cm,20.0cm×13.3cm和30.0cm×13.3cm,这与其穗粒重协调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旱育秧 移栽密度 群体结构 光能利用
下载PDF
移栽密度对双低油菜新品种苏油8号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建栋 黄萌 +2 位作者 孙华 陈培峰 宋英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0期41-43,46,共4页
为了探明双低油菜新品种苏油8号的适宜移栽密度,同时保证双低品质,通过田间密度试验研究了不同移栽密度对苏油8号产量与主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有先增后减的趋势,密度间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低密度水平能显著增加... 为了探明双低油菜新品种苏油8号的适宜移栽密度,同时保证双低品质,通过田间密度试验研究了不同移栽密度对苏油8号产量与主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有先增后减的趋势,密度间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低密度水平能显著增加全株角果数,密度增加则全株角果数减少,群体总角果数则有先增后减的趋势;不同密度对每角粒数和千粒重影响不大,要取得高产,应主攻群体总角果数;随着密度的增加,主轴和一次分枝有效角果数有所减少,同时单株二次有效分枝数显著减少,其有效角果数减少显著。密度对苏油8号的芥酸、硫苷、含油率及蛋白质含量影响不显著。在该试验条件下,为获得较高产量和保证双低品质,苏油8号的适宜移栽密度为16.5万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移栽密度 苏油8号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播种量、秧龄和移栽密度对高原粳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贵勇 王云华 +6 位作者 陈路华 资月娥 桂媛 夏琼梅 邓安凤 龙瑞平 杨从党 《中国稻米》 2013年第4期101-102,105,共3页
以云昌粳1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播种量、秧龄和移栽密度对高原粳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种量的减少,带蘖数、干物质有增加的趋势,播种量为15 kg/667 m2时的秧苗素质最好,产量最高;随着秧龄的增大,有效穗数、实粒数、结实率降低,导... 以云昌粳1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播种量、秧龄和移栽密度对高原粳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种量的减少,带蘖数、干物质有增加的趋势,播种量为15 kg/667 m2时的秧苗素质最好,产量最高;随着秧龄的增大,有效穗数、实粒数、结实率降低,导致产量降低,60 d秧龄的产量明显高于70 d秧龄的产量;在2.16~2.64万丛/667 m2移栽密度内,随着密度的增加,有效穗数有增加的趋势,产量增加。总之,较少播种量、较小的秧龄、适宜的基本苗数是水稻高产的基础。为了应对干旱,可以通过稀播提高秧苗秧龄弹性,把秧龄延长到70 d,栽足基本苗,降低水稻产量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种量 秧龄 移栽密度 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