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通过调节T细胞免疫在脊髓损伤小鼠模型中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1
作者 董文旭 郭守玉 胡波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27-933,共7页
目的探究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1,PD-L1)通过调节T细胞免疫以及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脊髓损伤(SCI)小鼠模型中发挥保护作用。方法采用C57BL/6小鼠建立SCI模型,分为假手术组(Sham)、SCI组、SCI+PD-L1抗... 目的探究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1,PD-L1)通过调节T细胞免疫以及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脊髓损伤(SCI)小鼠模型中发挥保护作用。方法采用C57BL/6小鼠建立SCI模型,分为假手术组(Sham)、SCI组、SCI+PD-L1抗体组(SCI+Ab)和SCI+PD-L1蛋白组(SCI+PRO)。C57BL/6小鼠和PD-L1基因敲除小鼠进行SCI造模,分为假手术组(Sham WT)、PD-L1敲除假手术组(Sham PD-L1 KO)、SCI模型组(SCI WT)、PD-L1敲除SCI模型组(SCI PD-L1 KO)。应用Western blotting和qRT-PCR检测SCI后不同时间点脊髓组织中PD-L1的表达;通过Basso小鼠运动量表(BMS)评估小鼠运动功能;利用qRT-PCR和流式细胞术分析SCI后炎症因子水平和T细胞亚群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PI3K/Akt/mTOR信号通路活化情况。结果小鼠经SCI造模后脊髓组织中PD-L1表达上调,于第7天达峰值。与SCI PD-L1 KO组相比,SCI WT组的小鼠在SCI后7 d、14 d和28 d时BMS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造模后第7天炎症因子IL-1α、IL-2、IFN-γ和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SCI+PBS组相比,SCI+PRO组Foxp3水平显著升高,Th1和Th17细胞水平显著降低,Th2和Treg细胞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SCI PD-L1 KO组相比,SCI WT组小鼠PI3K/Akt/mTOR信号通路磷酸化程度显著升高(P<0.05);与SCI+PBS组和SCI+Ab组相比,SCI+PRO组PI3K/Akt/mTOR信号通路磷酸化程度显著降低(P<0.05)。结论PD-L1通过调节Th1、Th17、Th2和Treg细胞平衡,并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从而减轻SCI后的炎症反应,发挥神经保护作用。PD-L1有望成为治疗SCI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SCI) 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 T细胞 炎症 PI3K/Akt/mTOR信号通路
下载PDF
黄芪多糖调节程序性死亡分子1/程序性死亡配体1信号通路对非霍奇金淋巴瘤发展和免疫逃逸的影响
2
作者 陈姣敏 许卫星 张薇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1865-1872,共8页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对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培养WSU-DLCL2、BJAB、SP53等3种NHL细胞,给予不同浓度(0、5、10、50、100、200、400μmol/L)黄芪多糖处理,应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筛选黄芪...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对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培养WSU-DLCL2、BJAB、SP53等3种NHL细胞,给予不同浓度(0、5、10、50、100、200、400μmol/L)黄芪多糖处理,应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筛选黄芪多糖最佳浓度、对黄芪多糖敏感的细胞。将WSU-DLCL2细胞分为对照组、黄芪多糖组、BMS-1[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通路抑制剂]组、黄芪多糖+BMS-1组,检测各组细胞菌落形成、凋亡、迁移和侵袭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PD-1/PD-L1信号通路蛋白表达。WSU-DLCL2细胞和CD8+T细胞共培养后,检测CD8+T细胞百分比、凋亡率和上清液中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后续实验选择200μmol/L黄芪多糖处理WSUDLCL2细胞。与对照组比较,黄芪多糖组、BMS-1组和黄芪多糖+BMS-1组WSU-DLCL2细胞菌落形成数、迁移细胞数、侵袭细胞数,CD8+T细胞凋亡率,及WSU-DLCL2细胞PD-1、PD-L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WSU-DLCL2细胞凋亡率、CD8+T细胞比例及共培养体系上清液中IFN-γ、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黄芪多糖组、BMS-1组比较,黄芪多糖+BMS-1组WSU-DLCL2细胞菌落形成数、迁移细胞数、侵袭细胞数,CD8+T细胞凋亡率,及WSU-DLCL2细胞PD-1、PD-L1蛋白表达进一步下降(P<0.05),WSU-DLCL2细胞凋亡率、CD8+T细胞比例及共培养体系上清液中IFN-γ、TNF-α水平进一步升高(P<0.05)。【结论】黄芪多糖可抑制NHL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并促进其凋亡,减少免疫逃逸,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D-1/PD-L1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非霍奇金淋巴瘤 免疫逃逸 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 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 BJAB细胞 SP53细胞 WSU-DLCL2细胞
下载PDF
阿霉素预处理联合GNPs-siPD-L1通过激活抗肿瘤免疫反应抑制肺癌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姜伟华 高永山 +3 位作者 王贵刚 杨燕君 董跃华 张振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73-1178,共6页
目的 探讨包含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PD-L)1小干扰RNA(siRNA)的金纳米粒(GNPs-siPD-L1)联合阿霉素预处理通过激活抗肿瘤免疫-反应抑制肺癌进展。方法 通过透射电镜观测GNPs-siPD-L1的外观形态;利用Western印迹检测肺癌细胞中的PD-L1表... 目的 探讨包含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PD-L)1小干扰RNA(siRNA)的金纳米粒(GNPs-siPD-L1)联合阿霉素预处理通过激活抗肿瘤免疫-反应抑制肺癌进展。方法 通过透射电镜观测GNPs-siPD-L1的外观形态;利用Western印迹检测肺癌细胞中的PD-L1表达;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肺癌细胞对GNPs-siPD-L1的摄取能力;通过小鼠移植瘤模型验证GNPs-siPD-L1的体内抑瘤能力;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T细胞的浸润情况;流式细胞术及TUNEL染色检测肿瘤组织中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构建的GNPs-siPD-L1粒径均一,且可以明显增加肺癌细胞对PD-L1 siRNA的摄取(P<0.001),明显降低PD-L1表达(P<0.05);GNPs-siPD-L1联合阿霉素预处理可以明显抑制肺癌细胞在小鼠体内生长(P<0.001);同时,GNPs-siPD-L1联合阿霉素预处理还可以显著增加肿瘤组织中T细胞浸润(P<0.001),明显增加肿瘤组织中的细胞凋亡(P<0.001)。结论 低剂量阿霉素预处理联合GNPs-siPD-L1可以激发抗肿瘤免疫反应,抑制小鼠肺癌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免疫治疗 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pd-l)1 小干扰RNA(siRNA) 阿霉素
下载PDF
EZH2抑制剂对恶性淋巴瘤细胞放疗抵抗、Th细胞分化及PD1/PD-L1表达的作用机制
4
作者 王钧 王轶楠 +1 位作者 肖建波 李海丽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88-892,共5页
目的探究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EZH)2抑制剂对恶性淋巴瘤细胞放疗抵抗、Th细胞分化及程序性死亡(PD)1/PD1配体(PD-L1)表达的作用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恶性淋巴瘤放疗抵抗细胞株将其分为恶性淋巴瘤(A)组、多柔比星(B)组、EZH2抑制剂(C)... 目的探究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EZH)2抑制剂对恶性淋巴瘤细胞放疗抵抗、Th细胞分化及程序性死亡(PD)1/PD1配体(PD-L1)表达的作用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恶性淋巴瘤放疗抵抗细胞株将其分为恶性淋巴瘤(A)组、多柔比星(B)组、EZH2抑制剂(C)组、EZH2抑制剂联合PD1/PD-L1抑制剂(D)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流式细胞仪检测Th细胞分化相关因子,Western印迹检测PD1/PD-L1蛋白表达,Hoechst33258染色法、噻唑蓝(MTT)法及小室法检测恶性淋巴瘤细胞活性。结果与A组相比,B、C、D组细胞凋亡率、干扰素(INF)-γ水平明显升高,细胞增殖率、侵袭数量、白细胞介素(IL)-4水平、PD1、PD-L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且C组比B组变化更明显,D组比C组变化更明显(P<0.05)。结论EZH2抑制剂可显著抑制恶性淋巴瘤细胞放疗抵抗,有效调控Th细胞分化,并抑制PD1/PD-L1蛋白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EZH)2抑制剂 恶性淋巴瘤细胞 放疗抵抗 TH细胞分化 程序性死亡(pd)1/pd1配体(pd-l1)
下载PDF
SOX7靶向ERK1/2/PD-L1通路抑制结直肠癌血管生成
5
作者 武雪亮 王立坤 +3 位作者 马洪庆 路永刚 李少东 惠志龙 《解剖学研究》 CAS 2024年第3期208-215,共8页
目的探讨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7(SOX7)对结直肠癌血管生成的影响及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检测结直肠癌患者组织样本中SOX7表达水平,之后通过裸鼠、转染SOX7 mimic的人结直肠癌细胞系SW480细胞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共培养进... 目的探讨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7(SOX7)对结直肠癌血管生成的影响及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检测结直肠癌患者组织样本中SOX7表达水平,之后通过裸鼠、转染SOX7 mimic的人结直肠癌细胞系SW480细胞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共培养进一步研究。用Western-blot验证SOX7与ERK1/2/PD-L1对结直肠癌细胞的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用CCK8检测SOX7与ERK1/2/PD-L1对HUVEC增殖的影响。通过体外内皮细胞成管实验测定SOX7与ERK1/2/PD-L1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SOX7在人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被抑制(P<0.01),同时SOX7的过表达抑制了小鼠体内肿瘤生长(P<0.01)。SW480细胞中SOX7的过表达抑制了ERK1/2、c-Jun的表达,并在ERK1/2的激动剂Senkyunolide I的作用下上调了SW480细胞的ERK1/2、c-Jun蛋白表达(P<0.01),逆转了SOX7对SW480细胞中ERK1/2、c-Jun蛋白表达的影响(P<0.01)。HUVEC中SOX7抑制了PD-L1、V-EGFR2、p-PI3K、HIF-1α的蛋白表达,Senkyunolide I上调了HUVEC的PD-L1、V-EGFR2、p-PI3K、HIF-1α的蛋白表达,并逆转了SOX7对HUVEC中上述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P<0.01)。PD-1/PD-L1 Inhibitor 3抑制了PD-L1、V-EGFR2、p-PI3K、HIF-1α的蛋白表达,SOX7过表达在PD-1/PD-L1 Inhibitor 3的影响下并没有表现出抑制作用。CCK8实验结果显示SOX7过表达显著抑制了HUVEC的增殖能力,Senkyunolide I作用下的两组HUVEC增殖能力较SOX7 NC组与SOX7 mimic组明显上升,PD-1/PD-L1 Inhibitor 3作用下的两组HUVEC增殖能力较SOX7 NC组与SOX7 mimic组明显下降,以上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成管实验结果显示SOX7过表达抑制了HUVEC的血管生成,Senkyunolide I强烈加速了血管生成,而PD-1/PD-L1 Inhibitor 3血管生成则被显著抑制,以上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SOX7通过ERK1/2/PD-L1通路抑制结直肠肿瘤的增殖和血管生成,SOX7可能是晚期CRC患者临床治疗中潜在的抗血管生成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7(SOX7)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2) 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 增殖 血管生成 人结直肠癌细胞系SW480细胞
下载PDF
诃子水提物通过上调PD-1/PD-L1表达调节胶原蛋白诱发关节炎(CIA)大鼠脾脏中细胞的细胞免疫减轻关节炎症
6
作者 吴茜 徐娥娥 +2 位作者 董家博 全嘉运 杨潇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94-500,共7页
目的研究诃子水提取物(TCWE)对胶原蛋白诱发关节炎(CIA)大鼠细胞免疫及程序性死亡蛋白1/程序性死亡蛋白1配体1(PD-1/PD-L1)通路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IA组、TCWE处理组、甲氨蝶呤(MTX)处理组,每组15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 目的研究诃子水提取物(TCWE)对胶原蛋白诱发关节炎(CIA)大鼠细胞免疫及程序性死亡蛋白1/程序性死亡蛋白1配体1(PD-1/PD-L1)通路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IA组、TCWE处理组、甲氨蝶呤(MTX)处理组,每组15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SD大鼠皮下注射Ⅱ型胶原蛋白制备胶原蛋白诱发关节炎(CIA)模型,TCWE组大鼠采用[20 mg/(kg·d)]TCWE处理,MTX组大鼠采用[1.67 mg/(kg·d)]MTX处理。处理14 d后,通过HE染色检查软骨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T淋巴细胞凋亡和调节性T细胞(Treg)/Th17细胞比率,反转录PCR检测脾脏中的维甲酸相关孤核受体γt(RORγt)和叉头盒转录因子P3(FOXP3)、PD-1和PD-L1的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RORγt、FOXP3的表达和定位。Western blot法检测脾脏淋巴细胞的PD-1和PD-L1的蛋白表达,ELISA检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结果与CIA组相比,TCWE组和MTX组的软骨和滑膜病变明显减轻,脾脏中的T淋巴细胞凋亡率增加,Treg/Th17细胞比率上调,RORγt的表达降低,FOXP3、PD-1和PD-L1的表达增加。血清IL-17水平降低,血清TGF-β水平升高。结论TCWE处理可能激活脾脏细胞的PD-1/PD-L1通路调节CIA大鼠脾脏中细胞的细胞免疫,减轻软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诃子水提取物 胶原蛋白诱发关节炎(CIA) 软骨 细胞免疫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配体1(pd-l1)
下载PDF
芪玉三龙汤降低肺癌荷瘤小鼠程序性死亡蛋白1及配体(PD-1/PD-L1)的水平 被引量:16
7
作者 张星星 童佳兵 李泽庚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70-774,共5页
目的研究芪玉三龙汤在Lewis肺癌小鼠体内的抑瘤效应及对共刺激分子程序性死亡蛋白1及配体(PD-1/PD-L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Lewis肺癌细胞株培养移植法建立肺癌荷瘤小鼠模型,荷瘤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化疗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 目的研究芪玉三龙汤在Lewis肺癌小鼠体内的抑瘤效应及对共刺激分子程序性死亡蛋白1及配体(PD-1/PD-L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Lewis肺癌细胞株培养移植法建立肺癌荷瘤小鼠模型,荷瘤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化疗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联合组,每组8只;实验第11天开始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小鼠分别按(20.12、40.24、80.48)g/(kg·d)灌胃给药,化疗组按照0.4 m L顺铂腹腔注射给药,联合组以高剂量中药灌胃和顺铂腹腔注射联合给药,模型组按照等量生理盐水给药,1次/d,连续给药10 d;检测各组荷瘤小鼠肿瘤体积,绘制肿瘤生长曲线;称取瘤质量,计算抑瘤率;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荷瘤小鼠脾脏PD-1及肿瘤组织PD-L1的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中药高剂量组能够抑制肺癌移植瘤生长,抑瘤率为23.86%,联合组与化疗组抑瘤率相当;中药高剂量组能明显降低脾脏组织PD-1 mRNA及PD-1蛋白表达,抑制肿瘤组织PD-L1 mRNA及蛋白表达。联合组PD-1、PD-L1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化疗组,但对其他指标的交互作用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芪玉三龙汤能通过降低PD-1/PD-L1水平温和抑制肺癌移植瘤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玉三龙汤 肺癌 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 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
下载PDF
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效应性T细胞的比例增加且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水平降低 被引量:4
8
作者 杨丰钒 张欣 朱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76-679,共4页
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CD4+CD25-效应性T细胞(Teff)和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的比例以及两群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的表达情况。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49例AS患者和31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Teff和Treg... 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CD4+CD25-效应性T细胞(Teff)和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的比例以及两群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的表达情况。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49例AS患者和31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Teff和Treg的比例以及PD-L1在这两种细胞表面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活动期AS患者外周血中Teff的比例显著增加,Treg比例无明显变化;活动期AS患者外周血PD-L1+Teff的比例显著降低,且低于稳定期AS患者;活动期AS患者外周血Teff膜表面PD-L1的相对表达量也显著低于稳定期AS患者和健康对照组;AS患者外周血PD-L1+Treg的比例和Treg膜表面PD-L1的相对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结论活动期AS患者外周血中Teff比例增加,PD-L1水平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蛋白/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1/pd-l1) 强直性脊柱炎 效应T细胞 调节性T细胞
下载PDF
PD-1/PD-L1抑制剂诱发免疫相关甲状腺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及肿瘤总生存期分析
9
作者 雷凤萍 姚涓川 +2 位作者 马婷 李海琛 崔巍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67-974,共8页
目的探究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抑制剂诱发免疫相关甲状腺功能障碍(irTD)的影响因素及对肿瘤总生存期(OS)的影响。方法纳入211例PD-1/PD-L1抑制剂治疗的肿瘤患者,比较是否发生irTD组间的差异,并进行亚组分析... 目的探究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抑制剂诱发免疫相关甲状腺功能障碍(irTD)的影响因素及对肿瘤总生存期(OS)的影响。方法纳入211例PD-1/PD-L1抑制剂治疗的肿瘤患者,比较是否发生irTD组间的差异,并进行亚组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irTD的影响因素,生存分析法探究是否发生irTD与OS的关系,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多模型COX回归分析评估irTD对OS的影响。结果irTD的发生率为26.1%,1级发生率13.3%,2级发生率10.0%,3~4级发生率2.8%,发生的中位时间为第9周(IQR:5~25周)。性别、吸烟史、靶向史、基线甲状腺抗体在是否发生irTD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irTD患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在第3周开始升高,第6~30周高于基线水平,30周后开始下降并逐渐恢复至基线水平,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的变化幅度小于TGAb。亚组分析显示,甲亢组首次接受免疫治疗的年龄较甲减组小(P<0.05),基线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低于甲减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甲状腺抗体阳性的患者发生irTD的风险是阴性患者的4.595倍(95%CI:2.286~9.239,P<0.001)。生存分析显示,irTD患者的OS更长。多模型COX回归分析显示:在调整年龄、性别、化疗、肿瘤类型、是否转移等因素后irTD患者的OS更长(HR=0.228,95%CI:0.079~0.656,P=0.006)。结论irTD严重程度以1~2级为主,3~4级少见。基线甲状腺抗体阳性是irT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发生irTD的患者具有更长的OS,可能是由于irTD患者具有更好的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抑制剂 免疫相关甲状腺功能障碍(irTD) 甲状腺抗体 影响因素 总生存期(OS)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CD19^(+)CD25^(+)Breg比例和细胞表面PD-1和PD-L1的表达及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谢卓贝 代丽 +6 位作者 何豪华 洪登校 王元元 徐文艳 陈中新 李柏青 谢长好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8-157,共10页
目的 研究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与其配体PD-L1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CD19^(+)CD25^(+)调节性B细胞(Breg)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0例SLE患者和41例健康人(HC)外周血标本,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CD19^(+)CD25^(+)Bre... 目的 研究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与其配体PD-L1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CD19^(+)CD25^(+)调节性B细胞(Breg)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0例SLE患者和41例健康人(HC)外周血标本,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CD19^(+)CD25^(+)Breg的比例,以及CD19^(+)CD25^(+)Breg的PD-1、PD-L1表达,同时采集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等临床信息。使用免疫磁珠分选CD4^(+)T细胞与CD19^(+)B细胞,体外细胞共培养,检测Breg的分化。结果SLE患者活动组外周血中CD19^(+)CD25^(+)Breg比例低于HC,CD25^(+)B细胞PD-1、PD-L1的表达高于HC;SLE患者有胸腔积液、关节炎、C反应蛋白(CRP)上升的患者Breg频率高于对应阴性组;SLE患者有IgM下降、抗核糖核蛋白(RNP)抗体阳性的患者Breg频率低于对应阴性组;SLE患者有感染、发热、关节炎、IgA上升的患者CD19^(+)CD25^(+)PD-1^(+)细胞频率高于对应阴性组;SLE患者有感染、发热、IgA上升的患者CD19^(+)CD25^(+)PD-L1^(+)细胞频率高于对应阴性组;活化的CD4^(+)T细胞有利于CD19^(+)B细胞表面CD25的表达。结论SLE患者外周血中CD19^(+)CD25^(+)Breg降低,但细胞表面PD-1与PD-L1的表达增加,并且与相关临床表现及实验室参数存在一定的关系。活化的CD4^(+)T细胞促进Breg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CD19^(+)CD25^(+)调节性B细胞(Breg) 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 程序性死亡蛋白1配体1(pd-l1)
下载PDF
多目标系统化学习的PD-L1切片分析方法
11
作者 陈昭 郭丹琦 +2 位作者 王倩 沈熠婷 王庆国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24年第3期221-230,共10页
在肿瘤尤其是如肺鳞癌(lung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USC)的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基于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染色切片的阳性肿瘤细胞比例评分(tumor proportion score,TPS)可为治疗方案的选择... 在肿瘤尤其是如肺鳞癌(lung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USC)的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基于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染色切片的阳性肿瘤细胞比例评分(tumor proportion score,TPS)可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肿瘤细胞(tumor cell,TC)的许多参数对癌症诊断至关重要。虽然可以通过计算分析来预测这些参数,但很少有一个统一的框架可以同时获得细胞的不同病理信息。为此,提出了一种多目标学习框架(multi-objective learning pipeline,MOLP),从LUSC的PD-L1切片中预测TPS、细胞数目、细胞核轮廓和类别。主干网络包括两个分支:一个分支通过细胞分析估算TPS,另一个分支直接通过回归分析估算TPS。MOLP通过最小化两个分支的TPS预测差值来提高其鲁棒性。细胞分析支路可实现细胞核分割、分类和计数,不仅增强了TPS估计的可信度,还使得MOLP能够估计肿瘤细胞的外观参数以用于LUSC诊断。在大规模图像集上的实验结果证明了MOLP的可行性和有效性。MOLP预测的TPS与病理医师的评分呈现出统计学上的显著相关性:平均绝对误差仅为4.97(95%置信区间:-0.56~10.49),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97(p<0.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切片 阳性肿瘤细胞比例评分(TPS) 多目标学习 分类 分割 计数
下载PDF
PD-1/PD-L1抑制剂在妇科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陈学维 刘云聪 朱国庆 《世界肿瘤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48-54,共7页
现今世界及中国的妇科恶性肿瘤呈逐年渐升趋势,已严重危及妇女们的身体健康。即使现有手术、化疗、放疗、靶向药物、介入等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可以延缓肿瘤的进展,提高总生存率(OS),也仍有恶性肿瘤经治疗后,肿瘤进展呈转移性、复发性... 现今世界及中国的妇科恶性肿瘤呈逐年渐升趋势,已严重危及妇女们的身体健康。即使现有手术、化疗、放疗、靶向药物、介入等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可以延缓肿瘤的进展,提高总生存率(OS),也仍有恶性肿瘤经治疗后,肿瘤进展呈转移性、复发性、耐药性等概率升高的风险。目前,免疫治疗的兴起与发展,在许多实质肿瘤领域中日益成为临床研究中的热点,也在妇科肿瘤方面已步入尝试性临床研究应用,其中程序性死亡受体-1 (PD-1)及其配体(PD-L1)的抗体为例的免疫抑制剂,在卵巢癌(Ovarian Cancer, OC)、宫颈癌(Cervical Cancer, CC)、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 EC)等妇科恶性肿瘤的相关临床试验中证实,PD-1/PD-L1抑制剂具有一定的抗肿瘤疗效。本文就PD-1/PD-L1抑制剂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受体-1 (pd-1) 程序性死亡配体体(pd-l1) 免疫治疗 卵巢癌 宫颈癌 子宫内膜癌 外阴癌
下载PDF
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浸润密度与PD-L1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13
作者 杨柳 桂星星 +3 位作者 陈月霞 夏云 周国凤 瞿伟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18期3468-3474,共7页
目的:通过检测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组织中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tumor-associated neutrophils,TANs)浸润密度及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的表达情况来分析二者的相关性,并探究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41例我... 目的:通过检测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组织中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tumor-associated neutrophils,TANs)浸润密度及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的表达情况来分析二者的相关性,并探究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41例我院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组织标本,使用抗体CD66b作为TANs的标记物,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NBC肿瘤组织内TANs浸润和PD-L1表达的情况。采用Pearson积差相关或Spearman等级相关分别分析TANs浸润密度和PD-L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以及TNBC肿瘤组织内TANs浸润密度与PD-L1阳性表达之间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曲线对TNBC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TANs高浸润密度与高Ki67增殖指数、高组织学分级以及淋巴结转移均呈正相关(P<0.05)。PD-L1表达与高Ki67增殖指数及高组织学分级均呈正相关(P<0.05)。TNBC中TANs的浸润密度与PD-L1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5)。生存分析显示,TANs浸润密度和PD-L1表达均与TNBC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呈负相关(P<0.05)。结论:TNBC肿瘤组织内TANs浸润密度和PD-L1表达与多项临床病理特征以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这提示TANs及PD-L1可作为TNBC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并为探索TNBC免疫治疗潜在靶点提供研究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TANs) 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 三阴性乳腺癌(TNBC) 肿瘤微环境(TME) 无进展生存期(PFS)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及其配体PD-L1在脓毒症免疫细胞功能障碍中的作用及其应用 被引量:11
14
作者 丁烨 戴璐 +2 位作者 向雅婷 孙玥 俞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43-848,共6页
免疫抑制逐渐被认为是脓毒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的原因之一。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系统功能障碍已被证明会导致患者根除原发性感染的能力受损,并导致继发性机会性致病菌感染的频繁发生。免疫检查点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和程序性死亡蛋白... 免疫抑制逐渐被认为是脓毒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的原因之一。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系统功能障碍已被证明会导致患者根除原发性感染的能力受损,并导致继发性机会性致病菌感染的频繁发生。免疫检查点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和程序性死亡蛋白1配体1(PD-L1)在脓毒症免疫抑制阶段中表达上调,不仅在获得性免疫细胞(如T细胞)中,而且在先天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以及非免疫细胞中表达上调,导致其功能改变,通常会产生不利的后遗症。在许多脓毒症的临床前模型中,旨在阻断抑制性免疫检查点与免疫细胞接触的治疗药物已被证明可改善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细胞功能,增强宿主对感染的抵抗力,显著提高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免疫治疗 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 程序性死亡蛋白1配体1(pd-l1) 免疫抑制 综述
下载PDF
肝癌患者外周血CD3+T细胞和CD19+B细胞中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及其配体表达水平增加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伟 柴琳 +2 位作者 粱军利 鲁之中 杨思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43-1247,共5页
目的观察肝细胞肝癌(HC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和配体以及γ干扰素(IFN-γ)水平的变化。方法采集15例早期HCC患者、13例进展期HCC患者和12例健康人(对照组)的外周血并分离PBMC。流式细胞术检测PBMC中PD-1... 目的观察肝细胞肝癌(HC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和配体以及γ干扰素(IFN-γ)水平的变化。方法采集15例早期HCC患者、13例进展期HCC患者和12例健康人(对照组)的外周血并分离PBMC。流式细胞术检测PBMC中PD-1、PD-L1和PD-L2的表达,ELISA检测血清中IFN-γ的水平,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和One-way ANOVA分析PD-1与IFN-γ的相关性。结果进展期HCC患者外周血CD3+T细胞和CD19+B细胞中PD-1、PD-L1和PD-L2的表达水平和血清IFN-γ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群和早期HCC患者,HCC患者外周血CD3+T细胞和CD19+B细胞PD-1、PD-L1表达水平与IFN-γ呈正相关。结论肝癌患者PBMC中PD-1、PD-L1和PD-L2分子表达增加,且PD-1、PD-L1与IFN-γ水平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 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 pd-l2 γ干扰素(IFN-γ)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表达与可切除胰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俊昊 余天柱 +7 位作者 高珊珊 刘霄宇 浦宁 李长煜 陈颐 纪元 楼文晖 王小林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88-792,共5页
目的探讨行胰腺导管腺癌根治术的患者中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表达情况与胰腺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2015年7月至2017年8月68例行胰腺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 目的探讨行胰腺导管腺癌根治术的患者中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表达情况与胰腺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2015年7月至2017年8月68例行胰腺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PD-L1表达阳性组和PDL1表达阴性组。应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及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PD-L1表达与患者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 68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2岁,PD-L1阳性51人,阴性17人。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显示PD-L1阳性组患者的预后明显好于阴性组(P<0.05),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情况与术后生存时间相关。对PD-L1阳性、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回归分析,PD-L1阳性、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均为胰腺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PD-L1表达与胰腺导管腺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关系密切,可作为判断预后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 胰腺导管腺癌 预后 生存时间
下载PDF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与程序性死亡蛋白1配体1(PD-L1)在原发性前列腺癌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7
作者 赖盛伟 席文锦 +4 位作者 史圣甲 王超 郝晓柯 刘家云 张翔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29-733,共5页
目的检测并分析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与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配体1(PD-L1)在原发性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探索PSMA/PD-L1联合检测与原发性前列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周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218... 目的检测并分析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与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配体1(PD-L1)在原发性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探索PSMA/PD-L1联合检测与原发性前列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周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218例原发性前列腺癌组织中PSMA与PD-L1表达,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前列腺癌组织中PSMA和PD-L1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分相关性。根据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PSMA^+PD-L1^+、PSMA^+PD-L1^-、PSMA^-PD-L1^+、PSMA^-PD-L1^-四组,而后应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PSMA/PD-L1联合检测与原发性前列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应用Kaplan-Meier生存周期曲线分析PSMA/PD-L1联合检测与原发性前列腺癌患者术后生存周期的关系。结果原发性前列腺癌组织中PSMA与PD-L1表达呈正相关,PSMA和PD-L1双阳性表达与前列腺癌患者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与原发性前列腺癌患者术后5年总体生存率呈负相关。结论PSMA与PD-L1在原发性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呈正相关,两分子联合检测有助于前列腺癌恶性程度评估及生存周期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配体1(pd-l1)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下载PDF
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临床价值的回顾性研究
18
作者 Li-Yang Hu Xiao-Lu Xu +7 位作者 Hui-Lan Rao Jie Chen Ren-Chun Lai Hui-Qiang Huang Wen-Qi Jiang Tong-Yu Lin Zhong-Jun Xia Qing-Qing Cai 《癌症》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6期260-271,共12页
背景与目的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通路会抑制T细胞的活化,在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的负调控中起关键作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背景与目的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通路会抑制T细胞的活化,在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的负调控中起关键作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成年人中最为常见的淋巴样恶性肿瘤,本研究旨在检测DLBCL中PD-L1的表达,并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0月至2012年8月204例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新诊断为DLBCL的患者病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cal,IHC)法检测204例患者肿瘤组织中PD-L1的表达。应用IHC检测109例患者肿瘤组织中的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CD5、CD30和C-Myc的表达,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编码RNAs(EBV-encoded RNAs,EBERs)的表达。应用Spearman方法进行相关分析,采用具有对数秩检验的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在选取的204例患者中,100例(49.0%)患者肿瘤细胞中PD-L1呈阳性,44例(21.6%)患者肿瘤微环境中PD-L1呈阳性。与生发中心B细胞样(germinal center B-cell-like,GCB)亚型相比,肿瘤细胞和肿瘤微环境中表达PD-L1在非生发中心B细胞样亚型中更为常见(P=0.02和P=0.04)。与肿瘤微环境中不表达PD-L1的患者相比,肿瘤微环境中PD-L1表达的患者更容易对一线化疗产生耐药性(P=0.03)。肿瘤微环境中PD-L1表达与C-Myc表达呈负相关(r=-0.20,P=0.04),而PD-L1表达与ALK、CD5、CD30和EBERs的表达无相关性。此外,肿瘤细胞中有PD-L1表达和无PD-L1表达的患者的5年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50.0%和67.3%(P=0.02)。肿瘤细胞中的PD-L1表达是OS的独立风险预测因素(P<0.01)。结论PD-L1在非GCB亚型中的表达比在GCB亚型中更常见。肿瘤微环境中PD-L1的表达与C-Myc的表达呈负相关。PD-L1阳性预示DLBCL患者生存期短。因此对于PD-L1表达的患者,应推荐更多的治疗策略,如抗PD-L1抗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C-MYC 预后
下载PDF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配体1(PD-L1)的翻译后修饰调控及其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19
作者 苏媛媛 王秦豪 +3 位作者 茹懿 董健 李霞 张正祥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36-1043,共8页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配体1/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L1/PD-1)免疫检查点是最有前景的肿瘤免疫治疗靶点之一。肿瘤等细胞表面过度表达的PD-L1通过与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抑制T细胞活化,导致肿瘤免疫逃逸;靶向PD-1/PD-L1的治疗策略主要通...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配体1/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L1/PD-1)免疫检查点是最有前景的肿瘤免疫治疗靶点之一。肿瘤等细胞表面过度表达的PD-L1通过与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抑制T细胞活化,导致肿瘤免疫逃逸;靶向PD-1/PD-L1的治疗策略主要通过阻断二者结合,恢复免疫细胞对肿瘤的杀伤作用。肿瘤细胞中PD-L1的水平与功能受到多层次的调控,其中,PD-L1的翻译后修饰(PTM)近年来备受关注,主要包括糖基化、磷酸化、泛素化、乙酰化以及棕榈酰化修饰等,这些修饰方式能够影响PD-L1的稳定性、细胞内定位或功能,进而调控T细胞活化和肿瘤免疫,因而干预PD-L1的PTM亦可作为新的抗肿瘤免疫逃逸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免疫治疗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配体1(pd-l1) 翻译后修饰 综述
下载PDF
CMTM6和PD-L1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马艳 李隆玉 +1 位作者 敖梅红 卢朝霞 《实用癌症杂志》 2023年第12期2038-2042,2045,共6页
目的探讨CMTM6和PD-L1在宫颈鳞癌(CSCC)组织中的表达、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0例正常子宫颈、26例子宫颈癌前病变和46例早期宫颈鳞癌组织中CMTM6和PD-L1表达,分析CMTM6和PD-L1表达与早期宫颈鳞癌临床病理特征及... 目的探讨CMTM6和PD-L1在宫颈鳞癌(CSCC)组织中的表达、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0例正常子宫颈、26例子宫颈癌前病变和46例早期宫颈鳞癌组织中CMTM6和PD-L1表达,分析CMTM6和PD-L1表达与早期宫颈鳞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CMTM6在正常宫颈、宫颈癌前病变、宫颈鳞癌组织中高表达分别为0%(0/20)、11.54%(3/26)、60.87%(28/46),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08,P<0.01);PD-L1在3组中高表达分别为10%(2/20)、15.38%(4/26)、71.74%(3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58,P<0.01)。McNemar检验CMTM6、PD-L1表达在早期宫颈鳞癌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pa检验CMTM6和PD-L1在早期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呈一致性且密切相关(P<0.01,Kappa值0.472)。CMTM6高表达的早期宫颈鳞癌患者脉管癌栓、宮旁浸润和淋巴转移发生率增高(P<0.01),PD-L1表达则对其无明显影响(P>0.05);通过Kaplan-Meier分析,CMTM6高表达的早期宫颈鳞癌患者5年无病生存期下降,而PD-L1高表达的早期宫颈鳞癌患者5年无病生存期无明显改变。结论CMTM6和PD-L1在早期宫颈鳞癌患者中表达增高且两者呈一致性,CMTM6可能是早期宫颈鳞癌浸润、转移预警及生存预后评估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鳞癌 趋化素样因子超家族蛋白6(CMTM6)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 无病生存期(DF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