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再生稻穗茎比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10
1
作者 林强 郑长林 +5 位作者 林祁 朱永生 王颖姮 蒋家焕 姜照伟 张建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5-74,84,共11页
【目的】探析再生稻穗茎比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关系,确立高效准确的再生力鉴定指标,为再生稻高产育种与栽培提供参考。【方法】田间试验于2016年和2017年在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再生稻试验示范基地开展,以7个生育期相近的强再生力杂交稻... 【目的】探析再生稻穗茎比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关系,确立高效准确的再生力鉴定指标,为再生稻高产育种与栽培提供参考。【方法】田间试验于2016年和2017年在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再生稻试验示范基地开展,以7个生育期相近的强再生力杂交稻品种为材料,设置3个试验重复,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试验测定指标包括头季和再生季水稻的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产量、穗茎比,计算颖花量、库容量、日产量和热能利用率。通过主要性状间的相关、回归与通径分析,定量研究决定再生力的关键因子。【结果】(1)有效穗数和穗茎比对再生稻产量起决定作用,有效穗数多、穗茎比大,则热能利用率、日产量和产量较高。(2)通过颖花量和库容量的作用,穗粒数对头季产量贡献最大,而有效穗数对再生季产量的贡献最大,因此选择头季大穗重穗和再生季多穗特征的品种,有利形成颖花量和库容量优势,易获高产。(3)再生季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这4个性状均与产量相关极显著,对产量的贡献率分别为35.40%,17.03%,25.19%和20.52%,均为影响再生力的主要因子。穗茎比与再生季产量关系最密切,相关系数达0.8619,与有效穗数、结实率极显著相关,与穗粒数显著相关,穗茎比可作为鉴定再生力的关键指标,预测再生季产量的平均精度达90.10%。(4)以穗茎比为指标,杂交稻品种再生力可分为4级,再生季水稻产量达3750 kg/hm^(2)以上品种的库容特征:穗茎比≥1.1761,有效穗数≥330.24穗/m^(2),穗粒数≥63.89,结实率≥82.25%,千粒质量≥27.60 g。(5)选择杂交稻组合头季产量满足高产要求的前提下,品种再生力越强、穗茎比越高,再生季产量也越高,将间接指标穗茎比和直接指标产量相结合,经再生力鉴定,筛选出福优366和福两优366适合作再生稻栽培的优良新组合。【结论】头季和再生季的增产因素分别是穗粒数和有效穗数,穗茎比可作为高效鉴定再生力的共性指标,头季大穗重穗、再生季多穗是再生稻品种总体高产的重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育种 头季稻 再生稻 再生力 穗茎比
下载PDF
4YZJ-2L型玉米茎穗兼收打捆一体机的设计与研制
2
作者 陈度 张旗 +3 位作者 公玉红 杜国庆 贾志明 房庆忠 《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 2024年第4期39-43,共5页
针对丘陵山地玉米收获中存在的效率低和资源浪费问题,设计并研制了4YZJ-2L型玉米茎穗兼收打捆一体机。该一体机集成了自走式玉米收获机和打捆机的复合功能,通过双层割台、并列式打捆机及自动控制系统的集成应用,实现了果穗和秸秆的分类... 针对丘陵山地玉米收获中存在的效率低和资源浪费问题,设计并研制了4YZJ-2L型玉米茎穗兼收打捆一体机。该一体机集成了自走式玉米收获机和打捆机的复合功能,通过双层割台、并列式打捆机及自动控制系统的集成应用,实现了果穗和秸秆的分类收获及连续打捆,能够灵活适应丘陵山地小地块的局限性。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一体机在提高作业效率、降低损失率和提升草捆质量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为丘陵山地玉米收获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机械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收获机 丘陵山地 兼收 连续打捆 自动控制
下载PDF
改进型穗茎兼收式玉米收获割台的研制
3
作者 杜志高 《新疆农机化》 2024年第1期9-10,44,共3页
文中阐述了一种改进型穗茎兼收式玉米收获割台,将原机所用的不带定刀的预碎抛送转子装置改为带定刀的切碎抛送刀盘装置,能够将直立状态下的玉米茎秆在定刀的扶持下充分切碎和收集,大大提高了青贮或黄贮饲料的品质。
关键词 兼收 玉米收获割台
下载PDF
穗茎兼收鲜食玉米收获机割台自适应仿形系统研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桐林 翟学迪 +3 位作者 高江永 华荣江 唐遵峰 李军叶 《农业工程》 2023年第6期15-20,共6页
为解决穗茎兼收鲜食玉米收获机割台仿形存在的问题,基于超声测距原理,研制了一种穗茎兼收鲜食玉米收获机的割台自适应仿形系统。该系统中,超声波测距传感器安装在割台分禾器前端,用于实时检测割台分禾器与地面高度差,将高度差信号传输... 为解决穗茎兼收鲜食玉米收获机割台仿形存在的问题,基于超声测距原理,研制了一种穗茎兼收鲜食玉米收获机的割台自适应仿形系统。该系统中,超声波测距传感器安装在割台分禾器前端,用于实时检测割台分禾器与地面高度差,将高度差信号传输至玉米收获机的中心控制终端,由控制终端发出相应调整指令,控制割台调整液压系统进行割台高度调整,实现玉米收获机在作业过程中的割台自适应仿形。以1台4行190kW穗茎兼收鲜食玉米收获机为样机,搭载所研制的割台自适应仿形系统,开展仿形系统验证试验,玉米收获机作业行走平均速度4km/h,割台转速400r/min,安装2个超声波测距传感器,割茬高度控制在90~110mm范围内,在累计作业8h的验证试验中,割台调整平稳,割台无触地现象,试验结果验证了割台自适应仿形系统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玉米收获机 兼收 割台控制 割台仿形 自适应仿形
下载PDF
穗茎兼收型玉米收获机发展现状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杨朵珍 刁培松 +5 位作者 李晓伟 苗河泉 李少川 赵洪达 赵永利 李向浩 《新疆农机化》 2023年第6期20-24,共5页
玉米用途广泛,不仅可以作为粗粮食用,还是优质的饲料,其秸秆可作为重要的畜牧饲料和工业原料。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导致各地对于玉米秸秆的需求日益增加。穗茎兼收型玉米收获机可以一次性完成果穗和秸秆的同步收获,实现了玉米秸秆的综合利... 玉米用途广泛,不仅可以作为粗粮食用,还是优质的饲料,其秸秆可作为重要的畜牧饲料和工业原料。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导致各地对于玉米秸秆的需求日益增加。穗茎兼收型玉米收获机可以一次性完成果穗和秸秆的同步收获,实现了玉米秸秆的综合利用,解决了秸秆焚烧引起的污染问题。本文依据穗茎兼收的发展历程概括了现阶段穗茎兼收玉米收获机的发展现状,总结了目前面临的困难,指出了今后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兼收 玉米收获机 秸秆收获
下载PDF
基于穗茎兼收型玉米机收获机械发展现状与展望分析
6
作者 董闯烨 齐锦 +1 位作者 张峰 李谦 《河北农机》 2023年第19期4-6,共3页
为解决传统玉米收获过程中效率低下、成本高昂和环境负担重的问题,本文以新型穗茎兼收秸秆打捆一体机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了它的设计、性能及应用前景。通过分析传统收获机械的局限性,本文提出了集成化设计方案,这一方案能一次性完成摘... 为解决传统玉米收获过程中效率低下、成本高昂和环境负担重的问题,本文以新型穗茎兼收秸秆打捆一体机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了它的设计、性能及应用前景。通过分析传统收获机械的局限性,本文提出了集成化设计方案,这一方案能一次性完成摘穗、剥皮、装箱及秸秆切碎和打捆等多个步骤,促进提升作业效率。此外,本文还着重讨论了新型机械的多发动力设计及其模块化打捆机构,这些创新点有助于增强机械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并降低维护成本和提高能源效率,最后,本文验证了该机械在提高收获效率、降低成本及促进环境可持续性方面的显著优势,并提出了一系列发展和优化建议,希望能够为现代农业机械化和可持续农业发展提供实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兼收型玉米机 收获机械 剥皮 装箱
下载PDF
天人4YZ-4H1茎穗兼收型鲜食玉米收获机的研制 被引量:1
7
作者 马玉松 张立宁 +2 位作者 白亮亮 王浩 姚志军 《河北农机》 2023年第3期7-9,共3页
本文介绍了天人4YZ-4H1茎穗兼收型鲜食玉米收获机的工艺流程的制定、工作原理、主要结构、主要技术参数、割台部件参数计算、关键技术及试验情况。
关键词 兼收 鲜食玉米 农机设计
下载PDF
玉米穗茎兼收技术
8
作者 张华 邸志峰 +3 位作者 周进 姜伟 郑振华 闫为军 《农业知识》 2023年第10期44-45,47,共3页
一、技术概述(一)基本情况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常年在5亿亩以上,而玉米茎秆产量达2.5亿吨,玉米秸秆通过青贮、氨化、膨化、压块和发酵等技术手段加工成青贮饲料后,其营养价值和适口性得到改善,是食草动物良好粗饲料和过冬食物。玉米穗茎兼... 一、技术概述(一)基本情况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常年在5亿亩以上,而玉米茎秆产量达2.5亿吨,玉米秸秆通过青贮、氨化、膨化、压块和发酵等技术手段加工成青贮饲料后,其营养价值和适口性得到改善,是食草动物良好粗饲料和过冬食物。玉米穗茎兼收收获技术是借助玉米穗茎兼收收获机完成玉米收获作业的一项农业适用技术,该机型在收获玉米果穗的同时收获玉米茎秆。使用该项技术,既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又可为玉米种植户带来双份收益,近年来已成为农机行业新的研究热点和市场主流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获作业 青贮饲料 兼收 玉米 玉米果 收获技术 收获机 国家粮食安全
下载PDF
自走式穗茎兼收型玉米联合收获机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68
9
作者 张道林 孙永进 赵洪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9-82,共4页
为了解决玉米茎秆回收利用,提出立式摘穗茎秆切碎单元体结构,设计了玉米收获、茎秆切碎、根茬破碎于一体的玉米收获工艺,并用于4YQZ-3自走式穗茎兼收型玉米联合收获机,通过生产试验和检测证明,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规定。为解决玉米穗茎兼... 为了解决玉米茎秆回收利用,提出立式摘穗茎秆切碎单元体结构,设计了玉米收获、茎秆切碎、根茬破碎于一体的玉米收获工艺,并用于4YQZ-3自走式穗茎兼收型玉米联合收获机,通过生产试验和检测证明,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规定。为解决玉米穗茎兼收关键技术提供了技术方案和应用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收获机 兼收 秸秆切碎 灭茬 设计 试验
下载PDF
穗茎兼收型玉米收获机茎秆切碎与输送装置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23
10
作者 张银平 刁培松 +2 位作者 杜瑞成 刘林林 张将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208-214,共7页
针对玉米收获时秸秆回收困难、利用率低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穗茎兼收型玉米收获机,对茎秆切碎和输送装置进行了详细设计。通过比较,采用转子铣刀切割器作为茎秆切断装置,运用ANSYS/LS-DYNA对转子铣刀刀片厚度、转速、刃角进行了三因素三... 针对玉米收获时秸秆回收困难、利用率低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穗茎兼收型玉米收获机,对茎秆切碎和输送装置进行了详细设计。通过比较,采用转子铣刀切割器作为茎秆切断装置,运用ANSYS/LS-DYNA对转子铣刀刀片厚度、转速、刃角进行了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试验表明铣刀转速为1 400 r/min、刀片厚度为7 mm、刃角为20°时功耗最小;设计了具有不同齿形和转速的单层多辊式输送器,并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4输送辊线速度之间的关系;对茎秆切碎装置进行了设计,确定动定刀位置和理论切碎长度。最后对样机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实际茎秆切碎长度与理论切碎长度无显著差异(P≤0.05),样机各项指标满足设计和行业相关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收获机 兼收 转子铣刀 秆输送装置
下载PDF
玉米穗茎联合收获台茎秆切碎输送装置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7
11
作者 郝付平 陈志 +3 位作者 张宗玲 韩英 余鹏飞 韩增德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B07期67-72,共6页
分析了切碎输送装置结构与工作原理,建立了茎秆切口夹角、切段长度、输送效率的数学模型,并计算其理论值。鉴于作业速度变化会引起玉米秸秆喂入量的波动,对茎秆的切口夹角和切段长度,以及碎茎秆的输送效率均有明显影响,因此以作业速度... 分析了切碎输送装置结构与工作原理,建立了茎秆切口夹角、切段长度、输送效率的数学模型,并计算其理论值。鉴于作业速度变化会引起玉米秸秆喂入量的波动,对茎秆的切口夹角和切段长度,以及碎茎秆的输送效率均有明显影响,因此以作业速度为试验因素,以茎秆切口夹角、切段长度以及输送效率为试验指标,进行了田间试验,测算得出了茎秆切口夹角、切段长度、输送效率的实际值。通过数据回归,分别得出作业速度与茎秆切口夹角、切段长度、输送器输送效率实际值修正系数的理论数学模型,构建了基于田间作业速度的茎秆切碎与输送装置工程设计模型,可为同类装置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兼收 切碎装置 输送装置 设计 试验
下载PDF
玉米穗茎兼收割台切割夹持输送装置仿真与试验 被引量:15
12
作者 张宗玲 韩增德 +2 位作者 李树君 郝新明 王长伟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215-221,共7页
以切割夹持装置为研究对象,采用Recurdyn软件构建玉米植株和切割夹持装置的刚柔混合系统,仿真分析了割刀与夹持点水平距离(-70、-35、0、35、70 mm)和果穗生长方向(机器前进方向、机器前进反向、垂直前进方向)对植株结穗点位移的影响。... 以切割夹持装置为研究对象,采用Recurdyn软件构建玉米植株和切割夹持装置的刚柔混合系统,仿真分析了割刀与夹持点水平距离(-70、-35、0、35、70 mm)和果穗生长方向(机器前进方向、机器前进反向、垂直前进方向)对植株结穗点位移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割刀与夹持点水平距离为-70 mm和-35 mm时,植株无夹持切割,会向果穗生长方向倾斜,容易造成损失;割刀与夹持点水平距离为0、35、70 mm时,植株夹持切割,结穗点位移变化规律相同,距离越大,对秸秆切碎均匀性越不利。试制穗茎兼收玉米割台,在机器作业速度为1.2 m/s、夹持输送链线速度为1.39 m/s时,进行了割刀与夹持点水平距离分别为-70 mm和35 mm时的田间对比试验。田间试验结果为:割刀与夹持点水平距离为-70 mm时,植株收获总损失率为36.2%,水平距离为35 mm时,植株收获总损失率仅为3.3%,表明先夹持再切割可以大大减小植株收获损失率,验证了仿真分析的合理性及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兼收 切割夹持装置 仿真 田间试验
下载PDF
迟熟中粳稻穗茎生长与每穗颖花数的关系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惠芝 尤娟 +2 位作者 王绍华 郑永美 丁艳锋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20-825,共6页
在盆栽条件下以粳稻品种武育粳3号和86优8号为材料,穗肥施氮量设高、中、低3个水平,研究水稻植株穗分化过程中幼穗与茎的生长动态与每穗颖花数的关系。结果表明,穗分化前期幼穗生长较慢,对营养物质的竞争能力小于茎秆,86优8号(大穗型品... 在盆栽条件下以粳稻品种武育粳3号和86优8号为材料,穗肥施氮量设高、中、低3个水平,研究水稻植株穗分化过程中幼穗与茎的生长动态与每穗颖花数的关系。结果表明,穗分化前期幼穗生长较慢,对营养物质的竞争能力小于茎秆,86优8号(大穗型品种)穗分化前期经历的时间比武育粳3号(小穗型品种)长4 d。从抽穗前16 d开始,幼穗进入旺盛生长阶段,并与由上而下的第3节间伸长期相同,对营养物质的竞争能力超过茎秆。大穗型品种的穗茎比大于小穗型品种。抽穗期穗重、茎重与每穗颖花数呈正相关。抽穗前4-16 d穗重增长率与茎重增长率之比与颖花数也关系密切,该时期氮肥充足,穗重增加快,对促进颖花分化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生长 颖花数
下载PDF
大豆总DNA经穗茎注射与花粉管法导入春小麦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赵亚华 巫光宏 +2 位作者 佟传利 何平 詹福建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49-51,共3页
采用穗茎注射、花粉管通道法 ,将大豆总DNA导入春小麦品种宁春四号和宁春 16号 ,引起受体小麦穗长、穗粒数、粒型和化学品质等性状的广泛变异 ,对变异株进行筛选 ,获得了比受体蛋白质含量提高 2 0 %~ 5 5 %的变异株系 ,平均变异率为 ... 采用穗茎注射、花粉管通道法 ,将大豆总DNA导入春小麦品种宁春四号和宁春 16号 ,引起受体小麦穗长、穗粒数、粒型和化学品质等性状的广泛变异 ,对变异株进行筛选 ,获得了比受体蛋白质含量提高 2 0 %~ 5 5 %的变异株系 ,平均变异率为 3 .5 % .SDS PAGE结果显示变异株新增加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 78.5、38.0、33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总DNA 春小麦 性状变异 蛋白质含量 花粉管
下载PDF
玉米穗茎兼收割台切碎装置参数优化 被引量:11
15
作者 张宗玲 韩增德 +3 位作者 李晓栋 郝付平 韩科立 韩鲁佳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266-274,共9页
针对玉米穗茎兼收割台的需求,设计了一种横置滚筒式茎秆切碎装置,并对其切碎性能及割台摘穗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对切碎装置工作原理的分析,确定在拉茎速度与切碎滚筒转速比值一定的条件下,以机器作业速度、动刀切割前角、切碎滚筒... 针对玉米穗茎兼收割台的需求,设计了一种横置滚筒式茎秆切碎装置,并对其切碎性能及割台摘穗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对切碎装置工作原理的分析,确定在拉茎速度与切碎滚筒转速比值一定的条件下,以机器作业速度、动刀切割前角、切碎滚筒转速为自变量,以玉米果穗损失率、籽粒破碎率、籽粒损失率、茎秆平均切段长度和几何标准差为试验指标,利用Box-Benhnken Desig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进行了3因素3水平正交旋转组合田间试验,利用Design-Expert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响应面分析和回归分析,得到试验指标与试验因素间的数学模型。试验结果表明:机器作业速度和切碎滚筒转速与5个试验指标有二次非线性关系,动刀切割前角仅与茎秆平均切段长度、几何标准差有二次非线性关系,因素的交互项中仅机器作业速度与切碎滚筒转速的交互项对籽粒破碎率、茎秆平均切段长度有显著影响。对切碎滚筒转速进行圆整,得到最优参数组合为:机器作业速度为1. 35 m/s,动刀切割前角为52°,切碎滚筒转速为1 350 r/min,此时果穗损失率为1. 1%,籽粒破碎率为0. 23%、籽粒损失率为0. 74%、茎秆平均切段长度为30. 73 mm、几何标准差为1. 28。与田间试验结果对比可知,回归模型有很好的可靠性。将最优组合试验结果与优化前的参数组合(机器作业速度为1. 11 m/s,动刀切割前角为53°,切碎滚筒转速为1 657 r/min)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可知:优化后较优化前果穗损失率降低0. 4%,籽粒破碎率降低0. 784%,籽粒损失率降低1. 318%,茎秆平均切段长度缩短12. 20 mm,几何标准差减少0. 34。优化后试验指标低于标准规定的指标值,满足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收获机 兼收 切碎装置 参数优化 田间试验
下载PDF
用穗茎注射法将外源DNA导入水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赵炳然 吴京华 王桂元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37-38,共2页
关键词 水稻 外源DNA 导入 注射法
下载PDF
穗茎兼收型玉米联合收获机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5
17
作者 杜翠红 张道林 +1 位作者 李秀亭 张喜瑞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1-13,24,共4页
随着我国农业结构的调整和畜牧业的发展,穗茎兼收型玉米联合收获机成为发展热点。为此,总结了该种机型的发展现状,简单介绍了几种较成熟机型的性能及特点。基于现状,论述了穗茎兼收型玉米联合收获机的发展趋势,并指出该种机型具有广阔... 随着我国农业结构的调整和畜牧业的发展,穗茎兼收型玉米联合收获机成为发展热点。为此,总结了该种机型的发展现状,简单介绍了几种较成熟机型的性能及特点。基于现状,论述了穗茎兼收型玉米联合收获机的发展趋势,并指出该种机型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工程 玉米联合收获机 综述 兼收
下载PDF
稗草DNA穗茎注射导入水稻分子育种技术研究初报 被引量:9
18
作者 周建林 李阳生 +1 位作者 贾凌辉 李达模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44-245,共2页
报道了在水稻单核花粉形成期将稗草DNA通过穗茎注射导入水稻,其后代在生育期、株高、分蘖力、穗型、粒形、米质及抗逆性等方面出现了变异,供体部分性状得到了转移,并且一般能够在2—3个世代内稳定。实验表明:穗茎注射法是一种... 报道了在水稻单核花粉形成期将稗草DNA通过穗茎注射导入水稻,其后代在生育期、株高、分蘖力、穗型、粒形、米质及抗逆性等方面出现了变异,供体部分性状得到了转移,并且一般能够在2—3个世代内稳定。实验表明:穗茎注射法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分子育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稗草DNA导入 注射法 分子育种技术
下载PDF
玉米穗茎兼收割台夹持输送装置参数优化 被引量:14
19
作者 张宗玲 韩增德 +3 位作者 刘立晶 李晓栋 郝付平 董哲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4-121,共8页
为探明玉米穗茎兼收割台夹持输送装置参数对作物损失率、割台性能的影响机理,设计了一种玉米穗茎兼收割台。通过对夹持输送装置的工作原理、工作条件及影响因素的分析,确定以夹持输送链夹角、输入轴链轮速度、割刀安装位置及机器作业速... 为探明玉米穗茎兼收割台夹持输送装置参数对作物损失率、割台性能的影响机理,设计了一种玉米穗茎兼收割台。通过对夹持输送装置的工作原理、工作条件及影响因素的分析,确定以夹持输送链夹角、输入轴链轮速度、割刀安装位置及机器作业速度为试验因素,以果穗损失率、植株在x轴及y轴的最大偏移量为试验指标,根据Box-Benhnken Desig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进行了四因素三水平正交旋转组合田间试验,试验中利用高速摄像系统记录玉米植株姿态,利用Pro Analyst运动分析软件分析玉米植株的最大偏移量,利用Design-Expert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响应面分析,得到各因变量与自变量间的数学模型。试验结果表明:4个自变量与果穗损失率、x轴最大偏移量有二次非线性关系,其中割刀安装位置影响最大,夹持输送链夹角的影响最小,4个因素对y轴最大偏移量无显著影响;因素的交互项仅对果穗损失率有显著影响;最优参数组合为:夹持输送链夹角19.96°、输入轴链轮齿数22.09、割刀安装位置22.33 mm、机器作业速度1.31 m/s,此时果穗损失率为0.4%,x轴最大偏移量为24 mm。对最优参数组合圆整后,取夹持输送链夹角为20°,割刀安装位置为22 mm,机器作业速度为1.30 m/s进行田间验证试验,验证试验表明回归模型有很好的可靠性。优化后的果穗损失率较优化前降低2.4个百分点,低于标准规定的指标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收获机 兼收 夹持输送装置 参数优化 高速摄像 田间试验
下载PDF
穗茎注射法导入反义PLDγ基因小麦的分子检测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瑞霞 高庆荣 +3 位作者 崔德才 李洪利 乔晓琳 刘正斌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12,共4页
利用穗茎注射法将反义PLDγ(AntisensephospholipaseDγ)基因导入普通小麦兰考906,并用特异PCR标记和PCR-southern杂交技术对所获得的变异系进行了分子检测,旨在探讨该基因在小麦中的整合效果。结果表明:(1)经反义PLDγ基因的特异PCR标... 利用穗茎注射法将反义PLDγ(AntisensephospholipaseDγ)基因导入普通小麦兰考906,并用特异PCR标记和PCR-southern杂交技术对所获得的变异系进行了分子检测,旨在探讨该基因在小麦中的整合效果。结果表明:(1)经反义PLDγ基因的特异PCR标记,变异系03039、03048和03050扩增出与阳性质粒大小相同的400bp的目的片断,PCR-southern杂交结果与其一致。说明该基因已整合到小麦的基因组中,从而获得了转反义PLDγ基因的小麦。(2)转基因株系的成熟期比对照提前4~8d,后代中易产生雄性不育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法 分子检测 转基因小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