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4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高世代姊妹系发掘玉米穗长性状QTL及候选基因 被引量:1
1
作者 孙瑞东 李艺萌 +6 位作者 黄然 刘颖 周筱航 丁明阳 刘新航 吕香玲 李凤海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0-278,共9页
玉米穗长通过影响穗粒数,进而影响产量,是育种改良的重要目标性状之一。发掘与穗长性状相关QTL和基因对穗长性状的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一对穗长具有显著差异的高世代姊妹系为亲本,构建F2群体并自交得到F2:3,利用Maize6H-60K... 玉米穗长通过影响穗粒数,进而影响产量,是育种改良的重要目标性状之一。发掘与穗长性状相关QTL和基因对穗长性状的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一对穗长具有显著差异的高世代姊妹系为亲本,构建F2群体并自交得到F2:3,利用Maize6H-60K基因芯片分别对亲本及F2群体进行基因型分析,并通过ICIM、GCIM和dQTGseq 3种方法对F2和F2:3群体的穗长进行QTL定位。结果表明,3种方法共定位到7个与穗长相关QTL位点和43个QTNs,解释了2.04%~10.24%的表型变异。交叉分析不同方法得出的定位结果,在6号染色体上发现一个调控穗长的稳定QTL qEL6.01。根据定位区间内基因注释的结果,并结合参考基因的表达谱数据,共筛选出5个在雌穗中表达的候选基因:Zm00001d035514、Zm00001d035526、Zm00001d035537、Zm00001d035553和Zm00001d035535。本研究结果为玉米穗长基因的克隆及育种改良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穗长性状 QTL 基因芯片 候选基因
下载PDF
温热玉米种质间穗长基因RSH2的遗传结构变异与优异单倍型分析
2
作者 涂亮 郭向阳 +5 位作者 刘鹏飞 蒋喻林 王安贵 祝云芳 吴迅 陈泽辉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共7页
鉴定穗长相关基因并揭示其遗传结构变异和优异单倍型,对深度剖析玉米产量形成的遗传机制和基于分子辅助的产量性状改良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应用价值。本研究在前期图位克隆穗长相关基因RSH2的基础上,以西南地区玉米育种实践中... 鉴定穗长相关基因并揭示其遗传结构变异和优异单倍型,对深度剖析玉米产量形成的遗传机制和基于分子辅助的产量性状改良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应用价值。本研究在前期图位克隆穗长相关基因RSH2的基础上,以西南地区玉米育种实践中广泛利用的120份温热玉米自交系组成的关联分析群体为材料,利用传统测序技术鉴定RSH2基因在该群体中的遗传结构变异,并结合该群体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穗长表型数据,剖析该基因的遗传结构变异和优异单倍型类型。结果表明,在RSH2基因外显子区域中共检测出28个变异位点,包括24个SNPs和4个InDel,共形成17个单倍型,其中Hap_5为优势单倍型,在35份材料中均存在。候选基因关联分析发现,3个突变位点与穗长显著关联(p<0.05),位于外显子区3946 bp处存在G/A突变,编码半胱氨酸(Cysteine,C)的密码子TGC突变成编码酪氨酸(Tyrosine,Y)TAC密码子,穗长显著提高。研究表明,位点S_3946可能是RSH2基因控制穗长变异的关键功能位点,可用于后续基于分子辅助的玉米穗长性状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穗长 遗传结构变异 RSH2 优异单倍型
下载PDF
基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的水稻穗长QTL定位及其候选基因分析
3
作者 祝小雅 闫蕴韬 +3 位作者 桂金鑫 石居斌 张海清 贺记外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共9页
分别于2021年和2022年在湖南长沙种植254份水稻3K种质资源,在成熟期测定各种质的穗长。结合种质基因型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共检测到3个穗长QTL,分布于水稻第1、5、6号染色体,分别命名为qPL-1、qPL-5和qPL-6,相对贡献率为9.06%~28.27%... 分别于2021年和2022年在湖南长沙种植254份水稻3K种质资源,在成熟期测定各种质的穗长。结合种质基因型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共检测到3个穗长QTL,分布于水稻第1、5、6号染色体,分别命名为qPL-1、qPL-5和qPL-6,相对贡献率为9.06%~28.27%;结合QTL区间内基因功能注释和基因不同单倍型的穗长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最终获得qPL-1、qPL-5和qPL-6的候选基因,其中qPL-6与sped1-D共定位,Os01g0715600、Os05g0132700为调控穗长的新候选基因;对Os01g0715600、Os05g0132700和Os06g0597500的单倍型进行聚合分析,发现这3个基因存在累加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穗长 数量性状位点 候选基因 单倍型 基因聚合
下载PDF
水稻穗长QTL qPL3的鉴定与遗传效应分析
4
作者 樊丽盈 李梦 +5 位作者 顾芸华 杜圆月 王飞腾 许锦业 张宏根 许作鹏 《山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12-19,共8页
水稻穗长是决定穗型的关键因素之一,与产量形成及品质改良密切相关。发掘穗长控制基因对于我国水稻育种及生产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以籼稻品种9311为供体、粳稻品种日本晴为背景的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群体为研究对象,筛选到1个穗长较受体亲... 水稻穗长是决定穗型的关键因素之一,与产量形成及品质改良密切相关。发掘穗长控制基因对于我国水稻育种及生产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以籼稻品种9311为供体、粳稻品种日本晴为背景的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群体为研究对象,筛选到1个穗长较受体亲本日本晴显著变短的代换系N40。为了定位N40中控制穗长的QTL,构建了5个仅携带1个导入片段的单片代换系,其中,代换系N40-1仅在第3号染色体上携带1个导入片段,且其穗长与日本晴穗长相比显著变短,其他4个株系的穗长与日本晴穗长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N40-1携带的导入片段上含有穗长QTL,暂命名为qPL3。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来源于籼稻9311的qPL3等位基因相对于日本晴表现为完全显性。随后利用构建染色体单片段叠代系的方法将qPL3初步定位于分子标记STS3-18与RM571之间,物理距离约为909.5 kb。同时,构建了日本晴背景下携带9311 qPL3位点的近等基因系,明确了日本晴背景下导入9311 qPL3等位基因能极显著降低植株的穗长、结实率及分蘖数,但并不影响穗粒数和株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穗长 QTL 遗传效应
下载PDF
基于高密度遗传图谱的水稻穗长QTL定位与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韦敏益 张月雄 +9 位作者 马增凤 黄大辉 刘驰 秦媛媛 卢颖萍 鄢柳慧 吴子帅 周小龙 吴旭祥 秦钢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89-895,共7页
【目的】深入挖掘与穗长相关的新基因,为水稻穗长调控的遗传机理研究及分子育种提供依据。【方法】以2个优良亲本‘ZP37’和‘R8605’及其杂交衍生的208个高世代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RILs)为作图群体,利用全基因组重测... 【目的】深入挖掘与穗长相关的新基因,为水稻穗长调控的遗传机理研究及分子育种提供依据。【方法】以2个优良亲本‘ZP37’和‘R8605’及其杂交衍生的208个高世代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RILs)为作图群体,利用全基因组重测序高密度连锁图谱对3个不同环境下的穗长数量性状座位(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进行定位,同时分析它们的聚合效应。【结果】共检测到11个穗长QTL,分别分布在第3、4、7、8、9和12号染色体上,其似然函数比对数值(Log of odds,LOD)介于3.07~12.87之间,贡献率在2.17%~10.94%之间,有7个QTL是新位点,其余4个QTL位点与已报道的穗长基因和QTL位置重叠或相近。在2个不同环境下重复检测到4个稳定的QTL位点;对聚合了不同数量穗长QTL株系的分析结果表明,穗长QTL表现出累加效应,QTL数量的增加能显著增加水稻穗长。【结论】本研究结果为水稻穗长QTL的克隆和功能解析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水稻高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遗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穗长 QTL定位 高密度遗传图谱
下载PDF
玉米穗长一般配合力多位点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和预测 被引量:1
6
作者 马娟 朱卫红 +3 位作者 刘京宝 宇婷 黄璐 郭国俊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62-1572,共11页
穗长是一个重要的农艺性状,与产量密切相关。一般配合力(general combining ability,GCA)是评价优异自交系的重要指标。因此,解析穗长GCA的遗传基础,制定相应的育种策略对玉米杂交种产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123个玉米自交系和... 穗长是一个重要的农艺性状,与产量密切相关。一般配合力(general combining ability,GCA)是评价优异自交系的重要指标。因此,解析穗长GCA的遗传基础,制定相应的育种策略对玉米杂交种产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123个玉米自交系和8个测验种按照North Carolina II遗传交配设计组配的537个F1杂交种为试验材料,在2个环境下进行表型鉴定,利用玉米5.5 K液相育种芯片鉴定的11,734个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对2个环境以及综合环境穗长GCA进行多位点全基因组关联分析(multi-locus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MGWAS)和基因组预测。利用7种MGWAS共检测到11个穗长GCA显著关联SNP标记(P<8.52E-07),单个位点解释GCA变异介于8.06%~28.23%之间。不同MGWAS共定位的SNP位点有5个。位点7_178103602在周口和综合环境利用mrMLM(multi-locus random-SNP-effect mixed linear model)方法重复检测到,可解释穗长GCA变异的26.02%~28.23%,为环境稳定的主效SNP。共挖掘10个候选基因,其中auxin amido synthetase 9和EID1-like F-box protein 2可能是控制穗长GCA的关键基因。5种随机效应模型对3个环境穗长GCA的预测准确性介于0.53~0.69之间,且模型间差异较小。在新乡和周口环境,GBLUP(genomic best linear unbiased prediction)和RKHS(reproducing kernel Hilbert space)整合不同显著位点作为固定效应均可提高穗长GCA基因组估计育种值的准确性,提高率为2.34%~14.98%,而在综合环境中除了利用FarmCPU(fixed and random model circulating probability unification)或BLINK(Bayesian-information and linkage-disequilibrium iteratively nested keyway)鉴定的1个显著位点作为固定效应会略降低预测精度外,其他2种MGWAS方法显著位点的加入均能提高基因组预测力,提高率为2.80%~6.84%。因此,MGWAS显著位点作为固定效应加入预测模型有利于提高穗长GCA基因组估计育种值的准确性,可用来对玉米亲本穗长GCA进行有效预测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穗长 一般配合力 多位点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固定效应模型 基因组选择
下载PDF
小麦穗长QTL鉴定及其遗传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姚琦馥 周界光 +9 位作者 王健 陈黄鑫 杨瑶瑶 刘倩 闫磊 王瑛 周景忠 崔凤娟 蒋云 马建 《中国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4814-4825,共12页
【目的】穗长在决定小麦穗的构造和产量潜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挖掘具有育种利用价值的小麦穗长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并解析其遗传效应,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自然突变体msf和川农16构建的... 【目的】穗长在决定小麦穗的构造和产量潜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挖掘具有育种利用价值的小麦穗长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并解析其遗传效应,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自然突变体msf和川农16构建的198份F6代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RIL)群体(MC群体)作为研究材料,于2020—2021和2021—2022年生长季,在四川温江区、崇州市和雅安市(2021WJ、2022WJ、2021CZ、2022CZ和2021YA)进行试验,对5个环境下的穗长进行表型鉴定。利用基于16K SNP芯片构建的高质量遗传连锁图谱对穗长性状位点进行定位。另外,根据穗长主效QTL侧翼标记的基因型分析主效位点对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效应,从而评估其对产量提升的潜力。【结果】共鉴定到14个控制穗长发育的QTL,主要分布在1A(1个)、1B(1个)、2B(1个)、3D(3个)、4A(1个)、4D(2个)、5A(1个)、5B(1个)、7A(1个)、7B(1个)和7D(1个)染色体。其中,QSl.sau.1A在4个环境及最佳线性无偏预测(best linear unbiased prediction,BLUP)值中被检测到,可解释6.46%—20.12%的表型变异率,定位于1A染色体侧翼标记1A_1208254—1A_10060497间,被视为主效QTL。QSl.sau.1A的正效应位点来源于亲本msf。在多环境QTL分析结果中也检测到QSl.sau.1A,表明其受环境影响较小,为主效且稳定表达的QTL。QSl.sau.1A的效应在2个具有不同遗传背景的验证群体中得到进一步验证。除旗叶长无显著变化以外,携带QSl.sau.1A正效应位点株系的每穗籽粒数(12.68%)、每穗粒重(14.99%)、千粒重(5.79%)、旗叶宽(2.94%)和小穗数(1.48%)显著增加,花期(0.61%)显著提前,而株高(-6.47%)和有效分蘖数(-36.11%)显著减少。【结论】在1A染色体定位到1个主效且稳定的穗长位点。QSl.sau.1A正效应位点显著提高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和小穗数,具有一定的育种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16K SNP芯片 QTL 穗长 产量
下载PDF
小麦穗长性状基因的发掘与标记开发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梦可 赵德辉 +5 位作者 曾占奎 陈鹏 张雷宜 兰彩霞 刘瑞芳 王春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21,共11页
【目的】挖掘与利用小麦穗长控制基因,开发与之紧密连锁的KASP标记,为小麦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分子基础。【方法】以Avocet为母本、Chilero为父本,构建含有164个家系的F6RIL群体,利用55K SNP芯片,结合5个穗长表型环境(2019年河南省孟... 【目的】挖掘与利用小麦穗长控制基因,开发与之紧密连锁的KASP标记,为小麦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分子基础。【方法】以Avocet为母本、Chilero为父本,构建含有164个家系的F6RIL群体,利用55K SNP芯片,结合5个穗长表型环境(2019年河南省孟津县、2019年河南科技大学农场、2019年河南省洛宁县、2020年河南省孟津县、2020年河南科技大学农场)及各环境穗长均值进行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定位,对定位到的主效QTL开发KASP标记,并在130份小麦自然群体中进行验证。【结果】共定位到11个控制穗长性状的QTL位点,有7个主效QTL,分别为QSl.haust-2AL、QSl.haust-2DS、QSl.haust-5AL1、QSl.haust-5DL、QSl.haust-7BL、QSl.haust-2AS和QSl.haust-4DL,表型贡献率为4.22%~30.94%,其中QSl.haust-5AL1在3个环境中表现稳定且为主效QTL,其表型贡献率为4.22%~19.10%;另有4个微效QTL位点,分别为QSl.haust-2BL、QSl.haust-3AL、QSl.haust-3DS和QSl.haust-5AL2,表型贡献率为4.70%~7.55%。依据控制穗长的主效QTL位点QSl.haust-5AL1和QSl.haust-7BL的侧翼标记,开发了相应的KASP分子标记KASP-QSl.haust-5AL1和KASP-QSl.haust-7BL1,在130份小麦自然群体中检测验证,其中KASP-QSl.haust-5AL1标记筛选出的2种基因型,穗长分别为10.93和10.17 cm,经t检验,P值为0.045,差异显著;KASP-QSl.haust-7BL1标记筛选出的2种基因型,穗长分别为10.90和10.26 cm,经t检验,P值为0.048,差异显著。【结论】挖掘的控制小麦穗长的主效QTL和开发的KASP分子标记,可以用于该性状的基因克隆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穗长性状 QTL定位 KASP标记开发
下载PDF
小麦穗长主效QTL-qSl-2D的遗传和育种选择效应解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董继梓 陈林渠 +13 位作者 郭浩儒 张梦宇 刘志霄 韩磊 田赵飒爽 徐宁浩 郭庆杰 黄振洁 杨傲宇 赵春华 吴永振 孙晗 秦冉 崔法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3917-3930,共14页
【目的】通过对小麦穗长稳定主效QTL进行遗传及育种选择效应分析,明确其对产量性状的遗传效应,评价其未来育种应用潜力,为后续基因挖掘和小麦分子育种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科农9204×京411构建的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 【目的】通过对小麦穗长稳定主效QTL进行遗传及育种选择效应分析,明确其对产量性状的遗传效应,评价其未来育种应用潜力,为后续基因挖掘和小麦分子育种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科农9204×京411构建的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 derived from the cross of Kenong 9204 and Jing 411,KJ-RIL)群体定位到一个多环境稳定表达的穗长主效QTL,命名为qSl-2D;利用双亲靶区间序列差异InDel位点开发出2个与该QTL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结合分子标记及55K芯片基因型数据,分别进行基于KJ-RIL、MY-F2、NILs及自然作图群体的产量相关性状遗传效应分析;基于自然作图群体基因分型,分析qSl-2D单倍型在各麦区及不同年代的育种选择效应。【结果】QTL定位结果表明,qSl-2D可在7/10组环境数据中被检测到,可解释4.02%—10.10%的表型变异。其中,5/10组环境数据的LOD峰值均位于608.75 Mb处。遗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qSl-2D增效等位基因型在4个群体遗传背景下均能显著增加穗长。此外,其在大部分群体背景下对穗粒数、株高有正向效应,而对千粒重、穗粒重和单株产量有负向效应。对KJ-RIL群体株高进一步分析发现,qSl-2D增效等位基因型对株高效应未达到显著水平的原因在于其对除穗下节间长以外的各节间长都有降秆效应;qSl-2D单倍型分析结果表明,长穗单倍型Hap-AA-GG在不同麦区中选择利用率差异较大,在北部冬麦区中选择利用率最高,占比24%;而短穗单倍型Hap-CC-CC在大部分麦区中占比30%以上。此外,随着年代的递进,qSl-2D长穗单倍型选择利用率逐渐降低,而短穗单倍型一直保持较高的选择利用率。【结论】定位到一个稳定主效的穗长QTL——qSl-2D,其增效等位基因型可在不同遗传背景下显著增加穗长,同时对其他产量相关性状有一定的遗传效应。靶区段开发的紧密连锁分子标记可用于小麦穗长及相关产量性状的遗传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穗长 主效QTL 遗传效应解析 分子标记
下载PDF
小麦科大116×科大101 F_(2)群体穗长主效QTL定位及候选基因预测
10
作者 郭媛 马指挥 +5 位作者 王世雨 牛志鹏 杨晓雨 魏青 陈安琪 王林生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4-93,共10页
穗长是小麦重要的农艺性状,与产量构成因素密切相关。旨在研究小麦穗长遗传基因,筛选与穗长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为小麦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分子支撑。以科大116和科大101为亲本构建的F_(2)群体为试验材料,通过SSR分子标记,构建覆盖小... 穗长是小麦重要的农艺性状,与产量构成因素密切相关。旨在研究小麦穗长遗传基因,筛选与穗长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为小麦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分子支撑。以科大116和科大101为亲本构建的F_(2)群体为试验材料,通过SSR分子标记,构建覆盖小麦基因组的遗传图谱,并结合完备复合区间作图法对穗长进行QTL定位。采用3234对引物,共筛选出434对在双亲间具有多态性的引物,多态性引物的检出率为13.42%。通过BSA混池分析,共筛选出28个可能与穗长连锁的分子标记,其中16个标记通过262株群体验证与目标基因紧密连锁。通过QTL-IciMapping软件构建小麦染色体组的遗传图谱,标记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38.66 cM,共检测出7个与穗长相关的QTL位点,分别位于3B、4A、4B和6B染色体上,其加性效应值均为正值,对表型性状遗传变异的贡献率在4.01%~23.16%。在4B染色体上定位出2个主效QTL位点,贡献率为17.59%~23.16%。其中,Qsl4B-2距离其最近的分子标记只有3.5 cM,为连锁最紧密的一个QTL位点,分析发现其可能为新的主效QTL位点。因此,4B染色体上可能存在与穗长相关的基因。通过分析预测,在4B染色体的yzu397456~yzu404917和yzu409422~yzu405167标记区间内,可能存在7个调控小麦穗长的候选基因,在穗中持续高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F_(2)群体 穗长 QTL 候选基因
下载PDF
基于高密度遗传图谱的多环境玉米穗长QTL定位
11
作者 马晓杰 赵延明 +6 位作者 王军燕 周苗苗 彭欣 潘乃菲 高惠敏 刘宸铭 苏成付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6,共6页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穗长是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性状之一。本研究以穗长差异显著的玉米自交系SG5及SG7为试验材料配制杂交组合,构建包含199个单株的F_(2)群体,基于前期研究中利用F_(2)群体构建的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结合2014、2...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穗长是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性状之一。本研究以穗长差异显著的玉米自交系SG5及SG7为试验材料配制杂交组合,构建包含199个单株的F_(2)群体,基于前期研究中利用F_(2)群体构建的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结合2014、2018和2019年在海南省三亚市盘县玉米育种试验站种植调查的F_(2)、F_(2∶3)-2018和F_(2∶3)-2019三环境玉米穗长表型数据,利用WinQTLCart2.5的复合区间作图法(CIM)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发掘控制玉米穗长性状的主效QTL位点。结果表明,共检测到5个控制玉米穗长性状的QTL位点qEL-1、qEL-2、qEL-3、qEL-4和qEL-5,分别位于第1、2、3、5、6染色体上,LOD值范围2.5%~16.6%,解释表型变异3.0%~25.6%,其中,qEL-1和qEL-2在三个环境中重复被检测到,qEL-3在F_(2)和F_(2∶3)-2018两个环境中被检测到,qEL-5在F_(2∶3)-2018和F_(2∶3)-2019两个环境中被检测到,而qEL-4只在F_(2)环境中被检测到;qEL-1位点在三环境下解释的表型贡献率均大于20%,LOD值超过15,位于第1染色体。本研究所得结果既可为玉米穗长性状改良提供理论参考,同时也可为研究玉米穗长性状遗传分子机理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穗长 QTL定位 多环境 遗传图谱
下载PDF
不同环境下水稻株高和穗长的QTL分析 被引量:24
12
作者 姚晓云 李清 +4 位作者 刘进 姜树坤 杨生龙 王嘉宇 徐正进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07-414,共8页
【目的】水稻株高和穗长是影响水稻产量的2个重要因素,选育长穗大粒和株高适中的品种将对水稻的增产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株高和穗长进行多环境QTL分析,鉴定稳定表达的株高和穗长的主效QTL,增加对株高和穗长遗传行为的了解,为水稻... 【目的】水稻株高和穗长是影响水稻产量的2个重要因素,选育长穗大粒和株高适中的品种将对水稻的增产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株高和穗长进行多环境QTL分析,鉴定稳定表达的株高和穗长的主效QTL,增加对株高和穗长遗传行为的了解,为水稻株型育种提供参考。【方法】首先,以辽宁省超级粳稻品种沈农265和云南省的地方粳稻品种丽江新团黑谷杂交衍生的粳-粳交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lines,RILs)群体为试验材料,采用QTL Ici Mapping v3.0软件基于完备复合区间作图法在多环境条件下(沈阳,2011;海南,2012年;沈阳,2013年)对株高和穗长进行QTL分析;其次,基于上面定位的结果,结合已发表的文献和水稻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对在3种环境条件下检测到的主效QTL进行比较分析,确定其可靠性;最后,采用主效QTL-BSA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 of Major QTL)对3种环境条件下检测到的主效QTL进行分析,进一步缩小目标QTL的区间范围。【结果】在3种环境条件下,沈农265和丽江新团黑谷的株高和穗长均存在显著差异,在RILs群体中,株高和穗长存在较大幅度变异,呈现双向超亲分离,近似于正态分布,这表明株高和穗长均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在3种环境下,共检测到9个与株高和穗长相关的QTL,包括5个株高QTL,分布于第6、7、9和12染色体上,LOD介于2.67—19.39,加性效应值在-17.68—2.90,单个QTL贡献率为4.25%—37.35%;4个穗长QTL,分布于第6、7和9染色体上,LOD介于3.57—23.18,加性效应值在-3.22—1.42,单个QTL贡献率为11.30%—61.62%。有5个QTL被单独检测到,仅有4个QTL能在2个或3个环境中被检测到。其中,位于第9染色体上相同区间的q PL9a和q PH9能在3种环境中被检测到,而位于第7染色体上相同区间的q PH7和q PL7b分别能在2种或3种环境中被检测到,增效等位基因均来自丽江新团黑谷。同时,依据已发表的相关文献和Gramene网站对所定位的主效QTL进行整合分析,在第7染色体上的RM10—RM248区域存在一个油菜素内酯的信号转导调控因子基因Os BZR1和8个控制株高或穗长相关的QTL,在第9染色体上的RM566—RM242区域存在多个赤霉素合成或油菜素内酯合成相关基因和9个控制株高或穗长相关的QTL,进一步验证了所检测到的主效QTL的可靠性。利用主效QTL-BSA分析法将第9染色体上控制株高和穗长的QTL-q PHL9(q PL9a和q PH9)定位在RM1189—RM24457,物理距离522.46 kb,而将新发现的第7染色体QTL-q PHL7(q PL7b和q PH7)定位在RM478—RM429,物理距离为856.49 kb。【结论】3种环境中,在沈农265和丽江新团黑谷的RILs群体分别检测到5个控制株高和4个控制穗长的QTL,其中位于第9染色体上的主效QTL-q PHL9同时影响株高和穗长,在3种环境中均能被检测到,位于第7染色体上的主效QTL-q PHL7同时影响株高和穗长,该位点能在2种环境中被检测到,是一个新的多效性QTL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株高 穗长 数量性状基因座
下载PDF
两种供氮水平下水稻穗长QTLs的检测 被引量:30
13
作者 方萍 季天委 +1 位作者 陶勤南 吴平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6-178,共3页
在水稻 (IR6 4× Azucena) DH群体中应用分子标记连锁图 ,对不同供氮水平下的穗长性状进行 QTL区间作图分析。在高氮水平下检测到控制穗长的 QTL s 2个 ,分别位于第 1和第 4染色体上 ;在低氮水平下检测到 5个穗长 QTL s,其中 3个分... 在水稻 (IR6 4× Azucena) DH群体中应用分子标记连锁图 ,对不同供氮水平下的穗长性状进行 QTL区间作图分析。在高氮水平下检测到控制穗长的 QTL s 2个 ,分别位于第 1和第 4染色体上 ;在低氮水平下检测到 5个穗长 QTL s,其中 3个分别位于第 1、4和 6染色体上 ,2个位于第 3染色体的不同部位 ,说明穗长 QTL与供氮水平之间可能存在交互效应。基于这种互作效应及研究中观察到的两供试亲本对低氮胁迫的耐性差异 ,推测仅在低氮水平下检测到的穗长 QTLs可能跟水稻对低氮胁迫耐性有一定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氮水平 水稻 穗长 分子标记 数量性状位点 氮肥 氮胁迫
下载PDF
不同遗传背景及环境中水稻(Oryza sativa L.)穗长的QTLs和上位性分析 被引量:21
14
作者 廖春燕 吴平 +2 位作者 易可可 胡彬 倪俊健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7期599-607,共9页
以粳稻Azucena为父本与舢稻IR64杂交发展的一双单倍体(DH)群体,与籼稻IR1552杂交发展的一重组自交系(RI)群体为材料,应用分子标记图谱对2个群体在大田和盆栽2个环境下的穗长进行QTLs及上位性效应分析。DH群体中共检测到6个穗长QTL... 以粳稻Azucena为父本与舢稻IR64杂交发展的一双单倍体(DH)群体,与籼稻IR1552杂交发展的一重组自交系(RI)群体为材料,应用分子标记图谱对2个群体在大田和盆栽2个环境下的穗长进行QTLs及上位性效应分析。DH群体中共检测到6个穗长QTLs,位于第1、4条染色体上的3个QTLs,在2个环境中稳定表达,未检测到上位性效应,加性效应为穗长遗传主效应。R1群体中,共检测到3个穗长QTLs及6对互作效应位点,位于策4条染色体上的1个QTL及位于第1、12条染色体上的2个互作位点在2个环境中稳定表达,上位性效应表现为遗传主效应。在2个群体中均检测到的与穗长相关的1个QTL位于第4条染色体RG163~RZ23区间内,遗传正效应等位基因来源于Azucena;位于第1条染色体与RG323连锁的位点在DH群体中表现为1个QTL,但在RI群体中表现为互作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穗长 QTLS 上位性 遗传背景 环境条件 育种
下载PDF
基于单片段代换系的水稻穗长QTL加性及其上位性效应 被引量:15
15
作者 任德勇 何光华 +3 位作者 凌英华 桑贤春 杨正林 赵芳明 《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62-669,共8页
穗长是影响水稻(Oryza sativa)产量的重要因子之一,研究水稻穗长QTL间的上位性效应对于发掘水稻产量潜力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16个单片段代换系(singl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SSSLs)和15个双片段聚合系(double segment pyramidi... 穗长是影响水稻(Oryza sativa)产量的重要因子之一,研究水稻穗长QTL间的上位性效应对于发掘水稻产量潜力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16个单片段代换系(singl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SSSLs)和15个双片段聚合系(double segment pyramiding lines,DSPLs)为材料研究了水稻穗长QTL的加性及上位性效应。以P<0.01为阈值,共检测到6个穗长QTL和9对基因互作座位。其中2个(Pl-2和Pl-10)是尚未报道的穗长QTL。穗长QTL互作后,一些互作对的上位性效应与单个QTL的作用方式及效应大小各不相同,预示着基因聚合后会产生不同的互作效应。该研究结果对于通过分子聚合育种手段改良穗长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位性效应 穗长 QTL 水稻 单片段代换系
下载PDF
基于CSSSLs的水稻穗长QTL的定位 被引量:14
16
作者 王军 朱金燕 +5 位作者 周勇 杨杰 王中德 范方军 梁国华 仲维功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8-73,共6页
穗长是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因子之一,是典型的数量性状,遗传基础复杂,且易受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Chromosome singl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CSSSLs)减少了个体间遗传背景的干扰,是鉴定复杂性状QTL的新型遗传材料... 穗长是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因子之一,是典型的数量性状,遗传基础复杂,且易受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Chromosome singl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CSSSLs)减少了个体间遗传背景的干扰,是鉴定复杂性状QTL的新型遗传材料。本研究以广陆矮4号为受体、日本晴为供体的85个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群体为试验材料,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nett's多重比较测验单片段代换系与受体亲本广陆矮4号之间穗长的差异,对代换片段上穗长QTL进行了鉴定。以P<0.001为阈值,共检测到22个穗长QTLs,分布于除第10染色体以外的11条染色体上,其加性效应值的变化范围为-2.63~3.87,加性效应百分率变化范围为-11.47%~16.88%。这些QTLs的鉴定,为进一步克隆穗长QTL以及水稻穗长的分子改良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穗长 单片段代换系 QTL
下载PDF
杂交粳稻亲本穗长和枝梗数性状优异配合力的标记基因型筛选 被引量:9
17
作者 黄殿成 阮方松 +6 位作者 刘健 谢辉 赵凯铭 梁奎 江建华 蔡勇林 洪德林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共7页
提高杂交粳稻竞争优势的关键是选育具有高配合力的大穗型杂交粳稻恢复系。为使配合力改良更有效,选用115对SSR引物扩增6个粳稻BT型不育系和12个恢复系的标记基因型,并按NCⅡ(North CarolinaⅡ)遗传交配设计配制72个F1组合,分析18个亲本... 提高杂交粳稻竞争优势的关键是选育具有高配合力的大穗型杂交粳稻恢复系。为使配合力改良更有效,选用115对SSR引物扩增6个粳稻BT型不育系和12个恢复系的标记基因型,并按NCⅡ(North CarolinaⅡ)遗传交配设计配制72个F1组合,分析18个亲本的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和穗长3个穗部性状的配合力,结合亲本SSR分子标记数据和性状配合力数据筛选3个穗部性状优异配合力的标记基因型。结果发现:23个标记基因型与亲本3个穗部性状配合力显著相关。其中1个标记基因型与亲本3个性状配合力都相关;7个标记基因型与亲本2个性状配合力都相关;15个标记基因型与亲本单个性状配合力相关。标记基因型RM8254-120/180对3个性状的配合力效应都是正的,可使F1的每穗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和穗长3个性状值分别增加21.63%、21.12%和16.12%。与亲本2个性状配合力相关的7个标记基因型中有6个标记基因型对亲本的配合力效应是正值,1个标记基因型对亲本的配合力效应是负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配合力 SSR标记 穗长 一次枝梗数 二次枝梗数 标记基因型
下载PDF
水稻穗长上位性效应和QE互作效应的QTL遗传研究(英文) 被引量:5
18
作者 曹钢强 朱军 +2 位作者 何慈信 高用明 吴平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5-61,共7页
利用基于混合模型的 QTL定位方法研究了由籼稻品种 IR64和粳稻品种 Azucena杂交衍生的DH群体在四个环境中穗长的 QTL上位性效应和环境互作效应。结果表明上位性可能是数量性状的重要遗传基础 ,并揭示了上位性的几个重要特点。在本研究... 利用基于混合模型的 QTL定位方法研究了由籼稻品种 IR64和粳稻品种 Azucena杂交衍生的DH群体在四个环境中穗长的 QTL上位性效应和环境互作效应。结果表明上位性可能是数量性状的重要遗传基础 ,并揭示了上位性的几个重要特点。在本研究中 ,所有的 QTL中只有两个没有参与上位性效应的形成 ,在参与上位性效应的 QTL中 ,64.7%的 QTL还具有本身的加性效应。因此传统方法对 QTL加性效应的估算会由于上位性的影响而有偏。其它 35.3%的 QTL没有本身的加性效应 ,却参与了上位性互作 ,这些位点可能通过诱发和修饰其它位点而起作用。上位性的特点还包括 ,经常发现一个 QTL与多个 QTL发生互作 ;大效应的 QTL也参与上位性互作 ;上位性互作易受环境影响。QTL与环境的互作效应比 QTL的主效应更多次地被检测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穗长 环境互作效应 上位性效应 位点
下载PDF
玉米穗长和穗粗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怀胜 陈士林 +1 位作者 王铁固 马娟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6-9,共4页
以PH6WC/7873(组合I)和MX002/MS001(组合Ⅱ)的6个世代P1、P2、F1、B1、B2、F2为材料,利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研究玉米穗长和穗粗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规律。结果表明,两个组合穗长的遗传都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 以PH6WC/7873(组合I)和MX002/MS001(组合Ⅱ)的6个世代P1、P2、F1、B1、B2、F2为材料,利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研究玉米穗长和穗粗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规律。结果表明,两个组合穗长的遗传都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组合I的穗粗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组合Ⅱ的穗粗符合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遗传模型。组合I穗长的多基因3个分离世代的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47.5%、51.1%和61.9%。组合Ⅱ穗长的多基因3个分离世代的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64%、66%和56%。组合I穗粗3个分离世代的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57%、63%和67%。组合Ⅱ穗粗3个分离世代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2.5%、2.1%和47.4%,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39.9%、45.1%和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穗长 主基因-多基因
下载PDF
两种供氮水平下玉米穗长QTL定位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郑祖平 何川 +1 位作者 李钟 黄玉碧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02-104,108,共4页
在玉米M(o17/黄早四R)IL群体中,应用SSR分子标记连锁图谱,运用WinQTLcartographerv2.0对两种供氮水平下的穗长性状进行QTL定位分析。结果表明,在高氮水平下检测到1个控制穗长的QTL,位于第1染色体上;在低氮水平下检测到4个穗长QTLs,第1和... 在玉米M(o17/黄早四R)IL群体中,应用SSR分子标记连锁图谱,运用WinQTLcartographerv2.0对两种供氮水平下的穗长性状进行QTL定位分析。结果表明,在高氮水平下检测到1个控制穗长的QTL,位于第1染色体上;在低氮水平下检测到4个穗长QTLs,第1和第5染色体上各2个,说明穗长QTLs与供氮水平之间可能存在交互效应。基于这种互作效应及研究中观察到的两个供试亲本对低氮胁迫的耐性差异,推测仅在低氮水平下检测到的穗长QTLs可能与玉米对低氮胁迫耐性有一定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穗长 QTL分析 供氮水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