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尺度的城乡建设用地潜力及空间格局匹配评价——以南昌市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袁媛 罗志军 +4 位作者 齐松 张田 刘梦婷 许巾 刘洋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9037-9047,共11页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土地开发强度日益增大,导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分析城乡建设用地承载能力及空间格局匹配情况,对解决土地利用不合理、生态破坏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以江西省南昌市为例,首先从生态安全、自然条件...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土地开发强度日益增大,导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分析城乡建设用地承载能力及空间格局匹配情况,对解决土地利用不合理、生态破坏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以江西省南昌市为例,首先从生态安全、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等方面构建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限制系数评价模型,进行城乡建设用地开发适宜性评价,然后测算城乡建设用地承载力、可承载城乡建设用地丰度;最后与现状城乡建设用地进行空间匹配度分析,并探讨可承载临界值、丰度与空间匹配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南昌市城乡建设用地最适宜区、较适宜区、较不适宜区和不适宜区面积分别为1466.19、1346.01、353.69 km^(2)和3770.70 km^(2);研究区城乡建设用地可承载临界值和可承载潜力分别为41.25%和24.05%,各县(区)值差异较大,各县(区)可承载临界值和可承载潜力范围分别为19.43%—98.71%和5.65%—49.83%,可承载城乡建设用地丰度情况良好,各县(区)值介于0.19—1.50之间;研究区各县(区)空间匹配度范围为67.41%—99.25%;相关分析显示,空间匹配度与城乡建设用地可承载临界值和可承载城乡建设用地丰度均呈正相关关系。研究可为南昌市城乡建设用地合理开发利用和国土空间优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宜性评价 土地承载力 空间匹配度 南昌市
下载PDF
空间均衡视角下水-经济-人口要素匹配度评价方法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志武 郑阳 +3 位作者 李子恒 张思琦 杨恒 桑学锋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1-39,共9页
为响应水资源空间均衡发展战略,提出以行业用水量为轴,社会经济、人口、水资源为抓手的“一轴三维”区域空间均衡研究思路。构建总体空间均衡性评价与要素空间匹配度评价相结合的量化分析模型,研究各要素的时间演变规律和空间分布特征,... 为响应水资源空间均衡发展战略,提出以行业用水量为轴,社会经济、人口、水资源为抓手的“一轴三维”区域空间均衡研究思路。构建总体空间均衡性评价与要素空间匹配度评价相结合的量化分析模型,研究各要素的时间演变规律和空间分布特征,并对匹配度算法进行改进,提出基于数列的累计排序占比算法。将该模型应用于1980~2019年长江流域农业、工业、生活用水与行业产值、区域人口和水资源量的空间均衡性分析。结果表明:近40 a间,长江流域各要素空间均衡性呈现总体波动向好态势,但各维度的差异明显,其中“水资源量-行业用水”呈现高度不均衡的状态。各要素空间匹配性方面,2019年长江流域行业用水与行业产值的匹配性较好,与区域人口的匹配性居中,与水资源量的匹配性不佳。通过对比不同匹配度算法,研究提出的累计排序占比法可以有效解决原有算法的不足,同时在不同的场景下均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较好的可辨识度。通过构建总体空间均衡性指标评价与微观各要素空间匹配度分析相结合的“一轴三维”空间均衡评价体系,可为长江流域水资源调配、管理和区域均衡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社会经济 区域人口 空间均衡 基尼系数 空间匹配度 长江流域
下载PDF
基于“三生”空间的城乡建设用地开发适宜性及空间格局匹配评价——以江西省乐平市为例 被引量:11
3
作者 冯晓菁 罗志军 +1 位作者 许巾 李芳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014-2024,共11页
【目的】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城镇化进程推进的加快,城乡建设用地不断扩张,侵占周边农田和生态用地,导致"三生"空间相互挤压。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对缓解用地结构矛盾、平衡"三生"空间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城镇化进程推进的加快,城乡建设用地不断扩张,侵占周边农田和生态用地,导致"三生"空间相互挤压。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对缓解用地结构矛盾、平衡"三生"空间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江西省乐平市为研究对象,基于"三生"空间协调优化的视角,首先对"三生"空间划定进行探讨,然后从生态安全、自然条件、粮食安全和区位条件等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限制系数评价模型,对城乡建设用地开发适宜性进行评价,并测算城乡建设用地承载力和可承载城乡建设用地丰度,最后分析城乡建设用地承载力和现状开发状态之间的空间匹配关系。【结果】乐平市的生产空间为650.15 km^(2)、生活空间170.29 km^(2)和生态空间面积1159.73 km^(2);城乡建设用地适宜区42.28 km^(2)、较适宜区230.52 km^(2)、一般适宜区149.48 km^(2)、较不适宜82.62 km^(2)、不适宜区475.27 km^(2);乐平市建设用地可承载临界值为21.33%,各乡镇(街道)可承载临界值为0.21%~52.70%,可承载城乡建设用地丰度在0.005~1.89之间,差异较大。【结论】剩余开发强度、可承载城乡建设用地丰度和空间匹配度呈正相关关系,反映了现状开发与合理开发之间的差距,为城乡建设用地合理利用及优化配置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适宜性评价 城乡建设用地可承载临界值 空间匹配度 乐平市
下载PDF
京津冀地区城镇化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演变及匹配特征 被引量:4
4
作者 乔友凤 李奕曼 +2 位作者 陈义忠 王天漪 郝灿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4-73,82,共11页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是实现京津冀地区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通过构建京津冀城市群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评估其时空演变特征;利用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揭示城市群水资源利用格局。在此基础上,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及空间匹配...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是实现京津冀地区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通过构建京津冀城市群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评估其时空演变特征;利用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揭示城市群水资源利用格局。在此基础上,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及空间匹配模型探究两者的匹配特征。结果表明:在新型城镇化水平方面,北京市(0.82)>天津市(0.47)>河北省各市(0.1~0.4),且障碍因子存在空间差异,北京市表现为生态和城乡一体化,而天津市和河北省的约束力主要来源于人口和社会城镇化。京津冀地区水资源可持续性有所增强,具体表现为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和足迹深度下降,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和足迹广度有所上升;而与成渝城市群相比,京津冀城市群水资源生态赤字形势严峻,高强度农业用水是造成水资源生态足迹较高的主要原因。新型城镇化质量与水资源供需在时间尺度上处于勉强协调阶段,其中北京市(良好协调)和天津市(中级协调)耦合协调度呈现上升趋势,河北省各市耦合协调性较差;水资源生态赤字与城镇化质量的空间匹配度有所下降,河北省空间匹配性(匹配)高于北京市(不匹配)和天津市(较为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水资源生态足迹 新型城镇化 耦合协调 空间匹配度 京津冀地区
下载PDF
环鄱阳湖城市群城乡建设用地的承载能力评价及空间格局匹配 被引量:16
5
作者 易丹 赵小敏 +5 位作者 郭熙 江叶枫 王成量 赖夏华 黄心怡 陈蕾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27-636,共10页
土地承载力是土地管理和可持续利用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城乡建设用地是土地利用类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与布局是否合理对土地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本研究以环鄱阳湖城市群为研究区,进行城乡建设用地开发适宜性评价,核算城乡建设用地... 土地承载力是土地管理和可持续利用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城乡建设用地是土地利用类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与布局是否合理对土地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本研究以环鄱阳湖城市群为研究区,进行城乡建设用地开发适宜性评价,核算城乡建设用地可承载临界值,计算可承载城乡建设用地丰度,并与现状城乡建设用地进行空间格局匹配性分析,得到研究区各个县(市、区)的剩余开发强度和空间匹配度.结果表明:研究区城乡建设用地开发适宜性评价结果等级中,最适宜区、较适宜区、较不适宜区和不适宜区面积分别为3130. 62、2477.29、867.03和29509.14 km^2.研究区城乡建设用地可承载临界值(可开发强度)为16.6%,各个县(市、区)的值在7.7%~100%,各县(市、区)可承载城乡建设用地丰度在0.15~1.30.研究区剩余开发强度为12.3%,空间匹配度为0.76;各个县(市、区)剩余开发强度在4.9%~53.5%,空间匹配度在0.11~1.00,地区差异较大.此研究有助于明确现状开发状态与合理开发状态之间的关系,可为城乡建设用地的精细化管理、制定空间格局优化调控政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承载力 城乡建设用地可承载临界值 剩余开发强 空间匹配度 环鄱阳湖城市群
原文传递
基于ArcGIS的枝江市城乡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及其发展趋势预测 被引量:3
6
作者 庞添 宋会访 +1 位作者 彭玉玲 杨莉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期85-90,共6页
土地适宜性评价在推进国土资源优化配置、城乡空间的合理开发中起着基础性作用,是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决策的重要前提。以湖北省枝江市为研究对象,基于ArcGIS的数据处理和空间分析统计功能,构建城乡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模型,研究枝江市城... 土地适宜性评价在推进国土资源优化配置、城乡空间的合理开发中起着基础性作用,是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决策的重要前提。以湖北省枝江市为研究对象,基于ArcGIS的数据处理和空间分析统计功能,构建城乡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模型,研究枝江市城乡建设用地适宜性,并将适宜性评价结果划分为5个等级。在此基础上,分别构建研究区城乡建设用地空间格局匹配性研究模型、建设用地开发潜力研究模型和建设用地扩张趋势动态模拟元胞自动机模型,研究城乡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与现状空间格局的匹配性、建设用地空间发展潜力和空间扩张趋势。本研究对枝江市城乡建设用地的合理布局和有序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能够为类似市(县、区)的相关研究提供方法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空间格局匹配 空间发展潜力 空间扩张趋势 枝江市 ARCGIS
下载PDF
社区生活圈视角下城市公园绿地暴露水平测度 被引量:4
7
作者 张金光 宋安琪 +1 位作者 夏天禹 赵兵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1-198,共8页
【目的】社区生活圈是居民日常生活接触最密切的空间单元。评估生活圈内公园绿地的暴露水平,能够精准刻画居民与公共绿色资源日常交互场景,识别公园绿地服务盲点。【方法】选取南京市中心城区为实证案例,首先通过Isochrone应用程序编程... 【目的】社区生活圈是居民日常生活接触最密切的空间单元。评估生活圈内公园绿地的暴露水平,能够精准刻画居民与公共绿色资源日常交互场景,识别公园绿地服务盲点。【方法】选取南京市中心城区为实证案例,首先通过Isochrone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计算居住小区15 min步行等时圈,以此作为社区生活圈的划定依据;其次构建了一个涵盖数量、面积、距离和质量的系统性暴露水平测度体系来评估圈内公园绿地暴露度;最后,采用区位熵指数和Getis-Ord G_(i)^(*)指数分析公园绿地暴露度和人口之间的供需空间匹配度,以及公园绿地暴露冷点-热点居住小区的空间聚类分布。【结果】(1)南京城区居住小区的公园绿地暴露度存在空间分布不均衡性,城区内近一半的居住小区分布在公园绿地暴露的盲点(20.12%)和冷点(25.63%)区域;(2)区位熵指数表明研究区域内公园绿地暴露度与人口之间的空间匹配度失衡;(3)公园绿地暴露度呈现了显著的“圈层”结构聚类状态。【结论】研究成果可为细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促进公园绿地科学合理的配置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园绿地 暴露 冷-热点聚类分析 社区生活圈 空间匹配度 配置优化 南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