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空间呈现与时代发展的《二泉映月》文化传播
1
作者 杨曙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90-95,共6页
如果空间不同,《二泉映月》的呈现是不同的,专业化的舞台、音乐厅、演奏厅等为专业空间,公园、街道等为公共空间。《二泉映月》的网络传播有着独特魅力。《二泉映月》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在不同时期的表现是不同的,随着时代演进,呈现为不... 如果空间不同,《二泉映月》的呈现是不同的,专业化的舞台、音乐厅、演奏厅等为专业空间,公园、街道等为公共空间。《二泉映月》的网络传播有着独特魅力。《二泉映月》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在不同时期的表现是不同的,随着时代演进,呈现为不同的样式。《二泉映月》在空间与时间的演进传播中获得强化,具体表现为:特定空间内的专业化传播有利于《二泉映月》的影响力提升;《二泉映月》的演奏传播是专业化空间和公共空间的结合;《二泉映月》传播是通过不同主体完成的,具有一定的多元化、个性化特点;媒介的更新为《二泉映月》的传播提供了一定的存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泉映月》 空间呈现 时代发展
下载PDF
论抒情诗的空间呈现 被引量:10
2
作者 谭君强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0-122,共13页
对抒情诗空间叙事的研究,迟迟未进入研究者的视野。实际上,空间叙事是抒情诗的一种重要抒情叙事方式,在古今中外的抒情诗中都有明显表现。在抒情诗的空间叙事中,空间呈现以多种方式表现出来,其中最突出的是地理空间、心理空间和图像空... 对抒情诗空间叙事的研究,迟迟未进入研究者的视野。实际上,空间叙事是抒情诗的一种重要抒情叙事方式,在古今中外的抒情诗中都有明显表现。在抒情诗的空间叙事中,空间呈现以多种方式表现出来,其中最突出的是地理空间、心理空间和图像空间。这三种空间呈现各有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同时相互之间并不隔绝,这些呈现都与抒情主体密不可分,在抒情人的叙说与情感表达中发挥着突出的作用,产生独特的叙事动力,并使抒情诗显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抒情诗 空间呈现 地理空间 心理空间 图像空间
下载PDF
论抒情诗的历史空间呈现 被引量:2
3
作者 谭君强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54-161,共8页
在抒情诗中,由情感抒发产生的叙事交流主要不是以线性叙事的方式,而是以空间叙事的方式进行。抒情诗的空间叙事,表现为空间意象叙事,这种意象叙事以多种方式呈现出来。历史空间呈现是其中的一种重要的方式。不同于历史叙事,抒情诗的历... 在抒情诗中,由情感抒发产生的叙事交流主要不是以线性叙事的方式,而是以空间叙事的方式进行。抒情诗的空间叙事,表现为空间意象叙事,这种意象叙事以多种方式呈现出来。历史空间呈现是其中的一种重要的方式。不同于历史叙事,抒情诗的历史空间呈现作为一种文学叙事,是感性的、形象的、从个人经验出发的、充满个性的叙事。它使诗歌从个人走向更为广大的空间,将个人的情感与带有历史意味的时代的、社会的、大众的情感融合起来,并将个人的情感上升为一种更具普遍性与一般性、能为更多的人所理解的情感,从而,唤起世世代代更多人的共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抒情诗 历史叙事 文学叙事 空间呈现 情感交流
下载PDF
空间呈现中的线性叙事——以“文革连环画”为例探究左翼叙事图像的本质 被引量:1
4
作者 黄灯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00-104,共5页
文革连环画极强的叙事性特征,决定了它在文艺大众化中的地位。在文革特殊语境中,面临文革母题表达的任务,文革连环画在"语""图"关系的势力较量中,体现了图像阐释的不确定性和母题叙述的确定性中的平衡,以空间叙事... 文革连环画极强的叙事性特征,决定了它在文艺大众化中的地位。在文革特殊语境中,面临文革母题表达的任务,文革连环画在"语""图"关系的势力较量中,体现了图像阐释的不确定性和母题叙述的确定性中的平衡,以空间叙事形式表达线性叙事目标,构成了"文革连环画"内在的矛盾和张力,从而使得"空间呈现中的线性叙事"构成了其本质特征,由此,可以窥视左翼叙事图像本质主义的叙事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革连环画 空间呈现 线性叙事 本质主义
下载PDF
“住在广州”:空间呈现与人居地理 被引量:1
5
作者 吴志峰 《广州公共管理评论》 2015年第2期262-275,345,346,共16页
广州地处水热条件充沛的华南地区,是一座兼具人文历史传统与现代经济社会特征的大都市,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历史传统与现代经济发展,推动广州城市人居空间结构不断演化,不同时代特征的居住形态与空间单元共同构成了复杂的广州城市人居环... 广州地处水热条件充沛的华南地区,是一座兼具人文历史传统与现代经济社会特征的大都市,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历史传统与现代经济发展,推动广州城市人居空间结构不断演化,不同时代特征的居住形态与空间单元共同构成了复杂的广州城市人居环境。本文选取骑楼、城中村以及珠江新城作为广州几类有代表性的人居环境案例,从建筑特征、道路通达性、环境绿化等方面分析其居住空间结构特征,为理解广州城市人居文化,开展都市治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人居 空间呈现 人居地理
下载PDF
文化差异的影像景观和空间图景——读《镜中景观:华语电影文化差异的空间呈现(1975~2015)》
6
作者 李磊 《现代视听》 2019年第6期79-81,共3页
《镜中景观:华语电影文化差异的空间呈现(1975~2015)》一书从文化地理学的角度和空间理论的视野审视和观照华语电影,关注传统与现代观念碰撞所导致的空间的产生与消失现象,以及由于地理差异而引起的文化差异等问题。作者以其创新的视域... 《镜中景观:华语电影文化差异的空间呈现(1975~2015)》一书从文化地理学的角度和空间理论的视野审视和观照华语电影,关注传统与现代观念碰撞所导致的空间的产生与消失现象,以及由于地理差异而引起的文化差异等问题。作者以其创新的视域和别具一格的研究方式,为华语电影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书中的论述和阐释体现出作者对华语电影空间问题和对整个华语电影文化的深刻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语电影 镜中景观 文化差异 空间呈现
下载PDF
基于竹材符号的意象空间呈现方式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周潼 杨茂川 《美术大观》 2021年第1期114-117,共4页
竹具有突出的视觉特征与深厚的文化内涵,探索如何将竹符号化、意象性地运用于空间设计有助于创新空间表达方式、传递竹文化内涵以及体现民族特色。本文首先探讨意象与符号的关系,然后梳理出竹材的本体视觉符号和人文加工符号,在此基础... 竹具有突出的视觉特征与深厚的文化内涵,探索如何将竹符号化、意象性地运用于空间设计有助于创新空间表达方式、传递竹文化内涵以及体现民族特色。本文首先探讨意象与符号的关系,然后梳理出竹材的本体视觉符号和人文加工符号,在此基础上寻求竹材的意象空间呈现方法,最后提出视觉要素转换、形式特征图像化、竹形象再设计的策略,旨在为竹在空间环境中的创新运用探寻新的设计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材 符号 意象 意象空间 空间呈现
下载PDF
许鞍华电影中的空间呈现与边缘叙事 被引量:2
8
作者 向洁茹 《华文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7-112,共6页
许鞍华电影中的空间呈现是其影片中边缘叙事的一部分。其影片中的空间首先在形态上表征着边缘人群的处境。局限性空间与边缘人群的受困,开阔性空间与边缘人群的自由,边缘空间与边缘人群的反抗这3组对应关系反映着空间与权力的缠绕。更... 许鞍华电影中的空间呈现是其影片中边缘叙事的一部分。其影片中的空间首先在形态上表征着边缘人群的处境。局限性空间与边缘人群的受困,开阔性空间与边缘人群的自由,边缘空间与边缘人群的反抗这3组对应关系反映着空间与权力的缠绕。更进一步来说,作为一种连接室内与室外、地上与地下、水域与陆地等不同空间领域的"缝合"空间,边缘空间在其深层内涵上还勾连着导演本人在边缘叙事中的价值导向与美学诉求。正是这种爱德华·索亚式的"第三空间"思维决定着许鞍华影片的独特风格,而在更大的层面上,这一发现也为我们提供了观照城市空间的另一种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鞍华 空间呈现 边缘叙事 第三空间
下载PDF
当代乡土建筑中集体记忆的空间呈现——以月山村廊桥公共空间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吴晓敏 张彧 魏秦 《城市建筑》 2020年第33期50-52,68,共4页
基于集体记忆理论,本文以"月山村廊桥公共空间"为研究个案,以记忆主体、记忆客体和记忆载体三要素挖掘村民对廊桥公共空间的集体记忆,从共时性和历时性的角度分析村民的记忆事件及承载事件发生的物质空间。基于此,结合记忆事... 基于集体记忆理论,本文以"月山村廊桥公共空间"为研究个案,以记忆主体、记忆客体和记忆载体三要素挖掘村民对廊桥公共空间的集体记忆,从共时性和历时性的角度分析村民的记忆事件及承载事件发生的物质空间。基于此,结合记忆事件和物质空间分析如何保留与呈现月山村廊桥的集体记忆,探索呈现乡村集体记忆、符合现代生活,唤醒村民归属感和认同感的乡村公共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记忆 月山村廊桥 记忆挖掘 空间呈现
下载PDF
断裂与重构:纪录片《棉花》的空间呈现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冠骏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43-45,共3页
纪录影像的真实性,导致其呈现出时间流淌和影像复现的特质,难以在时间层面进行结构改变,空间构建的意义便在此显现。纪录片《棉花》记录了棉花产业从种植到成衣的历程,以空间的并置与交替推动故事发展,进而把空间景象中的人放置到城市... 纪录影像的真实性,导致其呈现出时间流淌和影像复现的特质,难以在时间层面进行结构改变,空间构建的意义便在此显现。纪录片《棉花》记录了棉花产业从种植到成衣的历程,以空间的并置与交替推动故事发展,进而把空间景象中的人放置到城市与乡村的断裂状态中,全景化地呈现当代中国农民和工人的生存境遇。以空间的视角切入产业的运转与人的变迁,让纪录片在叙事和表达上有了新的可能,也同时让我们意识到社会齿轮下理想与现实的搭建依然面临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纪录片 空间呈现 断裂 重构
下载PDF
区域表述:多民族文学研究的空间呈现 被引量:1
11
作者 余红艳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10-16,共7页
中国多民族文学研究需要场域研究。进入场域意味着进入区域,因为作为完整空间的"中国"包含着多元一体行政区划。因此,整体的"中国多民族文学"亦应涵盖不同层面的区域表述。研究当代中国多民族文学应从多民族文学区... 中国多民族文学研究需要场域研究。进入场域意味着进入区域,因为作为完整空间的"中国"包含着多元一体行政区划。因此,整体的"中国多民族文学"亦应涵盖不同层面的区域表述。研究当代中国多民族文学应从多民族文学区域入手,选择不同层级的区域内多民族文学空间进行考察,观察多民族文学的发生发展场域构造与状貌,最终呈现当代中国多民族文学发展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民族文学 区域表述 空间呈现
下载PDF
《新京报》数据可视化元素对报道的空间呈现研究
12
作者 张子涵 邢芷欣 《新媒体研究》 2020年第16期14-15,共2页
《新京报》是我国较早开设数据新闻专门板块的主流媒体之一。文章运用内容分析方法,以《新京报》在2020年3月至6月发布的80篇数据新闻报道为研究对象,考察可视化元素对报道空间的呈现。可视化元素的使用可还原并聚合多个地理空间,且其... 《新京报》是我国较早开设数据新闻专门板块的主流媒体之一。文章运用内容分析方法,以《新京报》在2020年3月至6月发布的80篇数据新闻报道为研究对象,考察可视化元素对报道空间的呈现。可视化元素的使用可还原并聚合多个地理空间,且其作为新闻叙事主体时,报道的情感色彩较倾向于中性。未来的数据新闻实践应提升对可视化元素使用的能力,更好地体现报道的人文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京报》 数据可视化 空间呈现 内容分析
下载PDF
刁亦男电影的空间呈现——以《白日焰火》《南方车站的聚会》为例
13
作者 刘伟韬 《文学艺术周刊》 2023年第5期62-65,共4页
2014年,刁亦男的电影《白日焰火》获得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因此人们知道了这位学院派出身的导演。综观刁亦男为数不多的作品序列,从早期的独立制作到如今的市场化探索,他的类型作者的气质和表达并未停止,尤其是对于犯罪、暴力、欲望等黑... 2014年,刁亦男的电影《白日焰火》获得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因此人们知道了这位学院派出身的导演。综观刁亦男为数不多的作品序列,从早期的独立制作到如今的市场化探索,他的类型作者的气质和表达并未停止,尤其是对于犯罪、暴力、欲望等黑色电影元素的探索还在延续。通过这一层文本,刁亦男展现了他作者性的思考,对于社会的观察审视、对于底层微末群体的生存状态以及道德和复杂人性的关注。刁亦男在采访中说,黑色电影的文本故事对于他来说只是一个骨架式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林电影节 黑色电影 《白日焰火》 刁亦男 电影元素 金熊奖 空间呈现 独立制作
下载PDF
《蚀》:作为城市电影的空间呈现
14
作者 管泽佩 《传媒论坛》 2019年第22期157-158,共2页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在20世纪60年代拍摄了一系列以城市为背景的优秀影片.电影《蚀》也是其现代派代表作品之一.安东尼奥尼所表现的罗马城市空间是构成其人物内核的关键因素.对于为一位乐忠于表达现代化题材的导演来说,城市空间...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在20世纪60年代拍摄了一系列以城市为背景的优秀影片.电影《蚀》也是其现代派代表作品之一.安东尼奥尼所表现的罗马城市空间是构成其人物内核的关键因素.对于为一位乐忠于表达现代化题材的导演来说,城市空间是充满想象力的表达手段,探究其城市空间表达的多元化处理方式,对理解安东尼奥尼的电影文本有着直接且重要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东尼奥尼 城市电影 空间呈现
下载PDF
极致的空间呈现与话剧的主体化表达 评大型红色话剧《雾中灯塔》
15
作者 陈成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48,共3页
由宜宾市话剧团演出的《雾中灯塔》(编剧赵征、总导演王晓鹰、导演王剑男)自2021年7月开启巡演以来,就以带有较强的学术派气质和探索性的表达方式获得了观众的广泛认可。该剧以极致的空间呈现与对话、形体等话剧的主体化表达来探索关于... 由宜宾市话剧团演出的《雾中灯塔》(编剧赵征、总导演王晓鹰、导演王剑男)自2021年7月开启巡演以来,就以带有较强的学术派气质和探索性的表达方式获得了观众的广泛认可。该剧以极致的空间呈现与对话、形体等话剧的主体化表达来探索关于信仰的精神要义,让我们从英雄的身上明白“我们为何而生,为何而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晓鹰 空间呈现 话剧 灯塔 主体化 宜宾市 极致
原文传递
主流类型商业体制下狡黠的空间策略——20世纪50年代好莱坞家庭情节剧空间呈现策略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单禹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0-79,共10页
本论文围绕1950年代美国好莱坞家庭情节剧这一电影类型的视觉传达机制,以好莱坞家庭情节剧的风格化视觉呈现和视觉符码为切入点,探究主流商业体制内的电影创作者如何规避简单、直白的叙述方式,进一步以精致、世故的视觉隐喻风格和看似... 本论文围绕1950年代美国好莱坞家庭情节剧这一电影类型的视觉传达机制,以好莱坞家庭情节剧的风格化视觉呈现和视觉符码为切入点,探究主流商业体制内的电影创作者如何规避简单、直白的叙述方式,进一步以精致、世故的视觉隐喻风格和看似不悖逆社会传统价值的叙事模式,对电影文本的核心伦理价值进行改置、甚至颠覆性的重述,以此来呈现、弥合社会家庭文化中存在的价值观裂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莱坞 家庭情节剧 空间呈现
原文传递
20世纪80年代城市电影中的空间呈现和文化政治 被引量:5
17
作者 徐勇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2-76,共5页
20世纪80年代城市电影中的空间影像大致经历了一个从生产的城市、技术员的城市到个体户的城市和消费的城市的转变,伴随着这一转变的,是空间呈现中地域性因素的突出和越来越明显,这在有关"北上广"的影像表现中尤其如此。这种... 20世纪80年代城市电影中的空间影像大致经历了一个从生产的城市、技术员的城市到个体户的城市和消费的城市的转变,伴随着这一转变的,是空间呈现中地域性因素的突出和越来越明显,这在有关"北上广"的影像表现中尤其如此。这种状况表明,80年代的城市电影中城市空间的呈现常常处于城乡、中西和内外之间多重关系的交叉点上,因而有关城市空间的呈现某种程度上就是这多重关系变迁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0年代城市电影 空间呈现 文化政治
原文传递
费穆《小城之春》的空间思维及其呈现 被引量:1
18
作者 熊小川 《戏剧之家》 2021年第21期128-130,共3页
电影是一种综合性时空艺术,对"时间"与"空间"的理解与呈现主导着电影艺术水平的高低。主流电影大都是采用线性时间思维进行叙事,而好的电影应该通过空间思维真正体现电影的空间属性。在费穆的《小城之春》中可以看... 电影是一种综合性时空艺术,对"时间"与"空间"的理解与呈现主导着电影艺术水平的高低。主流电影大都是采用线性时间思维进行叙事,而好的电影应该通过空间思维真正体现电影的空间属性。在费穆的《小城之春》中可以看到导演更侧重于通过对空间的营造,对空间关系的呈现来表现个人的哲理思考和永恒价值的追求,充分体现了东方哲学中的空间思维特征。《小城之春》中空间思维及其呈现可以说是中国电影空间思维运用的一种范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城之春》 空间思维 空间呈现
下载PDF
空间呈现、主体构建与意境营造——新世纪以来丝路题材纪录片的奇观化叙事
19
作者 吉平 戴思宇 《电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8-99,100,共3页
作为一种在艺术、科技与美学理念交融中产生的叙事范式,奇观化叙事在新世纪以来的《新丝绸之路》《敦煌》《河西走廊》等丝路题材纪录片中多有运用。本文认为,这种叙事思维在遵循纪录片原生态纪实理念的同时,又在人文以及审美维度上进... 作为一种在艺术、科技与美学理念交融中产生的叙事范式,奇观化叙事在新世纪以来的《新丝绸之路》《敦煌》《河西走廊》等丝路题材纪录片中多有运用。本文认为,这种叙事思维在遵循纪录片原生态纪实理念的同时,又在人文以及审美维度上进行了延伸和突破。作品运用奇观化叙事技巧,通过对丝路沿线壮美自然景观以及厚重人文历史内涵的奇观化表述,推动丝路沿线各国人民建立起了更紧密的情感联结,对推动中国文化对外输出、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路题材 奇观化叙事 空间呈现 审美意象
原文传递
地缘文化视域下近年来藏地电影的空间呈现 被引量:2
20
作者 黄露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0-114,共5页
近年来,电影界出现了藏地题材的创作风潮,引发学界关于藏地风光、文化信仰、个体生命的深入讨论。地缘文化视域下的藏地电影研究是以空间逻辑为支点,对藏地电影的地域空间、人文空间、精神空间进行探讨,并且,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的导演... 近年来,电影界出现了藏地题材的创作风潮,引发学界关于藏地风光、文化信仰、个体生命的深入讨论。地缘文化视域下的藏地电影研究是以空间逻辑为支点,对藏地电影的地域空间、人文空间、精神空间进行探讨,并且,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的导演对藏地空间有着不同的呈现方式。当下,创作者如何突破藏地电影的创作瓶颈,关注全球化语境和现代化进程中藏地空间的生存困境与藏地文化的现代化生存,促进藏地电影的发展与传播,值得学者深入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地电影 地缘文化 空间呈现 藏地形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