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8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患者采用不同的穿刺方法对护理质量与安全性分析
1
作者 陈紫萍 马莉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195-0198,共4页
研究血液透析患者在动静脉内瘘护理中,不同的临床穿刺方法所展现出的临床症状差异。方法 本研究的目标选择我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100名患者,并通过随机抽签的方式将他们均匀分为两个组别。其中,使用传统穿刺技术的组别被设定为对照组,... 研究血液透析患者在动静脉内瘘护理中,不同的临床穿刺方法所展现出的临床症状差异。方法 本研究的目标选择我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100名患者,并通过随机抽签的方式将他们均匀分为两个组别。其中,使用传统穿刺技术的组别被设定为对照组,而观察组则采用了计划绳梯穿刺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在临床治疗上的效果,包括护理成果、并发症的出现等临床症状。结果 在评价患者的护理应用效果时,观察组的患者展现出了卓越的护理效果(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对所接受的护理给予了更加正面的评价(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并发症预防效果也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品质经护理提升效果更佳(P<0.05)。结论 采用动静脉瘘穿刺方法能够更为有效的提升穿刺护理工作的质量,并起到了更有效的降低护理并发症发生几率、优化患者康复效果的作用,对于提升护理满意水平、降低护理风险情况有着充足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穿刺方法 动静脉内瘘 护理效果 临床安全性
下载PDF
改良动静脉内瘘的早期穿刺方法及效果观察 被引量:17
2
作者 陈海燕 文艳秋 +2 位作者 陈林 刘霞 陈凤 《华西医学》 CAS 2008年第5期1173-1174,共2页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早期穿刺方法,护理措施,从而减少早期使用内瘘的并发症,延长内瘘使用寿命。方法:将86例内瘘成形术后6~8周的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在穿刺时选择内瘘侧,即动脉针在内瘘吻合口近心端8~10cm穿刺,静脉穿刺...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早期穿刺方法,护理措施,从而减少早期使用内瘘的并发症,延长内瘘使用寿命。方法:将86例内瘘成形术后6~8周的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在穿刺时选择内瘘侧,即动脉针在内瘘吻合口近心端8~10cm穿刺,静脉穿刺点离开动脉穿刺点5~10cm穿刺。实验组43例的动脉穿刺点在内瘘吻合口近心端10cm以上,静脉穿刺选择患者其他肢体的表浅静脉或颈内静脉植管。并且由两名以上专业护士评估及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透析血流量不足发生率、皮下血肿发生率,以及感染发生情况,共穿刺688次。结果:实验组43例穿刺成功342/344(99.4%)高于对照组296/344(86.1%),皮下血肿发生率7/344例(2.4%)明显低于对照组21例(7.2%),P均<0.05。而两组患者透析血流量不足发生率则无明显差别。结论:动静脉内瘘新瘘穿刺时,我们摒用传统方法,而选择动脉端刺入内瘘新瘘,静脉端穿刺其他肢体浅表静脉或连接颈内静脉置管,并且配合相关的护理措施,极大的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血肿发生,可能延长内瘘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新瘘 穿刺方法 护理
下载PDF
两种穿刺方法对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和患者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34
3
作者 严贺 金凤兰 +2 位作者 童辉 刘慎微 徐钢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两种穿刺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率和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78例,将其中的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采用顺血流方向针尖斜面向下穿刺方法,对照组采用顺血流方向针尖斜面向上... 目的探讨两种穿刺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率和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78例,将其中的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采用顺血流方向针尖斜面向下穿刺方法,对照组采用顺血流方向针尖斜面向上穿刺方法,比较两组血管瘤、血栓、内瘘狭窄发生率。将剩余的20例患者实施自身对照研究,分别采用顺血流方向针尖斜面向下和顺血流方向针尖斜面向上穿刺各20次,采用数字疼痛强度量表记录患者疼痛感受。结果观察组内瘘狭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顺血流方向针尖斜面向下穿刺疼痛程度显著低于顺血流方向针尖斜面向上穿刺(P<0.01);两种穿刺方式的再循环率均为零,对患者透析质量无影响。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顺血流方向针尖斜面向下穿刺动静脉内瘘,可有效保护动静脉内瘘,减少并发症发生,缓解穿刺时疼痛,不影响透析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穿刺方法 内瘘并发症 穿刺疼痛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皮肾造瘘穿刺方法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庆 钱林学 +1 位作者 龚海马 雷荣强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8年第3期231-233,共3页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两种经皮肾盂穿刺造瘘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111例患者的134个肾盂扩张肾脏,在超声引导下随机用"一步法"或"两步法"行经皮肾盂穿刺造瘘术。结果对肾盂分离≤2.5cm者,"两步法"穿刺...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两种经皮肾盂穿刺造瘘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111例患者的134个肾盂扩张肾脏,在超声引导下随机用"一步法"或"两步法"行经皮肾盂穿刺造瘘术。结果对肾盂分离≤2.5cm者,"两步法"穿刺造瘘的一次穿刺成功率(96%)高于"一步法"(72%,P<0.05),而肾盂分离>2.5cm者两种方法一次穿刺成功率无差异。"一步法"与"两步法"经皮肾盂穿刺造瘘术在术后血尿、肾周出血、发热、管腔阻塞等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无显著差异。结论对肾盂轻度扩张患者,采用"两步法"经皮肾盂穿刺造瘘术可获得更高的一次穿刺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经皮穿刺肾造瘘术 穿刺方法
下载PDF
持续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穿刺方法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2
5
作者 刘仙蓉 张绍义 +3 位作者 肖健 王琼莲 陈文英 张雪芹 《西部医学》 2010年第10期1951-1953,共3页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透患者内瘘穿刺的最佳方法。方法对75例维持性血透患者采用三种方法(直接、间接和针尖斜面向下)穿刺,评估疼痛级别及出血量。结果疼痛以间接穿刺为重;出血量以常规直接穿刺多;针尖斜面向下穿刺出血量少,疼痛轻。结论针...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透患者内瘘穿刺的最佳方法。方法对75例维持性血透患者采用三种方法(直接、间接和针尖斜面向下)穿刺,评估疼痛级别及出血量。结果疼痛以间接穿刺为重;出血量以常规直接穿刺多;针尖斜面向下穿刺出血量少,疼痛轻。结论针尖斜面向下直接穿刺效果好,操作简单,易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内瘘 穿刺方法 应用
下载PDF
改良留置针穿刺方法预防静脉输液不畅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4
6
作者 蒋丽 彭曦 +1 位作者 李艳丽 肖芹 《上海护理》 2016年第1期46-47,共2页
静脉留置针因其留置时间长、避免反复穿刺、留置后不影响患者活动等优点,成为静脉输液治疗首选的穿刺工具。留置期间排除导管堵塞、液体外渗等情况出现静脉输液不畅时,需患者变换手臂位置或责任护士反复多次用胶带将留置针向后拖拉固... 静脉留置针因其留置时间长、避免反复穿刺、留置后不影响患者活动等优点,成为静脉输液治疗首选的穿刺工具。留置期间排除导管堵塞、液体外渗等情况出现静脉输液不畅时,需患者变换手臂位置或责任护士反复多次用胶带将留置针向后拖拉固定,才能保证静脉输液治疗的顺利进行。据报道,患者液体滴注不畅时,可先将敷贴取下,消毒穿刺点及周围皮肤后将留置针外退0.1cm再重新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置针 穿刺方法 输液不畅 效果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的桡动脉穿刺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6
7
作者 贺海丽 池萍 +1 位作者 罗超 马冬梅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394-396,共3页
目的:在超声下桡动脉穿刺中使用超声改良后的短轴方法(显影线定位法)与长轴方法进行比较,评价改良后的短轴方法效果。方法:选择择期拟行肝癌切术或脾切除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改良的短轴组(A组)和长轴组(B组),所有患者均于局部麻醉后... 目的:在超声下桡动脉穿刺中使用超声改良后的短轴方法(显影线定位法)与长轴方法进行比较,评价改良后的短轴方法效果。方法:选择择期拟行肝癌切术或脾切除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改良的短轴组(A组)和长轴组(B组),所有患者均于局部麻醉后在超声下进行桡动脉穿刺术,记录两组超声定位时间、首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穿刺成功)、穿刺失败率(桡动脉穿刺失败3次以上我们定义为桡动脉穿刺失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长轴法比较,改良后的短轴法超声定位时间缩短(P<0.05),并且首次穿刺成功率显著增加(P<0.05),而穿刺失败率及并发症比较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后的短轴方法相比长轴方法显著提高了桡动脉首次穿刺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桡动脉 穿刺方法
下载PDF
不同穿刺方法对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临床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38
8
作者 王嘉兴 赵文燕 李伟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7年第2期267-269,共3页
随着人们自然寿命的延长和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我国终末期肾病患者逐年增多,血液透析作为终末期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需要建立良好的血管通路。自体动静脉内瘘被认为是血液透析者最常用、最重要的血管通路。而正确的内瘘穿刺方法是保持... 随着人们自然寿命的延长和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我国终末期肾病患者逐年增多,血液透析作为终末期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需要建立良好的血管通路。自体动静脉内瘘被认为是血液透析者最常用、最重要的血管通路。而正确的内瘘穿刺方法是保持内瘘完整性、延长内瘘使用寿命、降低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动静脉内瘘 血液透析 穿刺方法 并发症 临床效果 终末期肾病 人口年龄结构 血管通路
下载PDF
锁骨下静脉穿刺方法的改进与应用体会 被引量:14
9
作者 金先银 焦秀梅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25-225,共1页
关键词 锁骨下静脉穿刺 穿刺方法 并发症 穿刺材料
下载PDF
桡动脉不同穿刺方法采血效果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黄静 杨玲 +1 位作者 李荟樱 谭明英 《四川医学》 CAS 2017年第11期1263-1265,共3页
目的探讨桡动脉不同穿刺方法的成功率及患者疼痛感比较,为临床选择最佳方法提供参考。方法我院2017年3至4月骨科住院患者180例行整体抽样,按入院先后分成A、B、C三组,每组60例。A组采用改良桡动脉穿刺法,B组采用反向桡动脉穿刺法,C组采... 目的探讨桡动脉不同穿刺方法的成功率及患者疼痛感比较,为临床选择最佳方法提供参考。方法我院2017年3至4月骨科住院患者180例行整体抽样,按入院先后分成A、B、C三组,每组60例。A组采用改良桡动脉穿刺法,B组采用反向桡动脉穿刺法,C组采用手掌背曲垂直进针法。均对桡动脉进行血气采血,比较其一次穿刺成功率及患者疼痛感受。结果三种桡动脉穿刺方法在采血一次成功率、患者疼痛感觉和穿刺顺利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桡动脉穿刺法效果优于反向桡动脉穿刺法和手掌背曲垂直进针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 穿刺方法 成功率疼痛感
下载PDF
三种改良穿刺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1
作者 毛希刚 肖克 +1 位作者 唐伟伟 张秀平 《中国医刊》 CAS 2012年第11期81-83,共3页
目的采用三种不同路径穿刺方法对应临床常见三种腰椎间盘突出症类型进行硬膜外神经阻滞治疗,将药物注入髓核突出最近靶点无疑可以减少药物用量,提高疗效。方法 L_(4~5)和(或)L_5~S_1腰椎间盘中央型突出者80例为A组;L_(4~5)和(或)L_5... 目的采用三种不同路径穿刺方法对应临床常见三种腰椎间盘突出症类型进行硬膜外神经阻滞治疗,将药物注入髓核突出最近靶点无疑可以减少药物用量,提高疗效。方法 L_(4~5)和(或)L_5~S_1腰椎间盘中央型突出者80例为A组;L_(4~5)和(或)L_5~S_1棘突间隙及椎旁压痛,坐骨神经经路压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甚至伴有下肢痛觉减退,腱反射减退;其中下肢疼痛在小腿外侧,L_(4~5),腰椎间盘旁中央型突出者80例为B组;下肢疼痛在小腿后侧,L_5~S_1腰椎间盘旁中央型突出者80例为C组。A组根据腰椎间盘突出部位选取相应棘突间隙垂直进针,直抵黄韧带行硬膜外穿刺;B组行L_4椎间孔穿刺,选择L_(3-4)和L_(4-5)棘突间隙连线的上中1/3交界处,向患侧即腰及下肢疼痛侧旁开2~2.5cm为穿刺点,穿刺针先向上10°~15°进针约4cm可触及L_4椎体上关节突或横突内侧基底部,然后退针改变方向向骨缘下逐层进针;C组行L_5患侧椎旁人路硬膜外间隙侧隐窝注射疗法,选L_5棘突中点向患侧即腰及下肢疼痛侧旁开4~5cm为穿刺点,穿刺针向内侧倾斜45°左右向L_5椎板进针。结果治疗后1、2、3周末三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治疗4周末进行第2疗程治疗病例数A组25例(31.2%),B组23例(28.7%),C组31例(38.8%),A组、B组与C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采用体表易选定的穿刺点,取黄韧带或关节突、横突、椎板外切迹为指引,仔细体会硬膜外、椎间孔、侧隐窝等致密结缔组织的穿透感,注入低浓度小剂量消炎镇痛药液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穿刺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 消炎镇痛药
下载PDF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穿刺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12
12
作者 屈清荣 阎保君 张忠玲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96-197,共2页
目的 :探讨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穿刺方法的改进。方法 :179例患者采用原操作方法 ,5 87例患者采用改变穿刺点、穿刺方向、操作手势及置管长度的方法 ,对 2种穿刺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原操作方法一次置管成功率为 73% ,改进后为... 目的 :探讨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穿刺方法的改进。方法 :179例患者采用原操作方法 ,5 87例患者采用改变穿刺点、穿刺方向、操作手势及置管长度的方法 ,对 2种穿刺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原操作方法一次置管成功率为 73% ,改进后为 89% ;原操作方法置管操作时间为 (5 3 4± 10 8)min ,改进后为 (4 1 3± 10 6 )min ;原方法并发症发生率 5 0 3% ,改进后为 1 19%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改进后的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方法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心静脉置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静脉穿刺 中心静脉置管 穿刺方法 改进
下载PDF
不同穿刺方法对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王小萍 邢福军 查成喜 《西部中医药》 2013年第7期115-117,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穿刺方法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影响,为患者选择最佳穿刺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将透析1年以上的124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2例,分别采用阶梯式或纽扣式穿刺法和常规穿刺方法,观察穿刺时渗血、血肿、内瘘血管内膜... 目的:探讨不同穿刺方法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影响,为患者选择最佳穿刺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将透析1年以上的124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2例,分别采用阶梯式或纽扣式穿刺法和常规穿刺方法,观察穿刺时渗血、血肿、内瘘血管内膜壁厚度及内瘘瘤、内瘘狭窄、堵塞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均明显少于常规随意点穿刺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穿刺50次后实验组血管内膜壁厚度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1年后,治疗组患者动脉瘤、内瘘狭窄、堵塞等不良并发症发生情况均明显少于常规随意点穿刺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阶梯式或纽扣式穿刺方法,能够明显减少穿刺渗血、血肿、穿刺失败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减少血管内膜壁的增生,降低内瘘瘤、血管狭窄、血管堵塞等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穿刺方法 不良事件 并发症
下载PDF
两种角度桡动脉穿刺方法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寒秋 张玉萍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52-752,共1页
关键词 桡动脉穿刺 穿刺方法 动脉血气分析 呼吸衰竭患者 压迫止血 住院患者
下载PDF
减轻动静脉内瘘穿刺方法及技术 被引量:6
15
作者 梁萱 吴艳 王建华 《中国血液净化》 2005年第7期400-401,共2页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 穿刺方法 疼痛 血管通路 血液透析
下载PDF
经桡动脉采集血气分析标本的穿刺方法探讨 被引量:17
16
作者 冯海霞 孔贺利 《吉林医学》 CAS 2005年第11期1175-1175,共1页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采集血气分析标本的穿刺方法。方法:将经桡动脉采集血气分析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63例和对照组61例。实验组桡动脉穿刺时手臂外展15 ̄90°并抬高10 ̄15cm,加大穿刺角度至60°;对照组患者手臂自然平放,穿刺...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采集血气分析标本的穿刺方法。方法:将经桡动脉采集血气分析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63例和对照组61例。实验组桡动脉穿刺时手臂外展15 ̄90°并抬高10 ̄15cm,加大穿刺角度至60°;对照组患者手臂自然平放,穿刺角度40°。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穿刺成功率高,患者痛苦小,两组穿刺成功率比较、病人疼痛表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实验组穿刺方法优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 穿刺方法
下载PDF
两种穿刺方法在桡动脉采血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9
17
作者 宋爱梅 刘璇 葛永春 《全科护理》 2013年第18期1650-1651,共2页
[目的]探讨桡动脉穿刺采集动脉血标本的最佳穿刺方法。[方法]将136例行动脉穿刺采血的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进针角度与皮肤呈90°垂直穿刺法采血,对照组采用进针角度与皮肤呈40°~60°角斜刺法采血,比较两种... [目的]探讨桡动脉穿刺采集动脉血标本的最佳穿刺方法。[方法]将136例行动脉穿刺采血的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进针角度与皮肤呈90°垂直穿刺法采血,对照组采用进针角度与皮肤呈40°~60°角斜刺法采血,比较两种方法的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组织损伤发生率及病人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垂直进针穿刺采血法操作简单、对组织损伤小、穿刺成功率高,可减轻疼痛,减少局部组织损伤及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 动脉采血 穿刺方法
下载PDF
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26
18
作者 陈月英 孙秀风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8年第3期589-589,共1页
关键词 小儿静脉留置针 穿刺方法 穿刺置管方法 儿科临床 工作效率 临床用药 组织坏死 药物外渗
下载PDF
小儿股静脉穿刺的体表定位及穿刺方法 被引量:3
19
作者 高凤菊 宿秀娟 贾连凤 《吉林医学》 CAS 2004年第7期68-68,共1页
关键词 小儿 股静脉穿刺 体表定位 穿刺方法 操作方法
下载PDF
内瘘动脉端不同穿刺方法对假性动脉瘤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素萍 刘海青 +1 位作者 侯春霞 郑莉丽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5年第19期2623-2623,共1页
关键词 动脉端 穿刺 动脉瘤 假性动脉瘤形成 内瘘动脉端 穿刺方法 永久性血管通路 逆血流方向 血液透析 透析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