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突触孔蛋白和细胞色素C在棕榈酸诱导足细胞损伤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戚昉 臧东钰 +1 位作者 艾浩 李晓明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37-340,共4页
目的探讨细胞骨架蛋白突触孔蛋白(synaptopodin)和细胞色素C(Cyt C)在棕榈酸所致足细胞损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体外培养小鼠肾足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棕榈酸组。各组细胞分别培养24h、72h和120h。应用MTT方法检测棕榈酸干预后足细胞... 目的探讨细胞骨架蛋白突触孔蛋白(synaptopodin)和细胞色素C(Cyt C)在棕榈酸所致足细胞损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体外培养小鼠肾足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棕榈酸组。各组细胞分别培养24h、72h和120h。应用MTT方法检测棕榈酸干预后足细胞活性的变化。应用免疫荧光及免疫印迹法检测棕榈酸干预后足细胞中synaptopodin和Cyt C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棕榈酸组足细胞活性明显下降,且呈时间依赖性。棕榈酸可上调足细胞中Cyt C蛋白的表达,并下调synaptopodin的表达。结论棕榈酸可诱导足细胞中Cyt C蛋白释放以及细胞骨架蛋白synaptopodin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足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酸 足细胞 突触孔蛋白 细胞色素C 免疫印迹法 小鼠
下载PDF
六味地黄汤对阿霉素肾病小鼠尿蛋白及肾小球p-p38 MAPK、α-actinin-4、synaptopodin的影响
2
作者 徐文峰 何泽云 +4 位作者 李旭华 孙丽 唐群 彭亚军 陈海莺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1152-1159,共8页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汤对阿霉素肾病(adriamycin nephropaghy,ADRN)小鼠尿蛋白的干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30只SPF级雄性C57BL/6小鼠随机选取5只为空白组,余下小鼠以单次尾静脉注射阿霉素(0.01 g·kg^(-1))复制ADRN模型,2周后将造模成...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汤对阿霉素肾病(adriamycin nephropaghy,ADRN)小鼠尿蛋白的干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30只SPF级雄性C57BL/6小鼠随机选取5只为空白组,余下小鼠以单次尾静脉注射阿霉素(0.01 g·kg^(-1))复制ADRN模型,2周后将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贝那普利组及低、中、高剂量六味地黄汤组,每组5只。空白组、模型组予等体积注射用水灌胃,贝那普利组予0.0013 g·kg^(-1)贝那普利灌胃,低、中、高剂量六味地黄汤组分别予9.75、19.5、39 g·kg^(-1)六味地黄汤灌胃,每日1次,连续8周。自动生化仪检测小鼠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血清肌酐、血清钾;HE染色法、电镜观察小鼠肾脏病理改变及足突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 bolt检测小鼠肾脏磷酸化p38 MAPK(phosphorylated p38 MAPK,p-p38 MAPK)、α-辅肌动蛋白-4(α-actinin-4)、突触孔蛋白(synaptopodin)的表达;RT-PCR检测小鼠肾脏α-actinin-4、synaptopodin mRNA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24 h尿量、血清白蛋白降低,24 h尿蛋白定量升高(P<0.05);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部分系膜区扩大、肾小管蛋白管型,间质可见炎性细胞浸润,足突广泛融合;α-actinin-4蛋白及mRNA、p-p38 MAPK蛋白表达升高(P<0.05),synaptopodin蛋白及mRNA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干预组病理改变及足突融合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贝那普利组及中、高剂量六味地黄汤组24 h尿蛋白定量减少,高剂量六味地黄汤组p-p38 MAPK蛋白表达降低(P<0.05),低、中、高剂量六味地黄汤组synaptopodin蛋白及mRNA表达均升高(P<0.05)。贝那普利组及低、中、高剂量六味地黄汤组组间比较,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味地黄汤可能通过抑制p38 MAPK通路活化和上调α-actinin-4、synaptopodin蛋白及mRNA表达,改善肾脏病理及足突融合,减轻足细胞损伤,减少ADRN小鼠尿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霉素肾病 六味地黄汤 尿蛋白 p-p38 MAPK α-辅肌动蛋白-4 突触孔蛋白
下载PDF
尿突触孔蛋白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其诊断价值
3
作者 高武 吴屹哲 +3 位作者 华杜鹃 王树忠 张诚 陈煜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99-103,共5页
目的研究尿突触孔蛋白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患者中表达,并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作者医院2018-10/2020-10月住院的85例DKD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其病理分期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 目的研究尿突触孔蛋白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患者中表达,并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作者医院2018-10/2020-10月住院的85例DKD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其病理分期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值分为A、B两个亚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45例作为对照组。收集观察组患者一般资料,检测观察组和对照组晨尿突触孔蛋白含量,对比观察组各亚组间及其与对照组尿突触孔蛋白含量,分析尿突触孔蛋白与患者的相关性,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 teristic,ROC)曲线分析尿突触孔蛋白对DKD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尿突触孔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A、B组间尿突触孔蛋白含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A、B组各亚组尿突触孔蛋白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尿突触孔蛋白含量随病理分期增加依次递增(P<0.05),随eGFR值减少依次递增(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尿突触孔蛋白与DKD基线资料间无相关性(P>0.05);尿突触孔蛋白与DKD病理分期间呈正相关(P<0.05),尿突触孔蛋白与eGFR值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尿突触孔蛋白对DKD具有一定诊断价值,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09(95%CI:0.738~0.881),灵敏度为97.78%、特异度为58.82%,约登指数为0.566。结论DKD患者尿突触孔蛋白含量相对较高,且该含量随疾病严重程度依次递增,突触孔蛋白可作为DKD潜在标志物辅助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突触孔蛋白 尿蛋白 诊断价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