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培养大鼠颈上神经节单烟碱受体通道及突触电流的膜片钳研究
1
作者 刘青松 何湘平 刘传缋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2期97-101,共5页
在培养1─2周的大鼠颈上神经节交感神经元标本上,用膜片钳技术记录了单烟碱受体通道电流及胆碱能突触电流,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单烟碱受体通道至少有三种亚导状态,即15pS,27pS,38pS,其中以27pS最常见。通... 在培养1─2周的大鼠颈上神经节交感神经元标本上,用膜片钳技术记录了单烟碱受体通道电流及胆碱能突触电流,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单烟碱受体通道至少有三种亚导状态,即15pS,27pS,38pS,其中以27pS最常见。通道有两种开放模式,即单个短促开放与长串开放。对应的平均开放时间分别为τ_1=1.71ms,τ_2=12.24ms。对自发突触电流的分析表明,其下降相的衰减时间常数(τ=15.7±1ms)与上述长串开放的持续时间相当,提示在突触传递过程中,突触前末梢释放的ACh引起了突触后神经元烟碱受体通道的长串开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上神经节 烟碱受体通道 突触电流 细胞培养 膜片钳
下载PDF
基于突触电导计算分离的一种新的时钟同步算法
2
作者 王直杰 彭霞 +1 位作者 韩芳 顾晓春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15,共7页
为降低生物神经网络仿真时间,提出一种基于突触电导计算分离的有效时钟同步算法。发现突触的仿真计算可分解为突触电导系数和突触电流两个独立计算部分;进一步引入"虚拟突触簇"数据结构存储突触电导系数序列,在每个仿真步根... 为降低生物神经网络仿真时间,提出一种基于突触电导计算分离的有效时钟同步算法。发现突触的仿真计算可分解为突触电导系数和突触电流两个独立计算部分;进一步引入"虚拟突触簇"数据结构存储突触电导系数序列,在每个仿真步根据突触前神经元放电状况单独计算突触电导系数并以循环数组结构保存,在计算以该神经元为突触前神经元的所有突触的突触电流时,只需从该数据结构中获取电导系数,从而大大减少了突触电导系数的重复计算。仿真结果表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钟同步算法 触电 突触电流 神经网络
下载PDF
孕酮对前额叶内侧皮层神经元兴奋性突触后电流的作用和机制
3
作者 冯学泉 郑平 《中国药理学会通讯》 2002年第1期22-22,共1页
关键词 孕酮 前额叶内侧皮层 神经元兴奋性突触电流 作用机制 动物实验
下载PDF
基于突触离子通道动力学神经元网络的高效并行仿真算法 被引量:1
4
作者 彭霞 王直杰 +1 位作者 韩芳 顾晓春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09-615,共7页
在计算神经科学领域,大规模神经元网络的并行仿真对探索和揭示生物大脑中信息传递机制有着重要作用。为加速大规模神经元网络仿真,提出一种模块独立性强、耦合度低的基于突触递质-受体离子通道动力学的神经元网络的并行算法。通过分析... 在计算神经科学领域,大规模神经元网络的并行仿真对探索和揭示生物大脑中信息传递机制有着重要作用。为加速大规模神经元网络仿真,提出一种模块独立性强、耦合度低的基于突触递质-受体离子通道动力学的神经元网络的并行算法。通过分析化学突触信息传递机理及递质分子、受体离子通道动力学特征,提出了递质-受体计算分离的思想,增强了突触前神经元引起的递质分子浓度计算与突触后绑定状态的受体浓度计算之间的独立性,降低突触电流计算中突触前神经元状态和突触后神经元状态之间的耦合度。基于上述思想,设计并实现了一种生物神经网络并行算法。仿真结果表明了该算法的高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网络 递质-受体 离子通道 突触电流 耦合度
下载PDF
多种化学突触性能比较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4
5
作者 陈凯 逯迈 闻佳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9期933-940,共8页
目的: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实现不同化学突触模型。方法:通过化学突触将两个Hodgkin-Huxley神经元连接构建简单的化学突触连接模型。运用Simulink软件和DSP Builder软件分别对5种化学突触数学模型建模,得到化学突触的突触电流模拟结果。... 目的: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实现不同化学突触模型。方法:通过化学突触将两个Hodgkin-Huxley神经元连接构建简单的化学突触连接模型。运用Simulink软件和DSP Builder软件分别对5种化学突触数学模型建模,得到化学突触的突触电流模拟结果。采用相关系数法量化分析这几种化学突触的模拟结果。结果:不同化学突触的数学模型突触电流波形不同;数学描述和建模过程最简单的是化学突触模型1;化学突触模型1、突触模型2和突触模型3的相关系数较接近且较小,其次是化学突触模型4的相关系数,相关系数最大的是化学突触模型5,该模型实现了高精度神经元动作电位的传递。结论:突触模型5是最接近于生物学实际的化学突触;化学突触的模拟结果为后续运用硬件实现化学突触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 数学模型 Hodgkin-Huxley神经元 突触电流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小鼠青春期前和青春期早期海马颗粒细胞γ-氨基丁酸受体电流的研究
6
作者 刘爱丽 田超 谌辉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60-65,共6页
目的探讨青春期前期和青春期早期雌性小鼠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γ-氨基丁酸(GABA)受体电流的变化。方法以雌性小鼠为研究对象,3~4周龄小鼠为青春期前期组(n=6),5~6周龄小鼠为青春期早期组(n=6)。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青春期前后海马... 目的探讨青春期前期和青春期早期雌性小鼠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γ-氨基丁酸(GABA)受体电流的变化。方法以雌性小鼠为研究对象,3~4周龄小鼠为青春期前期组(n=6),5~6周龄小鼠为青春期早期组(n=6)。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青春期前后海马颗粒细胞GABA受体自发抑制性突触后电流(sIPSC)、微小抑制性突触后电流(mIPSC)和tonic电流,并分析其变化。结果青春期前期组和青春期早期组小鼠sIPSC的发放频率分别为(2.22±0.12)、(2.30±0.21)Hz,幅值分别为(19.97±2.01)、(23.80±2.86)pA,两组小鼠sIPSC发放频率和幅值比较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青春期前期组和青春期早期组小鼠sIPSC发放频率和幅值的累积概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青春期前期组和青春期早期组小鼠mIPSC的发放频率分别为(0.87±0.08)、(2.15±0.21)Hz,幅值分别为(12.51±0.11)、(29.67±0.19)pA,较青春期前期相比,青春期早期小鼠海马颗粒细胞GABA受体mIPSC发放频率升高(P<0.001),幅值增大(P<0.001)。青春期前期组和青春期早期组小鼠sIPSC发放频率和幅值的累积概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青春期前期组和青春期早期组小鼠GABA受体tonic电流分别为(17.40±1.64)、(24.70±2.81)pA,两组小鼠GABA受体tonic电流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春期早期雌性小鼠颗粒细胞GABA受体电流较青春期前期有所增强,雌性小鼠进入青春期早期时海马颗粒细胞抑制性活动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春期 Γ-氨基丁酸受体 抑制性突触电流
原文传递
关于自主性神经系统的研究——第31届国际生理科学大会侧记
7
作者 陈宜张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78-79,共2页
自主性神经系统的中枢通路与功能性连接的研究,特别是在延髓及脊髓中间外侧柱这两个部位,已经能利用化学神经解剖学(Chemical Neuroanatomy)与功能性传入和反射(如压力及化学感受性传入或反射)相结合。这是一个非常踏实的基础工作。此... 自主性神经系统的中枢通路与功能性连接的研究,特别是在延髓及脊髓中间外侧柱这两个部位,已经能利用化学神经解剖学(Chemical Neuroanatomy)与功能性传入和反射(如压力及化学感受性传入或反射)相结合。这是一个非常踏实的基础工作。此外如递质共存、突触传递及突触电流的研究也都很深入细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中间外侧柱 化学神经解剖学 生理科学 突触电流 递质共存 触传递 交感节前神经元 感觉神经节 电刺激 CGRP
下载PDF
基于FPGA的基底核神经网络的实现 被引量:2
8
作者 孙凡 李会艳 +1 位作者 刘斌 段海龙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学报》 2017年第4期6-11,共6页
提出一种基于FPGA的基底核神经网络的实现方法。采用分段线性逼近法对原始的Izhikevich神经元数学模型进行处理,根据突触耦合原理运用DSP Builder和Simulink搭建基底核神经网络模型并进行软件仿真,运用Quarstus Ⅱ将搭建的基底核神经元... 提出一种基于FPGA的基底核神经网络的实现方法。采用分段线性逼近法对原始的Izhikevich神经元数学模型进行处理,根据突触耦合原理运用DSP Builder和Simulink搭建基底核神经网络模型并进行软件仿真,运用Quarstus Ⅱ将搭建的基底核神经元网络模型下载到FPGA神经元仿真平台中并对其生物动力学放电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分段线性逼近法完全能够实现Izhikevich神经元模型的放电特性,并且相对于原始方法节约了大量的逻辑资源;采用FPGA神经元仿真平台能够再现基底核神经网络的生物动力学特性,能够应用于大规模神经元网络的生物动力学特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PGA 基底核 神经元网络 分段线性逼近法 突触电流
下载PDF
Enhancement of GABA_A Receptor-Mediated Inhibitory Postsynaptic Currents Induced by "Partial 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 被引量:2
9
作者 李红斌 韩会丽 +2 位作者 马文裴 董志芳 徐林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91-496,共6页
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 (OGD) has been widely used as an in vitro model of focal ischemia, where the blood flow is severely reduced and neurons rapidly die. However, adjacent to the focal region is ‘penumbra', ... 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 (OGD) has been widely used as an in vitro model of focal ischemia, where the blood flow is severely reduced and neurons rapidly die. However, adjacent to the focal region is ‘penumbra', where residual blood flow remains oxygen and glucose supplies are at low levels. To model this pathological genesis, we developed a partial OGD (pOGD) protocol in a rat brain slice. This model met two requirements: oxygen was partially deprived and glucose was reduced in the perfusion buffer. Therefore 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pOGD on gama-aminobutyric acid (GABAA) receptor-mediated inhibitory postsynaptic currents (IPSCs) in CA1 neurons of a hippocampal slice through whole-cell patch-clamp technique. We found that the amplitude and decay time of IPSCs were increased immediately during pOGD treatment. And the enhancement of IPSCs amplitude resulted from an increase of the synaptic conductance without a significant change in the reversal potential of chloride.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nervous system could increase inhibitory neurotransmission to offset excitation by homeostasis mechanisms during the partial oxygen and glucose attac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tial 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 (pOGD) GABAA receptor IPSCS AMPLITUDE Decay tim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