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0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射波刀—全身肿瘤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新设备 被引量:21
1
作者 李兵 封其卉 沈君姝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09年第1期37-39,共3页
介绍了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新设备—射波刀的系统结构以及技术特点。应用实时影像引导及同步动态追踪技术,摒弃有创的定位框架,解决了传统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技术仅能应用于头颈部肿瘤的问题。指出:射波刀系统是革命性的立体定向放射外科设备... 介绍了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新设备—射波刀的系统结构以及技术特点。应用实时影像引导及同步动态追踪技术,摒弃有创的定位框架,解决了传统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技术仅能应用于头颈部肿瘤的问题。指出:射波刀系统是革命性的立体定向放射外科设备,将适应证从头颈部肿瘤延伸到脊椎以及全身其他部位肿瘤,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波刀 全身肿瘤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设备
下载PDF
新一代全身肿瘤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技术——射波刀 被引量:8
2
作者 李兵 鹿红 朱锡旭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435-439,共5页
传统的立体定向放射外科设备要用螺钉将金属定位框架固定在患者颅骨,利用三维集束单次大剂量照射颅内病变,以达到不开颅的手术效果。美国Accuray公司研制的射波刀系统,作为新一代的立体定向放射外科设备,具有实时影像引导及同步动态追... 传统的立体定向放射外科设备要用螺钉将金属定位框架固定在患者颅骨,利用三维集束单次大剂量照射颅内病变,以达到不开颅的手术效果。美国Accuray公司研制的射波刀系统,作为新一代的立体定向放射外科设备,具有实时影像引导及同步动态追踪的优势,无需有创的定位框架,将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技术的应用,从头颈部肿瘤延伸至脊椎以及全身其他部位的肿瘤。文中对射波刀系统的配置、技术特点、治疗流程以及射波刀在颅内外良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作一系统的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射波刀 无框架 全身肿瘤
下载PDF
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蒋建文 刘瑛 +3 位作者 米贤文 陈勇 向孝勇 陈鹏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5期305-306,共2页
关键词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疗效分析 伽玛刀 顽固性疼痛 2009年
下载PDF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 被引量:8
4
作者 单永治 凌锋 KITZ K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 评估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采 用伽玛刀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16例,其中单纯伽玛刀治疗7例,经动脉途径栓塞或手术治疗后再 行伽玛刀治疗9例。根据Congard分型,硬脑膜动静脉瘘Ⅰ型4例,Ⅱa型5... 目的 评估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采 用伽玛刀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16例,其中单纯伽玛刀治疗7例,经动脉途径栓塞或手术治疗后再 行伽玛刀治疗9例。根据Congard分型,硬脑膜动静脉瘘Ⅰ型4例,Ⅱa型5例,Ⅱa+b型3例, Ⅲ型3例,Ⅳ型1例。靶点边缘剂量16~20Gy,平均18Gy,靶点边缘被50%~70%等剂量曲线 所包含。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5~108个月。 结果 14例患者术后症状消失,2例部 分改善。12例MRI或造影证实瘘口完全或近全闭塞,4例部分闭塞。无放射治疗导致的并发症。  结论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是一种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安全、有效的方法。对侵袭型硬脑膜动静脉瘘 且伴有广泛皮质静脉引流的患者,血管内治疗或手术治疗结合放射外科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脑膜动静脉瘘 伽玛刀治疗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患者 靶点 并发症 闭塞 根据 单纯 目的
下载PDF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垂体腺瘤的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9
5
作者 赵亮 徐培坤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5期446-447,453,共3页
垂体腺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颅内肿瘤,占颅脑内原发肿瘤的10%~15%,近几年有逐渐上升的趋势。针对垂体腺瘤的治疗方法很多,包括药物治疗、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普通放射治疗以及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等。其中立体定向放射外科作为一种比较... 垂体腺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颅内肿瘤,占颅脑内原发肿瘤的10%~15%,近几年有逐渐上升的趋势。针对垂体腺瘤的治疗方法很多,包括药物治疗、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普通放射治疗以及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等。其中立体定向放射外科作为一种比较新兴的治疗方法,对其适应证、治疗方案的设计、安全性、有效性等评价均存在较大差异性,本文对上述几点进行文献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 垂体腺瘤 治疗方法 颅内肿瘤 原发肿瘤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显微外科
下载PDF
X线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颅内转移瘤52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孟庆勇 徐培坤 +2 位作者 陈小妹 陈先平 董东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8期682-683,690,共3页
目的总结脑转移瘤X线立体定向放射外科(X刀)治疗的临床疗效及生存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3月~2008年3月X刀治疗的有完整随访结果共520例颅内转移瘤资料,其中单发转移灶336例,多发转移灶184例(2个病灶51例,3~5个病灶63例,6~10... 目的总结脑转移瘤X线立体定向放射外科(X刀)治疗的临床疗效及生存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3月~2008年3月X刀治疗的有完整随访结果共520例颅内转移瘤资料,其中单发转移灶336例,多发转移灶184例(2个病灶51例,3~5个病灶63例,6~10个病灶70例)。病灶直径5~35mm,平均16.4mm。治疗时平均中心剂量22Gy(20~25Gy),周边剂量12Gy(10~14Gy),覆盖病灶体积80%以上。结果520例随访8~36个月,平均20个月。术后6个月复查的CT和MRI显示,完全缓解218例(41.9%),部分缓解182例(35.0%),无变化78例(15.0%),进展42例(8.1%),病灶总控制率91.9%(478/520)。生存时间达6个月者共442例(85.0%),生存时间达12个月者共354例(68.1%),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40%、5.5%,中位生存期为12.6月。结论X刀治疗脑转移瘤临床疗效肯定,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相对延长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放射治疗 转移瘤
下载PDF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脑转移瘤的临床进展 被引量:9
7
作者 刘锋 雷鹏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87-188,共2页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脑转移瘤近年的研究进展迅速,该技术治疗脑转移瘤已经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本文从脑转移瘤的适应证、智能射波刀的应用及近年治疗结果几个方面综述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脑转移瘤目前的进展。
关键词 脑转移瘤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智能射波刀
下载PDF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脑转移瘤预后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刘锋 雷鹏 +1 位作者 石玉军 鲁春迎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0年第8期457-459,共3页
目的对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治疗脑转移瘤的预后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方法回顾性研究SRS治疗115例脑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因素。结果 115例脑转移瘤患者中位生存期12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KPS... 目的对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治疗脑转移瘤的预后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方法回顾性研究SRS治疗115例脑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因素。结果 115例脑转移瘤患者中位生存期12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KPS评分、出现脑转移的时间、脑转移灶数目、脑转移瘤体积及原发病灶的治疗方法对患者生存期有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影响脑转移瘤预后的主要因素为KPS评分、出现脑转移的时间、脑转移瘤体积(P<0.05)。结论 SRS是治疗脑转移瘤有效的方法。KPS评分、出现脑转移的时间、转移瘤体积是影响其预后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转移瘤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中位生存期 预后因素
下载PDF
垂体瘤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临床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王迎选 潘隆盛 +3 位作者 张纪 王所亭 崔书祥 乔广宇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38-139,141,共3页
目的 分析报告微小垂体腺瘤 SRS治疗观察结果。方法  94年 8月至 98年 8月对1 8例经挑选的垂体瘤实施了 SRS治疗。中位肿瘤最大直径为 1 0 mm,中位年龄 34岁 ,中位肿瘤边缘剂量 2 0 Gy。结果  87.5% (1 4/1 6)的病例获得临床症状改善... 目的 分析报告微小垂体腺瘤 SRS治疗观察结果。方法  94年 8月至 98年 8月对1 8例经挑选的垂体瘤实施了 SRS治疗。中位肿瘤最大直径为 1 0 mm,中位年龄 34岁 ,中位肿瘤边缘剂量 2 0 Gy。结果  87.5% (1 4/1 6)的病例获得临床症状改善 ,1 2 .5% (2 /1 6)无变化。影象学观察结果显示 37.5% (6/1 6)肿瘤缩小 ;56.3% (9/1 6)肿瘤体积无变化。 2 1 .4% (3/1 4)激素水平在 SRS治疗后 1年降至正常 ,57.1 % (8/1 4)激素水平有所下降 ,2 1 .4% (3/1 4)未变。结论 肿瘤周边剂量1 8~ 2 2 Gy为安全有效的治疗剂量。建议谨慎掌握对年轻病人 SRS剂量 ,对体积较大、有明显侵袭性、紧贴视神经的垂体瘤应以显微外科或者立体定向分次照射为首选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垂体瘤 治疗 放射疗法
下载PDF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10
作者 钟强 于新 刘宗惠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252-254,共3页
关键词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放射生物学 放射性损伤 中枢神经系统 放射性损伤机制
下载PDF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难治性抑郁症1例报道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义高 陈城 +1 位作者 张勇 郭沈昌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2期132-132,共1页
关键词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治疗 抑郁症 诊断
下载PDF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脑转移瘤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本华 韩露 +1 位作者 林少俊 Touboul E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425-1428,共4页
目的评价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治疗脑转移瘤的效果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 ̄2002年在巴黎Tenon医院放疗科行SRS(X线刀)治疗的脑转移患者102例,包括单发者78例,多发者24例,102例患者共有转移灶131个,转移灶最大直径≤4cm。其中1... 目的评价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治疗脑转移瘤的效果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 ̄2002年在巴黎Tenon医院放疗科行SRS(X线刀)治疗的脑转移患者102例,包括单发者78例,多发者24例,102例患者共有转移灶131个,转移灶最大直径≤4cm。其中18位患者同时接受全脑放疗(WBRT),93例患者120个转移灶有影像学随访。计算患者的生存期及局控率,并对潜在预后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总体局控率和1年局控率分别为91.7%和85.3%,102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1个月。单因素分析表明只有转移灶体积是影响局控率的预后因素;KPS>70、年龄≤60、无颅外其他器官转移以及SRS前行全脑照射是影响生存期的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仅KPS评分为生存独立预后因素。结论SRS是脑转移的有效治疗方式,多种因素影响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转移瘤/放射疗法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预后因素
下载PDF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自然病程、影像学诊断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 被引量:17
13
作者 彭志刚 马志明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1-225,共5页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是较常见的血管畸形,可在颅内许多部位出现,主要表现为癫痫、出血,头痛和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等症状。术前主要依靠影像学方法进行诊断,而核磁共振是其最主要的诊断手段。在其自然病程的研究中,海绵状血管瘤的癫痫发生...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是较常见的血管畸形,可在颅内许多部位出现,主要表现为癫痫、出血,头痛和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等症状。术前主要依靠影像学方法进行诊断,而核磁共振是其最主要的诊断手段。在其自然病程的研究中,海绵状血管瘤的癫痫发生率要高于动静脉畸形等颅内病变,且伴有癫痫症状的患者其5年癫痫发生率要显著高于偶然发现的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不同的文献报告的海绵状血管瘤出血率存在差异,可能与不同的出血定义以及存在出血簇集现象等因素有关。近年来不断有学者提出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是高风险,不能手术,位于脑功能区的海绵状血管瘤,并报告了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海绵状血管瘤取得的良好疗效,但仍需进一步评估其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本文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自然病程、影像学诊断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的治疗三个方面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状血管瘤 影像学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下载PDF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加血脑屏障开放化疗治疗脑深部胶质瘤 被引量:4
14
作者 雷鹏 王钰 +3 位作者 杨锦峰 荔志云 张玉 田立庄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03年第3期129-131,共3页
目的 研究和评价应用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加血脑屏障开放、颈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脑深部和重要功能区胶质瘤 (GDEBA)。方法 对 5 0例患者进行治疗 ,肿瘤体积 19.72cm3 ~ 135 .5 6cm3 ,平均 43.2 8cm3 ,先行X 刀治疗 ,术后 3~ 7天行血脑屏... 目的 研究和评价应用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加血脑屏障开放、颈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脑深部和重要功能区胶质瘤 (GDEBA)。方法 对 5 0例患者进行治疗 ,肿瘤体积 19.72cm3 ~ 135 .5 6cm3 ,平均 43.2 8cm3 ,先行X 刀治疗 ,术后 3~ 7天行血脑屏障开放、颈动脉卡铂灌注 (40 0mg/次 ) ,4周后重复化疗。结果 随访 3月~ 2 .7年 ,显示2 4例 (48%)肿瘤消失 ,14例 (2 8%)缩小 ,6例 (12 %)保持稳定。 6例 (12 %)肿瘤再生长。在随访超过 2年的患者中 ,存活率为 72 .7%。死亡 5例 (10 %)。结论 采用X 刀加BBB开放、颈动脉灌注化疗治疗GDEBA是一种微侵袭和风险小的方法 ,能够延长病人生命 ,改善生存质量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血脑屏障开放 脑深部胶质瘤 颈动脉灌注化疗 预后
下载PDF
三维适形放疗与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脑胶质瘤初步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珠明 崔玉琴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6年第1期12-13,共2页
目的分析三维适形放疗(3DCRT)与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对于不能手术切除或拒绝手术治疗的脑胶质瘤的疗效。方法对46例不能手术或拒绝接受手术治疗的脑胶质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DCRT组24例,SRS组22例。3DCRT组施行三维适形放疗,SRS组施... 目的分析三维适形放疗(3DCRT)与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对于不能手术切除或拒绝手术治疗的脑胶质瘤的疗效。方法对46例不能手术或拒绝接受手术治疗的脑胶质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DCRT组24例,SRS组22例。3DCRT组施行三维适形放疗,SRS组施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结果3DCRT组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是91.7%、54.2%和8.3%,SRS组分别是80.9%、47.6%、4.8%,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6487)。3DCRT组放射性脑水肿发生率为66.7%,SRS组为95.5%,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3DCRT与SRS放射治疗脑胶质瘤生存率相似。SRS放射性脑水肿反应明显高于3DCRT,3DCRT较SRS易为患者耐受。采用非手术疗法治疗脑胶质瘤,3DCRT可能是一种适宜的放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三维适形放疗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下载PDF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脑转移瘤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均 柏秀松 +2 位作者 刘跃 马莉萍 苏厚银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00年第4期194-196,共1页
目的 :探讨脑转移瘤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方法 ,临床结果。方法 :采用单纯 SRS治疗颅内转移瘤 33例 ,SRS+ WBRT治疗 42例 ,31例行单纯全脑放疗。单纯 SRS治疗的剂量为 14~ 2 2 Gy/单次 ,SRS+ WBRT则在单次 SRS后在行全脑放疗 30~ 40 (... 目的 :探讨脑转移瘤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方法 ,临床结果。方法 :采用单纯 SRS治疗颅内转移瘤 33例 ,SRS+ WBRT治疗 42例 ,31例行单纯全脑放疗。单纯 SRS治疗的剂量为 14~ 2 2 Gy/单次 ,SRS+ WBRT则在单次 SRS后在行全脑放疗 30~ 40 (y) 3~ 4周 ,单纯 WBRT治疗剂量 40~ 5 0 Gy/4~ 5周。结果 :经 2~ 3年随访 ,SRS组 33例 PR+ CR局部控制率 87.8% ,一年生存率 75 .8% ,两年生存率 45 .5 % ;SRS+ WBRT组 41例 ,CR+PR92 .9% ,一年生存率 88.1% ,两年生存率 47.6 % ;两组对照无显著差异 (P>0 .10 ) ,但无对照有显著差异 (P<0 .0 5 ) ,WBRT组 31例 ,CR+ PR87.1% ,两年生存率 2 5 .8% ,与 SRS+ WBRT组对照无显著差异 (P>0 .10 ) ,瘤生存率分别为 48.4 ,71.4 ,两组一年生存率 5 4.8 ,与 SRS+ WBRT组对照有显著差异 (P<0 .0 0 5 )。平均生存时间 SRS、SRS+ WBRT、WBRT分别为 11月、14月、8月 ,经 t检验 :SRS组与 SRS+ WBRT组相差不明显 (P>0 .10 ) ,SRS+ WBRT与 WBRT组相差明显 (P<0 .0 1)。结论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颅内转移瘤的疗效比传统外科手术、外照射好 ,是一种方法简单的治疗手段。早期脑转移瘤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全脑放疗 脑转移瘤 治疗
下载PDF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远期并发症和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波涛 梁军潮 +3 位作者 王伟民 吴鸿勋 覃子衡 宁琼芳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202-204,共3页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远期并发症和疗效。方法对伽玛刀治疗的33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人进行长期随访(5~8年,平均75.7个月),记录其并发症和疼痛缓解情况。结果并发症发生率15.1%;短期随访有效率90.9%,...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远期并发症和疗效。方法对伽玛刀治疗的33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人进行长期随访(5~8年,平均75.7个月),记录其并发症和疼痛缓解情况。结果并发症发生率15.1%;短期随访有效率90.9%,远期有效率75.7%。结论立体定向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远期疗效可靠,并发症较少而且较轻微,可以作为首选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并发症 远期疗效 伽玛刀
下载PDF
不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技术在颅内病变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欧阳斌 王振宇 文碧秀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28期161-165,共5页
γ刀和X刀是应用最广泛的两种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技术,两者的治疗精度相同,剂量分布的适形性一致、均匀性X刀优于γ刀,对于复杂靶区X刀治疗效率更高。通过分析比较两种技术在听神经瘤、脑膜瘤、脑转移瘤、脑动静脉畸形、垂体腺瘤和三叉神... γ刀和X刀是应用最广泛的两种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技术,两者的治疗精度相同,剂量分布的适形性一致、均匀性X刀优于γ刀,对于复杂靶区X刀治疗效率更高。通过分析比较两种技术在听神经瘤、脑膜瘤、脑转移瘤、脑动静脉畸形、垂体腺瘤和三叉神经痛等病变中的治疗效果,表明两种技术在病变控制率、正常组织损伤率等方面无差别;γ刀治疗的临床应用经验更丰富,X刀的治疗方式则更多样化,适用范围更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ν刀 X刀 颅内病变
下载PDF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功能区顽固性癫痫 被引量:2
19
作者 漆松涛 邱炳辉 +2 位作者 杨开军 刘承勇 王克万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02年第4期213-216,共4页
目的 探讨脑重要功能区局部致痫灶顽固性癫痫的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新方法 ,提高手术疗效。方法  1999年 12月~ 2 0 0 1年 2月 ,对 30例 (男 18例 ,女 12例 ,平均年龄 2 3.1岁 )顽固性癫痫病人术前借助EEG ,MRI和PET联合定位 ,致痫... 目的 探讨脑重要功能区局部致痫灶顽固性癫痫的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新方法 ,提高手术疗效。方法  1999年 12月~ 2 0 0 1年 2月 ,对 30例 (男 18例 ,女 12例 ,平均年龄 2 3.1岁 )顽固性癫痫病人术前借助EEG ,MRI和PET联合定位 ,致痫灶均位于脑重要功能区 ,并采用PET辅助引导、BrainScanX刀治疗系统以致痫灶为靶区进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 ,周边剂量 9~ 11Gy。所有病人随访 12~ 2 4个月 ,定期比较治疗前后的EEG结果并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X刀治疗后 3月、6月、12月、2 4月复查EEG明显改善或正常 ,同时发作频率明显下降。按国际抗痫联盟Wieser外科手术疗效分类法进行疗效判定 ,1~ 2级 6 0 % ,3~ 4级 2 3.3% ,5~ 6级 16 .7%。结论 探讨了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功能区顽固性癫痫的方法和机理 ,并与多处软脑膜下横切术作比较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治疗 功能区顽固性癫痫
下载PDF
癫痫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 被引量:1
20
作者 何永生 黄光富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05年第1期i001-i002,共2页
关键词 治疗 癫痫 诊断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患者 确诊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脑部 神经元 放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