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8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传统美学在当代影视艺术发展中的价值意蕴——评《立象尽意与影像表意:中国传统美学在影视艺术中的理论再生》
1
作者 李学更 李雅婷 《传媒》 CSSCI 2024年第4期I0006-I0006,共1页
随着媒体融合进程的加快,新媒体、传统美学和影视之间存在着对话和融合的明显尝试。一方面,在传统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中国美学精神和艺术风格成为影视创作的内核和魅力;另一方面,影视创作创造性地运用影视语言演绎和展现了传统美学的韵味... 随着媒体融合进程的加快,新媒体、传统美学和影视之间存在着对话和融合的明显尝试。一方面,在传统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中国美学精神和艺术风格成为影视创作的内核和魅力;另一方面,影视创作创造性地运用影视语言演绎和展现了传统美学的韵味。同时,借助现代数字技术所开创的媒体形式和传播方式,传统美学与影视得以不断演进和发展。结合融媒体语境,在两者对话与融合的视域下,肖帅在《立象尽意与影像表意:中国传统美学在影视艺术中的理论再生》一书中把握住了传统美学的回归与加强。其既立足于中国传统美学的审美思维,不断地在传统美学的精神浸润中汲取养分;又抓住后现代语境下传统美学对影视学的积极构建作用,实现传统美学的影像转化。在中国传统美学意蕴和影像语言深层融合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媒介产品甚至是媒介文化的崇和共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融合 媒介产品 中国传统美学 媒介文化 现代数字技术 影视艺术 影视创作 立象尽意
下载PDF
散文教学“立象尽意”和语言本体的隐性失衡及其纾解——以《昆明的雨》教学为例
2
作者 练婧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4年第10期97-99,共3页
在初中语文散文教学中提升“立象尽意”与语言本体意识有利于促进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达成。本文以《昆明的雨》教学为例,提出散文教学的“立象尽意”与语言本体意识的实践策略,分别是“以读代讲”实现“口诵心惟”,“细节赏析”发掘语... 在初中语文散文教学中提升“立象尽意”与语言本体意识有利于促进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达成。本文以《昆明的雨》教学为例,提出散文教学的“立象尽意”与语言本体意识的实践策略,分别是“以读代讲”实现“口诵心惟”,“细节赏析”发掘语言的“言外之意”,创设游戏情境敞开语言背后的“韵外之旨”、课堂内外架设桥梁品悟语言流淌的“言不尽意”,为初中语文散文教学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初中语文 散文教学 立象尽意 语言本体
下载PDF
从“观物取象”到“立象尽意”——秦人早期设计艺术的物象表达 被引量:3
3
作者 宗椿理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8-64,共7页
文章通过分析秦人早期设计艺术的物象表达与文化溯源,进一步解析从"观物取象"到"立象尽意"的内在关联。通过个案解析的方式来丰富设计艺术物象表达的传承脉络,在展现秦人早期设计艺术的前提下,亦为秦人生活中众多... 文章通过分析秦人早期设计艺术的物象表达与文化溯源,进一步解析从"观物取象"到"立象尽意"的内在关联。通过个案解析的方式来丰富设计艺术物象表达的传承脉络,在展现秦人早期设计艺术的前提下,亦为秦人生活中众多造物个体注入文化承袭的标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人 早期设计艺术 观物取 立象尽意
下载PDF
心物合一 立象尽意——中国传统园林的继承与创新 被引量:2
4
作者 齐羚 宋志生 《建筑与文化》 2015年第8期86-88,共3页
设计思想决定设计态度、设计方法,从而影响设计的形式和内容。本文从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新心学理论核心"心物合一"出发,以"心物合一"作为设计哲学基础和指导思想,从文化认知和审美认知角度,探讨... 设计思想决定设计态度、设计方法,从而影响设计的形式和内容。本文从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新心学理论核心"心物合一"出发,以"心物合一"作为设计哲学基础和指导思想,从文化认知和审美认知角度,探讨中国传统意象思维的感知设计及在现代园林中的继承与创新,并结合项目实践进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物合一 师法自然 立象尽意 假借 山水
下载PDF
“立象尽意”与中国文化的诗性特征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涛 《天府新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0-125,共6页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思想一直持"语言和意义"是可以相分离的言意观,并在这种"言意观"的影响下,形成了中国文化中独具特色的"立象尽意"的思想,滋长了中国文化中的"诗性"特征,具体表现在只求&qu...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思想一直持"语言和意义"是可以相分离的言意观,并在这种"言意观"的影响下,形成了中国文化中独具特色的"立象尽意"的思想,滋长了中国文化中的"诗性"特征,具体表现在只求"意会"的诗性思维方式和以"形象"来说理的话语策略。在当前的全球化浪潮中,对中西"言意观"差异的理解,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异质性特点,从而更好地展开中西文化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意关系 立象尽意 诗性特征 中西方文化差异
下载PDF
文学的“言”“象”“意”审美辨析——对“言不尽意”和“立象尽意”中国古典文论观点的审美解读 被引量:3
6
作者 陈道谆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年第1期13-15,20,共4页
在"言、象、意"三者关系中,"象"只是文学语言的一个审美载体,而不是目的,语言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仍然是"意"。但语言要"尽意",必须通过"象"才能实现。"象"因此在一定条件... 在"言、象、意"三者关系中,"象"只是文学语言的一个审美载体,而不是目的,语言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仍然是"意"。但语言要"尽意",必须通过"象"才能实现。"象"因此在一定条件下成为"言"与"意"的中介,成为思想的有效载体。这样,"言"、"象"、"意"彼此之间就有了一定的指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解读 言不尽意 立象尽意
下载PDF
重“意”轻“言”——“立象尽意”的诗学缺陷 被引量:1
7
作者 向天渊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12-116,共5页
哲学命题"立象尽意"被借用到诗学领域之后获得崭新内涵,即对"言外之意"的强调与追求;在韵味、兴趣、神韵和境界等学说的传承之中,诗歌语言自身的审美价值逐步被淡化,乃至最终被意象美与意境美的夺目光彩所遮蔽。虽... 哲学命题"立象尽意"被借用到诗学领域之后获得崭新内涵,即对"言外之意"的强调与追求;在韵味、兴趣、神韵和境界等学说的传承之中,诗歌语言自身的审美价值逐步被淡化,乃至最终被意象美与意境美的夺目光彩所遮蔽。虽然传统诗学对诗歌格律声色之美也给予了细致分析,赋比兴理论也可视为对"立象尽意"的补充,但都被"辞达而已"这一实用性要求所消弭。认识"立象尽意"重意轻言的缺陷,对现代汉语诗学的建设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象尽意 言外之意 重意轻言 现代汉语诗学
下载PDF
立象尽意 《乐道——中国古典音乐哲学论稿》之三 被引量:1
8
作者 陇菲(牛龙菲)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27-33,共7页
在中国古典乐道看来,所谓音乐者,正是以“道、形、器”中“形”之层面的乐象即音响动态模型,来明示亘古不易之万物行运大道。一方面,乐象就其作为模型而言,势必先行“遗忘己象”,从而先天地失落了自己最为具像的方面;就其根本不可能对... 在中国古典乐道看来,所谓音乐者,正是以“道、形、器”中“形”之层面的乐象即音响动态模型,来明示亘古不易之万物行运大道。一方面,乐象就其作为模型而言,势必先行“遗忘己象”,从而先天地失落了自己最为具像的方面;就其根本不可能对世间其它事象进行几何拓扑模拟而言,又先天地失落了对象事件之最为具像的方面;所余者,仅是音响动态模型与其模拟之对象事件所共有的某种同态同行之抽象的品质。正是这种抽象的品质,使其具有了基型的概括能力。另一方面,乐象即音响动态模型又具有王夫之所说“据器而道存,离器而道毁”的特殊品质。因此,所谓乐象即音响动态模型,乃是墨子所谓“达·类·私”三级范畴中“类”一级的“类象”。在此“类象”之中,道、形、器三者“统一乎一形”,而成为“直观之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象尽意 基型 音响动态模型 音乐哲学 中国古典音乐哲学
下载PDF
立象尽意——当代产品造型及其规范的符号学阐释 被引量:1
9
作者 徐恒醇 《理论与现代化》 1996年第1期27-28,共2页
当代工业设计,随着产品技术的日益成熟和趋同化,已经把注意力更多地投射到对产品宜人性和文化意味的追求。因此,除了实用功能之外,产品的精神功能越发突出。精神功能不仅包括审美作用,而且包括认知作用。以感知觉为起点的认知过程,既是... 当代工业设计,随着产品技术的日益成熟和趋同化,已经把注意力更多地投射到对产品宜人性和文化意味的追求。因此,除了实用功能之外,产品的精神功能越发突出。精神功能不仅包括审美作用,而且包括认知作用。以感知觉为起点的认知过程,既是人们接触产品和使用产品的前提,也是产品发挥审美作用的基础。故而产品功能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它包含实用、认知和审美3方面的内容。 产品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造型 符号学 立象尽意 产品语言 审美作用 文化意味 造型形态 工业设计 精神功能 产品功能
下载PDF
立象尽意——中国文学的形象特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邱明丰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53-56,共4页
立象尽意是中国文学的形象特征,中国古代的众多先贤都对此进行过相关的论述。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所构造的言、意、象关系,与西方现代文学理论倡导的"语言是存在之家"等理论具有重大区别,体现了中国文学理论对文学形象特征的独... 立象尽意是中国文学的形象特征,中国古代的众多先贤都对此进行过相关的论述。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所构造的言、意、象关系,与西方现代文学理论倡导的"语言是存在之家"等理论具有重大区别,体现了中国文学理论对文学形象特征的独特认知。立象尽意的文学特征在中国古代最终形成了"意象"范畴,并为后代学者不断地发展和充实。站在当前的学术视野之中,文章从中国文学理论的话语建设方面阐述了立象尽意在当代的具体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象尽意 话语
下载PDF
《文心雕龙》风骨论的立象尽意——兼论古文的言说与解读方式及其"西化"
11
作者 徐扬尚 《天府新论》 CSSCI 2010年第2期 148-152,共5页
《文心雕龙》的风骨何谓?现代解读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总体上有三说:一是文意与文辞两分说;二是形式与内容两分说;三是以风骨为相对文采的风格说。许多论证不可谓不细致、不深刻,然而却因总体上属于“非我”的“一元暨中心、二元... 《文心雕龙》的风骨何谓?现代解读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总体上有三说:一是文意与文辞两分说;二是形式与内容两分说;三是以风骨为相对文采的风格说。许多论证不可谓不细致、不深刻,然而却因总体上属于“非我”的“一元暨中心、二元对立统一”的割裂式解读,从而感染现代中国文论的“失语症”。追根求源,那就是无视汉语传统的立象尽意、依经立义、相关性原则的意义表述与生成方式,既定意义、文本语境、文化话语诉求与读象悟意、得意忘象的解读方式,从而顾此失彼。风骨就是运用立象尽意的意义表述与生成方式所建构的意象性术语,本身属于取象鹰隼的骨劲气猛的审关意象。作为一种艺术倾向与追求,意义涵盖情志、文辞、藻饰、结构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骨 立象尽意 言说方式 解读方式 西化
下载PDF
立象尽意:中国传统诗学中“言”的淡化与遮蔽
12
作者 向天渊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52-56,共5页
哲学命题“立象尽意”被借用到诗学领域之后获得了崭新的内涵 ,即对“言外之意”的强调与追求 ;在韵味、兴趣、神韵和境界等学说的承传之中 ,这种强调与追求逐步被加强。然而 ,正是在这一发展历程中 ,诗歌语言自身的审美价值逐步被淡化 ... 哲学命题“立象尽意”被借用到诗学领域之后获得了崭新的内涵 ,即对“言外之意”的强调与追求 ;在韵味、兴趣、神韵和境界等学说的承传之中 ,这种强调与追求逐步被加强。然而 ,正是在这一发展历程中 ,诗歌语言自身的审美价值逐步被淡化 ,乃至最终被意象美与意境美的夺目光彩所遮蔽。认识传统诗学这一重意轻言的倾斜形态 ,对现代汉语诗学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象尽意 言外之意 新诗
下载PDF
“立象尽意”:商周青铜器的设计智慧
13
作者 杨先艺 王敏 +1 位作者 蔡偲 袁义华 《创意与设计》 2022年第1期20-27,共8页
“立象尽意”是中国传统设计美学中的重要概念,是商周青铜器设计中的重要思想,蕴含了古人的设计智慧。“立象尽意”之“象”源于卦象,却可以比类万物,寓意深远。本文在对中国古文献进行研究梳理的基础上,对“立象尽意”的思想内涵进行... “立象尽意”是中国传统设计美学中的重要概念,是商周青铜器设计中的重要思想,蕴含了古人的设计智慧。“立象尽意”之“象”源于卦象,却可以比类万物,寓意深远。本文在对中国古文献进行研究梳理的基础上,对“立象尽意”的思想内涵进行了解读和阐释;并从器物研究的角度,对商周青铜器设计的“象”与“意”的具体内容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商周青铜器的造型之“象”和纹饰“象”的分析,可以窥见其背后的政治制度和宗教信仰,以了解器物设计中蕴藏的礼制等级观念,以及先民意识中的吉祥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象尽意 商周 青铜器 设计智慧 征思维
下载PDF
临江窑青花瓷纹饰的“立象尽意”表达研究
14
作者 王占峰 《山东陶瓷》 CAS 2023年第1期37-43,共7页
各地传世民窑产品创新作为区域文化再造与推广的重要形式载体,已成为地方政府文化软实力打造与输出的新方向。纵观近年民窑复兴热潮,各地民窑在创新产品应对现代消费场景的设计过程中多有文化基因弱化、装饰同质化的现象,后果是产品偏... 各地传世民窑产品创新作为区域文化再造与推广的重要形式载体,已成为地方政府文化软实力打造与输出的新方向。纵观近年民窑复兴热潮,各地民窑在创新产品应对现代消费场景的设计过程中多有文化基因弱化、装饰同质化的现象,后果是产品偏离本土文化内核而损伤民窑特色。以江西临江窑青花瓷为例,探索青花瓷纹饰“象与意”的创造路径并指导现代技艺创新是具有现实价值的。通过对临江窑青花瓷纹饰的“物象设计”与“情感表达”的关系进行挖掘,提出两项“物象”摄取创新路径,两项“情感”表达方法,以期为临江窑青花瓷制瓷纹饰创新提供参考方向,为民窑现代产品文化基因传承与创新再造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象尽意 临江窑 青花瓷
下载PDF
“立象尽意”——浅谈中国水墨画中的符号美学 被引量:1
15
作者 向洁 郭薇 《美术教育研究》 2020年第18期22-23,共2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国水墨画承载的美学意蕴是由艺术家独特的思想情感、人文精神与画面中的视觉符号共同构成的。该文从中国传统绘画创作理论中的"立象尽意"这一美学范畴出发,基于中国水墨画的视觉表现效果,说明中国水墨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国水墨画承载的美学意蕴是由艺术家独特的思想情感、人文精神与画面中的视觉符号共同构成的。该文从中国传统绘画创作理论中的"立象尽意"这一美学范畴出发,基于中国水墨画的视觉表现效果,说明中国水墨画艺术创作过程是艺术家将自身对于世界的认识与感知转化为视觉形象的过程,作品的视觉语言映射出艺术家的主观情感和人文精神,形成中国水墨画的符号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象尽意 符号美学 水墨画
下载PDF
立象尽意 以小见大——《局易》中形象与典型思想论探 被引量:2
16
作者 卓支中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3期56-62,共7页
一《周易》是产生于上古先秦时代的一部儒家经典。想从此书中探寻文学的形象与典型思想,岂不是十分可笑的事么?那时的人们在理论认识上,还没有把纯文学作品与学术著作明确地分开。那时的“文”、“文学”的概念,是指文章、博学。
关键词 典型思想 立象尽意 周易 先秦时代 学术著作 儒家经典 文学作品 文心雕龙 诗歌创作
下载PDF
“观物取象”与“立象尽意”的设计学理解与应用--以侗族文化主题餐厅设计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牟彪 陶婵 徐鑫 《湖南包装》 2023年第6期51-54,共4页
“观物取象”与“立象尽意”作为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内容,在文化自信的当下为现代室内设计创新提供了新视角。理清其涵义以及设计学衍生意义,并以侗族文化主题的餐饮空间为例指导设计实践,旨在为创新现代室内设计作参考。
关键词 观物取 立象尽意 侗族文化 主题餐厅 空间设计
下载PDF
“立象尽意”之“图解·营造”——以乐华汉王宫入口及汉茂陵石刻廊房建筑设计为例
18
作者 王波峰 宋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6期52-57,共6页
我国具有传统风貌保护与展示的区域,由于视觉信息传递的直观性导致其内建筑的“立象”尤为重要,而对于其间的建筑除了立象外,更重要的是物尽其意,所以这类建筑往往是这个区域的重要标志物。以具有汉文化风貌的两例建筑设计思维过程为例... 我国具有传统风貌保护与展示的区域,由于视觉信息传递的直观性导致其内建筑的“立象”尤为重要,而对于其间的建筑除了立象外,更重要的是物尽其意,所以这类建筑往往是这个区域的重要标志物。以具有汉文化风貌的两例建筑设计思维过程为例,解读运用图解、释文的方法收集并分析汉代历史文献和已有研究成果,以及出土文物等图像资料信息,进行“立象以尽意”的设计过程比较,得出“立象尽意”中的“象”和“意”都是所在区域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环境特征协调的产物。所以运用“立象尽意”的设计思维,能够更有效、更准确地传递所在区域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尊重我国传统文化特质的表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象尽意 图解 释文 风景建筑设计
下载PDF
《周易》“立象尽意”对中国古代文论影响
19
作者 孙中华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S2期107-108,共2页
《周易》尽管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奇特的哲学著作,但蕴含着文学理论的萌芽。古代文论家所论述的诗歌特点"象外之象","象外传神"等应以《周易》所论述的"立象尽意"为源,并且对文艺理论的虚实论有很大影响。
关键词 立象尽意 虚实论
下载PDF
立象尽意——蔡智写意花鸟画艺术语言探源 被引量:1
20
作者 冀雪莹 《艺术家》 2018年第8期26-26,共1页
蔡智写意花鸟画艺术语言的形成,与其鲜明的漓江画派写意特征和自己对于花鸟画与生活间的自在领悟息息相关。特别是,其艺术语言形成的根源还与其本身所坚持的'立象尽意'的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不能分割。凭借多样深厚的对于写意花鸟... 蔡智写意花鸟画艺术语言的形成,与其鲜明的漓江画派写意特征和自己对于花鸟画与生活间的自在领悟息息相关。特别是,其艺术语言形成的根源还与其本身所坚持的'立象尽意'的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不能分割。凭借多样深厚的对于写意花鸟画及其艺术理论的深刻理解与准确研究,形成了蔡智写意花鸟画中意象美的艺术语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语言 立象尽意 花鸟画艺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