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2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下重复输尿管端侧吻合术治疗重复肾的疗效分析
1
作者 桂萌 张磊 +4 位作者 贺庆豹 王浩 张玲玲 贺红嘉 李开升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69-473,共5页
目的评价腹腔镜下重复输尿管端侧吻合术治疗完全型重复肾上输尿管扩张或异位开口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2年8月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采用腹腔镜下重复输尿管端侧吻合术治疗的23例完全型重复肾患儿临床资料。女14例、... 目的评价腹腔镜下重复输尿管端侧吻合术治疗完全型重复肾上输尿管扩张或异位开口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2年8月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采用腹腔镜下重复输尿管端侧吻合术治疗的23例完全型重复肾患儿临床资料。女14例、男9例,年龄15(8,26)个月。主要临床表现为漏尿、发热性尿路感染。测量手术前后上肾肾盂前后径以及上输尿管直径,观察手术疗效及并发症。结果23例均在腹腔镜下成功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手术时间100(90,120)min,术后留置输尿管支架36(32,41)d。术后所有患儿漏尿症状消失,无一例出现发热性尿路感染。所有患儿手术前后血压均正常,手术前后无一例出现下输尿管扩张。术前上肾盂前后径(15.22±9.19)mm,上输尿管最宽直径(13.91±5.98)mm;术后6个月上肾盂前后径(6.87±6.36)mm,上输尿管最宽直径(3.83±1.95)mm;手术前后上肾盂前后径、上输尿管最宽直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重复输尿管端侧吻合术治疗完全型重复肾上输尿病变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输尿管端侧吻合 完全型重复肾 重复上输尿管扩张 外科手术 儿童
下载PDF
全腹腔镜下食管空肠改良π形吻合术与食管空肠端侧吻合术在全胃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比较
2
作者 沈佳敏 孙甜甜 +1 位作者 唐琴 孙广立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4期1526-1530,共5页
目的比较全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中食管空肠改良π形吻合术与食管空肠端侧吻合术两种术式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3年2月在江苏省肿瘤医院择期行完全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100例胃腺癌患者资料。根据术式不... 目的比较全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中食管空肠改良π形吻合术与食管空肠端侧吻合术两种术式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3年2月在江苏省肿瘤医院择期行完全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100例胃腺癌患者资料。根据术式不同分为改良π形吻合组与端侧吻合组,每组各50例,分别在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中选择食管空肠改良π形吻合术与食管空肠端侧吻合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以及吻合时间)、术后康复指标(术后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食以及引流管撤除时间、住院时间)、疼痛指标[术后6 h、术后1 d、术后3 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病理分期(TNM分期)以及围手术期并发症(肺部感染、吻合口狭窄、切口感染、胃食管反流)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π形吻合组患者的切口长度和吻合时间分别为(5.29±1.48)cm、(31.44±7.96)min,均明显短于端侧吻合组[(11.06±1.33)cm、(43.86±6.51)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引流管拔管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两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术后3 d,改良π形吻合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分别为(5.02±0.71)、(3.08±0.87)分,均明显低于端侧吻合组[(5.97±0.89)、(5.94±1.0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病理分期均相比术前明显改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前、术后病理分期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中选择食管空肠改良π形吻合术的临床预后良好,相比端侧吻合术的术源性创伤更小,手术时间更短,对于患者术后疼痛控制有更好的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未发现明显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切除术 腹腔镜 食管空肠改良π形吻合 食管空肠端侧吻合
下载PDF
公式预测法在端侧吻合动静脉内瘘手术吻合口设计中应用的效果观察
3
作者 龙湟哲 莫雄 +1 位作者 杨鹏 李梅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4年第10期775-778,共4页
目的探讨如何通过合理设计动静脉吻合口来提高首次动静脉内瘘成熟率。方法根据血管通路手术设计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动静脉内瘘端侧吻合术,观察组采用公式预测法设计吻合口,对比2组手术前头静脉直径、桡动脉直径、桡... 目的探讨如何通过合理设计动静脉吻合口来提高首次动静脉内瘘成熟率。方法根据血管通路手术设计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动静脉内瘘端侧吻合术,观察组采用公式预测法设计吻合口,对比2组手术前头静脉直径、桡动脉直径、桡动脉切口长度、手术后吻合口直径、手术后头静脉流出道直径、肱动脉血流量、内瘘成熟率。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手术前头静脉直径、桡动脉直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516、0.381,P=0.794、0.861);对照组桡动脉切口长度小于观察组(F=0.099,P<0.001);对照组手术后14 d、28 d、42 d吻合口直径均分别小于观察组(F=3.812、1.735、1.487,均P<0.001);对照组手术后14 d、28 d、42 d头静脉直径均分别小于观察组(F=0.233、1.442、0.002,P=0.012、0.024、<0.001);对照组手术后14 d、28 d、42 d肱动脉血流量均分别小于观察组(F=2.287、1.121、0.019,P<0.001、0.008、0.001);手术后28 d对照组内瘘成熟率低于观察组(χ_(2)=4.167,P=0.041);手术后42 d对照组内瘘成熟率低于观察组(χ_(2)=3.990,P=0.046)。结论采用公式预测法设计内瘘吻合口有利于提高首次内瘘成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 端侧吻合 终末期肾病
下载PDF
端侧吻合与侧侧吻合术在回肠造口还纳术中的疗效对比研究
4
作者 张传鑫 汪伟 许安琪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5期890-892,共3页
目的对比研究端侧吻合与侧侧吻合术在回肠造口还纳术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75例回肠造口还纳术患者,根据不同吻合技术将其纳入端侧吻合组(37例)与侧侧吻合组(38例),端侧吻合组术中采... 目的对比研究端侧吻合与侧侧吻合术在回肠造口还纳术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75例回肠造口还纳术患者,根据不同吻合技术将其纳入端侧吻合组(37例)与侧侧吻合组(38例),端侧吻合组术中采取端侧吻合术,侧侧吻合组术中采取侧侧吻合术,对比2组的术中指标(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指标(疼痛程度、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应激反应指标(皮质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并发症发生率(吻合口漏、吻合口出血、感染、肠梗阻)。结果侧侧吻合组的手术时间长于端侧吻合组,出血量小于端侧吻合组,切口长度小于端侧吻合组,均P<0.05;侧侧吻合组的疼痛程度评分以及下床活动、排气、住院的时间均少于端侧吻合组,P<0.05;2组术后1 d的皮质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均高于术前(P<0.05),侧侧吻合组术后1 d的皮质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均低于端侧吻合组(P<0.05);侧侧吻合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略低于端侧吻合组,P>0.05。结论侧侧吻合术在回肠造口还纳术中的应用效果优于端侧吻合术,可改善术中指标,减轻术后疼痛及应激反应,减少并发症,有利于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侧吻合 吻合 回肠造口还纳术 应激反应 并发症
下载PDF
周围神经端侧吻合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乔虎云 梁炳生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385-387,共3页
关键词 周围神经端侧吻合 周围神经离断性损伤 神经端侧吻合技术 周围神经损伤 神经缺损 神经移植 吻合 神经断 受损神经 移植方法 国外学者 20世纪 修复
下载PDF
周围神经端侧吻合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洪光祥 陈振兵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6年第2期67-69,共3页
关键词 端侧吻合 神经端侧吻合 腓总神经 再生神经 神经外膜 胫神经 运动终板 开窗 吻合
下载PDF
改良端侧吻合与传统端侧吻合在动静脉内瘘术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2
7
作者 陈俊柱 冯锡光 《中医临床研究》 2018年第21期38-41,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端侧吻合手术在动静脉内瘘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016年8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端侧吻合行动静脉内瘘术,观察组采用改良端侧吻合动静... 目的:探讨改良端侧吻合手术在动静脉内瘘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016年8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端侧吻合行动静脉内瘘术,观察组采用改良端侧吻合动静脉内瘘术。比较两组吻合时间,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以及1年通畅率,术后并发症,手术优良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吻合时间分别为(22.46±5.28)min、(28.84±6.17)min,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7.5%vs 87.5%(P>0.05)。观察组手术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6个月和1年时的通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5%vs 17.5%(P<0.05)。结论:改良端侧吻合操作简单,可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方便进行手术探查和取栓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端侧吻合 动静脉内瘘术 传统端侧吻合 血液透析
下载PDF
神经端侧吻合治疗尺神经缺损2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徐德军 张震宇 +4 位作者 刘积平 李冬严 侯勇 向海兵 赵晖 《武警医学》 CAS 2005年第8期621-621,共1页
关键词 端侧吻合 神经缺损 显微外科 神经端侧吻合 尺神经缺损 治疗
下载PDF
神经端侧吻合重建皮瓣感觉修复足跟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15
9
作者 陈辉 陈绍宗 李跃军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14-15,共2页
目的重建隐动脉皮瓣感觉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方法对3例足跟部软组织缺损采用隐动脉皮瓣交叉移植修复,应用神经端侧吻合技术重建皮瓣感觉并恢复供肢内踝、足内缘和口止母趾皮肤的感觉。结果3例均获得成功,随访6~12个月,皮瓣... 目的重建隐动脉皮瓣感觉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方法对3例足跟部软组织缺损采用隐动脉皮瓣交叉移植修复,应用神经端侧吻合技术重建皮瓣感觉并恢复供肢内踝、足内缘和口止母趾皮肤的感觉。结果3例均获得成功,随访6~12个月,皮瓣感觉恢复良好,供肢内踝、足内缘和口止母趾皮肤感觉亦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跟 软组织缺损 修复 神经端侧吻合 感觉
下载PDF
神经端侧吻合治疗尺神经缺损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21
10
作者 罗永湘 王体沛 方煌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6期338-339,共2页
为修复周围神经缺损寻找一种行之有效而操作简便的手术术式。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远侧断端与未损伤的正中神经行端侧吻合治疗尺神经陈旧性损伤1例,缺损在3cm以上,且不能直接行端端吻合。术后进行14个月的随访,对患者的感... 为修复周围神经缺损寻找一种行之有效而操作简便的手术术式。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远侧断端与未损伤的正中神经行端侧吻合治疗尺神经陈旧性损伤1例,缺损在3cm以上,且不能直接行端端吻合。术后进行14个月的随访,对患者的感觉功能与肌力的恢复作全面评价。结果,尺神经支配区的感觉与运动功能已恢复,手部功能接近正常。证明,尺神经远侧断端与未受损伤的正中神经行端侧吻合术修复尺神经缺损,是一种崭新术式,虽是临床初试,但操作简便、疗效佳,有广阔地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端侧吻合 尺神经缺损 治疗
下载PDF
端侧吻合与自体神经移植神经再生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4
11
作者 尚咏 张正之 +1 位作者 郑仰林 卢世璧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14期2077-2078,共2页
目的比较周围神经端侧吻合与自体神经移植后神经再生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用Wister大白鼠60只,随机分成3组。A组:切断左侧腓神经1cm,造成神经缺损,取对侧相应的腓神经桥接缺损。B组:切断左侧腓神经,在邻近的胫神经干外膜... 目的比较周围神经端侧吻合与自体神经移植后神经再生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用Wister大白鼠60只,随机分成3组。A组:切断左侧腓神经1cm,造成神经缺损,取对侧相应的腓神经桥接缺损。B组:切断左侧腓神经,在邻近的胫神经干外膜上开一1mm小窗,将腓神经远端吻合到胫神经干侧方开窗处。C组:方法同B组,但束膜开窗。各组分别于术后8、12周取材并进行大体、组织学、形态定量学和电生理检测。结果自体神经移植体修复神经缺损后,再生神经的数目、有髓神经纤维截面积、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优于端侧吻合的外膜、束膜开窗组(P<0.05);外膜开窗组与束膜开窗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体神经移植修复大鼠周围神经缺损,其再生神经纤维质量优于端侧吻合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神经移植 神经再生 端侧吻合 对比分析
下载PDF
神经干端侧吻合后侧支发芽能力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5
12
作者 曹学诚 矢岛弘嗣 +1 位作者 玉井进 蔡锦方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6期321-324,共4页
为观测神经干在端侧吻合后的侧支发芽能力,分别在供体神经上作外膜开窗,检查其侧支发芽情况,并与端端吻合作比较。实验用16只成年SD大白鼠,将其随机分为4个组。1组,腓神经切断后在胫神经外膜上开窗,然后将两者作端侧吻合。... 为观测神经干在端侧吻合后的侧支发芽能力,分别在供体神经上作外膜开窗,检查其侧支发芽情况,并与端端吻合作比较。实验用16只成年SD大白鼠,将其随机分为4个组。1组,腓神经切断后在胫神经外膜上开窗,然后将两者作端侧吻合。2组,手术步骤同1组,但不作胫神经外膜开窗。3组,胫神经不开窗,离断的腓神经与胫神经平行缝合。4组,腓神经切断后立即行端端吻合。术后3个月,所有动物分别测定腓神经功能指数(PFI),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活性,并作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第1组与第2组的PFI,ChAT活性无明显差异(P>0.05)。组织学检查证实,侧支发芽纤维的存在,即使在第3组,也可见到大量的神经纤维,侧支发芽的纤维为小的有髓纤维。但1组的ChAT活性仅是第4组的2/3。结果提示,外膜鞘在远期对神经的侧支发芽能力几乎没有影响。神经侧支发芽能力比我们通常想象的要强,但在临床应用以前尚需作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 神经干 端侧吻合 支发芽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对周围神经端侧吻合靶器官功能恢复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黄立 洪光祥 王发斌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4年第7期1254-1255,T002,共3页
目的:研究周围神经损伤以后,神经远端与健康神经行端侧吻合,靶器官定期注射神经生长因子(NGF),对神经再生及靶器官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30只雌性Wistar大白鼠,随机分为NGF组,NS组及正常组。前两组切断右下肢腓神经,远端同健康胫神经行... 目的:研究周围神经损伤以后,神经远端与健康神经行端侧吻合,靶器官定期注射神经生长因子(NGF),对神经再生及靶器官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30只雌性Wistar大白鼠,随机分为NGF组,NS组及正常组。前两组切断右下肢腓神经,远端同健康胫神经行端侧吻合,手术当天开始右小腿外侧注射NGF200U,1次/d,持续两周,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NS),分别于12周后行胫前肌湿重、电生理、再生神经、靶肌肉组织学检查。结果:胫前肌湿重NGF组为(0.80±0.14)g,高于NS组(0.59±0.12)g(T=5.60,P<0.01)术后12周NGF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振幅犤(3.77±0.35)mV犦,潜伏期犤(5.595±0.893)ms犦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犤(26.50±2.53)m/s犦,均优于NS组犤(2.53±0.74)mV,(8.327±0.802)ms,(19.62±1.71)m/s,T=9.91,8.04,10.43,P<0.01犦。结论:周围神经端侧吻合后靶器官内注射NGF,能促进神经侧支再生,靶器官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神经端侧吻合 靶器官功能恢复 实验 周围神经损伤 神经再生
下载PDF
端侧吻合与神经移植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疗效的形态学比较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家辉 郑晓明 +2 位作者 洪光祥 王发斌 陈振兵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0期986-987,共2页
目的 :比较神经端侧吻合与神经移植修复神经缺损的疗效。方法 :Wistar大白鼠 2 0只 ,分两组 ,每组 10只。右侧手术 ,切除腓总神经 8mm。端侧吻合组近端反转结扎 ,远端与胫神经外膜开窗处行端侧吻合。神经移植组切取腓肠神经 10mm ,移植... 目的 :比较神经端侧吻合与神经移植修复神经缺损的疗效。方法 :Wistar大白鼠 2 0只 ,分两组 ,每组 10只。右侧手术 ,切除腓总神经 8mm。端侧吻合组近端反转结扎 ,远端与胫神经外膜开窗处行端侧吻合。神经移植组切取腓肠神经 10mm ,移植于腓总神经缺损处。两组动物左侧作正常对照。术后 3个月 ,行双侧腓总神经、胫前肌组织学检查、胫前肌肌湿重测定及运动终板检查。结果 :两组再生神经纤维数目、肌湿重、肌纤维截面积、运动终板的面积及着色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端侧吻合 神经移植 神经缺损 形态学比较
下载PDF
BDNF对端侧吻合面神经再生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彭铁男 赵巍 +1 位作者 刘超 孙宏晨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2-314,共3页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面神经端侧吻合后促进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30只家兔随机分2组,将双侧离断的面神经上颊支远端与同侧外膜开窗的下颊支行端侧吻合。术后给予BDNF的为实验组,给予生理盐水的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2、4...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面神经端侧吻合后促进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30只家兔随机分2组,将双侧离断的面神经上颊支远端与同侧外膜开窗的下颊支行端侧吻合。术后给予BDNF的为实验组,给予生理盐水的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2、4、8周取材,采用电生理,光镜,透射电镜等检测方法。结果:实验组神经传导速度、动作电位、组织学形态学定量分析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BDNF对面神经端侧吻合后神经再生有明显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DNF 面神经再生 端侧吻合
下载PDF
左半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一期切除吻合器端侧吻合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4
16
作者 张宇光 周晓初 +1 位作者 马旭 陈洁生 《实用癌症杂志》 2013年第4期360-361,共2页
目的探讨左半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一期切除吻合器端侧吻合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例左半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一期切除,吻合器端侧吻合,据术中情况行结肠灌洗,术后应用抗生素及营养支持对症治疗。结果所... 目的探讨左半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一期切除吻合器端侧吻合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例左半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一期切除,吻合器端侧吻合,据术中情况行结肠灌洗,术后应用抗生素及营养支持对症治疗。结果所有病例治愈出院。无吻合口瘘、出血和狭窄发生。切口感染2例,切口裂开1例,心功能衰竭1例,感染性休克1例。结论在选择合适患者基础上,左半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一期切除应用吻合器行端侧吻合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半结肠癌 急性肠梗阻 一期切除吻合 吻合 端侧吻合
下载PDF
兔耳大神经端侧吻合后神经元胞体和神经干内cAMP的水平 被引量:8
17
作者 曹祖峰 陈绍宗 +2 位作者 张盈华 李跃军 吕小星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9年第11期969-971,共3页
目的:观察神经端侧吻合后供神经的神经节和神经干内cAMP水平变化,为探索神经再生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新西兰兔52只,随机分为A,B,C组,A组为两耳大神经端侧吻合实验组,B组为未吻合对照组,C组为正常耳大神经对照... 目的:观察神经端侧吻合后供神经的神经节和神经干内cAMP水平变化,为探索神经再生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新西兰兔52只,随机分为A,B,C组,A组为两耳大神经端侧吻合实验组,B组为未吻合对照组,C组为正常耳大神经对照组,A,B2组各按术后2,4,7,14,30,60d分为6个观察组,每组动物4只.观察到期后,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检测供神经节、神经干和吻合口部位的cAMP含量.结果:在正常耳大神经的神经节、神经干和相当于吻合口部位标本中,cAMP含量分别为(1.62±0.12),(1.55±0.17)和(1.55±0.17)nmol/g;A,B2组在以上3个部位的cAMP含量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即术后早期(2d)下降到正常水平以下,4d陡然上升,7d达到峰值,分别在60d和30d缓慢下降至正常.A组的cAMP含量在术后4d~30d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B组.结论:兔耳大神经端侧吻合后,供神经的神经节和神经干内cAMP含量显著高于不作神经端侧吻合的对照组,恢复到正常水平的时间也明显延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端侧吻合 腺苷环-磷酸 神经节 轴突
下载PDF
动静脉内瘘术端侧吻合法8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郝立松 曹道白音 +4 位作者 董志永 王青云 董春锋 苏日太 汪忠镐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6年第10期70-71,共2页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术端侧吻合法建立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手术效果,以期进一步提高动静脉内瘘手术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上肢头静脉、桡动脉行端侧吻合建立上肢动静脉内瘘术的临床资料,观察疗效,是否达到透析要求。...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术端侧吻合法建立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手术效果,以期进一步提高动静脉内瘘手术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上肢头静脉、桡动脉行端侧吻合建立上肢动静脉内瘘术的临床资料,观察疗效,是否达到透析要求。结果术后吻合口出血3例,吻合口狭窄2例,经对症处理后所有病例动静脉内瘘血流量均≥200ml/min而达到透析要求。结论静脉内瘘术端侧吻合术前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手术切口及术后正确护理,能够减少术后血管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术 端侧吻合
下载PDF
周围神经端侧吻合后靶肌肉及其运动终板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家辉 洪光祥 王发斌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0-131,i0004,共3页
[目的]研究周围神经端侧吻合后靶肌肉及其运动终板的形态,为端侧吻合的应用提供进一步的形态学依据。[方法]W istar大白鼠26只,随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3只,实验组右侧腓总神经切断后,近端反转结扎,远端与胫神经外膜开窗处行端侧吻合... [目的]研究周围神经端侧吻合后靶肌肉及其运动终板的形态,为端侧吻合的应用提供进一步的形态学依据。[方法]W istar大白鼠26只,随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3只,实验组右侧腓总神经切断后,近端反转结扎,远端与胫神经外膜开窗处行端侧吻合,对照组右侧腓总神经切断后,两端均反转结扎,两组动物左侧作正常对照,不作处理。术后3个月,行双侧腓总神经、胫前肌组织学检查,胫前肌湿重测定,运动终板检查。[结果]实验侧胫前肌结构清晰,肌纤维较粗大,运动终板面积大,结构清晰,着色深,接近正常侧。实验侧与对照侧的胫前肌肌湿重比、肌纤维截面积比、运动终板的面积比和着色比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神经端侧吻合能保护靶肌肉及其运动终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 端侧吻合 肌肉 运动终板
下载PDF
捆绑式胰肠端侧吻合术 被引量:11
20
作者 黄从云 彭淑牖 +3 位作者 朱剑华 吴青松 赵家锋 张小龙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1年第5期452-454,共3页
目的:介绍一种新型胰肠吻合术——捆绑式胰肠端侧吻合术,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间7例病人,其中5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2例行胰腺中段切除,包括胰头癌3例、胰体癌2例、肿块型慢性胰腺炎2例。其中2例胰腺残端明显过... 目的:介绍一种新型胰肠吻合术——捆绑式胰肠端侧吻合术,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间7例病人,其中5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2例行胰腺中段切除,包括胰头癌3例、胰体癌2例、肿块型慢性胰腺炎2例。其中2例胰腺残端明显过大超过肠腔管径,2例行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或脾静脉部分切除修补。操作包括3个主要步骤:胰腺残端游离,空肠系膜对侧肠壁切开及荷包缝线预置,胰肠端侧吻合(包括胰腺残端拖入空肠、吻合口两端肠壁固定于胰腺上、下缘后腹膜、浆肌层荷包缝线结扎捆绑)。结果:全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死亡。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1例,切口疝1例,无胆漏和胰肠吻合口漏发生。结论:捆绑式胰肠端侧吻合术能有效地预防吻合口漏发生,特别是胰腺残端过大者,从而提高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和胰腺中段切除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腺中段切除术 端侧吻合 捆绑式胰肠吻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