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南部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孔隙结构特征与页岩气赋存模式 被引量:4
1
作者 梁峰 吴伟 +5 位作者 张琴 罗超 王玉满 刘宇 姜巍 卢斌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1-142,共12页
近年来,四川盆地南部地区(以下简称川南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气勘探开发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但是,关于筇竹寺组页岩气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对页岩气赋存模式影响的研究还较为薄弱。为此,以川南地区W207井筇竹寺组页岩为例,以总有... 近年来,四川盆地南部地区(以下简称川南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气勘探开发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但是,关于筇竹寺组页岩气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对页岩气赋存模式影响的研究还较为薄弱。为此,以川南地区W207井筇竹寺组页岩为例,以总有机碳含量(TOC)不小于1.0%为界,将筇竹寺组页岩划分出4个高有机碳页岩层段(H1—H4层),并基于大视域扫描电镜、流体注入法孔隙定量表征、三维分子结构建模与分子模拟等方法,研究了不同富有机质层段页岩孔隙特征,并着重分析了H3层页岩孔隙发育特征与页岩气赋存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筇竹寺组页岩纵向上孔隙发育差异较大,其中H3层页岩孔隙系统最为有利,发育粒缘缝—有机质纳米连通孔隙—有机质基质分子内孔隙3级孔隙网络,其矿物粒缘缝与有机质纳米孔隙提供了较大的游离气储集空间,页岩有机质分子结构中普遍发育微孔,提供了较大的吸附空间;(2)微孔对总吸附量的贡献随压力增高而降低,但在30.0 MPa时仍贡献了56%以上的总吸附气量;(3)高温高压下(30.0 MPa、70℃),页岩中游离气甲烷含量占总含气量的57%,当压力由30.0 MPa降低至16.5 MPa,游离气贡献总开采气量超过80%;(4)粒缘缝、有机质纳米连通孔隙和有机质基质分子内孔隙良好的配置关系为页岩气富集及开发提供了良好的连通体系,远离风化壳的超压层段有利于页岩孔隙发育。结论认为,川南地区筇竹寺组H3层页岩孔隙系统发育,具备页岩气高产地质条件,是筇竹寺组下一步重点关注层段,在此基础上寻找远离风化壳、孔隙发育的超压页岩储层是筇竹寺组选区选层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南部 下寒武统筇竹寺组 甜点段 孔裂隙系统 分子结构 页岩游离气 页岩气赋存模式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下寒武统筇竹寺组海相页岩气高产井突破与富集模式 被引量:3
2
作者 何骁 梁峰 +4 位作者 李海 郑马嘉 赵群 刘勇 刘文平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155,共14页
多年来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气勘探开发进展缓慢,资201井获高产气流大大增加了该套页岩气规模商业化开发的信心,不同区域及层段富集规律差异及下一步勘探开发方向是筇竹寺组页岩开发面临的首要问题。以四川盆地57口钻井资料为基础,对多... 多年来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气勘探开发进展缓慢,资201井获高产气流大大增加了该套页岩气规模商业化开发的信心,不同区域及层段富集规律差异及下一步勘探开发方向是筇竹寺组页岩开发面临的首要问题。以四川盆地57口钻井资料为基础,对多口重点井的古生物、沉积、储层等特征进行分析,详细剖析资201井的部署理论依据、筇竹寺组页岩气富集条件及下一步勘探开发方向。从地层研究入手,建立了筇竹寺组地层划分标准,明确筇竹寺组主体发育4套深水陆棚相的富有机质页岩(①至④号层段),其分布受裂陷槽发育控制,裂陷槽内厚度最大。分析了页岩储层发育特征,指出储层压力、孔隙度、含气饱和度从下向上、从裂陷槽外到内呈现增大趋势,储层超压对页岩孔隙保存起到重要作用;基于此结合保存条件等建立了“多层异相、超压保孔”的页岩气超压差异富集模式,指出远离散失通道的超压孔隙发育区(层段)是页岩气富集有利区(层段)。文章指出资201井及周边是未来筇竹寺组页岩气增储上产的主要区域,资源量为8.06×10^(12)m^(3);川西地区具有相当的开发潜力,资源量为0.72×10^(12)m^(3);川南长宁及黔北一带受石墨化及构造活动影响,以寻找远离风化壳及地表露头的超压孔隙发育区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筇竹寺组 页岩展布 主控因素 富集模式 前景展望
下载PDF
四川盆地“槽-隆”控制下的寒武系筇竹寺组页岩储层特征及其差异性成因 被引量:2
3
作者 何骁 郑马嘉 +8 位作者 刘勇 赵群 石学文 姜振学 吴伟 伍亚 宁诗坦 唐相路 刘达东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0-439,共20页
四川盆地寒武系筇竹寺组是继五峰组-龙马溪组后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要接替层位,目前在德阳-安岳裂陷槽中心和槽缘部署的Z201井和WY1井页岩气勘探取得良好效果,但裂陷槽内筇竹寺组页岩储层发育特征仍不清楚。以槽内中心Z201井和槽缘WY1井... 四川盆地寒武系筇竹寺组是继五峰组-龙马溪组后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要接替层位,目前在德阳-安岳裂陷槽中心和槽缘部署的Z201井和WY1井页岩气勘探取得良好效果,但裂陷槽内筇竹寺组页岩储层发育特征仍不清楚。以槽内中心Z201井和槽缘WY1井为重点,结合其他页岩气勘探开发资料,系统分析了研究区筇竹寺组页岩各小层矿物特征、有机地化特征、储层及储集空间特征、含气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筇竹寺组可划分为8个小层,页岩整体以脆性矿物为主,总有机碳含量(TOC)普遍大于1%,为优质烃源岩,且槽内TOC高于槽缘,具备良好的生气条件。②筇竹寺组页岩有机孔与无机孔均发育,槽内孔隙发育更好,具有极高的含气量。1,3,5和7小层黑色页岩储层品质较好,5小层储层品质最优。③德阳-安岳裂陷槽控制了筇竹寺组页岩储层发育,槽内Z201井钻遇的筇竹寺组页岩储层优于槽缘WY1井。④乐山-龙女寺古隆起控制筇竹寺组页岩有机质演化程度,古隆起内筇竹寺组有机质热演化成熟度普遍低于古隆起外,隆起区适中的热演化程度具备大规模富气的条件。筇竹寺组页岩储层各项条件较好,是未来页岩气勘探开发的主要接替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阳-安岳裂陷槽 乐山-龙女古隆起 储层特征 页岩气 筇竹寺组 寒武系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川西南筇竹寺组有机质富集模式与随钻有机碳含量计算
4
作者 施强 唐诚 +1 位作者 蒲万通 陈林 《录井工程》 2024年第2期70-79,共10页
川西南筇竹寺组是四川盆地深层海相页岩气新热点,为深化地质认识,探寻低有机碳含量却高产的机理,基于测录井、实验分析资料,利用地球化学法,通过计算相关元素比值并与有机碳含量等开展相关分析,对有机质富集影响因素与有机质富集模式进... 川西南筇竹寺组是四川盆地深层海相页岩气新热点,为深化地质认识,探寻低有机碳含量却高产的机理,基于测录井、实验分析资料,利用地球化学法,通过计算相关元素比值并与有机碳含量等开展相关分析,对有机质富集影响因素与有机质富集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有机质富集主要影响因素有古氧化-还原环境、古生产力、陆源输入等,而且有机碳含量与P、Zr等元素正相关。研究认为该区有机质富集成藏基本条件是具有较强古生产力与陆源输入快速沉积,在上覆良好盖层条件下形成了贫氧的还原环境,进而以录井元素为基础,利用机器学习算法,随钻获取有机碳含量,探寻水平井轨迹方向有机质分布差异,为该区深化页岩气成藏认识提供更丰富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筇竹寺组 有机质 富集模式 机器学习算法 TOC计算
下载PDF
川北山前带寒武系筇竹寺组富有机质页岩发育模式
5
作者 张明何 魏祥峰 +8 位作者 高波 戎佳 刘珠江 燕继红 杨琪航 王佳乐 刘慧萍 游浪 刘自亮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92-1006,共15页
研究川北山前寒武系筇竹寺组富有机质页岩分布、主控因素及沉积模式,对该地区页岩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野外地质调查、钻井和岩心资料,结合岩石薄片鉴定、全岩X射线衍射分析、总有机碳含量(TOC)测定等分析测试资料,研究川北山前带... 研究川北山前寒武系筇竹寺组富有机质页岩分布、主控因素及沉积模式,对该地区页岩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野外地质调查、钻井和岩心资料,结合岩石薄片鉴定、全岩X射线衍射分析、总有机碳含量(TOC)测定等分析测试资料,研究川北山前带筇竹寺组富有机质页岩的沉积模式、分布及主控因素。研究表明:①筇竹寺组页岩主要为强脆性硅质页岩和中等脆性硅/黏土混合质页岩,根据总有机碳含量(TOC)—沉积构造—矿物组分将其划分为16种岩相类型川北山前带寒武系筇竹寺组页岩主要为富有机质纹层状强脆性硅质页岩相、富有机质层状强脆性硅质页岩相和含有机质层状强脆性硅质页岩相。其中前两类岩相为页岩气主要勘探开发岩相;②富有机质页岩TOC普遍高于2%,富有机质页岩具南厚北薄、西厚东薄分布的特征,有机质丰度具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特点;③拉张槽及区域内隆-凹相间的古地理格局是筇竹寺组富有机质页岩差异分布的主要原因,区内不均衡构造演化加剧了页岩的非均质性展布;繁盛发育的低等浮游生物及细菌等提供了丰富的有机质来源,早期快速海侵下缺氧的深水环境利于有机质的保存,晚期摩天岭古陆和汉南古陆的持续隆升对有机质富集起抑制作用;④海平面升降和古气候演变控制了富有机质页岩在纵向上呈旋回性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模式 控制因素 富有机质页岩 筇竹寺组 寒武系 川北山前带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部下寒武统筇竹寺组烃源岩评价
6
作者 王恒 张航 +8 位作者 马华灵 焦堃 叶玥豪 张洁伟 曾令平 蒋前前 苗如霖 夏国栋 邓宾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27-744,共18页
四川盆地下寒武统筇竹寺组含油气系统已获探明储量超过1.3×10^(13)m^(3),但川东地区经历30年勘探仍未取得实质性突破。为厘清川东地区筇竹寺组烃源岩生烃条件,对新近钻井楼探1井、五探1井、马深1井、焦石1井和城口剖面等开展有机... 四川盆地下寒武统筇竹寺组含油气系统已获探明储量超过1.3×10^(13)m^(3),但川东地区经历30年勘探仍未取得实质性突破。为厘清川东地区筇竹寺组烃源岩生烃条件,对新近钻井楼探1井、五探1井、马深1井、焦石1井和城口剖面等开展有机地球化学综合研究。结果表明:马深1井筇竹寺组厚度为358 m,底部黑色泥岩厚度约130 m;向北至盆地外缘杨坝剖面筇竹寺组厚度增加,总厚约400 m,但下部泥岩,总有机碳含量(质量分数)TOC>0.5%,厚度减小到50 m;川东地区筇竹寺组厚度110~150 m,下部黑色泥岩厚度约60 m。川北马深1井—福成地区筇竹寺组平均TOC含量为3.39%~3.44%;川东楼探1井—城口地区平均TOC含量相对较小,为0.52%~2.58%。盆地周缘筇竹寺组剖面等效镜质体反射率(R_(o))在2.22%~2.53%,盆地内钻井R_(o)在2.57%~3.10%;受古埋深影响,热演化程度由盆地外向盆地内呈增加趋势。进一步结合黑色泥岩产烃率、原始有机碳恢复系数等相关参数,计算得到川东地区生气强度由盆地内向东北方向呈现增加趋势,鹰探1井—楼探1井区生气强度在(10~20)×10^(8)m^(3)/km^(2);生气强度最大地区为城口区域,其生气强度达60×10^(8)m^(3)/km^(2)。结合典型钻井埋深沉降热史模拟表明,筇竹寺组烃源岩于志留纪(430 Ma)开始大量生烃,到三叠纪(250 Ma)进入生气阶段。综合研究表明,川东地区巴中—南江与城口地区两个生烃中心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含油气系统最有利生烃富集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筇竹寺组 烃源岩评价 川东地区 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生气强度
下载PDF
川西南下寒武统麦地坪组-筇竹寺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以JS1井为例
7
作者 陈威振 田景春 +3 位作者 林小兵 梁庆韶 杨燕茹 王兴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84-1798,共15页
【目的】埃迪卡拉纪—寒武纪作为地质历史上的一个关键转折时期,地球系统在构造演化、气候波动、海洋环境和生物群落演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转变。深入研究这一时期的沉积物来源、古水深、古盐度和氧化还原条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目的】埃迪卡拉纪—寒武纪作为地质历史上的一个关键转折时期,地球系统在构造演化、气候波动、海洋环境和生物群落演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转变。深入研究这一时期的沉积物来源、古水深、古盐度和氧化还原条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选取四川盆地西南地区JS1井麦地坪组和筇竹寺组样品,详细开展了有机碳(TOC)、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分析。【结果与结论】麦地坪组—筇竹寺组物质来源较为一致,母岩以沉积岩和花岗岩为主,物源区形成于大陆边缘环境。麦地坪组轻稀土相对重稀土富集((La/Yb)N=6.05),轻微右倾,δEu的平均值略小于1,指示正常海水沉积,水体较浅,受热液作用影响不明显。筇竹寺组轻重稀土分异明显((La/Yb)N=7.69),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右倾明显,具有弱的δCe和δEu负异常,可能与间歇性热液活动有关。此外,不同钻井对比分析表明,麦地坪组沉积期水体以氧化环境为主,区域上表现为潮坪相—浅水陆棚相的沉积体系;筇竹寺组整体属于厌氧环境,其底部为还原环境,向上缺氧程度降低,区域上表现为浅水—深水陆棚相沉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环境 氧化还原指标 麦地坪 筇竹寺组 下寒武统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及周缘筇竹寺组与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孔隙结构对比
8
作者 谢国梁 焦堃 +3 位作者 刘瑞崟 邓宾 叶玥豪 刘树根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3-832,共20页
四川盆地及周缘筇竹寺组、五峰组-龙马溪组2套页岩是目前中国海相页岩气勘探的主攻层位,但页岩气勘探效果差异较大。为进一步探究这2套海相页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差异,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包括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 四川盆地及周缘筇竹寺组、五峰组-龙马溪组2套页岩是目前中国海相页岩气勘探的主攻层位,但页岩气勘探效果差异较大。为进一步探究这2套海相页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差异,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包括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低压CO_(2)/N_(2)吸附、多重分形分析)对研究区筇竹寺组、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的孔隙结构进行精细表征和对比,并揭示两者的成因机制差异。结果表明,研究区筇竹寺组、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孔隙结构在孔隙发育程度及类型、孔径分布以及微孔、介孔-宏孔连通性、非均质性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相较于筇竹寺组,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具有有机质孔隙更为发育、孔隙度高、孔隙连通性较低、非均质性更强、微孔占比高以及孔隙比表面积和孔体积高等特征。导致筇竹寺组、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孔隙结构差异的原因包括:①沉积环境差异导致两者页岩岩相不同,进而影响原始孔隙的有效保存;②机械压实作用、有机质热成熟作用、热成熟阶段页岩系统的封闭性以及深埋藏阶段强烈的机械压实作用是造成2套页岩孔隙结构差异的关键成岩作用。五峰组-龙马溪组由于其高的生物硅质含量、适中的热演化程度、相对封闭的页岩系统、相对较浅的埋藏作用和相对稳定的构造条件更有利于页岩中残余无机孔隙及有机质孔隙的发育和有效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结构 成因差异机制 五峰-龙马溪 筇竹寺组 四川盆地及周缘
下载PDF
康滇古陆东缘筇竹寺组沉积物源的风化特征——以云南省楚雄市武定县乌龙村剖面为例
9
作者 杨永祯 郭岭 +5 位作者 方泽鑫 徐凯 张寰萌 师宇翔 武芳芳 陶威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4-341,共18页
【目的】扬子地区筇竹寺组是目前页岩气勘探的重要层位,为了揭示康滇古陆东缘筇竹寺组沉积岩的风化程度、古气候、构造背景以及物源等。【方法】选择位于康滇古陆东缘的武定县乌龙村剖面进行采样,并对样品的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进行分析... 【目的】扬子地区筇竹寺组是目前页岩气勘探的重要层位,为了揭示康滇古陆东缘筇竹寺组沉积岩的风化程度、古气候、构造背景以及物源等。【方法】选择位于康滇古陆东缘的武定县乌龙村剖面进行采样,并对样品的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进行分析,研究了康滇古陆东缘乌龙村剖面筇竹寺组沉积岩的风化程度、源区古气候、构造背景以及物源特征。【结果与结论】(1)筇竹寺组沉积岩的母岩经历了强烈的化学风化作用,物源区在该时期处于温暖湿润的气候;(2)筇竹寺组沉积岩主要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环境,沉积岩源岩形成于大陆岛弧环境;(3)筇竹寺组沉积岩主要来自康滇古陆元古界东川群、会理群和汤丹群的凝灰岩、凝灰质砂岩、凝灰质板岩、花岗岩以及基性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滇古陆 筇竹寺组 风化程度 古气候 物源特征 构造背景
下载PDF
四川盆地德阳—安岳裂陷槽寒武系筇竹寺组超深层页岩气地质工程一体化高产井培育实践与勘探突破
10
作者 郑马嘉 郭兴午 +4 位作者 伍亚 赵文韬 邓琪 谢维扬 欧志鹏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8-68,共11页
四川盆地德阳—安岳裂陷槽寒武系筇竹寺组超深层页岩储层地层时代老、埋藏深度大、热演化程度高,勘探开发难度大,国内外尚无可直接借鉴的经验。为此,基于地质工程一体化理念,探索建立筇竹寺组“部—钻—压—采”一体化高产井培育关键技... 四川盆地德阳—安岳裂陷槽寒武系筇竹寺组超深层页岩储层地层时代老、埋藏深度大、热演化程度高,勘探开发难度大,国内外尚无可直接借鉴的经验。为此,基于地质工程一体化理念,探索建立筇竹寺组“部—钻—压—采”一体化高产井培育关键技术体系:(1)一体化井位部署,深化筇竹寺组“裂陷槽控藏”认识,明确优质储层分布模式,明确高产井实施技术界限,支撑井位优化部署;(2)一体化钻录定导,基于地质工程参数综合评价,优中选优确定靶体,优化井轨迹,强化地质钻井一体化精细管理,保障优质储层钻遇率;(3)一体化压裂增产,基于一体化压裂模型优化压裂设计,形成“促复杂+扩体积+强支撑+防套变”压裂工艺,有效实现裂缝均匀开启、高效扩展、全域支撑及储层改造体积最大化;(4)一体化精细返排,形成“四因子”返排增产技术,结合精细排采分析平台,实现降低储层伤害与气井增产“双突破”。基于上述技术体系,资201井首次在国内寒武系4500m以深的页岩储层测试获得高产工业气流,威页1H井成功实现高产井复制,初步落实埋深5000m以浅有利区面积近3000km^(2),资源量近2×10^(12)m^(3)。所形成的高产井培育技术和方法,为破解寒武系超深层页岩气规模效益开发难题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寒武系 筇竹寺组 超深层页岩气 地质工程一体化 高产井培育
下载PDF
川西南地区筇竹寺组页岩气储层有机碳含量测井评价方法
11
作者 杨祥菊 黎泽刚 季凤玲 《地球科学前沿(汉斯)》 2024年第6期823-830,共8页
川西南筇竹寺组页岩气有机质受演化程度、矿物组分、地层水矿化度等综合地质因素影响,储层对象相对川南龙马溪组更复杂,测井评价时如直接采用类似龙马溪组的计算模型并不完全适用。本文重点对较常用的5种模型进行重新研究,结果表明:在... 川西南筇竹寺组页岩气有机质受演化程度、矿物组分、地层水矿化度等综合地质因素影响,储层对象相对川南龙马溪组更复杂,测井评价时如直接采用类似龙马溪组的计算模型并不完全适用。本文重点对较常用的5种模型进行重新研究,结果表明:在有机碳计算时,总伽马与无铀伽马多元拟合法效果最佳,且相对误差小。从实际应用效果看,上述方法可操作性强,评价精度高,为深入研究区筇竹寺组页岩气储层有机碳含量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南地区 筇竹寺组 页岩气 有机碳含量 测井评价
下载PDF
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下寒武统筇竹寺组细粒沉积特征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5
12
作者 熊亮 邓虎成 +7 位作者 吴冬 魏力民 王同 周桦 曹凯旋 解馨慧 马若龙 钟雨萄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57-871,共15页
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气资源丰富,已成为盆地重要的页岩气开发层段之一。受控于复杂的沉积格局,该区筇竹寺组粉砂质页岩纵向储层的岩相多样,非均质性强,制约了页岩气勘探和开发,因此亟需对其沉积特征、沉积相带和沉积... 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气资源丰富,已成为盆地重要的页岩气开发层段之一。受控于复杂的沉积格局,该区筇竹寺组粉砂质页岩纵向储层的岩相多样,非均质性强,制约了页岩气勘探和开发,因此亟需对其沉积特征、沉积相带和沉积模式开展研究。基于前期构造、层序地层研究认识,通过对矿物岩石、钻测井、地球化学和古生物等主要资料开展精细分析,明确四川盆地及其周缘早寒武世为海洋—古陆联合影响、水体深度中等、还原作用普遍发生的沉积背景,认为筇竹寺组主要沉积于滨岸相和陆棚相,并以陆棚相为主体,包括浅水陆棚亚相和深水陆棚亚相。通过对波浪和潮汐联合作用、海水蒸发作用、悬浮作用、上升洋流以及沉积古地貌等细粒沉积影响因素开展分析,结合沉积物空间分布特征,建立了四川盆地及其周缘筇竹寺组细粒岩沉积模式,即沉积初期差异沉降作用显著,层序厚度变化大,不同地区沉积特征及影响因素差异较大;沉积中期差异沉降作用不断减弱,层序厚度差异持续减小;沉积末期稳定沉降,进入“广盆”阶段,层序厚度趋于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沉积 沉积模式 沉积环境 筇竹寺组 下寒武统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米仓山前缘旺苍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裂缝脉体发育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魏全超 李小佳 +5 位作者 李峰 郝景宇 邓双林 吴娟 邓宾 王道军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2-70,共9页
通过薄片观察、流体包裹体分析、岩石地球化学测试以及盆地数值模拟等,对四川盆地米仓山前缘旺苍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脉体发育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判别了沉积期的流体活动期次和流体性质。研究结果表明:(1)旺苍地区筇竹寺组发育2期方解... 通过薄片观察、流体包裹体分析、岩石地球化学测试以及盆地数值模拟等,对四川盆地米仓山前缘旺苍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脉体发育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判别了沉积期的流体活动期次和流体性质。研究结果表明:(1)旺苍地区筇竹寺组发育2期方解石脉体和1期石英脉体,石英脉体的形成晚于方解石脉体,第一期方解石脉体形成于早志留世,成脉流体主要为层内地层水,受少量大气淡水和海水影响,与液态烃类流体一起充注,均一温度为83.1~136.2℃,盐度为0.4%~12.2%;第二期方解石脉体形成于早侏罗世,成脉流体为层内地层水,与液态烃类和高密度气相甲烷混合充注,均一温度为140.2~185.4℃,盐度为5.7%~17.3%;石英脉体形成于早白垩世,成脉流体为筇竹寺组硅质流体,与高密度气相甲烷一起充注,均一温度为162.1℃,盐度为13.8%。(2)研究区筇竹寺组方解石脉体样品的δ^(18)O_(PDB)值为-14.95‰~-9.17‰,绝大部分方解石脉体实测δ^(18)O_(PDB)值均小于早寒武世全球海水的平均值,其负偏移特征受控于成脉流体温度和δ^(18)O丰度。方解石脉体和围岩中稀土元素富集,二者均具有Eu正异常和Ce无异常,流体来源于层内地层水。(3)研究区筇竹寺组受外源流体影响较小,节理和裂缝发育,并不沟通上下地层,有利于山前带筇竹寺组页岩气的聚集与封闭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方解石脉体 石英脉体 流体活动 流体包裹体 封闭条件 筇竹寺组 下寒武统 旺苍地区 米仓山前缘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下寒武统麦地坪组-筇竹寺组层序充填和演化模式 被引量:7
14
作者 吴冬 邓虎成 +6 位作者 熊亮 曹凯旋 董晓霞 赵勇 魏力民 王同 马若龙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64-777,共14页
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气资源丰富,是重要的页岩气产气层段之一。由于该套地层埋藏深、资料少且地质条件复杂,对其开展的层序地层研究较为薄弱,这严重制约了后续研究和生产。首先对四川盆地及其周缘早寒武世构造-沉积背... 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气资源丰富,是重要的页岩气产气层段之一。由于该套地层埋藏深、资料少且地质条件复杂,对其开展的层序地层研究较为薄弱,这严重制约了后续研究和生产。首先对四川盆地及其周缘早寒武世构造-沉积背景开展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岩性、颜色、测井曲线、微量元素、古生物和地震反射同相轴等特征,对麦地坪组-筇竹寺组层序地层开展研究,提出层序划分思路,将麦地坪组-筇竹寺组从下往上依次划分为4个Ⅲ级层序。进而厘清层序地层空间分布规律,建立受全球板块张性活动控制的四川盆地及其周缘麦地坪组-筇竹寺组“早期窄盆差异沉积,后期广盆稳定分布”的层序演化模式。该演化模式对深化认识四川盆地寒武纪构造-沉积格局、推动沉积成藏等地质研究及促进深部页岩气勘探开发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化模式 层序地层 麦地坪 筇竹寺组 下寒武统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层序格架下构造—沉积分异对页岩气储层特征的控制——以四川盆地西南部筇竹寺组为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瑞崟 周文 +8 位作者 徐浩 周秋媚 曹茜 高雯璐 宋威国 蒋柯 蒲飞龙 杨国梁 尚福华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78-1494,共17页
为明确层序格架下不同构造—沉积分异格局内筇竹寺组富有机质页岩展布特征和页岩气储层差异特征。基于T-R层序模型划分筇竹寺组层序并建立层序地层格架,在层序格架约束下,对筇竹寺组岩心、测井、地球化学及孔隙结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表... 为明确层序格架下不同构造—沉积分异格局内筇竹寺组富有机质页岩展布特征和页岩气储层差异特征。基于T-R层序模型划分筇竹寺组层序并建立层序地层格架,在层序格架约束下,对筇竹寺组岩心、测井、地球化学及孔隙结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筇竹寺组可识别及划分出4个层序界面与3个三级层序,各层序厚度表现为从绵阳—长宁裂陷的裂陷中心向裂陷外缘逐渐减薄,其中SQ2-RST的厚度在JS1—JY2地区大幅减薄,SQ3厚度减薄范围扩展至Z4—JS1一线。明确了层序格架内不同构造—沉积分异格局下筇竹寺组页岩气储层特征:TOC含量表现为TST大于RST,裂陷中心大于过渡带大于裂陷外缘;矿物含量表现为SQ1和SQ2以长石和石英为主,而SQ3以黏土和石英为主,过渡带的石英和黄铁矿含量高于裂陷外缘;孔隙度表现为过渡带大于裂陷外缘,SQ1低于SQ3和SQ2,且SQ1有机质孔发育较差。绵阳—长宁裂陷的构造—沉积分异作用控制了筇竹寺组沉积时期的地形地貌和水体深度,导致不同层序和构造—沉积分异格局下沉积水体的氧化还原条件、古生产力水平、自生矿物形成环境以及底板封闭性存在差异,并进一步影响了有机质的富集、矿物组分含量和孔隙发育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筇竹寺组 页岩气 层序地层 构造—沉积分异 储层特征
下载PDF
川北米仓山前缘筇竹寺组成脉流体特征及流体活动对页岩气保存的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小佳 李峰 +3 位作者 邓双林 吴娟 邓宾 刘树根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7-35,共9页
四川盆地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气勘探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川南、川西南地区,对于川北米仓山前缘的研究特别是页岩层系中裂缝脉体的研究较少,制约了该地区筇竹寺组的勘探进程。通过岩心-薄片观察、流体包裹体测温、流体地球化学分析等方... 四川盆地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气勘探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川南、川西南地区,对于川北米仓山前缘的研究特别是页岩层系中裂缝脉体的研究较少,制约了该地区筇竹寺组的勘探进程。通过岩心-薄片观察、流体包裹体测温、流体地球化学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川北米仓山前缘筇竹寺组成脉流体特征及流体活动对页岩气保存的意义。结果表明:研究区筇竹寺组有2期方解石和1期石英充填,第1期方解石脉形成于早奥陶世,成脉流体为层内地层水、海水、大气淡水的混合流体;第2期方解石脉形成于早白垩世,成脉流体为层内地层水和深部热液的混合流体,与液烃、气相甲烷一起充注;第3期石英脉形成于晚白垩世,成脉流体为层内的硅质流体,与气相甲烷一起充注。筇竹寺组2期方解石成脉时受到了深部热液和大气淡水的影响,页岩气保存条件遭受一定程度的破坏,而第3期硅质流体来源于页岩层内,表明筇竹寺组的后期改造作用不强,页岩保留了一定的自封闭性。研究成果为米仓山前缘筇竹寺组页岩气勘探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仓山前缘 筇竹寺组 脉体 流体包裹体 流体地球化学 流体活动 页岩气保存
下载PDF
滇黔北坳陷寒武系筇竹寺组岩相古地理特征与优质页岩展布 被引量:1
17
作者 罗锦宇 祝海华 +6 位作者 梁兴 张介辉 张廷山 闵华军 张喜 邹辰 李军君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57-1270,共14页
滇黔北地区筇竹寺组早期沉积的黑色页岩是重要的烃源岩层。为明确其岩相古地理演化特征,揭示优质页岩展布规律,通过区域地质调查、野外露头、岩心、薄片、扫描电镜及钻井资料的综合研究,对滇黔北坳陷筇竹寺组上、下段的岩相古地理演化... 滇黔北地区筇竹寺组早期沉积的黑色页岩是重要的烃源岩层。为明确其岩相古地理演化特征,揭示优质页岩展布规律,通过区域地质调查、野外露头、岩心、薄片、扫描电镜及钻井资料的综合研究,对滇黔北坳陷筇竹寺组上、下段的岩相古地理演化特征进行了恢复。筇竹寺组总体表现为西部薄,拉张槽内及东部厚的特点,同一沉积期内岩石类型也具有区域性差异,下段沉积期内西部地区以砂岩为主,中部与东部地区以泥页岩为主。主要沉积相类型为浅海陆棚相,上、下段水体深度不同,具有不同的沉积相特征,可细分为6种微相。下段地层由西至东依次主要发育浅水砂质陆棚微相、深水泥质陆棚微相。上段地层由西向东依次主要发育浅水砂质陆棚微相、浅水泥质陆棚微相以及浅水砂泥质陆棚微相。筇竹寺组优质烃源岩为黑色页岩及炭质页岩,总有机碳(TOC)含量普遍高于2%,泥质深水陆棚亚相是优质页岩发育的最有利的相带。纵向上,优质页岩主要发育在筇竹寺组下段底部;平面上,优质页岩主要沿研究区中部受拉张槽控制的CL1井、B1井、Z101井、镇雄JZ1井以及FS1井一带及东部地貌低且水体深度较深的金沙—遵义地区展布,是有利的优质页岩勘探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相古地理 滇黔北坳陷 筇竹寺组 优质页岩
下载PDF
四川盆地绵阳-长宁拉张槽中段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裂缝脉体特征及古流体活动过程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丽清 吴娟 +4 位作者 何一凡 蒋前前 吴伟 罗超 杜国正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2-152,共11页
四川盆地绵阳-长宁拉张槽及周缘沉积了巨厚的筇竹寺组黑色页岩,是未来深层页岩气勘探的有利目标。以拉张槽中段及周缘筇竹寺组富有机质页岩裂缝脉体中赋存的古流体为研究对象,基于岩心和薄片观察了裂缝脉体的发育特征,通过碳氧同位素测... 四川盆地绵阳-长宁拉张槽及周缘沉积了巨厚的筇竹寺组黑色页岩,是未来深层页岩气勘探的有利目标。以拉张槽中段及周缘筇竹寺组富有机质页岩裂缝脉体中赋存的古流体为研究对象,基于岩心和薄片观察了裂缝脉体的发育特征,通过碳氧同位素测试分析了古流体的来源及成因,利用盆地数值模拟恢复了地层压力演化过程,进而探讨了筇竹寺组页岩气的保存条件。结果显示:绵阳-长宁拉张槽内的GS17井和拉张槽东侧的MX9井筇竹寺组页岩裂缝脉体相对不发育,拉张槽西侧W201井发育多组顺层缝和高角度裂缝,被早期方解石和晚期鞍状白云石、重晶石、石英等矿物充填;碳氧同位素结果表明成脉流体与热液和有机质脱羧作用有关;拉张槽内及东侧高石梯-磨溪地区筇竹寺组由于原油裂解发育强超压并保存至今,而拉张槽西侧的威远构造虽然也曾经发育过超压,但在晚期构造运动中发生了泄压作用。相较于拉张槽内和高石梯-磨溪地区,威远地区筇竹寺组页岩气的晚期保存条件相对苛刻,需要重点关注局部超压发育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张槽 筇竹寺组 页岩气 裂缝脉体 地层压力 古流体
下载PDF
云南省会泽地区待补镇筇竹寺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思达 徐争启 +4 位作者 宋昊 尹明辉 张苏恒 陈兵 王国磊 《四川冶金》 CAS 2023年第1期12-21,共10页
通过分析云南省会泽县待补镇下寒武统筇竹寺组砂岩的主、微量和稀土元素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所出露的砂岩在地球化学特征上与活动大陆边缘与被动大陆边缘均有一定的相似性,是活动大陆边缘与被动大陆边缘裂陷阶段的产物。砂岩的岩石... 通过分析云南省会泽县待补镇下寒武统筇竹寺组砂岩的主、微量和稀土元素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所出露的砂岩在地球化学特征上与活动大陆边缘与被动大陆边缘均有一定的相似性,是活动大陆边缘与被动大陆边缘裂陷阶段的产物。砂岩的岩石类型较为单一,主要为亚岩屑砂岩,矿物成分中石英的含量较高,黏土矿物含量较低。化学风化作用指标(ICV>0.84)、化学蚀变作用指标(CIA<64)及A-CN-K图解反映了研究区砂岩的所经历的风化作用强度较弱且其地球化学未成熟的性质;砂岩为近源堆积,属于第一次沉积旋回的产物,沉积分选以及循环作用对其影响不大。源区的岩石类型主要为富含石英质的沉积物,从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看出该套砂岩具有同源性,因此其成分主要受到源区岩石的控制。砂岩的沉积相自下而上为局限台地——浅水陆棚——潮坪,以浅水陆棚相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筇竹寺组 地球化学特征 物源分析 沉积环境条件
下载PDF
井研—犍为地区筇竹寺组粉砂质页岩储层特征 被引量:3
20
作者 周桦 董晓霞 +3 位作者 魏力民 王同 张南希 罗思聪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3年第2期23-31,46,共10页
为了加快推进四川盆地寒武系筇竹寺组页岩气勘探开发进程,以近期获得重大突破的JS103井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井研—犍为地区筇竹寺组粉砂质页岩的矿物岩石学、有机地球化学及储层特征,探讨了储层发育的影响因素,指出了其与志留系龙马溪组... 为了加快推进四川盆地寒武系筇竹寺组页岩气勘探开发进程,以近期获得重大突破的JS103井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井研—犍为地区筇竹寺组粉砂质页岩的矿物岩石学、有机地球化学及储层特征,探讨了储层发育的影响因素,指出了其与志留系龙马溪组优质页岩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粉砂质页岩具有低有机碳含量、低含气量、中等孔隙度、高硅质矿物含量的特征,明显区别于龙马溪组优质页岩高有机碳含量、高含气量、高孔隙度、高脆性矿物含量的特征;②粉砂质页岩储层以发育无机孔为主,介孔和大孔是储集空间的主体,孔隙形态主要为墨水瓶形和狭缝形;③硅质矿物的抗压实及溶蚀作用、适量稳定黏土矿物的存在有利于孔隙发育,碳酸盐矿物的胶结作用是导致储层物性变差的重要因素。结论认为:①粉砂质页岩紧邻优质烃源岩、自身具有一定的生烃能力,物性相对较好,为页岩气的形成和富集创造了有利条件;②现场含气量作为海相页岩储层评价的重要参数对粉砂质页岩的适用性较差,钻井过程中活跃的气测显示与良好储集条件的耦合关系可以作为现阶段判别粉砂质页岩含气性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井研—犍为地区 寒武系筇竹寺组 储层特征 粉砂质页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