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观众生成内容的博物馆策展实践——以“文明大观:丝绸之路上的敦煌”为例
1
作者 季晓芬 《中国博物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70,共9页
观众生成内容是博物馆2.0时代的产物与要素,是构建“参与式博物馆”的重要体现。中国丝绸博物馆举办“文明大观:丝绸之路上的敦煌”,在策展全流程实践中尝试将观众生成内容理念融入其中。这一创新性的策展实践立足我国博物馆的现实困境... 观众生成内容是博物馆2.0时代的产物与要素,是构建“参与式博物馆”的重要体现。中国丝绸博物馆举办“文明大观:丝绸之路上的敦煌”,在策展全流程实践中尝试将观众生成内容理念融入其中。这一创新性的策展实践立足我国博物馆的现实困境,从参观者的角色转变出发,厘清观众生成内容与参与式博物馆的契合性、本质特征与作用机理等理论研究基础,提出博物馆可将观众生成内容的筛选、转化、激励与再创造逐步融入到策展的全流程中。面向观众生成内容的博物馆策展理论与实践应涵盖需求识别、组织结构调整、内容转化、提升展览可见性与媒体协同等内容。旨在为我国博物馆策展实践提供可资参考的模式与创新路径,丰富关于面向观众生成内容的策展理论研究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众生成内容 博物馆2.0时代 观众体验 创新实践 策展实践 “文明大观:丝绸之路上的敦煌”
下载PDF
“新媒体”何以装“旧文化”?——“上海非遗青年”的媒介策展实践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孟筱筱 李耘耕 《当代青年研究》 CSSCI 2022年第5期32-41,共10页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文化传播的热点。文章使用深度访谈和辅助文本资料分析法考察“上海非遗青年”这一学生团体的媒介策展实践机制及其制度性动因。研究发现,自童年时代形成的文化记忆与品位和被升学制度承认的文化实践是“非遗...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文化传播的热点。文章使用深度访谈和辅助文本资料分析法考察“上海非遗青年”这一学生团体的媒介策展实践机制及其制度性动因。研究发现,自童年时代形成的文化记忆与品位和被升学制度承认的文化实践是“非遗青年”开展媒介策展实践的重要动因,媒介策展实践又使他们的原本不可见的文化记忆与品位转化为可见的文化资本。具体来说,“非遗青年”在童年时期通过家庭习得、培养原初审美品位,形成文化记忆;这些积累的文化记忆和步入高中后学校的文化承认分别作为内部和外部要素,激发他们创立非遗社团并利用社交媒介、公共空间策展实践传播非遗文化;这些媒介策展实践既不断激活和再现他们关于非遗的文化记忆,得到以学校为代表的教育体系的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青年 媒介策展实践 文化资本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载PDF
数字虚拟空间的策展实践初探--以“全球博物馆珍藏展示在线接力”活动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刘雅羲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第22期142-144,共3页
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的“全球博物馆珍藏展示在线接力”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作为一个为社交隔离期定制的线上项目,接力活动联动15家博物馆共同开发原有数字资源、社交媒体,将全球博物馆联手抗“疫”的决心和信念通过虚拟空间传递到五大洲... 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的“全球博物馆珍藏展示在线接力”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作为一个为社交隔离期定制的线上项目,接力活动联动15家博物馆共同开发原有数字资源、社交媒体,将全球博物馆联手抗“疫”的决心和信念通过虚拟空间传递到五大洲。为了将过去的经验与成果转化成今年新一轮线上活动,文章以叙事学、媒介学为理论框架,初步探索了策展实践该如何跳出博物馆建筑,与观众建立长期而连续的互动关系,开发出多元性、互文性、开放性的叙事语法,旨在塑造更具包容性和适应性的博物馆叙事。“虚拟为媒,策展为线。”今天的博物馆叙事环境由实体和虚拟两种属性共同形成,二者是真实世界的组成要素,策展实践应该以更具包容性(inclusive)、适应性(resilient)的方式和实验性的精神探索两者互为关系中的机遇。然而,作为博物馆这样的传统文化机构,是否应该探索和构建机制以扶持更多策展实践在数字虚拟空间的尝试?或者,何种机制才能有效促进这些尝试?此类问题将是文章以及相关研究需要进一步探索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疫情时代 数字虚拟空间 博物馆叙事 策展实践
下载PDF
解体与重构 解读矶崎新在策展实践中对“日本性”表达的探索
4
作者 支小咪 李翔宁 《时代建筑》 2023年第6期74-80,共7页
文章基于国际视野对矶崎新在各领域与“日本性”的密切关系进行了梳理,同时以在西方反响热烈的、由矶崎新担任主策展人的三个文化展为线索,解读在这些展览中矶崎新所带来的那些远远超越建筑本身的文化与思想实践,回溯与反思他对“日本... 文章基于国际视野对矶崎新在各领域与“日本性”的密切关系进行了梳理,同时以在西方反响热烈的、由矶崎新担任主策展人的三个文化展为线索,解读在这些展览中矶崎新所带来的那些远远超越建筑本身的文化与思想实践,回溯与反思他对“日本性”的解体与重构,并探寻矶崎新的思想对“中国性”的启发与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矶崎新 日本性 国际视野 策展实践
下载PDF
媒体传播与策展实践在创意设计展示中的应用
5
作者 张灏 卢晓峰 《上海包装》 2023年第12期132-134,共3页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创意设计展示领域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创意设计展示活动不仅为设计师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也为观众带来了丰富多样的视觉享受。然而,如何有效地传播和推广创意设计展示活动,使其...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创意设计展示领域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创意设计展示活动不仅为设计师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也为观众带来了丰富多样的视觉享受。然而,如何有效地传播和推广创意设计展示活动,使其在众多活动中脱颖而出,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媒体传播与策展实践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以媒体传播与策展实践在创意设计展示领域的应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二者在创意设计展示中的应用方式、要求、价值和策略,以期为我国创意设计展示领域的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传播 策展实践 创意设计 故事化传播
下载PDF
论展览标签“去中心化”——以观念艺术策展实践为语境
6
作者 顾也天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2-69,103,共9页
展览标签是艺术展览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运用国际最新的艺术学理论和传播学原理,以观念艺术为参照样本,对其多场展览进行考察和剖析,深入探究了展览各个主体之于展览标签的赋权问题,重点分析了观念艺术时代对展签呈现形式的影响,即“... 展览标签是艺术展览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运用国际最新的艺术学理论和传播学原理,以观念艺术为参照样本,对其多场展览进行考察和剖析,深入探究了展览各个主体之于展览标签的赋权问题,重点分析了观念艺术时代对展签呈现形式的影响,即“去中心化”。文章认为,新式展览标签应与声音、口头或书面文字、装置、视频等统为一体,当代博物馆、美术馆和画廊应当将展览标签的去中心化过程融入其形式和构成要素中,也应当适当地让展览标签的制作和接受变得越来越民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览标签 观念艺术 策展实践
下载PDF
展览标签“去中心化”分析——以观念艺术策展实践为语境
7
作者 乔丹 《艺术家》 2023年第12期149-151,共3页
本文通过对展览标签的“去中心化”策略进行分析和研究,发现这种策略有助于提高策展的效率和影响力。首先,展览标签的“去中心化”可以避免过度强调艺术家个人品牌的影响,使观众更加关注艺术品本身的价值和意义;其次,展览标签的“去中... 本文通过对展览标签的“去中心化”策略进行分析和研究,发现这种策略有助于提高策展的效率和影响力。首先,展览标签的“去中心化”可以避免过度强调艺术家个人品牌的影响,使观众更加关注艺术品本身的价值和意义;其次,展览标签的“去中心化”可以强调艺术品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使观众更好地理解艺术品的内涵和价值;再次,展览标签的“去中心化”可以强调艺术品的技术性和创新性,使观众更好地了解艺术品的制作过程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中心化 个人品牌 观念艺术 艺术品 策展实践 创新性 标签 技术性
下载PDF
大学博物馆话语机制建构与创新发展——以芭伯艺术馆策展实践项目为例
8
作者 陈茜宇 《文化产业》 2022年第21期99-101,共3页
话语建构是地方高校博物馆或艺术馆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以坐拥世界百强高校英国伯明翰大学的芭伯艺术馆(简称“芭伯”)的策展实践为例,现从机制话语结构、策展内容与当代策展理念的批评与反思,思考与探索高校博物馆策展中的理论与实践... 话语建构是地方高校博物馆或艺术馆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以坐拥世界百强高校英国伯明翰大学的芭伯艺术馆(简称“芭伯”)的策展实践为例,现从机制话语结构、策展内容与当代策展理念的批评与反思,思考与探索高校博物馆策展中的理论与实践建设,运用当代策展理论来反思博物馆话语机制在当代发展的局限,并提供一些新的启示来顺应当下高校博物馆机制在社区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博物馆 理论与实践 策展实践 话语结构 话语建构 艺术馆 话语机制 机制建构
下载PDF
唐承华装置艺术代表作《天边的云彩》展览策展实践研究
9
作者 陈笑 《艺术科技》 2024年第15期35-37,43,共4页
目的:文章分析《天边的云彩》在不同地域、不同性质展览空间的展示效果,评估其对公众审美教育和社会文化发展的贡献,阐释其艺术价值和社会影响力。方法:通过文献回顾、实地考察和案例分析等方法,对《天边的云彩》创作背景、艺术特色及... 目的:文章分析《天边的云彩》在不同地域、不同性质展览空间的展示效果,评估其对公众审美教育和社会文化发展的贡献,阐释其艺术价值和社会影响力。方法:通过文献回顾、实地考察和案例分析等方法,对《天边的云彩》创作背景、艺术特色及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中国美术馆、北京奥林匹克水上公园、天津滨海美术馆、山西太原长江美术馆等多个重要展览空间的展示情况进行深入探究。同时,结合笔者在福清市美术馆、平潭海湾和石竹湖的策展实践,分析作品与自然环境、地域文化的融合方式及其对观众体验的影响。结果:研究发现,《天边的云彩》以独特的艺术语言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在不同展览空间均取得了良好的展示效果。作品不仅丰富了展览空间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氛围,还提升了公众的审美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特别是在自然环境中的展示,作品与自然景观完美结合,为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审美体验,传递了艺术家的环保理念和社会责任感。结论:作为唐承华装置艺术的代表作,《天边的云彩》的艺术价值和社会影响力在展览历程中得到了显著提升。作品通过在不同展览空间的展示,实现了与观众、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对话与融合。未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文化生活需求的日益增长,装置艺术将在公共空间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公众带来更多优秀的艺术作品和独特的审美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承华 《天边的云彩》 装置艺术 策展实践
下载PDF
“参与式博物馆”四种参与模式在我国博物馆策展实践中的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静宜 徐卫民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6-132,共7页
妮娜·西蒙提出的“参与式博物馆”不仅是研究博物馆参与技巧的理论,更是旨在鼓励观众走进博物馆交流、创作及表达的实践方法。将“参与式博物馆”所构建的贡献型、合作型、共同创造型和招待型四种参与模式,与我国博物馆策展案例相... 妮娜·西蒙提出的“参与式博物馆”不仅是研究博物馆参与技巧的理论,更是旨在鼓励观众走进博物馆交流、创作及表达的实践方法。将“参与式博物馆”所构建的贡献型、合作型、共同创造型和招待型四种参与模式,与我国博物馆策展案例相对照,可知博物馆的参与实践不完全对应于某一具体参与模式,存在与各模式的融合创新。同时,我国博物馆开始逐渐向公众“赋权”,鼓励公众深度参与展览的内容策划。基于以上适应性特点,将社区博物馆、高校博物馆和新媒体平台作为参与突破口,可以帮助公众在较为熟悉安全的博物馆环境中较为自由地沟通互动、表达自我,迈出主动参与的脚步,为博物馆参与式活动的选择与设计提供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与式博物馆 参与模式 策展实践 适用性
原文传递
打开边界的博物馆——以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实验性策展实践为例 被引量:8
11
作者 许潇笑 《博物院》 2020年第4期31-39,共9页
科学技术在21世纪持续快速更新,传统的专业化、阶梯式的知识生产结构被颠覆,精英文化在社会平民化的过程中被消解殆尽,多元、复杂且充满变化与冲突成为一种文化现实的常态。"跨界"即不同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在社会文化实践中的... 科学技术在21世纪持续快速更新,传统的专业化、阶梯式的知识生产结构被颠覆,精英文化在社会平民化的过程中被消解殆尽,多元、复杂且充满变化与冲突成为一种文化现实的常态。"跨界"即不同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在社会文化实践中的综合应用,成为新知识、新观念、新体验发生的关键方式。21世纪的博物馆应当关照这一社会与文化现实,探索打开专业边界、与其他学科发生对话的方式。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自2018年开始发起"博物馆@当代艺术"实验性策展项目,将当代艺术作品及其文化诠释引入博物馆的展览语境,在物质的并置展示、叙事的编辑整合中,通过策展将两者不同的文化资源、展示媒介与价值诠释体系相互关联,从而发起不同学科与文化领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这样一种"跨界"为文化遗产的展示提供了不同的视角,也为历史与当下、博物馆与公众之间的辩证关系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讨论语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策展实践 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 当代艺术 跨界 “女神的装备” “永远有多远”
原文传递
作为知识生产的策展实践与边界
12
作者 刘燕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7-28,共2页
策展领域呈现出艺术资源和展览形态的多样化,策展正在逐步泛化,跨学科和跨领域既是一种策展方式的拓展和变化,更是对策展意义和边界的挑战“展览”(无论采取何种形式)始终是意识形态的,同时更是生产意义的,策展是艺术流通中最具有知识... 策展领域呈现出艺术资源和展览形态的多样化,策展正在逐步泛化,跨学科和跨领域既是一种策展方式的拓展和变化,更是对策展意义和边界的挑战“展览”(无论采取何种形式)始终是意识形态的,同时更是生产意义的,策展是艺术流通中最具有知识性的工作。策展人通过艺术家和艺术作品进行反思自己观念的实践,在思辨和讨论中转化为一种创造性的批判性力量,在艺术生态系统以知识生产形成有效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策展实践 边界 跨经验 本土语境 知识生产
原文传递
SketchUp在策展实践中的应用及前景 被引量:1
13
作者 孟姣 《艺术教育》 2022年第10期244-247,共4页
近年来,随着策展行业的兴起,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不断提高,观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长,对艺术作品展览的要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SketchUp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的绘图软件,由于建筑空间与艺术作品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使得SketchUp在... 近年来,随着策展行业的兴起,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不断提高,观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长,对艺术作品展览的要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SketchUp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的绘图软件,由于建筑空间与艺术作品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使得SketchUp在艺术策展领域也得到了施展空间。文章从传统展览策划中常见技术及问题出发,分析了在SketchUp技术手段基础上进行展览筹备的优势,并以三影堂艺术中心过往展览为例,探讨SketchUp在艺术展览策划中的应用及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策展实践 草图大师 应用 SKETCHUP
原文传递
探讨策展实践中的前置性研究
14
作者 陈端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45-49,共5页
博物馆一线展陈人员都深知一个道理:绝对没有一个时刻,展览是彻底完成的。开展前一晚的展厅一定能看到工作人员最后的忙碌,并不是准备的太晚,也不是时间节点没卡准。只是在展览不断实现的过程中,一定有更多的灵感不断闪现,更多的思路不... 博物馆一线展陈人员都深知一个道理:绝对没有一个时刻,展览是彻底完成的。开展前一晚的展厅一定能看到工作人员最后的忙碌,并不是准备的太晚,也不是时间节点没卡准。只是在展览不断实现的过程中,一定有更多的灵感不断闪现,更多的思路不断更新,也一定有更多的细节被不断怀疑、不断推翻。在展览工作进程中,似乎前置性的研究工作一直不是必需的,无论前置性研究的结果如何,大部分展览都会如期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置性研究 博物馆 时间节点 策展实践 工作人员
原文传递
新文科背景下展览策划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思考--以华·美术馆的“策展课”项目和OCAT的“研究型展览策展计划”为例
15
作者 张杨 《当代美术家》 2022年第6期70-73,共4页
据国内外策展专业教育模式的调查研究显示,策展教育需要以策展实践为核心组织其理论研究与实践教学,策展实践是策展教育的核心内容。2020年开始,全国新文科建设一再强调以实践为导向,实现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打通理论与实践,贯通本科教... 据国内外策展专业教育模式的调查研究显示,策展教育需要以策展实践为核心组织其理论研究与实践教学,策展实践是策展教育的核心内容。2020年开始,全国新文科建设一再强调以实践为导向,实现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打通理论与实践,贯通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以实践为核心的策展教育模式探索有利于艺术学科跨学科发展和传统模式更新。本文尝试以深圳华侨城华·美术馆的“策展课”项目和北京OCAT研究中心“研究型展览策展计划”为研究对象,探讨在展览策划课程中展开实践教学的模式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划教学 策展实践 研究性
下载PDF
虚拟为媒,策展为线——虚拟策展的价值潜能与创新思考
16
作者 张译之 《美术馆》 2020年第5期145-151,共7页
本文基于新兴技术应用和媒介环境拓展的话语背景,围绕虚拟策展探索关键点,以虚拟策展项目及实验室为例,从梳理其发展脉络进而转入分析线上策展的逻辑线索、设计思路、观看模式、效果呈现,剖析其在未来策展方式构建、策展教学应用、助力... 本文基于新兴技术应用和媒介环境拓展的话语背景,围绕虚拟策展探索关键点,以虚拟策展项目及实验室为例,从梳理其发展脉络进而转入分析线上策展的逻辑线索、设计思路、观看模式、效果呈现,剖析其在未来策展方式构建、策展教学应用、助力美育传播等方面所能体现的价值与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 媒介传播 策展实践 美术馆
下载PDF
《博物馆陈列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7
作者 吴伟 《丝绸之路》 2015年第8期79-80,共2页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实现社会教育功能的主要途径,陈列设计工作在博物馆业务工作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高校博物馆学或相关专业虽认识到了陈列设计工作的重要性,并开设了《博物馆陈列设计》课程,但在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教学内容不完...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实现社会教育功能的主要途径,陈列设计工作在博物馆业务工作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高校博物馆学或相关专业虽认识到了陈列设计工作的重要性,并开设了《博物馆陈列设计》课程,但在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教学内容不完善、教学手段单一、缺乏策展实践等问题,应着力通过完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打造实践平台来培养实用性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陈列设计 教学手段 策展实践
下载PDF
博物馆策展新实践与开放式展览 被引量:4
18
作者 史明立 《博物院》 2022年第1期94-101,共8页
现代博物馆展览是以展品为基础,具有开放性的叙事体系和建构、解构意义的场合,并非文物的集合。博物馆策展新实践体现了对开放性的追求,但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间。“展览生命”的观念将展览视为一个独立个体,其不同阶段均存在着多元的可能... 现代博物馆展览是以展品为基础,具有开放性的叙事体系和建构、解构意义的场合,并非文物的集合。博物馆策展新实践体现了对开放性的追求,但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间。“展览生命”的观念将展览视为一个独立个体,其不同阶段均存在着多元的可能性和广泛的开放性。基于此,任何一个阶段的展览关联者均具有建构、解构展览叙事,即创造展览的能力,进而使展览的生命超越展期而得以延长。开放式展览不但能通过展览关联者的参与形成愈发开放而多元的叙事,而且能通过先进的策展观念完善学术研究,甚至成为策展史的重要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策展实践 叙事体系 公众参与 开放性
原文传递
上海策展人实验室:策展实验的艺术再生产
19
作者 杜婧怡 陈志刚 《公共艺术》 2020年第2期103-107,共5页
自2018年11月第一届上海策展人实验室(SCL)成功在沪举办,该项目作为一个面向全球年轻策展人的全新平台,为当代艺术的创造与展示提供了更具实验性与批判性的空间。近年来,随着大型展览的兴起,关于艺术史和博物馆的研究与日俱增,然而针对... 自2018年11月第一届上海策展人实验室(SCL)成功在沪举办,该项目作为一个面向全球年轻策展人的全新平台,为当代艺术的创造与展示提供了更具实验性与批判性的空间。近年来,随着大型展览的兴起,关于艺术史和博物馆的研究与日俱增,然而针对艺术策展实践的转变及发展却鲜有持续性的系统研究。由上海美术学院主办的上海策展人实验室(SCL),立足于本土艺术生态,力求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汇聚来自全球各地的年轻策展人,旨在探讨应对当下的艺术策展生态的多种可能性与创造性。本文将基于对上海策展人实验室(SCL)的创建和发展的认识,从创办初心、机构合作、课程讨论和国际化交流等多个方面,结合当下国内外当代艺术发展现状,重新阐释上海策展人实验室(SCL)对中国当代文化艺术的发展及影响,以及对策展实践学科建设的作用,在跨学科领域用探索实验的方式培养引领世界先进艺术文化潮流的策展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实验室 当代艺术 艺术生态 策展实践
原文传递
“新前卫”及其之后:替代性批评的兴起与艺术写作的扩张
20
作者 鲁明军 《美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8-88,97-102,共7页
上世纪60年代末,以“体制批判”为名的“新前卫”运动的兴起不仅标志着形式主义批评的终结,同时也开启了一种新的批评-理论方式。作为艺术批评的艺术实践,“新前卫”瓦解了批评这个原本独立的身份和实践,尤其是“判断”的消失,给艺术批... 上世纪60年代末,以“体制批判”为名的“新前卫”运动的兴起不仅标志着形式主义批评的终结,同时也开启了一种新的批评-理论方式。作为艺术批评的艺术实践,“新前卫”瓦解了批评这个原本独立的身份和实践,尤其是“判断”的消失,给艺术批评带来了空前的挑战。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批评本身的瓦解,相反,它提示我们,实际上是艺术实践、策展实践以及互联网自媒体写作等各种不同形式的替代性批评取代了原本独立自足的批评方式,并开启了一个新的艺术(批评)写作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制批判 策展实践 艺术媒体 社会批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