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3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籼粳亚种间育性位点分型及籼粳杂交稻育性位点模式研究
1
作者 陈明亮 曾细华 +6 位作者 沈雨民 罗世友 胡兰香 熊文涛 熊焕金 吴小燕 肖叶青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6-396,共11页
【目的】了解我国籼稻、粳稻材料及籼粳杂交稻组合中亚种间育性位点的分布,建立实现亚种间育性亲和所需遗传位点模式,探索新的籼粳杂交稻组合模式,为亚种间亲和材料改良和籼粳育性亲和分子设计育种打下基础。【方法】通过筛选得到育性... 【目的】了解我国籼稻、粳稻材料及籼粳杂交稻组合中亚种间育性位点的分布,建立实现亚种间育性亲和所需遗传位点模式,探索新的籼粳杂交稻组合模式,为亚种间亲和材料改良和籼粳育性亲和分子设计育种打下基础。【方法】通过筛选得到育性位点的籼粳分型标记对我国水稻材料进行育性位点的籼粳分型检测,挑选部分籼稻、粳稻亲本进行杂交并统计分析F1代花粉育性和结实率。【结果】籼稻和粳稻之间在所有育性位点均存在少量相互渗入。由于籼稻育性位点渗入,粳稻可以分为Ⅰ型(所有位点均为粳型)和Ⅱ型(Sc^(i)、Sd^(i)和Se^(i),上标i代表来自籼稻)。S5不亲和时籼粳杂交稻结实率约为50%,亲和时结实率约为80%。Sa、Sb、Sc或Sd单个位点杂合对于花粉育性影响较小,但Se/pf12/RHS12单个位点杂合时显著降低花粉育性。籼粳杂交稻材料检测结果表明其育性位点的基本模式是S5和部分花粉育性位点纯合/亲和。带有S5^(n)的籼稻两系不育系深08S与粳稻Ⅱ型材料的杂交F_(1)代的花粉育性和结实率正常。【结论】S5是控制雌配子育性的核心位点。影响雄配子育性的位点具有累加效应,其中Se可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位点。S5+Se与Sa、Sb、Sc、Sd任意两个纯合位点可能是实现籼粳亚种间育性亲和的基本遗传位点模式。以广亲和两系籼稻不育系为母本,常规粳稻为父本的“籼不粳恢”籼粳杂交模式是一个可行的亚种间组合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种间育性位点 分型 籼粳杂交稻 育性位点模式
下载PDF
超高产优质早熟籼粳杂交稻浙优915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2
作者 王建军 宋建 +2 位作者 崔永涛 范宏环 唐立群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9期2014-2018,共5页
高产与优质是水稻产业的关键性目标,然而这2个性状存在明显的矛盾,运用常规育种技术在同一品种上集聚2个性状非常困难。本研究团队采用分子育种技术与籼粳杂种优势利用方法相结合,成功选育出超高产优质早熟籼粳杂交稻浙优915。该品种在... 高产与优质是水稻产业的关键性目标,然而这2个性状存在明显的矛盾,运用常规育种技术在同一品种上集聚2个性状非常困难。本研究团队采用分子育种技术与籼粳杂种优势利用方法相结合,成功选育出超高产优质早熟籼粳杂交稻浙优915。该品种在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表现出超高产潜力。稻米品质符合食用稻部标三等,评价指标中除碱消值外,其余指标符合部标一等。全生育期为146.5~156.5 d,比嘉优5号早熟0.3~0.9 d。2023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适宜在浙江、上海、安徽、湖北、苏南等南方粳稻种植区推广应用。根据浙优915品种特性,提出提高有效穗数和增加每穗粒数的关键性高产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杂交稻 选育 超高产 优质 栽培技术
下载PDF
不同灌溉模式对籼粳杂交稻甬优1540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徐冉 杨文叶 +6 位作者 朱均林 陈松 徐春梅 刘元辉 章秀福 王丹英 褚光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5-439,共15页
旨在探讨不同灌溉模式对籼粳杂交稻甬优1540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并阐明其相关生理基础。本研究以甬优1540为材料,设置了3种灌溉模式,即长淹灌溉(continuous flooding,CF)、轻度干湿交替灌溉(alternate wetting and moderate dryin... 旨在探讨不同灌溉模式对籼粳杂交稻甬优1540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并阐明其相关生理基础。本研究以甬优1540为材料,设置了3种灌溉模式,即长淹灌溉(continuous flooding,CF)、轻度干湿交替灌溉(alternate wetting and moderate drying, AWMD)以及重度干湿交替灌溉(alternate wetting and severe drying, AWSD)。研究结果表明,与CF相比, AWMD与AWSD均能显著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增幅分别为22.6%~25.6%与18.2%~23.1%;AWMD可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增幅为8.6%~10.0%,而AWSD则显著降低水稻产量,降幅为6.0%~7.5%。与CF相比, AWMD显著降低了拔节期水稻的茎蘖数、地上部干物质重、叶面积指数、移栽至齐穗期的光合势以及移栽至拔节期的作物生长速率,但显著提高了茎蘖成穗率、拔节至齐穗期的作物生长速率、主要生育期水稻根长密度、深根比、比根长、根系总吸收表面积与活跃吸收表面积,以及灌浆后2次土壤复水期的剑叶净光合速率、根系氧化力、根系与叶片中玉米素和玉米素核苷(Z+ZR)含量、籽粒中蔗糖-淀粉代谢途径关键酶活性等指标。以上结果表明, AWMD可以协同提高甬优1540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优化根-冠生长发育特征,提高灌浆期植株生理活性,实现高产与水分高效利用,为本研究最佳水分管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杂交稻 干湿交替灌溉 产量 水分利用率 根系形态与生理特征
下载PDF
甬优籼粳杂交稻作再生稻种植的再生特性及产量形成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谌江华 汪峰 +5 位作者 史骏 肖山 何水清 王亚梁 朱德峰 陈若霞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2-138,共7页
为探究甬优籼粳杂交稻作再生稻种植时的再生特性及产量形成特点,以生产上应用广泛的甬优籼粳杂交稻品种甬优1540和甬优4949为试验材料、籼型杂交稻品种隆两优534为对照材料作再生稻种植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显示:籼粳杂交稻和籼型杂交稻... 为探究甬优籼粳杂交稻作再生稻种植时的再生特性及产量形成特点,以生产上应用广泛的甬优籼粳杂交稻品种甬优1540和甬优4949为试验材料、籼型杂交稻品种隆两优534为对照材料作再生稻种植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显示:籼粳杂交稻和籼型杂交稻2个类型品种的再生特性存在显著差异;籼粳杂交稻甬优1540和甬优4949的优势再生节位为低节位的倒5节和倒4节,2个节位的再生苗有效穗占比之和分别为81.9%和68.9%,产量贡献率之和分别为89.6%和72.5%;2个节位再生稻的穗长、每穗粒数显著高于倒3节和倒2节,并呈现出从下往上节位逐步变小的趋势;而籼型杂交稻品种隆两优534的优势再生节位则是高节位的倒2节和倒3节,2个节位的有效穗占比和产量贡献率之和分别为71.5%和72.5%;甬优4949头季稻收割后1~7 d内的再生苗的成穗率、有效穗占比和产量贡献率分别为89.4%、74.6%和79.2%,均显著高于收割后8~12 d和12 d以上的再生苗;甬优1540和甬优4949再生稻的穗长、每穗粒数均要显著大于隆两优534,产量分别增产21.6%和17.3%。结果表明甬优籼粳杂交稻的低节位强再生力和再生苗穗大粒多的再生特性是其作再生稻种植时易获得高产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杂交稻 再生稻 再生特性 产量形成 轻简栽培
下载PDF
优质高产籼粳杂交稻嘉禾优7245的选育及制种技术 被引量:1
5
作者 金浩晶 周巧钰 +2 位作者 厉伟杉 郑利欣 董国军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785-789,共5页
嘉禾优7245是中国水稻研究所联合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等多家单位,以嘉禾212A(长粒型粳稻三系不育系)为母本与中恢7245(中籼迟熟型恢复系)为父本选育的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高产、优质、抗倒伏等优势,于2017年7月通过国家审定... 嘉禾优7245是中国水稻研究所联合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等多家单位,以嘉禾212A(长粒型粳稻三系不育系)为母本与中恢7245(中籼迟熟型恢复系)为父本选育的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高产、优质、抗倒伏等优势,于2017年7月通过国家审定(国审稻20170064),2020—2022年先后通过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审稻2020220号)、广西壮族自治区晚稻(桂审稻2022093号)、江西省(赣审稻20210016)的品种审定,2022年通过福建省:(闽)引种〔2022〕第1号的引种备案,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作中、晚稻种植。文章介绍了嘉禾优7245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高产栽培及制种技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高产籼粳杂交稻 嘉禾优7245 选育 制种技术
下载PDF
优质高产籼粳杂交稻嘉丰优3号的选育及制种技术 被引量:1
6
作者 金浩晶 曹郁青 +3 位作者 郑利欣 厉伟杉 马强 董国军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780-784,共5页
嘉丰优3号是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联合中国水稻研究所、浙江可得丰种业有限公司,以嘉禾112A(长粒型粳稻三系不育系)为母本与G1143(中籼迟熟型恢复系)为父本选育的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高产、优质、中抗稻瘟病等优势,于2021年... 嘉丰优3号是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联合中国水稻研究所、浙江可得丰种业有限公司,以嘉禾112A(长粒型粳稻三系不育系)为母本与G1143(中籼迟熟型恢复系)为父本选育的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高产、优质、中抗稻瘟病等优势,于2021年4月通过浙江审定(浙审稻2021019),2021—2023年先后通过了江西省[(赣)引种〔2021〕第001号]、安徽省(皖引稻2021066)、福建省[(闽)引种〔2022〕第1号]、湖北省(鄂引种2022055)的引种备案,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作中稻种植。文章介绍了嘉丰优3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高产栽培及制种技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高产籼粳杂交稻 嘉丰优3号 选育 制种技术
下载PDF
江苏省滨海盐碱地籼粳杂交稻产量优势形成特征 被引量:1
7
作者 耿孝宇 张翔 +10 位作者 刘洋 左博源 朱旺 马唯一 汪璐璐 孟天瑶 高平磊 陈英龙 许轲 戴其根 韦还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53-1270,共18页
旨在探明滨海盐碱地大田条件下籼粳杂交稻产量优势形成特征。2021—2022年,在江苏省滨海盐碱地择取中度盐碱地(medium saline-alkali soil,MS,土壤电导率平均2.7 dSm^(-1))和重度盐碱地(high saline-alkali soil,HS,土壤电导率平均7.2 d... 旨在探明滨海盐碱地大田条件下籼粳杂交稻产量优势形成特征。2021—2022年,在江苏省滨海盐碱地择取中度盐碱地(medium saline-alkali soil,MS,土壤电导率平均2.7 dSm^(-1))和重度盐碱地(high saline-alkali soil,HS,土壤电导率平均7.2 dSm^(-1))两类典型田块,以籼粳杂交稻(甬优2640和甬优4949)、常规粳稻(南粳9108和淮稻5号)、杂交籼稻(丰优香占和Y两优372)3种类型水稻品种为试材,探究实地条件下盐胁迫对不同类型品种产量及其形成特征的影响。与中度盐碱地相比:(1)重度盐碱地下各类型品种的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均显著低于中度盐碱地。中度和重度盐碱地下,籼粳杂交稻的产量均显著高于常规粳稻和杂交籼稻,这主要是由于其较高的每穗粒数。(2)重度盐碱地下各类型品种关键生育期(拔节、抽穗和成熟期)的群体茎蘖数及茎蘖成穗率均显著下降。中度和重度盐碱地下,常规粳稻和杂交籼稻关键生育期的群体茎蘖数及茎蘖成穗率均高于籼粳杂交稻。(3)重度盐碱地下各类型品种关键生育期的干物重均显著下降。中度及重度盐碱地下,籼粳杂交稻抽穗期和成熟期干物重、拔节期—抽穗期和抽穗—成熟期作物生长速率均显著高于常规粳稻和杂交籼稻。重度盐碱地下各类型品种的收获指数呈上升趋势。籼粳杂交稻在重度盐碱地下的收获指数高于常规粳稻和杂交籼稻。(4)重度盐碱地下各类型品种关键生育期的叶面积指数、播种期—拔节期、拔节期—抽穗期和抽穗期—成熟期光合势均显著下降。中度和重度盐碱地下,籼粳杂交稻成熟期叶面积指数和抽穗期—成熟期光合势均显著高于常规粳稻和杂交籼稻,抽穗期—成熟期叶面积指数衰减率则呈相反趋势。(5)重度盐碱地下各类型品种株高、上三叶叶长和叶宽、叶片SPAD值和光合速率均显著下降。中度和重度盐碱地下,籼粳杂交稻上三叶叶长和叶宽、叶片SPAD值和光合速率均高于常规粳稻和杂交籼稻。本研究结果表明,滨海盐碱地实地条件下,盐胁迫显著影响水稻产量及其形成特征。与常规粳稻和杂交籼稻相比,籼粳杂交稻在滨海盐碱地仍具有较高的产量优势,这主要得益于其较高的每穗粒数;此外,较高的作物生长速率、较大的上三叶叶面积及其较强的叶片持绿性也是籼粳杂交稻在滨海盐碱地具有较好产量优势的重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盐碱地 水稻 籼粳杂交稻 产量形成
下载PDF
高产优质籼粳杂交稻嘉丰优2号的选育及制种技术 被引量:3
8
作者 金浩晶 郑利欣 +3 位作者 曹郁青 厉伟杉 马强 黄鑫 《中国种业》 2024年第3期137-139,共3页
嘉丰优2号是浙江可得丰种业有限公司与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合作以嘉禾212A为母本、P025为父本选育的三系杂交水稻(偏籼)新组合。该组合具有高产(1022.2kg/667m^(2),刷新江西水稻单产记录)、优质(米质二等)、中抗稻瘟病、抗倒(茎秆粗壮... 嘉丰优2号是浙江可得丰种业有限公司与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合作以嘉禾212A为母本、P025为父本选育的三系杂交水稻(偏籼)新组合。该组合具有高产(1022.2kg/667m^(2),刷新江西水稻单产记录)、优质(米质二等)、中抗稻瘟病、抗倒(茎秆粗壮)等优势。2017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浙审稻20170012,2017-2020年先后通过了江西省、福建省、安徽省、湖南省、湖北省的引种备案,2022年通过广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桂审稻2022192号,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作中、晚稻种植。介绍了嘉丰优2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高产栽培及制种技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杂交稻 嘉丰优2号 选育 制种技术
下载PDF
低温贮藏对不同形态籼粳杂交稻米品质及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9
作者 让学娜 董翼飞 朱麟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8-185,共8页
为明确不同形态贮藏籼粳杂交稻米品质及挥发性成分变化规律,研究以甬优1540稻米为试材,在稻谷、糙米、精米三种形态贮藏条件下,以常规仓储为对照,考察了低温(15±1℃,RH60%)对其品质(脂肪酸值、感官评分)及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结果表... 为明确不同形态贮藏籼粳杂交稻米品质及挥发性成分变化规律,研究以甬优1540稻米为试材,在稻谷、糙米、精米三种形态贮藏条件下,以常规仓储为对照,考察了低温(15±1℃,RH60%)对其品质(脂肪酸值、感官评分)及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低温贮藏稻米,6个月开始感官品质显著优于常规仓储,12个月后脂肪酸值显著优于常规仓储,而采用稻谷或糙米形态贮藏显著优于精米贮藏(12个月);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分析不同处理的稻米挥发性成分时发现,相对于新鲜稻米,经贮藏6~12个月稻米中醛酮类物质含量升高,其中,贮藏6个月的样本间挥发性成分差异相对较小,贮藏12个月的样本间差异相对较大,常温样本中的2-甲基丁醇、戊醛、己醛、3-甲基丁醛等物质含量高于低温贮藏,环己酮、2-丁酮、丁醛、3-羟基-2-丁酮等物质含量低于低温贮藏。综上,相对于常规贮藏,稻谷或糙米低温贮藏可以更好地维持籼粳杂交稻米品质及挥发性成分。研究可为籼粳杂交稻米采后贮运生产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杂交稻 储存形态 储存品质 挥发性风味成分
下载PDF
氮素水平对籼粳杂交稻产量和贮藏蛋白的影响
10
作者 孙建龙 张新城 +4 位作者 任韵 王丰颖 陆鸿英 钱伟红 马善林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823-829,共7页
氮素对稻米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研究颇广,但籼粳杂交稻强弱势粒蛋白组分的积累动态、蛋白质分布及其对氮素的响应鲜有报道。以两个籼粳杂交稻(甬优12和甬优17)为材料,设置4个氮肥水平,即N0(不施氮)、低氮(100 kg·hm^(-2))、中氮(200 k... 氮素对稻米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研究颇广,但籼粳杂交稻强弱势粒蛋白组分的积累动态、蛋白质分布及其对氮素的响应鲜有报道。以两个籼粳杂交稻(甬优12和甬优17)为材料,设置4个氮肥水平,即N0(不施氮)、低氮(100 kg·hm^(-2))、中氮(200 kg·hm^(-2))和高氮(300 kg·hm^(-2)),比较了产量、粒型、强弱势粒干物质积累与贮藏蛋白的积累特征。结果显示,施氮显著提高两品种的产量以及蛋白质含量,但品种间对氮素响应存在差异。甬优12在低氮下就能获得较高产量,且其蛋白质积累对氮素响应也较稳定,能实现高产优质的平衡。低氮对粒型无显著影响,高氮显著降低长宽比,导致粒重轻微下降。醇溶蛋白和谷蛋白积累过程存在此起彼伏的现象,从而维持总蛋白的相对平衡。弱势粒蛋白质含量高于强势粒,但因其粒重小导致总积累量仍然低于强势粒。贮藏蛋白主要富集在籽粒外层胚乳中,甬优17对氮素响应较甬优12更敏感。研究结果可为籼粳杂交稻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杂交稻 蛋白组分 粒型 强弱势粒 氮素
下载PDF
籼粳杂交稻新品种试验及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11
作者 谢锂波 李海波 +2 位作者 张恺 叶凯 谢惠熠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8期164-166,共3页
2023年,余姚市种子种苗管理站开展了9个适宜在浙江省粳稻区作单季晚稻新品种机插试验。机插是单季稻栽培主要方式之一,籼粳杂交稻既具有籼稻米饭的蓬松清香,又具有粳稻米饭柔滑甘润,为进一步推广种植,对试验品种特性进行科学评价。
关键词 籼粳杂交稻 产量 品质 栽培技术
下载PDF
几个籼粳杂交稻品种在杭州地区的种植表现
12
作者 苘娜娜 毛光锋 +4 位作者 张靓 诸沙沙 阮倩茜 谢陈瑜 张丹 《上海农业科技》 2024年第1期53-55,65,共4页
为筛选出适宜浙江省杭州市种植的优质、高产籼粳杂交稻品种,以杭州市双季晚稻主栽品种‘甬优1540’为对照,分析比较了9个籼粳杂交稻品种在杭州市的种植表现。结果表明,9个籼粳杂交稻品种均表现出较强的抗倒伏能力,且熟期转色好,不早衰,... 为筛选出适宜浙江省杭州市种植的优质、高产籼粳杂交稻品种,以杭州市双季晚稻主栽品种‘甬优1540’为对照,分析比较了9个籼粳杂交稻品种在杭州市的种植表现。结果表明,9个籼粳杂交稻品种均表现出较强的抗倒伏能力,且熟期转色好,不早衰,适宜在杭州市作单季晚稻种植。其中,‘浙科优1号’的全生育期最长,比对照‘甬优1540’增加14d;‘春优801’的产量最高,比对照‘甬优1540’增产8.4%,其次是‘秀优4913’,比对照‘甬优1540’增产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杂交稻 品种 种植表现 杭州市
下载PDF
2022年金华市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13
作者 吴岳 徐晶晶 +3 位作者 盛玉祺 卞晓波 陈晓阳 虞涛 《上海农业科技》 2024年第3期47-49,共3页
浙江省是较早研发和推广籼粳杂交稻的省份,为探明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品种的适应性及其优势,为该系列品种在金华市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依据,从生育期、产量及产量构成、耐高温性等方面,鉴定了9个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品种在金华市的种植表... 浙江省是较早研发和推广籼粳杂交稻的省份,为探明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品种的适应性及其优势,为该系列品种在金华市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依据,从生育期、产量及产量构成、耐高温性等方面,鉴定了9个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品种在金华市的种植表现。结果表明:‘甬优59’‘甬优79’‘甬优7872’的产量较高,且田间综合表现较好,适宜作为单季稻在金华市进行推广种植;‘甬优7823’‘甬优31’‘甬优7860’的产量较低,但是食味品质较好,可作为优质稻在金华市进行推广应用;‘甬优1538’‘甬优4918’的株高较低、全生育期较短,可作为较晚后茬或连作晚稻在金华市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 生育期 产量 金华市
下载PDF
籼粳杂交稻新品种春优87农艺性状及栽培技术要点
14
作者 支新中 陈中林 +1 位作者 应巧红 龙启勇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9期2019-2022,共4页
春优87系中国水稻研究所选育的粳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202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稻20210374),适宜在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安徽省沿江、湖北省沿江粳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单季晚稻种植。2022—2023年在永康市... 春优87系中国水稻研究所选育的粳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202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稻20210374),适宜在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安徽省沿江、湖北省沿江粳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单季晚稻种植。2022—2023年在永康市引进展示示范,春优87表现为生长整齐一致,后期青秆黄熟,具有转色好、抗倒性强、丰产性好、米质优等优点。文章对其展示示范种植表现和农艺性状进行了总结,并介绍了从种子处理、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水浆管理、草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为春优87在永康地区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杂交稻 春优87 栽培技术 水稻
下载PDF
不同连作籼粳杂交稻新品种(系)在金华市的种植表现初报
15
作者 鲍苗青 《上海农业科技》 2024年第3期39-41,共3页
籼粳杂交稻的产量比传统水稻品种高,且籼粳杂交稻的抗逆性更强、口感较好、营养更丰富,适宜南北方以稻米为主食的人群食用。为筛选出适合浙江省推广种植的优质晚粳稻新品种(系),以‘甬优36’等13个籼粳杂交稻新品种(系)为研究对象,在浙... 籼粳杂交稻的产量比传统水稻品种高,且籼粳杂交稻的抗逆性更强、口感较好、营养更丰富,适宜南北方以稻米为主食的人群食用。为筛选出适合浙江省推广种植的优质晚粳稻新品种(系),以‘甬优36’等13个籼粳杂交稻新品种(系)为研究对象,在浙江省金华市开展了品种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浙优39的产量最高,每667 m^(2)实际产量为702.50kg,其次是‘浙科优4号’,每667 m^(2)实际产量为691.67 kg;浙优39、‘浙科优4号’的全生育期分别比对照品种‘甬优1540’长3、2 d,产量分别比对照品种高9.77%、8.07%。在生产上,种植大户可将浙优39和‘浙科优4号’作为双季稻连作的晚稻高产搭配品种(系)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杂交稻 新品种(系) 区域试验 金华市
下载PDF
籼粳杂交稻品种春优83在余杭的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
16
作者 马伟洪 金明浩 汪璐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864-868,共5页
春优83是余杭区从中国水稻研究所引进的超高产籼粳杂交稻新品种,从2023年度余杭区生产示范表现来看,该品种具有植株长势强、穗大粒多、丰产性好、抗倒等特点,多点示范平均产量达12 920 kg·hm^(-2)。其高产栽培技术为培育带蘖壮秧... 春优83是余杭区从中国水稻研究所引进的超高产籼粳杂交稻新品种,从2023年度余杭区生产示范表现来看,该品种具有植株长势强、穗大粒多、丰产性好、抗倒等特点,多点示范平均产量达12 920 kg·hm^(-2)。其高产栽培技术为培育带蘖壮秧、适龄移栽、精准施肥、好氧灌溉和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优83 籼粳杂交稻 余杭
下载PDF
重穗型籼粳杂交稻甬优6号超高产生理特性 被引量:46
17
作者 许德海 王晓燕 +4 位作者 马荣荣 禹盛苗 朱练峰 欧阳由男 金千瑜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4796-4804,共9页
【目的】探明籼粳杂交稻甬优6号的重穗、超高产与生理特性的关系。【方法】以重穗型籼粳杂交稻甬优6号、轻穗型常规晚粳稻秀水63和中穗型籼型杂交晚稻汕优63为试验材料,进行组合(品种)间物质生产过程中的"源、流、库"等生理... 【目的】探明籼粳杂交稻甬优6号的重穗、超高产与生理特性的关系。【方法】以重穗型籼粳杂交稻甬优6号、轻穗型常规晚粳稻秀水63和中穗型籼型杂交晚稻汕优63为试验材料,进行组合(品种)间物质生产过程中的"源、流、库"等生理特性的对比考查与测定,研究和探讨甬优6号超高产的生理特性。【结果】重穗型籼粳杂交稻甬优6号突出的生理特性是:①"源足",表现为叶面积指数大、叶片功能期较长、叶绿素含量多、叶片光合速率高、比叶重和粒叶比较大;②"流畅",为齐穗期单株茎鞘物质向成熟期的穗部输出量大、输出率和转换率高;③"库大",为单位面积总颖花量和有效颖花量多、库容量大、穗重5g以上;④"根强",为次生根发达、根量大、根活力强、根冠比值高,为地上部生长健壮抗倒、活熟到老并实现超高产提供根本保障。【结论】从重穗型的甬优6号优良生理特性得到启示:为实现籼粳杂交稻的超高产目标,育种者在选择亲本,尤其是筛选F1代时,应着重鉴别亲本、新组合物质生产过程中"源、流、库"的协调性,以及根冠比值的适宜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杂交稻 重穗超高产 生理特性 甬优6号
下载PDF
双季晚稻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超高产结构与群体形成特征 被引量:32
18
作者 花劲 周年兵 +13 位作者 张军 张洪程 霍中洋 周培建 程飞虎 李国业 黄大山 陈忠平 陈国梁 戴其根 许轲 魏海燕 高辉 郭保卫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23-1034,共12页
【目的】研究双季稻区晚稻季条件下,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超高产结构与群体形成特征,以期为双季晚稻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超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籼粳杂交稻有代表性的品种甬优538、甬优2640、甬优1538、甬优1540为试验材料,通... 【目的】研究双季稻区晚稻季条件下,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超高产结构与群体形成特征,以期为双季晚稻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超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籼粳杂交稻有代表性的品种甬优538、甬优2640、甬优1538、甬优1540为试验材料,通过栽培措施的调控,形成超高产(≥10.50 t·hm-2)和高产(9.75 t·hm-2≤产量<10.50 t·hm-2)群体,对产量及其结构、茎蘖动态、叶面积动态与组成、光合势、干物质积累、群体生长速率等方面进行系统比较研究。【结果】与高产群体相比,超高产群体表现穗数足、穗型大、群体颖花量多(50 000×104颖花/hm2以上)的显著特点,但结实率和千粒重略降低,差异不显著;群体茎蘖于生育前期稳步增长,至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达适宜穗数,高峰苗出现在拔节期,数量少,成穗率高(>75%),此后群体下降平缓,至抽穗期达适宜穗数;群体叶面积指数前期增长相对较缓慢,最大值出现在孕穗期,为8.1左右,此后下降缓慢,抽穗期叶面积指数、有效叶面积率、高效叶面积率及粒叶比均极显著高于高产群体,成熟期叶面积指数仍保持在3.5以上;群体光合势生育前期较小,中后期较大,总光合势为580×104m2·d·hm-2以上,抽穗期至成熟期的光合势占总光合势的50.0%以上;群体拔节前干物质积累速度相对较缓,拔节后干物质积累速度较快,至抽穗期群体生物量为10.0 t·hm-2左右,抽穗后积累量亦高,至成熟期干物重达19.0 t·hm-2左右;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之前,超高产群体群体生长率较高产群体大,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至拔节期,超高产群体生长平稳,群体生长率较高产群体小,拔节以后,群体生长率极显著高于高产群体。【结论】超高产群体起点质量高,栽后分蘖早生快发,群体生长优势明显,特别是生育中后期光合生产能力强,物质积累多。超高产栽培水稻适宜产量构成应以足量穗数与较大穗型协调产出足够的群体颖花量,同时保持较高的结实率和千粒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晚稻 甬优系列 籼粳杂交稻 超高产 群体形成特征
下载PDF
干湿交替灌溉对籼粳杂交稻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及其生理基础 被引量:21
19
作者 褚光 徐冉 +3 位作者 陈松 徐春梅 王丹英 章秀福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499-1511,共13页
【目的】探明干湿交替灌溉对籼粳杂交稻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及其生理基础。【方法】试验于2017—2018年在中国水稻研究所富阳基地皇天畈试验农场进行。以2个新选育的超高产籼粳杂交稻品种甬优1540和春优927以及2个当地高产粳型杂... 【目的】探明干湿交替灌溉对籼粳杂交稻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及其生理基础。【方法】试验于2017—2018年在中国水稻研究所富阳基地皇天畈试验农场进行。以2个新选育的超高产籼粳杂交稻品种甬优1540和春优927以及2个当地高产粳型杂交稻品种常优5号和嘉优5号为材料,开展大田试验。自移栽后7 d至成熟期设置2种灌溉模式,分别为常规灌溉(CI)和干湿交替灌溉(AWD)。研究AWD对籼粳杂交稻品种产量形成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及其生理基础。【结果】与CI模式相比,AWD模式显著降低了2个当地高产粳型杂交稻品种的产量,降幅为12.3%—12.8%,但2个籼粳杂交稻品种的产量在2种灌溉模式间没有显著差异;AWD模式显著提高了4个供试水稻品种的水分利用效率,其中当地高产粳型杂交稻品种的增幅为5.9%—8.3%,籼粳杂交稻品种的增幅为13.7%—16.8%。与当地高产粳型杂交稻相比,籼粳杂交稻品种在AWD模式下获得相对较高的产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主要得益于其强大的分蘖发生能力、较高的群体颖花量和结实率、齐穗至成熟期较高的光合势与作物生长速率、齐穗后2次土壤落干期与复水期较高的根系氧化力、剑叶净光合速率以及籽粒中较高的蔗糖-淀粉代谢途径关键酶的活性。【结论】与当地高产粳型杂交稻品种相比,籼粳杂交稻品种在AWD模式下可获得更高的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较好的根系性能(齐穗后2次土壤落干期与复水期较高的根系氧化力)和地上部植株较强的生理活性(齐穗至成熟期较高的光合势、作物生长速率、齐穗后2次土壤落干期与复水期较高的剑叶净光合速率以及籽粒中蔗糖-淀粉代谢途径关键酶活性)是其在AWD模式下获得高产与水分高效利用的重要生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干湿交替灌溉 籼粳杂交稻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生理基础
下载PDF
籼粳杂交稻枝梗和颖花形成的播期效应 被引量:13
20
作者 曾研华 张玉屏 +3 位作者 王亚梁 向镜 陈惠哲 朱德峰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300-1310,共11页
【目的】探讨播期对不同籼粳杂交稻穗粒数形成规律的影响。【方法】以杂交稻偏粳型中熟中粳甬优8号、偏籼型迟熟中粳甬优15号、中熟晚籼钱优2号和常规品种迟熟中粳浙粳88为材料,通过分期播种研究不同类型水稻枝梗和颖花分化与退化的特... 【目的】探讨播期对不同籼粳杂交稻穗粒数形成规律的影响。【方法】以杂交稻偏粳型中熟中粳甬优8号、偏籼型迟熟中粳甬优15号、中熟晚籼钱优2号和常规品种迟熟中粳浙粳88为材料,通过分期播种研究不同类型水稻枝梗和颖花分化与退化的特性及其与籼粳性成分的关系。【结果】籼粳杂交稻甬优8号及甬优15号每穗总颖花分化数均显著高于籼稻钱优2号和粳稻浙粳88;甬优品种的一次枝梗及颖花分化数显著高于籼、粳稻,二次枝梗和颖花分化数以偏籼型品种甬优15号和钱优2号较高,而甬优8号二次颖花分化数与钱优2号的基本持平。随播期推迟,每穗总颖花分化数显著降低,尤为二次颖花分化数,而一次颖花分化数以适期播种最高。甬优8号和钱优2号总颖花分化数以早播显著高于适期播种和迟期播种,甬优15号则以适期播种最高,适期播种能显著提高籼粳杂交稻品种甬优8号和甬优15号的一次颖花现存数,主要体现在稻穗中上部与穗基部、顶部,这与其较高的一次枝梗分化能力有关。不同播期间,各类型品种稻穗不同部位一次枝梗上的二次枝梗分化数从穗基部到穗顶部总体呈下降趋势,而二次枝梗和颖花现存数、二次颖花分化数总体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中甬优8号不同部位一次枝梗上二次枝梗和颖花现存数的早播优势主要体现在穗中上部位,钱优2号早播的优势为稻穗中下部,甬优15号适期播种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穗顶部,而浙粳88迟播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稻穗基部。相关分析表明,各类型品种粳性成分与稻穗总颖花分化数及一次、二次枝梗和颖花分化数均呈极显著抛物线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8172、0.9416、0.9004、0.8718和0.7988。【结论】与籼、粳稻相比,籼粳杂交稻具有较多的枝梗数和颖花数。推迟播期,降低每穗颖花分化数和二次枝梗分化数;早播有利于中熟品种颖花和二次枝梗的形成,而适期播种对迟熟品种的效应较好。不同播期下各类型品种粳性成分与稻穗枝梗和颖花呈极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杂交稻 播期 枝梗 颖花 籼粳成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