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17篇文章
< 1 2 8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例ELANE基因突变的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儿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分析
1
作者 孙燕 王绪栋 +6 位作者 罗荣华 王兆辉 常光妮 高婷婷 林垒垒 孙俊霞 刘亚蒙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4期75-78,共4页
目的 总结儿童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ELANE)基因自发突变导致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CN)的主要临床表现,并了解其遗传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ELANE基因自发突变致CN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结果 病例1为3岁9月男童,因反复口腔... 目的 总结儿童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ELANE)基因自发突变导致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CN)的主要临床表现,并了解其遗传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ELANE基因自发突变致CN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结果 病例1为3岁9月男童,因反复口腔溃疡及粒细胞缺乏2年余入院;骨髓涂片示粒系成熟障碍,骨髓染色体核型分析未见异常;入院后经抗感染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基因检测显示ELANE基因存在自发杂合突变,确诊为重型CN;家长拒绝行造血干细胞移植,使用小剂量G-CSF治疗,目前无恶性转化。病例2为15岁女童,患儿自8月龄因发热发现中性粒细胞缺乏,既往曾反复感染,此次因咳嗽10余天,发热2天入院;该患儿中性粒细胞缺乏呈周期性改变;查体发现牙龈明显萎缩,伴部分牙齿脱落;骨髓细胞学检查示粒系成熟障碍;基因检测显示该患儿携带ELANE基因变异,可导致周期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该患儿粒细胞缺乏期行G-CSF治疗,家长拟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结论 CN患儿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发病较早的反复感染,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明显减少,易漏诊,必要时可完善基因检测明确诊断及评估变异来源。ELANE基因是引起CN最常见的基因突变,突变位点不同,可引起不同的临床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基因 基因突变 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
下载PDF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预防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临床疗效观察
2
作者 尹凤 邱云 +2 位作者 李龙燕 谢帅 胡红梅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366-369,共4页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预防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3年7月在绵阳市中心医院就诊的60例急性ALL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预防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3年7月在绵阳市中心医院就诊的60例急性ALL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rhG-CSF)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PEG-rhG-CSF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化疗前及化疗3周后绝对中性粒细胞计数(ANC)和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化疗后3周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开始时间、持续时间和结束时间,比较两组患儿化疗3周后在白细胞降低发生率、中性粒细胞减少症(FN)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化疗3周后,两组患者的ANC、WBC水平均较化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患儿的ANC、WBC水平分别为(6.77±4.22)×10^(9)/L、(9.17±3.36)×10^(9)/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34±2.34)×10^(9)/L、(8.91±3.56)×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开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持续时间和结束时间分别为(8.99±3.31)、(4.79±1.18)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15.56±4.91)、(6.97±3.3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白细胞降低率、FN实际发生率、再住院率和抗生素使用率分别为30.00%、10.00%、3.33%、3.3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56.67%、40.00%、43.33%、3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ANC减少、感染、骨骼肌肉酸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16.67%、6.67%、3.33%、6.67%、10.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43.33%、30.00%、16.67%、26.67%、3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G-rhG-CSF能明显缩短急性ALL患儿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持续时间和结束时间,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在预防急性ALL患儿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方面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中性粒细胞减少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下载PDF
PEG-rhG-CSF用于中、高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风险癌症患者一级预防与二级预防的药物经济学评价
3
作者 易利丹 彭烨 +1 位作者 王李婷 谭重庆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9期2466-2473,共8页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用于中、高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FN)风险的癌症患者一级预防与二级预防的经济性。方法从中国全社会角度出发,采用TreeAge软件构建决策分析模型。主要状态包括一级预防、二级...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用于中、高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FN)风险的癌症患者一级预防与二级预防的经济性。方法从中国全社会角度出发,采用TreeAge软件构建决策分析模型。主要状态包括一级预防、二级预防、相对剂量强度≥85%和相对剂量强度<85%。模型参数包括FN发生的风险、FN住院概率、相关癌症死亡概率、相关癌症效用值、直接医疗成本与间接医疗成本等。模型周期为21 d。研究时间范围为70年。主要结果包括总成本、抗感染成本、生命年、质量调整寿命年(QALY)和增量成本效果比。对结果进行了单因素敏感性和概率敏感性分析以评估结果的稳健性;并进行不同时间范围的情景分析。结果基线分析结果显示,与二级预防组相比,一级预防组患者多获得0.84个QALYs,并少支付39373元,节约总的抗感染成本为32311元,增量成本效果比为-46722元/QALY,一级预防组为绝对优势方案。情景分析结果显示,一级预防组与二级预防组相比,在任何研究时间范围都是绝对优势方案。当中国意愿支付阈值为257094元/QALY时,单因素和概率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一级预防组具有成本效果的概率为100%。结论与二级预防相比,PEG-rhG-CSF用于中、高FN风险的癌症患者的一级预防是具有经济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G-rhG-CSF 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 癌症 药物经济学评价 一级预防 二级预防
下载PDF
影响PEG-rhG-CSF对肺癌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预防效果的因素分析
4
作者 高辉 张美云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4期18-20,共3页
目的:分析影响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对肺癌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预防效果的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包头市肿瘤医院肿瘤综合内科治疗的120例肺癌化疗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这... 目的:分析影响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对肺癌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预防效果的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包头市肿瘤医院肿瘤综合内科治疗的120例肺癌化疗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这些患者均在化疗第一周期的第3天给予6 mg PEG-rhG-CSF皮下注射,两个周期化疗结束后,按照所有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情况,将其分为未发生组和发生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和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总结影响PEG-rhG-CSF预防效果的因素。结果:两个化疗周期结束后,120例患者中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人数为22例,发生率为18.3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的体质量指数、基线中性粒细胞绝对值、KPS评分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指数(OR=0.537)、基线中性粒细胞绝对值(OR=0.523)、KPS评分(OR=0.831)是影响PEG-rhG-CSF对肺癌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预防效果的因素(P<0.05)。结论:PEG-rhG-CSF对肺癌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具有一定的预防效果,但体质量指数、基线中性粒细胞绝对值、KPS评分较低的肺癌化疗患者无法从PEG-rhG-CSF中获得较好的预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肺癌 化疗 中性粒细胞减少 预防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芪鹿升白方联合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肿瘤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临床研究
5
作者 单魁中 黄辉 +1 位作者 陆婷婷 任渊 《河北中医》 2024年第4期566-569,共4页
目的观察芪鹿升白方联合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治疗肿瘤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肿瘤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5例予PEG-rhG-CSF治疗,治疗组45例在... 目的观察芪鹿升白方联合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治疗肿瘤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肿瘤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5例予PEG-rhG-CSF治疗,治疗组4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芪鹿升白方治疗。2组均治疗3个化疗周期后统计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1、3个化疗周期后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变化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化疗周期后症状(包括气短懒言、神疲乏力、心悸失眠、面色萎黄、自汗及头昏眼花,)评分及肝肾功能指标[包括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变化情况,并观察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1、3个化疗周期后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均升高(P<0.05),且2组治疗3个化疗周期后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均高于治疗1个化疗周期时水平(P<0.05),治疗组治疗1、3个化疗周期后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后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3个化疗周期后症状气短懒言、神疲乏力、心悸失眠、面色萎黄、自汗、头昏眼花评分及总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3个化疗周期后各项症状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3个化疗周期后肝肾功能指标SCr、BUN、AST及ALT水平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3个化疗周期后SCr、BUN、AST及AL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7.78%(8/4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11%(5/4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鹿升白方联合PEG-rhG-CSF治疗肿瘤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升高中性粒细胞水平,改善症状和肝肾功能,安全可靠,具有减毒增效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减少 化学疗法 中药疗法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下载PDF
胎盘多肽治疗小儿EB病毒感染合并继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疗效及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探索
6
作者 韩文雯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16期42-45,共4页
目的探索与分析胎盘多肽治疗小儿EB病毒(Epstein Barr Virus,EBV)感染合并继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疗效及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7月在贵州省人民医院诊治的81例EB病毒感染合并继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儿作... 目的探索与分析胎盘多肽治疗小儿EB病毒(Epstein Barr Virus,EBV)感染合并继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疗效及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7月在贵州省人民医院诊治的81例EB病毒感染合并继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儿分为胎盘多肽组(n=41)与对照组(n=40)。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胎盘多肽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胎盘多肽治疗,两组都治疗观察14 d,判定患儿的治疗效果与免疫功能变化情况。结果胎盘多肽组治疗14 d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盘多肽组的肝脾增大、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4 d后的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相对比例都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胎盘多肽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胎盘多肽组治疗14 d期间的恶心、呕吐、腹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盘多肽治疗小儿EB病毒感染合并继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能提高治疗效果,促进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患儿的免疫功能,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多肽 小儿EB病毒 继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 免疫功能 不良反应
下载PDF
1例美罗培南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个案报道并文献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陶春 李新艺 +1 位作者 宋林 王仲书 《中国药业》 2024年第3期115-120,共6页
目的分析美罗培南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梳理临床药师参与1例美罗培南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治疗过程,并采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PubMed、MedSci等数据库中美罗... 目的分析美罗培南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梳理临床药师参与1例美罗培南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治疗过程,并采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PubMed、MedSci等数据库中美罗培罗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自建库起至2023年2月10日,从患者人口学特征,美罗培南用法用量,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时间、严重程度及临床表现,干预及转归等方面分析美罗培南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特征。结果共检索到文献5801篇,最终纳入9篇,涉及9例患者。纳入分析的10例患者(包含本研究报道案例1例和文献检索案例9例)中,男6例,女4例;年龄不超过3岁的5例;10例患者均有明确的用法用量;原发疾病主要为颅内感染和血流感染;药品不良反应的潜伏期为8~20 d(平均14.5 d);8例患者为重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2例患者合并发热及皮疹;5例患者停药后中性粒细胞计数自行恢复正常,5例患者在停药的基础上加用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升白细胞治疗后中性粒细胞计数亦恢复正常;1例患者因未定期随访而未知康复时间,其余9例患者平均康复时间为6.9 d。结论美罗培南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罕见和可逆的,潜伏期长,多数患者无明显临床表现,但程度较重。临床使用美罗培南时应密切监测患者的中性粒细胞计数,以便及时发现、及时治疗,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罗培南 中性粒细胞减少 药品不良反应
下载PDF
NSCLC同步放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风险预测
8
作者 饶井芬 于晓磊 +3 位作者 肇爽 张聪 冉欣欣 朱彤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209-215,共7页
目的:探讨随机森林模型预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同步放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价值,以期为临床早期预测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风险,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我院295例NSCLC患者,均接受同步放化疗,根... 目的:探讨随机森林模型预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同步放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价值,以期为临床早期预测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风险,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我院295例NSCLC患者,均接受同步放化疗,根据化疗后是否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分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组(n=91)、非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组(n=204),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照2∶1比例建立训练集和测试集,构建随机森林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随机森林模型对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预测效能。结果:两组年龄、体重、化疗延迟、化疗方案剂量、同步放化疗周期、肠内营养支持、高血压、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预防性应用长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延迟、同步放化疗周期、肠内营养支持、年龄、化疗方案剂量、体重均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基于化疗延迟、同步放化疗周期、肠内营养支持、年龄、化疗方案剂量、体重的随机森林模型预测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57,敏感度为80.00%,特异度为95.00%。结论:基于化疗延迟、同步放化疗周期、肠内营养支持、年龄、化疗方案剂量、体重的随机森林模型对于NSCLC患者同步放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具有较高评估预测价值,临床可通过上述因素针对性制定干预方案,降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同步放化疗 中性粒细胞减少 随机森林模型 预测价值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首次出现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成人AML患者CK-18的诊断价值
9
作者 赵叶飞 高峰 +1 位作者 吴晓 陈莉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34-239,共6页
目的探讨首次出现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FN)的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血浆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裂解的细胞角蛋白-18(CK-18)片段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1月至2021年12月在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接受血液肿瘤... 目的探讨首次出现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FN)的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血浆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裂解的细胞角蛋白-18(CK-18)片段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1月至2021年12月在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接受血液肿瘤强化化疗的75例AML-FN患者。在FN发作时(d_(0))、第1天(d_(1))和第2天(d_(2))测量血浆CK-18片段M30、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对化疗期间血流感染(BSI)和脓毒症的发生情况进行评估。结果8例患者出现脓毒症,25例患者有血液培养阳性感染[BSI(+)]。BSI(+)组患者血浆CK-18水平在发热后d_(1)达到峰值。d_(1)和d_(2)时较高的血浆CK-18水平与BSI(+)和脓毒症有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中,d_(1) CK-18预测BSI(+)的曲线下面积(AUC)最高,为0.832(95%CI:0.742~0.922),稍高于PCT和CRP(P<0.05)。d_(1) CK-18预测脓毒症的AUC值也较高,略高于PCT和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_(0)~d_(2)期间CK-18峰值与PCT峰值有关,BSI(+)患者的相关系数(0.407)高于BSI(-)患者(0.182)。结论在AML患者中,血浆CK-18片段被发现是FN早期BSI(+)和脓毒症的潜在诊断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 细胞角蛋白-18片段 降钙素原 血流感染 脓毒症
下载PDF
PEG-rhG-CSF与rhG-CSF预防肿瘤化疗相关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10
作者 朱依雯 周伟贤 +1 位作者 丁可 陈荣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4年第7期856-861,共6页
目的:比较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与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预防肿瘤化疗相关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 目的:比较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与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预防肿瘤化疗相关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纳入PEG-rhG-CSF与rhG-CSF预防肿瘤化疗相关中性粒细胞减少(CIN)的随机对照试验(干预措施为使用PEG-rhG-CSF;对照措施为使用rhG-CSF),检索时间截至2023年5月。文献筛选和信息提取由2名研究者独立完成,并进行偏倚风险评估。采用RevMan 5.3统计软件对提取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1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rhG-CSF比较,PEG-rhG-CSF可以显著降低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FN)发生率(OR=0.64,95%CI=0.51~0.81,P=0.0002)和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OR=0.49,95%CI=0.35~0.69,P<0.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持续时间(MD=-0.33,95%CI=-0.68~0.01,P=0.06)、中性粒细胞减少恢复时间(MD=-0.11,95%CI=-0.32~0.09,P=0.27)、骨痛或骨骼肌肉痛发生率(OR=0.81,95%CI=0.66~1.00,P=0.05)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EG-rhG-CSF预防化疗后FN及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有效性明显优于rhG-CSF,PEG-rhG-CSF作为一级预防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中性粒细胞减少 META分析
下载PDF
PCT和PSPN对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期间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细菌感染的鉴别价值 被引量:1
11
作者 曲伟 商军锋 +1 位作者 邹慧琳 杨瑞芳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1703-1708,共6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和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soluble cell differentiation antigen 14,sCD14,又称presepsin,PSPN)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化疗期间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febrile neut...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和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soluble cell differentiation antigen 14,sCD14,又称presepsin,PSPN)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化疗期间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febrile neutropenia,FN)患者细菌感染的鉴别价值。方法:纳入2018年07月至2022年0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化疗且出现FN的121例AML患者,分为非细菌感染组化疗期间发生FN且发热原因不明(细菌培养阴性,无临床迹象表明存在感染)与细菌感染组菌血症(血培养阳性)和局部感染(血培养阴性,细菌培养提示局部感染)。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盒检测FN发病第1至3天血浆PCT和PSPN水平。结果:与非细菌感染组相比,细菌感染组患者FN发病第1至3天的PCT和PSPN水平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2、3天的PCT水平鉴别FN细菌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82、0.737、0.715,而PSPN诊断AUC分别为0.799、0.729、0.703。此外,PCT和PSPN联用可进一步提高对FN细菌感染诊断的AUC值(0.892、0.808、0.763)。发病第1天PCT≥2.02 ng/mL或者PSPN≥2.40μg/L,FN细菌感染风险显著增加(P<0.05);校正混杂因素后,当PSPN≥2.91μg/L时,AML患者FN细菌感染风险增加2.177~2.624倍(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PCT与细菌性脓毒症患者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呈正相关(P<0.001),PSPN值与SOFA评分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PCT较PSPN在区分FN细菌感染性病因和非感染病因方面准确性更高,其浓度与细菌性脓毒症的严重程度有关;二者联用能进一步提高PCT对FN细菌感染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 急性髓系白血病 感染性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
下载PDF
苯唑西林钠致中性粒细胞减少及肝能异常1例
12
作者 韩燕侠 黄亚云 李华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63-64,I0001,共3页
1病例资料患儿,男,5岁,体质量20 kg,因“左大腿疼痛、拒按、拒动5天”于2021年10月24日收入山西省儿童医院骨科。自发病以来,患儿精神食欲可,大小便正常。既往身体健康,否认肝炎结核病接触史,无药物食物过敏史及手术外伤史,父母身体健康... 1病例资料患儿,男,5岁,体质量20 kg,因“左大腿疼痛、拒按、拒动5天”于2021年10月24日收入山西省儿童医院骨科。自发病以来,患儿精神食欲可,大小便正常。既往身体健康,否认肝炎结核病接触史,无药物食物过敏史及手术外伤史,父母身体健康,否认家族遗传病及传染病史。入院查体:体温36.8℃,心率110次/分,呼吸22次/分。神志清楚,精神状态可,全身未见异常,神经系统查体无明显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接触史 食物过敏史 山西省儿童医院 神经系统查体 传染病史 拒按 中性粒细胞减少 病例资料
下载PDF
地榆升白片联合PEG-rhG-CSF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13
作者 曹慧君 杨姣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5期48-50,54,共4页
目的探讨地榆升白片联合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江苏省宜兴市中医医院收治的74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组。对照组(37例)... 目的探讨地榆升白片联合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江苏省宜兴市中医医院收治的74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组。对照组(37例)接受PEG-rhG-CSF治疗;研究组(37例)在其基础上联合地榆升白片治疗。评估两组治疗14 d后疗效,对比治疗前后白细胞总数(WBC)与中性粒细胞计数(ANC)水平,采用癌症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LQC-30)评估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统计中性粒细胞减少分级情况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7.30%)较对照组(78.38%)高(P<0.05)。两组治疗后WBC与ANC水平均比治疗前降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WBC与ANC水平比对照组高(P<0.05)。两组治疗后QLQC-30各项评分均比治疗前升高(P<0.05);研究组治疗后QLQC-30各项评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治疗后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分级占比(18.92%)较对照组(48.65%)低(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1.62%)与对照组(27.0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榆升白片联合PEG-rhG-CSF应用于恶性肿瘤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疗效明显,对WBC与ANC水平影响较小,可改善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分级情况,促进生活质量提升,安全可靠,优势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地榆升白片 PEG-rhG-CSF 中性粒细胞减少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肿瘤内科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药物治疗临床路径的应用探索
14
作者 邓高敏 贺盛发 +2 位作者 刘国萍 冯丹 黄光明 《内科》 2024年第1期12-17,共6页
目的在肿瘤内科建立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FN)患者药物治疗临床路径(临床药径),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降低药品费用支出。方法基于93例肿瘤内科FN患者的用药合理性分析,建立以循证药学为基础的FN临床药径,并采用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 目的在肿瘤内科建立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FN)患者药物治疗临床路径(临床药径),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降低药品费用支出。方法基于93例肿瘤内科FN患者的用药合理性分析,建立以循证药学为基础的FN临床药径,并采用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法对其进行完善。比较FN临床药径实施前后FN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情况、血培养送检率和“升白”药物不合理应用情况。结果FN临床路径实施后,抗菌药物总不合理占比、疗程过长占比、疗程和人均用药金额均低/短于实施前;抗菌药物单用占比和血培养送检率均较实施前明显上升,抗菌药物二联占比较实施前降低;应用“升白”药物总不合理率较实施前低(均P<0.05)。结论在肿瘤内科建立基于循证药学的FN患者临床药径新模式,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药品费用支出,降低患者经济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 药物治疗临床路径 临床合理用药 肿瘤内科
下载PDF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相关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风险模型构建
15
作者 林子淞 刘春妮 +1 位作者 姚剑波 陈桂荣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8期5-9,共5页
目的 分析哌拉西林他唑巴坦(PTZ)相关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及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陆川县人民医院诊治的264例使用PTZ的肺部感染患者临床资料,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asso回归分析... 目的 分析哌拉西林他唑巴坦(PTZ)相关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及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陆川县人民医院诊治的264例使用PTZ的肺部感染患者临床资料,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asso回归分析、随机森林分析探究PTZ相关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识别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危险因素。结果 综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asso回归分析、随机森林分析结果显示,男性、高龄、高身体质量指数(BMI)、联用抗生素、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高C-反应蛋白(CRP)、高谷丙转氨酶(ALT)、低肌酐清除率(CCR)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危险因素(P<0.05)。构建决策曲线C-index 0.719,提示校正曲线接近理想曲线。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提示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无差异(P>0.05)。结论 男性、高龄、高BMI、联用抗生素、合并COPD、高CRP、低CCR为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中性粒细胞减少 肺部感染 风险预测模型
下载PDF
PEG-rhG-CSF和rhG-CSF治疗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荟萃分析
16
作者 曹尚美 陈泊霖 +3 位作者 杨少哲 张欢欢 邹真真 付秀虹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4期151-154,198,共5页
目的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和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是临床中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CIN)的主要药物,为全面评价二者在疗效和不良反应方面的差异,需要分析现有相关试验研究,以更好... 目的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和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是临床中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CIN)的主要药物,为全面评价二者在疗效和不良反应方面的差异,需要分析现有相关试验研究,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方法对2005年6月至2023年6月发表的收录于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资料库的中英文文献进行检索。结果对9项随机对照研究进行比较。结果显示,PEG-rhG-CSF和rh G-CSF干预后CIN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695,RR=0.49,95%CI(0.24,1.02),P=0.06],提示二者疗效相当。而二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695,RR=0.66,95%CI(0.55,0.78),P<0.00001]。两项对比可信度方面均表现良好,无发表偏倚和异质性,Egger’s结果分别为[95%CI(-5.56,2.45),P=0.390]和[95%CI(-3.24,1.81),P=0.532]。结论PEG-rhG-CSF和rh G-CSF疗效相当,但是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PEG-rh G-CSF明显低于rh G-CS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化疗 中性粒细胞减少
下载PDF
以中性粒细胞减少为表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特点及随访研究
17
作者 张竞 钱龙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58-0062,共5页
随访研究以中性粒细胞减少/缺乏为表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选取2016年5月至2023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住的SLE患者,分为中性粒细胞正常组与中性粒细胞减少/缺乏组,比较两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及预后差异... 随访研究以中性粒细胞减少/缺乏为表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选取2016年5月至2023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住的SLE患者,分为中性粒细胞正常组与中性粒细胞减少/缺乏组,比较两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及预后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危险因素;结果 157例SLE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缺乏的发生率为34.4%(54例)。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的白细胞计数(Z=-9.595,P=0.000)、淋巴细胞计数(Z=-4.235,P=0.000)、血小板计数(Z=-5.227,P=0.000)、补体 C3(Z=-2.889,P=0.009)、补体C4(Z=-3.171,P=0.025)、抗组蛋白抗体阳性率(x2=8.88,P=0.003)、抗核小体抗体阳性率(x2=10.48,P=0.001)及SLEDAI评分(Z=-2.216,P=0.027)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细胞减少[OR值(95%CI)=2.92(1.07,7.94),P=0.036]及血小板减少[OR值(95% CI)=6.46(2.31,18.09),P<0.001]是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独立危险因素。长期随访持续中性粒细胞减少,预后无影响。结论 中性粒细胞减少可反映SLE活动;淋巴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是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中性粒细胞减少 临床特点 预后
下载PDF
伴有镁缺陷的X连锁免疫缺陷病合并粒细胞减少1例
18
作者 方艳红 岳燕 师晓东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6期43-45,共3页
伴有镁缺陷的X连锁免疫缺陷病(X-linked immunodeficiency with magnesium defect and Epstein-Barr virus infection and neoplasia,XMEN)是一种由镁转运蛋白1(MAGT1)致病性功能缺失突变引起的罕见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rimary immunodefi... 伴有镁缺陷的X连锁免疫缺陷病(X-linked immunodeficiency with magnesium defect and Epstein-Barr virus infection and neoplasia,XMEN)是一种由镁转运蛋白1(MAGT1)致病性功能缺失突变引起的罕见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rimary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PID) [1] 。XMEN临床表现多变且多依赖于病例报告,典型特征为对EB病毒(EBV)易感性增加、病毒载量高及继发EBV相关淋巴瘤。北京清河医院收治1例XMEN综合征合并中性粒细胞减少病例,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中性粒细胞减少 镁离子转运蛋白 XMEN
下载PDF
美罗培南致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1例及文献挖掘分析
19
作者 吴凡 李世思 +1 位作者 孟方 徐文秀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304-2309,共6页
目的为临床安全使用美罗培南提供参考。方法临床药师基于1例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使用美罗培南发生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病例进行不良反应关联性分析;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对美罗培南诱发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的个案报道进行归纳分析;再对... 目的为临床安全使用美罗培南提供参考。方法临床药师基于1例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使用美罗培南发生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病例进行不良反应关联性分析;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对美罗培南诱发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的个案报道进行归纳分析;再对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中相关不良事件风险信号进行挖掘分析,总结美罗培南致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的特点。结果临床药师采用Naranjo’s评估量表对该患儿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与美罗培南的关联性进行评价,结果为“很可能”。文献分析共纳入16例患者,其中有1例为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有13例患者的不良反应是危及生命、需要紧急治疗的4级严重不良反应;所有患者均在停药后好转。数据挖掘结果显示,美罗培南致血液系统不良事件的中位发生时间是6 d;新生儿血小板减少、血管内溶血、粒细胞计数降低是不良事件风险强度排前3位的信号。结论临床使用美罗培南抗感染初期可能诱发严重危及生命的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尤其对于婴幼儿和老人、使用较高剂量美罗培南、既往抗菌药物过敏、基础疾病复杂、联用较多抗菌药物、用药后出现高热和出血的患者,临床应予以密切监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罗培南 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 血液系统 不良事件 药学监护 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数据挖掘
下载PDF
万古霉素致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药学监护
20
作者 张伟 张柳平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CAS 2024年第7期104-109,共6页
目的:报道并分析1例患者使用万古霉素后出现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减少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对临床药师参与老年患者先天性左髋关节发育不良术后刀口感染应用万古霉素后导致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案例进行分析... 目的:报道并分析1例患者使用万古霉素后出现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减少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对临床药师参与老年患者先天性左髋关节发育不良术后刀口感染应用万古霉素后导致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案例进行分析,根据Naranjo评估量表并结合文献资料,评估该不良反应与万古霉素间的关系及处理措施。结果:出现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减少,临床药师建议停用万古霉素。患者停用4天后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恢复至正常水平。根据Naranjo评估量表得分为5分,评价关系为“很可能”有关。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治疗用药的全过程,可帮助临床医生识别药物不良反应,警示临床医生关注患者使用万古霉素过程中引起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减少,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古霉素 细胞减少 中性粒细胞减少 不良反应 临床药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