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3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逆散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及对震动感觉阈值的影响
1
作者 程保智 黄磊 +4 位作者 邓再莉 戴泽亮 孙国华 黄艺 李桂霞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5期121-124,共4页
目的 研究四逆散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及对震动感觉阈值(VPT)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8年3月至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甲钴胺联合依... 目的 研究四逆散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及对震动感觉阈值(VPT)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8年3月至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四逆散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VPT显著降低,臂踝指数(ABI)显著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四逆散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显著,可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调节血糖水平,修复受损神经功能,具有较高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逆散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震动感觉阈值 臂踝指数
下载PDF
肌电图检测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诊断价值
2
作者 赵志华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6期0155-0158,共4页
分析肌电图检测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糖尿病患者共52例,采取肌电图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52例糖尿病患者通过肌电图检查后,40例结果表现为周围神经病变。其中,40例伴随周围神经病变和12... 分析肌电图检测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糖尿病患者共52例,采取肌电图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52例糖尿病患者通过肌电图检查后,40例结果表现为周围神经病变。其中,40例伴随周围神经病变和12例单纯糖尿病的肌电图结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肌电图检测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诊断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电图检测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诊断价值
下载PDF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杨青伟 吴兴全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3期0005-0008,共4页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在糖尿病病程中发病率高,症状群复杂,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生存质量,但其流行病学研究受多种因素影响,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目前西医治疗仍以对症、病因治疗以及针对发病机制治疗为主,中医治疗虽取得显著疗效但...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在糖尿病病程中发病率高,症状群复杂,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生存质量,但其流行病学研究受多种因素影响,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目前西医治疗仍以对症、病因治疗以及针对发病机制治疗为主,中医治疗虽取得显著疗效但仍缺乏相关治疗机制研究,如何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DPN的临床症状并从发病机制上延缓DPN的进展是当今糖尿病并发症的研究热点和难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发病机制 治疗现状
下载PDF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效果观察
4
作者 邓再莉 程保智 +4 位作者 黄磊 戴泽亮 孙国华 黄艺 李桂霞 《中国处方药》 2024年第6期140-142,共3页
目的探究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3年5月21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分为对照组(n=60)、研究组(n=150),对照组用常规药物甲钴胺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评估两组... 目的探究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3年5月21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分为对照组(n=60)、研究组(n=150),对照组用常规药物甲钴胺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血糖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FPG、2hPG、HbA1c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可减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症状,降低血糖,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黄芪桂枝五物汤 效果
下载PDF
CT引导下腰交感神经射频热凝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及安全性
5
作者 沈琳 金星 +1 位作者 郑威 何巍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482-487,共6页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腰交感神经射频热凝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效果,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 将10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CT引导下化学毁损术,研究组给予CT引导下腰交感神经射频热凝术治疗。比较...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腰交感神经射频热凝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效果,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 将10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CT引导下化学毁损术,研究组给予CT引导下腰交感神经射频热凝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包括治疗前、治疗后7 d、治疗后30 d、治疗后90 d疼痛情况,治疗前、治疗后30 min、治疗后1 d、治疗后3 d皮肤温度,治疗前、治疗后90 d症状评分、神经传导速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且治疗总有效率为8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治疗后7、30、90 d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0 min、1 d、3 d研究组患者皮肤温度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治疗后3 d对照组患者皮肤温度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30 min、1 d、3 d研究组患者皮肤温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90 d两组患者密歇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评分(MDNS)、神经系统症状评分(NSS)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患者MDNS、N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90 d两组患者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且研究组患者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SNCV、MNCV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00%(P<0.05)。结论 CT引导下腰交感神经射频热凝术治疗DPN可有效减轻疼痛,改善皮肤温度和症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腰交感神经射频热凝术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治疗效果 皮肤温度 症状评分 神经传导速度 并发症
下载PDF
补脾健膵饮治疗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
6
作者 魏进 叶飞成 +1 位作者 唐晓刚 李立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10期1361-1364,共4页
目的:观察补脾健膵饮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4例DPN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使用甲钴胺片、硫辛酸胶囊或依帕司他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补脾健膵饮。观察两组患者临... 目的:观察补脾健膵饮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4例DPN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使用甲钴胺片、硫辛酸胶囊或依帕司他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补脾健膵饮。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计算中医证候评分;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变化并检测炎性因子水平变化;同时,测定治疗前后腓总神经、正中神经传导速度。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4周后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下降,且观察组积分更低(均P<0.05)。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63.83%)明显高于对照组(80.85%,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4周后两组空腹血糖(FBG)和2 h餐后血糖(2 hPG)水平均显著下降;白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显著下降,IL-10水平显著上升;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均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的指标变化趋势更为显著(均P<0.05)。结论:补脾健膵饮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DPN患者的临床疗效较佳,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小,可能与该疗法可降低血糖水平、调节炎症因子水平并提升神经传导速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气虚血瘀型 补脾健膵饮 血糖 抗炎作用 神经传导速度
下载PDF
五行音乐结合择时穴位贴敷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知觉压力、PSG参数和预后的影响
7
作者 吕洁 张珍丽 蔺虹丽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1337-1341,共5页
目的探讨五行音乐结合择时穴位贴敷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于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的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30例。常规组患... 目的探讨五行音乐结合择时穴位贴敷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于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的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30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在常规组护理基础上给予五行音乐结合择时穴位贴敷,两组均干预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干预后)的多伦多临床症状评分(TCSS)、负性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知觉压力[知觉压力量表(PSS)]、多导睡眠图(PSG)参数[总睡眠时间(TST)、睡眠效率(SE)、睡眠潜伏期(SL)、觉醒时间(WT)及其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WT%)]和预后[糖尿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DSQL)]的差异。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TCSS评分中症状、反射、感觉检测评分及TCSS总分分别为(1.78±0.54)分、(2.37±0.31)分、(2.31±0.35)分、(6.46±1.03)分,明显低于常规组的(2.39±0.67)分、(2.58±0.33)分、(2.74±0.38)分、(7.71±1.2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SAS、PSS、SDS评分分别为(41.33±3.06)分、(12.26±3.10)分、(39.73±4.13)分,明显低于常规组的(47.96±4.15)分、(19.88±3.49)分、(45.88±5.6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TST、SL分别为(467.25±46.87)min、(93.24±1.34)%,明显高于常规组的(427.63±44.32)min、(82.65±3.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SL、WT、WT%分别为(7.15±1.17)min、(27.46±3.59)min、5.88±1.28,明显低于常规组的(13.52±2.58)min、(49.72±5.77)min、11.63±3.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DSQL评分中的生理、心理/精神、社会评分及DSQL总分分别为(19.32±2.51)分、(15.23±2.15)分、(7.65±1.02)分、(42.20±3.26)分,明显低于常规组的(25.66±3.68)分、(20.06±2.18)分、(10.36±2.39)分、(56.08±3.5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行音乐结合择时穴位贴敷可有效减轻DPN患者负性情绪及知觉压力,缓解临床症状,提升睡眠质量,并进一步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行音乐 择时穴位贴敷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知觉压力 多导睡眠图参数
下载PDF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小鼠脊髓组织SGK1、CREB、IL-17的表达及机制
8
作者 钟世奇 黄媛馨 +1 位作者 沃春新 王林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1135-1140,共6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DPNP)模型小鼠脊髓组织中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诱导激酶1(SGK1)、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及白细胞介素17(IL-17)的表达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取4周龄健康雄性C57BL/6小鼠为正常(N)组(n=10)、4周龄...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DPNP)模型小鼠脊髓组织中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诱导激酶1(SGK1)、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及白细胞介素17(IL-17)的表达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取4周龄健康雄性C57BL/6小鼠为正常(N)组(n=10)、4周龄雄性糖尿病基因突变小鼠(C57BL/KS db/db小鼠)为糖尿病模型组(n=40),糖尿病模型组小鼠分为神经痛(NP)组和糖尿病(DB)组,各组小鼠喂养8周;于实验第4、5、6、7及8周时,检测各组小鼠的随机血糖及热缩足潜伏期;于第8周时,处死小鼠,取脊髓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脊髓组织中SGK1、CREB蛋白表达和IL-17水平。结果DB组和NP组小鼠同时点随机血糖均较N组升高(P<0.05),DB组和NP组小鼠第5~8周随机血糖均较同组第4周升高(P<0.05);NP组小鼠第8周热缩足潜伏期较N组和DB组缩短(P<0.05),NP组小鼠第8周热缩足潜伏期较第4周降低(P<0.05);各组小鼠脊髓SGK1、CREB蛋白表达及IL-17荧光强度均有差异(P<0.05),且表现为N组<DB组<NP组(P<0.05)。结论DPNP模型小鼠脊髓组织SGK1、CREB及IL-17的表达增加,其机制可能与SGK1/CREB通路上调IL-17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7 脊髓 小鼠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 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诱导激酶1 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
下载PDF
皮肤交感反应及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中的应用分析
9
作者 徐文兰 《黑龙江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671-674,共4页
目的:探讨皮肤交感反应(SSR)及神经传导速度(NCV)测定在2型糖尿病(T2DM)周围神经病(DPN)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回顾性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来江苏省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肌电图室检查的2型糖尿病门诊及住院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皮肤交感反应(SSR)及神经传导速度(NCV)测定在2型糖尿病(T2DM)周围神经病(DPN)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回顾性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来江苏省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肌电图室检查的2型糖尿病门诊及住院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均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将其归为DPN组,另同期选取江苏省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单纯T2DM患者40例作为T2DM组。并对两组患者的SSR、NCV进行检测与分析,采用ROC曲线分析SSR、NCV单独检测以及联合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DPN组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以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与T2DM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DPN组患者的下肢、上肢平均波幅与T2DM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DPN组患者的下肢、上肢平均潜伏期与T2DM组相比显著延长(P<0.05);DPN组的SSR、NCV检测异常率均高于T2DM组(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NCV检测T2DM周围神经病变的AUC为0.663,最佳截断值为0.500,灵敏度、特异度为72.50%、60.00%。SSR检测T2DM周围神经病变的AUC为0.675,最佳截断值为0.500,灵敏度、特异度为67.50%、67.50%,二者联合检测T2DM周围神经病变的AUC为0.745,最佳截断值为0.362,所对应的特异度、灵敏度为50.00%、87.50%,表明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高于NCV与SSR单独检测。结论:皮肤交感反应与神经传导速度检测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应用可以提供客观的诊断信息,且二者联合检测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降低误诊及漏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交感反应 神经传导速度 2型糖尿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下载PDF
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护理管理新模式对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影响
10
作者 覃鸣鸣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188-0191,共4页
探究对2型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实施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护理管理新模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5月-2021年5月确诊入院的2型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n=60),随机分对比组(n=30)与干预组(n=30)。前者用常规护理管理,后者用... 探究对2型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实施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护理管理新模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5月-2021年5月确诊入院的2型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n=60),随机分对比组(n=30)与干预组(n=30)。前者用常规护理管理,后者用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护理管理新模式,观察组间相关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神经传导速度无差异(P>0.05);干预后,干预组正中神经、腓肠神经及尺神经运动神经感觉传导速度高于对比组;干预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比组(P<0.05)。干预前组间生活质量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干预组更高(P<0.05)。结论 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护理管理新模式应用于2型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效果理想,临床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2型糖尿病 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护理管理新模式 神经传导
下载PDF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病人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5
11
作者 何艳 马海琴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3979-3983,共5页
[目的]评估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DPNP)的危险因素,以便于对DPNP进行早期诊断和个性化护理干预。[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178例T2DM病人,根据有无疼痛分为DPNP组及无DPNP组,以及无周围神经病变的T2DM组,其中DPNP组46例,... [目的]评估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DPNP)的危险因素,以便于对DPNP进行早期诊断和个性化护理干预。[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178例T2DM病人,根据有无疼痛分为DPNP组及无DPNP组,以及无周围神经病变的T2DM组,其中DPNP组46例,无DPNP组62例,T2DM组70例。收集3组的一般临床资料以及糖尿病相关临床参数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3组病程、高脂血症、餐后血糖水平(PGL)、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hC肽(2hCP)、空腹C肽(FCP)、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蛋白尿水平、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UME)、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肾小球滤过率(eGFR)、肌酐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PNP组病人高脂血症及大量蛋白尿比例最高(P<0.001)。DPNP组PGL、HbA1c、UACR、24hUME均显著高于无DPNP组(均P<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PGL、高水平的HbA1c、UACR、2hCP是无DPNP病人的危险因素;UACR、大量蛋白尿、低HDL-C为DPNP病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UACR、大量蛋白尿、低HDL-C是DPNP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具有高风险的T2DM病人除积极控制血糖外,还需早期给予足部护理、运动护理、健康宣教等个体化护理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危险因素 护理对策
下载PDF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发病机制探讨 被引量:27
12
作者 王宇石 吕萍 饶明俐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74-476,共3页
据统计,1995年世界范围内糖尿病(DM)人数为1亿3千5百万人,到2025年糖尿病人数将呈戏剧性增加到3亿人.其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患者占50%~80%[1].如果DM的发病过程不被制止,它将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目前DPN治疗比较棘手... 据统计,1995年世界范围内糖尿病(DM)人数为1亿3千5百万人,到2025年糖尿病人数将呈戏剧性增加到3亿人.其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患者占50%~80%[1].如果DM的发病过程不被制止,它将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目前DPN治疗比较棘手,主要原因在于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但经过长期研究已逐渐认为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发病过程 机制探讨 糖尿病(DM) 人类健康状况 世界范围内 糖尿病 生活质量 发病机制 长期研究
下载PDF
定量感觉检查联合交感皮肤反应对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效巍 王洪志 +4 位作者 许晶 高淑敏 宋春莉 周丽娜 李秀敏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551-554,共4页
[目的]探讨定量感觉检查联合交感皮肤反应对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诊断的价值。[方法]对42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有症状组(有糖尿病周围神经损害主要表现者)13例,无症状组29例,进行定量感觉检查(QST)[包括温度觉阈值检查(QTT)和振动觉阈... [目的]探讨定量感觉检查联合交感皮肤反应对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诊断的价值。[方法]对42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有症状组(有糖尿病周围神经损害主要表现者)13例,无症状组29例,进行定量感觉检查(QST)[包括温度觉阈值检查(QTT)和振动觉阈值检查(QVT)]及交感皮肤反应(SSR)检测,同时检查周围神经传导速度(NCV),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1)无论是有症状组、无症状组,还是全部病例组,糖尿病患者QTT的异常率(分别为92.30%、72.41%及78.57%)均高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的异常率(分别为76.92%、37.93%及50.00%),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2)无论是有症状组、无症状组,还是全部病例组,糖尿病患者QTT的异常率(分别为78.57%、92.30%及72.41%)均高于QVT的异常率(分别为42.86%、46.15%及41.40%),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3)无论是无症状组,还是全部病例组,QST联合SSR对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96.55%及92.85%)明显高于单独使用QST(分别为72.14%及78.57%)、SSR(分别为48.27%及51.72%)或SNCV(分别为37.93%及50.00%),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QST联合SSR技术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检出率最高,可用于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筛选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定量感觉检查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 神经传导速度测定
下载PDF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治疗和护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8
14
作者 蚁淳 陈佩仪 陈琳莹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4年第12期1363-1366,共4页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PN)是一种糖尿病患者最为常见的慢性并发症[1],其发病率可达90%。本病起病隐匿,可在糖尿病症状出现之前就表现出临床症状[2],因而容易误诊。患者通常首先感觉双下肢感觉异常,感觉减退或缺失,随着病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PN)是一种糖尿病患者最为常见的慢性并发症[1],其发病率可达90%。本病起病隐匿,可在糖尿病症状出现之前就表现出临床症状[2],因而容易误诊。患者通常首先感觉双下肢感觉异常,感觉减退或缺失,随着病情的发展引起足部溃疡、坏疽等病理改变,最终导致截肢。DPN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仍未完全明了,但许多研究者认为其发生与高血糖引起机体各种病理生理改变,如代谢紊乱、微血管病变、神经营养因子缺乏、自由基损伤及基因表达异常等多种因素有关。由于该病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因素,因此PPN仍是当前医学界的重大研究难题之一[3]。如果能早期发现并有效地控制血糖和给予特异性的治疗,并给予必要的足部护理,就能避免足部溃疡、坏疽、截肢等严重后果的发生[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诊断 护理 治疗
下载PDF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35
15
作者 施晓红 陈英辉 周连华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31-333,共3页
目的了解同型半胱氨酸(Hcy)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血浆中的表达水平,干预Hcy表达观察其对DPN的影响。方法200名DPN患者(DPN+组)和200名无DPN患者(DPN-组),均检测血浆Hcy水平,将高水平Hcy患者随机分成两亚组。干预亚组给予叶... 目的了解同型半胱氨酸(Hcy)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血浆中的表达水平,干预Hcy表达观察其对DPN的影响。方法200名DPN患者(DPN+组)和200名无DPN患者(DPN-组),均检测血浆Hcy水平,将高水平Hcy患者随机分成两亚组。干预亚组给予叶酸、维生素B6,对照亚组不给予干预治疗,3个月后比较各组Hcy水平,并通过临床和电生理方法评估两组神经病变的改变。结果DPN+组中高Hcy血症患者占40%,其Hcy水平明显高于DPN-组(P<0.05)。经治疗后高Hcy患者Hcy水平明显下降(P<0.01),神经病变症状和神经传导速度与对照组比较也明显改善(P<0.05)。结论高Hcy为DPN危险因素,有效干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有助于改善神经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同型半胱氨酸 糖尿病 2型
下载PDF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定量感觉检查及神经传导速度检查的相关性和临床选择比较 被引量:9
16
作者 侯瑞芳 汤正义 +7 位作者 张炜 凌丹芸 吴景程 张连珍 毛羽丰 王卫庆 李小英 宁光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23-326,共4页
目的分析定量感觉检查(QST)及神经传导速度(NCV)检查在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中的相关性及差异,探讨临床应用选择。方法根据有或无DPN症状将434名2型糖尿病(T2DM)患者分为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每个患者进行双侧正中、尺、胫神经运... 目的分析定量感觉检查(QST)及神经传导速度(NCV)检查在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中的相关性及差异,探讨临床应用选择。方法根据有或无DPN症状将434名2型糖尿病(T2DM)患者分为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每个患者进行双侧正中、尺、胫神经运动支的NCV及正中、腓肠神经感觉支的NCV和冷感觉、热感觉及振动觉的测定,分析比较QST与NCV检查的相关性及不同情况下两种检查的一致性。结果QST与NCV检查结果有显著相关性(P均<0.001);温度觉的异常率均显著大于NCV及振动觉(P均<0.05);在NCV检查正常的患者中,冷、热感觉的异常率分别为45.6%和36.8%,在QST正常的患者中,正中、尺、胫神经运动支及正中、腓肠神经感觉支的NCV的异常率分别为21.8%、20.9%、29.1%、24.5%和30.9%。结论在DPN诊断中,QST与NCV检查显著相关,但不能完全相互替代,全面了解DPN病情还需要结合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定量感觉检查 神经传导速度
下载PDF
电针配合α硫辛酸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赵凌艳 陈雄 +2 位作者 王娜娜 李雪峰 汪晓芬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年第5期501-504,共4页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硫辛酸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将符合病例纳入标准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药物组和联合组,各40例。电针组采用电针治疗,药物组仅采用硫辛酸注射治疗,联合组采用电针联合硫辛...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硫辛酸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将符合病例纳入标准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药物组和联合组,各40例。电针组采用电针治疗,药物组仅采用硫辛酸注射治疗,联合组采用电针联合硫辛酸治疗。三组患者在治疗2个疗程后分别进行NCV速度测定、MNSI评分及疗效评定,比较三组临床疗效。结果三组病例经相应方法治疗2个疗程后,NCV传导速度均增快,其中联合组神经传导速度增快最明显;联合组的MNSI评分降幅高于药物组和电针组;电针组痊愈率为27.5%,总有效率为72.5%;药物组痊愈率为37.5%,总有效率为77.5%;联合组痊愈率为72.5%,总有效率为95.0%;联合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电针组和药物组,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配合硫辛酸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Α硫辛酸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下载PDF
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对腓神经神经传导速度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14
18
作者 刘吉琴 柯宗萍 +2 位作者 谢丹丹 柯行梅 李雪锋 《上海针灸杂志》 2016年第1期105-110,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对腓神经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为针灸治疗DPN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生物力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Pub Med、Springer... 目的系统评价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对腓神经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为针灸治疗DPN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生物力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Pub Med、Springer、Medline数据库,收集2000年1月至2014年1月关于针灸治疗2型DPN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提取腓神经传导速度相关资料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个随机对照试验,合计685例患者,其中治疗组355例,对照组33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灸治疗2型DPN在提高腓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方面可能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D=3.55,95%CI(0.79,6.31);MD=4.10,95%CI(0.22,7.99)]。结论针灸治疗2型DPN可以改善腓神经传导速度,值得临床应用。但由于本系统评价纳入研究较少,样本量小,且质量不高,存在偏倚的高度可能性,因此上述结论尚需要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疗法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神经传导速度 META分析 糖尿病 非胰岛素依赖
下载PDF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董荣芳 张铭 +4 位作者 郑丹枫 王盛兰 张燕 高子芬 钟延丰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3期133-138,共6页
目的用形态计量的方法明确不同程度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病变的病理学特点,并分析其神经损伤程度与临床情况的相关性。方法 1收集14例DPN患者及5例与糖尿病无关的尸检病例,进行腓肠神经活检;2光镜、电镜观察和判断神经病变;3应用免疫组... 目的用形态计量的方法明确不同程度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病变的病理学特点,并分析其神经损伤程度与临床情况的相关性。方法 1收集14例DPN患者及5例与糖尿病无关的尸检病例,进行腓肠神经活检;2光镜、电镜观察和判断神经病变;3应用免疫组化En Vision二步法检测NF、MBP、PMP22和S-100蛋白的表达情况,进一步观察神经病变情况,特别是Schwann细胞的功能状态;4从轴索、髓鞘、Schwann细胞、血管、神经束膜5个方面,应用Image-Pro Plus图像分析系统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 DPN病变特点:1有髓纤维密度显著降低,而小直径纤维数量增加并对应较大的g-ratio值(尤其是轻度病变)时,说明髓鞘脱失与再生并存;2轴索病变显著,髓鞘改变较轻,提示轴索变性可能是造成有髓纤维减少的主要原因;3Schwann细胞数目显著增加(P<0.05),但并不形成新的髓鞘,且MBP和PMP22表达下调,提示新生Schwann细胞功能异常;4微血管病变主要为管壁基底膜样物质沉积,管壁结构不清,管腔狭窄;5神经束膜增厚是DPN特征性病变,主要是束膜细胞外基质增加所致。结论本实验显示,DPN的病理特点为有髓纤维数目明显减少,轴索变性,脱髓鞘,Schwann细胞增生,血管壁基底膜样物质沉积,神经束膜增厚。DPN病变程度常与临床表现不一致,因此腓肠神经活检对诊断和研究DPN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腓肠神经活检 形态计量
下载PDF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雪莲 汪伟 +2 位作者 汪仁斌 张春瑜 邢小燕 《中国医刊》 CAS 2018年第6期606-609,共4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与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共同患病危险因素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对365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肌电图结果将患者分...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与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共同患病危险因素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对365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肌电图结果将患者分为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组(NDPN组)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组(DPN组),比较两组患者DN相关生化指标以及DN患病率的差异。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s,UAER)及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参考Mogensen DN分期,将365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无白蛋白尿组(包括单纯糖尿病、DNⅠ期和Ⅱ期患者)195例、微量白蛋白尿组(UAER 30~300mg/24h)84例、临床白蛋白尿组(UAER>300mg/24h)57例及终末肾衰组[eGFR<15ml/(min·1.73m^2)]29例,比较各组DPN患病率的差异。以逐步二元logistic回归法分析DN和DPN的共同患病风险因素。结果 DPN组DN患病率明显高于NDPN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依照UAER分组时,随着UAER升高,DPN患病率也逐渐上升,4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DPN与DN的共同风险因素包括年龄、病程、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结论 DPN与DN间有相关性,二者存在共同的患病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糖尿病肾病 尿白蛋白排泄率 风险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