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5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挖掘中医药治疗不同证型系统性红斑狼疮肺间质病变的用药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武上雯 李桓 +4 位作者 郭洪涛 赵志娜 李秦 王炳森 李松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期88-94,共7页
目的 基于真实世界临床数据探讨不同证型系统性红斑狼疮肺间质病变中药组方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门诊及住院患者资料,对患者的基本信息、中医证型、药物四气五味归经进行频次频率统计;对前4高频证型的药物进行关联... 目的 基于真实世界临床数据探讨不同证型系统性红斑狼疮肺间质病变中药组方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门诊及住院患者资料,对患者的基本信息、中医证型、药物四气五味归经进行频次频率统计;对前4高频证型的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及证型-药物复杂网络分析。结果 共纳入146例患者、369首处方。经频次统计发现最常见证型是湿热痹阻证、气阴两虚证、肝肾亏虚证、阴虚内热证;共涉及298味中药,出现药物频次5 629次,高频药物有29味,排名前5位分别是茯苓、当归、黄芪、炙甘草、白芍;药物四气以温、寒、平为主,五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肺、脾、肝、肾为主,功效分类以补虚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为主;高频证型关联规则、系统聚类及复杂网络分析得到湿热痹阻证、气阴两虚证、肝肾亏虚证、阴虚内热证核心药物组合分别为四妙丸加减与木防己汤加减、补肺汤加减、独活寄生汤加减、六味地黄丸加减。结论 中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肺间质病变多以清热祛湿、活血通痹、益气养阴、补肺脾肾为治则,得出的组方规律对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为新药开发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肺间质病变 证型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真实世界研究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肺间质病变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12
2
作者 詹钟平 梁柳琴 +1 位作者 陈冬莹 杨岫岩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2期3906-3907,共2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肺间质病变(ILD)的发生率及临床特征。方法:对住院治疗的152例SLE伴ILD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50例SLE患者中,发生ILD152例,发生率为11.3%。临床表现有气促、发热、干咳、肺部听诊湿罗音等,73例(4...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肺间质病变(ILD)的发生率及临床特征。方法:对住院治疗的152例SLE伴ILD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50例SLE患者中,发生ILD152例,发生率为11.3%。临床表现有气促、发热、干咳、肺部听诊湿罗音等,73例(48.0%)无呼吸系统症状体征。70例患者(46.1%)X线胸片表现有异常。肺高分辨率CT扫描(HRCT)检查最常见表现是磨玻璃影,发生率46.7%;其次为网状影和小叶间隔增厚,发生率分别为36.8%和31.6%。68例(44.7%)患者肺功能异常,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换气功能障碍。16例(10.5%)出现低氧血症。ILD组与非ILD组SLE疾病活动指数积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SLE伴ILD并不少见。肺HRCT对ILD的诊断和评价有重要价值。对于早期ILD,尚无临床症状及胸片异常时,通过肺HRCT和肺功能测定对肺的形态和功能进行全面评估,有助于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阻止肺间质纤维化的发生,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病变 临床特征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肺间质病变病因病机探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李荣良 韩扣兰 +1 位作者 戴小丽 黄诚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103-105,共3页
根据中医脏腑、气血津液等基础理论,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肺间质病变病因病机。根据病程该病可分早中晚3期,按病情分为慢性进展期、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肺肾亏虚、外感六淫、环境毒邪等是其发病原因;痰湿瘀血为其基本病理因素;病程缠绵,... 根据中医脏腑、气血津液等基础理论,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肺间质病变病因病机。根据病程该病可分早中晚3期,按病情分为慢性进展期、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肺肾亏虚、外感六淫、环境毒邪等是其发病原因;痰湿瘀血为其基本病理因素;病程缠绵,呈慢性进展过程是该病的发病特点;气虚、阴伤、血瘀为该病的基本病机;其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虚实错杂;反复外感为该病的病理演变的重要因素。全面客观认识该病的病因病机,是提高中医药疗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病变 病因 病机
下载PDF
双重血浆置换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肺间质病变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夏璐 牛培元 陶琳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期44-47,共4页
目的分析双重血浆置换(double filtration plasmapheresis,DFPP)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肺间质病变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肺间质病变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 目的分析双重血浆置换(double filtration plasmapheresis,DFPP)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肺间质病变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肺间质病变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强的松和环磷酰胺,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DFPP技术治疗。对两组患者免疫球蛋白水平、肺功能以及临床疗效进行评估。结果试验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血清IgA、IgG、IgM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血清白蛋白浓度低于对照组,C3、C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ANA抗体、抗-dsDNA抗体转阴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ANA抗体、抗-dsDNA抗体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试验组FVC,FEV1,PEV和PE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FPP可有效改善系统性红斑狼疮肺间质病变患者肺功能,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FPP联合糖皮激素 系统性红斑狼疮 病变 功能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肺间质病变101例中医证候分类研究
5
作者 赵志娜 李桓 李松伟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2年第7期20-23,共4页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探索系统性红斑狼疮肺间质病变的中医证候特点。方法采集10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肺间质病变患者的四诊信息,把每个症状作为一个统计变量,有则赋值1、无则赋值0,计算其频次、频率,对主要症状通过因子分析提取出公因子,然后...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探索系统性红斑狼疮肺间质病变的中医证候特点。方法采集10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肺间质病变患者的四诊信息,把每个症状作为一个统计变量,有则赋值1、无则赋值0,计算其频次、频率,对主要症状通过因子分析提取出公因子,然后以公因子作为变量进行聚类分析。结果频数在前10的症状为:少气懒言(75.25%),不寐(75.25%),烦躁(74.26%),气短(71.29%),胸闷(68.32%),咳嗽(59.40%),心悸(57.43%),腰膝酸软(56.43%),动则喘甚(52.47%),咯痰(50.49%)。一共提取公因子13项,总贡献率累计72.898%。最后通过聚类分析得出系统性红斑狼疮肺间质病变的中医辨证为4型,分别为阴虚内热证、湿热阻络证、肾气亏虚证、肺脾气虚证。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肺间质病变可分为4型,但临床时需结合患者的性别、并发症、年龄等因素具体论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肺间质病变 证候分类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肺间质病变临床表现及诊断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永伟 韩咏梅 孙德本 《浙江预防医学》 2003年第10期63-63,共1页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病变 临床表现 诊断 自身免疫性疾病 弥漫性病变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肺间质病变28例 被引量:2
7
作者 赵建宏 《山东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549-550,共2页
关键词 病变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肺弥散量测定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肺间质病变的意义
8
作者 赖映君 洪小平 +1 位作者 李莹 陈春婵 《中国医学工程》 2012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探讨肺弥散量(DLCO)测定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肺间质性病变(ILD)的意义。方法对10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进行一氧化碳弥散量检测,并与X线胸片、肺部高分辨CT(HRCT)结果相比较;同时测定80例正常人的DLCO和X线胸片作为对照。结果 DL... 目的探讨肺弥散量(DLCO)测定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肺间质性病变(ILD)的意义。方法对10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进行一氧化碳弥散量检测,并与X线胸片、肺部高分辨CT(HRCT)结果相比较;同时测定80例正常人的DLCO和X线胸片作为对照。结果 DLCO(以一氧化碳弥散吸收率<80%为标准)、X线胸片和肺部HRCT在SLE中检测到ILD的比率分别为45%、17%和35%。而正常人的一氧化碳弥散吸收率≥80%,X线胸片均正常。结论 DLCO和HRCT是检测SLE患者ILD的敏感方法,尤其是DLCO敏感性高、不受X线辐射、对ILD损害程度可进行量化、操作简单、费用低、易被患者接受等优点。因此DLCO测定可作为早期监测SLE患者ILD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病变 弥散量
下载PDF
肺一氧化碳弥散量测定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肺间质病变的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赖映君 邱晨 +2 位作者 洪水平 谭艳红 王莹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98-899,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测定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肺间质性病变(ILD)的意义。方法:对8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进行一氧化碳弥散量检测,并与X线胸片、肺部高分辨CT(HRCT)结果相比较;同时测定70例正常人的DLCO和X线胸片作为对照。... 目的:探讨应用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测定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肺间质性病变(ILD)的意义。方法:对8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进行一氧化碳弥散量检测,并与X线胸片、肺部高分辨CT(HRCT)结果相比较;同时测定70例正常人的DLCO和X线胸片作为对照。结果:DLCO(以一氧化碳弥散吸收率<80%为标准)、肺部HRCT和X线胸片提示ILD的比率分别为45%、34%和18%。而正常人的X线胸片均正常,一氧化碳弥散吸收率≥80%。结论:DLCO和HRCT是检测SLE患者ILD的敏感方法,尤其是DLCO敏感性高、不受X线辐射、对ILD损害程度可进行量化、操作简单、易被患者接受等优点。因此DLCO测定可作为早期监测SLE患者ILD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病变 一氧化碳弥散量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肺间质病变的中医病机探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赵志娜 李桓 李松伟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9年第11期57-59,共3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和器官,肺间质病变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肺部的主要表现,更是导致患者死亡的原因。在临床中发现,系统性红斑狼疮肺间质病变主要与瘀热痹阻、肝失疏泄、肾气亏虚、脾胃虚弱、痰瘀阻滞相关。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病变 病机 中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肺间质病变1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任丽君 宋光周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6年第20期30-30,共1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肺间质病变(ILD)。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ILD的SLE患者。结果:11例SLE的肺间质病变确诊。结论:明确SLE患者ILD的性质对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病变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肺间质病变病因探析
12
作者 王国太 宁朝荣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1年第13期193-194,共2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侵犯皮肤和多脏器的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病,涉及许多系统和脏器,肺部是较易累及的器官之一,易引起肺间质病变(ILD),狼疮ILD的早期诊断对于该病的治疗至关重要,但是狼疮ILD病因病机尚不清楚,可能和遗传因素、感染、...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侵犯皮肤和多脏器的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病,涉及许多系统和脏器,肺部是较易累及的器官之一,易引起肺间质病变(ILD),狼疮ILD的早期诊断对于该病的治疗至关重要,但是狼疮ILD病因病机尚不清楚,可能和遗传因素、感染、激素水平、环境因素、药物等有关。本文主要探讨狼疮合并ILD的病因病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病变 病因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补肺通痹汤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肺间质病变的作用机制及关键通路的验证
13
作者 武上雯 李桓 +5 位作者 龚晓红 陆超群 陈一鸣 李析濛 李焱 李松伟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56-1271,共16页
目的探讨补肺通痹汤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肺间质病变(SLE-ILD)的作用及可能的药理机制。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Uniprot数据库获取补肺通痹汤的有效成分和作用靶点;基于DrugBank、DisGeNET、GeneCards、PharmGKB... 目的探讨补肺通痹汤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肺间质病变(SLE-ILD)的作用及可能的药理机制。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Uniprot数据库获取补肺通痹汤的有效成分和作用靶点;基于DrugBank、DisGeNET、GeneCards、PharmGKB、OMIM和GEO数据库筛选SLE-ILD关键基因;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有效成分-靶点-疾病关系网络图,获取补肺通痹汤治疗SLE-ILD的有效活性成分和可能作用机制。利用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揭示相关靶基因和通路功能。以C57BL/6小鼠为正常组,通过给MRL/lpr小鼠鼻腔滴注博来霉素(5 mg/kg)造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补肺通痹汤低剂量组[10.4 g/(kg·d)]、补肺通痹汤中剂量组[20.8 g/(kg·d)]、补肺通痹汤高剂量组[41.6 g/(kg·d)]、醋酸泼尼松组[3 mg/(kg·d)],连续干预28 d。使用HE、Masson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Ⅲ型胶原蛋白(Col-Ⅲ)蛋白的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0(IL-10)和白细胞介素-17(IL-17)的含量,实时荧光PCR法分析肺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γt(RORγt)、叉头框蛋白P3(FOXP3)mRNA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肺组织中HIF-1α、MMP-1蛋白的表达,细胞流式术检测血液中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的表达。结果通过筛选共获得补肺通痹汤有效成分163个、作用靶点259个,SLE-ILD疾病靶点1729个,SLE-ILD差异基因958个,药物-疾病交互靶点40个。GO功能富集及KEGG通路富集发现IL-1β、MMP-1激活的IL-17信号通路,以及IL-1β、HIF-1α激活的Th17细胞分化是主要作用途径。动物实验结果显示,补肺通痹汤可有效改善SLE-ILD模型小鼠肺间质病变程度,降低TGF-β1及Col-Ⅲ表达(P<0.01);降低IL-1β、HIF-1α、IL-17的表达(P<0.01);中、高剂量补肺通痹汤下调MMP-1、RORγt mRNA表达(P<0.01),上调IL-10与FOXP3 mRNA表达(P<0.01);各剂量补肺通痹汤可使Th17细胞比例降低,Treg细胞比例升高,下调Th17/Treg平衡状态(P<0.05),改善免疫紊乱状态。结论补肺通痹汤治疗SLE-ILD具有多靶点、多途径特点,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Th17/Treg细胞平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通痹汤 系统性红斑狼疮肺间质病变 实验验证 小鼠
原文传递
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伴肺间质病变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8
14
作者 卢燕鸣 曹兰芳 +3 位作者 薛海燕 赵瑜 李亚琴 林凌华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71-672,共2页
目的了解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伴肺间质病变(SLE-ILD)的发生情况、特征。方法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儿52例进行胸部X线和肺高分辨率CT(HRCT)检查,由2名以上放射科医师阅片,描述影像表现性质、程度。同时结合临床表现、血清学检查进行相关... 目的了解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伴肺间质病变(SLE-ILD)的发生情况、特征。方法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儿52例进行胸部X线和肺高分辨率CT(HRCT)检查,由2名以上放射科医师阅片,描述影像表现性质、程度。同时结合临床表现、血清学检查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SLE患儿出现ILD占26.9%,肺HRCT在发现SLE-ILD病变时优于普通胸片;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胸片、肺HRCT等,可将SLE-ILD患儿分为临床前期型12例(85.7%),急性肺泡炎型2例(14.3%),未发现有慢性ILD病变型病例;SLE-ILD患儿并浆膜炎发生率明显升高,而并肾损害发生率却明显降低(P<0.05);SLE-ILD患儿抗SSA抗体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无ILD组(P<0.05)。结论儿童SLE-ILD的发生在儿童中并不少见,SLE-ILD更易出现在并浆膜炎、无肾损害及抗SSA抗体阳性患儿。肺HRCT对发现早期肺间质病变有诊断意义,对SLE-ILD患儿进行临床分型对预后判断和指导治疗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病变 发生率 分型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肺间质病变的临床特征及预后 被引量:3
15
作者 林莉 张晓 +1 位作者 雷云霞 罗日强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07年第2期189-192,共4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肺间质病变(SLE-IL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6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79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SLE)中36例由高分辨CT(HRCT)诊断合并肺间质病变(ILD)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肺间质病变(SLE-IL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6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79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SLE)中36例由高分辨CT(HRCT)诊断合并肺间质病变(ILD)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的影像学特点、实验室检查、临床表现及药物反应对预后的影响。结果SLE患者中ILD发生率为4.5%。HRCT表现多为斑片影。对ILD的敏感程度明显高于胸部X线检查.两者符合率仅为25%。肺活检病理可见肺泡炎及间质纤维化改变。36例患者中。3例死于感染相关的呼吸衰竭,1例死于神经精神性狼疮.其余患者随访至今ILD病情稳定或稍有好转。WBC〈4.0×10^9/L或〉12.0×10^9/L且中性粒细胞比例〉75%的患者合并感染危险显著升高(P〈0.05)。感染并发症、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和呼吸衰竭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HRCT可提高SLE患者ILD病变的诊断率,激素及环磷酰胺对大部分患者有效。防治感染在SLE-ILD患者的治疗中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病变 高分辨CT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肺间质病变的临证思路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元胜 袁娟娜 禤国维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12期2368-2369,共2页
长期以来,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肺间质病变(ILD)的辨证论治罕有涉及,临床宜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首先对本病进行确诊,评估病情,明确主要脏器的损害程度,特别是肺部病变局部表现与整体情况的侧重,然后辨证分型施治,辨证须立足于SLE的... 长期以来,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肺间质病变(ILD)的辨证论治罕有涉及,临床宜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首先对本病进行确诊,评估病情,明确主要脏器的损害程度,特别是肺部病变局部表现与整体情况的侧重,然后辨证分型施治,辨证须立足于SLE的基本病机,明辨虚实、主次,标本兼顾;分期辨治,中西并举,针对病程不同阶段的具体情况投方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病变 临证 思路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肺间质病变 被引量:1
17
作者 菅向东 潘正论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2期150-151,共2页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病变 弥漫性结缔组织病 SLE患者 免疫性炎症 免疫介导 长期生存
下载PDF
HRCT对3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肺间质病变诊断分析
18
作者 保春华 邱小伟 +1 位作者 任宏宇 叶云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19期93-94,共2页
目的:调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肺间质病变的CT征象及其发生率。方法:对30例SLE患者进行胸片,高分辨CT扫描(HRCT),对肺间质病变进行征象分类。结果:HRCT诊断SLE患者的肺间质病变的阳性率为53%,其敏感性高于胸片(27%)。结论:HRCT是发... 目的:调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肺间质病变的CT征象及其发生率。方法:对30例SLE患者进行胸片,高分辨CT扫描(HRCT),对肺间质病变进行征象分类。结果:HRCT诊断SLE患者的肺间质病变的阳性率为53%,其敏感性高于胸片(27%)。结论:HRCT是发现SLE患者肺间质病变较敏感的无创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HRCT 病变 发生率
下载PDF
10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肺间质病变初探 被引量:27
19
作者 黄文群 陈顺乐 +2 位作者 顾越英 鲍春德 杨程德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60-262,共3页
目的 调查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肺间质病变 (ILD)的发生率及临床表现 ,并根据临床、影像学及肺功能检查制定新的分型方法。方法 随机对 10 0例SLE患者进行胸片 ,高分辨CT扫描 (HRCT) ,肺功能和动脉血氧分压的同步测定。结果 HRC... 目的 调查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肺间质病变 (ILD)的发生率及临床表现 ,并根据临床、影像学及肺功能检查制定新的分型方法。方法 随机对 10 0例SLE患者进行胸片 ,高分辨CT扫描 (HRCT) ,肺功能和动脉血氧分压的同步测定。结果 HRCT诊断SLE患者的ILD阳性率为 77% (77/10 0 ) ,其敏感性高于胸片(38% )。 77例HRCT有ILD者肺功能和动脉血氧分压异常 ,分别为 35 .1%和 6 %。提出SLE合并ILD的临床分型新方法。分 3型 :临床前期型 ,急性肺泡炎型和慢性肺间质病变型。 77例HRCT阳性者分型分别为 92 .2 %(71/77) ,2 .6 % (2 /77) ,5 .2 % (4/77)。结论 SLE患者进行肺HRCT的检查 ,结合肺功能检查能发现早期I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病变 发生率 分型
下载PDF
双重血浆置换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肺间质病变患者肺部CT的影响
20
作者 夏璐 牛培元 陶琳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年第20期74-75,共2页
目的:探究双重血浆置换(DFPP)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肺间质病变(ILD)患者肺部CT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SLE合并ILD患者。按奇、偶数字分为两组,每组41例。泼尼松(PR)组通过服用PR治疗;PR联... 目的:探究双重血浆置换(DFPP)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肺间质病变(ILD)患者肺部CT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SLE合并ILD患者。按奇、偶数字分为两组,每组41例。泼尼松(PR)组通过服用PR治疗;PR联合DFPP(PD)组在PR组的基础上加用DFPP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肺功能、免疫球蛋白(Ig)水平、典型病例肺部CT图像的差异。结果:PD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56%,显著高于PR组的78.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流量(P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PD组患者PEF、FEV1数值显著高于PR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PD组患者Ig水平显著比PR组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DFPP治疗SLE合并ILD患者的疗效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肺功能及Ig的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双重血浆置换 病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