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9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膀胱黏膜红斑样病灶的特征和活检病理结果分析
1
作者 王鑫 王志洋 +6 位作者 陈慧玉 沈洪伟 张顺 张青 邓永明 张士伟 郭宏骞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685-690,共6页
目的分析经膀胱镜检查发现的膀胱黏膜红斑样病灶(RPL)的特征及病理良恶性概率,探讨RPL活检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3年6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泌尿外科膀胱镜检查中发现RPL患者的性别、年龄、膀胱镜检查原因、是否... 目的分析经膀胱镜检查发现的膀胱黏膜红斑样病灶(RPL)的特征及病理良恶性概率,探讨RPL活检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3年6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泌尿外科膀胱镜检查中发现RPL患者的性别、年龄、膀胱镜检查原因、是否有疤痕、并发症以及活检病理结果等资料,按照病理结果将患者分成良性组和恶性组,分析其临床和RPL特征。结果共收集521例患者资料,其中病理结果良性416(79.8%)例,恶性105例(20.2%),恶性组患者平均年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6.8±12.2)岁vs.(62.8±12.9)岁,P=0.005]。膀胱镜检查原因为膀胱癌/肾盂输尿管癌术后随访、血尿待查和下尿路症状患者RPL的恶性检出率分别为23.7%(92/389)、19.6%(9/46)、4.7%(4/86)。医师根据膀胱镜下直接观察的结果和经验判断对RPL高度怀疑恶性、轻度怀疑恶性、良性概率大的3组患者的病理恶性检出率分别为56.9%(37/65)、37.0%(30/81)、10.1%(38/375)。结论RPL活检在膀胱癌/肾盂输尿管癌患者的术后随访中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男性高龄患者且病灶位于疤痕或疤痕旁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红斑 活检 病理 膀胱镜
下载PDF
强脉冲光不同脉宽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后红斑毛细血管扩张疗效分析
2
作者 王英 李咏 《四川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276-279,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强脉冲光的不同脉宽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后红斑毛细血管扩张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皮肤性病科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后红斑毛细血管扩张患者资料57例,根据治疗方案进行分组,采用... 目的探讨采用强脉冲光的不同脉宽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后红斑毛细血管扩张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皮肤性病科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后红斑毛细血管扩张患者资料57例,根据治疗方案进行分组,采用较长脉宽治疗的患者为A组(29例),较短脉宽治疗的患者为B组(28例)。采用临床红斑评定量表(CEA)评价红斑改善情况,毛细血管扩张7点评分标准(TGS)评价毛细血管扩张改善情况,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组间比较,两组CEA评分治疗后均降低,但A组CEA评分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GS评分均增加,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比较,随着治疗次数增加,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CEA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S评分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后红斑毛细血管扩张患者,两种脉宽红斑和毛细血管扩张均得到较好改善;长脉宽较短脉宽红斑改善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增加治疗次数可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脉冲光 红斑 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 疗效 脉冲宽度
下载PDF
紫苋栀柏汤药浴联合紫草膏涂抹治疗新生儿毒性红斑疗效研究
3
作者 李艳平 朱翡翡 毛清芬 《浙江中医杂志》 2024年第7期598-600,共3页
新生儿毒性红斑是新生儿较为常见的一种皮肤病。目前还未明确其发病机制,可能是因为母体的内分泌激素通过乳汁或胎盘到新生儿体内,或是由于新生儿肠道接触致敏原所致的过敏反应[1]。报道[2]显示该病发生率为19%~72%,临床表现为新生儿出... 新生儿毒性红斑是新生儿较为常见的一种皮肤病。目前还未明确其发病机制,可能是因为母体的内分泌激素通过乳汁或胎盘到新生儿体内,或是由于新生儿肠道接触致敏原所致的过敏反应[1]。报道[2]显示该病发生率为19%~72%,临床表现为新生儿出生24h后开始在面部出现类似片状的不规则红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毒性红斑 紫苋栀柏汤 紫草膏 红斑消退 生活质量 皮肤损伤
下载PDF
微针导入贻贝粘蛋白在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4
作者 陆洁 车启蕾 陈宇华 《四川医学》 CAS 2024年第10期1103-1107,共5页
目的观察微针导入贻贝粘蛋白治疗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58例稳定期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微针导入组20例,强脉冲光组20例,药物对照组18例。贻... 目的观察微针导入贻贝粘蛋白治疗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58例稳定期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微针导入组20例,强脉冲光组20例,药物对照组18例。贻贝粘蛋白组采用1.0 mm滚轮微针治疗,每月1次,共3次。强脉冲光组采用波长为560~950 nm强脉冲光治疗,每月1次,共3次。药物对照组采用外用0.03%他克莫司药膏治疗共3月。分别于治疗前及3次治疗后1个月通过VISIA检测患者面部红斑及毛细血管扩张皮损的消退情况,并由2名临床医师共同评估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贻贝粘蛋白组:VISIA检测评分(65.73±3.6)%,临床治疗效果评估治愈4例,好转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5.00%;强脉冲光组:VISIA检测评分(62.43±4.83)%,临床治疗效果评估治愈1例,好转1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70.00%;药物对照组:VISIA检测评分(49.59±2.53)%,临床治疗效果评估治愈2例,好转4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33.33%。3组的VISIA检测评分及临床治疗效果评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针导入贻贝粘蛋白治疗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较传统药物治疗及强脉冲光有效率高,面部红区数值改善明显,具有治疗效果好,不良反应轻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 贻贝粘蛋白 微针 强脉冲光 他克莫司
下载PDF
中药治疗注射唑来膦酸所致结节性红斑1例
5
作者 刘运磊 李瑞喜 张子扬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7-88,共2页
结节性红斑(Erythema nodosum)是一种结节性血管炎性疾病,好发于青年女性,其特征是在皮下形成红色、疼痛性的结节,尤其是好发于小腿伸侧。西医学认为结节性红斑可能与感染、药物反应、自身免疫等因素相关,治疗上多根据病因进行抗感染或... 结节性红斑(Erythema nodosum)是一种结节性血管炎性疾病,好发于青年女性,其特征是在皮下形成红色、疼痛性的结节,尤其是好发于小腿伸侧。西医学认为结节性红斑可能与感染、药物反应、自身免疫等因素相关,治疗上多根据病因进行抗感染或者激素以及调节免疫等治疗^([1])。根据结节性红斑症状及其临床特点,与祖国医学文献中记载的“瓜藤缠”相对应。“瓜藤缠”这一名称最早见于《证治准绳·疡医》^([2])中:“足股生核数枚,肿痛久之,溃烂不已何如?曰:此名瓜藤缠,属足太阳经,由脏腑湿热,流注下部所致。用防风通圣散加槟榔、牛膝、防己主之。”明确记录了其好发部位与病因,并运用解表通里、疏风清热的防风通圣散加减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性红斑 疼痛性 西医学 防风通圣散 足太阳经 证治准绳 通里 疡医
下载PDF
误诊为持久性隆起性红斑的海分枝杆菌感染一例 被引量:1
6
作者 于越乾 暴芳芳 +1 位作者 刘红 张福仁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4年第6期425-427,共3页
患者,女,48岁。左膝结节16个月。患者曾在外院接受伊曲康唑及氨苯砜治疗9个月,无效。患者在我院通过皮肤组织分枝杆菌培养和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测序技术诊断为海分枝杆菌感染,口服利福平和克拉霉素治疗4个月,皮损明显好转。患者从... 患者,女,48岁。左膝结节16个月。患者曾在外院接受伊曲康唑及氨苯砜治疗9个月,无效。患者在我院通过皮肤组织分枝杆菌培养和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测序技术诊断为海分枝杆菌感染,口服利福平和克拉霉素治疗4个月,皮损明显好转。患者从出现皮肤症状到诊断为海分枝杆菌感染的时间为16个月,提醒皮肤科临床医生应注意海分枝杆菌感染的非典型临床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分枝杆菌感染 持久性隆起性红斑 误诊
下载PDF
对面部痤疮后红斑实施窄谱强脉冲光治疗的效果观察
7
作者 呼欢欢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009-0012,共4页
对面部痤疮后出现红斑的患者给予窄谱强脉冲光治疗所达到的效果进行深入的分析。方法 研究对象均来自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就诊于河南省中医院的面部痤疮后红斑的患者,共计62例。按照患者的就诊顺序进行分组,前31号就诊的患者纳入到对... 对面部痤疮后出现红斑的患者给予窄谱强脉冲光治疗所达到的效果进行深入的分析。方法 研究对象均来自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就诊于河南省中医院的面部痤疮后红斑的患者,共计62例。按照患者的就诊顺序进行分组,前31号就诊的患者纳入到对照组中,后31号就诊的患者纳入到观察组中,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对分组表示同意且支持。对照组中的患者给予常规的治疗方法,观察组中的患者则实施窄谱强脉冲光治疗。对比两组自我皮损程度、红斑程度、生活质量、治疗总有效率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的自我皮损程度评分及红斑评分更低,生活质量评分更低,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并发症更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窄谱强脉冲光治疗面部痤疮后红斑效果更加理想,能够促进皮损及红斑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痤疮 红斑 窄谱强脉冲光 自我皮损程度 红斑程度 生活质量 并发症
下载PDF
红斑狼疮知多少
8
作者 王雨桐 顾超颖 《科学生活》 2024年第7期6-7,共2页
最近,红斑狼疮(lupus erythematosus,LE)成为人们讨论的热门话题,门诊中因面部红斑而就诊的患者明显增多。那么,究竟什么是LE,LE又有什么威力使得人人谈“狼”色变呢?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体内产生大量本不该出现的抗体,并攻击... 最近,红斑狼疮(lupus erythematosus,LE)成为人们讨论的热门话题,门诊中因面部红斑而就诊的患者明显增多。那么,究竟什么是LE,LE又有什么威力使得人人谈“狼”色变呢?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体内产生大量本不该出现的抗体,并攻击自身的健康组织或器官,引起多个系统受损。它是一类病谱性疾病,其中仅出现皮肤表现的称为皮肤型红斑狼疮(cutaneous lupus erythematosus,CLE),被认为是谱系中症状较轻的一类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红斑 自身免疫性疾病 红斑狼疮 皮肤表现 LUPUS ERYTHEMATOSUS 热门话题
下载PDF
以结节性红斑为首发的结核性中耳炎1例并文献复习
9
作者 姜媛 耿猛 +4 位作者 杜希同 张思琪 王建涛 崔卫娜 朱庆文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1-352,共2页
耳鼻咽喉结核以喉结核多见,咽结核次之,耳、鼻结核相对最少,随着广泛抗结核治疗,其临床表现越来越不典型。现报道1例以结节性红斑为首发的结核性中耳炎病例,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以提高对中耳结核感染的警惕性。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27岁... 耳鼻咽喉结核以喉结核多见,咽结核次之,耳、鼻结核相对最少,随着广泛抗结核治疗,其临床表现越来越不典型。现报道1例以结节性红斑为首发的结核性中耳炎病例,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以提高对中耳结核感染的警惕性。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27岁,因右耳间断流脓伴听力下降、耳闷16个月于2021年10月25日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耳鼻咽喉二科就诊。患者曾多次于外院诊断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长期行冲洗、抗炎治疗均无效。查体见右外耳道深部苍白肉芽样组织,鼓膜窥不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耳炎 结核 结节性红斑 淋巴结结核
下载PDF
多模式镇痛治疗1例儿童原发性红斑性肢痛症伴感染并药学监护
10
作者 李梦秋 左蕾 +3 位作者 冉鑫 李青 李欣宇 罗宁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658-1662,共5页
目的 对儿童原发性红斑性肢痛症探索以脊髓电刺激为基础的多模式镇痛方案,及多药联合治疗的药学监护要点。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1例原发性红斑性肢痛症伴皮肤感染的患儿治疗过程,结合国内外文献,针对该患儿疾病治疗的难点制定多模式镇痛方... 目的 对儿童原发性红斑性肢痛症探索以脊髓电刺激为基础的多模式镇痛方案,及多药联合治疗的药学监护要点。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1例原发性红斑性肢痛症伴皮肤感染的患儿治疗过程,结合国内外文献,针对该患儿疾病治疗的难点制定多模式镇痛方案并进行药学监护。结果 治疗团队针对该患儿采取以脊髓电刺激为基础的多模式镇痛治疗,包括不同镇痛药理靶点的多药联合、多种给药途径(口服、静脉、硬膜外、经皮)、多技术(脊髓电刺激、局部神经阻滞、患者自控镇痛)、辅助治疗的个体化方案,并监护用药的安全性。患儿住院及出院后随访期间双足疼痛得到了控制,创面愈合,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以脊髓电刺激为基础的多模式镇痛是治疗儿童原发性红斑性肢痛症安全、有效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性肢痛症 脊髓电刺激 多模式镇痛 临床药师 药学监护
下载PDF
苯达莫司汀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继发结节性红斑1例并文献复习
11
作者 李玲丽 李佳惠 +6 位作者 周城 邹彬镔 刘广花 黄康乐 雷平 周明 刘灿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1033-1038,共6页
回顾分析1例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rginal zone B-cell lymphoma,MZBL)患者接受苯达莫司汀联合利妥昔单抗(bendamustine and rituximab,BR)治疗后继发结节性红斑(erythema nodosum,EN)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总结EN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 回顾分析1例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rginal zone B-cell lymphoma,MZBL)患者接受苯达莫司汀联合利妥昔单抗(bendamustine and rituximab,BR)治疗后继发结节性红斑(erythema nodosum,EN)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总结EN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可能的病因和治疗方法。该患者61岁,女,经骨髓活检、淋巴结活检等诊断为MZBL,予BR方案治疗后出现皮肤改变,且伴有发热、咽痛、关节肌肉疼痛等症状,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明显增高,经皮肤活检确诊为EN,未发现感染证据,原发病部分缓解,EN与化学治疗药物相关,经甲泼尼龙等抗炎治疗后迅速控制,后未再出现此类不良反应。淋巴瘤患者治疗后出现皮肤红斑表现,需结合临床表现、皮肤活检,尽早识别病因进行治疗,并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性红斑 淋巴瘤 B细胞
下载PDF
临床药师参与1例克罗恩病合并多形红斑患者的药物治疗与监护
12
作者 李彬彬 许翠林 +2 位作者 胡乃中 任晓非 汪燕燕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1074-1080,共7页
临床药师参与1例克罗恩病合并多形红斑患者的药物治疗与监护。患者既往诊断克罗恩病多年,使用英夫利西单抗治疗至今,此次入院时周身皮肤出现散在皮疹,大便正常,粪钙卫蛋白>1800μg·g^(-1),通过收集患者病史信息、查阅国内外文献... 临床药师参与1例克罗恩病合并多形红斑患者的药物治疗与监护。患者既往诊断克罗恩病多年,使用英夫利西单抗治疗至今,此次入院时周身皮肤出现散在皮疹,大便正常,粪钙卫蛋白>1800μg·g^(-1),通过收集患者病史信息、查阅国内外文献,临床药师协助医师排除药物因素,明确诊断为克罗恩病合并肠外表现。结合患者情况和指南推荐,临床药师协助医师进行药物治疗方案的调整,确定该患者的下一步治疗方案为乌司奴单抗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并持续监护患者病情变化。患者出院前病情即得到有效控制,多形红斑明显好转,3个月后随访,多形红斑完全消失,大便正常,无特殊不适。克罗恩病肠外表现与其他系统疾病和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相似,需要进行仔细甄别。对该病例的分析梳理,以期为此类患者的诊断及药物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多形红斑 英夫利西单抗 乌司奴单抗 肠外表现 药学监护
下载PDF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致大面积红斑1例及文献分析
13
作者 孙海宁 曹建英 苏秀贞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4期125-128,I0001,共5页
目的为临床安全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潍坊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例肌肉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致注射部位大面积(26 cm×25 cm)红斑药品不良反应(ADR)的案例,并结合文献分析其发生原因。结果患者... 目的为临床安全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潍坊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例肌肉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致注射部位大面积(26 cm×25 cm)红斑药品不良反应(ADR)的案例,并结合文献分析其发生原因。结果患者出现的注射部位大面积红斑与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的因果关系为“很可能相关”(Naranjo量表评分为8分)。文献显示,该ADR可能与药品因素(辅料苯甲醇及成分氨丁三醇)、给药方式(肌肉注射)及个体差异[高龄(>30岁)、肥胖(体质量>70 kg)、顺产]等有关。结论该ADR属该药新的ADR,临床应加强用药安全监测及风险识别,保障患者安全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 大面积红斑 药品不良反应 安全用药 文献分析
下载PDF
暴发性痤疮合并结节性红斑1例
14
作者 韩静倩 李群燕 李芸芸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445-447,共3页
患者男性,14岁,周身丘疹、结节和脓疱3个月余,加重1个月,双下肢红斑结节脓疱伴疼痛7日于2021年7月8日入院。患者头皮、面颈部、躯干及双上肢密集毛囊性丘疹、脓疱、结节和囊肿,部分脓疱破溃、糜烂,结痂,可见大量瘢痕形成。双下肢散在水... 患者男性,14岁,周身丘疹、结节和脓疱3个月余,加重1个月,双下肢红斑结节脓疱伴疼痛7日于2021年7月8日入院。患者头皮、面颈部、躯干及双上肢密集毛囊性丘疹、脓疱、结节和囊肿,部分脓疱破溃、糜烂,结痂,可见大量瘢痕形成。双下肢散在水肿性红斑、结节,有压痛,其上可见密集粟粒大小的脓疱。下肢皮损取组织病理活检:表皮角化不全,中性粒细胞聚集,局灶见角质层下脓疱形成,真皮内血管周围及皮下脂肪间隔可见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诊断为暴发性痤疮(AF)。予甲泼尼龙联合异维A酸治疗,患者痊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发性痤疮 结节性红斑 治疗
下载PDF
以持久性皮损为主要表现的可变性红斑角化症1例
15
作者 吕茹娟 李群燕 刘栋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62-263,共2页
患者男性,14岁,因躯干四肢红褐色斑丘疹10年余而就诊。皮肤科查体:躯干、四肢可见对称分布的褐色角化性斑疹、斑片,表面粗糙,细小鳞屑,境界清楚,形态、大小不规则,呈片状和地图状。毛发、甲、掌跖和黏膜部位未累及。皮肤组织病理检查:... 患者男性,14岁,因躯干四肢红褐色斑丘疹10年余而就诊。皮肤科查体:躯干、四肢可见对称分布的褐色角化性斑疹、斑片,表面粗糙,细小鳞屑,境界清楚,形态、大小不规则,呈片状和地图状。毛发、甲、掌跖和黏膜部位未累及。皮肤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角化过度,棘层增厚,乳头瘤样增生,真皮浅层血管周围以淋巴细胞为主炎性细胞浸润。结合临床诊断:可变性红斑角化症(EKV)。治疗:考虑患者年龄偏小,目前暂予维A酸乳膏、尿素和水杨酸等外用治疗,随访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久性皮损 红斑角化症 可变性
下载PDF
IPL联合他克莫司及皮肤屏障修复精华乳治疗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
16
作者 窦鹏 蔡瑶 杨枭萍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90-93,共4页
目的:探讨强脉冲光(Intense pulsed light,IPL)联合0.03%他克莫司软膏及皮肤屏障修复精华乳治疗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1年1月-2022年1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63例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Erythema telangiect... 目的:探讨强脉冲光(Intense pulsed light,IPL)联合0.03%他克莫司软膏及皮肤屏障修复精华乳治疗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1年1月-2022年1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63例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Erythema telangiectasia rosacea,ETR)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0.03%他克莫司软膏涂抹联合皮肤屏障修复精华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IPL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症状评分、皮肤屏障功能以及随访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6.77%,高于对照组75.0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颜面部瘙痒、灼热、紧绷感等症状均明显缓解,面颊部持续红斑、毛细血管扩张显著消退;且观察组各临床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红斑指数和皮肤经皮水分流失量(Trans epidermal water loss,TEWL)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油脂及表皮含水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两组总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脉冲光联合0.03%他克莫司软膏及皮肤屏障修复精华乳治疗ETR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提高皮肤屏障功能,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 强脉冲光 他克莫司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原发性红斑性肢痛症儿童的综合护理干预
17
作者 谭欣 王君君 魏晓琼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20期3514-3517,共4页
总结6例原发性红斑性肢痛症患儿的护理经验,其护理要点包括降低患肢局部温度,缓解疼痛;注意休息,维持舒适体位;避免诱因、预防症状发作;加强局部用药,控制感染;保证充足摄入,加强个人卫生;关注并发症情况,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加强药物管理... 总结6例原发性红斑性肢痛症患儿的护理经验,其护理要点包括降低患肢局部温度,缓解疼痛;注意休息,维持舒适体位;避免诱因、预防症状发作;加强局部用药,控制感染;保证充足摄入,加强个人卫生;关注并发症情况,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加强药物管理,保证用药安全;实施心理护理,提供情感支持等。经过以护理为主导的多学科协作诊疗,6例患儿中4例转归良好,1例家长因社会因素转院继续治疗,1例上肢症状明显缓解,但下肢症状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红斑性肢痛症 疼痛 护理
下载PDF
以手掌痛性红斑为首发症状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1例
18
作者 杨雁南 窦清惠 +1 位作者 杨静 王俊慧 《皮肤科学通报》 2024年第4期462-465,共4页
患者男,66岁,右手掌红斑水肿疼痛1个月。皮肤科情况:右手掌弥漫潮红,大、小鱼际可见暗紫红色水肿斑块,皮温略高,触痛明显。皮损组织病理示:角化过度,表皮增生,真皮浅层毛细血管增生及扩张,血管周围见少量淋巴细胞及散在的中性粒细胞浸... 患者男,66岁,右手掌红斑水肿疼痛1个月。皮肤科情况:右手掌弥漫潮红,大、小鱼际可见暗紫红色水肿斑块,皮温略高,触痛明显。皮损组织病理示:角化过度,表皮增生,真皮浅层毛细血管增生及扩张,血管周围见少量淋巴细胞及散在的中性粒细胞浸润。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19.82×10^(9)/L,血红蛋白测定196 g/L,血小板计数494×10^(9)/L;骨髓活检考虑骨髓增殖性肿瘤(MPN),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可能性大;基因检测提示JAK2基因上检测到错义突变。诊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予中药口服2次/d,外用0.05%卤米松乳膏1g,1次/d,3周后皮损逐渐消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性细胞增多症 疼痛 红斑
下载PDF
大理地区慢性光化性皮炎患者最小红斑量和光斑贴试验分析
19
作者 杨成林 胡婕 +2 位作者 王静 黄玲 王敏华 《大理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51-54,共4页
目的:检测大理地区慢性光化性皮炎(CAD)患者最小红斑量(MED)及光斑贴试验,探讨CAD患者致病光谱差异及可能的致敏物质。方法:采用日光模拟器对25例CAD患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MED检测,应用瑞敏标准光斑贴试剂盒进行光斑贴试验。结果:CA... 目的:检测大理地区慢性光化性皮炎(CAD)患者最小红斑量(MED)及光斑贴试验,探讨CAD患者致病光谱差异及可能的致敏物质。方法:采用日光模拟器对25例CAD患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MED检测,应用瑞敏标准光斑贴试剂盒进行光斑贴试验。结果:CAD患者的长波紫外线最小红斑量(UVA-MED)为25.63 J/cm^(2),中波紫外线最小红斑量(UVB-MED)为20.56mJ/cm^(2),健康志愿者UVA-MED为49.92 J/cm^(2),UVB-MED为38.80 mJ/cm^(2),CAD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相比MED值均显著降低(P<0.05);CAD患者光斑贴试验阳性率为44%,常见的光变应原为:2-(4-二乙氨基-2-羟基苯甲酰基)-苯甲酸己酯、盐酸异丙嗪和2-羟基-4-甲氧基苯酮。结论:CAD患者对UVA、UVB均敏感,光接触变应原的暴露可能是CAD的诱发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光化性皮炎 最小红斑 贴试验
下载PDF
嗜酸粒细胞增多性环状红斑1例
20
作者 张肖雅 徐晨琛 崔炳南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74-176,共3页
患者女性,64岁,全身环状红斑1个月余。皮肤科情况:全身多发大小不等的环状和半环状水肿性红斑,边缘色红,轻度隆起,红斑中心遗留淡褐色色素沉着,少量脱屑,表面无破溃、无萎缩。实验室检查:嗜酸粒细胞比例19.9%,嗜酸粒细胞数量2.05×1... 患者女性,64岁,全身环状红斑1个月余。皮肤科情况:全身多发大小不等的环状和半环状水肿性红斑,边缘色红,轻度隆起,红斑中心遗留淡褐色色素沉着,少量脱屑,表面无破溃、无萎缩。实验室检查:嗜酸粒细胞比例19.9%,嗜酸粒细胞数量2.05×10^(9)/L。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网篮状角化过度,棘细胞间轻度水肿,真皮浅层小血管周围可见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及嗜酸粒细胞浸润。诊断:嗜酸粒细胞增多性环状红斑(EA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红斑 嗜酸粒细胞增多 WELLS综合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