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0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投喂频率对红鳍东方鲀生长和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张佳 葛晓雨 +4 位作者 陈松猛 张旭 李海霞 王婕 马真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5,共9页
以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幼鱼为实验对象,研究在日投喂量相同的条件下,不同投喂频率[3次/d(F3)、4次/d(F4)和5次/d(F5)]对幼鱼生长和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F4组幼鱼的生长性能显著高于F3和F5组(P<0.05);(2)在实验结束时,... 以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幼鱼为实验对象,研究在日投喂量相同的条件下,不同投喂频率[3次/d(F3)、4次/d(F4)和5次/d(F5)]对幼鱼生长和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F4组幼鱼的生长性能显著高于F3和F5组(P<0.05);(2)在实验结束时,不同处理组幼鱼的游泳速度差异显著,从大到小依次为F4>F3>F5(P<0.05),F4组幼鱼的角速度显著高于F3和F5组(P<0.05),F4组幼鱼的加速度和活跃度显著低于F3和F5组(P<0.05),F3组幼鱼的对象间距离显著高于F4和F5组(P<0.05);(3)GLMMs的结果表明,F4组幼鱼的游速受到实验时间与投喂频率交互效应的影响显著(P<0.05),各处理组之间的比较结果显示,实验时间和投喂频率的交互效应对F5组幼鱼的加速度有正向效果,但其显著降低了F5组幼鱼的对象间距离。综上所述,不同投喂频率对幼鱼的生长性能和行为表现具有显著影响。实验推测4次/d的投喂频率可能改变了幼鱼的能量分配,更多的能量被用于生长和游泳,使得幼鱼的生长性能有所提高,并且增强了鱼群的整体凝聚力和稳定性。因此,建议红鳍东方鲀幼鱼的投喂频率为4次/d,并且可以将游速和对象间距等指标作为监测红鳍东方鲀摄食行为的主要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喂频率 生长性能 行为响应 红鳍东方鲀
下载PDF
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耐低温性状和生长性状遗传参数评估
2
作者 赵海池 刘志峰 +5 位作者 王新安 包玉龙 刘圣聪 杨明超 闫鹏飞 马爱军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7-525,共9页
采用人工控温的方式,对构建的31个F1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全同胞家系开展低温胁迫实验,获得耐低温性状低温累计存活时间(CDH),基于混合线性模型分别开展耐低温性状和生长性状遗传参数评估,对每一性状是否需要考虑共同环境效应... 采用人工控温的方式,对构建的31个F1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全同胞家系开展低温胁迫实验,获得耐低温性状低温累计存活时间(CDH),基于混合线性模型分别开展耐低温性状和生长性状遗传参数评估,对每一性状是否需要考虑共同环境效应所构建的两种模型进行似然比检验。结果显示,经似然比检验,最终选用模型A和模型BF进行耐低温和生长性状遗传评估;耐低温性状CDH遗传力为(0.27±0.08),属于中等遗传力;体重BW遗传力为(0.36±0.13),属于中等遗传力,体长BL遗传力为(0.14±0.06),属于低等遗传力,经检验,遗传力估计值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CDH和体重、体长的遗传相关分别为(–0.40±0.22)和(–0.44±0.24),表型相关分别为(–0.09±0.06)和(–0.16±0.05),均为负相关;体重和体长之间的遗传相关为(0.92±0.05),表型相关为(0.80±0.02),呈正相关且结果极显著(P<0.01)。研究结果表明,红鳍东方鲀的耐低温性状和生长性状都具有较好的改良潜力,考虑到两性状间存在负遗传相关,在开展耐低温选育时,对首先不同性状进行品系选育,然后利用品系间杂交培育出耐高温、生长快的新品种。该项研究首次完成了红鳍东方鲀耐低温性状的遗传参数评估,为制订红鳍东方鲀耐低温选育育种规划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 耐低温性状 遗传力 遗传相关
下载PDF
红鳍东方鲀鱼皮胶原蛋白制备抗酪氨酸酶活性肽及其活性表征
3
作者 李晓雅 郭明珠 +3 位作者 刘书源 桑亚新 张海恩 孙纪录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15-124,共10页
为有效利用红鳍东方鲀鱼皮制备胶原蛋白活性肽,本研究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水解条件,制备红鳍东方鲀鱼皮酸溶性胶原蛋白的抗酪氨酸酶活性肽,通过评价经超滤分级后不同分子质量肽的抗酪氨酸酶活性、抗氧化活性、模拟消化后活性动态变化及吸... 为有效利用红鳍东方鲀鱼皮制备胶原蛋白活性肽,本研究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水解条件,制备红鳍东方鲀鱼皮酸溶性胶原蛋白的抗酪氨酸酶活性肽,通过评价经超滤分级后不同分子质量肽的抗酪氨酸酶活性、抗氧化活性、模拟消化后活性动态变化及吸湿、保湿性能差异,探究其应用潜力。结果表明,利用中性蛋白酶进行酶解,最佳工艺条件为底物质量浓度2.9 g/100 mL、酶解时间7.8 h、酶添加量7862 U/g。在此条件下,酪氨酸酶活性抑制率为(35.14±0.03)%。酶解产物分子质量主要分布于0~5 kDa。抗酪氨酸酶活性较高组分为CP-1(<3 kDa),其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阳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率的半抑制浓度分别为9.51、2.03 mg/mL和7.29 mg/mL。经体外模拟消化后CP-1仍具有较高的抗酪氨酸酶活性和抗氧化活性。此外,CP-1具有较高的吸湿、保湿性能,可代替甘油。本研究可为红鳍东方鲀鱼皮胶原蛋白肽的精深加工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鳍东方鲀 鱼皮 胶原蛋白 抗酪氨酸酶活性肽
下载PDF
红鳍东方鲀肝脏油脂精制前、后的品质与挥发性组分
4
作者 刘书源 郭明珠 +3 位作者 李晓雅 刘杨柳 张海恩 孙纪录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05-417,共13页
为推动红鳍东方鲀加工副产物——肝脏的开发利用,以红鳍东方鲀肝脏为原料,通过生物酶法获得高含量n-3系多不饱和脂肪酸鱼油,分析精制前、后鱼油的感官特性、基本理化性质、河鲀毒素含量、脂肪酸组成、脂溶性物质和挥发性化合物。结果表... 为推动红鳍东方鲀加工副产物——肝脏的开发利用,以红鳍东方鲀肝脏为原料,通过生物酶法获得高含量n-3系多不饱和脂肪酸鱼油,分析精制前、后鱼油的感官特性、基本理化性质、河鲀毒素含量、脂肪酸组成、脂溶性物质和挥发性化合物。结果表明,粗鱼油与精制鱼油分别达到水产行业标准中二级粗鱼油与一级精制鱼油的标准;粗鱼油与精制鱼油中均未检测到河鲀毒素;在两种鱼油中均检测到20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分别高达71.50%和71.11%,二十二碳六烯酸和二十碳五烯酸总含量为25.98%和25.64%;精制后的鱼油生育酚总量虽略有降低,但仍可达到1.51 mg/100 g。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在2种油样中均检测到8种醇类,1种醚类,18种醛类,8种酮类,3种酯类,共38种挥发性化合物。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结合变量重要性投影,共筛选出31种差异挥发性化合物。感官定量描述分析、差异谱图与热图聚类分析均显示,相比于粗鱼油,精制鱼油中醛类、酮类等不良风味物质显著降低。本研究为红鳍东方鲀肝脏油脂作为新型鱼油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鳍东方鲀 肝脏油脂 脂肪酸 挥发性化合物 气相色谱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下载PDF
绿光辐照度对红鳍东方鲀视网膜、视蛋白基因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5
作者 张志博 吴燕玲 +6 位作者 张怡宁 蔡皓玮 赵欣宇 张小龙 孙研 刘鹰 马贺 《渔业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16,共9页
为探讨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在室内养殖中的适宜光照条件,将其分别置于5种绿光辐照度(G1∶300 mW/m^(2)、G2∶500 mW/m^(2)、G3∶750 mW/m^(2)、G4∶1000 mW/m^(2)和G5∶1500 mW/m^(2))及白光(W)和黑暗(D)环境下,进行为期60 d... 为探讨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在室内养殖中的适宜光照条件,将其分别置于5种绿光辐照度(G1∶300 mW/m^(2)、G2∶500 mW/m^(2)、G3∶750 mW/m^(2)、G4∶1000 mW/m^(2)和G5∶1500 mW/m^(2))及白光(W)和黑暗(D)环境下,进行为期60 d的养殖试验,观察其视网膜结构,并测定视网膜厚度、视蛋白基因的表达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不同绿光辐照度未对幼鱼的视网膜结构产生明显影响。视网膜厚度变化在不同区域之间呈现不同趋势,其中G3组幼鱼的感光层占比(PRos/is/TT)最高(P<0.05),外网层占比(OPL/TT)显著高于除G1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G2和G3组幼鱼的外核层占比(ONL/TT)显著高于G1和G4组(P<0.05)。视蛋白基因表达方面,W组和D组的视杆视蛋白(Rod opsin)基因表达量最高(P<0.05);G3组的短波蓝色敏感视蛋白(SWS2)基因表达量最高(P<0.05);视蛋白3(Opsin3)在W组和G5组的基因表达量最高(P<0.05)。对于抗氧化酶活性,绿光处理组的超氧化物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随辐照度增加而升高。研究表明,在室内养殖环境中建议选用表面白色的养殖载体,并采用绿光光照条件养殖红鳍东方鲀幼鱼,控制辐照度在500~750 mW/m^(2)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鳍东方鲀 辐照度 视网膜 视蛋白 氧化应激
下载PDF
丁香油对红鳍东方鲀幼鱼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6
作者 王舒慧 赵睿虎 +2 位作者 曹新宇 李欣阳 姜志强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449-453,共5页
通过研究丁香油对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幼鱼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为分析其麻醉机理及使用安全性奠定基础。分别用8、16、24 mg·L^(-1)浓度的丁香油溶液,对红鳍东方鲀幼鱼进行麻醉处理,在麻醉后1/4、4、8、24 h以及复苏后24... 通过研究丁香油对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幼鱼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为分析其麻醉机理及使用安全性奠定基础。分别用8、16、24 mg·L^(-1)浓度的丁香油溶液,对红鳍东方鲀幼鱼进行麻醉处理,在麻醉后1/4、4、8、24 h以及复苏后24 h,对鱼体血糖(GLU)、血清中总蛋白(TP)、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尿素氮(BUN)等血液生化指标和血清溶菌酶(LZM)活性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丁香油麻醉对红鳍东方鲀幼鱼的多项血液生化指标以及血清溶菌酶活性均产生了显著影响,且该影响在高麻醉浓度下更显著。经丁香油麻醉及复苏24 h后,大部分的幼鱼血液生化指标与血清溶菌酶活性与未麻醉前不同。该试验得出了适宜红鳍东方鲀幼鱼运输和操作的丁香油浓度范围,为丁香油麻醉红鳍东方鲀幼鱼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香油 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 血液生化指标
下载PDF
红鳍东方鲀、硬壳蛤与中国对虾池塘混养时生长效果及养殖效益分析
7
作者 李金璐 李卫东 +1 位作者 张宏祥 张海恩 《河北渔业》 2024年第2期18-23,共6页
不同的水产养殖品种混合养殖可以充分利用海水池塘内的物质资源、改善养殖水质、提高养殖效益,促进养殖水域环境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以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硬壳蛤(Mercenaria mercenaria)和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 不同的水产养殖品种混合养殖可以充分利用海水池塘内的物质资源、改善养殖水质、提高养殖效益,促进养殖水域环境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以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硬壳蛤(Mercenaria mercenaria)和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了红鳍东方鲀与中国对虾、硬壳蛤与中国对虾、红鳍东方鲀和硬壳蛤与中国对虾三种养殖模式下红鳍东方鲀与硬壳蛤的生长效果,并分别计算了其养殖效益。三种养殖模式下中国对虾的放养量是固定的,均为初始规格20 000尾/kg,放养密度6 kg/hm^(2)。同时,该试验也分别选出了三种养殖模式下养殖效益最高时红鳍东方鲀与硬壳蛤的放养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鳍东方鲀 硬壳蛤 中国对虾 混养 生长效果 养殖效益
下载PDF
红鳍东方鲀幼鱼阶段生长性状的遗传力估计
8
作者 潘寒柏 于海龙 +10 位作者 田燚 曹立蓉 马文超 徐明杰 王昱森 王培洋 向雪建 仇雪梅 包玉龙 刘圣聪 王秀利 《渔业研究》 2024年第1期19-28,共10页
为了获得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幼鱼阶段的生长性状遗传力,发挥遗传力在指导育种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本研究分别对1、2、4月龄的2900尾红鳍东方鲀幼鱼(2022年构筑构建的红鳍东方鲀全同胞家系)的体质量、体长和全长进行测量,分别... 为了获得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幼鱼阶段的生长性状遗传力,发挥遗传力在指导育种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本研究分别对1、2、4月龄的2900尾红鳍东方鲀幼鱼(2022年构筑构建的红鳍东方鲀全同胞家系)的体质量、体长和全长进行测量,分别通过全同胞相关法及其公式、Pearson系数、同胞协方差法对这3项生长性状的数据进行遗传力估计、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月龄红鳍东方鲀幼鱼体质量遗传力达到了0.54,体长遗传力、全长遗传力分别为0.39、0.36,均属于高遗传力;体长、体质量间的遗传相关为0.889,表型相关为0.851;体质量、全长间的遗传相关为0.873,表型相关为0.864;体长、全长间的遗传相关为0.947,表型相关为0.894。2月龄体质量、体长以及全长遗传力分别为0.28、0.23、0.25,均属于中等遗传力;体长、体质量间的遗传相关为0.828,表型相关为0.917;体质量、全长间的遗传相关为0.820,表型相关为0.932;体长、全长间的遗传相关为0.897,表型相关为0.952。4月龄的体质量、体长以及全长遗传力分别为0.23、0.29、0.29,均属于中等遗传力:体长、体质量间的遗传相关为0.769,表型相关为0.779;体质量、全长间的遗传相关为0.726,表型相关为0.801;体长、全长间的遗传相关为0.912,表型相关为0.941。研究结果可为后续红鳍东方鲀的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鳍东方鲀 生长性状 遗传力 遗传相关
下载PDF
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果 被引量:44
9
作者 王新安 马爱军 +4 位作者 庄志猛 李伟业 岳亮 邹杰 王婷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5-140,共6页
采用通径分析方法,对红鳍东方鲀表型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测各表型性状与体重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体周长1对体重的直接影响(0.533)最大,对体重的决定程度(28.41%... 采用通径分析方法,对红鳍东方鲀表型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测各表型性状与体重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体周长1对体重的直接影响(0.533)最大,对体重的决定程度(28.41%)最高,是影响体重的主要因素;全长对体重的直接作用(0.369)较大,间接作用(0.259)最小;体高、尾柄高对体重的直接作用(0.228,0.145)相对较小,主要通过体周长1的间接作用(0.363,0.296)影响体重。所选表型性状对体重的复相关指数R2=0.950,表明所选性状是影响体重的主要性状。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以体周长1、体高、尾柄高为自变量估计体重的多元回归回归方程为:y=2154.095+42.072x1+33.936x2+72.687x3+50.538x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鳍东方鲀 形态性状 体重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下载PDF
不同养殖模式下红鳍东方鲀的品质比较 被引量:86
10
作者 高露姣 黄艳青 +2 位作者 夏连军 陆建学 刘圣聪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668-1676,共9页
比较分析了3个地区分别代表3种不同养殖模式下的红鳍东方鲀成鱼的肌肉营养成分、风味物质含量和肌肉物理特性。结果显示:3种养殖模式下红鳍东方鲀的粗成分含量(水分、粗蛋白和粗脂肪)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肌肉中检测到18种常... 比较分析了3个地区分别代表3种不同养殖模式下的红鳍东方鲀成鱼的肌肉营养成分、风味物质含量和肌肉物理特性。结果显示:3种养殖模式下红鳍东方鲀的粗成分含量(水分、粗蛋白和粗脂肪)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肌肉中检测到18种常见氨基酸,氨基酸总量平均达肌肉湿样的(15.65%±0.95%)或肌肉干样的79.13%~83.19%;必需氨基酸总量和非必需氨基酸总量分别为32.77%~33.68%、39.06%~41.72%,3种养殖模式间均没有显著差异;鲜味氨基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总量,以丹东红鳍东方鲀(DD)最高,达32.09%,显著高于大连红鳍东方鲀(DL)的29.94%和河北唐山红鳍东方鲀(HB)的29.90%(P<0.05),其中谷氨酸是所有氨基酸中含量最高的,达肌肉干重的12%以上。∑EAA/∑AA比值为40.49%~41.79%,∑EAA/∑NEAA为80.74%~85.89%,均高于FAO/WHO指出的理想模式标准;不同养殖模式对红鳍东方鲀肌肉的脂肪酸组成有显著差异,如C16∶0、C20∶1ω9、C22∶6ω3、∑SFA;肌肉浸提液中肌苷酸(IMP)的含量是其他核苷酸降解产物的10~100倍,达220.75~265.03 mg/L。HB肌肉浸提液的K值显著低于DL和DD,表明HB有更长的货架时间。肌肉结构分析结果表明,HB和DD肌肉的硬度显著高于DL。红鳍东方鲀肌肉非常鲜美,营养价值很高,是很好的养殖对象;而养殖模式会影响其营养成分、风味物质的组成和含量以及肌肉的物理特性,其中池塘养殖至幼鱼后移至海上网箱养殖是相对好的一种养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鳍东方鲀 肌肉 营养成分 风味物质 肌肉物理特性
下载PDF
红鳍东方鲀基因组微卫星特征分析 被引量:45
11
作者 崔建洲 申雪艳 +2 位作者 杨官品 宫庆礼 顾谦群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49-254,272,共7页
对河豚基因组微卫星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在约365Mb基因组序列中共找到49647个微卫星序列,平均每隔7351个碱基就有1个。微卫星序列长度主要分布在20~60个碱基的长度范围内。全部微卫星序列重复区长度(2802374bp)占整个基因组的比例为0... 对河豚基因组微卫星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在约365Mb基因组序列中共找到49647个微卫星序列,平均每隔7351个碱基就有1个。微卫星序列长度主要分布在20~60个碱基的长度范围内。全部微卫星序列重复区长度(2802374bp)占整个基因组的比例为0.77%。两碱基重复类型数目最多,为35339个,占总数的71.30%;其次是四碱基类型,6837个,占13.77%;再次分别是三碱基类型3548个,占7.1496。五碱基类型1856个,占3.73%,六碱基类型1605个,占3.23%,单碱基类型最少,共402个。占0.80%。按降序排列,出现最多的前20个微卫星重复类别为:CA,TG,GT,AC,GA,CT,TC,TA.AG,AT,TCCA,ATCC,TCTG,GATG,ATCT,CATC,TGGA,ATGG,GATA,GAG,占全部微卫星序列的75.21%。在河豚基因组中未发现CC微卫星序列的存在。与其它生物基因组中微卫星分布特征相比,河豚基因组具有更高的简洁性。本研究将为研究河豚微卫星标记、研究其群体遗传多样性,进行不同基因组的比较研究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鳍东方鲀(Tackifugu rubripes) 微卫星 基因组
下载PDF
红鳍东方鲀养殖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29
12
作者 马爱军 李伟业 +6 位作者 王新安 岳亮 庄志猛 孟雪松 刘圣聪 谭林涛 侯仕营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6-121,共6页
鲀红鳍东方(Takifugu rubripes),属鲀形目(Tetr-aodontiformers)、鲀亚目(Tetraodontoidei)、鲀科(Te-traodontidae)、东方鲀属(Takifugu),鲀俗称河、廷巴、腊头、龟鱼等,为近海底层食肉性鱼类,主要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的... 鲀红鳍东方(Takifugu rubripes),属鲀形目(Tetr-aodontiformers)、鲀亚目(Tetraodontoidei)、鲀科(Te-traodontidae)、东方鲀属(Takifugu),鲀俗称河、廷巴、腊头、龟鱼等,为近海底层食肉性鱼类,主要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的日本、朝鲜半岛和中国沿海。因其味道鲜美、肉质细嫩,经济价值高昂,在中国北方地区和日本、韩国等形成养殖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鳍东方鲀 养殖技术 展望 中国北方地区 北太平洋 中国沿海 朝鲜半岛 经济价值
下载PDF
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三个不同群体的形态差异分析 被引量:25
13
作者 马爱军 王新安 +6 位作者 孙志宾 赵艳飞 孙建华 王广宁 孟雪松 刘圣聪 张涛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6-172,共7页
对3个不同群体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进行16项形态性状的测定,采用3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和方差分析方法,比较了3个群体的外部形态特征。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个红鳍东方鲀群体中,日本群体(J)和养殖群体(R)的差异最大,野生群体(Y)... 对3个不同群体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进行16项形态性状的测定,采用3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和方差分析方法,比较了3个群体的外部形态特征。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个红鳍东方鲀群体中,日本群体(J)和养殖群体(R)的差异最大,野生群体(Y)和养殖群体(R)的差异最小。主成分分析构建了3个反映形态特征信息的综合性指标——主成分1、主成分2和主成分3,三者的贡献率分别为54.961%、12.129%和6.459%,三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73.549%,3群体之间存在明显的偏离,形成三个不同的类群,其中,养殖群体(R)和日本群体(J)间的形态差异最大,野生群体(Y)和养殖群体(R)的形态差异最小。判别分析表明,3个红鳍东方鲀群体的形态差异基本上达到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利用贡献率最大的6个参数建立了3个群体的判别函数,其判别准确率分别为97.69%—100%(P1)、97.39%—100%(P2),综合判别率为98.62%,可以认为逐步判别法对于红鳍东方鲀不同群体的初步鉴定是可行的。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结果表明,3个群体在部分形态特征上表现出明显差异,其中,养殖群体(R)和日本群体(J)之间形态特征差异显著指标最多,养殖群体(R)和野生群体(Y)之间形态特征差异显著指标最少。显然,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和方差分析的结论基本上是类似的,它们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群体间的形态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鳍东方鲀 形态差异 聚类分析 判别分析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水温、盐度和溶氧对红鳍东方鲀幼鱼游泳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0
14
作者 于晓明 崔闻达 +3 位作者 陈雷 邢彬彬 任恒 张国胜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43-549,共7页
为了考查水温、盐度和溶氧对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幼鱼游泳能力的影响,测定了其在不同水温[15.2、20.2、25.6(对照)和30.4℃]、盐度[0、10、20、32(对照)和40]和溶氧[2.14、4.10、5.81和7.36 mg/L(对照)]条件下的临界游速和最... 为了考查水温、盐度和溶氧对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幼鱼游泳能力的影响,测定了其在不同水温[15.2、20.2、25.6(对照)和30.4℃]、盐度[0、10、20、32(对照)和40]和溶氧[2.14、4.10、5.81和7.36 mg/L(对照)]条件下的临界游速和最大游速。结果表明,水温和溶氧含量均显著影响实验鱼的临界游速和最大游速(P<0.01)。随水温和溶氧含量升高,实验鱼的临界游速和最大游速均逐渐增加。水温(T,℃)与临界游速(U_(crit),cm/s)和最大游速(U_(max),cm/s)均呈二次函数关系,关系式分别为U_(crit)=-0.095T 2+5.450T-47.79,R^2=0.995(P<0.01)和U_(max)=-0.018T 2+2.204 T-12.27,R^2=0.981(P<0.01)。溶氧含量(DO,mg/L)与临界游速和最大游速也均呈二次函数关系,关系式分别为U_(crit)=0.230DO2+1.561DO+5.84,R^2=0.995(P<0.01)和U_(max)=-0.806 DO2+11.10DO-3.919,R^2=0.985(P<0.01)。不同盐度下实验鱼的临界游速和最大游速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认为,低温和缺氧会降低红鳍东方鲀放流苗种的游泳能力,进而降低其放流后的捕食成功率,提高被捕食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鳍东方鲀 水温 盐度 溶氧 临界游泳速度 最大游泳速度
下载PDF
红鳍东方鲀皮肤溃烂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27
15
作者 王斌 于兰萍 +3 位作者 胡亮 李艳 刘双凤 姜志强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52-358,共7页
从体表溃烂的养殖红鳍东方鲀(Fugu obscurus)病灶处分离到1株优势生长菌,编号为H-06091。分别通过创伤浸泡和注射方式感染健康红鳍东方鲀,发现这两种途径均可引发皮肤溃烂,两种途径的感染率均为100%,2×108cell/mL菌浓度注射组死亡... 从体表溃烂的养殖红鳍东方鲀(Fugu obscurus)病灶处分离到1株优势生长菌,编号为H-06091。分别通过创伤浸泡和注射方式感染健康红鳍东方鲀,发现这两种途径均可引发皮肤溃烂,两种途径的感染率均为100%,2×108cell/mL菌浓度注射组死亡率为100%,4×107cell/mL菌浓度注射组死亡率为50%,创伤浸泡感染未见死亡。药敏实验表明,复方新诺明、呋喃妥因、链霉素、环丙沙星、利福平、红霉素、氟哌酸、氟嗪酸、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四环素、青霉素G等抗菌素对H-06091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按照《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进行菌种鉴定并测定其16S rRNA基因序列,结果表明,该菌呈革兰氏染色阴性,氧化酶阳性,接触酶阳性,V-P试验阴性,硝酸盐还原反应阳性等特征,符合哈氏弧菌(Vibrio harveyi)特征,其16S rRNA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哈氏弧菌同源性为99%,因此将H-06091鉴定为哈氏弧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鳍东方鲀 细菌鉴定 哈氏弧菌
下载PDF
植酸酶对红鳍东方鲀幼鱼生长、消化酶及消化率的影响 被引量:15
16
作者 孟祥科 孙阳 +4 位作者 屈菲 姜志强 毛明光 李艳秋 吴洪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23-328,共6页
以初始体质量为(4.58±0.05)g的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幼鱼为对象,进行为期60 d的饲养试验,研究植酸酶对红鳍东方鲀幼鱼生长、消化酶、消化率的影响。试验设6组:对照组D1,全鱼粉蛋白组;对照组D2,以豆粕替代30%鱼粉蛋白组;试验... 以初始体质量为(4.58±0.05)g的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幼鱼为对象,进行为期60 d的饲养试验,研究植酸酶对红鳍东方鲀幼鱼生长、消化酶、消化率的影响。试验设6组:对照组D1,全鱼粉蛋白组;对照组D2,以豆粕替代30%鱼粉蛋白组;试验组S1~S4,在豆粕替代30%鱼粉蛋白基础上设4个不同的植酸酶添加水平(500、1 000、1 500、2 000 U/kg),每个组设3个重复。结果表明:各组幼鱼成活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D1组幼鱼各项生长指标均最优,D2组幼鱼生长性能指标较D1组显著降低(P<0.05);添加植酸酶后,试验组幼鱼的生长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添加植酸酶≥1 000 U/kg时,幼鱼的终末体质量、特定生长率较D2组明显提高(P<0.05),饵料系数较D2组显著降低(P<0.05);添加植酸酶能提高幼鱼肠道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的活力;植酸酶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干物质的消化率,但不明显(P>0.05);添加1 000 U/kg植酸酶时,幼鱼的蛋白表观消化率达到最高;添加1 000、1 500 U/kg植酸酶时,能显著提高幼鱼的脂肪消化率(P<0.05);添加植酸酶后,幼鱼的磷消化率较D2组显著升高(P<0.05)。研究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可以促进红鳍东方鲀幼鱼生长、改善消化,建议饲料中植酸酶的适宜添加量为1 000~1 500 U/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鳍东方鲀 豆粕 植酸酶 生长 消化酶 消化率
下载PDF
温度对不同体质量红鳍东方鲀幼鱼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被引量:24
17
作者 何亚 王华 +3 位作者 王伟 刘恒明 张涛 姜志强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81-485,共5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了3种温度(15、20、25℃)对体质量分别为(23.9±2.0)、(30.1±1.5)、(43.8±1.6)g的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幼鱼呼吸和代谢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度为15~25℃时,红鳍东方鲀幼鱼的耗... 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了3种温度(15、20、25℃)对体质量分别为(23.9±2.0)、(30.1±1.5)、(43.8±1.6)g的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幼鱼呼吸和代谢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度为15~25℃时,红鳍东方鲀幼鱼的耗氧率(RO)和排氨率(RN)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RO和RN与温度(T)之间的关系符合指数函数关系;红鳍东方鲀幼鱼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随着鱼体质量的增加而减少,RO和RN与体质量(W)之间的关系符合幂函数关系;红鳍东方鲀幼鱼的O/N值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体质量的增加而升高。研究表明,在试验温度范围内,红鳍东方鲀幼鱼对温度的敏感性相对较弱,温度变化对其代谢的影响较小,且红鳍东方鲀幼鱼摄取的主要能源物质是蛋白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鳍东方鲀 耗氧率 排氨率 温度
下载PDF
壳寡糖对红鳍东方鲀血液指标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8
18
作者 苏鹏 潘金露 +4 位作者 韩雨哲 刘海映 霍圃宇 孙航 姜志强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7-43,共7页
为研究壳寡糖(chitosan-oligosaccbarides,COS)对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血清和血液生化指标及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选用体质量为(129.2±3.1)g的红鳍东方鲀600尾,随机分为C0、C1、C2、C3 4组,每组设3个平行,在基础饲料中... 为研究壳寡糖(chitosan-oligosaccbarides,COS)对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血清和血液生化指标及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选用体质量为(129.2±3.1)g的红鳍东方鲀600尾,随机分为C0、C1、C2、C3 4组,每组设3个平行,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500、1000、2000 mg/kg的壳寡糖,经56 d饲养后,测定其血液指标、抗氧化酶活性及其攻毒耐受性。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壳寡糖能显著提高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溶菌酶、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和全血中血小板数量(P<0.05),各项指标随壳寡糖添加量的增加整体呈升高趋势;饲料中添加壳寡糖能显著提高红鳍东方鲀肝脏组织中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P<0.05),显著降低丙二醛含量(P<0.05);壳寡糖能明显提高红鳍东方鲀对迟缓爱德华氏菌和哈维弧菌的抵抗力。研究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2000 mg/kg壳寡糖能够提高红鳍东方鲀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鳍东方鲀 壳寡糖 血清生化指标 非特异性免疫
下载PDF
菊黄东方鲀♀×红鳍东方鲀♂杂交后代早期形态特征及生长速度的比较 被引量:15
19
作者 范文涛 刘海金 +1 位作者 赵文江 张福崇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065-1071,共7页
对菊黄东方鲀、红鳍东方鲀及其杂交后代的早期形态特征和生长速度进行了比较。在全长5 cm和10 cm时,形态上的主要差异是:(1)菊黄东方鲀的尾鳍为浅黄色,无黑杂色;红鳍东方鲀的尾鳍为黑色,其杂交后代与菊黄东方鲀相似,尾鳍浅黄色,略带黑色... 对菊黄东方鲀、红鳍东方鲀及其杂交后代的早期形态特征和生长速度进行了比较。在全长5 cm和10 cm时,形态上的主要差异是:(1)菊黄东方鲀的尾鳍为浅黄色,无黑杂色;红鳍东方鲀的尾鳍为黑色,其杂交后代与菊黄东方鲀相似,尾鳍浅黄色,略带黑色;(2)菊黄东方鲀背部皮刺无或极少超出侧线,超出部分与体背黑斑不相交;红鳍东方鲀背部皮刺超出侧线,超出部分与黑斑相交,向下延伸至腹部,其杂交后代背部皮刺超出侧线,与体背黑斑部分相交,向下未能延伸至腹部;(3)菊黄东方鲀背部皮刺向前延伸至两眼连接线,红鳍东方鲀向前延伸至两鼻孔连接线,其杂交后代超过两眼连接线而未达鼻孔连接线。以尾鳍颜色和皮刺的分布特征可以区分幼鱼阶段的菊黄东方鲀、红鳍东方鲀及其杂交后代。在体长为5 cm及10 cm时分别选取了2个和4个框架参数建立判别函数,判别菊黄东方鲀、红鳍东方鲀及其杂交种的准确率达到96.8%和100%。经过110 d的饲养,红鳍东方鲀、杂交东方鲀以及菊黄东方鲀的平均体长分别达到(110.24±3.78)、(101.16±6.56)和(82.92±4.29)mm,体质量分别为(35.68±5.04)、(33.00±6.24)和(20.99±3.00)g,无论体长还是体质量,都是红鳍东方鲀>杂交东方鲀>菊黄东方鲀,差异极显著。研究表明,菊黄东方鲀♀与红鳍东方鲀♂杂交,其后代早期形态与母本菊黄东方鲀相似,生长比红鳍东方鲀慢,而比菊黄东方鲀快,具有显著的经济杂交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黄东方 红鳍东方鲀 杂交 形态 生长
下载PDF
红鳍东方鲀(Takifuguru bripes)雌、雄个体的形态特征比较 被引量:13
20
作者 岳亮 王新安 +6 位作者 马爱军 孙志宾 倪世俊 赵艳飞 侯仕营 翟介明 孟雪松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0-35,共6页
为了比较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雌、雄个体的形态差异,基于主成分分析、逐步判别分析和T检验的方法,以红鳍东方鲀雌、雄群体的17个比例性状为分析对象进行研究。主成分分析构建了3个反映形态特征信息的综合性指标—主成分1、主... 为了比较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雌、雄个体的形态差异,基于主成分分析、逐步判别分析和T检验的方法,以红鳍东方鲀雌、雄群体的17个比例性状为分析对象进行研究。主成分分析构建了3个反映形态特征信息的综合性指标—主成分1、主成分2和主成分3,贡献率分别为46.776%、27.668%和7.122%,3个主成分累积的贡献率为81.566%,两个群体之间存在明显的偏离;判别分析结果显示,根据各变量对判别函数的贡献大小,筛选出两个比例性状,即体宽/体长、体周长2/体长,利用这两个性状建立起红鳍东方鲀的雌、雄判别模型,对雌、雄共72个个体的判别准确率为81.9%;T检验结果显示,体宽/体长在红鳍东方鲀两性群体间差异极显著(P<0.01),体周长2/体长在红鳍东方鲀两性群体间差异显著(P<0.05)。综合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红鳍东方鲀雄性与雌性相比,体形较宽,体周长2较长。红鳍东方鲀雌、雄的形态差异为繁育和选育过程中的性别鉴定提供了新的方法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鳍东方鲀 生物多元统计 雌雄判别 形态差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