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约氏疟原虫感染小鼠肺组织TIGIT^(+)CD8^(+)T细胞数量增加但细胞因子分泌能力降低
1
作者 谢安琪 黎家杰 +6 位作者 方超 石飞虎 邢俊敏 莫峰 谢红艳 黄俊 魏海霞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73-679,共7页
目的研究含免疫球蛋白和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结构域T细胞免疫受体(TIGIT)对疟原虫感染小鼠肺脏中CD8^(+)T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约氏疟原虫(Plasmodium yoelii)感染小鼠12 d后,分离肺脏,称体质量,拍照;消化后分离肺脏淋巴细胞,计数、... 目的研究含免疫球蛋白和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结构域T细胞免疫受体(TIGIT)对疟原虫感染小鼠肺脏中CD8^(+)T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约氏疟原虫(Plasmodium yoelii)感染小鼠12 d后,分离肺脏,称体质量,拍照;消化后分离肺脏淋巴细胞,计数、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CD8^(+)、TIGIT^(+)CD8^(+)T细胞的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TIGIT^(+)CD8^(+)T细胞的L选择素(CD62L)、CD69、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CD25和CX3C趋化因子受体1(CX3CR1)的表达情况;佛波酯(PMA)和离子霉素刺激后,检测TIGIT^(+)CD8^(+)T细胞分泌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21(IL-21)、IL-4、IL-17和IL-10的能力。结果疟原虫感染小鼠体质量减轻,肺脏变黑变暗,肺脏质量和占体质量比明显增加。与正常组小鼠相比,疟原虫感染后小鼠肺组织CD8^(+)T细胞和TIGIT^(+)CD8^(+)T细胞百分比和绝对数量显著升高。与正常小鼠TIGIT^(+)CD8^(+)T细胞相比,感染组TIGIT^(+)CD8^(+)T细胞中表达CD62L的细胞百分比显著降低,表达CD69、PD-1、CX3CR1的细胞百分比显著升高,感染组TIGIT^(+)CD8^(+)T细胞可分泌IL-21、IL-4、IL-17、IL-10的细胞百分比显著降低。结论疟原虫感染后,小鼠肺脏病变明显,TIGIT^(+)CD8^(+)T细胞数量增加,该细胞群表达多种活化相关分子,但分泌细胞因子的能力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氏疟原虫(Plasmodium yoelii) 肺脏 CD8^(+)T淋巴细胞 含免疫球蛋白和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结构域T细胞免疫受体(TIGIT)
下载PDF
约氏疟原虫17XL和17XNL感染小鼠组织病理学差异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付雍 丁艳 +2 位作者 周桃莉 欧倩怡 徐文岳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111-114,共4页
目的观察感染约氏疟原虫17XL(P.y17XL)和17XNL(P.y17XNL)小鼠的组织病理学差异。方法常规腹腔注射感染P.y17XL和P.y17XNL,观察感染小鼠原虫率和存活率,以及感染对小鼠贫血、体重的影响;感染后第6天处死小鼠,灌注固定后解剖小鼠取出大脑... 目的观察感染约氏疟原虫17XL(P.y17XL)和17XNL(P.y17XNL)小鼠的组织病理学差异。方法常规腹腔注射感染P.y17XL和P.y17XNL,观察感染小鼠原虫率和存活率,以及感染对小鼠贫血、体重的影响;感染后第6天处死小鼠,灌注固定后解剖小鼠取出大脑和脾脏,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 P.y17XL感染引起小鼠严重贫血和体重下降并最终导致小鼠死亡;对大脑和脾脏切片的观察发现,P.y17XL感染小鼠脑部微血管内有感染疟原虫红细胞(pRBC)粘附,脾脏肿大严重并出现红髓与白髓边界模糊不清。结论 P.y17XL感染小鼠可以作为研究脑型疟发生的实验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氏疟原虫17XL 约氏疟原虫17XNL 组织病理学
下载PDF
大劣按蚊血淋巴酚氧化酶与约氏疟原虫卵囊黑化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徐文岳 黄复生 +2 位作者 张锡林 况明书 段建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40-442,共3页
目的 探讨大劣按蚊血淋巴酚氧化酶 (PO)与约氏疟原虫卵囊黑化的关系。方法 以大劣按蚊 /约氏疟原虫模型 ,利用聚丙酰凝胶电泳后的酶底物显色法 ,比较、分析血餐后 5、7、11、15d时不吸血组、吸正常血组和感染组 3组的雌大劣按蚊血淋... 目的 探讨大劣按蚊血淋巴酚氧化酶 (PO)与约氏疟原虫卵囊黑化的关系。方法 以大劣按蚊 /约氏疟原虫模型 ,利用聚丙酰凝胶电泳后的酶底物显色法 ,比较、分析血餐后 5、7、11、15d时不吸血组、吸正常血组和感染组 3组的雌大劣按蚊血淋巴酚氧化酶的单酚氧化酶 (MPO)和双酚氧化酶 (o DPO)活性 ;同时观察感染组约氏疟原虫的感染度及其卵囊黑化比率。结果 感染组的血淋巴MPO和o DPO酶活性明显高于不吸血组和吸正常血组 (P <0 .0 5 ) ;但是随着约氏疟原虫卵囊黑化比率的增高 ,感染组血淋巴MPO和o DPO活性逐渐下降。另外 ,吸正常血组的MPO和o DPO酶活性明显高于不吸血组 (P <0 .0 5 )。结论 吸血和约氏疟原虫的感染均能激活大劣按蚊前酚氧化酶级联反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氏疟原虫 大劣按蚊 血淋巴 酚氧化酶 黑化
下载PDF
致死型约氏疟原虫感染DBA/2小鼠保护性免疫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郑伟 刘军 +2 位作者 孟冬娅 胡晓芳 曹雅明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4-18,共5页
目的观察约氏疟原虫(P·yoelii) 17XL感染DBA/2小鼠的免疫应答机制及免疫效应的动态变化。方法 1×106P·yoelii17XL感染的红细胞经腹腔接种DBA/2小鼠, ELISA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12 (IL-12)、干扰素-γ( IFN-γ)、IL-4和IL... 目的观察约氏疟原虫(P·yoelii) 17XL感染DBA/2小鼠的免疫应答机制及免疫效应的动态变化。方法 1×106P·yoelii17XL感染的红细胞经腹腔接种DBA/2小鼠, ELISA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12 (IL-12)、干扰素-γ( IFN-γ)、IL-4和IL-10的水平以及特异性抗体IgG水平。Griess反应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中一氧化氮(NO)含量。检测小鼠原虫血症、单核细胞百分率,观测其吞噬疟原虫现象。结果感染小鼠第9天原虫血症高达46·9%,多数小鼠于感染后第20天左右自愈。感染后第6至16天,外周血查见有吞噬作用的单核细胞。感染后第1天起, IL-12水平开始升高; IFN-γ于第6天达最高水平, IL-4和IL-10分别于第9天和第15天达最高水平。脾细胞培养上清NO含量,分别于第6天和第20天显著升高。血清中特异性抗体IgG水平呈增高趋势,至第70天达最高水平。结论 Th1细胞的有效活化对遏制原虫血症和最终清除疟原虫具有重要意义。约氏疟原虫感染早期,单核-巨噬细胞对原虫血症的遏制起到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氏疟原虫 DBA/2小鼠 免疫机制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增强巨噬细胞杀伤约氏疟原虫的观察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海燕 李慧珠 +1 位作者 牛宇欣 王凤芸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388-391,共4页
目的 :观察肿瘤坏死因子 ( TNF)对巨噬细胞 ( MΦ)表面受体表达及吞噬功能的影响 ,探讨 TNF体内杀伤疟原虫机制。方法 :以感染约氏疟原虫的 BAL B/ c小鼠为动物模型 ,将不同浓度的 TNF与小鼠腹腔 MΦ体外培养 5h后 ,加入感染红细胞 ,观... 目的 :观察肿瘤坏死因子 ( TNF)对巨噬细胞 ( MΦ)表面受体表达及吞噬功能的影响 ,探讨 TNF体内杀伤疟原虫机制。方法 :以感染约氏疟原虫的 BAL B/ c小鼠为动物模型 ,将不同浓度的 TNF与小鼠腹腔 MΦ体外培养 5h后 ,加入感染红细胞 ,观察 MΦ对感染红细胞的吞噬率 ,将 TNF作用后的 MΦ用 m PAP超微半定量法测定 Fc受体 ,YC花环法测定 C3b受体。结果 :TNF能够增加 MΦ对感染红细胞的吞噬率 ,其作用与 TNF剂量呈正相关。TNF可增加正常及感染鼠MΦ 表面 Fc受体和 C3b受体的表达。结论 :TNF在感染小鼠体内可能调节 MΦ 表面受体的表达并增加其吞噬疟原虫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疾 肿瘤坏死因子 巨噬细胞 约氏疟原虫
下载PDF
左旋精氨酸通过活化树突状细胞增强约氏疟原虫感染DBA/2小鼠的Th1应答效应 被引量:3
6
作者 潘艳艳 刘军 +2 位作者 李莹 延娟 曹雅明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47-251,共5页
目的探讨左旋精氨酸(L-Arginine,L-Arg)对致死型约氏疟原虫(Plasmodium yoelii 17XL,P.y17XL)感染DBA/2小鼠Th1免疫应答的调节效应。方法 DBA/2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L-Arg组,每组20只,分别给予DBA/2小鼠生理盐水和L-Arg(1.5g/kg)... 目的探讨左旋精氨酸(L-Arginine,L-Arg)对致死型约氏疟原虫(Plasmodium yoelii 17XL,P.y17XL)感染DBA/2小鼠Th1免疫应答的调节效应。方法 DBA/2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L-Arg组,每组20只,分别给予DBA/2小鼠生理盐水和L-Arg(1.5g/kg)连续灌胃预处理7d后,每鼠经腹腔感染1×10~6个P.y17XL寄生的红细胞(pRBC)。统计两组小鼠红细胞感染率和小鼠存活率。感染后第0、3和5天每组分别处死4只小鼠,取脾组织制备脾细胞悬液,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69^+T细胞、F4/80^+CD36^+巨噬细胞、髓样树突状细胞mDCs(CD11c^+CD11b^+)、浆样树突状细胞pDCs(CD11c^+B220^+)数量,ELISA法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中γ干扰素(IFN-γ)的分泌水平,Griess反应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中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与对照组(45%)比较,L-Arg组小鼠的最高红细胞感染率降到20%,自愈时间从22d缩短到20d。感染后第3天,L-Arg组小鼠CD4^+CD69^+T细胞数量[(11.27±0.97)%]、IFN-γ分泌水平[(767.86±20.56)pg/ml]、F4/80^+CD36^+巨噬细胞数量[(36.46±1.33)%]、NO产生水平[(78.66±2.89)μmol/L]、mDCs和pDCs数量[(10.02±0.37)%和(9.01±0.5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3±0.68)%、(485.84±39.31)pg/ml、(29.61±0.47)%、(42.51±1.32)μmol/L]、(5.51±0.87)%和(5.60±0.85)%](P<0.05),而感染后第5天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L-Arg预处理可促进DCs的活化,从而促进DBA/2小鼠于感染早期Th1免疫应答进一步有效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氨酸 约氏疟原虫 免疫调节 TH1免疫应答 树突状细胞
下载PDF
一氧化氮对红内期约氏疟原虫感染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曹雅明 王继春 +2 位作者 刘英杰 阎建中 那立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71-173,共3页
目的 :探讨约氏疟原虫感染早期一氧化氮 (nitricoxide ,NO)对红内期疟原虫的影响。方法 :通过ELISA和Griess反应 ,观察疟原虫感染早期宿主体内细胞因子和NO对红内期虫体血症的影响及其效应。结果 :疟原虫感染早期随着以IFN γ分泌增加... 目的 :探讨约氏疟原虫感染早期一氧化氮 (nitricoxide ,NO)对红内期疟原虫的影响。方法 :通过ELISA和Griess反应 ,观察疟原虫感染早期宿主体内细胞因子和NO对红内期虫体血症的影响及其效应。结果 :疟原虫感染早期随着以IFN γ分泌增加为主的Th1细胞免疫应答产生的过程 ,NO合成逐渐增加 ,红内期原虫血症受到抑制。一旦解除高水平NO的作用 ,虫体的增殖能力即可迅速得以恢复。结论 :NO通过抑制裂殖子的侵袭力发挥抗红内期原虫感染的保护性免疫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氏疟原虫 虫体血症 一氧化氮 疟原虫感染
下载PDF
约氏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对TNF-α刺激人肝癌细胞株核转录因子活化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丁艳 陈继德 +3 位作者 周桃莉 付雍 彭小红 徐文岳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63-466,共4页
目的观察约氏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CSP)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刺激人肝癌细胞株HepG2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化的影响。方法以约氏疟原虫BY265株子孢子总RNA为模板,用RT-PCR扩增CSP基因的编码区序列并克隆至pFLAG-CMV8载体,构建重... 目的观察约氏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CSP)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刺激人肝癌细胞株HepG2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化的影响。方法以约氏疟原虫BY265株子孢子总RNA为模板,用RT-PCR扩增CSP基因的编码区序列并克隆至pFLAG-CMV8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FLAG-CMV8-CSP。以兔抗CSP多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观察pFLAG-CMV8-CSP能否在HepG2细胞中正确表达,及其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分为3组,A组(阴性对照组)为转染质粒pFLAG-CMV8的HepG2细胞,B组以100ng/ml TNF-α刺激转染质粒pFLAG-CMV8的HepG2细胞,C组以100ng/ml TNF-α刺激转染质粒pFLAG-CMV8-CSP的HepG2细胞。采用双荧光素酶试验和凝胶迁移试验(EMSA)检测NF-κB的核转位及其活化,观察pFLAG-CMV8-CSP对于TNF-α刺激HepG2细胞活化NF-κB是否具有抑制作用。结果质粒pFLAG-CMV8-CSP主要在HepG2细胞胞浆中表达。检测HepG2细胞浆中NF-κB活性,C组萤火虫荧光素酶活性与海肾荧光素酶活性比值为0.228±0.029,明显低于B组(0.571±0.030)和A组(0.438±0.085)(P<0.05)。EMSA结果显示,C组的条带明显弱于B组。结论位于细胞浆中的疟原虫CSP蛋白通过抑制NF-κB核转位,从而抑制TNF-α刺激HepG2细胞活化NF-κ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氏疟原虫 环子孢子蛋白 核转录因子-ΚB 人肝癌细胞株
下载PDF
香菇多糖对约氏疟原虫感染BALB/c小鼠Th1型应答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周莲娣 郑丽 +3 位作者 刘英杰 刘军 陈光 曹雅明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99-302,共4页
目的探讨香菇多糖(Lentinan,Lent)对致死型约氏疟原虫(Plasmodium yoelii 17XL,Py17XL)感染BALB/c小鼠Th1型细胞免疫应答的调节效应。方法对Py17XL感染的BALB/c小鼠进行不同时间点的Lent预处理,动态观察用药后各组感染小鼠原虫血症水平... 目的探讨香菇多糖(Lentinan,Lent)对致死型约氏疟原虫(Plasmodium yoelii 17XL,Py17XL)感染BALB/c小鼠Th1型细胞免疫应答的调节效应。方法对Py17XL感染的BALB/c小鼠进行不同时间点的Lent预处理,动态观察用药后各组感染小鼠原虫血症水平和生存率;于感染后第0d、1d、3d和5d分别提取小鼠脾细胞,ELISA法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L-12、IFN-γ的分泌水平,Griess反应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中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与药物未处理组相比,感染前15d 1mg/kg Lent用药组显著降低感染小鼠的原虫血症水平,提高生存率;明显增强Th1型免疫应答中关键细胞因子IL-12、IFN-γ的分泌水平,并提高NO含量。结论Lent预处理能够有效激发Py17XL感染的BALB/c小鼠Th1型细胞免疫应答的建立,提示调控免疫应答对于致死型约氏疟原虫感染早期免疫防御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多糖 致死型约氏疟原虫 免疫调节
下载PDF
约氏疟原虫与伯氏疟原虫侵入期抗原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金立群 骆建民 +5 位作者 傅玉才 许世锷 郭衍 谢霖崇 坪井敬文 鸟居本美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72-274,共3页
目的 用针对鼠约氏疟原虫 (Plasmodium yoelii)侵入期的 8种单克隆抗体 ,对约氏疟原虫和伯氏疟原虫(P .berghei )侵入期即动合子、裂殖子和子孢子棒状体和表面抗原检测分析。  方法 间接免疫荧光实验 (IFA)对各侵入期抗原进行亚细胞... 目的 用针对鼠约氏疟原虫 (Plasmodium yoelii)侵入期的 8种单克隆抗体 ,对约氏疟原虫和伯氏疟原虫(P .berghei )侵入期即动合子、裂殖子和子孢子棒状体和表面抗原检测分析。  方法 间接免疫荧光实验 (IFA)对各侵入期抗原进行亚细胞结构定位 ,SDS PAGE及Western印迹对两种鼠疟原虫的不同侵入期进行抗原组分分析。 结果 经上述两种方法检测发现 ,顶端复合体抗原成分复杂 ,约氏疟原虫和伯氏疟原虫的棒状体有共同的抗原表位 ,约氏疟原虫的动合子与其自身的裂殖子有类似成分 ,也有各自独特的抗原。两种鼠疟原虫动合子抗原有类似成分。约氏疟原虫的子孢子具有与裂殖子、动合子不同的抗原成分。 结论 疟原虫侵入期棒状体和表面抗原在同一虫种的不同侵入期和不同虫种中有共同的抗原表位 ,也有各自的独特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氏疟原虫 疟原虫 侵入期 抗原 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斯氏按蚊黑化包被约氏疟原虫卵囊时血淋巴蛋白的二维电泳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松 黄复生 +3 位作者 吴玉章 况明书 牟芝蓉 魏斌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 以斯氏按蚊 约氏疟原虫为模型 ,用二维电泳技术分析比较约氏疟原虫感染后雌性斯氏按蚊吸饲硝喹蔗糖水和蔗糖水蚊血淋巴蛋白差异。方法 用挤压法分别收集吸硝喹糖水 3d、吸感染血和吸蔗糖水雌斯氏按蚊成蚊血淋巴 ,Bradford法检... 目的 以斯氏按蚊 约氏疟原虫为模型 ,用二维电泳技术分析比较约氏疟原虫感染后雌性斯氏按蚊吸饲硝喹蔗糖水和蔗糖水蚊血淋巴蛋白差异。方法 用挤压法分别收集吸硝喹糖水 3d、吸感染血和吸蔗糖水雌斯氏按蚊成蚊血淋巴 ,Bradford法检测血淋巴蛋白浓度 ,继而对血淋巴进行双向电泳 ,凝胶考马斯亮蓝染色 ,ImageMasterVDS CL对二维电泳凝胶蛋白斑点扫描和用ImageMaster 2DElite软件进行蛋白质斑点自动分析。结果 用药组血淋巴蛋白浓度总是低于吸感染血组和吸糖水组 ,用药组蚊血淋巴蛋白点有 10 1个 ,对照组有 115个 ,有 5 1个蛋白点相同。 5 0个仅在用药组中检测到 ,64个仅在对照组中检测到 ;蛋白点的分子量和等电点主要位于 ( 4 0~ 60 )× 10 3 和碱性端。结论 二维电泳技术可直接反映蛋白质的差异 ,其蛋白浓度和白点的差异与硝喹诱导疟原虫卵囊黑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电泳 硝喹 按蚊 血淋巴 约氏疟原虫
下载PDF
约氏疟原虫感染不同小鼠免疫分子的应答差异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军 郑伟 +3 位作者 刘英杰 王诗卓 朱晓彤 曹雅明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801-803,828,共4页
目的探讨在约氏疟原虫感染过程中不同宿主的免疫应答差异。方法以约氏疟原虫(致死型)感染DBA/2和BALB/c小鼠,计算红细胞感染率;收集感染前和感染后1、3、6、9、12、15、20d小鼠血清,并无菌取出脾脏,培养脾细胞。应用ELISA试剂盒检测小... 目的探讨在约氏疟原虫感染过程中不同宿主的免疫应答差异。方法以约氏疟原虫(致死型)感染DBA/2和BALB/c小鼠,计算红细胞感染率;收集感染前和感染后1、3、6、9、12、15、20d小鼠血清,并无菌取出脾脏,培养脾细胞。应用ELISA试剂盒检测小鼠血清中IFNγ和IL12水平,并通过Griess方法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中NO含量。结果DBA/2小鼠的原虫血症峰值水平明显低于BALB/c小鼠,并于感染后第20d左右自愈;BALB/c小鼠于原虫血症达到峰值水平后全部死亡;DBA/2小鼠的IFNγ和IL12水平于感染后1d即出现了有意义的升高并持续到第20d;BALB/c小鼠的IFNγ和IL12水平仅于感染后1d出现了有意义的升高;DBA/2小鼠NO的产生于感染后3d出现了有意义的升高,第6d达到峰值,而BALB/c小鼠的NO水平始终未见明显升高。结论DBA/2小鼠通过感染早期Th1细胞免疫应答的有效建立能够抑制原虫血症,IL12是启动并维持Th1细胞免疫应答的关键性细胞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氏疟原虫 小鼠 免疫应答
下载PDF
约氏疟原虫感染早期易感和抵抗小鼠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的分泌特点 被引量:2
13
作者 郑伟 刘军 +3 位作者 冯辉 韩路 武静静 曹雅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00-202,共3页
目的探讨在致死型约氏疟原虫(P.y17XL)感染早期,树突状细胞(DC)调控Th1细胞免疫应答的相关机制。方法用P.y17XL感染BALB/c和DBA/2小鼠,计数红细胞感染率;感染前和感染后3和5d制备脾细胞悬液,磁珠分选、纯化DCs并体外培养;ELISA方法... 目的探讨在致死型约氏疟原虫(P.y17XL)感染早期,树突状细胞(DC)调控Th1细胞免疫应答的相关机制。方法用P.y17XL感染BALB/c和DBA/2小鼠,计数红细胞感染率;感染前和感染后3和5d制备脾细胞悬液,磁珠分选、纯化DCs并体外培养;ELISA方法检测DCs培养上清中IL-12p40、IL-10和TGF-β1的水平。结果DBA/2小鼠DCs培养上清中IL-12p40的水平在感染后3~5d明显升高,与感染前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而BALB/c小鼠DCs培养上清中IL-12p40的水平始终未见明显升高;两种小鼠DCs培养上清中IL-10和TGF-β1水平在感染后3~5d均明显升高,但BALB/c小鼠DCs培养上清中IL-10和TGF-β1水平明显高于DBA/2小鼠。结论P.y17XL感染早期,BALB/c和DBA/2小鼠在DCs细胞因子的分泌模式上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氏疟原虫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 Th1细胞免疫应答
下载PDF
大劣按蚊含硫脂蛋白基因在约氏疟原虫感染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艳艳 王英 +2 位作者 张健 段建华 黄复生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分析大劣按蚊含硫脂蛋白(TEP1)基因在约氏疟原虫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根据GenBank中大劣按蚊TEP1基因序列设计带有T7启动子的引物,以大劣按蚊c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纯化产物,体外转录试剂盒合成AdTEP1双链RNA。羽化1~2日的雌... 目的分析大劣按蚊含硫脂蛋白(TEP1)基因在约氏疟原虫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根据GenBank中大劣按蚊TEP1基因序列设计带有T7启动子的引物,以大劣按蚊c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纯化产物,体外转录试剂盒合成AdTEP1双链RNA。羽化1~2日的雌性大劣按蚊分3组(200只/组):TEP1干扰组、绿色荧光蛋白(EGFP)干扰组和对照组。TEP1、EGFP干扰组按蚊分别进行胸部微量注射AdTEP1双链RNA、EGFP双链RNA各147 ng,对照组未处理。干扰后3d,每组取15只按蚊,去头,以大劣按蚊核糖蛋白S7(AdS7)为内参进行半定量PCR,检测干扰效果。干扰后4d,用约氏疟原虫BY256荧光株感染3组大劣按蚊。感染后9d,每组各解剖25只蚊胃,记录感染率和感染度。结果对照组和EGFP干扰组AdTEP1的表达条带亮度基本一致,而TEP1干扰组AdTEP1的表达条带亮度非常微弱。感染后9 d,蚊胃卵囊数统计学分析表明,对照组、EGFP干扰组和TEP1干扰组感染率分别为(24±2.83)%、(24±0.71)%和(80±3.54)%;感染度分别为0.32±0.7、0.44±0.85和5.52±4.84,TEP1干扰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和EGFP干扰组(P<0.05)。结论 AdTEP1干扰后明显增加了大劣按蚊的感染率和感染度,增强了大劣按蚊对约氏疟原虫易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硫脂蛋白 大劣按蚊 约氏疟原虫 RNA干扰
下载PDF
感染约氏疟原虫前后大劣按蚊血淋巴的差异表达蛋白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英 张锡林 +4 位作者 段建华 许颖 张艳玲 张健 黄复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7期1735-1738,共4页
目的获得并分析感染约氏疟原虫前后大劣按蚊血淋巴的差异表达蛋白。方法利用二维电泳方法分别分离感染约氏疟原虫前后的大劣按蚊血淋巴蛋白,进行考马斯亮蓝染色,并利用PDQuest 2D E lite软件分析和比较凝胶结果;对感染约氏疟原虫前后的... 目的获得并分析感染约氏疟原虫前后大劣按蚊血淋巴的差异表达蛋白。方法利用二维电泳方法分别分离感染约氏疟原虫前后的大劣按蚊血淋巴蛋白,进行考马斯亮蓝染色,并利用PDQuest 2D E lite软件分析和比较凝胶结果;对感染约氏疟原虫前后的差异表达蛋白进行质谱分析,获得肽质量指纹图谱;利用M ascot软件系统,在Sw iss-Prot等数据库中检索和分析所获得的肽质量指纹图谱。预测差异表达蛋白的生物学特性和在卵囊黑化中的功能。结果获得了分辨率和重复性均较好的二维电泳图,感染组凝胶可见120个蛋白点,正常组凝胶可见95个蛋白点,二者比较分析后发现有37个差异蛋白点;质谱分析获得3个肽质量指纹图谱,于蛋白数据库检索后未发现匹配分值很高的相关蛋白,其中差异蛋白点1与冈比亚按蚊一蛋白具有较高的同源性。结论获得了感染约氏疟原虫前后大劣按蚊血淋巴的差异蛋白和部分差异蛋白的相关信息,这为从蛋白水平认识蚊媒和疟原虫的相互关系和更深入地利用大劣按蚊-约氏疟原虫模型开展卵囊黑化的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电泳 差异表达蛋白 约氏疟原虫 大劣按蚊
下载PDF
约氏疟原虫卵囊黑化与卵囊内游离钙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锡林 徐文岳 +2 位作者 王英 段建华 况明书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4-86,F003,共4页
目的 研究大劣按蚊蚊胃的约氏疟原虫卵囊黑化时卵囊内Ca^(2+)的变化,探讨疟原虫感染不易感蚊种时卵囊黑化与囊内Ca^(2+)的相互关系。方法 以荧光染料Fluo-3/Am作卵囊内钙指示剂,应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LSM)观察不同时期约氏疟原虫... 目的 研究大劣按蚊蚊胃的约氏疟原虫卵囊黑化时卵囊内Ca^(2+)的变化,探讨疟原虫感染不易感蚊种时卵囊黑化与囊内Ca^(2+)的相互关系。方法 以荧光染料Fluo-3/Am作卵囊内钙指示剂,应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LSM)观察不同时期约氏疟原虫卵囊内Ca^(2+)分布、变化以及检测的实验条件。结果 3μmol/L Fluo-3/Am同时加入1μl/ml 25%Pluronic F-127在37℃恒温下,孵育约氏疟原虫卵囊60min即可达到最佳的负载效果。Fluo-3/Am浓度的提高和孵育时间延长只能增加背景染色,若降低孵育浓度和缩短孵育时间则难于达到最佳的负载效果。约氏疟原虫成熟卵囊的囊内Ca^(2+)为(137.15±7.02)nmol/L,完全黑化卵囊为(18.44±1.75)nmol/L,并在囊壁出现明显的钙沉着。 结论 约氏疟原虫卵囊完全黑化时,囊内Ca^(2+)明显减少,并有外排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氏疟原虫 卵囊黑化 游离钙 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
下载PDF
蚊期和红内期持续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约氏疟原虫 被引量:2
17
作者 付雍 丁艳 +3 位作者 周桃莉 陈继德 彭小红 徐文岳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88-491,共4页
目的构建蚊期、红内期持续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约氏疟原虫BY265株。方法用SacⅡ酶酶切含有伯氏疟原虫ssu-rrna基因和GFP基因的重组质粒pl0017使之线性化,用电转化的方法将该重组质粒转化入红内期约氏疟原虫BY265株,获BY265-EGFP重... 目的构建蚊期、红内期持续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约氏疟原虫BY265株。方法用SacⅡ酶酶切含有伯氏疟原虫ssu-rrna基因和GFP基因的重组质粒pl0017使之线性化,用电转化的方法将该重组质粒转化入红内期约氏疟原虫BY265株,获BY265-EGFP重组疟原虫,尾静脉注射感染昆明小鼠,24~30h后用乙胺嘧啶饲喂小鼠5~6d,鼠尾静脉采血涂片观察原虫感染率。以疟原虫基因组DNA为模板,PCR鉴定转染重组质粒pl0017的约氏疟原虫。斯氏按蚊叮咬感染BY265-EGFP重组疟原虫的小鼠,按蚊血餐后第7天和第16天解剖蚊胃和唾液腺,观察疟原虫能否在蚊体内正常发育。结果荧光显微镜观察到呈绿色荧光的红内期各期形态正常的约氏疟原虫。PCR检测结果表明,GFP和ssu-rrna基因已成功整合到约氏疟原虫基因组中。按蚊感染实验证实重组BY265株能在蚊体内正常发育。结论构建了蚊期、红内期持续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约氏疟原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蚊期 红内期 绿色荧光蛋白 约氏疟原虫
下载PDF
Toll样受体在约氏疟原虫感染早期树突状细胞应答中的作用地位 被引量:2
18
作者 郑伟 刘军 +3 位作者 韩路 冯辉 孟红蕊 曹雅明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27-629,635,共4页
目的探讨致死型约氏疟原虫(Plasmodium yoelii17XL,P.y17XL)感染早期,Toll样受体(Toll like receptor,TLR)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活化中的作用地位。方法用P.y17XL感染易感的BALB/c和抵抗的DBA/2小鼠,计数红细胞感染率;制... 目的探讨致死型约氏疟原虫(Plasmodium yoelii17XL,P.y17XL)感染早期,Toll样受体(Toll like receptor,TLR)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活化中的作用地位。方法用P.y17XL感染易感的BALB/c和抵抗的DBA/2小鼠,计数红细胞感染率;制备感染前和感染后第3d、5d小鼠脾细胞悬液,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两种小鼠感染不同时间脾细胞悬液中细胞内表达TLR9(Toll like receptor 9,TLR9)的DCs和细胞表面表达TLR4(Toll like receptor 4,TLR4)的DCs的百分含量。结果两种小鼠脾DCs细胞内TLR9的表达水平均于感染后第3d开始明显升高(P<0.01),在第5d达到最高水平(P<0.01),但两种小鼠相比无统计学意义。同时,两种小鼠DCs表面TLR4的表达水平均未见明显变化。结论在P.y17XL感染早期,TLR9可能是介导DCs活化的模式识别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约氏疟原虫 免疫应答
下载PDF
应用流式细胞光度术分析磷酸萘酚喹对约氏疟原虫DNA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邵萍 时云林 +1 位作者 陈佩惠 王凤云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1-54,共4页
目的 磷酸萘酚是我国研制的抗疟新药,临床上在抗氯喹地区使用治疗恶性疟效果较好。为探讨该药的抗疟机理,本实验对其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光度术,对经该药和磷酸氯喹分别处理不同时间(0、4、8 和24h) 的... 目的 磷酸萘酚是我国研制的抗疟新药,临床上在抗氯喹地区使用治疗恶性疟效果较好。为探讨该药的抗疟机理,本实验对其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光度术,对经该药和磷酸氯喹分别处理不同时间(0、4、8 和24h) 的约氏疟原虫红内期虫体的DNA含量进行了比较研究和分析。结果 磷酸萘酚喹和磷酸氯喹均可影响疟原虫的DNA含量,其作用时间不同,对疟原虫DNA含量的影响亦不同;且这种影响作用在24h 与对照组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01)。结论 磷酸萘酚喹抑制约氏疟原虫DNA的复制合成,进而影响疟原虫的发育繁殖过程,起到抗虫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萘酚喹 约氏疟原虫 DNA含量 耐药性
下载PDF
约氏疟原虫感染早期小鼠Treg/Th17比值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光 刘蕾 +5 位作者 毕胜 罗兰 王芳芳 蔡连顺 苏菊香 代月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25-429,共5页
目的 研究约氏疟原虫(Plasmodium yoelii)感染早期小鼠调节性T细胞(Treg)/辅助性T细胞17(Th17)比值变化。 方法 20只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经腹腔注射1×106个约氏疟原虫17XL感染的红细胞,其中10只小鼠分别于感染前、后1 d... 目的 研究约氏疟原虫(Plasmodium yoelii)感染早期小鼠调节性T细胞(Treg)/辅助性T细胞17(Th17)比值变化。 方法 20只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经腹腔注射1×106个约氏疟原虫17XL感染的红细胞,其中10只小鼠分别于感染前、后1 d注射1 mg CD25单克隆抗体(7D4),建立约氏疟原虫感染小鼠模型和Treg消除小鼠模型。于感染后1~7 d采小鼠尾静脉血,计数红细胞感染率,统计小鼠存活率。另取两模型组小鼠各10只,于感染前(0 d)、感染后3 d和5 d分别取3只小鼠脾组织,制备脾细胞悬液,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脾细胞中Treg和Th17数量占CD4+ T细胞的百分比,计算Treg/Th17比值,分析Treg数量百分比与Th17数量百分比的相关性。 结果 约氏疟原虫17XL感染后2 d,感染组小鼠外周血中出现疟原虫感染的红细胞;感染后5 d,红细胞感染率上升至(49.8±4.7)%,小鼠存活率降至60.0%(6/10);感染后6 d,小鼠全部死亡。Treg消除组小鼠也于感染后2 d外周血中出现疟原虫感染的红细胞,至感染后5 d红细胞感染率仅为(10.0±3.5)%,于感染后7 d上升至60.0%,感染后8 d小鼠全部死亡。感染后3 d,感染组小鼠Treg和Th17数量百分比分别为(11.1±1.3)%和(16.7±3.3)%,感染后5 d增加为(26.1±4.5)%和(19.6±2.6)%,均显著高于感染前[(5.0±0.7)%和(2.4±0.3)%](P<0.01);感染后3 d和5 d 的Treg/Th17比值分别为0.7±0.1和1.3±0.4,均低于感染前(2.1±0.5)(P<0.01,P<0.05);Treg消除组小鼠Treg和Th17数量于感染后3 d和5 d分别为(2.4±1.3)%、(4.3±2.9)%和(26.1±2.2)%、(6.5±2.1)%;Treg/Th17比值分别为0.1±0.1和0.7±0.4,均低于感染前(3.6±0.4)(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reg数量百分比与Th17数量百分比呈正相关(r=0.8166,P<0.01)。 结论 约氏疟原虫17XL感染早期小鼠Tregs/Th17比值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氏疟原虫 Treg/Th17比值 感染早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