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2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和谐景况:差序格局与仁礼纲常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健一 陈雪玉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3-86,共14页
差序格局可以从个体中心和社会整体两种视角得到更完整诠释,人格差等构成了古代中国社会"不同"之和的必要前提。"不同"之和是整个中国文化传统的落脚点,仁礼纲常以"和为贵"为出发点并以"和而不同&qu... 差序格局可以从个体中心和社会整体两种视角得到更完整诠释,人格差等构成了古代中国社会"不同"之和的必要前提。"不同"之和是整个中国文化传统的落脚点,仁礼纲常以"和为贵"为出发点并以"和而不同"为依归,进而在古代中国和谐景况的建构过程获得语境化的正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 差序格局 仁礼纲常 和为贵 新仁学
下载PDF
北宋邵雍数学学派与几个无量纲常数诠释 被引量:4
2
作者 柯资能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02-310,共9页
中国传统象数学来源于对云雷纹等复杂现象长期的研究积累,是东方有机自然观的符号表述体系.北宋邵雍(公元1011—1077年)数学学派在此基础上从研究系统演化的对称结构入手,推演出系统自相似倍周期自发演化普适理论即观物论... 中国传统象数学来源于对云雷纹等复杂现象长期的研究积累,是东方有机自然观的符号表述体系.北宋邵雍(公元1011—1077年)数学学派在此基础上从研究系统演化的对称结构入手,推演出系统自相似倍周期自发演化普适理论即观物论.基于这一理论本文找到了具有普适意义的几个无量纲物理学经验常数的统一解释,从而有希望成为沟通东西方两大思考体系的契机:(Ⅰ)通过与混沌理论对比初步研究,找到了与费根包姆常数相应的定义和取值.(Ⅱ)据现时宇宙的时空特性导出相应的测量模型和特征值137.03598822,此即精细结构常数的一种解释.(Ⅲ)据极早期宇宙时空特性导出相应的测量模型和特征值41.011268,此即SU(5)耦合常数的一种解释.(Ⅳ)在观物论关于太极图与宇宙的讨论中,表征能量、作用力等物象的阳仪的最大相对值2.6528861039,表征时间、静态结构等物象的阴仪的最大相对值为6.632210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学派 无量纲常 早期宇宙 中国 北宋 邵雍
下载PDF
晚清守旧派对儒家纲常思想的维护——以《明夷待访录纠缪》为中心 被引量:4
3
作者 孙卫华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70-175,共6页
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晚清得到士人们的高度关注,或借之阐扬民权等新思想,或批判其离经叛道。黄宗羲从祀文庙的圣谕颁布之后,李滋然经过"五夜思维",指出《明夷待访录》存在"废弃君臣大伦"、"反圣王"... 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晚清得到士人们的高度关注,或借之阐扬民权等新思想,或批判其离经叛道。黄宗羲从祀文庙的圣谕颁布之后,李滋然经过"五夜思维",指出《明夷待访录》存在"废弃君臣大伦"、"反圣王"、"背六经"、"诬毁恩深之故主"等违反儒家纲常思想的谬误,并逐条批驳,撰成《明夷待访录纠谬》一书。此书既体现了李滋然维护儒家纲常思想的特质,又折射出了晚清新思想对儒家纲常思想的突破程度。从某种意义上说,《明夷待访录纠谬》既是守旧派反对新思想传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其为维护儒家纲常思想而谱写的一首挽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守旧派 儒家纲常思想 李滋然 《明夷待访录纠缪》
下载PDF
当代中国道德传统接续与重构的理论自觉——从《新理学》到《新纲常》 被引量:2
4
作者 戴兆国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03-409,共7页
冯友兰的《新理学》以自觉的道德反思意识为出发点,肩负着贞下起元的自觉使命,试图为处在国难中的中国找寻新的发展方向。这种对传统道德接续与重构的理论自觉在何怀宏的《新纲常》中也有集中的体现。从《新理学》到《新纲常》的理论创... 冯友兰的《新理学》以自觉的道德反思意识为出发点,肩负着贞下起元的自觉使命,试图为处在国难中的中国找寻新的发展方向。这种对传统道德接续与重构的理论自觉在何怀宏的《新纲常》中也有集中的体现。从《新理学》到《新纲常》的理论创作,均充满了自觉的理论创造意识。这种理论自觉既有对社会道德根基的寻求,也有对道德传统的反思,既有对新道德伦理特点的理性辩证,也有对如何实施新伦理路径的详细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传统 接续 重构 《新理学》 《新纲常
下载PDF
朱熹关于封建伦理纲常“形而上学”化思想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禹阶 王吉平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31-35,共5页
朱熹所倡扬的"天理"就是儒家伦理纲常中的"五常",亦即"仁义礼智信"。"仁"与"理"相结合,成为先验的宇宙最高真理、普遍规律、万物本体,伦理道德的总原则,人们认识与追求的最高境界。... 朱熹所倡扬的"天理"就是儒家伦理纲常中的"五常",亦即"仁义礼智信"。"仁"与"理"相结合,成为先验的宇宙最高真理、普遍规律、万物本体,伦理道德的总原则,人们认识与追求的最高境界。所谓"理一分殊",即以伦理"五常"为内容的弥漫宇宙的道德意志与道德律令的绝对理念,由此论证本体世界(理)与现象世界(人、物)、抽象的"形而上学"道德理念与具体人间"形而下"的道德行为、言谈的相互渗透,相互交合,同质异体的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伦理纲常 形而上学化
下载PDF
郭熙画学思想对儒家伦理纲常观念的“拟人化”表述 被引量:3
6
作者 刘伟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7年第11期48-50,共3页
郭熙是一位典型的宫廷画家,他的艺术生涯在儒家伦理纲常观念的左右下紧紧维系着皇家及贵族的爱好。但郭熙对于绘画主、客体关系的强烈关注与体认,又使他在此影响下将自然对象进行"拟人化"的处理,以期达到人与自然在创作过程... 郭熙是一位典型的宫廷画家,他的艺术生涯在儒家伦理纲常观念的左右下紧紧维系着皇家及贵族的爱好。但郭熙对于绘画主、客体关系的强烈关注与体认,又使他在此影响下将自然对象进行"拟人化"的处理,以期达到人与自然在创作过程中的平衡统一,从而使儒家伦理纲常观念鲜明而独特地体现在郭熙画学思想的整体建构中,即通过其理论系统《林泉高致》及《早春图》等作品将这一观念进行全面的表述与传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熙 伦理纲常 画学思想 《林泉高致》 拟人化
下载PDF
论义宁陈氏的宗法纲常思想
7
作者 杨剑锋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1-4,共4页
宗法纲常等传统伦理通常被视为封建流毒和现代化的障碍,受到激进思想家的批判,但陈三立、陈寅恪父子却依然坚信家族制度和传统伦理的价值。在他们看来,宗法纲常不仅无阻于求富求强,而且是中国文化的象征,应当固守勿失。
关键词 陈寅格 文化保守主义 宗法纲常
下载PDF
“纲常之道”与“革命伦理”:慧梅悲剧孰之过?——重评《李自成》“慧梅之死”
8
作者 詹玲 《沧桑》 2008年第2期225-226,共2页
"慧梅之死"被认为是《李自成》中最为悲情动人的部分之一,作者姚雪垠将其看作是"‘李自成大悲剧’中的重要插曲"。在分析"慧梅之死"这一情节时,几乎所有评论者,包括姚雪垠自己,都将其悲剧因由归为封建伦... "慧梅之死"被认为是《李自成》中最为悲情动人的部分之一,作者姚雪垠将其看作是"‘李自成大悲剧’中的重要插曲"。在分析"慧梅之死"这一情节时,几乎所有评论者,包括姚雪垠自己,都将其悲剧因由归为封建伦理道德的祸害。然而,在对悲剧主谋的重新确立之后,我们发现,慧梅的悲剧之悲并不在于封建伦理道德造成了什么,而是由于将爱情捆绑在政治权益之上,一旦政治权益无法实现,甚至遭到损害,爱情自然也会随之灰飞烟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自成》 纲常之道 革命伦理 悲剧
下载PDF
《孔雀东南飞》:一曲纲常伦理的挽歌 被引量:2
9
作者 方雪松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77-79,84,共4页
《孔雀东南飞》在焦、刘爱情悲剧的客观叙述中,再现了家庭伦理常则的混乱与矛盾,以及社会婚姻观念开放的社会现实,反映了东汉末年纲常伦理的"礼崩乐坏",它是一曲纲常伦理的挽歌。
关键词 《孔雀东南飞》 纲常伦理 挽歌
下载PDF
以中国传统文化解读我国当今证人制度存在的若干问题——伦理纲常与社会正义的冲突
10
作者 王晓乐 梁源珊 李敏娜 《中国商界》 2010年第8期313-314,共2页
当今中国证人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既明显也严重的。一方面证人不作证、不出庭或做假证;另一方面,证人的权利人格得不到有效地保障和恰当地尊重。这些问题严重的困扰着法院的审判工作,也极大的妨碍着司法公正。
关键词 中国传统 文化解读 证人制度 若干问题 伦理纲常 司法实践 司法公正 审判工作 人的权利 尊重 人格 困扰 法院 保障
下载PDF
《孔雀东南飞》:汉代纲常伦理将倾的挽歌 被引量:1
11
作者 方雪松 《池州师专学报》 2001年第2期29-32,共4页
本文从民俗文化学的角度,对《孔雀东南飞》进行了阐释学上的分析研究,认为这首民歌在焦、刘 爱情悲剧的叙述中,客观上反映了东汉末年纲常伦理“礼崩乐坏”和婚姻观念趋于开放的社会现实,因而《孔雀东 南飞》又是一曲汉代纲常伦理将倾的... 本文从民俗文化学的角度,对《孔雀东南飞》进行了阐释学上的分析研究,认为这首民歌在焦、刘 爱情悲剧的叙述中,客观上反映了东汉末年纲常伦理“礼崩乐坏”和婚姻观念趋于开放的社会现实,因而《孔雀东 南飞》又是一曲汉代纲常伦理将倾的挽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雀东南飞》 纲常纶理 婚姻观念 开放性 中国 民间文学 汉乐府民歌
下载PDF
论中国农业社会治理的伦理基础:纲常伦理
12
作者 田小龙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362-368,共7页
人类社会可以说呈现为伦理和治理的一体两面性。中国农业社会呈现出的等级统治特征是人们普遍认同的,而作为社会治理伦理基础的纲常伦理,其型构要素则有待于进一步澄清。伦理精神的历史形态由人的存在境况决定。在农业社会,人的存在境... 人类社会可以说呈现为伦理和治理的一体两面性。中国农业社会呈现出的等级统治特征是人们普遍认同的,而作为社会治理伦理基础的纲常伦理,其型构要素则有待于进一步澄清。伦理精神的历史形态由人的存在境况决定。在农业社会,人的存在境况是神祇本原的神人同在,纲常伦理的宗旨是“为了神祇”。家族是培育纲常伦理的现实社会基础,通过“移孝作忠”与社会治理相结合。儒家学说是纲常伦理得以建构的政治哲学基础,核心要义是“三纲五常”。在当前社会转型阶段,人们需要审视纲常伦理的神祇本原、家族本位和纲常教义,以便重建社会治理的伦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纲常伦理 三纲五常 社会治理 伦理重建
下载PDF
冯道的评价问题与宋代君臣纲常的重建
13
作者 卢冰 《理论观察》 2018年第10期82-85,共4页
冯道由于其独特的仕宦经历在宋代引起了诸多毁誉,这些评价一方面缘于宋代礼遇士大夫的氛围之下士人直言不讳的秉性;另一方面反映了王朝兴替与国家危难之际儒家纲常的重建过程。本文选择以冯道的评价问题为切入点,来探索宋代君臣纲常的... 冯道由于其独特的仕宦经历在宋代引起了诸多毁誉,这些评价一方面缘于宋代礼遇士大夫的氛围之下士人直言不讳的秉性;另一方面反映了王朝兴替与国家危难之际儒家纲常的重建过程。本文选择以冯道的评价问题为切入点,来探索宋代君臣纲常的重建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道 评价 君臣纲常
下载PDF
论全真教与金元社会的纲常伦理
14
作者 李洪权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5-42,共8页
金元时期,北方社会因战乱的影响,传统的纲常伦理遭到严重破坏。在这种社会环境下成长壮大的全真教,它对金元时期纲常秩序的破坏本能地进行了维护。但同时,全真教作为一种宗教,它对纲常的维护不可能全方位地进行,而是必然有所选择。具体... 金元时期,北方社会因战乱的影响,传统的纲常伦理遭到严重破坏。在这种社会环境下成长壮大的全真教,它对金元时期纲常秩序的破坏本能地进行了维护。但同时,全真教作为一种宗教,它对纲常的维护不可能全方位地进行,而是必然有所选择。具体而言,三纲中全真教较注重"君为臣纲",而对父子、夫妇之伦则比较淡漠。五常中,它比较看重仁、义、信,礼、智或在其次。这种情况,是由全真教自身的宗教属性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真教 金元时期 三纲 五常
下载PDF
试论嘎迪林耶派《纲常》与道教经典的几点共性
15
作者 张阳 《世界宗教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8-125,共8页
本文以杨保元《纲常》一书为基础,探讨《纲常》与道教经典中相同的表达,借此可见道教、伊斯兰教至少在汉语的经典表述中,很早就有了相互借鉴与吸收。上溯至清代,以杨保元《纲常》为代表的伊教经典与道经就有了许多相似之处。可见,道教... 本文以杨保元《纲常》一书为基础,探讨《纲常》与道教经典中相同的表达,借此可见道教、伊斯兰教至少在汉语的经典表述中,很早就有了相互借鉴与吸收。上溯至清代,以杨保元《纲常》为代表的伊教经典与道经就有了许多相似之处。可见,道教在西北地区的传播与伊斯兰教有着充分的融合与借鉴,这对于研究宗教交流互鉴及伊斯兰教中国化进程等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纲常 道教 多元互补
原文传递
纲常、礼仪、称呼与秩序建构——追求对儒家的制度性理解 被引量:44
16
作者 苏力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9-51,共13页
本文从功能主义视角,力求重构儒家纲常伦理以及通常被认为体现儒家纲常的诸如日常称呼这类民俗。作为微观制度,而非思想文化,回应了跨越时空的人类根本问题之一,个人的社会和心灵秩序的建立和维系。阐明这些制度对于个体,特别是生活在... 本文从功能主义视角,力求重构儒家纲常伦理以及通常被认为体现儒家纲常的诸如日常称呼这类民俗。作为微观制度,而非思想文化,回应了跨越时空的人类根本问题之一,个人的社会和心灵秩序的建立和维系。阐明这些制度对于个体,特别是生活在小型社会中的普通人,而非统治者的日常生活的意义,及其对于更大的政治社会构成曾具有的潜在意义。尽管现代的社会变迁已令儒家纲常不再起作用,但其针对的问题之幽灵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秩序 制度 纲常 礼仪 儒家
原文传递
《新青年》视野中的孔子、孔教与儒家纲常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维武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18,共18页
《新青年》对孔子、孔教、儒家纲常的批判,是针对当时国内现实政治而开展的,旨在保卫辛亥革命刚刚建立的共和制度,而不是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传统"。通过对这种批判进行实事求是的文献考察和理论分析,可以清楚看出《新青年... 《新青年》对孔子、孔教、儒家纲常的批判,是针对当时国内现实政治而开展的,旨在保卫辛亥革命刚刚建立的共和制度,而不是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传统"。通过对这种批判进行实事求是的文献考察和理论分析,可以清楚看出《新青年》对孔子、孔教、儒家纲常的评判其实是有区别的,并不是等量齐观、未作区分,更未曾对其全盘否定、一概打倒。因此,只有坚持运用历史主义的原则,才能对《新青年》的这种批判予以正确的释读和阐明;简单地用"反传统"三字来概括和否定《新青年》的这种批判,实是一种非历史主义的错误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青年》 陈独秀 新文化运动 孔子 孔教 儒家纲常
原文传递
试论“纲常新论”的当代价值 被引量:1
18
作者 于秀斌 孙铁骑 王志刚 《前沿》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238-241,共4页
"纲常新论"的内容为"一元六本十德",它是弓克先生回顾历史,结合现实,深思熟虑,精雕细刻,字斟句酌,从浩如烟海的典籍中提炼出具有很强的民族性、时代性、现实性、针对性的新的纲常理论。将新的纲常理论应用于现实人... "纲常新论"的内容为"一元六本十德",它是弓克先生回顾历史,结合现实,深思熟虑,精雕细刻,字斟句酌,从浩如烟海的典籍中提炼出具有很强的民族性、时代性、现实性、针对性的新的纲常理论。将新的纲常理论应用于现实人生活动中,可以更好地解决现代社会人们普遍存在的人生安全问题,也就是"心安居"问题。"纲常新论"的思想对于维护社会和谐、促进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应该发扬光大,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纲常新论” 传统文化 心安居 和谐社会
原文传递
“礼之用,和为贵”是维护纲常礼教的理论命题——以朱熹的专制主义和谐观为典型例证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分田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20,共7页
朱熹以四书为核心经典,以天理为最高范畴,以纲常为核心内容,以中和为理想境域,论证礼与各种范畴的共同属性及内在联系。他从礼为和之节,和为礼之用;礼与天理、仁义、纲常异名同实;礼为各种治道的总称和总则等角度,对儒典的礼乐中和之治... 朱熹以四书为核心经典,以天理为最高范畴,以纲常为核心内容,以中和为理想境域,论证礼与各种范畴的共同属性及内在联系。他从礼为和之节,和为礼之用;礼与天理、仁义、纲常异名同实;礼为各种治道的总称和总则等角度,对儒典的礼乐中和之治作了必要性辩护、可行性论证和理想化描述。他掩盖了一个事实,即儒者之礼乐中,和有其阴毒、冷酷、血腥的一面,却又道出了一个事实,即恪守纲常伦理是要吃苦头的。事实表明,"礼之用,和为贵"是维护纲常礼教的理论命题,堪称专制主义和谐观。中国学术界必须积极探索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的正确途径,避免"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正确的方针被盲目"弘扬传统文化""弘扬国学""弘扬儒学"的学者们糟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纲常礼教 儒家经典 专制主义和谐观
原文传递
论明清之际思想家对封建纲常的批判 被引量:2
20
作者 肖永明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69-72,共4页
关键词 明清之际 封建纲常 思想家 王夫之 君臣之义 封建专制主义 董仲舒 价值取向 封建道德 先秦儒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