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与商品轻质碳酸钙(PCC)进行对比,研究了贝壳粉作为填料的性能及其不同用量对纸张强度性能和光学性能的影响,探讨了贝壳粉作为造纸填料的可行性及优势。结果表明,贝壳粉呈梭状的偏三角面体,并聚集在一起成丛簇状,平均粒径为0.44μm,...通过与商品轻质碳酸钙(PCC)进行对比,研究了贝壳粉作为填料的性能及其不同用量对纸张强度性能和光学性能的影响,探讨了贝壳粉作为造纸填料的可行性及优势。结果表明,贝壳粉呈梭状的偏三角面体,并聚集在一起成丛簇状,平均粒径为0.44μm,颗粒尺寸分布均匀,白度为91.4%,沉降体积为5.35 m L/g。加填纸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与PCC加填纸相比,在贝壳粉用量为10%时,加填纸张的强度性能下降较少且光学性能增加较多,加填效果最佳;在加填量相同时,贝壳粉的加填效果与PCC相当,且贝壳粉加填纸的不透明度和光散射系数比PCC加填纸的高,可作为一种新型的造纸填料。展开更多
为了更好地控制造纸废水循环中的溶解和胶体物质(Dissolved and Colloidal Substance,简称DCS),通过碎浆和抄片实验模拟造纸生产环节,探究了废水循环次数与DCS各特征参数以及纸张性能参数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DCS微粒的粒径主要...为了更好地控制造纸废水循环中的溶解和胶体物质(Dissolved and Colloidal Substance,简称DCS),通过碎浆和抄片实验模拟造纸生产环节,探究了废水循环次数与DCS各特征参数以及纸张性能参数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DCS微粒的粒径主要分布在100~200nm;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DCS的Zeta电位(绝对值)逐渐减小,且主要由CS贡献;DCS的阳离子需求量主要由DS贡献,DCS和DS的阳离子需求量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多不断增大;DS是DCS电导率的主要来源,DCS和DS的电导率均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多逐渐增大;DCS的COD主要由DS贡献,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多,DCS和DS的COD值逐渐增大;DCS物质以DS为主,DCS和DS的质量分数随水循环次数的增多显著增大,纸张性能参数值随循环次数增多不断降低,当循环次数达到18以上时,DCS物质的累积已对造纸操作和纸张性能产生了严重影响,测得此时DCS物质的COD值为985.23mg·L-1、Zeta电位值为-29.90mV、阳离子需求量为284.30mmol·L-1、电导率为2.85mS.展开更多
文摘通过与商品轻质碳酸钙(PCC)进行对比,研究了贝壳粉作为填料的性能及其不同用量对纸张强度性能和光学性能的影响,探讨了贝壳粉作为造纸填料的可行性及优势。结果表明,贝壳粉呈梭状的偏三角面体,并聚集在一起成丛簇状,平均粒径为0.44μm,颗粒尺寸分布均匀,白度为91.4%,沉降体积为5.35 m L/g。加填纸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与PCC加填纸相比,在贝壳粉用量为10%时,加填纸张的强度性能下降较少且光学性能增加较多,加填效果最佳;在加填量相同时,贝壳粉的加填效果与PCC相当,且贝壳粉加填纸的不透明度和光散射系数比PCC加填纸的高,可作为一种新型的造纸填料。
文摘为了更好地控制造纸废水循环中的溶解和胶体物质(Dissolved and Colloidal Substance,简称DCS),通过碎浆和抄片实验模拟造纸生产环节,探究了废水循环次数与DCS各特征参数以及纸张性能参数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DCS微粒的粒径主要分布在100~200nm;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DCS的Zeta电位(绝对值)逐渐减小,且主要由CS贡献;DCS的阳离子需求量主要由DS贡献,DCS和DS的阳离子需求量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多不断增大;DS是DCS电导率的主要来源,DCS和DS的电导率均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多逐渐增大;DCS的COD主要由DS贡献,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多,DCS和DS的COD值逐渐增大;DCS物质以DS为主,DCS和DS的质量分数随水循环次数的增多显著增大,纸张性能参数值随循环次数增多不断降低,当循环次数达到18以上时,DCS物质的累积已对造纸操作和纸张性能产生了严重影响,测得此时DCS物质的COD值为985.23mg·L-1、Zeta电位值为-29.90mV、阳离子需求量为284.30mmol·L-1、电导率为2.85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