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斜压基本气流对东亚夏季风区气旋扰动低频发展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吴捷 许小峰 +1 位作者 金飞飞 任宏利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22-1234,共13页
本文将夏季气候平均的基本气流分解为正压和斜压分量,使用一个线性斜压模式,研究了不同斜压基本气流对热带西北太平洋地区初始气旋性环流扰动低频发展演变的重要作用.其中,控制试验较好地模拟出初始气旋扰动向西北方向传播、在西北太平... 本文将夏季气候平均的基本气流分解为正压和斜压分量,使用一个线性斜压模式,研究了不同斜压基本气流对热带西北太平洋地区初始气旋性环流扰动低频发展演变的重要作用.其中,控制试验较好地模拟出初始气旋扰动向西北方向传播、在西北太平洋季风槽附近停滞增强、在东亚地区出现经向波列和在南海到海洋大陆地区形成西北—东南向波列等特征.改变斜压分量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正压基流不能为西传的初始扰动供给足够的能量;海陆热力差异引起东亚地区的纬向温度梯度和北风垂直切变,是东亚太平洋型经向波列形成和维持的重要因素;当基本气流中的斜压纬向偏差部分线性增大时,扰动的能量会呈e指数迅速增强,提示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基本气流微小的改变可能带来天气或季节内扰动强度的剧烈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值扰动试验 线性斜压模式 北风垂直切变的斜压不稳定 经向波列
下载PDF
2022年5月欧亚大陆中高纬度地区“三极子”型异常气温的特点和成因
2
作者 王睿琪 李春 +1 位作者 石剑 于腾飞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23,共13页
2022年5月,欧亚大陆中高纬度地区出现了“三极子”型的异常表面气温(Surface air temperature,SAT),东欧和东北亚偏冷,欧亚大陆中北部偏暖,是2000年以来5月最明显的一次气温异常。基于多种资料和方法,本文探讨了此次“三极子”型异常气... 2022年5月,欧亚大陆中高纬度地区出现了“三极子”型的异常表面气温(Surface air temperature,SAT),东欧和东北亚偏冷,欧亚大陆中北部偏暖,是2000年以来5月最明显的一次气温异常。基于多种资料和方法,本文探讨了此次“三极子”型异常气温的特点和成因。结果表明:“三极子”型异常SAT在5月15—27日期间最显著,与“三极子”型的异常大气环流密切相关,偏暖(冷)处受到了异常高(低)压和异常偏南(北)风的影响,欧亚大陆中北部(东欧)还受到了异常下沉(上升)运动和净热通量正(负)异常的影响,东北亚较弱的异常环流可能是该处SAT异常较弱的原因。比较不同物理过程对三极子各区域SAT异常的贡献,发现异常温度平流(异常经向风对气候态温度的平流)在“三极子”型异常SAT的形成中贡献最大,贡献率分别为40.5%、18.7%和17.7%。“三极子”型异常环流与两支波列有关。里海以北和中纬度北大西洋东部分别在5月9—10日和15—17日期间有与低层辐合异常和高层辐散异常相关的异常上升运动,导致降水异常偏多。线性斜压模式结果证明,降水导致的潜热释放在对流层形成的异常热源可以激发出欧亚大陆上的“三极子”型环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月气温异常 三极子 温度诊断 罗斯贝波列 线性斜压模式
下载PDF
多因子协同作用对1992年和1998年黄淮地区夏季降水异常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顾伟宗 陈丽娟 +1 位作者 左金清 李维京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43-755,共13页
1991年5月和1997年4月赤道中东太平洋均发生了El Ni?o事件,但是1992年夏季黄淮地区降水异常偏少,而1998年夏季却异常偏多。分析结果显示,1992年夏季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偏东,中高纬阻塞高压偏弱,黄淮地区降水异常偏少;而... 1991年5月和1997年4月赤道中东太平洋均发生了El Ni?o事件,但是1992年夏季黄淮地区降水异常偏少,而1998年夏季却异常偏多。分析结果显示,1992年夏季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偏东,中高纬阻塞高压偏弱,黄淮地区降水异常偏少;而1998年夏季,副高偏西,中高纬阻塞高压活动频繁,黄淮地区降水异常偏多。对海温外强迫信号的诊断和数值模式试验显示:当西太平洋对流活动偏弱时,有利于副高西伸;鄂霍茨克海及以东海温偏高时,其上空的阻塞高压增强;北大西洋中纬度地区海温偏高时,有利于后期乌拉尔山高压脊明显增强。即在赤道中东太平洋发生El Ni?o事件的背景下,西太平洋对流、鄂霍茨克海附近亲潮区域和北大西洋中纬度区域海温异常可能是导致黄淮区域1992年夏季和1998年夏季降水差异大的主要原因。该工作显示仅根据El Ni?o事件的发生时间和强度无法完全预测黄淮地区夏季降水变化,需要综合考虑西太平洋对流、鄂霍茨克海附近海域和北大西洋中纬度区域海温异常对季风环流的影响,从多因子协同作用的角度诊断和预测黄淮地区夏季降水异常趋势,提高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因子 降水 副热带高压 阻塞高压 线性斜压模式
下载PDF
Relationship between cross-equatorial flows over the Bay of Bengal and Australia in boreal summer:Role of tropical diabatic heating
4
作者 Xuelei Jiang Yuanyuan Guo Zhiping Wen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CSCD 2022年第2期1-6,共6页
The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cross-equatorial flows(CEFs)over the Asian–Australian monsoon(AAM)region during boreal summer was analyzed by applying the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method to the meridional win... The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cross-equatorial flows(CEFs)over the Asian–Australian monsoon(AAM)region during boreal summer was analyzed by applying the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method to the meridional wind at 925 h Pa.The first mode(EOF1)exhibits an in-phase relationship among different CEF channels over the AAM region,which has received much attention owing to its tight linkage with ENSO.By contrast,the second mode(EOF2)possesses an out-of-pha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ay of Bengal(BOB)CEF(90°E)and Australian CEF,among which the New Guinea CEF near 150°E shows the most significant opposite correlation with the BOB CEF.Observational and numerical model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equatorially asymmetric heat source(sink)over the western(eastern)Maritime Continent,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in-situ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y,can induce cross-equatorial northerly(southerly)flow into the heating hemisphere,which dominates the out-of-pha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OB and New Guinea CEFs.Furthermore,an equatorially symmetric heating over the central Pacific may indirectly change the CEFs by modulating the zonal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near the Maritime Contin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oss-equatorial flow Equatorially asymmetric diabatic heating Linear baroclinic model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