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60篇文章
< 1 2 20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二维码技术的蝴蝶兰组培苗生产管理系统
1
作者 张子伟 吕丽 +2 位作者 张勇 赵艳丽 罗帅 《现代园艺》 2025年第1期99-102,共4页
蝴蝶兰组培苗生产周期长、工序流程多,传统的手工管理数据错误率高、时效性差、管理效率低、人力成本高。基于二维码技术,采用J2EE平台设计开发了蝴蝶兰组培苗生产管理系统,采用7大功能模块,实现了从种质来源、组培扩繁、瓶外假植到商... 蝴蝶兰组培苗生产周期长、工序流程多,传统的手工管理数据错误率高、时效性差、管理效率低、人力成本高。基于二维码技术,采用J2EE平台设计开发了蝴蝶兰组培苗生产管理系统,采用7大功能模块,实现了从种质来源、组培扩繁、瓶外假植到商品苗销售全过程可追溯数字化管理,为蝴蝶兰组培苗规范化、标准化、数字化生产提供了有效的可靠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码技术 管理系统 组培
下载PDF
伏牛山野生黄精组培快繁体系建立及组培苗质量评估
2
作者 董薇 余永亮 +5 位作者 许兰杰 杨红旗 安素妨 杨青 苏小雨 梁慧珍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2-147,共6页
以伏牛山野生黄精的种子为试验材料,建立其组培快繁体系并对组培苗质量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伏牛山野生黄精种子萌发最佳培养基为1/2 MS+0.5 mg/L ABA,丛生芽诱导最佳培养基为MS+4.0 mg/L 6-BA+0.2 mg/L NAA+0.5 mg/L GA3,丛生芽增殖最... 以伏牛山野生黄精的种子为试验材料,建立其组培快繁体系并对组培苗质量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伏牛山野生黄精种子萌发最佳培养基为1/2 MS+0.5 mg/L ABA,丛生芽诱导最佳培养基为MS+4.0 mg/L 6-BA+0.2 mg/L NAA+0.5 mg/L GA3,丛生芽增殖最佳培养基为MS+3 mg/L 6-BA+0.1 mg/L TDZ+0.5 mg/L 2,4-D+0.4 mg/L NAA,生根最佳培养基为1/2 MS+0.5 mg/L NAA+0.2 mg/L IBA;组培苗分级标准为Ⅰ级苗:株高≥4.2 cm、叶片≥5个,Ⅱ级苗:3 cm<株高<4.2 cm、2<叶片数<5,Ⅲ级苗株高≤3 cm、叶片数≤2个,移栽后成活率为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 种子 组培 组培苗质量
下载PDF
台湾独蒜兰组培繁育及其假鳞茎的化学组成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孙健 任江剑 +3 位作者 王海阁 江建铭 王志安 俞旭平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8-364,共7页
为构建台湾独蒜兰组培繁育技术体系,分析栽培台湾独蒜兰假鳞茎化学组成特征,经过种子萌发、原球状茎增长、假鳞茎增殖、生根壮苗培养获得台湾独蒜兰植株,以组培台湾独蒜兰植株的假鳞茎为材料,应用非靶向代谢组和HPLC指纹图谱分析假鳞茎... 为构建台湾独蒜兰组培繁育技术体系,分析栽培台湾独蒜兰假鳞茎化学组成特征,经过种子萌发、原球状茎增长、假鳞茎增殖、生根壮苗培养获得台湾独蒜兰植株,以组培台湾独蒜兰植株的假鳞茎为材料,应用非靶向代谢组和HPLC指纹图谱分析假鳞茎化学成分组成。结果表明,经过2年的繁育,单个台湾独蒜兰蒴果可以获得假鳞茎0.5 g左右的幼苗超过1 000株。通过非靶向代谢组数据分析鉴定出不同材料的共有的化合物1 229种,包括羧酸及其衍生物236种、苯及取代衍生物110种、有机氧化合物106种、脂肪酰基化合物94种、黄酮类化合物43种、甾体及甾体衍生物42种,其中以化合物1,4-二[4-(葡萄糖氧)苄基]-2-异丁基苹果酸酯为代表的苄酯类为兰科植物富集化合物。应用HPLC法,测得假鳞茎的1,4-二[4-(葡萄糖氧)苄基]-2-异丁基苹果酸酯含量为0.53%。综上,应用组培技术可以繁育得到台湾独蒜兰的植株,台湾独蒜兰的假鳞茎与独蒜兰一样含有丰富的苄酯类化合物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独蒜兰 组培繁育 化学成分
下载PDF
不同温度调节对云南独蒜兰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4
作者 徐春莲 和寿星 +7 位作者 汤王外 黄杏娥 杨文宏 郭应杰 苏畅 曹杨 王玲 郭承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5期184-186,共3页
通过云南独蒜兰种子无菌萌发获得原球茎;原球茎经过增殖长叶、生根培养获得组培苗;然后在温度为15、20、25、30、35℃下进行分别培养,光照时间12 h/d,光照强度1500 lx。挑选出30℃(T1)和35℃(T2)的组培苗转入变温条件(白天温度25℃、光... 通过云南独蒜兰种子无菌萌发获得原球茎;原球茎经过增殖长叶、生根培养获得组培苗;然后在温度为15、20、25、30、35℃下进行分别培养,光照时间12 h/d,光照强度1500 lx。挑选出30℃(T1)和35℃(T2)的组培苗转入变温条件(白天温度25℃、光照时长12 h,晚上温度20℃、光照时长12 h)的培养箱内进行培养,对照(CK)培养条件为温度25℃(光照时长24 h),光照强度均为1500 lx。定期观察云南独蒜兰叶片数量和长度、假鳞茎数量和大小、须根数。结果表明:假鳞茎数量、大小在35℃培养条件下最高,15℃培养条件下最低;叶片长度在25℃培养条件下最高,35℃培养条件下最低;叶片数量在25℃培养条件下最高,35℃培养条件下最低;须根数在35℃培养条件下最高,20℃培养条件下最低。通过变温继续培养后,假鳞茎数量、大小和须根数T2最多,叶片数量和叶片长度CK组最多。通过炼苗对比,传统云南独蒜兰组培苗炼苗成活率为83.3%,成苗率为72.4%,变温处理后云南独蒜兰组培苗炼苗成活率达到94.6%,成苗率达到9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独蒜兰 温度调节 组培 生长变化
下载PDF
7年生马尾松组培苗试验林经营效益
5
作者 王胤 付军 +2 位作者 翟章贵 欧军 姚瑞玲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24,67,共5页
通过收集7年生马尾松组培苗试验林胸径、树高、材积和产脂量数据,利用项目投资的财务效益评估手段对其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研究,为丰富马尾松人工林高效培育技术体系提供试验依据。结果表明:在当前立地条件和经营措施下,组培苗林分林木胸... 通过收集7年生马尾松组培苗试验林胸径、树高、材积和产脂量数据,利用项目投资的财务效益评估手段对其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研究,为丰富马尾松人工林高效培育技术体系提供试验依据。结果表明:在当前立地条件和经营措施下,组培苗林分林木胸径、树高、平均材积、蓄积量、出材量为15.5 cm、10.03 m、0.1008 m^(3)、151.20 m^(3)·hm^(-2)、91.5879 m^(3)·hm^(-2),分别比实生苗提高了27.0%、21.9%、89.5%、89.5%、94.9%,中径材林木数量占总株数比例提升了30个百分点,组培苗林分生长优势突出,材种规格获得大幅度提升。采脂后组培苗林分产值、净收益、净现值、内部收益率(IRR)为142869.1元·hm^(-2)、54283.4元·hm^(-2)、19802.4元·hm^(-2)、17.2%,分别比未采脂提高了130.9%、855.1%、331.5%、14.7个百分点,比实生苗林分提高了368.6%、475.8%、203.9%、26.6个百分点。7年生马尾松组培苗林分经济效益显著,在立地条件相似地区应用马尾松组培苗造林,可大幅度提高人工林经营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组培 经济效益 生长性状 早期采脂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法测定人参组培不定根中11种皂苷成分
6
作者 董喆 王玉梅 +3 位作者 孙姗姗 曹进 李梦怡 高飞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24年第10期55-62,共8页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HPLC-MS/MS)法定量分析人参组培不定根中11种皂苷成分。样品经粉碎研磨,以70%甲醇水溶液为溶剂进行超声提取,离心过滤后测定。采用C_(18)色谱柱(100 mm×2.1 mm,1.8μm),用水和乙腈进行梯度洗脱,...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HPLC-MS/MS)法定量分析人参组培不定根中11种皂苷成分。样品经粉碎研磨,以70%甲醇水溶液为溶剂进行超声提取,离心过滤后测定。采用C_(18)色谱柱(100 mm×2.1 mm,1.8μm),用水和乙腈进行梯度洗脱,流量为0.3 mL/min,柱温为35℃。质谱采用电喷雾电离源,负离子扫描,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检测。11种皂苷的质量浓度在0.1~10μg/mL(Rb1为0.2~10μg/mL)范围内和响应强度线性相关,相关系数均大于0.995,各皂苷的定量限为0.001~0.010 g/kg,加标回收率为90.43%~97.82%,相对标准偏差为1.93%~6.33%(n=6)。该方法操作简单,分析时间短,灵敏度高,准确可靠,适用于人参组培不定根中多种皂苷类成分的同时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法 人参组培不定根 皂苷
下载PDF
马尾松组培苗幼林采脂试验分析
7
作者 王胤 付军 +2 位作者 姚瑞玲 翟章贵 郑生联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7,27,共10页
【目的】研究马尾松组培苗幼林产脂量与生长性状间的变化规律和松脂主要组分及含量特征,为马尾松早期利用和高产优质脂用原料林培育提供试验依据。【方法】以7年生马尾松组培苗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标准地开展采脂试验,测定胸径和树高... 【目的】研究马尾松组培苗幼林产脂量与生长性状间的变化规律和松脂主要组分及含量特征,为马尾松早期利用和高产优质脂用原料林培育提供试验依据。【方法】以7年生马尾松组培苗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标准地开展采脂试验,测定胸径和树高,计算单株材积和产脂量,进行不同径级(树高级)间的产脂量比较分析,并拟合产脂量与径级和树高方程;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检测松脂样品主要化学组分和含量。【结果】7年生马尾松组培苗幼林平均产脂量为15.9 g·d^(-1)·株^(-1)。不同径级产脂量间差异显著(P<0.05),随林木径级增大产脂量随之增加,呈一元线性关系(R^(2)=0.99);不同树高级产脂量随树高增大而增加,呈幂函数关系(R^(2)=0.98)。胸径、树高和材积与产脂量间相关性极显著(P<0.01),可以实现同步改良。7年生马尾松组培苗幼林单位面积可采脂林木数量和产脂量分别是同等条件下实生苗林分的1.9倍和1.8倍。在40%的强度下,采脂对林木生长的影响尚未表现出明显差异。兼顾产脂量和生长性状,马尾松组培苗幼林起始采脂径级以18 cm径级为宜。从组培苗林分松脂样品中共检出α-蒎烯、β-蒎烯、长叶烯、石竹烯、海松酸、山达海松酸、枞酸等单萜、倍半萜和二萜类化学物质22种,其主要组分及含量与常规经营中龄以上马尾松林分松脂基本一致。【结论】该立地条件下营造的7年生马尾松组培苗幼林产脂量、松脂品质已基本满足行业需求,在规范采脂的前提下可对其进行生产性采脂利用。采用马尾松组培苗造林在提早采脂和增加单位面积松脂产量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和潜力,为实现马尾松的早期化利用和松脂原料林的高质量培育提供了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早期采脂 产脂量 松脂成分 组培
下载PDF
贵州野生葛枣猕猴桃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
8
作者 仲伟敏 唐冬梅 +1 位作者 周嘉 齐勇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1期85-91,共7页
【目的】探明贵州野生葛枣猕猴桃组培快繁体系,为优异猕猴桃野生资源繁殖推广和保存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葛枣猕猴桃单芽茎段为外植体,对比分析不同激素浓度组合下葛枣猕猴桃单芽茎段离体后诱导培养、增殖培养、生根培养和植株移栽... 【目的】探明贵州野生葛枣猕猴桃组培快繁体系,为优异猕猴桃野生资源繁殖推广和保存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葛枣猕猴桃单芽茎段为外植体,对比分析不同激素浓度组合下葛枣猕猴桃单芽茎段离体后诱导培养、增殖培养、生根培养和植株移栽情况,建立组培快繁技术。【结果】葛枣猕猴桃单芽茎段诱导和增殖培养均以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种类和浓度的植物激素组合后腋芽生长情况不同,诱导率、增殖率和增殖系数呈先升后降趋势或下降趋势;生根培养以1/2 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随植物激素的种类和浓度不同其生根情况存在一定差异性,在相同浓度(0.25 mg/L)不同种类植物生长素的生根培养基上,猕猴桃单芽茎段在添加IBA的培养基上生根情况最好。野生葛枣猕猴桃最佳单芽诱导培养基为MS+1.0 mg/L 6-BA+0.2 mg/L IBA,诱导率达87.33%;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1.0 mg/L 6-BA+0.2 mg/L NAA,增殖系数达4.37;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0.25 mg/L IBA,生根率可达74.00%,主根数8.57条/株,根长3.93 cm;将生根≥3且带有3~5片叶的组培苗进行移栽,移栽成活率达88.60%。【结论】以贵州野生葛枣猕猴桃的带芽茎段为外植体,成功构建葛枣猕猴桃茎段组培快繁体系:诱导培养(MS+1.0 mg/L 6-BA+0.2mg/L IBA)、增殖培养(MS+6-BA 1.0 mg/L+NAA 0.2 mg/L)、生根培养(1/2 MS+0.25 mg/L IBA)和移栽培养(生根≥3且带有3~5片叶的组培苗进行移栽),为葛枣猕猴桃组培苗工厂化快速繁育种苗、苗圃资源保存和利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枣猕猴桃 组培 移栽 野生资源 快繁体系
下载PDF
不同叶面肥及株型控制对中科猕砧2号猕猴桃组培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9
作者 吕海燕 李大卫 +1 位作者 费早霞 钟彩虹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5期61-64,共4页
以中科猕砧2号猕猴桃2月龄组培苗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配比的叶面施肥结合株型控制对植株干径生长、叶绿素含量、氮磷钾含量以及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中科猕砧2号组培穴盘苗的干径、叶绿素含量及植株全氮、全钾含量,根冠比在不... 以中科猕砧2号猕猴桃2月龄组培苗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配比的叶面施肥结合株型控制对植株干径生长、叶绿素含量、氮磷钾含量以及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中科猕砧2号组培穴盘苗的干径、叶绿素含量及植株全氮、全钾含量,根冠比在不同处理间均存在显著差异,植株全磷含量在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4个控制因子中,株型控制对中科猕砧2号组培穴盘苗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大,全抹芽的株型控制+施复合叶面肥(0.2%尿素+0.1%磷酸二氢钾+0.2%园艺肥)为中科猕砧2号组培穴盘苗育苗期间的最优处理配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科猕砧2号 叶面肥 株型控制 猕猴桃 组培 生长发育 生理指标
下载PDF
营养元素缺乏对‘台农16号’菠萝组培幼苗生长的影响
10
作者 李开雄 唐敏 +2 位作者 梁国平 田海 桂明春 《热带农业科技》 2024年第3期11-15,共5页
为研究营养元素缺乏对‘台农16号’菠萝组培幼苗生长的影响,设计了缺氮、缺磷、缺钾、缺镁、缺铁、缺钙、缺微量元素和全素共8种处理,对不同缺素处理后的幼苗症状进行观测。结果表明:各缺素处理均对组培幼苗生长产生影响,其中缺素症状... 为研究营养元素缺乏对‘台农16号’菠萝组培幼苗生长的影响,设计了缺氮、缺磷、缺钾、缺镁、缺铁、缺钙、缺微量元素和全素共8种处理,对不同缺素处理后的幼苗症状进行观测。结果表明:各缺素处理均对组培幼苗生长产生影响,其中缺素症状表现最为明显的是缺氮及缺钾处理,主要表现为幼苗生长变慢,矮小,叶片短小、失绿变黄,而其它5种处理虽有相应缺素症状出现,但均不明显;与全素处理相比,各缺素处理幼苗的D叶长、D叶宽、叶片SPAD值、地上部分鲜重、地下部分鲜重及总鲜重均降低;缺素处理中,缺氮处理的幼苗长势最弱,其次是缺钾处理,两者的新抽叶片数、株高增量、D叶长、D叶宽、叶片SPAD值、地上部分鲜重、地下部分鲜重及总鲜重均极显著地低于其它5种缺素处理和全素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萝 组培 缺素 幼苗生长
下载PDF
连续继代培养下培养基降本措施对甘薯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11
作者 赵元增 王永刚 陈丹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179-184,190,共7页
为降低甘薯(Dioscorea esculenta(Lour.)Burkill)组培苗快繁培养的生产成本,提高工厂化育苗的经济效益,在MS基本培养基的基础上,通过简化培养基组成、以自来水代替去离子水、以白砂糖代替蔗糖等降本措施,研究了连续继代培养下培养基组... 为降低甘薯(Dioscorea esculenta(Lour.)Burkill)组培苗快繁培养的生产成本,提高工厂化育苗的经济效益,在MS基本培养基的基础上,通过简化培养基组成、以自来水代替去离子水、以白砂糖代替蔗糖等降本措施,研究了连续继代培养下培养基组成简化或替代措施对甘薯组培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初代培养还是继代培养,以白砂糖代替蔗糖,对甘薯组培苗生长无显著影响,但去除培养基中的微量元素、有机物质或以自来水代替去离子水,均对组培苗产生不利影响,导致株高降低、增殖系数减小、根系生长变差,且这种不利影响在经历长时间的继代培养后进一步加剧,组培苗生长更差。因此,在甘薯组培苗的工厂化生产中,可以用白砂糖代替蔗糖,降低组培生产成本,而其他降本措施不宜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Dioscorea esculenta(Lour.)Burkill) 组培 离体快繁 降本措施 连续继代
下载PDF
草莓优良品种组培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
12
作者 张璐璐 《现代农业研究》 2024年第6期122-125,共4页
本研究以草莓优良品种“秦玉”为研究对象,选取一年生健康、无病虫害的茎段顶端作为外植体进行茎尖的剥离和植物组织培养,讨论草莓优良品种“秦玉”不同组织培养生长时期中各个培养阶段所用培养基的最适合激素配比,期望找到本研究中初... 本研究以草莓优良品种“秦玉”为研究对象,选取一年生健康、无病虫害的茎段顶端作为外植体进行茎尖的剥离和植物组织培养,讨论草莓优良品种“秦玉”不同组织培养生长时期中各个培养阶段所用培养基的最适合激素配比,期望找到本研究中初代分化培养、继代增殖培养和生根诱导培养以及移栽驯化期等阶段的最适合培养基和管理方法,同时讨论影响草莓茎尖培养过程中的关键要点,建立草莓优良品种“秦玉”的高效再生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体系 草莓 秦玉 组培
下载PDF
马尾松组培苗幼林胸径和树高分布特征
13
作者 王胤 姚瑞玲 +1 位作者 付军 张明慧 《福建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125-129,152,共6页
收集营造于广西派阳山林场的7年生马尾松组培苗试验林的胸径和树高生长数据,对林分胸径分布、树高分布、树高—胸径关系进行测定分析,利用数学模型分别进行拟合和回归模拟,求解模型参数并通过χ^(2)法进行检验,使用决定系数(R^(2))、均... 收集营造于广西派阳山林场的7年生马尾松组培苗试验林的胸径和树高生长数据,对林分胸径分布、树高分布、树高—胸径关系进行测定分析,利用数学模型分别进行拟合和回归模拟,求解模型参数并通过χ^(2)法进行检验,使用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和F值进行综合评价,以筛选最优模型。结果表明:马尾松组培苗试验林的胸径偏度系数(sk)>0,胸径峰度系数(k)<0;树高偏度系数(sk)<0,树高峰度系数(k)<0;表明林分内林木竞争较为激烈,林木胸径和树高离散程度较大,可适度间伐对林分结构进行调整。试验林胸径分布和树高分布最优模型均为peal-reed模型,决定系数(R^(2))均在0.98以上,均方根误差(RMSE)为1.64~5.69,F值为62.57~684.68。在4个候选模型中,非线性模型h=1.3+d^(2)/(c0+c_(1)d+c^(2)d^(2))对林分胸径—树高关系模拟效果最好,其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F值分别为0.94、0.2711、65.85。筛选的3个模型对试验林胸径和树高生长变化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可为相同立地条件和经营措施下马尾松无性系人工林经营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组培 林分结构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吲哚乙酸、萘乙酸和吲哚丁酸对蔓越莓组培苗扦插生根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董环宇 高芳 +5 位作者 王兴溶 陈士刚 秦彩云 才巨锋 郭忠玲 陶晶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43,共7页
蔓越莓(Oxycoccos)耐寒性较强,其果实具有很高的保健价值和经济价值。以蔓越莓组培苗作为插穗,探究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萘乙酸(1-naphthlcetic acid,NAA)和吲哚丁酸(3-Indolebutyric acid,IBA)不同质量浓度处理下蔓越... 蔓越莓(Oxycoccos)耐寒性较强,其果实具有很高的保健价值和经济价值。以蔓越莓组培苗作为插穗,探究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萘乙酸(1-naphthlcetic acid,NAA)和吲哚丁酸(3-Indolebutyric acid,IBA)不同质量浓度处理下蔓越莓插穗的浸泡和速沾试验,同时探究不同激素种类和质量浓度对生根率、苗高增长量、生物量和根系生长特点(包括最长根长、根表面积、根平均直径和平均根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AA浸泡处理为100、200 mg/L时根系生长状态较好,但是最长根长仅为(30.77±0.18) cm(NAA 100 mg/L)、根平均直径为(0.3±0.02) mm。而IBA质量浓度为1 000 mg/L时速沾处理的插穗最长根长为(30.13±3.22) cm、根平均直径为(0.39±0.04) mm、根表面积为(1.27±0.01) cm^(2)、平均根数为(128.22±2.38)条。由此来看,浸泡处理和速沾处理最优处理根系生长状况相差不大,但是综合来看当IBA质量浓度为1 000 mg/L,速沾时生根率最高,为85%。因此速沾的方法更适合蔓越莓组培苗的扦插生根。该研究初次建立蔓越莓组培苗扦插繁殖技术,为蔓越莓规模化繁育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蔓越莓 扦插生根 组培 根系生长特点
下载PDF
不同质量浓度Cu^(2+)和Ag^(+)对大麦成熟胚组培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洪斌 王卫斌 +3 位作者 王梦玥 熊静蕾 陈升位 毛孝强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7,共9页
【目的】探究不同质量浓度Cu^(2+)和Ag^(+)对大麦成熟胚组培特性的影响。【方法】以Bowman、北青7号和光头大麦的成熟胚为材料,研究不同质量浓度Cu^(2+)和Ag^(+)对大麦成熟胚愈伤诱导率、长根率、长芽率、褐化率、绿化率、再分化率和愈... 【目的】探究不同质量浓度Cu^(2+)和Ag^(+)对大麦成熟胚组培特性的影响。【方法】以Bowman、北青7号和光头大麦的成熟胚为材料,研究不同质量浓度Cu^(2+)和Ag^(+)对大麦成熟胚愈伤诱导率、长根率、长芽率、褐化率、绿化率、再分化率和愈伤湿质量的影响。【结果】Bowman、北青7号和光头大麦成熟胚的7种组培特性间存在不同程度差异。与对照相比,0.75 mg/L Cu^(2+)可减少10.43%的成熟胚长根、7.48%的成熟胚长芽、8.24%的愈伤组织褐化、20.74 mg的愈伤湿质量;4.00 mg/L Ag^(+)可提高6.47%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可减少9.08%的成熟胚长根、7.96%的成熟胚长芽和9.67%的愈伤褐化;0.75 mg/L Cu^(2+)和4.00 mg/L Ag^(+)对愈伤细胞转绿、愈伤增殖和再分化均无抑制。【结论】适宜质量浓度的Cu^(2+)和Ag^(+)可有效抑制大麦成熟胚长根、长芽和愈伤组织褐化,Ag+还可有效提高愈伤诱导率;在基于MS培养基的大麦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和再分化培养中,Cu^(2+)和Ag^(+)的适宜质量浓度分别为0.75和4.00 mg/L。研究结果可为构建大麦成熟胚的愈伤诱导及其再分化技术体系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成熟胚 组培特性 Cu^(2+)质量浓度 Ag^(+)质量浓度
下载PDF
碳离子束辐照对马铃薯组培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16
作者 王琦 杨江伟 +3 位作者 许超丽 周利斌 张宁 司怀军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3-78,共6页
为研究高能碳离子束对马铃薯组培苗茎切段的影响,以马铃薯品种‘新大坪’的组培苗茎切段为研究材料,设置4个辐照剂量梯度对其进行辐照处理,测定植株致死率、生根率、侧芽形成率、形态变异率以及叶片生理指标,确定‘新大坪’组培苗茎切... 为研究高能碳离子束对马铃薯组培苗茎切段的影响,以马铃薯品种‘新大坪’的组培苗茎切段为研究材料,设置4个辐照剂量梯度对其进行辐照处理,测定植株致死率、生根率、侧芽形成率、形态变异率以及叶片生理指标,确定‘新大坪’组培苗茎切段的半致死辐照剂量。结果表明:辐照剂量与致死率之间的关系呈正相关性;组培苗茎切段的再生植株表型变化主要为叶片不对称、叶缘不规则、茎变异伸长、叶片丛生和叶片粘连等;随辐照剂量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丙二醛含量则呈先升后降,随后又升高的现象。利用线性回归方程计算‘新大坪’的半致死辐照剂量为20.37 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碳离子束 马铃薯组培 辐照 半致死辐照剂量 生理特性
下载PDF
台湾榕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17
作者 吴巧芬 夏科 +2 位作者 路茜 赵志国 仇硕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63-70,共8页
【目的】建立台湾榕(Ficus formosana)组培高效繁育技术体系。【方法】以台湾榕茎段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基础培养基对台湾榕茎段诱导率和萌芽数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活性炭及其质量浓度配比对丛生芽增殖系数、... 【目的】建立台湾榕(Ficus formosana)组培高效繁育技术体系。【方法】以台湾榕茎段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基础培养基对台湾榕茎段诱导率和萌芽数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活性炭及其质量浓度配比对丛生芽增殖系数、生根率和生长发育的影响;最后通过设置不同移栽基质对生根的组培苗开展移栽驯化研究,筛选能提高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和质量的基质。【结果】同样添加1.0 mg/L 6-苄基腺嘌呤(6-BA)、0.5 mg/L激动素(KT)、0.2 mg/L萘乙酸(NAA),以WPM为基础培养基对台湾榕茎段的诱导效果优于MS培养基,培养30 d后其诱导率达97.13%,萌芽数为3.38。正交试验的极差结果显示,NAA是影响丛生芽增殖的主要植物生长调节剂,其次是6-BA,丛生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WPM+2.0 mg/L 6-BA+0.5 mg/L KT+0.1 mg/L NAA,接种60 d后,增殖系数达到5.77,丛生芽健壮;同时NAA也是影响丛生芽生根的主要因素,吲哚丁酸(IBA)、活性炭对生根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丛生芽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WPM+0.1 mg/L IBA+0.1 mg/L NAA+1 g/L活性炭,接种60 d后,生根率达到100%,组培苗健壮、根系发达、不易折断;组培苗最适移栽基质是河沙∶蛭石∶珍珠岩=1∶1∶1的组合基质,移栽30 d后,苗株成活率97.78%,长势很好。【结论】台湾榕茎段经过WPM+1.0 mg/L 6-BA+0.5 mg/L KT+0.2 mg/L NAA诱导,再利用WPM+2.0 mg/L 6-BA+0.5 mg/L KT+0.1 mg/L NAA和WPM+0.1 mg/L IBA+0.1 mg/L NAA+1 g/L活性炭进行丛生芽的增殖和生根,最后由河沙∶蛭石∶珍珠岩=1∶1∶1的组合基质进行移栽驯化,是最适合台湾榕组培高效繁育的技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榕 组培快繁 丛生芽诱导 瓶内生根 移栽驯化
下载PDF
利用组培技术构建半夏杂交体系
18
作者 舒福兴 王嘉亮 +6 位作者 陈国广 王馨瑶 姚朝旭 金磊磊 汪鑫 王栋栋 陈集双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87,共7页
本研究通过构建半夏品系的杂交体系并研究杂交种苗的扩繁周期,以解决半夏自然杂交成功率低、杂交种苗繁育效率低的问题。对消毒过的半夏花粉和雌蕊以TTC法测定其活力,并通过对比实验确定雌蕊的最佳培养基,对3种新的半夏品系持续培养出F_... 本研究通过构建半夏品系的杂交体系并研究杂交种苗的扩繁周期,以解决半夏自然杂交成功率低、杂交种苗繁育效率低的问题。对消毒过的半夏花粉和雌蕊以TTC法测定其活力,并通过对比实验确定雌蕊的最佳培养基,对3种新的半夏品系持续培养出F_(1)代杂交苗,通过杂交苗继代探究转接周期和成苗周期。结果表明,半夏雌蕊和花粉的最佳消毒时间为6 min;雌蕊的最佳培养基配方是半糖无琼脂MS培养基20.00 g/L+蔗糖15.00 g/L+琼脂5.00 g/L+6-BA 1.00 mg/L+NAA 0.01 mg/L,pH=5.8。以此为基础,培育出F_(1)代苗;4种半夏品系的F_(1)代杂交苗与亲本组培苗叶型有明显区别,经过扩繁发现了两个杂交种苗的扩繁周期。本研究建立了基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半夏杂交体系并获得杂交苗,并探明杂交种苗的繁育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 杂交育种 植物组培 杂交体系 叶型比较 繁育周期
下载PDF
‘44号’抗虫黑杨基于根段组培再生和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19
作者 杨松 宋学勤 +2 位作者 赵树堂 胡建军 卢孟柱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4-84,共11页
[目的]以美洲黑杨和转BtCry1Ac欧洲黑杨的杂交子代‘44号’抗虫黑杨作为试验材料,采用无菌苗根基部为外植体,建立高效稳定的组培再生体系和黑杨遗传转化体系。[方法]以‘44号’抗虫黑杨无菌苗0.5~1.0 cm的根基部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激... [目的]以美洲黑杨和转BtCry1Ac欧洲黑杨的杂交子代‘44号’抗虫黑杨作为试验材料,采用无菌苗根基部为外植体,建立高效稳定的组培再生体系和黑杨遗传转化体系。[方法]以‘44号’抗虫黑杨无菌苗0.5~1.0 cm的根基部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激素配比对根系不定芽的诱导和生根的影响,探索根系对草铵膦的临界耐受浓度,以农杆菌介导法进行遗传转化,并通过β-葡萄糖苷酸酶(GUS)基因染色实时监控和鉴定阳性植株。[结果]筛选出‘44号’抗虫黑杨根系诱导不定芽最优培养基为:WPM+20 g·L^(-1)蔗糖+7.8 g·L^(-1)琼脂+0.25 mg·L^(-1)6-BA+0.05 mg·L^(-1) NAA,分化率为86.67%;不定芽生根的最优培养基为:WPM+0.075 mg·L^(-1) NAA+7 g·L^(-1)琼脂+0.1 g·L^(-1) AC,生根率为75.00%。通过根系草铵膦抗性筛选梯度试验,确定根系对草铵膦筛选最适遗传转化筛选浓度为0.8 mg·L^(-1)。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外源基因转入到根中,经不定芽诱导和生根两个阶段获得再生植株苗,经特异引物进行PCR鉴定,31个外植体中阳性植株为9株,转化效率为29.0%。[结论]建立了‘44号’抗虫黑杨根系的再生和遗传转化体系,为黑杨派杨树的高效基因转化提供了途径的同时,也为以‘44号’抗虫黑杨为基础,通过转基因技术聚合更多的优良性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4号’抗虫黑杨(P.deltoides cl.‘Danhong’×P.nigra) 美洲黑杨 欧洲黑杨 根系侵染 遗传转化 组培再生 GUS染色
下载PDF
生物炭-椰糠栽培基质特性及其对香蕉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20
作者 刘丹妮 陈伟盛 +3 位作者 黄连喜 刘忠珍 王艳红 魏岚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8期112-118,共7页
为筛选出适用的香蕉组培苗栽培基质,开展以生物炭为主要物料的栽培基质研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以‘中蕉8号’为香蕉组培苗,椰糠、铁粉和生物炭为基质材料,通过在椰糠中添加系列体积比的生物炭(2%、5%、10%、20%、50%)及铁粉,设置... 为筛选出适用的香蕉组培苗栽培基质,开展以生物炭为主要物料的栽培基质研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以‘中蕉8号’为香蕉组培苗,椰糠、铁粉和生物炭为基质材料,通过在椰糠中添加系列体积比的生物炭(2%、5%、10%、20%、50%)及铁粉,设置7个处理,于2022年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的试验基地开展盆栽试验。结果显示,添加生物炭对椰糠的大部分性状没有产生显著影响,但同时添加铁粉大幅降低了基质有效磷含量。生物炭添加低于20%时,香蕉植株地上部干物质量显著增加了3.5%~193.8%,地下部干物质量显著增加了22.2%~39.8%,植株氮含量显著提高了5.0%~182.9%(B10I除外)、钾含量显著提高了7.1%~178.1%,说明添加生物炭改善了香蕉组培苗的氮素和钾素营养。生物炭添加量高于20%,尽管对基质的性状没有显著影响,但抑制香蕉植株生长。同时添加铁粉,大幅降低了基质有效磷含量,也抑制了植株的生长。综合比较,在椰糠中添加2%~10%体积比的生物炭适用于香蕉组培苗栽培,具有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糠 生物炭 香蕉组培 基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