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1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花身副丽鱼性腺发育组织学观察与初步分析
1
作者 金方彭 左鹏翔 +1 位作者 赵静霞 吴俊颉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0-75,共6页
【目的】掌握花身副丽鱼(Cichlasoma managuense)的性腺分化和发育规律,系统描述其各期精巢和卵巢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变化。【方法】利用石蜡切片对花身副丽鱼性腺发育的结构和时相进行研究。【结果】花身副丽鱼的精巢和卵巢发育分为6... 【目的】掌握花身副丽鱼(Cichlasoma managuense)的性腺分化和发育规律,系统描述其各期精巢和卵巢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变化。【方法】利用石蜡切片对花身副丽鱼性腺发育的结构和时相进行研究。【结果】花身副丽鱼的精巢和卵巢发育分为6个时期,约30日龄性腺出现分化。卵巢发育属于分批不同步型,为分批不同步产卵,第Ⅰ期最早出现在34日龄;第Ⅱ期出现在64日龄;第Ⅲ期分为前、中、后期,分别出现在120、140、165日龄;第Ⅳ期也分为前、中、后期,分别出现在180、200、247日龄;第Ⅴ期出现在282日龄,达到性成熟,此时鱼体质量为(9.70±2.20)g;之后逐渐进入第Ⅵ期。精巢属于小叶型,发育略晚于卵巢,第Ⅰ期出现在64日龄;第Ⅱ期出现在110日龄;第Ⅲ期出现在180日龄;第Ⅳ期出现在320日龄;第Ⅴ期出现在350日龄,达到性成熟,此时鱼体质量为(40.77±18.20)g;之后逐渐进入第Ⅵ期。【结论】花身副丽鱼的卵巢发育早于精巢且发育速度快于精巢,导致雌、雄成熟不同步,需要对雄鱼进行人工催产等技术加快精巢发育以提高人工繁殖效率。本研究对花身副丽鱼人工繁育和精准性别控制育种技术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身副丽鱼 组织学观察 性腺发育 小叶型
下载PDF
某猪场致生长育肥猪腹泻的猪圆环病毒2型(PCV-2)病原学检测与病理组织学观察
2
作者 张永康 杨秀进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9-91,共3页
某猪场80日龄左右的生长育肥猪群出现顽固性腹泻,腹泻粪便的形状复杂,为了查明病原,该试验采集病猪病料,提取病毒DNA和RT-PCR检测,并进行病理变化分析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猪圆环病毒2型(PCV-2)强阳性,... 某猪场80日龄左右的生长育肥猪群出现顽固性腹泻,腹泻粪便的形状复杂,为了查明病原,该试验采集病猪病料,提取病毒DNA和RT-PCR检测,并进行病理变化分析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猪圆环病毒2型(PCV-2)强阳性,剖检发现脾脏有轻微梗死、淋巴结萎缩,病理组织学观察发现回肠肠粘膜上皮细胞显著增生,由单层变为多层,淋巴结和脾脏的淋巴细胞数量显著减少。试验说明PCV2是引起该猪场育肥猪腹泻的主要病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育肥猪 腹泻 PCV-2 病原学检测 病理组织学观察
下载PDF
蝴蝶兰叶片离体培养胚状体的发生及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38
3
作者 崔广荣 侯喜林 +3 位作者 张子学 张从宇 胡能兵 刘跃成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31-436,共6页
以蝴蝶兰试管苗幼叶为外植体,以1/2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了不同浓度6-苄基腺嘌呤(6-BA)、腺嘌呤硫酸盐(Ad)、萘乙酸(NAA)及其组合对胚状体发生的影响,同时也探讨了蔗糖浓度及椰汁添加量对胚状体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细胞分裂素6-BA对胚... 以蝴蝶兰试管苗幼叶为外植体,以1/2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了不同浓度6-苄基腺嘌呤(6-BA)、腺嘌呤硫酸盐(Ad)、萘乙酸(NAA)及其组合对胚状体发生的影响,同时也探讨了蔗糖浓度及椰汁添加量对胚状体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细胞分裂素6-BA对胚状体的诱导效果较Ad好,NAA与二者配合使用可提高胚状体的发生率,其最佳浓度组合为6-BA4.0mg/L+Ad2.0~4.0mg/L+NAA1.0~2.0mg/L。蔗糖20~40g/L+椰汁200mL/L有利于胚状体的形成。组织学观察表明,胚状体起源于叶片气孔附近的上表皮细胞或上表皮下方的叶肉组织细胞,为单细胞起源,其发育过程与一般植物胚状体发生发育特征相似,最终发育成为类原球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蝴蝶兰 叶片 胚状体 组织培养 组织学观察 原球茎
下载PDF
斑马鱼性腺发育的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17
4
作者 王晶 王冰 +2 位作者 李纪同 杨磊 张永忠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8-174,共7页
在过去几十年,斑马鱼(Danio rerio)由于其发育周期短且速度快,胚胎发育透明,已经成为众多研究领域的典型模式生物。斑马鱼的性腺发育和分化非常特殊,雄性和雌性幼鱼的性腺在早期全部发育成"类卵巢"结构。目前,对于斑马鱼的性... 在过去几十年,斑马鱼(Danio rerio)由于其发育周期短且速度快,胚胎发育透明,已经成为众多研究领域的典型模式生物。斑马鱼的性腺发育和分化非常特殊,雄性和雌性幼鱼的性腺在早期全部发育成"类卵巢"结构。目前,对于斑马鱼的性别分化和性腺分化机制还不清楚。本文以孵化后不同时期的斑马鱼仔鱼和幼鱼的生殖腺为材料,经石蜡切片和苏木精染色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了斑马鱼仔鱼性腺从出现、分化到成熟的发育过程。结果发现:孵化后5~10日龄仔鱼腹腔两侧可以观察到没有分化的生殖腺,其中的生殖细胞明显比周围的体细胞大;孵化后14~24日龄仔鱼的生殖腺中可见由卵原细胞分裂形成的生殖包囊,其中的生殖细胞进一步分化、分裂形成体积更大、数量更多的卵母细胞;25日龄左右的仔鱼,其性腺成为在腹腔两侧对称,而且在组织结构上也较为典型的卵巢样结构。到35日龄前后可见一部分仔鱼的性腺逐步由卵巢样结构向精巢结构转变的过程。我们在2周左右的仔鱼的性腺中观察到了生殖包囊存在,这一现象还未见有前人报道。在本试验中,我们不仅清楚地观察到类似卵巢的性腺中"卵母细胞"逐渐凋亡消失的过程,还观察到性腺由最初的类似卵巢样结构逐渐变成典型的精巢结构的整个过程。这些研究成果将为发育生物学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第一手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性腺发育 石蜡切片 生殖包囊 组织学观察
下载PDF
番茄下胚轴离体培养植株再生及其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22
5
作者 陈火英 张建华 +1 位作者 钟建江 俞俊棠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5期759-765,共7页
研究了上海地区的主要栽培品种之一“鲜丰”番茄下胚轴离体培养过程中的激素调控 ,结果表明 :“鲜丰”番茄下胚轴进行离体培养过程中 ,MS培养基上附加不同浓度的生长素( IAA)和细胞分裂素 ( BA) ,对愈伤组织的形成影响不大 ,但对不定芽... 研究了上海地区的主要栽培品种之一“鲜丰”番茄下胚轴离体培养过程中的激素调控 ,结果表明 :“鲜丰”番茄下胚轴进行离体培养过程中 ,MS培养基上附加不同浓度的生长素( IAA)和细胞分裂素 ( BA) ,对愈伤组织的形成影响不大 ,但对不定芽的分化有较大的影响 ,得出最佳培养基为 MS+ BA1 .0~ 2 .0 mg· L- 1+ IAA0 .2 mg· L- 1。用不同浓度的 ZT、BA、KT进行单因子芽器官的诱导实验 ,发现 ZT的作用力强于 BA和 KT,KT最弱 ;用不同浓度NAA、IAA、IBA、2 ,4- D进行发根培养实验 ,发现番茄的内源生长素浓度较高 ,用外植体直接发根外加生长素有一定的作用 ,若用不定芽扦插发根 ,不附加生长素也极易发根 ,故番茄的生根培养基为 1 /2 MS或 MS附加 IAA 0 .0 5~ 0 .1 mg· L- 1。另外 ,对有关细胞启动、分裂、分化以及器官发生的组织学观察表明 :番茄离体培养中不定芽通常发生在愈伤组织的周边区 ,也可起源于维管组织结节周围的形成层状细胞。不定根则由茎中柱鞘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离体培养 激素 形态发生 组织学观察
下载PDF
半滑舌鳎性腺分化的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51
6
作者 马学坤 柳学周 +2 位作者 温海深 徐永江 张立敬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5-61,共7页
运用组织学方法,对半滑舌鳎性腺的发育和分化过程进行了观察。半滑舌鳎的性腺发育为雌雄异体的分化类型,可以分为3个阶段:性腺的原始阶段、性腺分化前期阶段和性腺分化完成阶段。在50日龄以前,原始性腺形成但未分化。62日龄,个体达到40.... 运用组织学方法,对半滑舌鳎性腺的发育和分化过程进行了观察。半滑舌鳎的性腺发育为雌雄异体的分化类型,可以分为3个阶段:性腺的原始阶段、性腺分化前期阶段和性腺分化完成阶段。在50日龄以前,原始性腺形成但未分化。62日龄,个体达到40.5mm时,一种性腺形成了成簇发育的原始细胞群,性腺迅速增大变宽,后来发育成为卵巢;另一种仍处于休止阶段,相对较小,后来发育为精巢。雌鱼在120日龄形成明显的卵巢腔,开始了细胞学的分化;精巢在100日龄精原细胞开始快速增殖,体细胞有丝分裂,形成输精管原基,在150日龄左右开始细胞学的分化,并形成精小叶,190日龄左右出现初级精母细胞,性腺分化基本完成。雌鱼性腺分化时期早于雄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滑舌鳎 性腺分化 组织学观察 雌雄异体
下载PDF
南方鲶性腺分化的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21
7
作者 张修月 焦保卫 +2 位作者 吴天利 金灿彪 王德寿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1-48,共8页
用芳香化酶抑制剂 (Fadrozole)、雌激素受体拮抗剂 (Tamoxifen)对人工孵化的南方鲶 (Silurusmeridionalis)幼鱼进行雄性化诱导处理 (口服 ) ,获得雄鱼。对孵化后第 5~ 1 3 0d的南方鲶幼鱼性腺进行组织学观察 ,结果表明 ,在实验条件下 ... 用芳香化酶抑制剂 (Fadrozole)、雌激素受体拮抗剂 (Tamoxifen)对人工孵化的南方鲶 (Silurusmeridionalis)幼鱼进行雄性化诱导处理 (口服 ) ,获得雄鱼。对孵化后第 5~ 1 3 0d的南方鲶幼鱼性腺进行组织学观察 ,结果表明 ,在实验条件下 ,南方鲶性腺分化发生在孵化后 7d左右 ,雌雄性分化过程差异明显。雌鱼卵巢腔在孵化后 1 2d左右形成 ,生殖细胞在孵化后 3 5d左右快速增殖 ,成熟分裂最早发生在孵化后 5 5d左右 ;雄鱼生殖细胞在孵化后 1 3 0d左右快速增殖 ,成熟分裂最早发生在孵化后 1 3 0d左右。雌性性腺分化早于雄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鲶 性腺分化 组织学观察
下载PDF
大黄鱼性腺性别分化的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16
8
作者 游秀容 蔡明夷 +1 位作者 姜永华 王志勇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057-1064,共8页
利用组织学方法研究了大黄鱼的性腺分化和发育规律。大黄鱼受精卵于2009年9月22日开始孵化,孵化水温26℃,育苗水温22.0-25.8℃,养殖水温11.5-25.6℃。20日龄稚鱼(体长17.6-19.2 mm)腹腔中一对原始性腺已经形成。55日龄幼鱼(体长27.5-... 利用组织学方法研究了大黄鱼的性腺分化和发育规律。大黄鱼受精卵于2009年9月22日开始孵化,孵化水温26℃,育苗水温22.0-25.8℃,养殖水温11.5-25.6℃。20日龄稚鱼(体长17.6-19.2 mm)腹腔中一对原始性腺已经形成。55日龄幼鱼(体长27.5-37.0 mm)半数个体性腺中形成成簇发育的卵原细胞群,标志着卵巢解剖学分化开始。减数分裂和卵巢腔的形成同时开始于60日龄(体长28.0-37.2 mm)。120日龄幼鱼(体长39.2-51.0 mm)性腺中,初级卵母细胞出现,标志着卵巢细胞学分化的开始。精巢分化开始于第95日龄(体长38.0-48.0 mm),其解剖学标志为生精导管的形成及体细胞在性腺中的散布方式。145~195日龄,由于水温过低,鱼苗停止生长,期间性腺发育水平没有明显变化。215日龄幼鱼(体长44.0-59.2 mm)性腺中精母细胞的出现标志着精巢细胞学分化的开始。精小叶于230日龄(体长56.2-72.8 mm)形成。由此可见,大黄鱼雌性性腺发育早于雄性性腺,且大黄鱼性腺分化类型属于分化型雌雄异体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性腺分化 发育 组织学观察
下载PDF
非洲鸵鸟食管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13
9
作者 肖传斌 刘忠虎 +3 位作者 梁宏德 党静 高春生 王平利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2-105,共4页
应用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对非洲鸵鸟食管组织结构进行观察并与家禽和哺乳动物的食管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非洲鸵鸟食管黏膜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但角质化不明显,固有膜内食管腺丰富,由腺细胞围成的管泡状腺直接开口于黏膜上皮,分泌大量黏... 应用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对非洲鸵鸟食管组织结构进行观察并与家禽和哺乳动物的食管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非洲鸵鸟食管黏膜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但角质化不明显,固有膜内食管腺丰富,由腺细胞围成的管泡状腺直接开口于黏膜上皮,分泌大量黏液.食管肌层非常发达,分为内环肌、中纵肌、外环肌3层,环肌很厚,与纵肌的比例约为3:1.外膜是一层薄的纤维膜,内含丰富的血管,淋巴组织和神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黏膜上皮 组织学观察 常规石蜡切片 血管 淋巴组织 纤维膜 神经 非洲鸵鸟 家禽 黏液
下载PDF
蓝莓离体叶片胚状体高效发生及其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24
10
作者 崔广荣 陆峰 +3 位作者 曹华龙 刘淼才 丁为群 张子学 《激光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599-607,共9页
以高灌蓝莓试管苗叶片为外植体、以改良WPM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了外源激素TDZ、ZT及其组合对离体叶片胚状体发生的影响,同时也探讨了蔗糖浓度、水解酪蛋白、椰汁等对胚状体发生、丛芽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外源激素TDZ、ZT... 以高灌蓝莓试管苗叶片为外植体、以改良WPM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了外源激素TDZ、ZT及其组合对离体叶片胚状体发生的影响,同时也探讨了蔗糖浓度、水解酪蛋白、椰汁等对胚状体发生、丛芽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外源激素TDZ、ZT及其组合对胚状体的发生频率、丛芽的形成和生长起重要作用;蔗糖浓度对胚状体的发生及丛芽的生长影响较大,而添加有机质则对胚状体的发生及丛芽的生长没有明显影响。适合高灌蓝莓叶片胚状体发生及成苗的培养基为WPM+TDZ 0.04mg/L+ZT 0.25~2.0mg/L+蔗糖20~40g/L,而培养基WPM+ZT 0.5—1.0mg/L+蔗糖20g/L适合于丛芽继代生长。组织学观察表明,蓝莓叶片胚状体发生主要起源于叶上表皮细胞和部分叶肉细胞,可能为多细胞起源,历经多细胞原胚、原球胚、梨形胚、心形胚、子叶胚等发育阶段,并能直接发育成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组织培养 胚状体 组织学观察
下载PDF
长吻鮠幼鱼小瓜虫病的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16
11
作者 陈达丽 张其中 +1 位作者 王志坚 周小扬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78-281,共4页
多子小瓜虫 (Ichthyophthiriusmultifiliis)主要寄生于鱼类皮肤、鳍、颌须、颏须和鳃 ,在长吻幼鱼的肌肉组织边缘发现有多子小瓜虫幼虫寄生 .感染部位均有上皮和结缔组织增生 ,形成白色囊泡 .皮肤和触须上的一些寄生部位糜烂、充血、... 多子小瓜虫 (Ichthyophthiriusmultifiliis)主要寄生于鱼类皮肤、鳍、颌须、颏须和鳃 ,在长吻幼鱼的肌肉组织边缘发现有多子小瓜虫幼虫寄生 .感染部位均有上皮和结缔组织增生 ,形成白色囊泡 .皮肤和触须上的一些寄生部位糜烂、充血、色素层部分缺失 ,鳍条被挤压变形 ,严重感染者鳍、颌须和颏颏有不同程度的缺失 .讨论了该病造成长吻幼鱼致死率高和难治疗的原因以及可能的防治措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吻鮠 幼鱼 多子小瓜虫 组织学观察 人工养殖 寄生虫病
下载PDF
两种常用激素组合下棉花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的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12
12
作者 朱华国 张献龙 +1 位作者 金双侠 刘冠泽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9-166,共8页
MSB培养基添加两种常用植物激素组合,Indole-3-butyric acid(IBA)+kinetin(KT)和2,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2,4-D)+KT,分别命名为IK和DK处理用来诱导陆地棉体细胞胚胎发生。陆地棉品系YZ1下胚轴切段作为外植体在诱导培养基上培养... MSB培养基添加两种常用植物激素组合,Indole-3-butyric acid(IBA)+kinetin(KT)和2,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2,4-D)+KT,分别命名为IK和DK处理用来诱导陆地棉体细胞胚胎发生。陆地棉品系YZ1下胚轴切段作为外植体在诱导培养基上培养4周后,继代到分化培养基上促进体细胞胚胎发生。结果表明,两种处理均有体细胞胚胎发生,其中IK处理上外植体嫁接33 d后就可见体细胞胚出现,分化率高达97.6%,大多数外植体表现为体细胞胚较胚性愈伤早出现。DK处理中体细胞胚胎发生慢,体细胞胚都是经过明显的胚性愈伤发育而来,胚性愈伤分化率明显低于IK处理,仅为28.6%。此外,IK处理中的外植体在培养过程中大部分都出现了须根,而DK处理中则没有。两种处理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DK和IK处理中的体细胞胚分别主要起源于初生形成层和皮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体细胞胚胎发生 组织学观察 植物生长调节剂
下载PDF
麻栎茎段体胚发生和组织学观察初报 被引量:10
13
作者 廖婧 方炎明 虞木奎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75-578,共4页
分别于2010年4月和6月采集同一麻栎母株的成熟茎段,在培养基MS+6-BA 1 mg.L-1+IBA 1 mg.L-1+谷氨酰胺1 000 mg.L-1+脯氨酸500 mg.L-1上诱导体胚发生,选出较好的外植体采集时间。通过组织学和扫描电镜观察,研究麻栎体胚的起源和愈伤组织... 分别于2010年4月和6月采集同一麻栎母株的成熟茎段,在培养基MS+6-BA 1 mg.L-1+IBA 1 mg.L-1+谷氨酰胺1 000 mg.L-1+脯氨酸500 mg.L-1上诱导体胚发生,选出较好的外植体采集时间。通过组织学和扫描电镜观察,研究麻栎体胚的起源和愈伤组织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外植体较好的采集时间为4月。组织切片表明,麻栎体胚具有三种不同的起源方式,起源于愈伤组织内部、表皮或者初生胚性复合体表面;胚性愈伤组织的细胞较小,细胞质浓厚,染色较深,和非胚性组织细胞明显不同。扫描电镜(SEM)观察表明,胚性愈伤组织细胞呈球形,大小均一,多以细胞团形式存在;非胚性愈伤组织细胞无规则形状,细胞间隙较多,大多分散存在,这些可以作为区分两类愈伤组织的典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栎 茎段 体胚发生 组织学观察
下载PDF
禽脑脊髓炎病毒感染雏鸡的病理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淑霞 杨增岐 +3 位作者 季芳 王向鹏 薛登民 赵余放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6-28,共3页
关键词 禽脑脊髓炎病毒 病理特征 组织学观察 雏鸡 病毒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 接触性传染病 晶状体混浊
下载PDF
犬埃里希氏体病的病理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衡 宁章勇 +2 位作者 远立国 邹雨妃 李守军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64-65,97,共3页
犬埃里希氏体病(Canine Ehrlichiosis)是一种蜱传播性的、犬埃里希氏体引起的、临床症状多样的、致死率较高的犬传染性疾病。该病最早发现非洲的阿尔及利亚,由于多以蜱为传染媒介,因此目前常见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临床症状可以表... 犬埃里希氏体病(Canine Ehrlichiosis)是一种蜱传播性的、犬埃里希氏体引起的、临床症状多样的、致死率较高的犬传染性疾病。该病最早发现非洲的阿尔及利亚,由于多以蜱为传染媒介,因此目前常见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临床症状可以表现为厌食、鼻液增多、衄血、贫血、血小板较少、白细胞减少、低蛋白血症及丙球蛋白升高等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学观察 传染性疾病 亚热带地区 病理 临床症状 阿尔及利亚 白细胞减少
下载PDF
局部应用复方红芪对周围神经修复的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9
16
作者 党育 张殿英 +2 位作者 姜保国 徐海林 张宏波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12期1747-1747,1749,共2页
目的通过复方红芪提取液局部用药作用于大鼠损伤后坐骨神经,与神经生长因子(NGF)相比较,来观察复方红芪提取液对周围神经及脊髓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35只成年SD雄性大鼠,取股外侧切口,钳夹造成双侧坐骨神经损伤,随机分为4组,实验组... 目的通过复方红芪提取液局部用药作用于大鼠损伤后坐骨神经,与神经生长因子(NGF)相比较,来观察复方红芪提取液对周围神经及脊髓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35只成年SD雄性大鼠,取股外侧切口,钳夹造成双侧坐骨神经损伤,随机分为4组,实验组创伤后即刻分别于神经损伤局部肌肉间隙内给予复方红芪提取液原药每侧0.4ml,NGF每侧100U,生理盐水每侧0.4ml;正常组不予处理。术后4周行损伤远端神经横切片锇酸染色,计数腓总神经轴索总数目及单位视野再生髓鞘数目,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腓总神经轴索总数目复方红芪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同时显著低于NGF组(P<0.05);单位视野有髓神经纤维数目复方红芪组均数优于对照组但未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5>0.05),NGF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红芪提取液局部应用可有效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红芪提取液 周围神经 神经再生 局部用药 组织学观察
下载PDF
无机诱导因子复合性支架材料修复骨缺损的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10
17
作者 叶茂昌 周来生 +4 位作者 陈柯 胡闻 陈梅梅 李容新 王来平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247-250,共4页
目的:应用无机诱导因子复合性支架材料修复山羊的下颌骨角部大型箱状缺损,研究该材料的成骨性能,探讨其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山羊15只,按4、8、12周3个时间点分为3组,于双侧下颌角手术制备30mm×25mm×10mm的大型箱... 目的:应用无机诱导因子复合性支架材料修复山羊的下颌骨角部大型箱状缺损,研究该材料的成骨性能,探讨其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山羊15只,按4、8、12周3个时间点分为3组,于双侧下颌角手术制备30mm×25mm×10mm的大型箱状缺损,采用自身配对设计,左侧置入支架材料(A组),右侧空白对照(B组)。术后4、8、12周分别处死动物,取缺损修复区和材料—骨界面标本,观察组织动态学。结果:!4~12周A组有进行性成骨、钙化、骨髓形成的过程,而B组骨缺损内为未充满的纤维结缔组织,下缘有不成熟的软骨细胞附着。结论:支架材料有相当良好的生物活性;修复骨缺损显示优良的修复效果;具有临床应用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诱导因子 支架材料 组织学 组织学观察 骨缺损 下颌骨
下载PDF
北方山溪鲵外周血细胞的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9
18
作者 黄敏毅 张育辉 王宏元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87-90,共4页
应用Wright氏染色法和血细胞计数法观察并统计了北方山溪鲵(Batrachuperustibetanus)各种外周血细胞的形态特征和数量比例,同时对北方山溪鲵的血细胞与其他动物进行了比较,从进化和生活环境与血细胞含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 应用Wright氏染色法和血细胞计数法观察并统计了北方山溪鲵(Batrachuperustibetanus)各种外周血细胞的形态特征和数量比例,同时对北方山溪鲵的血细胞与其他动物进行了比较,从进化和生活环境与血细胞含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红细胞多呈椭圆形,长径35~50μm,短径12.5~25μm,细胞核染色质密集.在外周血液中平均含量为7.8×104个/mm3.白细胞多为圆形,平均含量为3.4×103个/mm3.白细胞分类计数的平均值分别是:淋巴细胞占75%;单核细胞占6%;中性粒细胞占9%;嗜酸性粒细胞占4%;嗜碱性粒细胞占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细胞 含量 组织学观察 嗜碱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 单核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北方 方山 形态特征
下载PDF
白菜高效再生系统的建立及其不定芽发生的组织学观察(简报) 被引量:16
19
作者 余小林 叶纨芝 +1 位作者 曹家树 徐淑英 《实验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1-156,共6页
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 ssp.chinensis Maki-no)起源于欧洲的野生芸薹,有许多种和类型,是我国尤其是长江流域及南方各省普遍栽培的重要蔬菜种类之一,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白菜的植株再生频率同其他芸薹属作物相比较低,... 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 ssp.chinensis Maki-no)起源于欧洲的野生芸薹,有许多种和类型,是我国尤其是长江流域及南方各省普遍栽培的重要蔬菜种类之一,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白菜的植株再生频率同其他芸薹属作物相比较低,因此,影响了基因工程技术在白菜品种改良上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 组织培养 器官发生 低温处理 不定芽 再生系统 组织学观察
下载PDF
真皮“生物模板”与自体薄皮复合移植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6
20
作者 向军 胡庆沈 +2 位作者 青春 陆树良 廖镇江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6期492-494,507,共4页
目的探讨真皮“生物模板”移植人体后的动态组织学变化。 方法采用真皮“生物模板”(异体无细胞真皮基质)加自体刃厚皮片复合移植的方法,修复深度烧伤病人切痂后创面,并以单纯自体刃厚皮片移植作对照,分别于术后1、2、3、4、6、8周,3、6... 目的探讨真皮“生物模板”移植人体后的动态组织学变化。 方法采用真皮“生物模板”(异体无细胞真皮基质)加自体刃厚皮片复合移植的方法,修复深度烧伤病人切痂后创面,并以单纯自体刃厚皮片移植作对照,分别于术后1、2、3、4、6、8周,3、6、12个月取组织活检标本84例次;采用HE、Masson’s染色和透射电镜的方法,对创面组织标本进行动态组织学观察。 结果真皮“生物模板”与自体刃厚皮片复合移植后,修复细胞和血管循真皮模板胶原束间隙长入,新生胶原纤维排列较为规则有序,真皮修复后其结构接近正常真皮组织;而单纯自体薄皮移植修复创面后,真皮内胶原纤维排列紊乱。 结论真皮“生物模板”可以诱导包括成纤维细胞等修复细胞长入模板,合成新生的胶原和血管,创面修复后形成具有和正常真皮结构相似的“新生真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皮 生物模板 自体薄皮 移植 组织学观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