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5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尖尾芋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及其乳腺癌细胞毒活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鹏 陈娅 +3 位作者 彭兰淳 郑青竹 彭江丽 彭求贤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2-77,共6页
研究天南星科海芋属植物尖尾芋Alocasia cucullata(Lour.)Schott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波谱学技术进行结构鉴定。采用CCK-8法测试化合物对人乳腺癌MDA-MB-231、MCF-7细胞及小鼠乳腺... 研究天南星科海芋属植物尖尾芋Alocasia cucullata(Lour.)Schott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波谱学技术进行结构鉴定。采用CCK-8法测试化合物对人乳腺癌MDA-MB-231、MCF-7细胞及小鼠乳腺癌4T1细胞的体外细胞毒活性。从尖尾芋根茎石油醚部位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为对羟基苯甲醛(1)、苯甲酸(2)、香草酸乙酯(3)、没食子酸乙酯(4)、7-羟基香豆素(5)、肉豆蔻酸甲酯(6)、角鲨烯(7)、齐墩果酸(8)、熊果酸(9)、香紫苏醇(10)、香紫苏内酯(11)、原儿茶醛(12)、原儿茶酸(13)、二十八烷醇(14)和没食子酸(15),化合物2~15为海芋属首次分离得到,所有化合物均为尖尾芋首次分离得到。乳腺癌细胞毒活性研究显示:化合物4、8和9对3种乳腺癌细胞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尾芋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乳腺癌 细胞毒活性
下载PDF
雷帕霉素对γδT细胞体外增殖和细胞毒活性的影响
2
作者 曾雪娇 张瑞 +1 位作者 谢仁古丽·阿力木 曲建华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与Torin2对人γδT细胞体外培养增殖和细胞毒活性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选择10例健康志愿者,其中男性5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68.0岁(标准差4.7岁)。选择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肿瘤细胞株MEC-1。从志愿者外周静脉血...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与Torin2对人γδT细胞体外培养增殖和细胞毒活性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选择10例健康志愿者,其中男性5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68.0岁(标准差4.7岁)。选择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肿瘤细胞株MEC-1。从志愿者外周静脉血获得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处理获得γδT细胞。体外增殖培养的人γδT细胞在第10天观察细胞形态特征,流式细胞术检测人γδT细胞百分率。γδT细胞分别用100 nmol/L雷帕霉素(雷帕霉素组)和Troin2处理(Troin2组),同时用RPMI 1640培养液作为空白对照(对照组),分别培养24、48 h,计算活细胞数。采用不同效靶比(1∶1、3∶1、9∶1、18∶1、36∶1),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人γδT细胞对MEC-1细胞的杀伤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白细胞介素(IL)-17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苏氨酸激酶(AKT)、磷酸化AKT(p-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磷酸化mTOR(p-mTOR)、起始因子4E结合蛋白1(4EBP-1)的表达。结果扩增前人γδT细胞百分含量为4.70%±1.17%,经10 d扩增且纯化后γδT细胞百分含量为94.20%±2.18%。雷帕霉素组24 h扩增倍数为1.45±0.20,48 h扩增倍数为2.71±0.06,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orin2组24 h扩增倍数为1.14±0.05,48 h扩增倍数为2.09±0.06,均显著低于雷帕霉素组及对照组(P<0.05)。雷帕霉素组γδT细胞的杀伤活性分别为0.05%±0.01%(1∶1)、10.84%±0.88%(3∶1)、23.02%±0.65%(9∶1)、50.74%±2.96%(18∶1)、77.75%±0.55%(36∶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orin2组γδT细胞的杀伤活性分别为0.06%±0.01%(1∶1)、4.06%±0.84%(3∶1)、10.72%±2.97%(9∶1)、18.20%±2.83%(18∶1)、36.18%±2.19%(36∶1),均低于雷帕霉素组及对照组(P<0.05)。雷帕霉素组IL-17表达为(32.7±1.7)%,Troin2组IL-17表达为(12.2±1.4)%,均显著低于对照组(73.1±2.7)%(均P<0.05)。且Troin2组抑制γδT分泌IL-17程度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雷帕霉素组、Troin2组mTOR表达水平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_(雷帕霉素组)=14.23,P<0.05;t_(Troin2组)=11.67,P<0.05);雷帕霉素组、Troin2组p-mTOR表达水平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_(雷帕霉素组)=16.78,P<0.05;t_(Troin2组)=25.31,P<0.05);雷帕霉素组PI3K表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77,P<0.05);AKT表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1,P<0.05);pAKT表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33,P<0.05);4EBP-1表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37,P<0.05)。结论雷帕霉素能在不影响体外人γδT细胞增殖的基础上,增强人γδT细胞对MEC-1细胞的肿瘤杀伤活性并抑制其IL-17的水平,其机制可能与mTOR C1/C2位点之间的负反馈机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帕霉素 ΓΔT细胞 MEC-1 MTOR 细胞介素(IL)-17 细胞增殖 细胞活性 细胞毒活性
下载PDF
毛草龙化学成分及其细胞毒活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曾雨娴 廖广凤 +4 位作者 李金玲 李敏 李兵 朱小勇 卢汝梅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95-1204,共10页
为探究毛草龙(Ludwigia octovalvis)中的活性成分,该研究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C_(18)中低压和半制备液相等色谱方法对毛草龙的80%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并通过MTS法检测单体化合物对5种... 为探究毛草龙(Ludwigia octovalvis)中的活性成分,该研究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C_(18)中低压和半制备液相等色谱方法对毛草龙的80%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并通过MTS法检测单体化合物对5种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1)从毛草龙中分离得到2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南烛木树脂酚(1)、8,8′-bisdihydrosiringenin(2)、5-甲氧基-(-)-异落叶松脂素(3)、(-)-isolariciresinol(4)、3,4′-二甲氧基鞣花酸(5)、3,3′,4′-三甲氧基鞣花酸(6)、1,3,6-tri-O-galloyl-β-glucospyranose(7)、柯里拉京(8)、没食子酸甲酯(9)、没食子酸乙酯(10)、terminaliate A(11)、丁香酸(12)、3-hydroxy-1-(4-hydroxy-3,5-dimethoxyphenyl)-1-propanone(13)、木犀草素(14)、山柰酚(15)、5,8-dihydroxy-7-methoxyflavone(16)、川陈皮素(17)、桔皮素(18)、α-托可醌(19)、5-O-(E)-p-coumaroyl quinic acid ethyl ester(20)。其中,化合物1-5、7、8、11、13、16-2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9、10、12、1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2)化合物19对白血病HL-60细胞显示细胞毒活性,IC_(50)为10.31μmol·L^(-1);化合物6-8、19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显示细胞毒活性,IC_(50)分别为25.82、42.05、36.94、17.54μmol·L^(-1);化合物6、7、11、14、19对肝癌SMMC-7721显示细胞毒活性,IC_(50)分别为24.24、26.35、26.51、33.34、20.44μmol·L^(-1);化合物6和化合物19对乳腺癌MDA-MB-231显示细胞毒活性,IC_(50)分别为34.91、21.13μmol·L^(-1);化合物6、7、19对结肠癌SW480显示细胞毒活性,IC_(50)分别为36.03、39.97、5.52μmol·L^(-1)。该研究结果丰富了毛草龙的化学成分,为毛草龙抗肿瘤活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草龙 壮药 丁香蓼属 α-托可醌 细胞毒活性
下载PDF
大白杜鹃花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细胞毒活性
4
作者 马艳子 程琪 +6 位作者 樊自碧 唐相琴 王莹 陈冰 栾杰 张高红 何江波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5-560,共6页
研究大白杜鹃花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细胞毒活性.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反相RP-18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然后采用CCK-8方法测定化合物的抗肿瘤细胞毒活性.从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并鉴定2... 研究大白杜鹃花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细胞毒活性.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反相RP-18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然后采用CCK-8方法测定化合物的抗肿瘤细胞毒活性.从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并鉴定20个化合物,分别为大白杜鹃花酮(1)、confluentin(2)、omethy-llasiodiplodin(3)、daurichromenes A(4)、arthproliferin B(5)、梫木毒素Ⅰ(6)、梫木毒素Ⅳ(7)、(Z)-9,10-dihydroxy-6,10-dimethyl-5-undecen-2-one(8)、8-hydroxy-6,7-dihydrolinalool(9)、(E)-2,6-dimethyl-2,7-octadiene-1,6-diol(10)、9-hydroxy-4,7-megastigmadien-3-one(11)、吐叶醇(12)、去氢催吐萝芙木醇(13)、蔷薇酸(14)、山柰酚(15)、阿福豆苷(16)、萹蓄苷(17)、香树素-3-O-α-L-阿拉伯糖苷(18)、去甲基丁香色原酮(19)和东莨菪亭(20),以上化合物对A-549、HepG2、Hela-60、MDA-MB-68细胞均无明显毒性.化合物1为新的天然产物,化合物1~5,7~20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杜鹃 肿瘤细胞毒活性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下载PDF
蒙药藜芦的化学成分及其细胞毒活性研究
5
作者 薛晓聪 康敏 +2 位作者 张屏 程杰 包保全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40-144,共5页
目的 研究蒙药藜芦(Veratrum nigrum L.)的化学成分及其细胞毒活性,为阐明蒙药藜芦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反相制备高效液相等方法,对蒙药藜芦的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其理化性质及波谱技术(1D、2D-NMR、HR... 目的 研究蒙药藜芦(Veratrum nigrum L.)的化学成分及其细胞毒活性,为阐明蒙药藜芦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反相制备高效液相等方法,对蒙药藜芦的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其理化性质及波谱技术(1D、2D-NMR、HRMS)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CCK-8法测定单体化合物对3种癌细胞系,包括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人肺癌细胞系(A549)、人结直肠腺癌细胞系(HCT-15)的细胞毒活性。结果 从藜芦的三氯甲烷及乙酸乙酯萃取层分离得到7种化合物,分别为:藜芦定(1)、1α,3β-dihydroxy-5α-jervanin-12-en-11-one(2)、贝母素甲(3)、贝母素乙(4)、西贝碱(5)、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6)、异东莨菪素(7)。细胞毒活性检测结果表明化合物2对HCT-15细胞系有显著的细胞毒活性,化合物4对MCF-7细胞系有中等的细胞毒活性。结论 化合物1首次从内蒙古产藜芦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6为藜芦属内首次分离得到,化合物2和化合物7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4对MCF-7、HCT-15两种细胞系分别具有不同程度的细胞毒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药材 藜芦 化学成分 细胞毒活性
下载PDF
植物多糖增强肿瘤杀伤效应细胞的增殖活性和细胞毒活性 被引量:20
6
作者 魏虎来 姚小健 +1 位作者 赵怀顺 贾正平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0-143,共4页
目的 观察红景天、红芪、地黄、枸杞子、沙参和芦荟的多糖成分对 T- AK细胞增殖活性和杀瘤活性的增强作用。方法 用抗 CD3单抗 ( CD3Mc Ab)和 r IL - 2激活诱生 T- AK细胞 ,观察 6种植物多糖在诱生、扩增和杀瘤过程中对 T- AK细胞增... 目的 观察红景天、红芪、地黄、枸杞子、沙参和芦荟的多糖成分对 T- AK细胞增殖活性和杀瘤活性的增强作用。方法 用抗 CD3单抗 ( CD3Mc Ab)和 r IL - 2激活诱生 T- AK细胞 ,观察 6种植物多糖在诱生、扩增和杀瘤过程中对 T- AK细胞增殖活性、IL- 2 R表达水平以及杀伤 Raji细胞和 L1 2 1 0 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  6种植物多糖( 1~ 10 0 μg/ m L)单独对 T- AK细胞的增殖无明显作用 ,但在 r IL- 2和 CD3Mc Ab存在下 ,可不同程度地增强 T-AK细胞的增殖能力和杀瘤活性 ,并增加 T- AK细胞 IL - 2 R的表达。结论 红景天、红芪、地黄、枸杞子、沙参和芦荟的多糖成分增强 T- AK细胞的增殖和杀伤活性 ,其作用效应与其促进 IL-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糖 T-AK细胞 细胞增殖 IL-2受体 细胞毒活性 植物 中药
下载PDF
海带多糖FGS对小鼠巨噬细胞细胞毒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英慧 曲爱琴 +3 位作者 宋剑秋 王琪琳 徐中平 王海仁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03-403,405,共2页
关键词 海带多糖 FGS 小鼠 巨噬细胞 细胞毒活性 抗肿瘤活性
下载PDF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体外细胞毒活性比较 被引量:18
8
作者 蒋敬庭 吴昌平 +4 位作者 邓海峰 陆明洋 李敏 王赫 吴骏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22-324,共3页
目的比较用多种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与癌性胸水中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的细胞毒活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用不同的细胞因子分别诱导培养CIK和癌性胸水TIL,按常规法计数细胞增殖量,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其细... 目的比较用多种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与癌性胸水中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的细胞毒活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用不同的细胞因子分别诱导培养CIK和癌性胸水TIL,按常规法计数细胞增殖量,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其细胞毒活性。结果诱导培养14d后,CIK细胞毒活性为(76.65±16.78)%,增殖倍数为520±102;TIL细胞毒活性为(55.31±11.02)%,增殖倍数为182±78。结论CIK细胞对K562细胞的细胞毒活性在14d时达峰值,而TIL细胞在21d时才达峰值,且CIK细胞毒活性明显高于TIL细胞,增殖细胞数量也比TIL细胞高。CIK可替代TIL细胞进行胸腔注射治疗癌性胸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淋巴细胞 肿瘤浸润 细胞毒活性
下载PDF
海南16种红树植物的肿瘤细胞毒活性筛选 被引量:13
9
作者 戴好富 梅文莉 +2 位作者 洪葵 曾艳波 庄令 《中国海洋药物》 CAS CSCD 2005年第6期44-46,共3页
目的研究海南红树植物提取物对HeLa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用乙醇对采自海南文昌县的16种红树植物进行提取,所得提取物分散于水中,用醋酸乙酯萃取后得到醋酸乙酯提取物和水提取物;利用MTT法测定各红树植物的提取物对HeLa细胞的生长抑... 目的研究海南红树植物提取物对HeLa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用乙醇对采自海南文昌县的16种红树植物进行提取,所得提取物分散于水中,用醋酸乙酯萃取后得到醋酸乙酯提取物和水提取物;利用MTT法测定各红树植物的提取物对HeLa细胞的生长抑制率。结果共有6种红树植物的醋酸乙酯提取物显示了对HeLa细胞的生长抑制活性,其中卤蕨和银叶树的醋酸乙酯提取物活性较强,IC50分别为6.3μg.mL-1和9.5μg.mL-1。结论16种红树植物中有6种植物的醋酸乙酯提取物对HeLa细胞显示了生长抑制活性,红树植物的水提物均未显示出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植物 肿瘤细胞毒活性 HELA细胞 筛选
下载PDF
ent-贝壳杉烷型二萜化合物的细胞毒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0
作者 张大永 李子元 +2 位作者 施连勇 吴晓明 华维一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911-1917,共7页
详细地概述了各类天然与合成的ent-贝壳杉烷二萜化合物的细胞毒活性研究进展,总结和讨论了这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作用机制以及对多种人癌细胞系的选择性,评述了这类化合物作为抗肿瘤药物的开发潜力,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对其... 详细地概述了各类天然与合成的ent-贝壳杉烷二萜化合物的细胞毒活性研究进展,总结和讨论了这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作用机制以及对多种人癌细胞系的选择性,评述了这类化合物作为抗肿瘤药物的开发潜力,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对其发展前景和研究方向做出了预测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t-贝壳杉烷二萜化合物 细胞毒活性 构效关系 作用机制 肿瘤细胞系选择性
下载PDF
卷柏化学成分及细胞毒活性研究(英文) 被引量:13
11
作者 曹园 吴永平 +2 位作者 温晓舟 翁燕 王强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0-154,共5页
从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Beauv.)Spring)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运用波谱手段分别鉴定为se-laginellin(1)、selaginellin A(2)、selaginellin B(3)、穗花杉双黄酮(4)、sequoiaflavone(5)、去甲银杏双黄酮(6)、银杏双黄酮(7)、异... 从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Beauv.)Spring)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运用波谱手段分别鉴定为se-laginellin(1)、selaginellin A(2)、selaginellin B(3)、穗花杉双黄酮(4)、sequoiaflavone(5)、去甲银杏双黄酮(6)、银杏双黄酮(7)、异银杏双黄酮(8)、扁柏双黄酮(9)、异柳杉双黄酮(10)。其中化合物1、5和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7,8和9显示出选择性的细胞毒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柏 化学成分 selaginellins 双黄酮 细胞毒活性
下载PDF
拟缺香茶菜二萜成分及细胞毒活性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王瀚 丁兰 +2 位作者 刘国安 杨东娟 孙坤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6期54-57,共4页
从甘肃产拟缺香茶菜(Isodon excisoides(Sun ex C.H.Hu)C.Y.Wu et H.W.Li)枝叶中分离得到5个贝壳杉烷型二萜化合物,并利用现代波谱学方法进行了结构鉴定,它们分别为Kamebacetal-A(Ⅰ)、Glaucocalyxin-A(Ⅱ)、Kamebanin(Ⅲ)、Wangzaozin... 从甘肃产拟缺香茶菜(Isodon excisoides(Sun ex C.H.Hu)C.Y.Wu et H.W.Li)枝叶中分离得到5个贝壳杉烷型二萜化合物,并利用现代波谱学方法进行了结构鉴定,它们分别为Kamebacetal-A(Ⅰ)、Glaucocalyxin-A(Ⅱ)、Kamebanin(Ⅲ)、Wangzaozin-A(Ⅳ)和Leukamenin-E(Ⅴ).用SRB法分别进行了体外抗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5种化合物对BEL-7402与HO-8910细胞株均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缺香茶菜 对映-贝壳杉烷二萜 细胞毒活性
下载PDF
一株马兜铃内生真菌Colletotrichum sp.代谢产物中细胞毒活性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杨志钧 殷瑜 +2 位作者 王志强 杨天 陈代杰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29-332,共4页
从马兜铃内生真菌Colletotrichum sp.的大米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经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7-hydroxy-10-oxodehydrodihydrobotrydial(1)、格链孢酚(2)、5-甲氧基格链孢酚(3)、链格孢毒素I(4)、腾毒素(5)和二氢腾毒素(6)。以上... 从马兜铃内生真菌Colletotrichum sp.的大米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经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7-hydroxy-10-oxodehydrodihydrobotrydial(1)、格链孢酚(2)、5-甲氧基格链孢酚(3)、链格孢毒素I(4)、腾毒素(5)和二氢腾毒素(6)。以上化合物均为从该菌属中首次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4对肺癌细胞和乳腺癌细胞有一定的细胞毒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兜铃 COLLETOTRICHUM sp. 细胞毒活性
下载PDF
一株红树内生真菌Nigrospora sp.中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细胞毒活性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魏美燕 李尚德 +3 位作者 袁宁宁 梁丽萍 佘志刚 林永成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9-62,共4页
对采自湛江红树林内生真菌Nigrospora sp.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了首次研究。利用硅胶柱层析、制备薄层层析和重结晶等方法,从该菌培养液的乙酸乙酯相中分离得到3个聚酮类次级代谢产物,运用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分别为Griseofulvin(1),Ve... 对采自湛江红树林内生真菌Nigrospora sp.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了首次研究。利用硅胶柱层析、制备薄层层析和重结晶等方法,从该菌培养液的乙酸乙酯相中分离得到3个聚酮类次级代谢产物,运用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分别为Griseofulvin(1),Vermixocin B(2)和Tenellic acid A(1)。化合物1的立体结构还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进一步得以确定。体外细胞毒活性测试表明,化合物1对人口腔表皮样癌(鳞癌)细胞KB,人口腔鳞癌多药耐药细胞KBV200,和人肺腺癌细胞A549的细胞毒活性IC50分别为8.23,9.10和14.26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内生真菌 次级代谢产物 细胞毒活性 单晶X-ray
下载PDF
香鳞毛蕨的化学成分及其细胞毒活性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彦龙 付海燕 +3 位作者 张莹莹 宋庆宇 徐文华 匡海学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48-651,共4页
目的 研究香鳞毛蕨中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方法 利用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现代技术对香鳞毛蕨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现代波谱技术并辅以化学方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MTT法测定化合物对Bel-7402、HCT-8及A-... 目的 研究香鳞毛蕨中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方法 利用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现代技术对香鳞毛蕨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现代波谱技术并辅以化学方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MTT法测定化合物对Bel-7402、HCT-8及A-549的细胞毒活性。结果 共鉴定出4个化合物,分别为京尼平苷(geniposide,Ⅰ)、3S,5R,6R,7E,9S-四甲基环己烯型单萜-7-烯-3,5,6-9-四羟基-3-O-β-D-葡萄吡喃糖苷(3S,5R,6R,7E,9S—megastigman-7-ene-3,5,6,9-tetrol-3-O-β-D-glucopyranoside,Ⅱ)、(6S,9R)-3-酮-α-紫罗兰醇-9-O-β-D-葡萄吡喃糖苷[(6S,9R)-3-oxo-α-ionol-9-O-β-D-glucopyranoside,Ⅲ]、香鳞毛蕨苷a(fragranosidea,Ⅳ)。结论 化合物Ⅳ为新化合物,化合物Ⅰ~Ⅲ在鳞毛蕨属植物中均为首次发现。药理实验表明,化合物Ⅰ、Ⅲ具有显著的细胞毒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鳞毛蕨 香鳞毛蕨苷a 细胞毒活性
下载PDF
青龙衣中细胞毒活性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董梅 袁日 +1 位作者 齐凤琴 李廷利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11年第5期805-808,共4页
利用各种化学及色谱技术从青龙衣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手段分别鉴定为2-羟基-1,4-萘醌(2-hydroxy-1,4-naphthoquinone,1)、5-羟基-1,4-萘醌(5-hydroxy-1,4-naphthoquinone,2)、2,5-二羟基-1,4-萘醌(2,5-dihydroxy-... 利用各种化学及色谱技术从青龙衣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手段分别鉴定为2-羟基-1,4-萘醌(2-hydroxy-1,4-naphthoquinone,1)、5-羟基-1,4-萘醌(5-hydroxy-1,4-naphthoquinone,2)、2,5-二羟基-1,4-萘醌(2,5-dihydroxy-1,4-naphthoquinone,3)、3,5-二羟基-1,4-萘醌(2,5-dihydroxy-1,4-naphthoquinone,4)、5,8-二羟基-1,4-萘醌(2,5-dihydroxy-1,4-naphthoquinone,5)、5-甲氧基-1,4-萘醌(5-methoxy-1,4-naphthoquinone,6)、5,7-二羟基色原酮(5,7-dihydroxychromone,7)、异香草酸(isovanillic acid,8)、没食子酸(gallic acid,9)、β-谷甾醇(β-sitosterol,10)和β-胡萝卜苷(β-daucosterol,11)。化合物3、4、6~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细胞毒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3和4对HepG2细胞表现出强的抑制作用,IC50值分别为5.0±0.6μmol/L和7.0±0.5μmol/L;2和5能显著抑制HL-60细胞的增殖,IC50值分别为9.3±1.2μmol/L和2.3±0.2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龙衣 化学成分 萘醌类 结构鉴定 细胞毒活性
下载PDF
毛姜花中的细胞毒活性二萜成分 被引量:8
17
作者 赵庆 邹澄 +3 位作者 余琴 赵声定 何红平 郝小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20-1225,共6页
从毛姜花(Hedychium villosum Wall.)中分离得到1个新二萜(1)和1个已知二萜(3).新二萜命名为Villosumcoronarin,该化合物在氯仿或甲醇溶液中发生异构化,部分转化为其差向异构体1';其平面结构经质谱、红外光谱、氢谱、碳谱及无畸变... 从毛姜花(Hedychium villosum Wall.)中分离得到1个新二萜(1)和1个已知二萜(3).新二萜命名为Villosumcoronarin,该化合物在氯仿或甲醇溶液中发生异构化,部分转化为其差向异构体1';其平面结构经质谱、红外光谱、氢谱、碳谱及无畸变极化转移增强技术(DEPT)、氢氢相关谱(1H-1H COSY)和异核多键相关谱(HMBC)等方法确证;其相对构型由氢谱、ROESY及量化计算确证.化合物3用琼斯试剂氧化后得到化合物4.生物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化合物1对人白血病细胞株(HL-60)和肝癌细胞株(SMMC-7721)具有强的细胞毒活性,其活性超过阳性对照顺铂(DDP).化合物4对HL-60和SMMC-7721细胞具有显著的细胞毒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姜花 二萜 细胞毒活性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及exosomes体外诱导抗脑胶质瘤细胞毒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杜英 陈绍倩 +5 位作者 黄玉敏 孙蕾 王鑫 顾巧丽 杨波 董子明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64-667,共4页
目的探讨负载肿瘤抗原的树突状细胞(DCs)及其衍生exosomes诱导T细胞活化和特异性肿瘤杀伤的作用。方法将患者静脉血单个核细胞经GM-CSF、IL-4诱导产生DCs,收集培养上清液,超速离心法制备exosomes。流式细胞术检测DCs表面标志表达,用SDS-... 目的探讨负载肿瘤抗原的树突状细胞(DCs)及其衍生exosomes诱导T细胞活化和特异性肿瘤杀伤的作用。方法将患者静脉血单个核细胞经GM-CSF、IL-4诱导产生DCs,收集培养上清液,超速离心法制备exosomes。流式细胞术检测DCs表面标志表达,用SDS-PAGE和western-blot检测exosomes携带MHC和共刺激分子的情况。MTT法观察DCs及exosomes对T细胞促增殖作用和CTL体外杀伤活性。结果肿瘤抗原致敏的DC高表达MHC-Ⅰ、MHC-Ⅱ、CD54、CD80和CD86,与抗原致敏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DC衍生的exosomes表达MHC-Ⅱ、CD54和CD86,并显著引起T细胞扩增和细胞毒效应,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从脑胶质瘤患者静脉血诱导出高表达MHC和共刺激分子的DCs以及exosomes,具有活化T细胞并产生特异性细胞毒活性的功能,有望成为临床治疗脑胶质瘤有效的新疫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EXOSOMES 脑胶质瘤 细胞毒活性
下载PDF
异维A酸糖基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细胞毒活性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向建南 陈超越 +6 位作者 蒋历辉 周后相 尹凯 邓小强 陈静 何晓晓 王柯敏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497-1502,共6页
采用两种方法合成了2类新的异维A酸糖基衍生物(5a^5d,6a,10a^10c,11a),并进行了结构表征与确认.采用MTT法测试了它们对肺癌细胞(A549)等的细胞毒活性.结果显示,含有糖苷结构的异维A酸衍生物明显比含有糖酯结构的异维A酸衍生物具有更好... 采用两种方法合成了2类新的异维A酸糖基衍生物(5a^5d,6a,10a^10c,11a),并进行了结构表征与确认.采用MTT法测试了它们对肺癌细胞(A549)等的细胞毒活性.结果显示,含有糖苷结构的异维A酸衍生物明显比含有糖酯结构的异维A酸衍生物具有更好的细胞毒活性;将糖环上的乙酰基脱去后,相应的化合物活性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维A酸 维甲类化合物 糖酯 细胞毒活性
下载PDF
海南红树林的微生物生态分布及细胞毒活性评价 被引量:30
20
作者 陈华 洪葵 +1 位作者 庄令 钟秋平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6年第1期59-63,共5页
从海南清澜港18种红树和4种半红树植物的土壤、根、叶和果中分离微生物,利用目测法对微生物发酵液进行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毒活性筛选。结果表明,从银叶树(Heritieralittoralis)、黄槿(Hibicustilisaceus)和杯萼海桑(Sonneratiaalba)中... 从海南清澜港18种红树和4种半红树植物的土壤、根、叶和果中分离微生物,利用目测法对微生物发酵液进行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毒活性筛选。结果表明,从银叶树(Heritieralittoralis)、黄槿(Hibicustilisaceus)和杯萼海桑(Sonneratiaalba)中分离筛选得到的总菌数和活性菌株高于其他被研究的红树品种。在所采集的土壤、根、叶和果的样品中,红树林土壤中含有最多的强细胞毒活性菌株,其次是根,叶和果中的数量最低。不同样品类型以及细菌、放线菌、真菌等不同微生物类型与细胞毒活性之间有显著相关性,分别从土壤样品类型和放线菌微生物类型获得最高比例的活性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海洋微生物 细胞毒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