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盖蒂《华沙之秋》的织体结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庆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111-117,共7页
利盖蒂是20世纪最具创造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作品在理念与手法方面都多有新意。事实上,除了在以往研究者比较关注的节奏、音色等方面外,利盖蒂在对织体的处理方面也独具匠心,而这些独特处理尚未引起研究者足够的关注。本文以其最著名... 利盖蒂是20世纪最具创造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作品在理念与手法方面都多有新意。事实上,除了在以往研究者比较关注的节奏、音色等方面外,利盖蒂在对织体的处理方面也独具匠心,而这些独特处理尚未引起研究者足够的关注。本文以其最著名的练习曲《华沙之秋》为切入点,探讨了利盖蒂通过织体质、量、空间、密度的变化来形成音乐结构力,以及通过织体变奏来赋予音乐个性与对比的手法,希望以这样的分析对相关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盖蒂 《华沙之秋》 织体的质与量 织体空间 织体密度 织体变奏
下载PDF
论音乐织体的构成要素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庆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7-39,共13页
织体是构成音乐的重要因素。但国内外对织体的研究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远未充分展开。而展开理论研究的基础,需要有一整套清晰界定的术语、概念体系。本文通过对织体形态的剖析,并以和声研究、旋律研究为参照,提出了研究织体最基本的... 织体是构成音乐的重要因素。但国内外对织体的研究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远未充分展开。而展开理论研究的基础,需要有一整套清晰界定的术语、概念体系。本文通过对织体形态的剖析,并以和声研究、旋律研究为参照,提出了研究织体最基本的四个概念:织体的质、织体的量、织体的空间、织体的密度,并通过大量的实例与理论的剖析,深入地探讨了这四个概念的意义及其相互关系,籍此为织体研究的展开打下必要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织体 织体的质 织体的量 织体空间 织体的密度
下载PDF
构筑在时间中的空间——彼得•艾特沃施小提琴协奏曲《七》研究
3
作者 王姿肖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49-65,共17页
彼得·艾特沃施(Péter E?tv?s,1944-),匈牙利20世纪以来最重要的作曲家、指挥家之一,其小提琴协奏曲《七》(Seven)受瑞士琉森音乐节管弦乐团与日本NHK交响乐团的委约,创作于2006年,作品为纪念在2003年美国哥伦比亚号失事航天... 彼得·艾特沃施(Péter E?tv?s,1944-),匈牙利20世纪以来最重要的作曲家、指挥家之一,其小提琴协奏曲《七》(Seven)受瑞士琉森音乐节管弦乐团与日本NHK交响乐团的委约,创作于2006年,作品为纪念在2003年美国哥伦比亚号失事航天飞机中丧生的七位宇航员而作。本文以作品《七》为研究对象,以作曲家创作背景为基础,分析重点聚焦于"乐器分布造成的音响空间"及与其对应的特殊化写作上,并将其他音乐要素统一到空间的维度中,以期揭示作曲家创作的思维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彼得•艾特沃施 小提琴协奏曲《七》 音响空间 音高空间 织体空间 创作思维
下载PDF
音乐织体的写作训练
4
作者 姚恒璐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30-34,共5页
学习作曲技术的人都知道,当你基本上掌握了四部和声的写作原则时,还不能说就学会了作曲,就可以直接进入多声部音乐的创作过程,因为"纵向式的和声"在使用中只是原始的和声骨干,只能起到"打点"的伴奏作用,缺乏实际丰... 学习作曲技术的人都知道,当你基本上掌握了四部和声的写作原则时,还不能说就学会了作曲,就可以直接进入多声部音乐的创作过程,因为"纵向式的和声"在使用中只是原始的和声骨干,只能起到"打点"的伴奏作用,缺乏实际丰富的音乐表现力。本文谈到如何将原始的和声转化为音乐创作中的"音响布局"织体,其写作的要点及其与原生态和声的关系。在音乐的多声部写作中,织体作为多声部的载体,它的形态直接关系到音响的运动方式,因此既要顾及纵向的和声功能,也要设计横向的旋律线条。在实际的音乐创作中,配置连接得当的和声背景犹如敦实的底色,而活跃在前台的音乐织体,是达到横向线形化、纵向节奏互补的多声部音响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体/时间与空间/分层写作/和弦分解/管弦乐缩谱
下载PDF
Histology of the Body Wall of the Piscine Leech, Cystibranchus mastacembeli (Hirudinea: Piscicolidae)
5
作者 Zohair Ibraheem Fattohy Rahemo Narmin Rafiq Hamad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B)》 2013年第2期136-143,共8页
The histology of the body wall of the fish parasitic leech, Cystibranchus masstacembeli Rahemo, 1989 collected from freshwater eel, Mastacembelus simach was investigated. The body wall found consists of five layers, n... The histology of the body wall of the fish parasitic leech, Cystibranchus masstacembeli Rahemo, 1989 collected from freshwater eel, Mastacembelus simach was investigated. The body wall found consists of five layers, namely: cuticle, epidermis, dennis, muscle layer and botryoidal tissue. Cuticle is very thin layer, casting was evident in some sections, annulation was also seen in longitudinal sections, some time with sensory structures inside the crypts. Epidermis with hammer-shaped ceils, these cells are broad towards the outer and narrower towards their inner ends. In some sections intensively stained haematoxylin-eosin granules from which neck-like tubes leads with filiform projections outward to open to the exterior by minute apertures. Dermis is thicker than epidermis, with distinct large cells connected by a connective tissue and some muscle fibers, also large vacuoles or empty vesicles were detected which are haemocoelomic capillaries, which along with those situated in the epidermis make a respiratory membrane of this leech. Muscle layer consists of outer circular and inner longitudinal, the later is more abundant and occupies more space than the circular. Botryoidal tissue fills the spaces between body wall and inner intestinal or crop diverticulae, its tissue is composed of more or less rounded cells, more eosinophilic cytoplasm but with dark nuclei, intermingled with small oblique or radial muscle fibers, haemocoelomic spaces were also evident in this lay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STOLOGY body wall FISHE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