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8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博雅教育的高校图书馆经典教育空间构建与服务实践研究
1
作者 王馨 《图书馆学刊》 2024年第1期86-90,共5页
基于博雅教育理念,从美国名著教育实践模式中汲取经验,思变图书馆的空间服务,实现“图书馆+经典教育课程”模式。经典教育空间要把读者的注意力从海量馆藏文献引导到小范围经典著作,通过课程设计形成阅读引导策略,培训图书馆员的阅读能... 基于博雅教育理念,从美国名著教育实践模式中汲取经验,思变图书馆的空间服务,实现“图书馆+经典教育课程”模式。经典教育空间要把读者的注意力从海量馆藏文献引导到小范围经典著作,通过课程设计形成阅读引导策略,培训图书馆员的阅读能力,实现阅读推广活动与经典教育课程实施及考核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雅教育 图书馆空间 经典教育 阅读推广
下载PDF
21世纪儒家经典教育,家在何方?
2
作者 祝安顺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24年第5期35-44,共10页
21世纪儒家经典有无可能回归未来中国教育中,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思想理论问题,更是近代百年迫切需要解决的教育实践问题。与其悲悯儒家经典的物化或者虚化,不如探讨其回归中国教育的可能性。就当代社会各类组织机构来说,... 21世纪儒家经典有无可能回归未来中国教育中,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思想理论问题,更是近代百年迫切需要解决的教育实践问题。与其悲悯儒家经典的物化或者虚化,不如探讨其回归中国教育的可能性。就当代社会各类组织机构来说,儒家经典作为一种深厚的文化教育资源,回归学校是一条可行的优先之路,家庭、社区在未来也有可能参与进来,其他社会组织机构则有待观察,而走儒教之路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但如果要实现儒家经典教育的适度回归,则需要聚合所有社会组织机构的资源力量。儒家经典回归中国教育有着历史经验、实践案例、课程资源和文化思想的多重根据。21世纪前半个世纪是儒家经典教育回归的历史转折期和机遇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经典教育 家庭和社区 社会组织机构 学校
下载PDF
任继愈:经典教育与人才培养
3
作者 袁玮 《女报》 2024年第4期142-144,共3页
经典教育是一种基于传统文化和经典著作的教育模式,经典教育的核心在于人文精神,任继愈将经典教育视作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奠基工程,将经典文化建设视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一环,经典文化建设旨在从古今中外的文化典籍... 经典教育是一种基于传统文化和经典著作的教育模式,经典教育的核心在于人文精神,任继愈将经典教育视作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奠基工程,将经典文化建设视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一环,经典文化建设旨在从古今中外的文化典籍中获取知识源泉,即依托一切有价值的先进文化,加以改造,为我所用。全球化背景下,教育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未来和发展,长期以来经典进校园、进教材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如何对经典的价值和内容进行时代性的选择和构建,而非单方面的接收,仍需细致的分析研究。因此,本文旨在探讨经典教育的特点和其在现代教育中的必要性的同时,进一步思考如何实现经典价值的创新性转化,将其转化为培养人才的现实推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教育 人文精神 传统文化。
下载PDF
新媒体环境下民办高校开展国学经典教育的有效路径研究——以赣鄱文化经典课程为例
4
作者 陈凤凤 沈丽 《新闻研究导刊》 2023年第6期47-49,共3页
在当今教育领域,受实用化潮流的影响,国学经典的地位和价值被忽视或被误解,这种现象在一些民办高校内尤为明显。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新媒体的普及,民办高校如何开展国学经典教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文章选取某民办高校的赣鄱文化经典课... 在当今教育领域,受实用化潮流的影响,国学经典的地位和价值被忽视或被误解,这种现象在一些民办高校内尤为明显。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新媒体的普及,民办高校如何开展国学经典教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文章选取某民办高校的赣鄱文化经典课程,通过将该课程迁移到新媒体平台上进行在线授课和学习,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学生对该课程的反馈和评价,以及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兴趣情况等数据,对该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进而分析民办高校大学生对国学经典的认知现状,探讨新媒体环境下国学经典教育的意义。此外,文章还从加强国学经典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设计切实可行的国学经典课程、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等方面提出改进民办高校赣鄱文化经典教育的建议,旨在为民办高校开展国学经典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并为推动地方文化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一定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环境 民办高校 国学经典教育 赣鄱文化 路径
下载PDF
国学经典教育与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结合研究
5
作者 刘欢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 2023年第9期36-39,共4页
国学经典是中国浩瀚五千年文明积淀的核心,是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伟大成就,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的经典著作,是无数古人的智慧凝结而成。虽然国学经典博大精深,但又有人认为国学经典在学习上存在枯燥无味,所以把国学经典与学前教育专业... 国学经典是中国浩瀚五千年文明积淀的核心,是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伟大成就,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的经典著作,是无数古人的智慧凝结而成。虽然国学经典博大精深,但又有人认为国学经典在学习上存在枯燥无味,所以把国学经典与学前教育专业结合应用到声乐课程中,让国学经典渗入进高职院校学前教育声乐课程中,这对学前教育声乐和国学经典的学习都有重要意义。把国学经典应用到教学上,可以提高幼儿教师在教学上的国学教育素质,可以改正以往对国学文化传统的背诵方法,抛弃传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通过咏唱、特别吟诵等方法技巧,根据节奏旋律的特点可以真实生动地感受国学经典的内涵和魅力,用新的教学方式去吸引学生的兴趣,可以提高教学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学经典教育 学前教育 声乐课程
下载PDF
大学语文课程与经典教育
6
作者 刘芝庆 《华夏文化》 2023年第3期56-58,共3页
在《庄子》里,有则西施病心的故事,某人(里之丑人,即俗称的“东施效颦”)模仿西施,结果吓得村民不敢出门。一般多以为是里人长相不佳,画虎不成反类犬,好像外型才是主因。其实不是,书中已明确告诉我们答案:“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在《庄子》里,有则西施病心的故事,某人(里之丑人,即俗称的“东施效颦”)模仿西施,结果吓得村民不敢出门。一般多以为是里人长相不佳,画虎不成反类犬,好像外型才是主因。其实不是,书中已明确告诉我们答案:“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用最简单的话来讲,美与丑,不是这则故事的核心,只是呈现的外相罢了。重点是,里人不够了解自己。因为不了解自己,所以不知道自己的长处,因为不清楚自己的特长,所以会去模仿不适合自己的事物,会跟着潮流走,不断追逐、跟风,失去了自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教育 东施效颦 大学语文课程 《庄子》 美与丑 西施 模仿
下载PDF
国学经典教育融入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研究
7
作者 林明华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第41期109-112,共4页
国学经典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国学经典教育融入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能汲取传统文化精髓,以此促进学生自身素养和能力的提高。阐述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国学经典教育融入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能汲取传统文化精髓,以此促进学生自身素养和能力的提高。阐述国学经典教育融入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中的重要意义,随后概述了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国学经典教育教学的现状,针对现状中反映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希望能为相关教师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学经典教育 学前教育 研究
下载PDF
经典教育研究与经典阅读推广 被引量:7
8
作者 王丽丽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14年第6期24-27,共4页
经典教育是美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近年来我国高校教育改革关注热点之一,而经典教育的重要内容就是经典阅读。文章通过对中美经典教育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介绍,提出经典教育,尤其是经典阅读,要求国内图书馆进一步开展阅读推广。
关键词 经典教育 名著运动 经典阅读 阅读推广 美国经典教育
下载PDF
经典诵读如何才能不变异——以《经典教育让生命有根》为中心
9
作者 龙其林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157-160,共4页
"经典诵读"的倡导和论争有比较长的过程,学界一般将其源头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批著名知识分子的主张,以后的研究也大多在精英知识分子之间进行。《经典教育让生命有根》摆脱精英知识分子的理论研究窠臼,汲取各地经典诵... "经典诵读"的倡导和论争有比较长的过程,学界一般将其源头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批著名知识分子的主张,以后的研究也大多在精英知识分子之间进行。《经典教育让生命有根》摆脱精英知识分子的理论研究窠臼,汲取各地经典诵读实践的经验和方法,形成了一种开放、多元的经典教育理念。对这些经典教育理念的历史分析将突破以往经典诵读研究中的某种思维定势,为经典教育研究开拓新的空间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教育让生命有根》 经典诵读 经典教育 阅读方法
下载PDF
高校图书馆设立经典阅览室与经典教育 被引量:53
10
作者 王余光 王媛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14年第6期5-10,共6页
论文分析了人才培养过程中阅读经典的重要性,进而对高校图书馆中开设经典阅览室和进行经典教育的必要性进行阐述,并从经典书目选择、空间功能设计、馆员配置、经典阅读活动开展等方面给出可供参考的高校图书馆经典阅览室设计方案。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经典阅览室 经典教育 大学生经典阅读
下载PDF
国学经典教育的尺度与分寸 被引量:40
11
作者 杜霞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18,共6页
面对围绕国学经典教育所产生的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状态,应重新确立中小学国学经典教育的尺度与分寸。从价值功能上看,应科学理性地看待国学经典教育的功用,而不是一味地追捧或贬损;从资源选择和设计上看,应在保持传统文化根气的同时... 面对围绕国学经典教育所产生的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状态,应重新确立中小学国学经典教育的尺度与分寸。从价值功能上看,应科学理性地看待国学经典教育的功用,而不是一味地追捧或贬损;从资源选择和设计上看,应在保持传统文化根气的同时与现代观念意识进行智慧对接与整合,而不是简单地泥古、复古、照搬经典;具体到教学方式和作用途径上,则应力求让国学经典教育成为"唤醒"与"激励",而不是"灌输"与"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教育 中小学
下载PDF
全球化语境中的经典教育 被引量:33
12
作者 潘庆玉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3-8,共6页
全球化对教育的冲击是多方面的,最根本、最重要是西方价值霸权、文化帝国主义与英语霸权。经典教育是应对全球化挑战所必需的选择之一。课程内容的生活化不仅不能成为反对经典教育的理由,而且反过来,它还是为经典教育进行辩护的有力武... 全球化对教育的冲击是多方面的,最根本、最重要是西方价值霸权、文化帝国主义与英语霸权。经典教育是应对全球化挑战所必需的选择之一。课程内容的生活化不仅不能成为反对经典教育的理由,而且反过来,它还是为经典教育进行辩护的有力武器。在全球化语境中,经典教育是主体文化精神从自在走向自觉,从潜在走向现实,从感悟转化为创造的过程,是培育、生成、壮大具有世界文化竞争力的中国民族精神的过程。经典教育的哲学辩护既不能是儒家的守成主义,也不能是永恒主义的复古主义,而应当是开放的语言哲学、文化哲学与哲学解释学的辩护。在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框架内,经典课程可以以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方式单独开设,其目的不在于应试,而在文化陶冶。哲学解释学为我们提供了经典阅读的方法论,经典教育实施的主要途径是阅读、体验、对话、阐释、评价、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经典教育 课程内容 主体文化精神 地方课程 经典阅读
下载PDF
专题研讨:国学经典教育的关键路径 被引量:5
13
作者 管贤强 陈晓波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0-23,共4页
当前,通过学习国学经典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传承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已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凸显了国学经典教育在文化育人中的重要作用。由于国学经典教育悠久的教育传统,实施中承载的文化使命,自上而下... 当前,通过学习国学经典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传承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已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凸显了国学经典教育在文化育人中的重要作用。由于国学经典教育悠久的教育传统,实施中承载的文化使命,自上而下行政的推动,以及市场媒体的推波助澜,使得目前国学经典教育“面”铺得宽广,课程与教材样式繁多,参与主体广泛多元,活动开展如火如荼,或吟诵表演,或复古读经,或道德实践,但仍缺少深层研制立足素养的实践成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教育 国学 关键路径 专题研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优秀文化传统 语文素养 道德实践
下载PDF
文学经典教育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彭书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35-240,共6页
文学经典教育是人文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实现大学生人文素质发展的重要途径。文学经典之所以能担当此任,主要是由文学经典本身的普适性、内涵丰富性、无限可读性、原创性、开放性、跨越性、权威性等价值特征所决定的。文学经典的当前危机... 文学经典教育是人文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实现大学生人文素质发展的重要途径。文学经典之所以能担当此任,主要是由文学经典本身的普适性、内涵丰富性、无限可读性、原创性、开放性、跨越性、权威性等价值特征所决定的。文学经典的当前危机并非其本身价值的危机,而是整个人文语境的危机与"人的精神危机"。文学经典教育对于当代高素质人才培养有重要的价值。它可以对高素质人才进行"中国心"教育、创造力教育、意志力教育、情感力教育、审美力教育,而这些共同构成了人才的软实力。学生因为受了文学经典教育,才更加充满人文灵性和创造力,人生才更加丰富多彩。文学经典教育要摆脱当前的困境、重现文学经典的价值魅力,应寄希望于整体人文环境的改善和经典研读方法与传播方式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教育 文学经典教育 时代价值
下载PDF
西方经典教育的历史、模式与经验--以美国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晨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9-27,共9页
现代美国组织化经典教育起源于哥伦比亚大学名著课程,并通过名著阅读运动逐渐成为美国高等教育、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组成部分。经典教育在其发展过程中体现了其与西方现代社会、文化和教育变迁反思的复杂关系,在其背后隐含着古今之争... 现代美国组织化经典教育起源于哥伦比亚大学名著课程,并通过名著阅读运动逐渐成为美国高等教育、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组成部分。经典教育在其发展过程中体现了其与西方现代社会、文化和教育变迁反思的复杂关系,在其背后隐含着古今之争以及理性进步主义,历史相对主义和绝对主义三种立场。这三种立场影响了经典教育的存毁、经典著作的选择及理解方式和经典教育的模式,并演化出大众式和精英式的冲突。经典教育重点在于理解其核心是价值观念冲突,从而选择自己的立场,并理解这一立场与现实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教育 古今之争 名著阅读运动 相对主义
下载PDF
开放的经典教育与新世纪文学生态 被引量:6
16
作者 宋炳辉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2-48,共7页
文学生态与文学教育休戚相关,唇齿联动,当代文学的教育现状是新世纪文学生态危机的集中体现。身处知识膨胀、价值多元和文化转型的时代,开放性的经典教育和当代文学的参与性教育是文学教育的重要两翼。文学教育现状的改变,与新世纪文学... 文学生态与文学教育休戚相关,唇齿联动,当代文学的教育现状是新世纪文学生态危机的集中体现。身处知识膨胀、价值多元和文化转型的时代,开放性的经典教育和当代文学的参与性教育是文学教育的重要两翼。文学教育现状的改变,与新世纪文学生态的发展趋势密切相关,它需要人文教育的整体努力,更需要文学各分支学科的通力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教育 解构与重建 文学生态
下载PDF
大学通识教育中经典教育的挑战与因应 被引量:7
17
作者 黄俊杰 《高教发展与评估》 CSSCI 2008年第2期1-3,共3页
大学通识教育中的经典教育,在理论上必须面对许多挑战。因为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多半是经典作者亲身体验的心路历程的表述。对于21世纪大学生的心灵而言,对经典的理解就出现以下问题:一是当今大学生与历史上经典作者之身体的社会文化特... 大学通识教育中的经典教育,在理论上必须面对许多挑战。因为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多半是经典作者亲身体验的心路历程的表述。对于21世纪大学生的心灵而言,对经典的理解就出现以下问题:一是当今大学生与历史上经典作者之身体的社会文化特质而导致的"体知"经验难以沟通或传承。二是经典作者经由"体知"所得的"分殊"如何提炼而为"理一"。本人认为,首先是经典教育的教学应"入乎其内"而又"出乎其外"。其次是以戏剧的方式,重现经典的思想世界与人物的行谊,使大学生经由读经而"神入"经典人物的心路历程,再进而经由表演而"体知"经典人物的苦与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教育 通识教育 经典教育
下载PDF
“一带一路”背景下推动中医经典教育走出去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云慧 田芷柠 +3 位作者 张天娥 刘丹 万鹏 高永翔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年第3期1-2,16,共3页
"一带一路"战略为中医药走向世界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本文从重要意义、人才培养、慕课平台、内外联动、数字教材、评价体系等6方面介绍了关于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推动中医经典教育走出去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中医经典教育 走出去
下载PDF
中华传统经典教育的现代建构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伟明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64-67,共4页
面对现代化过程中人们对传统经典的疏离、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文化霸权的渗透和市场化浪潮带来的文化格调危机,中华传统经典教育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对保持民族文化主体性以及对文化格调的提升意义重大。在教育目的上要培养融历史... 面对现代化过程中人们对传统经典的疏离、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文化霸权的渗透和市场化浪潮带来的文化格调危机,中华传统经典教育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对保持民族文化主体性以及对文化格调的提升意义重大。在教育目的上要培养融历史底蕴与现代精神为一体的国民人格,在制度安排上要确保中华传统经典教育的基础性与稳定性,在教育主体方面应建设一支具有深厚文化学养的师资队伍,在教育内容方面应构建话语、知识和价值三位一体的内容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传统 经典教育 现代建构 实施路径
下载PDF
经典教育与大众文化融合的解释学路向 被引量:3
20
作者 史洁 张曙光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1-49,共9页
在大众文化流行时代,经典教育必然走向与大众文化融合之路。既要遵循经典作品的"真理性要求",发挥其持久而有效的影响力,又要适应大众文化的传播方式,借以激发经典作品的生机与活力,这是经典教育与大众文化融合的解释学辩证... 在大众文化流行时代,经典教育必然走向与大众文化融合之路。既要遵循经典作品的"真理性要求",发挥其持久而有效的影响力,又要适应大众文化的传播方式,借以激发经典作品的生机与活力,这是经典教育与大众文化融合的解释学辩证结构。经典作品面向大众文化的开放,体现了意义解释的新方式和经典教育的新观念。"意志和心灵高远的旨趣"是判断经典作品改编和传播的价值尺度,经典教育与大众文化融合的根本目的在于发挥经典作品滋养心灵、启迪智慧、促进生命成长的影响力。偏离经典作品意义的"戏说"或"大话",是一种庸俗化、畸形化的解读或传播方式,自然也就偏离了经典教育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教育 大众文化 视域融合 雅俗共赏 辩证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