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冠状动脉微导管注射硝普钠联合PCI改善STEMI患者心功能的效果
1
作者 林春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4年第7期29-31,共3页
目的 观察在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治疗时按照经冠状动脉微导管注射硝普钠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的效果。方法 在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STEMI患者中选择200... 目的 观察在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治疗时按照经冠状动脉微导管注射硝普钠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的效果。方法 在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STEMI患者中选择200例,随机排序划分对照组(100例,实施PCI治疗)与观察组(100例,实施经冠状动脉微导管注射硝普钠联合PCI治疗)。对比患者心功能水平、神经内分泌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舒张早期充盈峰速度/舒张晚期充盈峰速度以及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紧张素II、肾素、脑钠肽水平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心绞痛、急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发生率统计,观察组更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STEMI患者治疗时开展经冠状动脉微导管注射硝普钠联合PCI治疗,可以提升患者心功能,降低神经内分泌因子水平,且不良反应少,有助于患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冠状动脉微导管 硝普钠 PCI STEMI患者 心功能
下载PDF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入住冠心病监护病房予以系统化护理干预的效果
2
作者 赵丹 刘笑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24期101-103,共3页
目的:分析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经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入住冠心病监护病房(CCU)的患者应用系统化护理的效果。方法:研究在2021年8月—2023年7月实施,样本为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均在PCI后入住CCU,电脑... 目的:分析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经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入住冠心病监护病房(CCU)的患者应用系统化护理的效果。方法:研究在2021年8月—2023年7月实施,样本为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均在PCI后入住CCU,电脑法分为系统组和参考组,各60例,系统组实施系统化护理,参考组实施普通化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估自护能力,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满意率。结果:施护后两组心绞痛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分值均低于施护前,且系统组低于参考组(P<0.05)。系统组自护能力评分高于参考组(P<0.05)。并发症在系统组有3.33%的发生率,在参考组有13.33%的发生率,即系统组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系统化护理满意率较高,能预防PCI术后并发症,改善心理状态,提升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自护能力,建议在CCU中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化护理 心血管事件 冠心病监护病房 满意率 经冠状动脉介入术 自护能力 不稳定型心绞痛
下载PDF
冠状动脉造影与血管内超声显像在经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左主干病变中的对比研究
3
作者 耿海芬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034-0037,共4页
探讨冠状动脉造影与血管内超声显像在经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左主干病变中的对比。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接受冠脉介入治疗的50例冠心病病人。对照组行冠脉造影术,观察组行腔内超声检查。比较两组的支架... 探讨冠状动脉造影与血管内超声显像在经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左主干病变中的对比。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接受冠脉介入治疗的50例冠心病病人。对照组行冠脉造影术,观察组行腔内超声检查。比较两组的支架直径、长度、后扩张球囊直径、球囊后扩张压力、造影剂用量、曝光时间、平均手术时间、并发症等情况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支架直径、长度、后扩张次数、后扩张球囊直径及后扩张球囊气压进行比较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的对比剂用量、曝光时间和平均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别, P>0.05。但超声显像后并发症明显减少, P<0.05。结论 冠脉造影和超声显像在冠脉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中的作用各不相同。其中,冠脉内超声显像在冠心病患者左主干病变治疗中的应用,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病情,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血管内超声显像 经冠状动脉介入术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左主干病变 对比
下载PDF
急诊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9
4
作者 李延林 葛均波 +9 位作者 钱菊英 史剑慧 王齐兵 牛玉宏 潘翠珍 樊冰 刘学波 张少衡 孙爱军 邹云增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5年第3期142-145,共4页
目的评价急诊经冠状动脉内骨髓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是否可行。方法20例发病在24h内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骨髓移植组(n=10)和对照组(n=10),分别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成功后3h内经导管注入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或安... 目的评价急诊经冠状动脉内骨髓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是否可行。方法20例发病在24h内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骨髓移植组(n=10)和对照组(n=10),分别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成功后3h内经导管注入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或安慰剂至梗死相关冠状动脉。随访患者PCI术后1周及6个月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以及心肌灌注缺损指数。结果经胸心脏超声提示移植组LVEF由术后1周53.8%±9.2%升至58.6%±9.9%(P<0.05),而对照组无显著变化(58.2%±7.5%比56.3%±3.5%,P>0.05);随访移植组LVDd维持不变(52.5±2.8mm比52.1±3.2mm,P>0.05),而对照组LVDd由术后1周50.4±6.0mm增加至55.2±7.1mm(P<0.05)。单光子放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术(SPECT)提示移植组心肌灌注缺损指数由21±11降低至13±10(P<0.01),而对照组变化不显著。结论急诊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可以显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远期左心室收缩功能和心肌血流灌注,并有效防止远期左心室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 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研究
下载PDF
经冠状动脉造影发现主动脉夹层、溃疡、扩张病例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孙涛 王苏 +6 位作者 陶英 阴成茜 阙斌 张铭 陈顺华 张京梅 李志忠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0-151,共2页
胸主动脉瘤或胸主动脉夹层若在未明确诊断的情况下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则有增加造影的技术难度或使病情进一步恶化的潜在风险,因此,造影前应选择适当的影像学检查可作出初步诊断。胸主动脉瘤或胸主动脉夹层若具有典型X线平片征象者,... 胸主动脉瘤或胸主动脉夹层若在未明确诊断的情况下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则有增加造影的技术难度或使病情进一步恶化的潜在风险,因此,造影前应选择适当的影像学检查可作出初步诊断。胸主动脉瘤或胸主动脉夹层若具有典型X线平片征象者,如胸主动脉某段异常扩张等均有助于其初步定性和定位诊断。而磁共振成像(MRI)、冠状动脉血管增强造影(CTA)及超声心动图现已成为胸主动脉瘤或胸主动脉夹层影像学诊断的首选而有效的无创性检查方法。X线平片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方便、快捷、易行;MRI及CTA可提供动脉瘤的形态、位置、大小或夹层受累范围、真假腔的大小、"破口"的位置、数量、直径及有无附壁血栓等重要信息,特别对主动脉溃疡观察更加准确。因此,对于胸痛的成人患者,除常规作心电图及有关血生化检验外,应行X线普通平片或床旁X线胸片(危重病人)及床旁超声心动图检查,若疑有胸主动脉瘤或主动脉夹层者,有条件的单位需酌情行MRI或CTA检查,可明确或排除有无胸主动脉疾患或肺栓塞等。尤其是64排或双源CTA也可对冠状动脉情况作出评估,以便于临床医师制定更加合理的诊治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冠状动脉造影 胸主动脉夹层 病例分析 溃疡 超声心动图检查 X线平片征象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胸主动脉
下载PDF
经冠状动脉注射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肌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萍 郭静萱 +9 位作者 张永珍 毛节明 张少衡 孙威 刘永刚 李昭屏 单健 韩江莉 佘飞 周春燕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4年第5期293-296,共4页
目的 证实骨髓干细胞心肌内移植治疗对心脏功能的改善和促血管新生作用。方法 小型猪冠状动脉结扎制备心肌梗死模型 ,然后经冠状动脉内注射骨髓单个核细胞 ,术后 3周用超声心动图以及左心室造影检测心功能的变化 ,核素心肌显像观察心... 目的 证实骨髓干细胞心肌内移植治疗对心脏功能的改善和促血管新生作用。方法 小型猪冠状动脉结扎制备心肌梗死模型 ,然后经冠状动脉内注射骨髓单个核细胞 ,术后 3周用超声心动图以及左心室造影检测心功能的变化 ,核素心肌显像观察心肌灌注的情况 ,冠状动脉造影观察侧支循环的形成 ,免疫组化计数血管密度。结果 心肌梗死小型猪冠状动脉注射骨髓单个核细胞后 ,左心室造影显示左室 +dP dtmax与对照组比较增高。核素心肌显像显示冠状动脉注射骨髓单个核细胞后心肌灌注显著改善。移植治疗后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有侧支循环形成 ,血管密度计数比对照组增加了5 2 2 % (5 6 6± 11 7 mm2 vs 37 2± 8 4 mm2 ,P <0 0 5 )。结论 骨髓单个核细胞心肌内移植可能通过促进血管新生改善心脏收缩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冠状动脉注射 骨髓单个核细胞 治疗 缺血性心肌损伤 实验研究
下载PDF
1例急性心肌梗死行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抢救护理 被引量:3
7
作者 朱凤珍 吴桂芬 桑海燕 《吉林医学》 CAS 2012年第22期4904-4905,共2页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心血管急症,发病急,死亡率高。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尽早采取再灌注治疗,尽快重建血运以挽救频死的心肌,有效地降低其病死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临床最常用治疗方法。但在实行再...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心血管急症,发病急,死亡率高。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尽早采取再灌注治疗,尽快重建血运以挽救频死的心肌,有效地降低其病死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临床最常用治疗方法。但在实行再灌注治疗前后,均要应用大剂量抗凝剂,故术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出血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上消化道出血 抢救 护理
下载PDF
经冠状动脉造影观察硝酸酯对冠心病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杜一平 何江 刘丽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569-570,共2页
目的:探讨硝酸酯对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作用原理。方法:55例3年以上病史的劳累性心绞痛病人按使用硝酸酯的情况分为3组:间断服药组(19例),长期正规服药组(25例),长期正规眼药并每年输注硝酸甘油组(11例),全部病人均作左、右冠状动脉... 目的:探讨硝酸酯对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作用原理。方法:55例3年以上病史的劳累性心绞痛病人按使用硝酸酯的情况分为3组:间断服药组(19例),长期正规服药组(25例),长期正规眼药并每年输注硝酸甘油组(11例),全部病人均作左、右冠状动脉造影,并作对比分析。结果:长期正规服药并每年输注硝酸甘油组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生长最好。长期正规服药组次之,间断服药组侧支血管生长不良。3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硝酸酯对冠心病的保护是通过改善侧支循环来实现的,并且,静脉输注硝酸甘油对侧支循环的改善有更强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药 药组 硝酸酯 硝酸甘油 冠心病 侧支循环 经冠状动脉造影 输注 病人 保护作用
下载PDF
平板运动试验阳性-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3支冠状动脉病变1例 被引量:1
9
作者 胡慧民 邹竟 +2 位作者 李耀辉 崔丽娟 王守力 《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 1999年第4期214-214,共1页
患者男,54岁。因不典型心绞痛症状而来院检查,测血压15/12kPa。平静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96次/min。ST<sub>Ⅱ、Ⅲ、avF</sub>呈上斜型略下移,ST<sub>V5、V6</sub>呈水平型下移≤0.05 mV,TV<sub>6</... 患者男,54岁。因不典型心绞痛症状而来院检查,测血压15/12kPa。平静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96次/min。ST<sub>Ⅱ、Ⅲ、avF</sub>呈上斜型略下移,ST<sub>V5、V6</sub>呈水平型下移≤0.05 mV,TV<sub>6</sub>负正双向。为除外冠心病行次极量平板运动试验,运动后即刻出现ST<sub>Ⅱ、Ⅲ、avF</su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板运动试验 经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病变 造影 沈阳军区总医院 水平型 ST段下移 次极 平静心电图 运动后
下载PDF
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1例
10
作者 金波 施海明 +3 位作者 罗心平 李剑 朱军 范维琥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5年第9期845-845,共1页
关键词 细胞移植治疗 扩张型心肌病 经冠状动脉 自体骨髓 口服硝酸酯类药物 活动后气促 阵发性呼吸困难 反复胸闷 室性期前收缩
下载PDF
经冠状动脉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现状
11
作者 李占全 张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S2期222-224,共3页
关键词 经冠状动脉 骨髓干细胞移植 临床研究 血干细胞 急性心肌梗死 移植治疗 急性心梗 心肌细胞 不良反应 外周血
下载PDF
经冠状动脉灌注消蚀治疗心律失常
12
作者 郑祥生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1992年第1期46-48,共3页
心律失常病源灶、折返传导径路及房室结等都有一定的冠状动脉小分支供血,精细的导管技术能选择性地进入这些小分支并实施血管暂时性嵌顿和灌注冰盐水、药物(如普鲁卡因酞胺、利多卡因、乙酰胆碱),或化学物质(如酒精、苯酚等),阻断病灶... 心律失常病源灶、折返传导径路及房室结等都有一定的冠状动脉小分支供血,精细的导管技术能选择性地进入这些小分支并实施血管暂时性嵌顿和灌注冰盐水、药物(如普鲁卡因酞胺、利多卡因、乙酰胆碱),或化学物质(如酒精、苯酚等),阻断病灶心肌细胞的供血或直接消蚀破坏,从而永久性地终止心律失常.此为某些顽固性心律失常病者提供又一有效的选择手段.自80年代中期,Chilson、Dami-ano及Inoue等学者分别进行了冠状动脉灌注消蚀的动物实验研究.数年后Brugada等将此技术引入临床,成功地获得对室性、房性心动过速的控制及房室旁道、房室结的消蚀.国内华伟等进行了实验性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的冠状动脉灌注消蚀研究,但尚未见临床应用的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冠状动脉灌注 房室旁道 BRUGADA 房性心动过速 房室结动脉 导管技术 永久起搏器 房室传导 动物实验 室上速
下载PDF
经冠状动脉化学消融治疗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曾秋棠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1994年第4期201-202,共2页
经冠状动脉化学消融治疗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同济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曾秋棠综述毛焕元审校近些年来,随着许多新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问世及心律失常的电学治疗(包括消融和体内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器)和外科手术治疗的发展,大多数病... 经冠状动脉化学消融治疗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同济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曾秋棠综述毛焕元审校近些年来,随着许多新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问世及心律失常的电学治疗(包括消融和体内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器)和外科手术治疗的发展,大多数病人的心律失常得到控制[1-5]。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经冠状动脉 药物疗法
下载PDF
棘突球囊在老年冠心病患者经冠状动脉介入术处理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14
作者 孙彦利 李凤玲 黄俊伟 《当代医学》 2023年第23期165-167,共3页
目的探究棘突球囊在老年冠心病患者经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处理冠脉分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9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行常规球囊扩张术,... 目的探究棘突球囊在老年冠心病患者经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处理冠脉分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9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行常规球囊扩张术,观察组行棘突球囊扩张术,比较两组临床资料、支架置入操作特点、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曝光时间短于对照组,造影剂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前扩与后扩占比、前扩球囊直径、支架释放力、后扩压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球囊滑脱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棘突球囊在老年冠心病行PCI治疗患者中应用效果显著,可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减少造影剂用量及球囊滑脱频次及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突球囊 老年冠心病 经冠状动脉介入术 冠脉分叉病变
下载PDF
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初次冠状动脉支架内血栓形成长期临床预后:43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5
15
作者 van Werkum JW Heestermans AA +1 位作者 de Korte FI 张闻多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9年第4期336-336,共1页
本研究(Dutch Stent Thrombosis Registry)为一项多中心研究,纳入了2004年1月至2007年2月期间经造影确认的ST病例。本研究ST的定义根据ARC分类为明确的血栓形成。根据事件发生的时间分为急性(24h之内)、亚急性(24h~30d)、晚期(... 本研究(Dutch Stent Thrombosis Registry)为一项多中心研究,纳入了2004年1月至2007年2月期间经造影确认的ST病例。本研究ST的定义根据ARC分类为明确的血栓形成。根据事件发生的时间分为急性(24h之内)、亚急性(24h~30d)、晚期(30d~1年)和极晚期(1年以后)血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内血栓形成 经冠状动脉造影 临床分析 临床预后 初次 STENT 多中心研究 RC分类
下载PDF
经冠状动脉或静脉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治疗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刘曙杰 陈儒 +2 位作者 孙立娜 史超 于向志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9期34-37,共4页
目的分析经冠状动脉或静脉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286例,均接受PCI治疗。按照给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130例和观察组156例。对照组经静... 目的分析经冠状动脉或静脉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286例,均接受PCI治疗。按照给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130例和观察组156例。对照组经静脉注射替罗非班,观察组经冠状动脉注射替罗非班。比较2组临床疗效、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舒张早期心室充盈速度最大值/舒张晚期心室充盈速度最大值比值(E/A)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TIMI血流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LVEDD、LVESD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E/A>1患者比例较治疗前上升;且观察组LVEDD、LVES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E/A>1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后,经冠状动脉注射替罗非班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TIMI血流分级,缓解左心室重塑,恢复灌注水平,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经冠状动脉介入 替罗非班 心室功能
下载PDF
AMI患者使用经冠状动脉自体BM-MNC移植的长期效果随访观察
17
作者 陈军 谭德敏 陈绵军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5年第16期1358-1361,共4页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采用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移植治疗的长期疗效。方法 52例首次ST段抬高性AMI患者,在成功完成PCI术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6例。研究组采用经冠状动脉注入BM-MNC...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采用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移植治疗的长期疗效。方法 52例首次ST段抬高性AMI患者,在成功完成PCI术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6例。研究组采用经冠状动脉注入BM-MNCs治疗,对照组同样方法注入等量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不同时间的随访观察结果差异。结果 术前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心肌缺血面积、心排指数(CI)、每博量指数(SI)、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E)/二尖瓣口舒张晚期峰值流速(A)(E/A)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24个月研究组的LVEF%、LVEDV、心肌缺血面积、CI、SI、E/A测定值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第6个月、24个月研究组和对照组的LVEF%、LVEDV、心肌缺血面积、CI、SI、E/A测定值较术前均显著好转(P〈0.05)。研究组随访时间为16~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21.3±2.6个月,对照组随访时间15~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0.9±3.0个月,两组患者的随访时间差异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过程中,研究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1.54%(3/2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4.62%(9/26)(P〈0.05)。在随访过程中研究组有1例患者死亡,对照组3例患者死亡,两组患者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对于保护AMI患者的心功能、降低患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冠状动脉 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 移植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下急诊经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志辉 何伟喜 +1 位作者 冯骥 董梦舒 《中国当代医药》 2017年第16期54-57,共4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下急诊经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43例实施急诊经冠状动...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下急诊经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43例实施急诊经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观察组患者43例实施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下急诊经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改变情况;并发症情况、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排血量、左室射血分数、心脏指数、每搏输出量增加(P<0.05)。两组患者的心肌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心率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排血量、左室射血分数、心脏指数、每搏输出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心肌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心率、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预后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下急诊经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与指征,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经冠状动脉介入术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替罗非班经冠状动脉注射给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酶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苏坤 《吉林医学》 CAS 2022年第4期988-989,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前替罗非班经冠状动脉注射给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PCI治疗期间给予替罗非班经冠状动脉注射给...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前替罗非班经冠状动脉注射给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PCI治疗期间给予替罗非班经冠状动脉注射给药)和观察组(n=30,PCI治疗前替罗非班经冠状动脉注射给药),观察两组心功能指标、心肌酶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肌酶水平[肌酸激酶(CK)、肌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均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PCI治疗前替罗非班经冠状动脉注射给药可提高心功能,改善心肌酶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替罗非班 经冠状动脉注射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酶
下载PDF
经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中性粒细胞变化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20
作者 黄国虹 游卫华 +1 位作者 陈艳 张莉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年第11期31-33,共3页
目的评价行经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后患者中性粒细胞水平的变化与术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成功施行PCI术的患者202例,术前4h内和术后12h内检测患者中性粒细胞水平。根据术后中性粒细胞水平将患者分为3组:A组61例(中性粒细胞<4.71... 目的评价行经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后患者中性粒细胞水平的变化与术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成功施行PCI术的患者202例,术前4h内和术后12h内检测患者中性粒细胞水平。根据术后中性粒细胞水平将患者分为3组:A组61例(中性粒细胞<4.71×109/L﹚,B组99例[中性粒细胞:(4.71~7.70)×109/L],C组42例(中性粒细胞>7.70×109/L﹚。所有患者随访24个月,记录在随访期间近期(30d)和远期(24个月)发生的不良心血管事件(CV)。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CI术后中性粒细胞水平与患者在近期及远期CV发生的关系,同时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价PCI术后不同的中性粒细胞水平的患者在近期和远期生存率的差异。结果 (1)C组术前后中性粒细胞多于A组,中性粒细胞变化率、30d及24个月CV事件发生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B组术后中性粒细胞多于A组,中性粒细胞变化率及24个月CV事件发生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除术前中性粒细胞计数外,C组其余指标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术后中性粒细胞水平的升高,患者CV事件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A组与B组回归分析OR值(远期心血管发生情况)为1.9125,而A组与C组回归分析OR值为3.4680,提示风险上升。(3)A组远期生存率高于B、C组(P<0.05或P<0.01),且B组远期生存率亦高于C组(P<0.05)。提示:随着术后中性粒细胞水平的上升,患者的远期生存率呈现出下降趋势。结论中性粒细胞水平与患者PCI术后预后有密切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 经冠状动脉介入术 预后 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