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4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筋刺法联合定向透药技术治疗气滞血瘀兼阳气虚衰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沈志全 孙娜 王愉鸿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1期128-131,135,共5页
目的:探讨经筋刺法联合定向透药技术治疗气滞血瘀型兼阳气虚衰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对患者腰椎活动度和下肢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气滞血瘀型兼阳气虚衰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两组,中医组60例给予经... 目的:探讨经筋刺法联合定向透药技术治疗气滞血瘀型兼阳气虚衰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对患者腰椎活动度和下肢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气滞血瘀型兼阳气虚衰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两组,中医组60例给予经筋刺法联合中医定向透药技术治疗,西医组60例给予口服双氯芬酸钠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日本骨科学会腰痛评估表(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腰腿疼痛情况[压痛阈值和视觉模拟评分(VAS)]、腰椎活动度、直腿抬高角度、下肢神经传导速度变化及临床疗效情况。结果:中医组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西医组(81.65%)(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腰腿疼痛情况、腰椎活动度、直腿抬高角度及下肢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中医组JOA的主观症状、临床体征、日常活动受限度评分及ODI评分均低于西医组(P<0.05),中医组压痛阈值高于西医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中医组前屈度、后伸度及直腿抬高角度均高于西医组(P<0.05),中医组腓总神经及胫神经传导速度高于西医组(P<0.05)。结论:经筋刺法联合定向透药技术治疗气滞血瘀型兼阳气虚衰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较好,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腰椎功能障碍,减轻患者腰腿疼痛情况,同时可提高患者腰椎活动度及直腿抬高角度,加快神经传导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筋刺法 定向透药技术 气滞血瘀型 阳气虚衰型 腰椎活动度 下肢神经传导速度
下载PDF
温针经筋刺法联合Bobath康复手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临床观察
2
作者 王国琴 彭拥军 王楠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2253-2258,共6页
【目的】观察温针经筋刺法联合Bobath康复手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Ⅰ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脑卒中后SHSⅠ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Bobath康复手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温针... 【目的】观察温针经筋刺法联合Bobath康复手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Ⅰ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脑卒中后SHSⅠ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Bobath康复手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温针经筋刺法治疗。2组均治疗8周。治疗2个月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的变化情况,以及关节肿胀程度的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以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VAS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关节肿胀程度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关节肿胀程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FMA、BI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FMA、BI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42/45),对照组为77.78%(35/4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经筋刺法联合Bobath康复手法治疗脑卒中后SHSⅠ期患者,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关节肿胀程度,提高患者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肩手综合征Ⅰ期 温针经筋刺法 Bobath康复手 运动功能 关节肿胀程度 生活质量 临床观察
下载PDF
经筋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3
作者 卜秀焕 王雷 王田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4年第9期933-938,共6页
目的观察经筋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瞬目反射、面部肌电图、动脉分支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经筋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 目的观察经筋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瞬目反射、面部肌电图、动脉分支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经筋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瞬目反射、面部肌电图指标(R1、R2波及对侧R2’波潜伏期,口轮匝肌、眼轮匝肌、鼻肌潜伏期及患健侧波幅比值)、动脉分支血流动力学指标[患侧面动脉、下唇动脉、内眦动脉、上唇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和血管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面神经功能[House-Brackmann(H-B)]分级及面部残疾指数(facial disability index,FDI)各项评分(躯体功能及社会/行为功能评分)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R1、R2波及对侧R2’波潜伏期和口轮匝肌、眼轮匝肌、鼻肌潜伏期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缩短,口轮匝肌、眼轮匝肌、鼻肌患健侧波幅比值及患侧面动脉、下唇动脉、内眦动脉、上唇动脉PSV均显著升高,RI和FDI各项评分均显著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R1、R2波及对侧R2’波潜伏期和口轮匝肌、眼轮匝肌、鼻肌潜伏期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口轮匝肌、眼轮匝肌、鼻肌患健侧波幅比值及患侧面动脉、下唇动脉、内眦动脉、上唇动脉PSV均高于对照组,RI和FDI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B分级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H-B分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P<0.05)。结论经筋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可改善瞬目反射、面部肌电图及动脉分支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提升患者面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筋 面神经麻痹 周围性面瘫 瞬目反射 面部肌电图 动脉分支血流动力学 面神经功能
下载PDF
应用经筋刺法理论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
4
作者 梁伟 魏丹 李澎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3期95-97,共3页
经筋刺法理论是石学敏院士在传统经筋刺法的基础上,结合经筋病的临床特点将经筋刺法进行了丰富及创新,提出的经筋透刺法、经筋排刺法等多种刺法。经筋刺法临床应用广泛,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该文分享应用经筋刺法理论治疗周围性面... 经筋刺法理论是石学敏院士在传统经筋刺法的基础上,结合经筋病的临床特点将经筋刺法进行了丰富及创新,提出的经筋透刺法、经筋排刺法等多种刺法。经筋刺法临床应用广泛,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该文分享应用经筋刺法理论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2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筋刺法 周围性面瘫 周围性面神经炎 口僻 吊线风 石学敏
下载PDF
宣痹健膝汤内服联合经筋刺法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研究
5
作者 李文雯 胡业华 +3 位作者 杨倩 吕振华 薛香菊 张林林 《河北中医》 2024年第7期1107-1111,共5页
目的观察宣痹健膝汤内服联合经筋刺法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5例KO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7例)和治疗组(58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宣痹健膝汤内服联合经筋刺法治疗,治疗4周后统计... 目的观察宣痹健膝汤内服联合经筋刺法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5例KO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7例)和治疗组(58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宣痹健膝汤内服联合经筋刺法治疗,治疗4周后统计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后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骨关节炎指数量表评分、膝关节功能[奎森功能演算指数(Lequesne)评分]及骨代谢指标[骨保护素(OPG)、骨钙素(BGP)]、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38%(53/58),不良反应发生率10.34%(6/58),对照组分别为77.19%(44/57)、10.53%(6/57),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WOMAC骨关节炎指数量表关节僵硬、疼痛、生理功能评分及总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Lequesne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OPG、BGP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IL-6、IL-1β、TNF-α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宣痹健膝汤内服联合经筋刺法可有效控制KOA患者临床症状,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还可改善其骨代谢水平,抑制炎症因子表达,且用药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中药疗 经筋刺法
下载PDF
乳突刺骨术、面部拨针与经筋刺法并用对贝尔氏麻痹面神经功能的恢复作用研究
6
作者 滕治江 《系统医学》 2024年第17期187-190,共4页
目的探讨乳突刺骨术、面部拨针与经筋刺法并用对贝尔氏麻痹面神经功能的恢复作用。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8月—2023年5月白银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贝尔氏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以不同治疗方法分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 目的探讨乳突刺骨术、面部拨针与经筋刺法并用对贝尔氏麻痹面神经功能的恢复作用。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8月—2023年5月白银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贝尔氏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以不同治疗方法分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治疗组联合乳突刺骨术、面部拨针与经筋刺法治疗。对比两组中医证候积分、面神经功能、面部功能损害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治疗组面神经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面部功能损害评分总分(33.67±2.29)分低于对照组(40.31±3.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48,P<0.05)。结论乳突刺骨术、面部拨针与经筋刺法并用对贝尔氏麻痹面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显著效果,相较于单纯针刺治疗,能够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促进面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尔氏麻痹 乳突骨术 面部拨针 经筋刺法
下载PDF
经筋刺法联合甲钴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及对面部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7
作者 王淼 冯灿 张明明 《四川中医》 2024年第9期200-202,共3页
目的:探讨经筋刺法联合甲钴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及对面部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3年11月本院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6例)及对照组(42例),对照组进行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 目的:探讨经筋刺法联合甲钴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及对面部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3年11月本院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6例)及对照组(42例),对照组进行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经筋刺法治疗。于治疗前后测定面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末期流速(Vd)、阻力指数(RI)及面部生物电信号,进行House-Brackman(H-B)面神经功能分级评分、面瘫Portmann评分、面部残障指数(FDI)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Vs、Vd升高,RI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Vs(65.25±10.22)cm/s、Vd(12.85±3.12)cm/s高于对照组的Vs(52.12±9.63)cm/s、Vd(8.59±2.74)cm/s, RI(0.76±0.08)低于对照组的RI(0.81±0.09)(P<0.05);治疗后两组生物电信号差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B评分、社会功能(FDIS)评分显著降低,Portmann评分、躯体功能(FDIP)评分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H-B评分(1.97±0.50)分、FDIS评分(15.27±2.4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H-B评分(2.66±0.70)分及FDIS评分(12.22±1.65)分,Portmann评分(8.11±2.65)分、FDIP评分(20.12±3.3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Portmann评分(12.17±3.22)分、FDIP评分(16.27±3.28)分(P<0.05)。结论:经筋刺法联合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瘫有较好的效果,可减少患者生物电信号差距,加快面部血流动力学,改善患者面部神经功能及残障指数,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性面瘫 经筋刺法 甲钴胺 穴位注射 神经功能恢复 面部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经筋刺法联合定向透药技术治疗气滞血瘀型兼阳气虚衰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8
作者 袁蒙蒙 董慧慧 田聪 《四川中医》 2024年第5期189-192,共4页
目的:分析探讨经筋刺法联合定向透药技术治疗气滞血瘀型兼阳气虚衰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8月到2022年8月阜南县中医院收治的80例气滞血瘀型兼阳气虚衰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对象,随机电脑抽签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 目的:分析探讨经筋刺法联合定向透药技术治疗气滞血瘀型兼阳气虚衰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8月到2022年8月阜南县中医院收治的80例气滞血瘀型兼阳气虚衰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对象,随机电脑抽签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以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治疗,观察组采取经筋刺法联合定向透药技术治疗。3个疗程后评估两组临床疗效、主要中医证候、腰椎活动度、炎症因子、治疗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38/40),高于对照组患者为77.50%(31/40)(P<0.05)。治疗后,观察组主要中医证候包括腰背疼痛、腰腿沉重、神疲乏力、舌暗脉弦等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腰椎活动度包括前屈、后伸、侧屈、侧旋角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5/40)、7.50%(3/40)(P>0.05)。结论:经筋刺法联合定向透药技术治疗气滞血瘀型兼阳气虚衰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主要中医证候,提升患者的腰椎关节活动度,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且治疗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气滞血瘀 阳气虚衰 经筋刺法 定向透药技术 临床疗效 腰椎活动度
下载PDF
经筋刺法与中药膏摩法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Ⅰ期肩手综合征临床研究
9
作者 王瑛 张小罗 +1 位作者 姜仙君 江巧珍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14期163-169,共7页
目的:观察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经筋刺法与中药膏摩法治疗脑卒中后Ⅰ期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择98例血瘀阻络型脑卒中后Ⅰ期肩手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49例。2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联合组加予经筋... 目的:观察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经筋刺法与中药膏摩法治疗脑卒中后Ⅰ期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择98例血瘀阻络型脑卒中后Ⅰ期肩手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49例。2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联合组加予经筋刺法联合中药膏摩法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治疗前后测量患侧手部的肿胀程度、肩关节活动度和上肢静脉血流速度,评估患肢疼痛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UE)评分]。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肢的手部肿胀程度均较治疗前减轻,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FMA-UE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肢的手部肿胀程度较对照组减轻,VA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U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侧肩关节外展、内旋、前屈、后伸的活动度均较治疗前增大(P<0.05)。联合组患侧肩关节外展、内旋、前屈、后伸的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2组患肢的肘正中静脉、腋静脉、肱静脉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加快(P<0.05)。联合组患肢的肘正中静脉、腋静脉、肱静脉血流速度均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经筋刺法与中药膏摩法治疗脑卒中后Ⅰ期肩手综合征效果良好,可更好地减轻患肢疼痛,改善患肢的运动功能和肩关节活动度,原因可能与改善肢体的静脉血流速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手综合征 脑卒中 血瘀阻络证 经筋刺法 中药膏摩 上肢运动功能 上肢静脉血流速度
下载PDF
经筋刺法为主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
10
作者 陈宗余 陈小平 程冲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4年第7期1415-1417,共3页
目的:观察综合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80例分为两组,治疗组用面部推拿、刺络放血拔罐及经筋刺法治疗,对照组用面部推拿、刺络放血拔罐及常规刺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疗... 目的:观察综合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80例分为两组,治疗组用面部推拿、刺络放血拔罐及经筋刺法治疗,对照组用面部推拿、刺络放血拔罐及常规刺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性面瘫 经筋刺法 对照治疗观察
下载PDF
身痛逐瘀汤联合经筋刺法治疗对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疼痛症状的影响
11
作者 肖泰刚 肖然芳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12期27-30,共4页
目的探讨身痛逐瘀汤联合经筋刺法治疗对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疼痛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泰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 目的探讨身痛逐瘀汤联合经筋刺法治疗对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疼痛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泰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身痛逐瘀汤联合经筋刺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炎性因子水平、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1β、重组人CXC趋化因子配体10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身痛逐瘀汤联合经筋刺法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效果显著,可减轻炎症反应及疼痛,促进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型 气滞血瘀型 身痛逐瘀汤 经筋刺法 血清炎性因子
下载PDF
经筋刺法联合普拉提训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12
作者 任彬彬 刘飞来 +1 位作者 宋晓磊 刘永涛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1年第9期54-56,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在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运用经筋刺法联合普拉提训练治疗方式的实际临床效果,从而努力为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方式。方法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省中医院、河南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目的研究分析在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运用经筋刺法联合普拉提训练治疗方式的实际临床效果,从而努力为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方式。方法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省中医院、河南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部以及住院部2018年9月-2019年6月期间的96例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经筋组、训练组以及综合组,每组32例,对经筋组患者使用经筋治疗方式,对训练组患者使用普拉提训练治疗方式,对综合组使用经筋刺法+普拉提训练治疗的方式,三组患者的治疗时间都持续八周,对比经筋刺法治疗与进行普拉提训练的治疗效果,对比经筋刺法+普拉提训练治疗方式与单独经筋刺法治疗方式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经筋刺法+普拉提训练治疗方式与单独普拉提训练对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三组患者在进行治疗之前整体的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综合组的整体治疗效果都显著优于经筋组与训练组,而经筋组的治疗效果优于训练组(P<0.05)。结论在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运用经筋刺法联合普拉提训练治疗方式,可以有效提升整体临床治疗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的整体症状,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有效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生活,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分配实验 经筋刺法 经筋刺法联合普拉提训练 普拉提训练 核心力量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 临床治疗 治疗效果
下载PDF
“经筋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5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47
13
作者 王舒 王敏 +3 位作者 张杰 吴玉兰 武连仲 孙兰荣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55-157,共3页
观察“经筋刺法”治疗 5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疗效 ,并与对照组 30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经筋组愈显率为 92 % ,对照组则为 6 0 % ,“经筋刺法”疗效明显 (P <0 0 1) ;两组病程、面神经病损程度与疗效的关系比较提示“经筋刺... 观察“经筋刺法”治疗 5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疗效 ,并与对照组 30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经筋组愈显率为 92 % ,对照组则为 6 0 % ,“经筋刺法”疗效明显 (P <0 0 1) ;两组病程、面神经病损程度与疗效的关系比较提示“经筋刺法”对于病程在 30天以内或轻、中度面神经病损患者 ,愈显率达 95%以上 ,而对照组仅对病程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麻痹 针灸疗 经筋刺法 治疗 疗效
下载PDF
经筋刺法结合加味芍药甘草汤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效果 被引量:54
14
作者 刘未艾 岳增辉 +3 位作者 付磊 戴思佳 陈建宏 贺新民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23-327,共5页
目的观察中医针药结合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4月至2017年10月,90例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随机分为基础康复组(n=30)、巴氯芬组(n=30)和针药结合组(n=30)。三组均予脑卒中内科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针药结合组加经筋... 目的观察中医针药结合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4月至2017年10月,90例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随机分为基础康复组(n=30)、巴氯芬组(n=30)和针药结合组(n=30)。三组均予脑卒中内科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针药结合组加经筋针刺和加味芍药甘草汤口服,巴氯芬组加巴氯芬口服。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简式Fugl-Meyer评定量表(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并比较三组临床疗效。结果基础康复组总有效率53.3%,巴氯芬组66.7%,针药结合组86.7%。三组治疗后MAS、FMA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t>6.500,P<0.001),针药结合组评分最优(F>12.332,P<0.001)。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结论结合中医针刺和中药能更好缓解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肌张力,改善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痉挛 经筋刺法 加味芍药甘草汤 康复
下载PDF
经筋刺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状态及疗效评价研究 被引量:46
15
作者 岳增辉 刘伍立 章薇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85-86,共2页
关键词 经筋刺法 治疗 脑卒中后痉挛状态
下载PDF
经筋刺法结合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相永梅 林杰 +2 位作者 王健 郝长宏 侯志鹏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11期2203-2205,共3页
目的:探讨经筋刺法结合穴位注射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效果,为提高临床疗效提供参考。方法:将符合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共30例,采用经筋刺法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针刺法治... 目的:探讨经筋刺法结合穴位注射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效果,为提高临床疗效提供参考。方法:将符合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共30例,采用经筋刺法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针刺法治疗。治疗组取鱼际、尺泽、通里、大陵、曲泽、血海、阴陵泉、照海、三阴交、太溪等穴,实施经筋刺法。针刺结束后,选取3—4个穴位,用维生素B12注射液进行穴位注射。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运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来测定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通过Barthel指分级法来评定;参照《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生活状态标准》(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值、积分值进行评定。结论:经筋刺法结合穴位注射能够有效改善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能够有效地减轻中风偏瘫痉挛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筋刺法 穴位注射 痉挛性瘫痪
下载PDF
朱氏头针联合颈部经筋刺法治疗缺血性卒中上肢运动功能障碍30例 被引量:7
17
作者 曹云燕 俞红五 +4 位作者 朱艳 潘喻珍 杨佳 吴炳坤 胡雪 《安徽医药》 CAS 2022年第8期1544-1547,共4页
目的观察朱氏头针联合颈部经筋刺法治疗缺血性卒中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缺血性卒中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病人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 目的观察朱氏头针联合颈部经筋刺法治疗缺血性卒中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缺血性卒中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病人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组30例采用朱氏头针联合颈部经筋刺法。两组均每天治疗1次,1周6次,连续治疗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FMA-UE)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和改良Ashworth分级法评分情况以及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B(ApoB)、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FMA-UE评分、MBI评分[(48.73±6.09)比(28.10±7.95)分,(80.07±4.68)比(49.70±7.41)分]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改良Ashworth分级法评分[(1.90±0.55)比(3.53±0.5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TG/HDL-C、ApoB、Hcy水平[(0.87±0.26)比(1.44±0.63),0.44(0.35,0.64)g/L比0.61(0.55,0.82)g/L,8.40(7.38,13.13)mmol/L比11.10(10.00,14.35)mmol/L]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6.67%比60.00%,P<0.05)。结论朱氏头针联合颈部经筋刺法治疗缺血性卒中病人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效果明显,安全,方便,病人易于接受,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梗死 上肢运动功能障碍 朱氏头针 颈部经筋刺法
下载PDF
经筋刺法结合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32例 被引量:45
18
作者 袁菱梅 李艳明 李希 《针灸临床杂志》 2016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观察经筋刺法结合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经筋刺法结合温针灸组)32例和对照组(温针灸组)32例。两组均在治疗前及治疗后观察整体疗效、VAS评分及Lysholm膝关节评... 目的:观察经筋刺法结合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经筋刺法结合温针灸组)32例和对照组(温针灸组)32例。两组均在治疗前及治疗后观察整体疗效、VAS评分及Lysholm膝关节评分,并随访1个月及2个月,观察其远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9%)高于对照组(87.5%)(P<0.05),治疗后、随访1个月及2个月VAS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筋刺法结合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经筋刺法 温针灸
下载PDF
经筋刺法治疗中风上肢痉挛状态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65
19
作者 于学平 滕秀英 孟玉泉 《针灸临床杂志》 2004年第4期20-22,共3页
目的 :观察经筋刺法对中风上肢痉挛状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经筋刺法组 6 0例 ,另设针刺手阳明经穴组 6 0例作对照 ,采用Ashworth痉挛量表和Fugl -Meyer运动功能评定对受试者进行治疗前后比较。结果 :经筋刺法组治疗后Ashworth级别降... 目的 :观察经筋刺法对中风上肢痉挛状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经筋刺法组 6 0例 ,另设针刺手阳明经穴组 6 0例作对照 ,采用Ashworth痉挛量表和Fugl -Meyer运动功能评定对受试者进行治疗前后比较。结果 :经筋刺法组治疗后Ashworth级别降低 ,(P <0 .0 0 5 ) ;经筋刺法组 (P <0 .0 0 1)与对照组(P <0 .0 5 )治疗后Fugl-Meyer分值均提高 ,肌张力的降低值 (Ashworth量表 )与肢体功能的增加值 (Fugl-Meyer量表 )呈显著性正相关 (P <0 .0 0 1)。结论 :经筋刺法能降低中风病人的肌张力 ,缓解肌肉痉挛 ,而痉挛的改善有利于肢体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筋刺法 治疗 中风痉挛 疗效观察
下载PDF
经筋刺法的理论渊源及发展 被引量:17
20
作者 许军峰 樊小农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853-855,共3页
探讨了经筋刺法的理论渊源。经筋刺法理论来源并形成于《黄帝内经》;《难经》从解剖角度对经筋理论和经筋疗法进行了诠释;《针灸甲乙经》详细论述了经筋的始末、循行分布及经筋疾病的病理和治则,对经筋学理论进行了完善和补充。隋代医... 探讨了经筋刺法的理论渊源。经筋刺法理论来源并形成于《黄帝内经》;《难经》从解剖角度对经筋理论和经筋疗法进行了诠释;《针灸甲乙经》详细论述了经筋的始末、循行分布及经筋疾病的病理和治则,对经筋学理论进行了完善和补充。隋代医家介绍了筋伤所导致的疾病,描述了筋伤症状,介绍了筋断的开放缝合方法,并阐明了其预后;唐宋医家对经筋疾病的病机及效穴进行了论述,并明确了阿是穴为经筋病的治疗主穴;金元时期医家指出经筋病针刺的禁忌及经筋疼痛的选穴及补泻法,确立了筋性损伤的内服与外敷相互配合的药治原则;明代医家提及"十二经筋痹刺"及各经筋症候,指出邪在筋则劫刺之,明确了"筋性内脏病"的发病机制;清代医家对经筋病的治疗原则作了进一步说明,在总结前人的医疗经验和教训中,已经认识到要从解剖学的角度去了解经筋的分布并指导经筋痹痛的治疗。经筋刺法经过历代医家应用、完善,近代在西方医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其内容不断扩充,治疗疾病范围不断扩大,在临床使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筋刺法 理论渊源 《内经》 《针灸甲乙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