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秦岭佛坪变质结晶岩系年龄和物质组成特征——SHRIMP锆英石U-Pb年代学和全岩Sm-Nd年代学数据 被引量:23
1
作者 张宗清 宋彪 +3 位作者 唐索寒 张寿广 杨永成 王进辉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61-168,共8页
秦岭是长期多阶段发展的复杂大陆碰撞造山带。本文报道了位于造山带中部佛坪变质结晶杂岩系的SHRIMP锆英石U-Pb年龄和全岩Sm-Nd年龄同位素分析结果。变质岩SHRIMP锆英石U-Pb年龄十分复杂,除有少量太古宇形成的锆英石外,还存在大量元古... 秦岭是长期多阶段发展的复杂大陆碰撞造山带。本文报道了位于造山带中部佛坪变质结晶杂岩系的SHRIMP锆英石U-Pb年龄和全岩Sm-Nd年龄同位素分析结果。变质岩SHRIMP锆英石U-Pb年龄十分复杂,除有少量太古宇形成的锆英石外,还存在大量元古宇至显生宇的锆英石,并在2000Ma,1200Ma,800Ma,400Ma,200Ma左右形成峰期。片麻岩Nd模式年龄tDM1372~2081Ma。佛坪变质结晶岩系主体可能形成于古元古代,年龄2000Ma左右。在后期强烈地质作用中有少量地幔物质加入。岩系形成于新太古代的意见笔者没有得到证实。秦岭造山带中部可能存在或存在过太古宙结晶基底岩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 大陆碰撞造山带 变质结晶岩 年龄 SHRIMP锆英石U-Pb年龄 Sm-Nd年代学 同位素年代学
下载PDF
结晶岩地区深地震数据采集关键技术与方法 被引量:14
2
作者 陈明春 刘振东 +3 位作者 吕庆田 杨文平 严加永 赵金花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544-4558,共15页
深反射地震是了解深部地质结构的主要手段,获取高品质的数据是给出合理地质解释的基础.在结晶岩地区,由于地层成层性差、非均质性严重,地震散射效应明显,导致地震波场复杂,同时结晶岩为非理想弹性体,不利于地震波能量转换,有效反射能量... 深反射地震是了解深部地质结构的主要手段,获取高品质的数据是给出合理地质解释的基础.在结晶岩地区,由于地层成层性差、非均质性严重,地震散射效应明显,导致地震波场复杂,同时结晶岩为非理想弹性体,不利于地震波能量转换,有效反射能量弱,信噪比低.加之深反射地震的目标层较深且受环境噪声干扰严重,高频信号衰减快,地震资料主频较低.这些因素使得在结晶岩区难以获得高品质的地震资料,为探索提高该类地区深反射地震资料质量的方法和技术,本文依托长江中下游成矿带2009—2014年深反射地震数据采集工作,在精细设计、严格施工的基础上,从激发和接收入手,开展了"轴向不耦合激发"、"宽频接收"和"宽线观测"等技术方法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方法技术措施提高了下传弹性波能量,展宽了接收地震信号的频带,提高了覆盖次数和信噪比,有效改善了地震原始资料的品质和成像效果.研究结果对今后结晶岩地区深地震反射数据采集工作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晶岩 深地震反射 采集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激发 接收
下载PDF
水岩相互作用下结晶岩的矿物演化 被引量:16
3
作者 戚国庆 黄润秋 彭汉兴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3-47,共5页
 水岩相互作用下,结晶岩中的长石、角闪石、黑云母、石英等矿物发展演化为粘土矿物,往往造成结晶岩体中的构造破碎带"泥化",形成泥化带,力学强度降低。发育于三峡坝址船闸区结晶岩中的F215泥化带就是长期水岩相互作用的产物...  水岩相互作用下,结晶岩中的长石、角闪石、黑云母、石英等矿物发展演化为粘土矿物,往往造成结晶岩体中的构造破碎带"泥化",形成泥化带,力学强度降低。发育于三峡坝址船闸区结晶岩中的F215泥化带就是长期水岩相互作用的产物,由于其力学性状较差,变形模量仅0.2GPa~1.0GPa,对升船机和永久船闸的基础应力传递不利,且直接影响到升船机的运行安全。以F215泥化带为例,通过对该泥化带的矿物成分、微结构特征,以及周围水文地质环境等方面的调查和分析研究,对水岩相互作用下,结晶岩中构造破碎带"泥化"的演化过程,以及泥化带的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F215泥化带目前的发展尚处在结晶岩风化的饱和硅铝阶段;2)水岩相互作用形成的泥化带必然沿那些胶结较差、导水性较好的断裂破碎带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晶岩 水文地球化学 矿物演化 泥化带
下载PDF
热–水–力耦合作用下结晶岩渗透特性演化模型 被引量:17
4
作者 陈益峰 胡冉 +1 位作者 周创兵 井兰如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185-2195,共11页
在热力学框架下,采用细观力学方法,建立热–水–力(THM)耦合条件下低渗饱水结晶岩的各向异性损伤模型,考虑非等温条件下微裂纹水压力作用、法向刚度恢复以及滑动剪胀等细观力学机制对岩石宏观力学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均匀化方法... 在热力学框架下,采用细观力学方法,建立热–水–力(THM)耦合条件下低渗饱水结晶岩的各向异性损伤模型,考虑非等温条件下微裂纹水压力作用、法向刚度恢复以及滑动剪胀等细观力学机制对岩石宏观力学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均匀化方法,建立各向异性损伤诱发的岩石有效渗透特性演化模型,指出损伤岩石有效渗透特性下限估计模型的局限性,进而给出可反映损伤演化过程中微裂纹连通性等细观结构特征的岩石有效渗透特性上限估计模型。采用三轴压缩过程中花岗岩的渗透率变化、高温热处理后花岗岩的单轴压缩性能、TSX巷道开挖产生的围岩损伤与渗透率变化等室内外试验成果对模型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力学 结晶岩 热-水-力耦合 损伤 渗透特性 细观力学
下载PDF
结晶岩开挖损伤区的温度–水流–应力–化学耦合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冯夏庭 潘鹏志 +2 位作者 丁梧秀 J.A. HUDSON 周辉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56-663,共8页
介绍国际合作研究计划DECOVALEX-THMC的TASKB关于结晶岩开挖损伤区温度–水流–应力–化学耦合研究的部分进展情况,给出结晶岩开挖损伤区温度–水流–应力–化学耦合研究的基本研究思路,以典型地下实验室(如瑞典?sp?硬岩实验室)的试验... 介绍国际合作研究计划DECOVALEX-THMC的TASKB关于结晶岩开挖损伤区温度–水流–应力–化学耦合研究的部分进展情况,给出结晶岩开挖损伤区温度–水流–应力–化学耦合研究的基本研究思路,以典型地下实验室(如瑞典?sp?硬岩实验室)的试验为基础,进行开挖损伤区的形成与演化机制规律分析,建立弹性、弹塑性、黏弹塑性的THMC分析模型,开发高效的数值分析软件系统,并分析结晶岩开挖损伤区温度–水流–应力–化学耦合作用行为,通过各个研究小组背靠背的研究,然后进行成果对比、相关专家对分析结果的技术审查,以及修改和更新,以获得比较准确模拟结晶岩开挖损伤区的THMC模型。在此基础上,形成结晶岩开挖损伤区温度–水流–应力–化学耦合研究工作指南,为高放核废物地质处置研究工作提供理论、方法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力学 结晶岩 开挖损伤区 温度-水流-应力-化学耦合 弹塑性细胞自动机 高放核废物地质处置 技术审查
下载PDF
喜马拉雅造山带东段错那地区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的变质作用与构造意义 被引量:4
6
作者 丁慧霞 张泽明 +2 位作者 李梦梅 牛志祥 张宁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357-2376,共20页
位于造山带核部的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是由印度大陆俯冲到亚洲大陆之下经历变质作用的产物,是研究喜马拉雅造山带形成与演化过程的理想载体。本文对造山带东段错那地区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上部构造层位的正片麻岩进行了岩石学、相平衡模拟... 位于造山带核部的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是由印度大陆俯冲到亚洲大陆之下经历变质作用的产物,是研究喜马拉雅造山带形成与演化过程的理想载体。本文对造山带东段错那地区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上部构造层位的正片麻岩进行了岩石学、相平衡模拟,锆石与独居石U-Pb年代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岩石的峰期矿物组合为石榴石+斜长石+钾长石+黑云母+白云母+石英+钛铁矿,保留有深熔作用的结构特征。岩石中的石榴石具有生长成分环带。相平衡模拟表明,岩石的峰期变质条件为710~750℃和9.0~10.5kbar,具有一个顺时针型变质作用P-T轨迹,其进变质过程以升温、升压和部分熔融为特征,退变质作用为降温、降压过程。锆石与独居石U-Pb定年表明,这些正片麻岩具有510~490Ma的原岩年龄,和27~11Ma的退变质时间。本研究表明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的上部构造层位经历了高角闪岩相变质作用与部分熔融,为造山带的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变质作用 部分熔融 渐新世 高喜马拉雅结晶岩 喜马拉雅造山带
下载PDF
北喜马拉雅变质作用和花岗岩研究及其与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的对比 被引量:4
7
作者 任留东 陈炳蔚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397-404,共8页
沿北喜马拉雅(拉轨岗日山脉)分布一条变质-花岗岩带,其变质级别沿垂直于走向方向呈高低起伏变化,而不是单调递增或递减。花岗岩与围岩以和谐过渡为主,岩体不同部位的矿物、岩石成分均有相当程度的变化,熔融程度较低;而高喜马拉雅花岗岩... 沿北喜马拉雅(拉轨岗日山脉)分布一条变质-花岗岩带,其变质级别沿垂直于走向方向呈高低起伏变化,而不是单调递增或递减。花岗岩与围岩以和谐过渡为主,岩体不同部位的矿物、岩石成分均有相当程度的变化,熔融程度较低;而高喜马拉雅花岗岩是低共熔的结果。北喜马拉雅变质-花岗岩带与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相比,从变质作用到岩浆活动均有很大的相似性。本文认为,二者形成的构造环境相似,但时间上又有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喜马拉雅 变质作用 花岗 结晶岩 高喜马拉雅 浆活动
下载PDF
结晶岩的水化膨胀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史謌 AxelSchult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798-805,共8页
室温下的应变实验表明 ,低孔隙度的结晶岩如花岗岩、片麻岩、闪长岩和变基性岩 ,水饱和时膨胀 ,干燥时收缩 ,这种效应是可重复的 .用水的吸附和解吸 (在相对湿度下 ) ,也可以观察到膨胀和收缩 .膨胀效应是由于表面力 (VanderWaals吸引... 室温下的应变实验表明 ,低孔隙度的结晶岩如花岗岩、片麻岩、闪长岩和变基性岩 ,水饱和时膨胀 ,干燥时收缩 ,这种效应是可重复的 .用水的吸附和解吸 (在相对湿度下 ) ,也可以观察到膨胀和收缩 .膨胀效应是由于表面力 (VanderWaals吸引、双电层排斥及溶剂化排斥 )引起的 .水饱和体应变约为其孔隙度的 1 /1 0 .用庚烷饱和的体应变比用水饱和的小 .用CaCl2 溶液饱和的应变随着盐克分子浓度的增加而减小 .杨氏模量E、切变模量G、品质因数Q的准静态测量表明 ,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加 ,E、G、Q减少 ,吸附水的增加改变了孔隙内表面分子的相互作用力 .大约在岩石孔隙表面吸附达到 3个水分子层时 ,可观察到最强烈的膨胀效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晶岩 表面力 杨氏模量 切变模量 水化膨胀
下载PDF
结晶岩中造岩矿物含量的定量计算方法 被引量:2
9
作者 陈岳龙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86-93,共8页
通过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结晶岩造岩矿物组合,利用已有同类岩石中这些矿物的化学组成及岩石的化学全分析的结果,根据质量平衡原理,进行线性约束条件下的非线性最优化拟合,求得这些矿物实际含量的定量计算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新疆东天山花岗... 通过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结晶岩造岩矿物组合,利用已有同类岩石中这些矿物的化学组成及岩石的化学全分析的结果,根据质量平衡原理,进行线性约束条件下的非线性最优化拟合,求得这些矿物实际含量的定量计算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新疆东天山花岗岩类的造岩矿物含量计算,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晶岩 矿物 含量 定量计算
下载PDF
西藏聂拉木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的伸展变形
10
作者 何政伟 王成善 +1 位作者 陆彦 王根厚 《世界地质》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6,共6页
西藏聂拉木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在区域上以单一的叶理和单一的拉伸线理占主要地位,其变形带的组构主要反映了透入性的伸展变形;根据显微构造分析表明早期由北往南推覆,晚期由南向北伸展。
关键词 伸展变形 韧性剪切变形 变质带 结晶岩
下载PDF
结晶岩作为放射性废物地下处置场所的安全性研究
11
作者 方从启 叶为民 程鸿鑫 《江苏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7年第4期79-83,共5页
分析了地下处置放射性废物的几个关键问题.通过对处置场所的选择、岩石渗流及放射性核素与岩石的化学反应等问题的论述,揭示了放射性废物地下处置室的安全性取决于对岩石中地下水渗流的有效阻滞.
关键词 放射性废物 结晶岩 孔隙度 安全性
下载PDF
结晶岩的膨胀性能研究
12
作者 史謌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729-736,共8页
采集了来自德国大陆深钻(KTB)中的一组结晶岩,在实验室用位移记录仪或应变片接通电桥测量了岩石浸入不同流体中应变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1.不同的岩石浸入水中,其膨胀速率和膨胀量是不同的,这与岩石的孔隙结构有关.2.... 采集了来自德国大陆深钻(KTB)中的一组结晶岩,在实验室用位移记录仪或应变片接通电桥测量了岩石浸入不同流体中应变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1.不同的岩石浸入水中,其膨胀速率和膨胀量是不同的,这与岩石的孔隙结构有关.2.同一岩样浸入极性和非极性的流体中,其膨胀性能是不同的,这与水分子的极化特性及其表面张力有关.3.很多情况下,膨胀是各向异性的,尤其是片麻岩.因此体积的增长可根据在3个互相垂直方向上的相对长度变化的总值来计算.可以认为,膨胀的主要因素是极性流体与岩石颗粒作用的结果,膨胀性能是由于颗粒表面的双扩散层造成的.实验证实了地壳岩石变形的机制强烈地受到流体的存在与否以及不同类型流体的影响.流体与岩石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将对深入探讨地壳内流体的热过程、力学过程、油气运移以及岩石物理性质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晶岩 应变 膨胀性能 极性
下载PDF
三峡工程水库结晶岩区斜坡稳定性评价
13
作者 欧湘萍 《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 1999年第3期298-302,共5页
三峡工程水库的结晶岩广布于库首地段.该结晶岩区不仅是三峡大坝工程与通航建筑物的地基,而且是秭归县茅坪镇及宜昌太平溪镇移民迁建的新址区,因此,对该区斜坡的稳定性进行评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结晶岩 斜坡 稳定性 水库
下载PDF
TM耦合下科钻深井结晶岩井壁失稳力学响应规律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李昌 朱自强 +3 位作者 雷家蔚 张绍和 隆威 舒彪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65-477,共13页
依据热力(thermo-mechano,TM)耦合影响下坍塌和破裂压力计算模型,探讨8000 m科钻深井处结晶岩井壁失稳规律。在温度为260℃、应力为200 MPa时,采用Mohr-Coulomb破坏准则和最大拉应力理论,通过力学推导和MATLAB编程运算求解坍塌、破裂压... 依据热力(thermo-mechano,TM)耦合影响下坍塌和破裂压力计算模型,探讨8000 m科钻深井处结晶岩井壁失稳规律。在温度为260℃、应力为200 MPa时,采用Mohr-Coulomb破坏准则和最大拉应力理论,通过力学推导和MATLAB编程运算求解坍塌、破裂压力演化模型;揭示TM耦合下井壁失稳的力学响应规律,得出钻井液安全密度窗口,以便为井眼轨迹设计和钻井液优选提供指导。研究结果表明:当井眼轨迹沿最大或最小水平地应力方向钻井时,井壁在最小水平地应力方向最易坍塌,在最大水平地应力方向最易破裂;坍塌、破裂压力在一定深度的井壁上呈周期性规律分布,最易破坏点随着井斜角、方位角的变化而变化;热效应对井壁破裂压力的影响明显,钻井液循环改变了安全密度窗口大小;钻井液安全密度窗口可为井眼轨迹设计和钻井液优选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晶岩 热力耦合 坍塌压力 破裂压力 安全密度窗口
下载PDF
温压耦合影响下科学钻探深井结晶岩层井壁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雷家蔚 王李昌 +1 位作者 隆威 黄大桂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80-1086,共7页
科学钻探深井结晶岩处在高地应力、高地层压力和高地温的"三高"环境中,其自身结构特征和物化特性会发生根本性变化,因温度变化引起的应力变化极易导致井壁失稳。本文依据温压耦合影响下坍塌压力和破裂压力计算模式,确定不同... 科学钻探深井结晶岩处在高地应力、高地层压力和高地温的"三高"环境中,其自身结构特征和物化特性会发生根本性变化,因温度变化引起的应力变化极易导致井壁失稳。本文依据温压耦合影响下坍塌压力和破裂压力计算模式,确定不同井壁温度下的安全钻井液密度窗口,通过FLAC3D开展温压耦合影响下井壁稳定数值模拟,分析在不同钻井液密度下井眼打开后不同时间的井壁周边温度和井壁稳定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地层弹性参数对地层破裂压力的影响较大,对于花岗岩此类弹性模量较大的结晶岩,温度变化对破裂压力影响更大;井壁处附加应力受温度变化的影响程度:附加周向应力>附加径向应力>附加垂向应力;在最小主应力方向的井壁周边地层等效应力与钻井液密度呈正比关系,在最大主应力方向呈反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晶岩 温压耦合 井壁稳定 数值模拟 深井 科学钻探
下载PDF
核废物在结晶岩和沉积岩中处置可行性对比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建才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 1995年第3期278-280,295,共4页
本文对核废物在结晶岩和沉积岩中处置的可行性作了对比。对比结果表明两种岩层都是可行的。它们在核废物处置的可行性方面,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各自也存在着不同的优缺点。近场核废物处置的可行性,主要取决于工程屏障的性能,与... 本文对核废物在结晶岩和沉积岩中处置的可行性作了对比。对比结果表明两种岩层都是可行的。它们在核废物处置的可行性方面,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各自也存在着不同的优缺点。近场核废物处置的可行性,主要取决于工程屏障的性能,与岩性关系不明显;远场核废物处置的可行性,主要取决于水流系统特征,不同的岩性决定了不同水流系统的特征,因此与岩性有较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废物处置 结晶岩 沉积 可行性
下载PDF
加拿大魁北克水电站项目中结晶岩的水压致裂试验
17
作者 Quirion M Tournier J-P +1 位作者 方震(译) 李宏(校) 《国际地震动态》 2011年第1期83-90,共8页
自1997年以来,在加拿大地盾进行了250多次水压致裂试验,该试验是魁北克不同的水电站项目调查选址的一部分,所有项目都位于格伦维尔和超级地质省,那里的基岩由结晶质火成岩和变质岩组成。水压致裂试验是为了确定在水压条件下岩体渗透率... 自1997年以来,在加拿大地盾进行了250多次水压致裂试验,该试验是魁北克不同的水电站项目调查选址的一部分,所有项目都位于格伦维尔和超级地质省,那里的基岩由结晶质火成岩和变质岩组成。水压致裂试验是为了确定在水压条件下岩体渗透率的增加,进而定义隧洞衬砌承载的上限。对不同试验结果的研究表明,在深度小于150m时,大规模结晶岩的岩体性质相似。我们给出了来自闭合曲线和P-Q曲线图的最小应力统计数据的分析,并与投入使用的压力隧洞的渗漏相比较。所采用的解释方法也在最小主应力求解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所以破裂和破裂重张压力的比值在分析结果中是一个重要的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压致裂 电站项目 结晶岩 魁北克 加拿大 试验 最小主应力 体性质
下载PDF
结晶岩防渗帷幕参数设计与实践——以三峡工程三期RCC围堰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世泽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05年第3期75-78,共4页
三峡水库2003年5月下旬开始蓄水,6月11日水位达到135.92m。蓄水过程中,在原中堡岛深风化槽尾端,三期RCC围堰第11~12堰块基础排水孔涌水量有随库水位增高而增大的趋势,经处理后涌水量迅速减小。本文根据对各阶段地质勘察成果、排水孔电... 三峡水库2003年5月下旬开始蓄水,6月11日水位达到135.92m。蓄水过程中,在原中堡岛深风化槽尾端,三期RCC围堰第11~12堰块基础排水孔涌水量有随库水位增高而增大的趋势,经处理后涌水量迅速减小。本文根据对各阶段地质勘察成果、排水孔电视录像解释及堰基处理前后排水孔流量观测资料的研究分析,认为在结晶岩弱风化岩体中,重要临时建筑物单排防渗帷幕的孔间距要控制在1.5m~2.0m之间,孔斜角度按孔深30m计不应大于3°。按上述设计参数,在RCC围堰堰基经过了长江洪水冲刷,历时5个水文年,并且库水位发生较大变化的特殊环境下进行处理,其实施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保证了RCC围堰的正常运行和三期工程顺利施工;为水利水电工程防渗帷幕灌浆参数设计积累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弱风化结晶岩 防渗帷幕 参数 设计
下载PDF
结晶岩中成-卤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焰新 《国外铀金地质》 1990年第1期14-20,共7页
近年来,苏联和欧美许多国家的学者们主要出于找矿和寻找核废物及有害物质长期储存场所的需要,对由结晶岩构成的深部含水-气系统中水-气运移条件进行了勘探和研究。以前,地下深处的结晶岩被想象成基本不透水、
关键词 结晶岩 咸水 卤水 水文地球化学
下载PDF
拉达克(Ladakh)高喜马拉雅结晶岩同会聚的扩张
20
作者 D.Dapais 李才 《世界地质》 CAS CSCD 1993年第4期16-22,66,共8页
拉达克(Ladakh)喜马拉雅NW,Suru峡谷,高喜马拉雅结晶岩区域组构是主要变形事件的产物:(1)被限制在主中央逆冲断层(MCT)之上的印度地壳内;(2)时间上晚于MCT之上单元的堆积;(3)结束于MCT仍继续逆冲运动时;(4)发育于伴有增厚作用的高峰条件... 拉达克(Ladakh)喜马拉雅NW,Suru峡谷,高喜马拉雅结晶岩区域组构是主要变形事件的产物:(1)被限制在主中央逆冲断层(MCT)之上的印度地壳内;(2)时间上晚于MCT之上单元的堆积;(3)结束于MCT仍继续逆冲运动时;(4)发育于伴有增厚作用的高峰条件下;(5)导致不对称的片麻岩穹隆的形成;(6)伴有ENE—WSW到EW向的区域性拉伸。我们认为拉伸是沿主拆离带在上覆盖层内伴随热基底上升由热基底的扩张提供的。过程的起始似乎与高喜马拉雅结晶岩强烈的热软化密切有关,大致与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形成同时,大约25 Ma。区域构造样式表明,MCT带可作为中新世印度地壳下部的增厚和上部的减薄间的拆离带。拉伸方向与喜马拉雅整体运动学一致,包括沿西山脉束NW—SE右旋扭动和西藏的向东挤出。我们认为片麻岩山脊的剥露,体现了所有沿喜马拉雅造山带MCT带之上印度单元的特征,反映了由扩张能力有利于同会聚拉伸的热异常层演化而来的地壳大规模的不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晶岩 片麻 会聚 喜马拉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