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生态-气候适应性-游憩”多功能耦合的复合绿地生态网络格局优化
1
作者 周媛 黎贝 +5 位作者 李朋瑶 姚婧 陈明坤 唐密 张莉 陈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5854-5866,共13页
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如何构建多功能耦合的绿地生态网络格局是促进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以成都市为研究区,基于“源-汇”理论,综合运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orphological Spatial Pattern Analysis,MSPA)、景观连通性... 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如何构建多功能耦合的绿地生态网络格局是促进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以成都市为研究区,基于“源-汇”理论,综合运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orphological Spatial Pattern Analysis,MSPA)、景观连通性指数、电路理论等方法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环境改善、游憩服务构建单因子网络,分析源地、廊道、生态战略点等空间要素特征,形成基于“生态-气候适应性-游憩”多层级、多功能复合生态网络优化格局。结果表明:(1)筛选出“源”-“汇”景观(生态159—29个,气候适应性30—14个,游憩208—40个)。生物迁徙廊道在研究区中部、西南部呈团簇状分布;气候适应性廊道呈中部集聚、东西稀疏的分布特征;游憩廊道相对密集,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向四周扩散。(2)多层级“源-汇”景观网络中,总长度上,游憩廊道>生物迁徙廊道>气候适应性廊道;总面积上,生物迁徙廊道>游憩廊道>气候适应性廊道。一、二级廊道的适宜宽度为生态廊道200、100m,气候适应性廊道100、60m;游憩廊道60、30m。(3)叠加多目标廊道获得生态关键点753个,干扰点2371个。游憩源地中8.18%的面积应退让给生态廊道和气候适应性廊道。多功能耦合的生态网络优化格局可激活不同景观资源的潜在价值,对协调生态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双向需求,实现绿地资源在城市空间中的最优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保护 热环境改善 游憩服务 绿地生态网络 多功能耦合
下载PDF
基于街区小气候环境冬夏协同优化的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精准修复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敏 潘文钰 《园林》 2024年第1期28-37,共10页
越来越多城市绿地生态网络建设进入存量更新和结构性优化并存发展的阶段,生态安全优先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提升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的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当前风景园林实践研究的重要议题。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多发导致的人居环境... 越来越多城市绿地生态网络建设进入存量更新和结构性优化并存发展的阶段,生态安全优先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提升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的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当前风景园林实践研究的重要议题。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多发导致的人居环境宜居性下降问题,目前基于气候适应的城市绿地生态网络规划关注促进自然通风以缓解夏季热岛效应,尚忽视了其冬季可能带来的负效应。从气候调节视角切入,探讨城市绿地生态网络在协同冬夏季小气候环境中的低效空间识别与精准修复技术方法。以江苏省昆山市密集城区的189个街区单元为研究对象,通过遥感反演的方法对其冬、夏季小气候环境进行分析,聚类获得7类小气候特征街区。之后,叠加现状绿地生态网络与计算流体力学模拟风环境结果,提取现状适于通风的生态廊道,从宽度、方向、类型等方面分析其潜在通风效能,耦合街区冬夏小气候环境特征,识别研判现状绿地生态网络在冬夏温湿环境调节上存在的低效问题,并提出冬夏协同的精准修复策略,为优化人居环境宜居性、提升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生态系统服务综合效能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生态网络 气候调节 温湿环境 生态修复 遥感反演 数值模拟 夏热冬冷地区
下载PDF
基于MCR模型的泉州市绿地生态网络构建与生态节点识别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颜钰 曾真 +3 位作者 陈秀铭 谢宇为 薛学佳 李霄鹤 《山东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11-20,共10页
绿地生态网络的构建与生态节点的识别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和促进物种多样性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福建省泉州市为例,对比分析了2010和2020年2个时期的生态源地、生态阻力面变化,探析绿地生态网络时空格局演变。运用形态学空间格... 绿地生态网络的构建与生态节点的识别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和促进物种多样性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福建省泉州市为例,对比分析了2010和2020年2个时期的生态源地、生态阻力面变化,探析绿地生态网络时空格局演变。运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MCR模型和重力模型等方法识别生态源地、构建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结果表明:(1)10年间泉州市生态源地数量由6个增至9个,但生态源地总面积呈现下降趋势。(2)10年间泉州市生态阻力面以各级城镇为高值中心,并以点状和块状向四周扩张。(3)运用MCR模型构建生态廊道24条,其中一级廊道1条,二级廊道10条,三级廊道13条。(4)识别出断裂点993个,生态节点29个。(5)提出保护与增补生态源地、构建与优化生态廊道、建设生态节点与修复生态断裂点三项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R模型 绿地生态网络 泉州市
下载PDF
上海市中心城区绿地生态网络演化多情景模拟及景观连接度评价
4
作者 刘杰 胡国华 张浪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0-78,共9页
【目的】通过对上海市中心城区未来用地进行多情景模拟,测度不同情景下绿地生态网络景观连接度变化,为未来城市生态空间优化提供依据。【方法】基于斑块生成土地利用变化模拟(patchgenerating land use simulation,PLUS)模型,对上海市... 【目的】通过对上海市中心城区未来用地进行多情景模拟,测度不同情景下绿地生态网络景观连接度变化,为未来城市生态空间优化提供依据。【方法】基于斑块生成土地利用变化模拟(patchgenerating land use simulation,PLUS)模型,对上海市中心城区绿地生态网络演化进行多情景模拟,并通过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orphological spatial pattern analysis,MSPA)与景观连接度分析,探究未来不同情景下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结构性连接和功能性连接的差异。【结果】1)未来上海市中心城区不同情景下绿地面积均有不同幅度的减少,但在生态保护发展情景下,绿地面积的衰减速度得到有效控制;2)就结构性连接而言,生态保护发展情景下的绿地生态网络具有较好的廊道连通性,能够有效促进物种扩散和能量流动;3)就功能性连接而言,绿地生态网络重要斑块在多情景模拟中的空间分布基本一致,且斑块重要性指数(delta probability of connectivity,dPC)分布可为未来重要潜在源地斑块的统筹规划提供指导。【结论】生态保护发展情景可较好维持生态网络的连接度以及景观结构的稳定性,在未来的城市建设中,可通过政策调控及规划促进城市生态空间、城市绿地生态网络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绿地生态网络 土地利用模拟 PLUS模型 景观连接度 上海市
下载PDF
绿地生态网络视角下的城市河流滨水景观设计研究--以郑州市金水河为例
5
作者 刘爽爽 胡艳芳 《沈阳文旅》 2024年第6期15-17,共3页
一、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的概念(一)绿地生态网络概念绿地生态网络是由线性廊道将各种类型的生态斑块组成的绿地空间网络体系,网络的结构性可以产生一定的生态效益,对斑块、廊道之间具有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绿地生态网络的整体效能和可持续... 一、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的概念(一)绿地生态网络概念绿地生态网络是由线性廊道将各种类型的生态斑块组成的绿地空间网络体系,网络的结构性可以产生一定的生态效益,对斑块、廊道之间具有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绿地生态网络的整体效能和可持续性。除了应用于密集区的城市中心和其他繁华的地区以外,也包含自然规律连接而成的空间。(二)绿地生态网络基本功能1.保护生态环境随着岁月变迁,滨河两侧垃圾杂乱无章,河道变窄,生态环境恶化,给城市发展带来了压力。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为可持续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加强污染治理、减少废水排放量、控制废水处理,防止工业废水污染河流,推广环保,加强环保意识,打击违法排污,推广可持续农业发展,采用科学生产方式,减少农药使用,防止污染水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地生态网络 绿地空间 滨水景观设计 工业废水污染 污染水源 金水河 可持续发展 污染治理
下载PDF
基于空间连通性动态变化的城市绿地生态网络优化 被引量:5
6
作者 周媛 陈明坤 +3 位作者 黎贝 李朋瑶 郁婧雪 陈娟 《中国城市林业》 2023年第4期23-32,共10页
以2000—2020年成都市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与图论方法,确定最优距离阈值与生态源地面积阈值,分析绿地空间结构连通性动态变化特征;利用电路理论识别重要功能性生态廊道、夹点、障碍点,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协同效应的... 以2000—2020年成都市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与图论方法,确定最优距离阈值与生态源地面积阈值,分析绿地空间结构连通性动态变化特征;利用电路理论识别重要功能性生态廊道、夹点、障碍点,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协同效应的绿地生态网络格局优化策略。结果表明:研究区最优距离阈值为10 km,有利于改善景观连通性的生态源地面积阈值为50 hm^(2);绿地空间连通性随时间变化呈现西高东低、由外围向中部扩展的分布规律;研究区西南部、东南部、中心城区功能连通性廊道相对聚集,北部及东部的网络连通性较差。研究聚焦绿地结构连通与功能连通性的协同作用对绿地网络格局的优化对策,以及构建的生态网络方法框架可为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绿地生态规划提供方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论 电路理论 空间连通性 绿地生态网络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广东省绿地生态网络建设分区 被引量:131
7
作者 彭建 杨旸 +1 位作者 谢盼 刘焱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4562-4572,共11页
绿地生态网络是城市地域生态持续性的重要保障,分区管控则是实现省域绿地生态网络差异化建设目标的基本原则。考虑到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和需求能够有效表征绿地生态网络建设的生态本底与生态需求,以县域为研究单元,采用修正的生态系统... 绿地生态网络是城市地域生态持续性的重要保障,分区管控则是实现省域绿地生态网络差异化建设目标的基本原则。考虑到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和需求能够有效表征绿地生态网络建设的生态本底与生态需求,以县域为研究单元,采用修正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核算生态系统服务供给量,以土地利用开发程度、人口密度和地均GDP表征生态系统服务需求量,基于供需分析提出广东省绿地生态网络建设分区方案。研究结果表明,按照各区县生态本底和生态需求差异分为四大类型区:Ⅰ城市生态节点保育型,包含13个区县,包含潮州市湘桥区、汕头市金平区、佛山市顺德区、广州市南沙区、黄埔区、荔湾区、越秀区、海珠区、深圳市盐田区、罗湖区、南山区、肇庆市端州区、珠海市金湾区等,为生态本底好-生态需求高的区域,在建设中应重点关注城市大型绿地游憩、科教等社会-生态复合功能;Ⅱ城市生境斑块修复型,包含34个区县,主要分布在珠三角核心区及粤东沿海地区,为生态本底差-生态需求高的区域,在建设中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Ⅲ为城郊潜在节点重构型,包含21个区县,主要分布在珠三角的江门、惠州、粤西沿海区域以及粤东中部,为生态本底差-生态需求低的区域,应以生态经济为导向,在产业空间重构的基础上,以城市反哺乡村,推进区域生态空间优化;Ⅳ城郊源地网络连通型,包含55个区县,主要分布在广东省北部地区,为生态本底好-生态需求低地区,应强化生态源地的保护,保障生态系统服务流向周边区域的持续输送。分区方案基本表征了广东省县域生态本底和生态需求的空间差异,能够为绿地生态网络建设提供规划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绿地生态网络 分区管控 象限图 广东省
下载PDF
基于空间绩效的城镇绿地生态网络构建——以安徽宣城狸桥为例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旭东 陈尧 +1 位作者 陈闪 蒋文伟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7-95,共9页
根据景观生态学相关理论,不同景观要素组成的空间格局是影响其空间绩效的主要因素之一。在综合分析生态系统服务、景观空间结构、生态敏感性及其累计耗费距离表面水文功能等空间绩效的基础上,分析研究狸桥镇绿地生态网络空间布局。结果... 根据景观生态学相关理论,不同景观要素组成的空间格局是影响其空间绩效的主要因素之一。在综合分析生态系统服务、景观空间结构、生态敏感性及其累计耗费距离表面水文功能等空间绩效的基础上,分析研究狸桥镇绿地生态网络空间布局。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37 538万元/a,其空间绩效较优;在其平原地区,建设用地和耕地广布,生态斑块较小且连接度较低,景观呈现破碎化;在中西部山区,生态斑块较大,但对其周边生态服务能力较弱;研究区生态敏感性划分为极度敏感区、高度敏感区、中度敏感区、低度敏感区和非敏感区5个等级,分别占研究区36%、18%、17%、19%和10%;以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值作为费用表面,确定具有一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生态用地作为生态源,进而构建累计耗费距离模型。并通过Arc GIS水文分析,规划了境域潜在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结合狸桥镇河流、道路及空间特征现状,综合构建了城镇绿地生态网络,为今后城镇生态建设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地生态网络 空间绩效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敏感性 累计耗费距离模型 狸桥镇
下载PDF
基于城镇绿地生态网络构建的自然景观保护恢复技术与网络规划 被引量:10
9
作者 孙逊 张晓佳 +1 位作者 雷芸 李雄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4-39,共6页
通过对绿地生态网络概念与规划建设技术的研究,着重从自然景观保护与恢复的角度阐述了绿地生态网络构建规划的基本规划流程、规划要点,归纳总结了网络构建中水域、湿地、森林(林地)、山地、农田、棕地6类景观类型的常见问题,并提出与之... 通过对绿地生态网络概念与规划建设技术的研究,着重从自然景观保护与恢复的角度阐述了绿地生态网络构建规划的基本规划流程、规划要点,归纳总结了网络构建中水域、湿地、森林(林地)、山地、农田、棕地6类景观类型的常见问题,并提出与之对应的保护与恢复措施,以期为城镇绿地生态网络优化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绿地生态网络 自然景观 保护恢复 生态绿地
下载PDF
厦门市绿地生态网络构建及优化策略 被引量:16
10
作者 刘晓阳 曾坚 曾鹏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6-81,共6页
科学构建城市绿地生态网络,对区域生态安全、城市可持续发展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AHP法和GIS技术,定量分析厦门市自然生态本底,选取重要生态斑块和廊道,采用最小费用路径法模拟潜在廊道,综合构建城市绿地生态网络,并提出... 科学构建城市绿地生态网络,对区域生态安全、城市可持续发展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AHP法和GIS技术,定量分析厦门市自然生态本底,选取重要生态斑块和廊道,采用最小费用路径法模拟潜在廊道,综合构建城市绿地生态网络,并提出绿地生态网络优化策略。结果表明:1)AHP法可整合区域生态、经济、人文和社会等资源,全面客观评价现状生态斑块和廊道的重要程度;最小费用路径法可根据生境分布特征科学模拟连通各斑块之间的潜在廊道;2)厦门市西北部的生态基底适宜性、生态源地及廊道重要性、斑块之间有效连通性均高于东北部及中部平原区;岛内斑块面积小且分散,南北部存在断层现象,应适度增加踏脚石和连通廊道;3)结合城市生态发展需求,提出构建“一片、一环、三带、多廊道、多节点”的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研究结果可为厦门市绿地系统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厦门市 绿地生态网络 AHP法 最小费用路径法
下载PDF
“网络效能”与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空间格局形态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42
11
作者 刘滨谊 吴敏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66-70,共5页
将绿地融合于整体城市,探索城市绿地生态网络功效的发挥与其空间结构、形态之间的关联性。分析基于绿网的空间构成及"网络效能"体系的构建,提出各效能要素的功效指标;通过对其空间关联的分析并进行形态学转换,进而构建城市绿... 将绿地融合于整体城市,探索城市绿地生态网络功效的发挥与其空间结构、形态之间的关联性。分析基于绿网的空间构成及"网络效能"体系的构建,提出各效能要素的功效指标;通过对其空间关联的分析并进行形态学转换,进而构建城市绿网空间格局与空间形态的指标体系,以期基于生态学过程以及空间效能的视角引导一种科学务实的规划设计方法,最终构建合理高效的城市以及区域绿化网络,并促进城市空间综合效益的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绿地生态网络 效能 功效指标 空间形态 空间格局
下载PDF
城市双修背景下绿地生态网络构建的情景比较与综合——基于“社会-生态”功能复合的视角 被引量:23
12
作者 王敏 梁爽 王云才 《南方建筑》 2019年第3期1-8,共8页
生态价值优化与游憩服务提升作为城市绿地的两个重要生态系统服务,业已成为城市双修和转型发展过程中构建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的两种典型情景。以太原市为例,基于GIS"吸引-阻力"分析模型,分别构建两种目标导向下的绿地生态网络,... 生态价值优化与游憩服务提升作为城市绿地的两个重要生态系统服务,业已成为城市双修和转型发展过程中构建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的两种典型情景。以太原市为例,基于GIS"吸引-阻力"分析模型,分别构建两种目标导向下的绿地生态网络,通过情景比较与分析,试图回答"中心城区尺度下绿地生态网络构建如何同时兼顾生态价值优化与游憩服务提升"的问题。研究通过具体比较分析两种情景下源地识别、阻力构建、绿廊选线与网络格局的差异与联系,综合两种情景形成"社会-生态"功能复合的绿地生态网络,并从复合源地选取、复合阻力构建、复合绿廊选线初步提出情景综合下的基于生态安全与社会服务的城市绿地生态网络构建多功能耦合技术框架,旨在协调多元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实现稀缺性城市绿地空间资源在不同利用目的之间的最优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地生态网络 城市双修 情景分析 "吸引-阻力"模型 生态价值 游憩服务
下载PDF
绿地生态网络规划的发展历程与中国研究前沿 被引量:97
13
作者 刘滨谊 王鹏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5,共5页
阐述了多尺度、多功能、具有综合性绿地生态网络规划概念及其发展演进,分析、总结了国内外绿地生态网络规划实践,在此基础上,作为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城镇绿地生态构建和管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课... 阐述了多尺度、多功能、具有综合性绿地生态网络规划概念及其发展演进,分析、总结了国内外绿地生态网络规划实践,在此基础上,作为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城镇绿地生态构建和管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2:城镇绿地空间结构与生态功能优化关键技术研究的初步结果,提出结合中国国情的绿地生态网络规划研究实践应着重考虑的前沿性问题,以期为中国的绿地生态网络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绿地生态空间 绿地生态网络 发展历程 研究前沿
下载PDF
基于空间效能的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空间系统及其评价指标 被引量:21
14
作者 刘滨谊 吴敏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46-50,共5页
当前我国城镇化正面临着"绿色"转型的全新挑战,基于空间效能视角,建构了城市绿地生态网络引导下的城市空间生态系统,即由"本体—本体"系统、"本体—影响区"系统、"本体—辐射区"系统3个部分所... 当前我国城镇化正面临着"绿色"转型的全新挑战,基于空间效能视角,建构了城市绿地生态网络引导下的城市空间生态系统,即由"本体—本体"系统、"本体—影响区"系统、"本体—辐射区"系统3个部分所组成,并针对此系统提出建立于"空间—效能"关联维度的网络评价3指标:网络连接度、网络渗透度、网络密度,继而通过对指标内涵、影响因子及度量方法的探索,为绿网系统评价提供技术平台与方法,为城市绿地空间建设及决策提供科学的路径支持,继而引导以生态效能以及城市综合效益为目标的绿网及整体城市的空间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绿地生态网络 空间效能 连接度 渗透度 密度
下载PDF
基于生态能级的县域绿地生态网络构建初探 被引量:15
15
作者 刘滨谊 卫丽亚 《风景园林》 2015年第5期44-52,共9页
以县域绿地的用地界定与特征为研究背景,分析网络结构实现生态能量流动、辐射和交换的机理。提出"生态能级"概念、理论,据此分析县域绿地与县域其他城乡发展用地的时空特征及演变。研究生态能级的空间效应分析评价,将生态空... 以县域绿地的用地界定与特征为研究背景,分析网络结构实现生态能量流动、辐射和交换的机理。提出"生态能级"概念、理论,据此分析县域绿地与县域其他城乡发展用地的时空特征及演变。研究生态能级的空间效应分析评价,将生态空间构成要素分为正能级、零能级、负能级三阶和七级分级,提出基于不同生态能级的空间效应特征进行绿地生态网络要素的空间连接、渗透和隔离的原理方法。构建三网:以连通为核心的生境廊道网络、以辐射为核心的风景绿道网络、以承载为核心的生态安全网络,并使三网与县域其他发展用地叠加耦合。力求在有限的土地空间上,以合理的绿地生态网络结构形式和多元共赢的发展方式,实现最大限度的县域绿地保护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绿地系统规划 绿地生态网络构建 县域城乡发展用地 生态能级 网络构建
下载PDF
以绿道建构城乡绿地生态网络——构成、特性与价值 被引量:12
16
作者 刘滨谊 吴敏 《中国城市林业》 2013年第5期1-5,66,共5页
以绿道建构城乡绿地生态网络是一种构筑完整连续的生态系统的重要方法,其于结构、功能及系统层面建立起人类与自然保护之间的连接,是生态向着城乡演进的一种空间战略、发展模式与生态策略。文中侧重从生态视角解析绿道由本体、边缘区、... 以绿道建构城乡绿地生态网络是一种构筑完整连续的生态系统的重要方法,其于结构、功能及系统层面建立起人类与自然保护之间的连接,是生态向着城乡演进的一种空间战略、发展模式与生态策略。文中侧重从生态视角解析绿道由本体、边缘区、影响辐射区3个要素构成,提出绿道在生态网络建构过程中体现出的统领性、生态性、系统性3大特性,并分别从其与城乡的空间形态演进、系统耦合关系及价值驱动机制3个方面分析绿道及绿网对于城乡发展的意义与价值,为探知、建构合理高效的城乡绿地生态空间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道 城乡绿地生态网络 空间构成 特性 网络系统
下载PDF
健康城市背景下太原市中心城区绿地生态网络规划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敏 梁爽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4-50,56,共8页
城市的快速发展给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挑战。在健康城市背景下,中心城区绿地生态网络在保障生态安全的同时,也面临着以健康为目的的游憩诉求。有别于传统基于自然生态维度的绿地生态网络构建方法,文章通过系统梳理、辨析城市绿地影响健康... 城市的快速发展给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挑战。在健康城市背景下,中心城区绿地生态网络在保障生态安全的同时,也面临着以健康为目的的游憩诉求。有别于传统基于自然生态维度的绿地生态网络构建方法,文章通过系统梳理、辨析城市绿地影响健康的4条路径、3个维度,以太原市中心城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将游憩需求与绿地影响健康的因素融入绿地生态网络规划中,尝试从源地识别、阻力面构建、绿廊选线与复合绿地网络优化等方面探讨如何实现绿地生态与游憩功能的协同耦合。研究旨在回应健康城市背景下人们日益强烈的游憩需求,探索中心城区以绿地生态网络规划促进游憩的技术路径,并为构建功能复合的绿地生态网络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城市 游憩需求 绿地生态网络规划 技术路径 太原市
下载PDF
基于绿地生态网络的南京仙林新城绿地空间优化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晨洋 《华中建筑》 2019年第12期85-89,共5页
绿地生态网络能确保生态过程的连续性,有利于维持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功能,减少经济社会发展对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的不利影响,并兼顾环境、生态、人文等层面。该文以新城绿地为研究对象,运用绿地生态网络的原理,探索新城绿地网络的构建... 绿地生态网络能确保生态过程的连续性,有利于维持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功能,减少经济社会发展对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的不利影响,并兼顾环境、生态、人文等层面。该文以新城绿地为研究对象,运用绿地生态网络的原理,探索新城绿地网络的构建。并基于构建的网络成果,对南京仙林新城绿地空间的优化策略进行研究。首先调查分析仙林新城绿色基础设施状况,基于GIS平台,采用最小路径(LCP)方法,确定了潜在生态廊道,并通过重力模型的计算,提取了重要生态廊道,构建新城的绿地生态网络;再结合仙林新城的具体规划要求构建了生态型网络、防护型网络和游憩型网络的子系统,叠加得到综合绿地网络;最终总结并提出新城绿地网络的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地生态网络 网络构建 最小路径方法 优化策略
下载PDF
线性游憩对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空间的优化 被引量:2
19
作者 丁明静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146-149,共4页
随着我国快速城镇化的发展,城市绿地空间呈破碎化结构发展,这严重影响城市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结合线性游憩对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空间的建构作用进行研究,论述了线性游憩对于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空间优化的理论意义,并提出了线性游憩空间... 随着我国快速城镇化的发展,城市绿地空间呈破碎化结构发展,这严重影响城市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结合线性游憩对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空间的建构作用进行研究,论述了线性游憩对于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空间优化的理论意义,并提出了线性游憩空间建设的基本对策和措施,也为现阶段我国在城市线性空间使用中出现的不足,提供优化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游憩 城市绿地生态网络 空间优化
下载PDF
城市扩张情景模拟下绿地生态网络构建与优化研究——以南京市部分区域为例 被引量:18
20
作者 吴榛 张凯云 王浩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6-61,共6页
绿地生态网络对维护城市生态结构稳定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其网络结构与城市发展、扩张及结构演化在时空层面有动态的耦合关系。现阶段绿地生态网络构建多处于一种静态的构建与优化思路中,忽视了城市化过程中自然与城市间的动态变化。从风... 绿地生态网络对维护城市生态结构稳定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其网络结构与城市发展、扩张及结构演化在时空层面有动态的耦合关系。现阶段绿地生态网络构建多处于一种静态的构建与优化思路中,忽视了城市化过程中自然与城市间的动态变化。从风景园林学视角出发,以南京市部分区域为例,通过多期遥感数据,基于CA-Markov模型模拟城市未来发展情景,并在过去、现在和未来各时期用地分类基础上,对城市动态扩张演变下的绿地空间与其所形成的生态网络进行研究,以期构建适用现在、面向未来的绿地生态网络,将丰富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研究新思路,并为中国风景园林建设和绿地系统规划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绿地生态网络 城市扩张 CA-Markov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