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9篇文章
< 1 2 6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绿色空间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性别和手机娱乐时间的调节作用
1
作者 齐兰兰 周素红 +1 位作者 张琳 刘明杨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8-237,共10页
本研究探讨了城市绿色公共空间,尤其是公园广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并着重分析了性别差异以及手机娱乐时间的调节作用。研究基于对广州市472名中学生问卷收集的数据,包括居住地、学校周边、工作日和休息日活动路径空间4种不同地理背... 本研究探讨了城市绿色公共空间,尤其是公园广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并着重分析了性别差异以及手机娱乐时间的调节作用。研究基于对广州市472名中学生问卷收集的数据,包括居住地、学校周边、工作日和休息日活动路径空间4种不同地理背景,建立回归模型。研究结果显示,绿色空间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居住地周围影响最大,其次是工作日活动路径、再次是休息日活动路径,学校周围影响最小。绿色空间对男生和女生的心理健康效应在不同的地理背景下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对男生在居住地周围和工作日活动路径的心理健康效应高于女生,而对女生在休息日活动空间路径的效应高于男生。手机娱乐时间的增加会抑制绿色空间的心理健康效应,对女生在居住地周围的抑制效应高于男生,对男生在休息日活动路径的抑制效应高于女生。建议可以从增加绿色空间、限制手机娱乐时间以及考虑性别敏感的干预措施3个维度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空间 公园广场 心理健康 青少年 手机娱乐时间
下载PDF
基于混合用地模式识别的济南市老城区典型片区绿色空间降温效应分析
2
作者 肖华斌 何心雨 +2 位作者 杨謦铭 盛硕 史磊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0-56,共7页
城市绿色空间可以通过生态系统服务调节功能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降低高温健康胁迫风险。城市中心城区特别是老城区建成环境具有高度异质性,复杂建成环境中绿色空间的降温效应,特别是混合用地模式中绿色空间的降温强度、阈值、形状等... 城市绿色空间可以通过生态系统服务调节功能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降低高温健康胁迫风险。城市中心城区特别是老城区建成环境具有高度异质性,复杂建成环境中绿色空间的降温效应,特别是混合用地模式中绿色空间的降温强度、阈值、形状等还需进一步明晰。在厘清城市热环境影响因素和绿色空间降温机制基础上,构建了“冷热岛分析提取-混合用地模式聚类识别-混合用地模式热效应分析-典型绿色空间降温效应分析”的研究框架。针对当前城市绿地指标失实、结构失衡、功能失调等现实问题,选择济南市老城区典型片区进行实证研究,重点分析了中层建筑混合用地模式中绿色空间的降温强度、降温面积阈值、形状及植被覆盖度等,总结了具有高降温效能的绿色空间模式,为促进城市健康人居环境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复杂建成环境 混合用地模式 绿色空间 降温效应 济南市老城区
下载PDF
街区绿色空间结构智能化甄别与优化模式评估
3
作者 周聪惠 刘博雯 +2 位作者 张诗宁 钱昱岑 王艺璇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2-67,共6页
城市总体层面的绿色空间结构优化通常涉及大尺度、大规模绿地增补,在建成区更新中难以实施。街区是城市更新基本单元,审视街区绿色空间结构优化符合当前精细化治理下的规划需求,也有助于推动城市绿地规划思维和模式的转换。为克服传统... 城市总体层面的绿色空间结构优化通常涉及大尺度、大规模绿地增补,在建成区更新中难以实施。街区是城市更新基本单元,审视街区绿色空间结构优化符合当前精细化治理下的规划需求,也有助于推动城市绿地规划思维和模式的转换。为克服传统调查分析方法的范围、效率和精度局限,应用深度学习技术对街区尺度绿色空间结构类型展开甄别。通过街区空间形态识别、绿色空间结构识别、绿色空间结构与空间形态关联特征分析、优化模式评估4个技术环节,对北京市和广州市中心城区展开实证研究,以期为城市更新进程中街区绿色空间结构问题诊断和优化策略制定提供新的工具和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深度学习 绿色空间 结构 适配性 街区 城市更新
下载PDF
国外城市非正式绿色空间研究进展与思考
4
作者 叶林 徐梦雅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2-88,共7页
【目的】存量发展背景下,城市公园等正式绿色空间增量困难、服务功能日益局限,而数量较多的非正式绿色空间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未充分发挥价值。探究非正式绿色空间的独特价值与利用方式,可为用地约束下人居环境提升与绿化功能创新提供线... 【目的】存量发展背景下,城市公园等正式绿色空间增量困难、服务功能日益局限,而数量较多的非正式绿色空间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未充分发挥价值。探究非正式绿色空间的独特价值与利用方式,可为用地约束下人居环境提升与绿化功能创新提供线索。【方法】对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登载的47篇典型文献进行了分析,从识别技术、游憩价值、生态价值和更新模式四方面,系统探知国外非正式绿色空间研究进展。【结果】非正式绿色空间具有触发多样游憩感知、满足多元使用需求、提升绿地获取公平性等游憩价值,以及丰富城市生物多样性、提升生态系统调节能力等生态价值。同时,国外实践表明,运用公共政策、政府支持、社会推动的综合策略可助力实现非正式绿色空间更新改造。【结论】结合国情并借鉴国外理论与实践,建议运用主动响应居民需求、创建地理信息数据库、创新规划管理范式三大策略优化国内城市非正式绿色空间建设,以期公平、生态、节约地推进城市绿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非正式绿色空间 识别技术 游憩价值 生态价值 更新模式
下载PDF
城乡绿色空间价值评估内涵、路径及特征梳理研究
5
作者 沈葆菊 李昊 付胜刚 《园林》 2024年第7期81-88,共8页
城乡绿色空间是反映人居环境品质的重要空间载体。进入存量阶段,价值评估是保障城乡绿色空间“精准优化”的首要工作。既有研究多以技术应用为主,重实操,呈碎片状,缺乏系统整理。以城乡绿色空间和人的需求之间的价值匹配为切入点,对以... 城乡绿色空间是反映人居环境品质的重要空间载体。进入存量阶段,价值评估是保障城乡绿色空间“精准优化”的首要工作。既有研究多以技术应用为主,重实操,呈碎片状,缺乏系统整理。以城乡绿色空间和人的需求之间的价值匹配为切入点,对以多学科交叉研究为基础的城乡绿色空间价值评估研究进行“理论层—实践层—决策层”的内涵整理;系统梳理了城乡绿色空间评估—反馈路径,对“生活需求—生产需求—福祉需求”三个阶段的城乡绿色空间评估研究体系进行了“价值需求—评估指标”的特征归纳以及涵盖“尺度—维度—标尺”的研究坐标系建构。为相关研究者、实践者与决策者在具体绿色空间评估工作中提供指标选取和参照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绿色空间 价值需求 评估内涵 需求层次 特征归纳
下载PDF
基于空间供需的工业小城镇绿色空间体系建构——以重庆市万古镇为例
6
作者 刘骏 袁帆 《中国名城》 2024年第6期75-82,共8页
工业小城镇的特色发展与品质提升,需要供需匹配的绿色空间体系作为支撑。通过分析典型工业小城镇的空间结构、规模、布局特征,以及小城镇发展在生态环境、产业发展、人群游憩等方面的空间需求,总结工业小城镇的空间供需特征,并结合规划... 工业小城镇的特色发展与品质提升,需要供需匹配的绿色空间体系作为支撑。通过分析典型工业小城镇的空间结构、规模、布局特征,以及小城镇发展在生态环境、产业发展、人群游憩等方面的空间需求,总结工业小城镇的空间供需特征,并结合规划现状明确当前问题。提出绿色空间在保护生态环境、协同产业发展和服务游憩需求3个维度的价值,并构建包含生态、防护、游憩、风貌四大体系的绿色空间响应框架。最后,以万古镇为例,初步探讨构建城乡一体化生态体系、多层级防护体系、多样化游憩体系、地域特色风貌体系的具体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工业小城镇 绿色空间 空间供需 策略研究 万古镇
下载PDF
城市绿色空间对居民不同类型体力活动促进的系统评价
7
作者 江蔚苇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7-96,共10页
城市绿色空间对居民身体活动的促进作用备受关注。研究旨在系统评价城市绿色空间下不同类型体力活动开展及健康效益情况。通过对相关研究进行系统回顾和评价,发现城市绿色空间对居民的体力活动有着积极作用,尤其在步行等有氧运动项目上... 城市绿色空间对居民身体活动的促进作用备受关注。研究旨在系统评价城市绿色空间下不同类型体力活动开展及健康效益情况。通过对相关研究进行系统回顾和评价,发现城市绿色空间对居民的体力活动有着积极作用,尤其在步行等有氧运动项目上有着较强的证据支持。同时,绿化程度、社会文化背景、周围环境等因素也对促进作用产生影响。因此,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应当注重建设更多的绿色空间,并针对不同居民的需求进行差异化设计,以更好地促进居民的健康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色空间 不同类型体力活动 系统评价
下载PDF
乡村休闲农业绿色空间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路径
8
作者 吴赢利 黄恰 《现代园艺》 2024年第23期156-159,202,共5页
越来越多研究显示,绿色空间能够影响公众的身心健康,特别是绿色空间暴露水平、可达性、景观构成等特征与居民心理健康状况呈正相关。目前,关于绿色空间影响心理健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绿色空间领域,对乡村农业绿色空间影响心理健康却... 越来越多研究显示,绿色空间能够影响公众的身心健康,特别是绿色空间暴露水平、可达性、景观构成等特征与居民心理健康状况呈正相关。目前,关于绿色空间影响心理健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绿色空间领域,对乡村农业绿色空间影响心理健康却少有探讨。本研究尝试参考城市绿色空间定义,提出乡村休闲农业绿色空间的相关概念,通过梳理绿色空间影响心理健康的相关基础理论,对比城市绿色空间和乡村休闲农业绿色空间的特征差异,提出乡村休闲农业绿色空间通过环境减压、恢复力、建设力等影响心理健康的三大路径,以期为乡村休闲农业建设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空间 乡村休闲农业绿色空间 心理健康
下载PDF
重庆市绿色空间景观格局与PM_(2.5)浓度时空相关性 被引量:1
9
作者 苟爱萍 李皖新 王江波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37,共13页
空气中的细颗粒物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威胁,探究绿色空间景观格局对PM_(2.5)浓度的影响,有助于通过调整绿色空间格局降低PM_(2.5)浓度。以重庆市1980~2020年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和PM_(2.5)浓度数据作为基础数据,通过景观格局指... 空气中的细颗粒物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威胁,探究绿色空间景观格局对PM_(2.5)浓度的影响,有助于通过调整绿色空间格局降低PM_(2.5)浓度。以重庆市1980~2020年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和PM_(2.5)浓度数据作为基础数据,通过景观格局指数法、空间自相关分析研究绿色空间景观格局及PM_(2.5)浓度变化特征,再通过时空地理加权回归(GTWR)模型研究绿色空间景观格局指数变化对PM_(2.5)浓度的影响及其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①重庆市PM_(2.5)浓度从1980年至2010年逐渐上升,2010年至今逐渐降低;同时,其空间分布具有显著聚集特征,主要显示为东部低-低聚集、西部高-高聚集的特征。②林地、草地和耕地的面积指数(TA)、斑块密度指数(PD)和斑块连接度指数(COHESION)与PM_(2.5)浓度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其中,林地面积指数呈负影响,耕地、草地面积指数呈正影响;林地、草地斑块密度指数呈正影响,耕地斑块密度指数呈负影响;林地、草地和耕地斑块连接度指数均呈负影响。③主城都市区内,草地面积指数和耕地斑块密度指数对PM_(2.5)浓度的负影响较强。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和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内,林地聚合度指数(AI)、斑块密度指数和斑块连接度指数以及耕地面积指数对PM_(2.5)浓度的影响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空间 景观格局指数 消减效应 PM_(2.5)浓度 空间自相关分析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时空异质性 重庆
下载PDF
城市绿色空间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畅 张晓瑞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92-98,共7页
随着中国城镇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逐渐增加,生态环境压力及土地利用压力逐渐涌现,如何使城市绿色空间用地有效利用并发挥其重要生态效益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城市绿色空间作为城市存量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城市生态环... 随着中国城镇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逐渐增加,生态环境压力及土地利用压力逐渐涌现,如何使城市绿色空间用地有效利用并发挥其重要生态效益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城市绿色空间作为城市存量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发挥重要作用。在综合分析梳理城市绿色空间理论基础上,从城市景观生态格局和公共健康两大关键问题出发,通过CiteSpace文献计量软件分析,系统梳理了城市绿色空间的应用研究情况。现有理论和技术方法不足表现为未能充分实现多学科融合,与数字技术景观等前沿涉及较少。最后提出未来研究应从空间规划、数字技术及定量研究深入展开,完善绿色空间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色空间 景观格局 公共健康 城市生态 定量研究
下载PDF
协同生态系统服务与公平性的城市绿色空间配置优化----以武汉市中心城区为例
11
作者 谭传东 洪歌 吴雪飞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4-29,共6页
能提供多种生态系统服务的城市绿色空间对于改善城市环境、增进居民健康及福祉具有重要作用。在高密度城市建成环境中合理配置绿色空间,同时满足生态效益、社会公平及用地限制等多种目标,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以武... 能提供多种生态系统服务的城市绿色空间对于改善城市环境、增进居民健康及福祉具有重要作用。在高密度城市建成环境中合理配置绿色空间,同时满足生态效益、社会公平及用地限制等多种目标,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以武汉市中心城区为例,选择空气净化、热岛效应缓解和雨洪调节3项生态系统服务作为生态效益优化目标,使用绿色空间配置基尼系数表征公平性,基于多目标线性规划方法构建以生态系统服务最大化和公平性最大化为目标的城市绿色空间配置优化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多目标线性规划的城市绿色空间配置优化模型能够综合考虑多种社会和环境制约因素,同时集成多种生态系统服务,以及权衡生态效益与公平性之间的矛盾。该模型具有足够的灵活性与扩展性,可为武汉以及其他城市区域的绿色空间配置优化提供新的方法与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色空间 生态系统服务 多目标优化 公平性 配置优化
下载PDF
基于绿色空间供给潜力的城市公园优化研究
12
作者 李荷 陈明坤 毕凌岚 《中国城市林业》 2024年第4期114-123,共10页
如何将高密度建成环境内具有一定生境特征的绿色空间转化为城市公园,是集约利用城市空间、平衡空间约束和需求增长、提升人居环境的关键。以成都市青羊区为例,设定现状公园、修正后公园和优化后公园3种情景,构建基于生态供给和社会支撑... 如何将高密度建成环境内具有一定生境特征的绿色空间转化为城市公园,是集约利用城市空间、平衡空间约束和需求增长、提升人居环境的关键。以成都市青羊区为例,设定现状公园、修正后公园和优化后公园3种情景,构建基于生态供给和社会支撑两个维度,数量、质量和可达性3个方面的评估框架,展开对比性评估和耦合协调度分析。结果表明:现状公园在生态供给维度上量、质失均,社会支撑维度上均衡性和公平性不足,呈现出失调衰退的协调发展特征;将全域范围内具有一定生境特征的绿色空间转化为城市公园,能有效提升城市公园体系的生态供给和社会支撑特征,并显著优化耦合协调特征。因此,为有效优化城市公园及体系,需兼顾绿色空间的供给潜力,在提升现状绿色空间多维供给水平基础上,兼顾生态特征按需配置进行公园建设,并辅以精细管养耦合公园参与的治理管控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色空间 供给潜力 生态供给 社会支撑 耦合协调度
下载PDF
遵义地方生态智慧与绿色空间形塑过程研究
13
作者 杜娟 张龙 吴亮 《美与时代(城市)》 2024年第5期34-36,共3页
遵义作为国务院在1982年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其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且自然资源丰富,“城中有山,山中有城,山水相映”的景观特色是当地历代先民在生息繁衍过程中与自然环境不断适应协调的集中体现,也是各个时期价值观念、... 遵义作为国务院在1982年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其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且自然资源丰富,“城中有山,山中有城,山水相映”的景观特色是当地历代先民在生息繁衍过程中与自然环境不断适应协调的集中体现,也是各个时期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地方文化影响下绿色空间与建设空间层层累积的产物。以遵义市志、府志、城建志、图志及历史地图等为主要数据来源,借助空间信息图示转译的手段,将历史信息与现状遗存进行互证,对纵向时间轴上经历代人居环境建设实践累积而成的绿色空间形塑过程进行阶段性划分,进而在横向时间切片上分析不同阶段人工与自然的相互作用,全面阐述在山地民族特性、庄园经济发展、区域景观营建、交通条件改善、城市规划调控等多种驱动力下绿色空间的形塑过程,以及在人工与自然联动机制中涌现出的地方生态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生态智慧 绿色空间 形塑过程 遵义
下载PDF
城市居住区三维绿色空间影响空气温湿度的机制研究
14
作者 肖硕凌 闫菲泽 +2 位作者 张钰浩 刘仪 何瑞珍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1期210-217,共8页
以郑州市居住区为例,采用手持式路昌LM-8000四合一环境测量仪,对郑州市区中不同方位、不同高度、不同布局形式分类的6个居住区微气候环境进行观测,对气温、相对湿度等气象数据进行分析,并探讨绿色空间布局形式影响空气温湿度的机制。结... 以郑州市居住区为例,采用手持式路昌LM-8000四合一环境测量仪,对郑州市区中不同方位、不同高度、不同布局形式分类的6个居住区微气候环境进行观测,对气温、相对湿度等气象数据进行分析,并探讨绿色空间布局形式影响空气温湿度的机制。结果表明:居住区白天相对湿度的变化幅度高于温度;测量日内,高层小区和多层小区的温湿度达到最大值的时间不同;在静风条件下,植物蒸散和阴影影响的范围为10~50 m,相对湿度的影响范围为10~50 m;居住区相对湿度最小值、均值分别与测点10 m范围内绿色空间的分形维数有关;相对湿度最大值与50 m范围内绿色空间的形状指数有关;白天时段,湿度的变化与50 m范围内的形状指数和连接度指数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气候 绿色空间布局形式 分形维数 形状指数 温湿度
下载PDF
花园城市视角下的北京市二道绿化隔离地区绿色空间营建模式探讨——以海淀区上庄镇为例
15
作者 徐一丁 王剑 +2 位作者 王美琳 刘华 韩炳越 《北京园林》 2024年第2期25-32,共8页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指出“健全市域绿色空间体系,提高二道绿隔地区绿色空间比重”等一系列生态建设发展规划。北京市第二道隔离绿化带(简称“二道绿隔”)是北京遏制城市“摊大饼”现象,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区域&q...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指出“健全市域绿色空间体系,提高二道绿隔地区绿色空间比重”等一系列生态建设发展规划。北京市第二道隔离绿化带(简称“二道绿隔”)是北京遏制城市“摊大饼”现象,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区域"。二道绿隔地区的绿色空间包含郊野公园、农田、林地、河湖沼泽以及村镇建设用地内的公园绿地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空间 郊野公园 公园绿地 空间体系 城市视角 空间营建 绿化隔离地区 村镇建设用地
下载PDF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城市绿色空间规划设计的策略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茂 《门窗》 2024年第4期79-81,共3页
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城市绿色空间规划设计的策略越来越重要。城市绿色空间规划设计旨在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和改善居民生活品质。本文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探讨了城市绿色空间规划设计的策略,包括保护现有绿地、增加绿地比例、提... 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城市绿色空间规划设计的策略越来越重要。城市绿色空间规划设计旨在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和改善居民生活品质。本文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探讨了城市绿色空间规划设计的策略,包括保护现有绿地、增加绿地比例、提高绿地品质、创建绿色走廊等。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和综述,展示了不同城市在绿色空间规划设计方面的做法和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城市绿色空间 规划设计 策略
下载PDF
县域绿色空间景观格局对碳汇的影响——以长三角为例
17
作者 陈明 李若雯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1-117,共7页
绿色空间是碳汇最有效的要素之一,但绿色空间格局与碳汇之间的关系鲜有研究涉及,尤其基于地理空间的视角。针对长三角地区县域单元,从5个维度各选取1个景观格局指标衡量绿色空间的形态特征,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揭示绿色空间格局对碳汇... 绿色空间是碳汇最有效的要素之一,但绿色空间格局与碳汇之间的关系鲜有研究涉及,尤其基于地理空间的视角。针对长三角地区县域单元,从5个维度各选取1个景观格局指标衡量绿色空间的形态特征,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揭示绿色空间格局对碳汇影响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长三角县域单元的碳汇量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相比传统回归模型能更好地呈现影响机制。绿色空间的景观形状指数对碳汇的贡献最大,并在所有县域单元中对碳汇均起到促进作用;其次为最大斑块指数,以促进作用为主导;边缘密度对碳汇的作用呈双面性,促进与抑制作用的县域单元数量相当;香农均匀性指数和斑块密度的贡献相对最小。此外,5个指标对碳汇影响的强弱程度与促进、抑制作用也表现出空间上的差异。研究结果从助力碳中和的角度为县域层面的绿色空间优化提供了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绿色空间 景观格局 碳汇 空间回归
下载PDF
城市破碎化和植被恢复型绿色空间对植物物种丰富度的影响
18
作者 李辉 燕守广 +2 位作者 王楠 姚国慧 李海东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08-918,I0001-I0077,共88页
如何平衡城市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之间的矛盾,是提升城市生态系统稳定性、多样性和持续性的关键问题,也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城市主要依托绿色空间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快速城市化导致生物栖息地分裂成破碎化型绿色空间(FGS)... 如何平衡城市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之间的矛盾,是提升城市生态系统稳定性、多样性和持续性的关键问题,也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城市主要依托绿色空间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快速城市化导致生物栖息地分裂成破碎化型绿色空间(FGS),同时不透水面也不断转变为植被恢复型绿色空间(RGS),但是,FGS和RGS通往生物多样性平衡的过程不同。因此,需要明确区分不同类型绿色空间对城市生物多样性影响的机制,从而为城市更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恢复策略提供重要依据。以扬州市广陵区为研究区,利用2007、2012和2022年遥感数据对绿色空间进行分类;对FGS和RGS分别开展38和20条植物群落样线调查,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广义线性混合模型识别对植物物种丰富度有显著贡献的景观指数;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解析不同绿色空间格局动态变化对植物物种丰富度的直接和间接效应。结果表明,2012年FGS格局通过斑块数量、连接度和形状指数等景观指数直接主导2022年植物物种丰富度,同时也支配着2022年FGS基本格局;相反,就RGS而言,植物物种丰富度主要由2022年RGS格局塑造,周长面积比指数和邻近指数是关键指标。据此,提出3个建议:(1)识别城市绿色空间动态变化的过程;(2)构建连接FGS和RGS的生态廊道,建立源-汇动态,FGS是源,RGS是汇;(3)重点监测和防治RGS中的植物入侵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空间 植物多样性 城市生物多样性 破碎化 灭绝债 迁入亏
下载PDF
新时代边疆绿色空间的概念内涵、尺度级联与重构路径
19
作者 史云贵 刘璐瑶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共9页
边疆绿色空间是指边疆多元治理主体秉持绿色价值理念,在边疆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进行“绿化”实践的生态场域,是能够容纳和生产以“绿色”为底蕴的绿色生态、绿色政治、绿色经济、绿色文化等诸多美好要素的空间。边疆绿色空间... 边疆绿色空间是指边疆多元治理主体秉持绿色价值理念,在边疆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进行“绿化”实践的生态场域,是能够容纳和生产以“绿色”为底蕴的绿色生态、绿色政治、绿色经济、绿色文化等诸多美好要素的空间。边疆绿色空间重构是顺应时代潮流和回应边疆人民美好生活诉求的空间发展策略,也是融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实现边疆高质量发展和绿色转型的必由之道。进入新时代,面对空间要素跨尺度流动持续加速、流动范围不断扩大的发展趋势,应将多尺度空间级联效应纳入我国边疆绿色空间重构的考虑范畴;基于边疆绿色空间尺度重组过程,识别不同空间尺度的发展目标,构建驱动边疆多尺度绿色空间重构的“尺度重组——尺度级联——空间重构”重构策略和重构路径,不断推动边疆多尺度绿色空间的耦合协同发展,构建面向边疆绿色空间可持续发展的多尺度级联福祉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绿色空间 空间重构 尺度重组 尺度级联 重构路径
下载PDF
30分钟社区生活圈视角下的武汉市主城区绿色空间公平性评价
20
作者 任亚鹏 刘启明 +1 位作者 刘馨 李欣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4-102,共9页
【目的】全球城市化的加速不断带来各种城市病,城市自然环境被认为是改善居民福祉的重要因素,而多数城市中存在城市绿色空间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将城市绿色空间分布与其他建成环境因素结合进行综合评价,可以全面了解自然资源的分布状况... 【目的】全球城市化的加速不断带来各种城市病,城市自然环境被认为是改善居民福祉的重要因素,而多数城市中存在城市绿色空间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将城市绿色空间分布与其他建成环境因素结合进行综合评价,可以全面了解自然资源的分布状况,有助于城市规划师和风景园林师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改善策略。【方法】使用基于高斯方程和网络生活圈阈值改进后的两步移动搜索(two-step floating catchment area,2SFCA)法,对武汉市城市绿色空间资源配比情况进行评价,并结合社区建筑建成年限数据使用K-means聚类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武汉市城市绿色空间资源分布存在显著失衡并呈现明显的空间效应,绿地与水景可达性分别呈现全局由中心向周边递增、局部团状聚集的特征。2)由聚类分析得到“供需匮乏—建筑老化”“供需匮乏—建筑较新”“供需充足—建筑老化”“供需充足—建筑较新”4种分类结果,发现社区建筑建成年限与城市绿色空间可达性整体呈现空间相关性,在局部地区呈现空间错位。3)政府主导的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和增强居民交通能力的政策可以缓解城市绿色空间资源分配的不均衡。【结论】验证了构建全面系统的可达性分析方法对于提升城市绿地空间公平性方面的重要性,并在老旧社区更新改造和可持续城市生态系统规划方面为城市管理者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生态 城市绿色空间 两步移动搜索 供需关系 可达性 环境正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