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1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氮肥和缩节胺对棉花纤维产量及品质时间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志坤 贾文华 +2 位作者 朱伟 刘伟 马宗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4-528,共15页
棉花伏前桃、伏桃、早秋桃和晚秋桃(“四桃”)的时空分布不同,但目前“四桃”的纤维产量和品质差异及其对氮(N)肥与缩节胺(DPC)配施的响应鲜见报道。2015—2017年,在郑州市黄河滩区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以3个N肥用量为主区,即不施N肥(N0... 棉花伏前桃、伏桃、早秋桃和晚秋桃(“四桃”)的时空分布不同,但目前“四桃”的纤维产量和品质差异及其对氮(N)肥与缩节胺(DPC)配施的响应鲜见报道。2015—2017年,在郑州市黄河滩区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以3个N肥用量为主区,即不施N肥(N0)、常量施N(N1)和过量施N(N2),用量分别为0、225和450 kg hm-2;以3个DPC用量为副区,即不喷施DPC(D0)、常量DPC(D1)和过量DPC(D2),用量分别为0、75和150 g hm-2。研究了N肥与DPC配施对棉花纤维产量及品质时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N1处理的“四桃”纤维产量比N0和N2处理分别增加36.79%和3.27%, N2处理减产不显著;D1处理比D0和D2处理分别增产17.53%和8.50%, D2处理减产达到显著水平;N1D1组合产量最高,其余组合减产1.15%~51.53%。N1D1组合的伏前桃、伏桃、早秋桃和晚秋桃产量分别占8.89%、45.35%、33.41%和12.36%,伏桃和早秋桃是产量主体,但早秋桃的成产强度大。随着施N量增加,早秋桃和晚秋桃的纤维产量占比增加,而随着DPC用量增加则表现相反。(2) N肥用量和DPC用量均对纤维长度、整齐度、比强度和马克隆值有显著影响,但对纤维伸长率影响达不到显著水平。N1处理和D1处理的纤维品质综合表现最优,但D0处理马克隆值最佳。N肥与DPC用量互作对“四桃”的纤维比强度和马克隆值有显著影响,其中, N1D1处理“四桃”的比强度和马克隆值均表现最优,而N2D2处理“四桃”的比强度和马克隆值表现最差。此外,过量施N和过量喷施DPC均会升高马克隆值。(3)“四桃”的纤维品质存在差异。伏前桃的纤维品质除马克隆值最优外,其纤维长度、整齐度和比强度最差;伏桃和早秋桃的纤维长度、整齐度和比强度最优,但马克隆值表现最差,伸长率居中;晚秋桃的伸长率最优,其余品质指标均居中。研究结果丰富了“四桃”产量和品质差异的相关理论,并为棉花合理施N和喷施DPC以及“四桃”纤维的合理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氮肥 缩节胺 四桃 纤维产量 纤维品质
下载PDF
适宜氮肥和缩节胺配合施用显著提高棉花“四桃”种子的播种和营养品质
2
作者 李志坤 杜远仿 +2 位作者 刘伟 朱伟 马宗斌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48-965,共18页
【目的】研究棉花“四桃”种子品质及其对氮肥和缩节胺(DPC)配合施用的响应,为高质量棉花种子高效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5—2017年,在郑州市黄河滩区进行双因素裂区设计田间试验。主区为3个氮肥用量,即:不施氮肥(N0)、施用常量... 【目的】研究棉花“四桃”种子品质及其对氮肥和缩节胺(DPC)配合施用的响应,为高质量棉花种子高效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5—2017年,在郑州市黄河滩区进行双因素裂区设计田间试验。主区为3个氮肥用量,即:不施氮肥(N0)、施用常量氮肥(N1,225 kg/hm^(2))和过量氮肥(N2,450 kg/hm^(2));副区为3个DPC用量,即:不喷施DPC(D0)、喷施常量DPC(D1,75 g/hm^(2))和过量DPC(D2,150 g/hm^(2))。测定了棉花“四桃”种子的播种品质(籽指、发芽势和发芽率)和营养品质(总蛋白、粗脂肪、总淀粉、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结果】“四桃”种子的播种品质和营养品质差异显著,伏桃和早秋桃的籽指以及发芽势和发芽率没有显著差异,二者均显著高于伏前桃和晚秋桃。伏桃和早秋桃的总蛋白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高于伏前桃和晚秋桃,但总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低于伏前桃和晚秋桃,“四桃”的粗脂肪含量差异不显著。施用氮肥与DPC均可显著提升“四桃”种子的发芽品质和营养品质。N1处理“四桃”种子的平均籽指与N2没有显著差异,发芽势和发芽率显著高于N2处理;N1处理的种子总蛋白、可溶性蛋白和粗脂肪平均含量显著高于N2处理,但总淀粉、可溶性糖显著低于N2处理。D1处理的种子平均籽指低于D2处理,平均发芽势和发芽率高于D2;D1处理的种子总蛋白、可溶性蛋白、粗脂肪平均含量高于D2,总淀粉、可溶性糖平均含量低于D2。在氮肥与DPC的9个用量组合中,N1D1组合的发芽势、总蛋白、可溶性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均最高,较其他8个处理组合分别增加了3.35%~40.86%、3.80%~43.01%、13.75%~54.86%和1.11%~13.48%。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与总蛋白、粗脂肪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总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在黄河流域棉区,棉花伏桃和早秋桃的种子质量明显优于伏前桃和晚秋桃。适宜氮肥与DPC用量组合可显著提高种子总蛋白、粗脂肪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总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进而提升发芽势和发芽率。施用常量氮肥(225 kg/hm^(2))配合常量DPC(75 g/hm^(2)),并采收早秋桃和伏桃有利于提升棉花种子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四桃”种子 氮肥 缩节胺 播种品质 营养品质
下载PDF
缩节胺复配不同促进剂对棉花棉铃时空分布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3
作者 吴刚 田阳青 +6 位作者 赵强 李欣欣 穆妮热·阿卜杜艾尼 张家豪 王文庆 占东霞 马春梅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9-287,共9页
【目的】运用缩节胺复配不同促进剂对棉花进行化学封顶试验,研究其对棉花成铃及光合特性的影响,为缩节胺复配促进剂对棉花棉铃调控和光合特性的研究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于2022年4~10月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进行,供试棉花... 【目的】运用缩节胺复配不同促进剂对棉花进行化学封顶试验,研究其对棉花成铃及光合特性的影响,为缩节胺复配促进剂对棉花棉铃调控和光合特性的研究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于2022年4~10月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进行,供试棉花品种为新陆中84号,试验药剂以缩节胺和助剂为主,分别复配噻苯隆(0.1%,T_(1))、复硝酚钠(98%原药,T_(2))、胺鲜酯(8%制剂,T_(3))、14-羟基芸苔素(0.01%,T_(4))和萘乙酸(98%原药,T_(5)),以常规缩节胺封顶为对照(CK),共6个处理,分析缩节胺复配促进剂对棉花棉铃时空分布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各处理干物质积累达到最大积累速率的时间在药后20~30 d,净光合速率在药后20 d左右达到最大值,在药后20~30 d棉花进入生殖生长的关键时期,且各复配处理均能提高棉株上中下部内外围铃的坐桃率、净光合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速率。【结论】T_(5)处理快速积累持续期较CK延长了5 d左右,且棉株中下部内外围铃坐桃率较CK差异显著,下部内外围铃坐桃率分别提高了15.00%和20.00%,中部内外围铃分别提高了24.00%和25.00%,伏桃增加了1.13个,单株结铃数显著增加了0.84个,较CK处理皮棉产量提高了15.48%,T_(5)复配类型化学封顶剂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缩节胺 棉铃时空分布 产量 光合特性
下载PDF
种植密度与缩节胺用量对76 cm等行距棉花株型结构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家勇 张俊尧 +6 位作者 唐江华 娄善伟 李文珊 徐文修 孟令贻 何洪涛 桑军民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7-109,共13页
于2021—2022年在76 cm等行距种植方式下,采用裂区设计,设种植密度为主因素,分别为15.00(M1)、20.25(M2)、25.50万株·hm^(-2)(M3);缩节胺用量为副因素,分别为195(D1)、390(D2)、585 g·hm^(-2)(D3),研究不同种植密度与缩节胺... 于2021—2022年在76 cm等行距种植方式下,采用裂区设计,设种植密度为主因素,分别为15.00(M1)、20.25(M2)、25.50万株·hm^(-2)(M3);缩节胺用量为副因素,分别为195(D1)、390(D2)、585 g·hm^(-2)(D3),研究不同种植密度与缩节胺用量对棉花株型结构、籽棉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以筛选适宜76 cm等行距种植模式棉花产量提高的种植密度与缩节胺用量组合。结果表明:缩节胺用量相同时,降低种植密度会提高棉花株高7.09%~21.66%、茎粗4.36%~13.02%、株宽5.76%~18.69%,增加果枝始节高度、主茎节间长度、果枝数和果枝长度;种植密度对果枝始节位与果枝夹角影响不显著。种植密度相同时,降低缩节胺用量会增加棉花株高7.01%~21.83%、株宽4.61%~9.01%、果枝数1~2台,并有效增加果枝始节高度、果枝始节位、主茎节间长度、果枝长度与果枝夹角,但会降低棉花茎粗3.39%~8.30%。籽棉产量随密度与缩节胺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M2D2处理籽棉产量最高,两年分别为6614.09 kg·hm^(-2)和7339.48 kg·hm^(-2),较同年产量最低处理M1D1分别增加19.63%和22.67%。综上,在76 cm等行距种植方式下,棉花种植密度20.25万株·hm^(-2)配合喷施缩节胺390 g·hm^(-2)的组合效果最佳,有利于棉花的生长发育与产量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76 cm等行距栽培 种植密度 缩节胺 株型结构 产量
下载PDF
无人机喷施不同浓度缩节胺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
5
作者 李雪瑞 翟梦华 +2 位作者 徐新龙 孙明辉 张巨松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85-1093,共9页
【目的】研究无人机喷施不同浓度缩节胺对棉花生长发育的调控效应,为构建棉花轻简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缩节胺剂量相同的条件下,共设置6个不同兑水量控制缩节胺浓度(缩节胺分次分时期喷施,共7次),分别为7.5(C_(1))、15(C_(2))、... 【目的】研究无人机喷施不同浓度缩节胺对棉花生长发育的调控效应,为构建棉花轻简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缩节胺剂量相同的条件下,共设置6个不同兑水量控制缩节胺浓度(缩节胺分次分时期喷施,共7次),分别为7.5(C_(1))、15(C_(2))、22.5(C_(3))、30(C_(4))、37.5(C_(5))、45(C_(6))L/hm^(2),分析不同缩节胺浓度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喷施低浓度缩节胺(C_(5)、C_(6))会延长棉花生育期,使棉花贪青晚熟;中浓度缩节胺(C_(3)、C_(4))处理的棉花株高较低,对棉花株高抑制效果最好,其中C_(4)处理产量最高;高浓度缩节胺(C_(1)、C_(2))处理会使棉花生育时期提前,缩短生育期,促早熟,但不利于伏前桃增长,还会降低棉花单铃重。【结论】新疆南疆地区种植棉花使用无人机化控时,选择兑水量为30 L/hm^(2)(C_(4))的调控效果最优,且皮棉产量达到2762.6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无人机 缩节胺 生长发育 产量
下载PDF
缩节胺运筹对夏直播棉熟相的影响
6
作者 徐泽 芮秋治 +7 位作者 刘震宇 李涵佳 冷鑫华 吴天凡 陈媛 张祥 陈源 陈德华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0,共8页
为明确缩节胺运筹对夏直播棉熟相形成的影响,2018-2019年于扬州大学实验农场以中棉425为材料,设缩节胺用量0、180、360 g·hm^(-2)3个水平,施用时期分别设盛蕾期+初花期(施用比例1∶2)、盛蕾+初花期+盛花期(施用比例1∶2∶3) 2个运... 为明确缩节胺运筹对夏直播棉熟相形成的影响,2018-2019年于扬州大学实验农场以中棉425为材料,设缩节胺用量0、180、360 g·hm^(-2)3个水平,施用时期分别设盛蕾期+初花期(施用比例1∶2)、盛蕾+初花期+盛花期(施用比例1∶2∶3) 2个运筹方式,同时设常规施用方式(初花期,缩节胺120 g·hm^(-2))为对照,探讨缩节胺施用量和施用时期处理对此种植方式下熟相的调节。结果表明:缩节胺用量180 g·hm^(-2)并于盛蕾期+初花期或盛蕾+初花期+盛花期使用后再通过脱叶催熟吐絮率均能达到90%以上,且吐絮强度高,较对照显著提高46.6%~71.4%。进一步回归分析表明,黄叶率保持在9.0%~12.8%之间,主茎红茎比为52.8%~53.1%,倒1果枝红茎比为28.3%~34.3%,倒2果枝红茎比为27.5%~39.8%,倒3果枝红茎比为34.3%~8.5%,倒4果枝红茎比为49.1%~51.5%,吐絮倒序位为7.1~8.1台最有利于集中吐絮。因此,缩节胺合理运筹能形成集中吐絮的熟相,为实现机采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夏直播棉 缩节胺运筹 集中吐絮 熟相
下载PDF
缩节胺浸种提高棉花幼苗根系活力中的活性氧代谢 被引量:38
7
作者 王宁 田晓莉 +3 位作者 段留生 严根土 黄群 李召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220-1226,共7页
以国欣棉3号为材料,研究200 mg L–1缩节胺(DPC)浸种12 h对棉花子叶苗根系活力的影响,并从活性氧(ROS)代谢的角度揭示相关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DPC浸种显著增强了棉花幼苗的根系活力,根尖部位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光密度为清水对... 以国欣棉3号为材料,研究200 mg L–1缩节胺(DPC)浸种12 h对棉花子叶苗根系活力的影响,并从活性氧(ROS)代谢的角度揭示相关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DPC浸种显著增强了棉花幼苗的根系活力,根尖部位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光密度为清水对照的1.3倍,TTC法测定的根系活力和呼吸速率分别较对照增加167%和90%,非损伤微测技术(NMT)测定的K+净内流速率(距根尖300μm处)较对照提高36%。吖啶橙染色结果显示,DPC处理根尖伸长区的凋亡细胞数目较对照减少。此外,DPC处理使根系的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氧化酶(A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力显著高于对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则降低;H2O2含量和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较对照分别降低56%和65%,H2O2原位染色结果也显示其根尖部分的褐色较对照明显减弱。根系组织的ROS代谢得到改善可能是DPC浸种提高棉花幼苗根系活力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缩节胺 根系活力 活性氧代谢
下载PDF
多效唑、缩节胺和矮壮素对花生化学调控效应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9
8
作者 唐秀梅 刘超 +6 位作者 钟瑞春 蒋菁 韩柱强 贺良琼 李忠 熊发前 唐荣华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6期603-605,共3页
【目的】筛选出适宜花生生长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最佳喷施浓度,为花生生产提供技术指导。【方法】以桂花771为试材,设不同浓度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为处理,分别为多效唑(150、250、350、400mg/L)、缩节胺(200、250、300mg/L)和矮壮素... 【目的】筛选出适宜花生生长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最佳喷施浓度,为花生生产提供技术指导。【方法】以桂花771为试材,设不同浓度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为处理,分别为多效唑(150、250、350、400mg/L)、缩节胺(200、250、300mg/L)和矮壮素(100、150、200mg/L),调查花生农艺性状和产量。【结果】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花生植株生长的抑制程度顺序为:多效唑〉缩节胺〉矮壮素。多效唑、缩节胺和矮壮素分别在400、250和200mg/L时对花生植株生长的抑制程度最大。经多效唑处理的桂花771单株荚果数、单株生产力、产量分别较对照降低。250mg/L缩节胺处理花生单株生产力和产量均高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200mg/L矮壮素处理花生单株荚果数、单株生产力、产量达到最大值,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5.7%、23.5%和17.0%。【结论】250mg/L缩节胺和100-200mg/L矮壮素可适当降低花生植株的伸长量,提高花生产量,其中200mg/L矮壮素对花生的化学调控增产效应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多效唑 缩节胺 矮壮素 调控效应
下载PDF
不同DPC(缩节胺)处理对棉花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3
9
作者 周运刚 王俊刚 +1 位作者 马天文 何泽敏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42-1146,共5页
【目的】研究DPC(缩节胺)浓度处理对棉花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方法】试验在石河子大学生防研究室进行,以新陆早44号为材料,用6个不同浓度DPC(缩节胺)(0、255、0、100、200和400mg/L)处理棉花,测定棉叶中叶绿素含量、MDA含量、可溶性... 【目的】研究DPC(缩节胺)浓度处理对棉花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方法】试验在石河子大学生防研究室进行,以新陆早44号为材料,用6个不同浓度DPC(缩节胺)(0、255、0、100、200和400mg/L)处理棉花,测定棉叶中叶绿素含量、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POD活性、SOD活性以及CAT活性的变化。【结果】(1)DPC处理前期叶片中叶绿素、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都高于对照,随着浓度的增大,游离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逐渐增大。而DPC处理后期叶片中叶绿素和游离脯氨酸含量都低于对照;(2)叶中MDA含量一直低于对照,随着浓度的增大,MDA含量逐渐减小;(3)并不能使棉花叶中可溶性糖含量发生变化;(4)DPC处理前期,SOD活性高于对照,而后期低于对照;DPC处理前期,POD活性和CAT活性低于对照,而后期高于对照。【结论】适当浓度的DPC(缩节胺)处理能增加棉花细胞耐渗透压能力,增强棉花抗胁迫能力,提高棉花叶片的抗旱能力,并提高棉花叶片的光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缩节胺 棉花 叶片 生理生化特性
下载PDF
缩节胺(DPC)对干旱区杂交棉冠层结构及群体光合生产的调节 被引量:32
10
作者 冯国艺 姚炎帝 +4 位作者 杜明伟 田景山 罗宏海 张亚黎 张旺锋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4-51,共8页
在干旱气候生态条件下,设置常规化调和轻量化调2种方式,以常规棉品种为对照,研究了不同剂量缩节胺(DPC)对杂交棉品种冠层结构及群体光合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轻量化调下,杂交种标杂A1和石杂2号棉株主茎第6及以上节间长度明显增加,叶面... 在干旱气候生态条件下,设置常规化调和轻量化调2种方式,以常规棉品种为对照,研究了不同剂量缩节胺(DPC)对杂交棉品种冠层结构及群体光合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轻量化调下,杂交种标杂A1和石杂2号棉株主茎第6及以上节间长度明显增加,叶面积指数增大且生育后期下降较缓,光截获量增加;植株叶倾角增大,叶片较直立,冠层开度较大,透光良好,群体光合速率峰值高且高值持续期较长,光合物质积累量明显增加,皮棉产量显著提高。常规棉花品种新陆早13号和新陆早36号第6及以上节间长度变化不大,叶面积指数峰值高但生育后期下降较快,生育后期漏光损失严重,群体光合速率下降,产量显著降低。因此,采用轻量化调,有助于杂交种形成高光效冠层结构,增强群体光合生产能力,发挥其生长优势,提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调控 缩节胺 冠层结构 群体光合 杂交棉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快速分析番茄及其制品中矮壮素和缩节胺残留量 被引量:51
11
作者 王金花 卢晓宇 +3 位作者 黄梅 吴瑑 马贵平 徐超一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509-1512,共4页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研究了番茄及其制品中矮壮素和缩节胺残留量的测定方法。样品用水提取,无需经过任何净化过程;在粒径为1.7μm的超高压亲水作用色谱柱上以V(乙腈):V(含0.1%甲酸的10mmol/L乙酸铵...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研究了番茄及其制品中矮壮素和缩节胺残留量的测定方法。样品用水提取,无需经过任何净化过程;在粒径为1.7μm的超高压亲水作用色谱柱上以V(乙腈):V(含0.1%甲酸的10mmol/L乙酸铵溶液)=6:4为流动相,等度洗脱分离;电喷雾正离子检测(ESI’),多反应监测模式(MRM)对定性和定量离子进行MS测定。结果表明:矮壮素和缩节胺的添加水平在5、10和20μg/kg时,回收率范围分别为78.5%~90.1%和80.0%~104.0%;相对标准偏差在9.5%-11.3%和10.5%~13.2%之间;方法检出限均为0.8ng/kg。本方法仅需约2min的检测时间,且灵敏、准确,完全满足番茄及其制品中矮壮素和缩节胺残留量的快速、高灵敏度的分析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壮素和缩节胺残留 番茄及其制品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下载PDF
种植密度和缩节胺调控对麦后直播棉产量和冠层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30
12
作者 杨长琴 张国伟 +2 位作者 刘瑞显 张雷 周关印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31-338,共8页
2013―2014年以早熟棉(中棉所50)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在江苏省南京市研究了种植密度(7.50万、9.75万和12.00万株·hm^(-2))和缩节胺(DPC)调控(0,52.5和105.0 g·hm^(-2))对麦后直播棉产量和冠层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皮棉产量... 2013―2014年以早熟棉(中棉所50)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在江苏省南京市研究了种植密度(7.50万、9.75万和12.00万株·hm^(-2))和缩节胺(DPC)调控(0,52.5和105.0 g·hm^(-2))对麦后直播棉产量和冠层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皮棉产量在不同种植密度下以12.00万株·hm^(-2)处理最低,在不同DPC用量水平下以0 g·hm^(-2)处理最低;种植密度与DPC调控存在互作效应,以种植密度9.75万株·hm^(-2)、DPC用量52.5~105 g·hm^(-2)处理产量较高,且产量构成中以铃数对产量的直接效应最大。对冠层特征影响表明,下部果枝夹角和长度随种植密度增加而降低,而中、上部果枝的夹角和长度、叶面积指数均以种植密度9.75万株·hm^(-2)处理较高;不同部位果枝夹角和长度、叶面积指数均随DPC用量增加而降低,而透光率则相反。相关分析表明,下部果枝夹角大、中部果枝较长及上部果枝夹角小且叶面积指数和透光率较高,有利于提高产量和霜前花率。综上,该棉区麦后直播棉种植密度9.75万株·hm^(-2)、DPC用量52.5~105 g·hm^(-2)(蕾期、开花期和打顶后用量比例为1∶2∶4),有利于改善棉花冠层特征,实现早熟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后直播棉 种植密度 缩节胺调控 产量 冠层特征
下载PDF
黄河流域北部棉区棉花缩节胺化学封顶技术 被引量:29
13
作者 黎芳 王希 +7 位作者 王香茹 杜明伟 周春江 尹晓芳 徐东永 卢怀玉 田晓莉 李召虎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2497-2510,共14页
【目的】探讨黄河流域北部棉区应用缩节胺(1,1-dimethyl-piperidinium chloride,DPC)对棉花进行化学封顶的可行性。【方法】于2012—2014年在河北省河间市瀛州镇国欣科技园和北京市中国农业大学上庄实验站进行,共包括6个独立试验。供试... 【目的】探讨黄河流域北部棉区应用缩节胺(1,1-dimethyl-piperidinium chloride,DPC)对棉花进行化学封顶的可行性。【方法】于2012—2014年在河北省河间市瀛州镇国欣科技园和北京市中国农业大学上庄实验站进行,共包括6个独立试验。供试棉花品种为国欣棉3号(GX3)、欣抗4号(XK4)、石抗126(S126)和欣试17(XS17)。DPC化学封顶技术分为单独应用常规DPC化控技术(简称DPC)、将常规DPC化控技术与增效型DPC(简称DPC+)相结合(简称DPC+DPC^+)两种方式,以在常规DPC化控基础上进行人工打顶(简称DPC+MT)为对照。【结果】2012和2013年花铃期(7—8月份)多雨,应用DPC化学封顶技术的棉株较高、新生果枝数较多,其中株高较DPC+MT增加10.6—12.3 cm,果枝数增加5.8—7.9台。2014年花铃期干旱少雨,DPC化学封顶的株高与DPC+MT相比无显著差异,新生果枝数不超过3台。DPC化学封顶对棉花产量的影响不显著,但可发现2012年DPC+DPC^+的产量表现出降低趋势,且上部果枝成铃少、新生果枝成铃多,群体熟期有推迟现象。2013和2014年DPC+DPC^+的产量和熟期则与对照相当或略有增减。DPC+的应用时间(7月中旬至7月底)和剂量(750—1 500 m L·hm^(-2))对棉花株型及产量的影响无显著差异,但应避免在结铃盛期(7月底)应用大剂量DPC+(1 500 m L·hm^(-2)),以防延长后期棉铃的成熟。与DPC+DPC^+相比,单独应用常规DPC化控技术进行化学封顶在多雨年份或高密度下对棉株的控长强度较弱,而且存在减产风险。【结论】应用DPC进行化学封顶在黄河流域北部棉区基本可行,实际应用时需要根据气象因子和种植密度决定单独应用常规DPC化控技术还是将常规DPC化控技术与增效型DPC的应用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北部棉区 棉花 缩节胺 化学封顶
下载PDF
灌水量对北疆棉花增效缩节胺化学封顶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26
14
作者 韩焕勇 王方永 +4 位作者 陈兵 张旺锋 李保成 田晓莉 李召虎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0-78,共9页
【目的】在不同灌水量条件下研究增效缩节胺(1,1-dimethyl-piperidinium chloride,缓释型水乳剂,简称DPC+)对棉花化学封顶的效应,为完善新疆棉花化学封顶技术提供依据。【方法】以早熟陆地棉品种新陆早53号为材料,设置不同的灌水量(3000... 【目的】在不同灌水量条件下研究增效缩节胺(1,1-dimethyl-piperidinium chloride,缓释型水乳剂,简称DPC+)对棉花化学封顶的效应,为完善新疆棉花化学封顶技术提供依据。【方法】以早熟陆地棉品种新陆早53号为材料,设置不同的灌水量(3000,4800,6600 m3·hm^(-2))和DPC+剂量(450,750,1050 m L·hm^(-2)),测定棉花农艺性状、生理特性及产量和品质等指标。【结果】棉花株高和单株果枝数随DPC+剂量的增加而下降,低(450m L·hm^(-2))、中(750 m L·hm^(-2))、高剂量(1050 m L·hm^(-2))DPC+处理的株高和单株果枝分别比人工打顶增加9.4cm和4.8个,6.2 cm和3.9个,2.2 cm和2.6个。中等灌水量(4800 m3·hm^(-2))下棉花产量最高,比低灌水量(3000m3·hm^(-2))处理增产20%左右,比高灌水量(6600 m3·hm^(-2))处理增产5%左右。低、中、高灌水量下,分别以低、中、高剂量DPC+的产量最高,一般较人工打顶提高5%~10%。低灌水量下低剂量DPC+处理主要依靠较大的群体生物量获得相对较高的产量,高灌水量下高剂量DPC+处理主要依靠较高的产量器官干物质分配率获得相对较高的产量,而中等灌水量下中等剂量DPC+处理的产量在所有处理中最高,得益于比较适宜的冠层生产能力和合理的干物质分配能力。【结论】灌水量需要与DPC+剂量互相配合,在增加群体物质生产能力的同时保障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协调,这是提高棉花DPC+化学封顶技术成功率的关键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灌水量 增效缩节胺 产量
下载PDF
北疆棉区增效缩节胺应用剂量对棉花农艺和经济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7
15
作者 韩焕勇 杜明伟 +2 位作者 王方永 陈兵 田晓莉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27-330,共4页
【目的】研究增效缩节胺(DPC^+)应用剂量对北疆早熟棉花农艺及经济性状的影响,为大田应用DPC^+进行化学封顶提供依据。【方法】以"新陆早53号"为材料,设置450、750、1050 mL/hm^(2 ) 3个处理,研究了不同剂量DPC^+对棉花株高... 【目的】研究增效缩节胺(DPC^+)应用剂量对北疆早熟棉花农艺及经济性状的影响,为大田应用DPC^+进行化学封顶提供依据。【方法】以"新陆早53号"为材料,设置450、750、1050 mL/hm^(2 ) 3个处理,研究了不同剂量DPC^+对棉花株高、果枝台数、产量性状和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随DPC^+剂量增加,株高和果枝台数均呈现降低趋势,但单株结铃有增加趋势,单铃重有降低趋势,各处理间纤维品质的差异不大。综合来看,中剂量750 mL/hm^(2 )处理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最高。【结论】生产中可根据棉花长势,在中剂量的基础上,适当调整DPC^+用量,保证效益收益,持续提升棉花简化栽培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效缩节胺 剂量 农艺性状 经济性状 棉花
下载PDF
南疆棉花种子包衣缓释缩节胺化控技术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赵强 张巨松 +4 位作者 田晓莉 彭小峰 李斌 艾买提江 周春江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5-30,共6页
【目的】应用种子包衣缓释缩节胺化控技术,简化棉花栽培管理措施和节本增效。【方法】采用高、中、低三个剂量的缓释缩节胺包衣,研究其对棉花生长发育、农艺及经济性状等的影响。【结果】缓释缩节胺包衣对棉花生长发育、农艺性状的影响... 【目的】应用种子包衣缓释缩节胺化控技术,简化棉花栽培管理措施和节本增效。【方法】采用高、中、低三个剂量的缓释缩节胺包衣,研究其对棉花生长发育、农艺及经济性状等的影响。【结果】缓释缩节胺包衣对棉花生长发育、农艺性状的影响与常规喷施相似,中、高剂量处理均能够有效防止棉花打顶前的徒长,各剂量对产量无显著影响,合适的剂量还具有增产趋势。【结论】棉花打顶前,缩节胺的持续释放能够代替常规喷施调控棉花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种子包衣 缓释缩节胺 化控
下载PDF
食品中矮壮素和缩节胺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7
作者 张曦 金芬 +2 位作者 钱永忠 于志勇 王静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27-131,共5页
近年来由于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不当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逐渐增多,而吸引了众多研究人员对其检测方法的研究。矮壮素和缩节胺是我国农业上广泛使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随着人们对其残留危害的日益关注,痕量矮壮素和缩节胺的分析技术也在不... 近年来由于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不当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逐渐增多,而吸引了众多研究人员对其检测方法的研究。矮壮素和缩节胺是我国农业上广泛使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随着人们对其残留危害的日益关注,痕量矮壮素和缩节胺的分析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文中综述了近年来食品中矮壮素和缩节胺分析前处理技术和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并着重介绍了固相萃取法及液相色谱-质谱法,为进一步研究食品中矮壮素和缩节胺的分析检测方法以及开展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壮素 缩节胺 植物生长调 检测方法
下载PDF
缩节胺对棉花苗期主茎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9
18
作者 李莉 田长彦 +1 位作者 吕昭智 黄子蔚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6-30,共5页
研究喷施不同浓度的缩节胺(DPC)对棉花苗期主茎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苗期喷施3~7.5g/hm2的缩节胺,棉花主茎日增长量比对照增加0.03~0.05cm,增长百分比为7%~11%;喷施15~60g/hm2的缩节胺,棉花主茎日增长量和对照相比降低0.1~0.12cm... 研究喷施不同浓度的缩节胺(DPC)对棉花苗期主茎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苗期喷施3~7.5g/hm2的缩节胺,棉花主茎日增长量比对照增加0.03~0.05cm,增长百分比为7%~11%;喷施15~60g/hm2的缩节胺,棉花主茎日增长量和对照相比降低0.1~0.12cm,降低百分比为9%~27%;对主茎日增长量的影响,DPC的作用从第6天开始,第15天作用减弱;DPC作用持续的时间和缩节胺的用量有关,其中持续时间较长的缩节胺用量为20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缩节胺 棉花 苗期 主茎生长 施用量
下载PDF
喷施化学调控剂缩节胺、乙烯利对棉花植株氨挥发的影响 被引量:13
19
作者 唐光木 徐万里 +2 位作者 葛春辉 马海刚 孙宁川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4862-4870,共9页
【目的】研究喷施化学调控剂缩节胺、乙烯利对新疆棉花植株氨挥发影响,揭示其影响机理,丰富棉花氮素营养理论。【方法】喷施化学调控剂缩节胺和乙烯利后,应用密闭生长室抽气法定期监测棉花植株氨挥发变化,同时监测可溶性蛋白质、与氮代... 【目的】研究喷施化学调控剂缩节胺、乙烯利对新疆棉花植株氨挥发影响,揭示其影响机理,丰富棉花氮素营养理论。【方法】喷施化学调控剂缩节胺和乙烯利后,应用密闭生长室抽气法定期监测棉花植株氨挥发变化,同时监测可溶性蛋白质、与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及气孔特性等指标。【结果】棉花花铃期,喷施1g·L-1和1.5g·L-1的缩节胺棉花植株氨挥发平均降低28.80%和35.15%,氨挥发量与叶片可溶性蛋白质、气孔面积显著正相关(P<0.05),与硝酸还原酶活性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P<0.05);喷施1.5mL·L-1和2.5mL·L-1的乙烯利叶片氨挥发平均增加47.30%和37.40%,氨挥发量与叶片可溶性蛋白质、硝酸还原酶活性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气孔面积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喷施缩节胺促进了叶片同化物向生殖器官转移,降低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强了叶片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缩小了叶片气孔面积,抑制了棉花植株氨挥发;喷施乙烯利加速了植株的衰老和蛋白质的降解,抑制了叶片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增大了叶片气孔面积,促进棉花植株氨挥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缩节胺 乙烯利 可溶性蛋白质 硝酸还原酶活性 谷氨酰合成酶活性 气孔
下载PDF
缩节胺对高品质棉成铃与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5
20
作者 徐立华 杨长琴 +1 位作者 李国锋 杨德银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94-298,共5页
试验设置高控、适控处理,以不控为对照,研究缩节胺对高品质棉成铃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高控8月11日以后成铃率比适控和不控分别减少3.8和7.8个百分点,不控7月20日以前成铃率比高控和适控分别减少5.1和6.6个百分点。②适控全生育期... 试验设置高控、适控处理,以不控为对照,研究缩节胺对高品质棉成铃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高控8月11日以后成铃率比适控和不控分别减少3.8和7.8个百分点,不控7月20日以前成铃率比高控和适控分别减少5.1和6.6个百分点。②适控全生育期平均铃重比高控和不控分别提高8.28%和8.06%,壳铃比高控分别比适控和不控提高6.67%和9.22%。③高控单铃种子数比适控和不控分别减少5.32粒和3.84粒,单铃不孕子数分别提高3.55粒和3.16粒。④高控、适控和不控衣分分别为37.20%、38.75%和40.25%。子指分别为13.34 g、12.48 g和11.49 g。⑤棉纤维长度、整齐度处理间影响较小,高控有降低棉纤维的比强度提高麦克隆值的趋势,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缩节胺 高品质棉 成铃 纤维品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