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6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模式CT对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缺血半暗带、梗死核心变化及预后的评估 被引量:1
1
作者 霍敏中 冯锦昉 +1 位作者 方挺松 梁振华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8期863-867,共5页
目的 探讨多模式CT对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缺血半暗带、梗死核心变化及预后的评估。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来佛山市中医院诊治的疑似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治疗前后分别行多模式CT检查。分析头颅CT平扫(... 目的 探讨多模式CT对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缺血半暗带、梗死核心变化及预后的评估。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来佛山市中医院诊治的疑似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治疗前后分别行多模式CT检查。分析头颅CT平扫(NCCT)、CT灌注成像(CTP)、CT血管成像(CTA)结果。比较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缺血半暗带区、梗死核心区患侧与健侧的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值;比较治疗前后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缺血半暗带的灌注参数[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和相对达峰时间(rTTP)];比较治疗前后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梗死核心的灌注参数(rCBF、rCBV、rTTP、rMTT);分析脑组织异常灌注与血管狭窄的相关性。43例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发病4.5~9.0 h内经溶栓治疗结果,比较预后良好(改良Rankin评分≤2分,n=28)与预后不良(改良Rankin评分>2分,n=15)缺血半暗带的rCBV、rCBF、rMTT、rTTP值。结果 100例疑似患者经NCCT检查发现,59例患者可见早期的低密度病灶,其余41例患者未见明显异常,NCCT阳性率为59.00%。CTP检查结果发现,100例患者中9例经过CTP检查灌注正常,其余91例患者脑灌注均有异常现象,与临床症状相符,CTP检查发现阳性率为91.00%。CTA检查结果发现,存在责任血管狭窄或闭塞者88例,无存在责任血管狭窄或闭塞者12例。多模式CT结果: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缺血半暗带区健侧、患侧CB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的CBF明显较健侧低,患侧的MTT、TTP明显较健侧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核心区患侧的CBV、CBF明显较健侧低,MTT、TTP明显较健侧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梗死核心区相比,缺血半暗带的rCBV、rCBF明显较高,rMTT、rTTP值明显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前缺血半暗带rCBV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CBF较治疗前高,rMTT、rTTP较治疗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灌注异常者中存在责任血管狭窄或闭塞发生率明显较血流灌注正常者高(95.6%vs.1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4.5~9 h内经溶栓治疗患者43例,其中预后良好者28例,预后不良者15例。预后良好者前缺血半暗带rCBV与预后不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者rCBF较预后不良高,rMTT、rTTP较预后不良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模式CT可早期发现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缺血半暗带、梗死核心异常情况,可用于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 多模式CT 梗死核心 缺血半暗带
下载PDF
磁敏感加权血管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缺血半暗带评估中的应用
2
作者 周建国 符大勇 +2 位作者 孙振虎 马先军 张芸芸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3期386-389,共4页
目的分析磁敏感加权血管成像(SWAN)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缺血半暗带部位及范围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连云港附属医院行磁共振检查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5例,男15例,女10例,年龄(55... 目的分析磁敏感加权血管成像(SWAN)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缺血半暗带部位及范围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连云港附属医院行磁共振检查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5例,男15例,女10例,年龄(55.7±14.4)岁。均行弥散加权成像(DWI)、T2加权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T2 Flair)、SWAN及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 ASL)序列检查,将DWI显示高信号区、表观弥散系数(ADC)显示低信号区判定为梗死核心区,分析SWAN序列提示突出血管征(PVS)阳性区域、3D ASL序列提示脑血流量(CBF)低灌注区域分别与梗死核心区间的不匹配范围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SWAN-DWI不匹配区的范围为(2289.42±721.47)mm^(2)、3D ASL-DWI不匹配区范围为(2331.59±730.71)mm^(2),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05,P=0.838)。结论利用磁共振SWAN序列提示的PVS可用于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缺血半暗带部位及范围,为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影像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缺血半暗带 磁敏感加权血管成像 突出血管征 脑血流量
下载PDF
DTI联合DWI对急性脑梗死早期缺血半暗带的定量评估价值
3
作者 李静 张嘉俊 王可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7期785-786,共2页
目的分析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急性脑梗死(ACI)早期缺血半暗带(IP)的定量评估价值。方法选取ACI患者80例,均行磁共振DTI和DWI检查,根据患者发病时间将其分为超急性期组(<6h,n=24)、急性期组(6~24h,n=26)... 目的分析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急性脑梗死(ACI)早期缺血半暗带(IP)的定量评估价值。方法选取ACI患者80例,均行磁共振DTI和DWI检查,根据患者发病时间将其分为超急性期组(<6h,n=24)、急性期组(6~24h,n=26)和亚急性期组(24~72h,n=30),比较ACI患者梗死中心区、IP区、对侧镜像区的平均扩散系数(DCavg)、表观扩散系数(ADC)、异性指数(FA)值,并比较ACI患者不同发病时期IP区的rDCavg、rADC、rFA值。结果ACI患者不同区域DCavg、ADC、FA值比较:梗死中心区<IP区<对侧镜像区(P<0.05)。ACI患者不同发病时期IP区rDCavg、rADC、rFA值比较:超急性期组>急性期组>亚急性期组(P<0.05)。结论DTI联合DWI检查的相关定量参数对于ACI早期IP具有较高的评估价值,临床可借鉴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缺血半暗带 弥散张量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定量参数 评估价值
下载PDF
基于缺血半暗带为基础探究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预后不良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春海 闫坤 +2 位作者 周建昌 王树纯 刘子波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17-220,225,共5页
目的:在缺血半暗带(IP)的基础上,研究经溶栓治疗后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同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溶栓治疗的402例ACI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3例患者预后不良设定为预后不良组,359例患者预后良好设定为预... 目的:在缺血半暗带(IP)的基础上,研究经溶栓治疗后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同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溶栓治疗的402例ACI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3例患者预后不良设定为预后不良组,359例患者预后良好设定为预后良好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溶栓治疗后的ACI患者预后不良发生的危险因素,根据结果构建其预后不良的预测模型。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无IP、高血压、糖尿病、发病至溶栓时间>4.5 h、大面积脑梗死、连续溶栓用时、使用溶栓物剂量及NIHSS评分,是ACI患者溶栓后预后不良发生的相关因素(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无IP、发病至溶栓时间>4.5 h、NIHSS评分、溶栓持续时间、大面积脑梗死及高血压是ACI患者溶栓后预后不良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了溶栓治疗后的ACI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模型,校准曲线与理想曲线较为贴近,ROC曲线下面积为0.769,当阈值概率为0%~73.1%时对患者进行干预可能使其获益。结论:无IP、高血压、发病至溶栓时间>4.5 h、大面积脑梗死、溶栓持续时间及溶栓前NIHSS评分是溶栓后ACI患者预后不良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建立的预测模型对预后不良的预测效能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溶栓 预后不良 缺血半暗带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蒙药香青兰总黄酮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半暗带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的影响
5
作者 高天一 翟维凯 +2 位作者 蔡志平 崔成立 李梁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86-90,共5页
目的:观察蒙药香青兰总黄酮(total flavones of dracocephalum moldavica,TFDM)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缺血半暗带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2,VEGFR2)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SD大... 目的:观察蒙药香青兰总黄酮(total flavones of dracocephalum moldavica,TFDM)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缺血半暗带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2,VEGFR2)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SD大鼠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TFDM 50 mg/kg灌胃给药,在手术后第1、3、7、14天4个时相进行取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测VEGFR2阳性标记的细胞及新生血管在缺血半暗带区的分布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缺血半暗带区VEGFR2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再灌注术后第3~14天时,TFDM给药组阳性细胞表达数量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且在微血管、微动脉和微静脉附近表达增多;Western blot检测结果也显示,TFDM给药组VEGFR2表达上调。结论:TFDM可能通过上调VEGFR2蛋白的表达,促进脑缺血半暗带区微血管的生成,改善微循环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青兰总黄酮 缺血再灌注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血管生成 缺血半暗带
下载PDF
3D pCASL不同标记后延迟时间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缺血半暗带体积时相对脑血流量阈值的选择
6
作者 黄川胜 郑召龙 +4 位作者 李芹 谢福才 陈永升 于海童 牛庆亮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18-21,共4页
目的 探讨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3D pCASL)不同标记后延迟时间(PLD)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缺血半暗带体积时相对脑血流量(rCBF)阈值的选择。方法 对42例AIS患者进行磁共振(MRI)常规序列成像、3D pCASL及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磁共... 目的 探讨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3D pCASL)不同标记后延迟时间(PLD)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缺血半暗带体积时相对脑血流量(rCBF)阈值的选择。方法 对42例AIS患者进行磁共振(MRI)常规序列成像、3D pCASL及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磁共振灌注成像(DSC-PWI),将磁共振弥散成像、3D pCASL和DSC-PWI影像数据导入F-stroke软件自动分析,生成3D pCASL和DSC-PWI的缺血半暗带体积。以DSC-PWI的缺血半暗带体积作为参考标准,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分析PLD分别为1 525、2 525 ms时,rCBF<30%、<40%、<50%的缺血半暗带体积与DSC-PWI缺血半暗带体积的一致性;比较不同rCBF阈值的缺血半暗带体积与DSC-PWI的缺血半暗带体积的差异。结果 3D pCASL PLD为1 525 ms时,rCBF<40%、<50%的缺血半暗带体积与DSC-PWI的缺血半暗带体积具有一致性(ICC分别为0.595、0.791,P均<0.01);PLD为2 525 ms时,rCBF<50%的缺血半暗带体积与DSC-PWI的缺血半暗带体积具有一致性(ICC=0.577,P<0.01)。PLD为1 525 ms时,rCBF<40%的缺血半暗带体积与PLD=2 525 ms时rCBF<50%的缺血半暗带体积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3D pCASL中,1 525 ms和2 525 ms的PLD均可用于定量评估缺血半暗带,并且不同PLD时的rCBF阈值不同:短PLD(1 525 ms)应选择较高的rCBF阈值(<50%),而长PLD(2 525 ms)的rCBF阈值则要高于短PLD(1 525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缺血半暗带 相对脑血流量
下载PDF
MRI-DWI在脑梗死缺血半暗带评估及复发的预测价值
7
作者 邢海昌 姜顺 刘淑玲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7期4-6,共3页
目的分析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I-DWI)在脑梗死缺血半暗带评估及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20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行MRI检查,并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根据入院时DWI与液体衰减反转恢... 目的分析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I-DWI)在脑梗死缺血半暗带评估及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20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行MRI检查,并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根据入院时DWI与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信号是否一致分为DWI-FLAIR匹配组与DWI-FLAIR不匹配组,比较两组基础疾病、梗死病灶区表观弥散系数(ADC)等基线资料及临床结局,并对所有患者随访1年,观察1年复发率。结果DWI-FLAIR不匹配组病灶体积及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DWI-FLAIR匹配组(P<0.05),ADC值明显高于DWI-FLAIR匹配组(P<0.05)。DWI-FLAIR不匹配组溶栓1d及7d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DWIFLAIR匹配组(P<0.05),溶栓30d后预后良好率高于DWI-FLAIR匹配组(P<0.05)。DWI-FLAIR不匹配组1年复发率明显低于DWI-FLAIR匹配组(3.57%vs 26.47%,P<0.05);1年复发患者初次入院时ADC值为(0.29±0.04)×10^(-3)mm^(2)/s,明显低于1年未复发患者入院时的ADC值(0.40±0.08)×10^(-3)mm^(2)/s(P<0.05),ROC曲线也显示,入院时ADC值对预测患者1年复发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截断值为0.33×10^(-3)mm^(2)/s。结论DWI-FLAIR不匹配提示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缺血半暗带,静脉溶栓预后较好、复发风险较低,梗死病灶区ADC值也有利于预测患者1年复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缺血半暗带 磁共振 弥散加权成像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 静脉溶栓 复发
下载PDF
MRI联合DWI成像评估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患者价值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闵朋 杨锐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6期19-20,30,共3页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成像评估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患者临床价值。方法 本研究选择我院于2021年1月~2022年12月早期脑梗死患者100例,分为超急性期组44例(发病<6h)与急性期组56例(发病6~12h)。所有患者均行...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成像评估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患者临床价值。方法 本研究选择我院于2021年1月~2022年12月早期脑梗死患者100例,分为超急性期组44例(发病<6h)与急性期组56例(发病6~12h)。所有患者均行MRI联合DWI检查。并取得不同时间缺血半暗带区各参数相对值,即rDCavg、rADC和rFA。比较早期脑梗死患者患侧与健侧的定量参数;比较超急性期组与急性期组缺血半暗带区的定量参数;采用ROC曲线分析定量参数对缺血半暗带预测价值。结果 梗死核心区和缺血半暗带区DCavg、ADC和FA低于健侧区(P<0.05);且梗死核心区DCavg、ADC和FA低于缺血半暗带区(P<0.05)。超急性期组rDCavg、rADC和rFA高于急性期组(P<0.05)。经ROC曲线分析显示,缺血半暗带预测价值中,DCavg灵敏度为81.0%,特异度为87.0%;ADC灵敏度为65.0%,特异度为63.0%;FA灵敏度为65.0%,特异度为63.0%;联合预测灵敏度为88.5%,特异度为96.0%。联合预测灵敏度和特异度高于DAavg、ADC和FA单项指标(P<0.05)。结论 MRI联合DWI成像评估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患者价值良好,可提高预测灵敏度和特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早期脑梗死 缺血半暗带
下载PDF
多模态磁共振诊断缺血半暗带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刘佳辉 肖文丰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10期171-173,共3页
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是危害我国居民身体健康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磁共振影像技术近年来持续发展,多模态磁共振序列涵盖了多种序列,包括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磁共振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 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是危害我国居民身体健康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磁共振影像技术近年来持续发展,多模态磁共振序列涵盖了多种序列,包括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磁共振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成像(ASL)等已逐渐应用于急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中,而缺血半暗带(ischemic penumbra,IP)作为急性脑梗死早期的诊治关键,对挽救患者脑功能的意义重大,因此通过多模态磁共振早期诊断缺血半暗带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本文章就多模态磁共振在缺血半暗带的诊断应用方面作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缺血半暗带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阿加曲班对急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血流的影响
10
作者 王沛 陈翔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652-656,共5页
目的观察阿加曲班对急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血流情况的影响。方法本文为前瞻性研究,纳入南阳市中心医院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入组患者进行分组,分别列为试验组(58例)和常规组(58例),常规组... 目的观察阿加曲班对急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血流情况的影响。方法本文为前瞻性研究,纳入南阳市中心医院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入组患者进行分组,分别列为试验组(58例)和常规组(58例),常规组予以急性脑梗死基础治疗,试验组采用阿加曲班配合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血管内皮功能及缺血半暗带区域血流动力学改善情况,所有患者治疗后开展为期半年随访,比较2组脑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凝血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为(33.2±5.4)s,凝血酶原时间(PT)为(12.6±4.2)s,凝血酶时间(TT)为(26.6±5.3)s,均高于对照组[(30.4±5.2)s、(10.4±3.2)s、(23.4±5.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内皮素-1(ET-1)为(46±10)ng/L,一氧化氮(NO)为(54±10)ppb,均低于常规组[(51±10)ng/L、(60±10)ppb],试验组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为(85±10)ng/L,高于常规组(80±10)n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缺血半暗带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缺血半暗带区的脑血流量(CBF)为(17.4±4.3)ml/(100 g·min),高于常规组(14.4±4.1)ml/(100 g·min);血流平均通过时间(MTT)为(5.2±1.4)s,达峰时间(TTP)为(5.3±1.3)s,均低于常规组[(6.7±2.1)s、(6.8±2.1)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脑神经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治疗方案下,试验组随访第3个月的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为(20.4±5.1)分,随访第6个月的NIHSS评分为(14.3±4.4)分,均低于常规组[(23.4±5.2)分、(17.2±4.3)分];试验组随访第3个月的改良Bathel指数(MBI)评分为(78±10)分,随访第6个月的MBI评分为(87±10)分,均高于常规组[(72±10)分、(81±1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加曲班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凝血功能,对减轻血管内皮损伤、促进缺血半暗带区血流及脑神经功能恢复均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阿加曲班 血流动力学 缺血半暗带 神经功能
下载PDF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及磁共振血管造影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诊断急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价值研究
11
作者 刘中锋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24年第1期65-69,共5页
目的 探究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及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急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IP)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20年6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均行3D-ASL、MRA、DWI技术检查。分析ASL与DW... 目的 探究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及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急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IP)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20年6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均行3D-ASL、MRA、DWI技术检查。分析ASL与DWI检出率、ASL与MRA检出率及MRA检出血管狭窄程度。结果 参与本次研究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行DWI检查均可见弥散受限高信号,检出率可达100%,其中73例患者为大面积脑梗死,行ASL检查时可见灌注异常;另27例患者均为小面积脑梗死,ASL检查可见11例脑部灌注显示。大面积脑梗死ASL>DWI组患者检出IP概率高于小面积脑梗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L<DWI组及ASL≈DWI组患者在不同梗死情况中IP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小面积脑梗死的27例患者中经MRA检出2级狭窄5例,3级狭窄6例,行ASL检查时可见病灶区域均呈低灌注表现,16例患者在ASL检查中均未见明显异常。而发生大面积脑梗死的73例患者中经MRA检出0~2级狭窄56例,行ASL检查可见高低不等灌注及高灌注各2例,52例患者均表现为低灌注。经MRA检查检出3级狭窄17例,行ASL检查可见内低周高灌注及高灌注各2例,其余13例均表现为低灌注。ASL<DWI组MRA狭窄中以4级为主,ASL≈DWI组MRA狭窄以2~3级为主,ASL>DWI组狭窄以0~1级为主。结论3D-ASL、MRA、DWI在IP诊断中能够及时明确病灶灌注情况及病灶位置,同时还可明确责任血管情况,对判断IP病情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急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 弥散加权成像
下载PDF
磁共振波谱联合表观弥散系数与灌注加权成像联合DWI评价急性脑梗死后缺血半暗带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8
12
作者 王欣 尹俊雄 +3 位作者 霍晓丽 江炜炜 管青山 王小姗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01-403,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波谱(MRS)联合表观弥散系数(ADC)发现急性脑梗死后缺血半暗带(IP)是否较灌注加权成像(PWI)联合DWI更为敏感且能带来更大获益。方法选取发病3~6 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0例于溶栓前分别行DWI、PWI及MRS检查,利用DWI图... 目的探讨磁共振波谱(MRS)联合表观弥散系数(ADC)发现急性脑梗死后缺血半暗带(IP)是否较灌注加权成像(PWI)联合DWI更为敏感且能带来更大获益。方法选取发病3~6 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0例于溶栓前分别行DWI、PWI及MRS检查,利用DWI图像重建出ADC图,并于溶栓前及发病后30 d分别行NIHSS评分。比较两种联合方法在发现脑梗死后IP的敏感性,并利用NIHSS评分比较不同方法定义的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获益的程度。结果 MRS联合ADC较之PWI联合DWI在发现IP上更为敏感(χ~2=9.286,P=0.002),且按此分组的患者溶栓后其NIHSS评分改善程度之间无显著差异(t=1.718,P=0.111)。结论MRS联合ADC的方法能够发现更多的IP,给更多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带来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波谱 表观弥散系数 灌注加权成像 DWI 缺血半暗带
下载PDF
全脑CT灌注参数快速评价脑梗死核心及缺血半暗带 被引量:17
13
作者 温家华 刘洋 +4 位作者 魏淼 谭世芳 姚开情 陈莉 吕发金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21-825,共5页
目的探讨全脑CT灌注(CTP)参数[脑血流量(CBF)和平均通过时间(MTT)、相对脑血流量(rCBF)和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快速评价脑梗死核心和缺血半暗带的方法。方法对31例疑似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行全脑CTP联合头颈部CTA检查,获得CBF和... 目的探讨全脑CT灌注(CTP)参数[脑血流量(CBF)和平均通过时间(MTT)、相对脑血流量(rCBF)和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快速评价脑梗死核心和缺血半暗带的方法。方法对31例疑似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行全脑CTP联合头颈部CTA检查,获得CBF和MTT及头颈部CTA图。CTP检查结束3天内行头颅MR检查。观察梗死核心在CBF及DWI图像的部位、数量、面积;测量梗死核心、缺血半暗带及各自镜像区的CBF和MTT,计算相对CBF(rCBF)、相对MTT(rMTT)。结果 31例疑似脑梗死患者,CBF共检出24例33个梗死灶,10例存在缺血半暗带。MRI共检出26例97个梗死灶。CBF及DWI测量梗死核心区面积相关性良好(r=0.98,P=0.07)。脑缺血半暗带区CBF为(6.79±1.29)ml/(100g·min),MTT为(17.07±3.13)s,rCBF为0.71±0.09,rMTT为1.53±0.19。结论选择MTT延长区与CBF明显减低不匹配区可较快速、准确地检出缺血半暗带。诊断患者有无脑梗死时,CBF与DWI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但CBF不能取代DWI进行脑梗灶数量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 缺血半暗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灌注成像 血管造影术 扩散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动脉自旋标记与动态磁敏感对比MRI在脑卒中缺血半暗带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25
14
作者 邢飞 邢伟 +2 位作者 卢又燃 陈杰 邢士军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0-115,共6页
目的:对照研究动脉质子自旋标记(ASL)与动态磁敏感对比(DSC)MRI在评价脑卒中缺血半暗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4例发病12h内的急性脑卒中患者行常规MRI、扩散加权成像(DWI)、ASL和DSC检查。观察两种技术的灌注特点,分别用两种灌注技术与... 目的:对照研究动脉质子自旋标记(ASL)与动态磁敏感对比(DSC)MRI在评价脑卒中缺血半暗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4例发病12h内的急性脑卒中患者行常规MRI、扩散加权成像(DWI)、ASL和DSC检查。观察两种技术的灌注特点,分别用两种灌注技术与DWI结合来评价缺血半暗带(IP),结果采用Mann-Whitney检验做定性分析。以DWI显示的最大病变为标准层面,分别测量两种技术异常灌注范围大小,结果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做定量分析。结果:①定性分析,34例患者中32例两种灌注方法判断结果一致(低灌注30例,其中存在IP17例,不存在IP 13例;高灌注2例),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定量分析,34例患者两种灌注技术显示的最大病变层面异常灌注区面积大小,SDSC=27.17±14.07cm2,SASL=29.10±12.72 cm2,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99,P>0.05)。③2例两种灌注技术不一致(2例ASL均为高灌注,DSC均为正常灌注)。④6例患者ASL图显示低灌注区边缘带出现条形高信号。结论:无创性ASL技术与DSC技术对评价脑卒中IP具有较好的一致性。ASL对显示脑卒中高灌注、低灌注区边缘高信号(提示侧支循环)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动脉自旋标记 灌注成像 脑卒中 缺血半暗带
下载PDF
丁苯酞软胶囊对急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影响 被引量:78
15
作者 尹春丽 李永秋 王耀伍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19-221,共3页
目的研究丁苯酞软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缺血半暗带的影响。方法 61例急性脑梗死(病程<6 h)患者随机分为丁苯酞组与对照组;在脑梗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丁苯酞组加用丁苯酞软胶囊0.2 g口服4次/d。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2 h进行C... 目的研究丁苯酞软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缺血半暗带的影响。方法 61例急性脑梗死(病程<6 h)患者随机分为丁苯酞组与对照组;在脑梗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丁苯酞组加用丁苯酞软胶囊0.2 g口服4次/d。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2 h进行CT灌注成像检查,观察并比较两组缺血低灌注区及缺血中心区的面积;以及两组患者治疗后缺血低灌注改善、梗死区未扩大和存在缺血半暗带的比率。结果治疗后,丁苯酞组的缺血低灌注面积[(1630.71±1094.23)mm2]、缺血中心区面积[(811.35±1038.14)mm2]均显著小于对照组[(3233.77±1117.67)mm2,(1661.5±1035.34)mm2](均P<0.05);丁苯酞组缺血低灌注区缩小(77%)、梗死区无扩大(52%)及存在缺血半暗带(71.43%)的比率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53%,20%,37.93%)(均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脑缺血低灌注,延长半暗带组织的存活时间,挽救缺血半暗带组织;并避免缺血梗死区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丁苯酞软胶囊 缺血半暗带
下载PDF
磁共振血管成像-弥散成像不匹配对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缺血半暗带的价值 被引量:13
16
作者 廖晓凌 王伊龙 +4 位作者 王拥军 薛静 高培毅 刘梅丽 于兰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45-248,共4页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超早期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弥散成像(DWI)不匹配对预测缺血半暗带的价值。方法选择在发病6h内完成MRA、DWI及灌注成像(PWI)检查的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患者,MRA-DWI梗死体积不匹配定义为MRA示大脑中动...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超早期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弥散成像(DWI)不匹配对预测缺血半暗带的价值。方法选择在发病6h内完成MRA、DWI及灌注成像(PWI)检查的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患者,MRA-DWI梗死体积不匹配定义为MRA示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DWI的梗死体积<25ml;MRA-DWI梗死部位不匹配定义为M1段闭塞,DWI的梗死部位评分(以Alberta梗死早期CT评分评价)≥7。结果共入选78例患者,MRA-DWI梗死体积不匹配预测:PWI-DWI不匹配的特异度为100%,灵敏度仅为46%。MRA-DWI梗死部位不匹配预测:PWI-DWI不匹配的特异度为100%,灵敏度为42.9%。结论AIS超早期MRA-DWI不匹配预测缺血半暗带有很高的特异度,可作为筛选进行溶栓治疗患者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缺血半暗带 磁共振血管成像 磁共振弥散成像
下载PDF
早期高压氧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缺血半暗带和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0
17
作者 田家林 邵彬 +1 位作者 龚琴 王琴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87-89,121,共4页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早期高压氧治疗(hyperbaric oxygen,HBO)对缺血半暗带(ischemic penumbra,IP)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磁共振灌注加权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早期高压氧治疗(hyperbaric oxygen,HBO)对缺血半暗带(ischemic penumbra,IP)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磁共振灌注加权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即PWI/DWI不匹配原理,入选40例具有IP的AC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高压氧治疗2个疗程。根据DWI异常信号的高低在患侧选取病灶的中心区、病灶的边缘区、病灶的中心区与边缘区中点、病灶的外周区共4个点,测量治疗前后4点的相对表观弥散系数(relative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rADC)。同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除梗死中心区以外,其余3个点的rAD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高压氧治疗,能够有效挽救ACI的IP并改善神经功能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高压氧 缺血半暗带 相对表观弥散系数
下载PDF
低氧预适应对小鼠急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血管新生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思颉 张颜波 +4 位作者 邵国 杨明峰 牛敬忠 吕国蔚 吉训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964-967,共4页
目的探讨低氧预适应对小鼠急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将Blb/c近交系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N),无任何处理;假手术组(C),仅行冷光源照射,不注射玫瑰红;急性脑梗死组(CI),光化学法诱导小鼠脑皮质梗死模型;... 目的探讨低氧预适应对小鼠急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将Blb/c近交系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N),无任何处理;假手术组(C),仅行冷光源照射,不注射玫瑰红;急性脑梗死组(CI),光化学法诱导小鼠脑皮质梗死模型;低氧预适应+急性脑梗死组(HP+CI),低氧预适应后复制光化学法诱导小鼠脑皮质梗死模型。应用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等技术检测模型制作成功后24h和72h脑内缺血半暗带区VEGF、CD31荧光强度变化。结果 N、C组VEGF、CD31脑内皮质极少量表达;CI和HP+CI组小鼠24h VEGF主要表达于脑内缺血半暗带区神经元,72h则主要在缺血半暗带区血管内皮细胞表达;24h、72h CD31均在缺血半暗带区血管内皮细胞表达。CI和HP+CI组缺血半暗带区VEGF、CD31表达明显高于N组、C组(P<0.01);HP+CI组在24h、72h时缺血半暗带区VEGF、CD31表达显著高于CI组(P<0.01)。经Pearson相关分析,VEGF与CD31表达成正相关。结论低氧预适应通过增加急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区VEGF和CD31的表达,促进血管新生,起到对急性脑梗死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预适应 急性脑梗死 缺血半暗带 VEGF CD31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灌注加权成像确认局灶脑缺血半暗带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肖小华 黄如训 +6 位作者 吕衍春 李玲 梁康福 殷梅 罗柏宁 苏镇培 孟悛非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48-151,共4页
目的 探讨超急性期确认局灶脑缺血半暗带的范围和演变规律。方法 用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SP)行左侧腔内线栓MCAO术 ,分别在闭塞 12h内的不同时间点及再灌注 48h后行T2 加权成像 (T2 WI)、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DWI)和磁共振... 目的 探讨超急性期确认局灶脑缺血半暗带的范围和演变规律。方法 用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SP)行左侧腔内线栓MCAO术 ,分别在闭塞 12h内的不同时间点及再灌注 48h后行T2 加权成像 (T2 WI)、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DWI)和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 (PWI)。将大鼠处死后行TTC染色 ,比较在闭塞不同的时间点上在两次T2 WI和DWI上病灶的演变和TTC染色上梗死灶的改变。结果 DWI在闭塞 30min时显示出确切的病灶 ,而T2 WI要在 3h以后才能显示出病灶 ;自 30min至 6h ,DWI所显示的病灶持续扩大 ,可逆性部分占首次DWI上病灶的百分比 (%RP)逐渐缩小 ,最终为负数 ;PWI在MCAO闭塞的即刻即在时间 信号强度曲线上表现为最大下降幅度的减小 ,复通后上升 5 0 %以上 ;半暗带部分水的表面弥散系数值 (ADC)为 (0 5 6± 0 0 2 )× 10 -5cm2 /s。结论 DWI能在超急性期 (3h以内 )显示出缺血病灶 ,根据梗死中心和梗死周边的ADC值的不同可以分辨出可逆性和不可逆性损伤的缺血组织 ;本模型的缺血半暗带存在的时间为6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局灶脑缺血 PWI DWI 缺血半暗带
下载PDF
3D-ASL、MRA及DWI技术在诊断急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中的应用 被引量:52
20
作者 李瑞 崔惠勤 罗雪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819-822,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及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诊断急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IP)中的应用。方法:对68例发病72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别行3D-ASL、MRA和DWI检查,根据ASL灌注异常面积与DWI梗死面... 目的: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及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诊断急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IP)中的应用。方法:对68例发病72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别行3D-ASL、MRA和DWI检查,根据ASL灌注异常面积与DWI梗死面积分为ASL>DWI组、ASL≈DWI组及ASL<DWI组,将ASL上低灌注面积大于DWI梗死面积的部分认定为IP区,统计其检出率及其血管狭窄情况。结果:68例患者急性脑梗死DWI均表现为弥散受限高信号,检出率为100%(68/68);14例为小面积脑梗死,54例大面积脑梗死;ASL>DWI组(即IP患者)47例(47/68,69.1%),血管狭窄程度以0~2级为主;ASL≈DWI组7例(7/68,10.3%),血管狭窄1级2例、2级1例,3级3例,4级1例;ASL<DWI组14例(14/68,20.6%),血管以4级为主。结论:3D-ASL、MRA及DWI技术联合应用能探查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位置、范围、灌注情况,明确责任血管,判断是否有IP,为临床溶栓治疗提供有力客观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 磁共振血管成像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急性脑梗死 缺血半暗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