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改进缺陷因子方法的FCM燃料有效多群截面计算方法研究
1
作者 易思宇 刘宙宇 尹文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8-79,共12页
全陶瓷微胶囊封装(FCM)燃料是重要的候选事故容错燃料,与传统燃料相比,FCM燃料的双重非均匀性使得其有效多群截面计算面临较大的挑战。本文提出一种改进的缺陷因子方法来处理FCM燃料在共振能区和非共振能区的自屏效应,实现FCM燃料的等... 全陶瓷微胶囊封装(FCM)燃料是重要的候选事故容错燃料,与传统燃料相比,FCM燃料的双重非均匀性使得其有效多群截面计算面临较大的挑战。本文提出一种改进的缺陷因子方法来处理FCM燃料在共振能区和非共振能区的自屏效应,实现FCM燃料的等效均匀化。通过颗粒丹可夫因子守恒来构建新的等效模型以克服传统的体积权重等效模型无法考虑燃料棒间自屏的影响;在共振能量段,基于新的等效一维球模型求解超细群慢化方程获得共振能量段的超细群缺陷因子;在非共振能量段,利用新等效模型的特征值计算获得快群和热群的多群缺陷因子;在此基础上实现FCM燃料棒的等效均匀化。本方法已在高保真中子学程序NECP-X上实现,并在一系列工况下进行了测试,与蒙特卡罗程序的比较表明,本方法能处理不同情况下的双重非均匀性,并可获得准确的有效自屏截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CM燃料 均匀化有效自屏截面 双重非均匀性 缺陷因子方法 丹可夫因子
下载PDF
一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Ⅴ缺陷症家系的临床表型及分子致病机制研究
2
作者 郭丽萍 董春霞 +2 位作者 王刚 王梅芳 杨林花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22-1828,共7页
目的:探讨一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Ⅴ缺陷症(coagulation factor V deficiency,FⅤD)家系的临床表型及分子致病机制。方法:采用一期法测定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Ⅸ、Ⅹ、Ⅺ、Ⅻ(FⅡ∶C、FⅤ∶C、FⅦ∶C、FⅧ∶C、FⅨ∶C、FⅩ∶C、FⅪ∶C、... 目的:探讨一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Ⅴ缺陷症(coagulation factor V deficiency,FⅤD)家系的临床表型及分子致病机制。方法:采用一期法测定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Ⅸ、Ⅹ、Ⅺ、Ⅻ(FⅡ∶C、FⅤ∶C、FⅦ∶C、FⅧ∶C、FⅨ∶C、FⅩ∶C、FⅪ∶C、FⅫ∶C)、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及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进行表型鉴定;应用高通量外显子测序筛查全基因变异,Sanger测序验证F5基因可疑变异;利用Mutation-Taster、PolyPhen-2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变异致病性、ClustalX软件分析氨基酸保守性和PyMol软件模拟变异蛋白模型。结果:先证者PT、APTT明显延长,FⅤ∶C仅为5.45%,TT、FIB及其余凝血因子均无明显异常。其母亲、父亲、姐姐的PT、APTT均延长,FⅤ∶C不同程度减低。基因检测显示先证者F5第3号外显子存在c.286G>C(p.Asp96His)纯合错义变异,其父亲、母亲、姐姐均存在c.286G>C(p.Asp96His)杂合错义变异。生物信息学分析提示p.Asp96His为致病变异,相关的氨基酸位点在10个物种中高度保守。蛋白模拟显示,Asp96变异为His96后可导致原有氢键消失和距离改变,破坏了原有的氢键相互作用力,影响蛋白结构的稳定性。结论:F5第3号外显子c.286G>C(p.Asp96His)错义变异可能导致了先证者及家系成员FⅤ∶C的减低,也是引起凝血因子Ⅴ缺陷症的遗传学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学凝血因子缺陷 家系 错义变异
下载PDF
15例遗传性凝血因子V缺陷症先证者的临床特征与基因突变分析
3
作者 林双女 叶银才 +2 位作者 陈碧乐 谢作听 王明山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425-429,共5页
目的分析15个遗传性凝血因子V(FV)缺陷症先证者的临床特征与基因突变类型,初步探讨其可能的分子致病机制。方法采用一期凝固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FV活性(FV:C)和FV抗原(FV:Ag)。用PCR扩增患者F5基因的25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并直接测序... 目的分析15个遗传性凝血因子V(FV)缺陷症先证者的临床特征与基因突变类型,初步探讨其可能的分子致病机制。方法采用一期凝固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FV活性(FV:C)和FV抗原(FV:Ag)。用PCR扩增患者F5基因的25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并直接测序。利用蛋白质模型分析其可能的分子机制。结果在5例FV:C大于10%的先证者中,仅有1例出现轻微出血症状;在10例FV:C小于10%的先证者中,7例表现出各种出血症状。15例先证者共检出12个基因突变位点(其中8个为新的突变,1个为致病的多态性)。蛋白质模型分析表明,所有6种错义突变都会导致FV蛋白的构象改变,其中2种(p.Ser1781Arg和p.Asp96His)会减少氢键数量,从而导致局部蛋白质结构不稳定。结论这些遗传性FV缺陷症先证者的FV水平与各自的F5基因突变有关,其FV水平与出血症状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因子V缺陷 临床特征 复合杂合突变
下载PDF
一种新的导致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陷症的基因突变分析
4
作者 王莹宇 张永根 陈文柏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57-861,共5页
目的:对一例遗传性凝血因子Ⅶ(FⅦ)缺陷症的患者及其家系进行基因分析,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使用Sysmex-CS51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共3代8人)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D-二聚... 目的:对一例遗传性凝血因子Ⅶ(FⅦ)缺陷症的患者及其家系进行基因分析,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使用Sysmex-CS51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共3代8人)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以及血浆FⅦ的活性(FⅦ:C)水平;PCR法扩增先证者凝血因子Ⅶ基因(F7)所有外显子和侧翼序列,PCR产物纯化后测序,发现突变位点则反向测序给予证实;使用Clustal W软件对突变位点进行保守性分析;应用Mutation Taster和Poly Phen-2在线生物学软件评估突变氨基酸对FⅦ蛋白结构与功能的危害性;运用Swiss软件对突变建模分析。结果:凝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先证者PT单独性延长至42.5 s;FⅦ:C明显降低,仅为2%;同样先证者外婆、母亲和妹妹的FⅦ:C都有轻度降低,分别为49%、51%和42%;父亲各指标均在正常参考范围。基因分析结果显示,先证者F7基因第6号外显子c DNA的646位发生G>A杂合突变,导致FⅦ催化区的156位甘氨酸被替换为丝氨酸(p.Gly156Ser)。F7其他外显子和侧翼序列的测序结果均正常。其外婆、母亲和妹妹均携带c.646G>A杂合突变,父亲为正常野生型。模型构建显示p.Gly156Ser突变使该位点氨基酸极性发生改变并出现侧链,从而使蛋白的不稳定性增加,可能影响所在结构域的催化活性。同时,Mutation Taster和Poly Phen-2两个在线生物信息学软件也高分预测该突变具有致病性。结论:该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陷症患者FⅦ蛋白p.Gly156Ser错义突变与血浆FⅦ:C水平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凝血因子缺陷 PCR 基因突变 模型分析
下载PDF
凝血酶生成试验在遗传性凝血因子缺陷症患者出血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4
5
作者 黄丹丹 陆晔玲 +7 位作者 戴菁 董雷鸣 陈琼 周佳维 丁秋兰 奚晓东 王学锋 王鸿利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03-507,共5页
目的探讨遗传性凝血因子V(FV)、X(FX)和XI(FXI)缺陷及FV和凝血因子VⅢ(FVⅢ)联合缺陷(F5F8D)患者的血浆凝血因子活性、凝血酶生成曲线各参数和临床出血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采集遗传性FV(n=24)、FX(n=14)和FXI(n=18)缺陷及F5F8D(n=8)患... 目的探讨遗传性凝血因子V(FV)、X(FX)和XI(FXI)缺陷及FV和凝血因子VⅢ(FVⅢ)联合缺陷(F5F8D)患者的血浆凝血因子活性、凝血酶生成曲线各参数和临床出血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采集遗传性FV(n=24)、FX(n=14)和FXI(n=18)缺陷及F5F8D(n=8)患者及携带者的外周血进行常规出凝血检查及自动校正凝血酶曲线法凝血酶生成试验。结果凝血酶生成曲线的各项参数与FV促凝活性(FV:C)及FX促凝活性(FX:C)存在双曲线趋势关系。FV或FX缺陷患者血浆中缺陷因子的活性只要达到正常人的3%,凝血酶生成潜力和峰值就达到正常值的一半以上。FV:C≤6.9%或FX:C≤2.2%的患者具有出血症状,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延迟时间及达峰时间都有不同程度的延长。具有重度出血症状的3例患者的缺陷因子(FV或FX)活性均≤1.5%,APTT、PT、延迟时间和达峰时间都明显延长,且ETP=0。结论凝血酶生成试验的各项参数与凝血因子FV、FX活性及出血症状的发生及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凝血酶生成试验结合APTT、PT及凝血因子活性可以作为评估遗传性凝血因子缺陷症患者出血倾向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酶生成 凝血因子V缺陷 凝血因子X缺陷 出血 ETP
下载PDF
错义突变Gly400Val导致的凝血因子Ⅺ缺陷症 被引量:4
6
作者 武文漫 王鸿利 +10 位作者 王学锋 丁秋兰 傅启华 王文斌 周荣富 方怡 戴菁 谢爽 胡翊群 沈志祥 王振义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913-915,共3页
目的 检测一个中国汉族人凝血因子Ⅺ (FⅪ )缺陷家系中的基因突变。方法 测定先证及家系成员凝血因子活性 (FⅪ :C) ;抽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基因组DNA ,采用PCR扩增FⅪ基因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 ,直接测序 ;针对突变位点进行等... 目的 检测一个中国汉族人凝血因子Ⅺ (FⅪ )缺陷家系中的基因突变。方法 测定先证及家系成员凝血因子活性 (FⅪ :C) ;抽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基因组DNA ,采用PCR扩增FⅪ基因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 ,直接测序 ;针对突变位点进行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SPCR)扩增。结果 先证者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 94 .15s ,FⅪ :C为正常的 2 .1%。家系成员杂合子的FⅪ :C均下降 ,为正常对照的 2 7.0 %~4 8.4 %。先证者FⅪ基因外显子 11第 12 96位苷酸G突变为T ,导致其所编码的甘氨酸残基为缬氨酸残基替代(Gly4 0 0Val)。部分家系成员该位点呈杂合性改变。 结论 Gly4 0 0Val为FⅪ缺陷的原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y400Val 凝血因子缺陷 基因突变 检测 血友病
下载PDF
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陷症家系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 被引量:6
7
作者 丁秋兰 王鸿利 +5 位作者 王学锋 王明山 傅启华 武文漫 胡翊群 王振义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3年第5期220-224,共5页
目的:探讨2例遗传性凝血因子Ⅶ(Coagulation factor Ⅶ,FⅦ)缺陷症家系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用DNA直接测序法对先证者及其家庭成员FⅦ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及其侧翼、启动子和3’非翻译区进行分析,寻找基因突变;将含插入突变序列... 目的:探讨2例遗传性凝血因子Ⅶ(Coagulation factor Ⅶ,FⅦ)缺陷症家系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用DNA直接测序法对先证者及其家庭成员FⅦ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及其侧翼、启动子和3’非翻译区进行分析,寻找基因突变;将含插入突变序列克隆入pMD18-T TA克隆载体中,对所得两条染色体相应序列分别测序,以确定不同突变在染色体上的分布。用等位基因特异的聚合酶链反应(ASPCR)方法证实测序所发现的突变。结果:家系1先证者在8号外显子上发现一个杂合基因突变:11514C>T,导致Thr(ACG)359 Met(ATG)氨基酸替换,该突变来自其母亲;其父亲为11496G>A改变,导致Arg(CGG)353 Gln(CAG)杂合多态性。家系2先证者发现了三种杂合多态性:即—323插入10个核苷酸(—323P0/P10)、73G>A(G73A)及Arg 353 Gln均来自先证者的母亲和外祖父,三种多态性均位于先证者同一条染色体上。家系其他成员的基因型为野生型。AS-PCR证实了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基因突变。结论:两个家系先证者的FⅦ缺陷症基因型与其临床表型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子缺陷 基因突变 基因多态性 临床表型
下载PDF
一例遗传性凝血因子Ⅺ缺陷症患者表型诊断及基因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叶佳佳 杨丽红 +1 位作者 郝秀萍 陈必成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5期356-360,共5页
目的:对1例遗传性凝血因子Ⅺ(FⅪ)缺陷症患者及其家系成员进行表型诊断和基因分析,探讨其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共3代8人)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凝血因子... 目的:对1例遗传性凝血因子Ⅺ(FⅪ)缺陷症患者及其家系成员进行表型诊断和基因分析,探讨其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共3代8人)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凝血因子Ⅺ促凝活性(FⅪ:C)及凝血因子Ⅺ抗原含量(FⅪ:Ag)等指标以明确诊断;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FⅪ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和侧翼序列,扩增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发现突变位点则反向测序予以证实;用Py MOL Viewer1.5.x软件构建野生型和突变型FⅪ蛋白模型,比对分析寻找突变前后空间构象及分子间作用力的变化。结果:先证者和其弟弟APTT、FⅪ:C、FⅪ:Ag均明显异常,分别为78.4 s、2.0%、6.8%和62.1 s、4.5%、10.0%;其家系成员的FⅪ:C和FⅪ:Ag均发现有不同程度下降。基因分析发现先证者和其弟弟FⅪ基因第6号外显子的g.15410G>A杂合无义突变导致Trp228stop及第12号外显子的g.25471C>G杂合错义突变导致Cys482Trp;其父亲、姐姐、女儿、外甥女均为Trp228stop的杂合子,而母亲、侄子则为Cys482Trp的杂合子。模型分析显示Cys482Trp突变并未破坏氨基酸间的天然氢键联系,但使该位点氨基酸与267位氨基酸的空间位阻变大,从而使蛋白的结构发生变化。结论:该遗传性FⅪ缺陷症患者FⅪ基因的Trp228stop无义突变和Cys482Trp错义突变与血浆FⅪ:C及抗原水平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凝血因子缺陷 聚合酶链式反应 基因突变 模型分析
下载PDF
10例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陷症分子发病机制与临床特性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丁秋兰 王鸿利 +5 位作者 王学锋 王明山 傅启华 武文漫 胡翊群 王振义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3年第5期374-378,共5页
目的 探讨 10例遗传性凝血因子Ⅶ (coagulationfactorⅦ ,FⅦ )缺陷症基因突变类型与临床特性。方法 检测凝血指标以明确诊断 ;用DNA直接测序法对先证者及其家庭成员FⅦ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及其侧翼、5’和 3’非翻译区进行分析 ,寻找基... 目的 探讨 10例遗传性凝血因子Ⅶ (coagulationfactorⅦ ,FⅦ )缺陷症基因突变类型与临床特性。方法 检测凝血指标以明确诊断 ;用DNA直接测序法对先证者及其家庭成员FⅦ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及其侧翼、5’和 3’非翻译区进行分析 ,寻找基因突变 ;将含插入或缺失突变序列克隆入pMD18 TTA克隆载体中 ,对所得两条染色体相应序列分别测序 ,以确定突变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应用限制性内切酶对先证者及家系成员相应基因片段进行酶切分析 ,无酶切位点改变的基因片段用等位基因特异的PCR(ASPCR)方法 ,证实测序所发现的突变。结果 在 10例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陷症患者中发现 8种类型的基因突变 ,其中 6 390T→C(Phe4 0Cys) ,94 82G→T(Arg15 2Leu) ,和 114 87 9delC 3种突变为国际首次报道 ;6种突变发生在催化区 ;除一种缺失突变外 ,其余均为点突变 ;所有的基因突变都来自先证者的父亲和 (或 )母亲。Thr35 9Met和Arg30 4Trp突变分别在 4个及 2个无亲缘关系的家系中重复出现。 2例Thr35 9Met纯合突变 (FⅦ :C分别为 2 %和 3% )及 1例Arg15 2Leu、114 87 9delC及Arg30 4Trp复合杂合突变 (FⅦ :C为 1% )临床表型为重型 ;2例双重杂合突变 (His348Gln和Thr35 9Met,Agr30 4Trp和Arg30 4Gln)临床表型分别为中型和无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凝血因子缺陷 发病机制 基因突变 临床表型 诊断
下载PDF
His348Gln杂合突变伴Arg353Gln杂合多态性导致的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陷症家系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小丽 金艳慧 +1 位作者 王莹宇 王明山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2期788-791,共4页
目的 :对1例遗传性凝血因子Ⅶ(FⅦ)缺陷患者进行基因分析和家系调查,初步探讨其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活性(FII:C)、凝血因子V活性(FV... 目的 :对1例遗传性凝血因子Ⅶ(FⅦ)缺陷患者进行基因分析和家系调查,初步探讨其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活性(FII:C)、凝血因子V活性(FV:C)、FVII活性(FVII:C)和凝血因子X活性(FX:C)及FVII抗原(FVII:Ag)等进行表型诊断;用DNA直接测序法分析先证者F7基因的全部外显子、侧翼、5’和3’非翻译区及家系成员相应的突变位点区域,用反向测序证实所发生的突变。结果:先证者PT延长为22.4 s,FVII:C和FVII:Ag明显降低,分别为7%和10%;父亲、母亲、姐姐及儿子的PT正常或稍延长,FVII:C分别为63%、54%、57%和46%,FVII:Ag分别为67%、53%、61%和49%;先证者和所有家系成员的APTT及其他凝血指标均在正常参考范围内。测序发现先证者F7基因第8号外显子存在g.11482T>G(His348Gln)杂合突变和g.11496 G>A(Arg353Gln)杂合多态性;其母亲、姐姐、儿子均存在F7基因g.11482T>G杂合突变;父亲存在F7基因g.11496 G>A杂合多态性。结论:F7基因His348Gln杂合突变协同Arg353Gln杂合多态性是导致该先证者FⅦ缺陷症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因子缺陷 遗传性 突变 多态性 基因分析
下载PDF
凝血因子Ⅺ缺陷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1
作者 董雷鸣 王学锋 王鸿利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9年第4期431-434,共4页
凝血因子Ⅺ(factorⅪ,FⅪ)缺陷症在1953年由Rosenthal等首次报道。其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出血病。曾被称为血友病C。与血友病A和B相比,FⅪ缺陷症患者发病无性别差异,且出血症状较轻,一般无自发性出血,其出血常与创伤及手术... 凝血因子Ⅺ(factorⅪ,FⅪ)缺陷症在1953年由Rosenthal等首次报道。其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出血病。曾被称为血友病C。与血友病A和B相比,FⅪ缺陷症患者发病无性别差异,且出血症状较轻,一般无自发性出血,其出血常与创伤及手术相关,特别是凝血因子Ⅺ促凝活性(factorⅪclottingactivitv,FⅪ:C)的血浆水平与出血发生率及出血程度间无明显相关性,使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存在多变性。本文就FⅪ缺陷症的临床特点和分子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因子 凝血因子缺陷 基因突变
下载PDF
复合杂合突变导致的遗传性凝血因子Ⅻ缺陷症家系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静 李云霞 +3 位作者 钟帆 李仁华 杨季云 周雯婧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71-576,共6页
目的:对1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Ⅻ(FⅫ)缺陷症家系进行临床表型及基因突变分析,探讨其分子致病机制。方法: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共3代5人)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含量(FIB)、D-D二聚体(D-D)、凝血... 目的:对1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Ⅻ(FⅫ)缺陷症家系进行临床表型及基因突变分析,探讨其分子致病机制。方法: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共3代5人)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含量(FIB)、D-D二聚体(D-D)、凝血因子Ⅻ促凝活性(FⅫ:C)和凝血因子Ⅻ抗原(FⅫ:Ag)等凝血指标。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先证者F12基因所有的外显子编码区及外显子-内含子交界处的基因突变情况,对检出的可疑致病突变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并对家系成员的相应突变位点进行检测。采用AutoPVS1和Mutation Taster在线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突变位点对蛋白功能的影响。结果:先证者APTT结果为180.9 s,明显延长;FⅫ:C和FⅫ:Ag分别降低至0.8%和4.17%。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发现先证者F12基因存在复合杂合突变,即第11号外显子c.1261G>T杂合无义突变(p.Glu421*)和第4号外显子c.251dupG杂合移码突变(p.Trp85Metfs*53),均为功能缺失型突变,属于极强致病性级别。Sanger测序家系验证结果显示,先证者c.1261G>T杂合突变遗传自其母亲,其哥哥和女儿均为c.1261G>T杂合突变携带者。在此家系中基因检测结果与血液学检查结果相符,即基因型和表型共分离。结论:F12基因第11号外显子c.1261G>T杂合无义突变和第4号外显子c.251dupG杂合移码突变是本例家系遗传性凝血因子Ⅻ缺陷症的分子发病机制,这两个突变均为国际上首次报道的新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因子缺陷 F12基因 新突变
下载PDF
一个纯合子Tyr503Cys突变导致的遗传性凝血因子Ⅺ缺陷症家系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星星 李小龙 +4 位作者 金艳慧 杨丽红 潘景业 苏看看 王明山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期30-33,37,共5页
目的:对一个纯合子Tyr503Cys错义突变导致的遗传性凝血因子XI(FXI)缺陷症家系进行表型和基因检测,寻找致病基因并初步探讨其分子致病机制。方法: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共3代5人)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目的:对一个纯合子Tyr503Cys错义突变导致的遗传性凝血因子XI(FXI)缺陷症家系进行表型和基因检测,寻找致病基因并初步探讨其分子致病机制。方法: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共3代5人)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因子Ⅷ促凝活性(FVIII:C)、凝血因子IX促凝活性(FIX:C)、FXI促凝活性(FXI:C)、凝血因子XII促凝活性(FXII:C)和FXI抗原(FXI:Ag)含量等指标以明确诊断。采用PCR直接测序法分析先证者F11基因所有外显子和侧翼序列,发现突变位点后用反向测序予以证实,并检测家系成员相应的突变位点区域。使用ClustalX-2.1-win软件分析氨基酸突变位点的保守性;用PolyPhen-2、PROVEAN和MutationTaster软件分析突变对蛋白质功能的影响;用Swiss-PdbViewer软件对突变位点进行蛋白模型和氨基酸相互作用分析。结果:先证者APTT为59.3s,明显延长,FXI:C降低至13%;其母亲、女儿和儿子的APTT均有不同程度延长,FXI:C降至37%~42%,该家系5人FXI:Ag均在参考值范围。基因分析发现先证者F11基因第13号外显子存在c.1562A>G纯合错义突变,导致Tyr503Cys突变;其母亲、女儿和儿子存在Tyr503Cys突变杂合子。保守性分析结果表明,Tyr503在同源物种间高度保守。3种生物信息学软件对该突变的预测结果一致,均预示此突变很可能是有害突变,可引起相关疾病。突变蛋白模型分析显示,野生型Tyr503与Ile370、Lys554形成2个氢键;突变型Cys503与Lys554之间新增了一个氢键。结论:该先证者F11基因第13号外显子存在c.1562A>G纯合错义突变,导致Tyr503Cys突变;推测该纯合突变遗传自具有血缘关系且均存在Tyr503Cys杂合子的父母,并与该家系FXI水平减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因子缺陷 基因突变 分子机制 聚合酶链式反应
下载PDF
遗传性凝血因子缺陷症的基因诊断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鸿利 王学峰 《血栓与止血学》 2003年第4期164-172,共9页
正常人体凝血和抗凝血的平衡是维持凝血生理状态的重要机制,凝血因子基因缺陷会导致相应的出血性疾病.本文就遗传性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因子Ⅴ、因子Ⅶ、因子Ⅷ、因子Ⅸ、因子Ⅹ、因子Ⅺ和因子ⅩⅢ)缺陷症,结合我们的研究... 正常人体凝血和抗凝血的平衡是维持凝血生理状态的重要机制,凝血因子基因缺陷会导致相应的出血性疾病.本文就遗传性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因子Ⅴ、因子Ⅶ、因子Ⅷ、因子Ⅸ、因子Ⅹ、因子Ⅺ和因子ⅩⅢ)缺陷症,结合我们的研究结果作一简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凝血因子缺陷 基因诊断 遗传性无纤维蛋白原血症 遗传性凝血酶原缺陷 凝血因子V缺陷
下载PDF
遗传性凝血因子Ⅺ缺陷的分子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武文漫 王鸿利 《血栓与止血学》 2004年第4期181-184,共4页
凝血因子Ⅺ(FⅪ)是血浆丝氨酸蛋白酶活化的凝血因子Ⅺ(FⅪa)的酶原,后者在钙离子存在时,可以活化FⅪ,形成活化的凝血因子Ⅺ(FⅪa).FⅪ由肝脏和巨核细胞所产生,人体内除血浆中存在有FⅪ外,血小板中也可能含有一部分FⅪ.
关键词 遗传性凝血因子缺陷 分子发病机制 研究进展 基因突变
下载PDF
一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陷症家系F7基因信号肽区L12R和3''非翻译区c11814-insAA复合性突变与表型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珊 张敬宇 +3 位作者 李峥嵘 王艳 牛志云 林凤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08-515,共8页
目的:通过对一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Ⅶ(FⅦ)缺陷症患者家系成员表型与基因型分析,研究其基因突变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对先证者及其父母进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和FⅦ活性(FⅦ:C)... 目的:通过对一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Ⅶ(FⅦ)缺陷症患者家系成员表型与基因型分析,研究其基因突变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对先证者及其父母进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和FⅦ活性(FⅦ:C)、FⅦ抗原(FⅦ:Ag)检测,对其F7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及侧翼、启动子区进行测序,以寻找致病基因突变。根据信号肽预测数据库构建包含所发现突变的FVII蛋白分子模型,进行功能预测,推断其对蛋白合成和功能的影响。结果:先证者APTT正常,PT明显延长(58.3 s),FⅦ:C显著下降(1.1%),FⅦ:Ag重度降低(0.9%),其父母的APTT、PT、FⅦ:C和FⅦ:Ag均在正常范围内。先证者和其父亲的F7基因第1a外显子第556位核苷酸发生杂合性T/G突变,导致相应氨基酸由亮氨酸(L)变成精氨酸(R),即L12R。功能预测分析提示,L12R突变影响到信号肽区不同区域的分割及其相应功能,进而导致成熟蛋白质的合成减少和因子活性明显降低。同时,先证者F7基因还存在自发性3'非翻译区c11814-ins AA杂合性突变,而其父母均无此突变。结论:发现1例F7基因L12R突变,位于信号肽区的该杂合突变是导致此例遗传性FVII缺乏症发生的主要分子基础,而位于3'非翻译区的自发性c11814-ins AA突变则进一步造成了FⅦ合成的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因子缺陷 F7基因 信号肽区L12R 3'非翻译区 c11814-insAA复合性突变
下载PDF
凝血因子ⅩⅢA基因Arg77Cys错义突变和Arg174stop无义突变致凝血因子ⅩⅢ缺陷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1
17
作者 郑卫东 刘艳辉 +1 位作者 罗盈 姚志彬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6期1456-1461,共6页
本研究以凝血因子ⅩⅢ(FⅩⅢ)基因突变为研究的切入点,从分子水平研究这些突变致病的机制。构建野生型FⅩⅢA重组表达质粒,用定点突变方法获得含有2种突变(Arg77Cys及Arg174stop)的FⅩⅢA重组表达质粒。分别将上述重组质粒通过脂质体介... 本研究以凝血因子ⅩⅢ(FⅩⅢ)基因突变为研究的切入点,从分子水平研究这些突变致病的机制。构建野生型FⅩⅢA重组表达质粒,用定点突变方法获得含有2种突变(Arg77Cys及Arg174stop)的FⅩⅢA重组表达质粒。分别将上述重组质粒通过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移方法转染到COS-7细胞表达;用发色底物法检测转染细胞中FⅩⅢ活性,荧光定量RT-PCR、Western blot及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转染细胞中人FⅩⅢA的RNA表达水平和蛋白表达量。结果表明:含有2种突变(Arg77Cys及Arg174stop)的FⅩⅢA重组质粒转染组FⅩⅢA mRNA相对表达丰度分别为0.82±0.21和0.76±0.17,与野生型FⅩⅢA重组质粒转染组(1.06±0.51)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野生型FⅩⅢA重组质粒转染细胞裂解物中FⅩⅢ活性为(61.6±30.4)%,浓缩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FⅩⅢ活性为(24.0±2.9)%,而2种突变型FⅩⅢA重组质粒转染细胞裂解物及培养上清液FⅩⅢ活性明显减低。转染细胞裂解物的Western blot分析显示,含Arg77Cys错义突变的FⅩⅢA重组蛋白在培养细胞内含量明显减低,仅见1条微弱的条带。ELISA证实,野生型FⅩⅢA重组质粒转染细胞裂解物中FⅩⅢA∶Ag量为(32.8±14.5)%,浓缩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FⅩⅢ∶Ag量为(13.2±2.3)%。而2种突变型FⅩⅢA重组质粒转染细胞裂解物及培养上清液中FⅩⅢA∶Ag水平极度减低,低于ELISA检测低限。结论:FⅩⅢA Arg77Cys错义突变和Arg174stop无义突变未导致FⅩⅢA mRNA水平的显著减低,但都可以导致FⅩⅢA蛋白水平的表达异常。在本研究先天性FⅩⅢ缺陷症患者中FⅩⅢA重度缺乏可能是FⅩⅢA Arg77Cys错义突变和Arg174stop无义突变的共同作用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因子ⅩⅢ缺陷 Arg77Cys错义突变 Arg174stop无义突变 分子病理机制
下载PDF
错义突变Thr318Met导致的遗传性凝血因子X缺陷症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文斌 王鸿利 +7 位作者 王学锋 傅启华 武文漫 周荣富 丁秋兰 谢爽 胡翊群 王振义 《中国微循环》 2003年第4期201-203,F002,共4页
目的对一个凝血因子X(FX)缺陷症家系进行FX基因突变的检测。方法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FX促凝活性 (FX :C)测定进行表型诊断 ;用PCR法对先证者的FX基因8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和5’端非翻译区 (5’UTR)序列... 目的对一个凝血因子X(FX)缺陷症家系进行FX基因突变的检测。方法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FX促凝活性 (FX :C)测定进行表型诊断 ;用PCR法对先证者的FX基因8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和5’端非翻译区 (5’UTR)序列进行扩增 ,PCR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 ,检测其基因突变。家系成员DNA在先证者FX基因突变区域扩增后测序。结果先证者表型诊断为FX缺陷症 ;FX外显子区共发现3个与文献报道的FX基因序列不同的位点 ,其中位于第8外显子区的为纯合突变C1098T。家系分析表明先证者父、母、弟和妹均为C1098T杂合子。结论纯合错义突变C1098T引起的Thr318Met是导致本例遗传性FX缺陷症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突变 错义突变 遗传性凝血因子X缺陷 Thr318Met
下载PDF
遗传性抗凝因子缺陷症的基因诊断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鸿利 王学锋 《血栓与止血学》 2003年第4期173-175,共3页
正常人体凝血和抗凝血的平衡是维持凝血生理状态的重要机制,抗凝因子基因缺陷会导致相应的血栓性疾病.本文就遗传性抗凝因子(抗凝血酶、蛋白C、蛋白S和因子Ⅴ Leiden突变)缺陷症,结合我们的研究结果作一简述.
关键词 遗传性抗凝因子缺陷 基因诊断 遗传性蛋白C缺陷 遗传性蛋白S缺陷 遗传性凝血因子V LEIDEN突变
下载PDF
血浆替代治疗在凝血因子Ⅺ缺陷症患者围术期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龙 方俊标 胡双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3986-3987,共2页
凝血因子XI(factor XI,FXI)缺陷症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因凝血功能障碍,表现为有出血倾向及难以控制的出血,曾被称为血友病c,传统意义上此类患者是禁忌手术的。但当这类患者由于某种疾病危及生命,只有手术治疗才有一... 凝血因子XI(factor XI,FXI)缺陷症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因凝血功能障碍,表现为有出血倾向及难以控制的出血,曾被称为血友病c,传统意义上此类患者是禁忌手术的。但当这类患者由于某种疾病危及生命,只有手术治疗才有一线生机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因子缺陷 患者 替代治疗 遗传性出血性疾病 围术期 应用 血浆 凝血功能障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