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响应面法优化罂粟科植物叶片原生质体的制备条件
1
作者 邵瑛瑛 唐其 +2 位作者 彭晓英 黄子豪 郑亚杰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9-129,共11页
【目的】系统优化罂粟科(Papaveraceae)植物叶片原生质体提取的影响因素,建立其高效的原生质体提取体系。【方法】以花菱草(Eschscholtzia californica Cham.)幼苗为罂粟科模式植物,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影响原生质体产量和活力的预制液浓... 【目的】系统优化罂粟科(Papaveraceae)植物叶片原生质体提取的影响因素,建立其高效的原生质体提取体系。【方法】以花菱草(Eschscholtzia californica Cham.)幼苗为罂粟科模式植物,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影响原生质体产量和活力的预制液浓度、酶解液组成、酶解时间进行考察,借助响应面Box-Behnken设计预测最佳提取方案,并将最佳方案在罂粟亚科(Papaveroideae)、角茴香亚科(Hypecooideae)和荷包牡丹亚科(Fumarioideae)的代表性植物中进行验证。【结果】当预制液浓度为0.8 mol/L、酶解时间6 h、酶解液组成为1.5%纤维素酶+0.4%离析酶+0.3%果胶酶时,花菱草原生质体的产量和活力最为理想,与响应面法的预测结果一致,能够成功获取罂粟科植物叶片的原生质体。【结论】本研究方法可实现罂粟科植物叶片原生质体的高效提取,为后续瞬时表达体系、亚细胞定位、单细胞测序等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罂粟科 原生质体 酶解法 单因素试验 Box-Behnken响应面法
下载PDF
3属4种罂粟科植物幼苗初生维管系统的结构 被引量:5
2
作者 梁彦 汪矛 +2 位作者 孙小五 王丽 郭洁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8-174,共7页
罂粟科属间演化关系一直存在争议。本文以罂粟科罂粟属的虞美人(Papaver rhoeas)和东方罂粟(Papaver orientale)、白屈菜属的白屈菜(Chelidonium majus)以及紫堇属的地丁草(Corydalis bungeana)为材料,应用整体透明和石蜡连续切片的方法... 罂粟科属间演化关系一直存在争议。本文以罂粟科罂粟属的虞美人(Papaver rhoeas)和东方罂粟(Papaver orientale)、白屈菜属的白屈菜(Chelidonium majus)以及紫堇属的地丁草(Corydalis bungeana)为材料,应用整体透明和石蜡连续切片的方法,在明场显微镜和偏光显微镜下对其幼苗期的结构及发育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3属植物幼苗子叶节区下部存在的单中柱类型各异:罂粟属为外始式二原型圆形单中柱,白屈菜属为外始式二原型近圆形单中柱,紫堇属为外始式二原型"S"形单中柱。3属植物的子叶脉序也存在区别:虞美人和东方罂粟具单一叶脉,无叶隙;白屈菜为环结曲行羽状脉;地丁草为基出完全顶聚脉。根据上述幼苗初生维管系统的结构,认为3属中罂粟属较为原始,白屈菜属较为进化,紫堇属更为进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罂粟科 幼苗 初生维管系统 结构
下载PDF
罂粟科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3
作者 于荣敏 王春盛 宋丽艳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59-61,共3页
对近十几年来罂粟科植物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概况及最新进展进行归纳。总结出罂粟科植物主要含有生物碱类、挥发油类等化学成分 ,其药理作用主要体现在对神经系统作用、抗肿瘤、抗病毒等方面 。
关键词 罂粟科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综述
下载PDF
中国罂粟科植物地理分布 被引量:4
4
作者 李林 白娜 +2 位作者 闫双喜 赵海沛 张静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5-80,共6页
结合文献资料对各地罂粟科植物进行调查,系统研究罂粟科植物的物种丰富度、特有性指数、相似性系数、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结果表明:罂粟科植物的分布中心在川、藏、陕、滇一带,特有性中心在藏、滇、川、新地区;相似性系数较大的是地理... 结合文献资料对各地罂粟科植物进行调查,系统研究罂粟科植物的物种丰富度、特有性指数、相似性系数、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结果表明:罂粟科植物的分布中心在川、藏、陕、滇一带,特有性中心在藏、滇、川、新地区;相似性系数较大的是地理上相近、环境异质性较小的地区;垂直分布中心为3 000 m≤H(海拔)≤5 500 m,水平分布中心为80°≤E(东经)≤110°和25°≤N(北纬)≤40°;受地理环境、气候因素等的影响,罂粟科植物的分布地区在山区地带,平原地区种类贫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罂粟科 物种丰富度 特有性指数 相似性指数
下载PDF
山西霍山罂粟科植物花粉形态 被引量:4
5
作者 杨瑞林 魏学智 毕润成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1-232,I003,I004,共4页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山西霍山罂粟科白屈菜属白屈菜、紫堇属延胡索、角茴香属角茴香、秃疮花属秃疮花 4种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和比较研究 ,以上 4种花粉差异大。角茴香花粉粒近球形 ,具合沟 ;延胡索花粉粒长球形 ,表面纹...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山西霍山罂粟科白屈菜属白屈菜、紫堇属延胡索、角茴香属角茴香、秃疮花属秃疮花 4种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和比较研究 ,以上 4种花粉差异大。角茴香花粉粒近球形 ,具合沟 ;延胡索花粉粒长球形 ,表面纹饰较光滑 ;白屈菜花粉粒长球形或近球形 ;秃疮花花粉粒近球形。角茴香花粉表面纹饰为刺状纹和细网状纹的复合纹 ,白屈菜花粉表面纹饰为细网状纹和颗粒状纹的复合纹 ,秃疮花花粉表面纹饰为细颗粒状纹。延胡索、白屈菜、秃疮花花粉粒的萌发沟均为三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罂粟科 角茴香 白屈菜 延胡索 秃疮花 花粉形态
下载PDF
甘肃绿绒蒿属(罂粟科)一新变种—光果红花绿绒蒿 被引量:3
6
作者 陆毛珍 廉永善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9,共2页
发表了甘肃绿绒蒿属一新变种,即光果红花绿绒蒿(Meconopsis puniceaMaxim.var.gla-braM.Z.Lu etY.Sh.Lian)。
关键词 绿绒蒿属 光果红花绿绒蒿 罂粟科 新变种 甘肃 中国
下载PDF
《河南植物志》罂粟科增补与订正 被引量:2
7
作者 朱长山 张云霞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71-173,共3页
增补报道了《河南植物志》中未记录的河南产罂粟科植物7种,订正了一些分类群的学名.
关键词 罂粟科 分类群增补 学名订正 河南省
下载PDF
罂粟科植物的分类、进化与分布 被引量:14
8
作者 庄璇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1993年第2期137-148,共12页
罂粟科有38属约700种,作者通过对科内各属的研究,根据其主要器官(雌蕊、雄蕊,花被、果和种子)的进化趋势,重新排列科内的分类系统,在3个亚科下,包括8个亚族。在此基础上,讨论各属可能的演化关系,分析它们的分布规律,最后探讨本科的起源。
关键词 罂粟科 分类 进化 分布 起源
下载PDF
罂粟科绿绒蒿属三新种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文采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共6页
该文描述了罂粟科绿绒蒿属三新种。(1)自四川西北部发现的二新种:肋蕊绿绒蒿,此种可能与拉萨绿绒蒿近缘,区别特征为此种叶片较狭,全缘,子房具4条纵肋;狭瓣绿绒蒿,此种可能与川西绿绒蒿近缘,区别特征为此种叶片较小,无毛,花瓣呈条状倒披... 该文描述了罂粟科绿绒蒿属三新种。(1)自四川西北部发现的二新种:肋蕊绿绒蒿,此种可能与拉萨绿绒蒿近缘,区别特征为此种叶片较狭,全缘,子房具4条纵肋;狭瓣绿绒蒿,此种可能与川西绿绒蒿近缘,区别特征为此种叶片较小,无毛,花瓣呈条状倒披针形。(2)自青海南部发现的一新种:短丝绿绒蒿,此种可能隶属于琴叶绿绒蒿亚属、滇西绿绒蒿组、滇西绿绒蒿系,与此系其他种的区别在于此种的披针状条形花瓣和较少、较短的雄蕊(花丝长1~5 mm)以及无花柱的雌蕊和被具短毛的硬毛子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罂粟科 绿绒蒿属 新种 四川 青海
下载PDF
罂粟科白屈菜族的化学成分及植物化学分类依据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10
作者 黄松 杜方麓 《湖南中医药导报》 2002年第10期582-584,共3页
作者对白屈菜族植物的化学成分及植物化学分类进行了综述 ,并对其开发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罂粟科 白屈菜族 化学成分 植物化学分类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罂粟科植物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被引量:19
11
作者 石慧珍 刘明霞 +3 位作者 许静 刘坤 史小明 杜国祯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880-1884,共5页
对9种罂粟科植物种子在5个温度(5℃、10℃、15℃、20℃、25℃)下的萌发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采自低海拔的小果博落回、秃疮花和白屈菜在15~25℃的萌发率高于5~10℃;采自高海拔的全缘叶绿绒蒿和多刺绿绒蒿达到最大萌发率... 对9种罂粟科植物种子在5个温度(5℃、10℃、15℃、20℃、25℃)下的萌发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采自低海拔的小果博落回、秃疮花和白屈菜在15~25℃的萌发率高于5~10℃;采自高海拔的全缘叶绿绒蒿和多刺绿绒蒿达到最大萌发率的温度分别为5℃和10℃;而采自高海拔的红花绿绒蒿和五脉绿绒蒿只有通过5℃冷处理后才能萌发,表明种子的最佳萌发温度与采集地海拔相关.(2)萌发速率随温度升高增大,秃疮花和苣叶秃疮花在25℃萌发速率最大,其余种25℃的萌发速率略小于20℃的萌发速率.(3)萌发时滞表现出随温度升高而缩短的趋势,秃疮花、白屈菜和苣叶秃疮花在25℃萌发时滞最短,其余种25℃萌发时滞又长于20℃萌发时滞.(4)一年生植物多刺绿绒蒿在所有温度下的萌发率和萌发速率均最高,而萌发时滞最短,这可能是一年生植物适应特殊环境的一种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萌发 罂粟科植物 萌发率 萌发速率 高寒草甸
下载PDF
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罂粟科一新记录种——巫溪紫堇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其梅 邓灵福 张中信 《河南科学》 2013年第5期594-594,共1页
报道了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罂粟科(Papaveraceae)的一新记录种——巫溪紫堇(Corydalis bulbillifera C.Y.Wu).
关键词 巫溪紫堇 紫堇属 罂粟科 新纪录 神农架
下载PDF
罂粟科植物自交不亲和反应中信号转导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珠琴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2010年第2期172-176,共5页
自交不亲和性是植物特异性地识别并拒绝自花或亲缘关系很近的花粉的一种遗传机制,该特异性受S基因座控制.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总结了罂粟科植物自交不亲和反应过程中信号转导的研究进展,将参与其信号级联反应的信号分子分为与S-位点连锁... 自交不亲和性是植物特异性地识别并拒绝自花或亲缘关系很近的花粉的一种遗传机制,该特异性受S基因座控制.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总结了罂粟科植物自交不亲和反应过程中信号转导的研究进展,将参与其信号级联反应的信号分子分为与S-位点连锁(包括花柱S-蛋白和花粉S-受体)和不连锁的信号分子(Ca2+、p26、p68、MAPK、细胞骨架以及PCD),并综述了各个信号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交不亲和性 信号转导 配子体型 罂粟科植物
下载PDF
罂粟科植物罂粟、延胡索和岩黄连镇痛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4
作者 薛楚 刘思雪 黄芳 《药学研究》 CAS 2019年第5期290-294,共5页
疼痛是人类的第五大生命体征,既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同时也是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预警。尽管阿片类药物具有显著的不良反应及成瘾性,但目前该类药物仍是治疗严重急慢性疼痛的主要治疗药物。本文整理了具有镇痛功效的罂粟科植物罂粟、... 疼痛是人类的第五大生命体征,既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同时也是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预警。尽管阿片类药物具有显著的不良反应及成瘾性,但目前该类药物仍是治疗严重急慢性疼痛的主要治疗药物。本文整理了具有镇痛功效的罂粟科植物罂粟、延胡索和岩黄连,从古籍记载、主要活性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研究几个方面对其进行综述,以期更科学地发掘具有镇痛强、成瘾性低、毒副作用小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罂粟科 罂粟 延胡索 岩黄连
下载PDF
罂粟科植物防御素的预测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15
作者 李骞 许琪瑶 +3 位作者 宋南 龙可人 张学文 陈金军 《作物研究》 2014年第6期653-660,共8页
在对博落回防御素研究的基础上,于NCBI数据库中系统搜索罂粟科所有已登录的EST序列文库,推测出31条新颖的罂粟科植物防御素。分析了这些防御素的相对分子质量、p I值、净电荷、疏水性平均值、蛋白结合能力、信号肽、亚细胞定位及其三级... 在对博落回防御素研究的基础上,于NCBI数据库中系统搜索罂粟科所有已登录的EST序列文库,推测出31条新颖的罂粟科植物防御素。分析了这些防御素的相对分子质量、p I值、净电荷、疏水性平均值、蛋白结合能力、信号肽、亚细胞定位及其三级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罂粟科 防御素 生物信息学分析
下载PDF
青藏高原甘南地区罂粟科藏药植物资源调查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彪 董刚 巩红冬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66-70,共5页
为了弄清楚青藏高原甘南地区罂粟科藏药植物资源的区系及药用价值,采用实地访查、查阅资料和采集标本等相结合的举措,分析了青藏高原甘南地区罂粟科藏药植物药用价值.结果表明,青藏高原甘南地区罂粟科藏药植物共有7属25种,其生活型主要... 为了弄清楚青藏高原甘南地区罂粟科藏药植物资源的区系及药用价值,采用实地访查、查阅资料和采集标本等相结合的举措,分析了青藏高原甘南地区罂粟科藏药植物药用价值.结果表明,青藏高原甘南地区罂粟科藏药植物共有7属25种,其生活型主要为多年生草本,分布型较多为温带性质.为综合利用该科藏药提供可靠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罂粟科 藏药植物 植物区系 药用价值
下载PDF
基于rcbL、matK序列探究罂粟科系统发育关系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文明 马应龙 +2 位作者 王洁琛 谢惠春 马永贵 《青海科技》 2019年第2期30-36,共7页
为了探究罂粟科的系统发育关系,本文测定了绿绒蒿属3个种的matK和rbcL的叶绿体片段,同时结合了GeneBank中14属31种和14属28种的相关序列,利用MEGA6.0以邻接法(NJ法)和最大似然法(ML法)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1)在所有样本中,2个... 为了探究罂粟科的系统发育关系,本文测定了绿绒蒿属3个种的matK和rbcL的叶绿体片段,同时结合了GeneBank中14属31种和14属28种的相关序列,利用MEGA6.0以邻接法(NJ法)和最大似然法(ML法)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1)在所有样本中,2个叶绿体片段matK和rbcL在红花绿绒蒿、多刺绿绒蒿和久治绿绒蒿中的长度分别为700bp左右、900bp左右。(2)叶绿体片段构建的MP和Bayes系统树基本一致,大致分为2大支,第一分支由角茴香属、荷包牡丹属、荷包藤属、烟堇属、紫堇属和紫金龙属构成;第二分支由绿绒蒿属、罂粟属、蓟罂粟属、博落回属、白屈菜属、荷青花属、秃疮花属和海罂粟属构成。久治绿绒蒿和多刺绿绒蒿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罂粟科 绿绒蒿属 MATK RBCL 系统发育
下载PDF
藏族医学药用罂粟科药材品种基原与标准整理
18
作者 杜小浪 曹岚 +2 位作者 慕泽泾 高燕萍 钟国跃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2年第7期1187-1195,共9页
通过查阅藏族医药文献与相关标准,结合实地调查结果,对藏族医学(以下简称藏医学)药用的罂粟科植物的药材品种、基原及质量标准状况进行系统整理,为藏医学药用罂粟科植物的资源合理利用、品种整理及质量标准制定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藏医... 通过查阅藏族医药文献与相关标准,结合实地调查结果,对藏族医学(以下简称藏医学)药用的罂粟科植物的药材品种、基原及质量标准状况进行系统整理,为藏医学药用罂粟科植物的资源合理利用、品种整理及质量标准制定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藏医学药用的罂粟科植物有6属约144种(含种下等级),主要为高原分布的种类,其中有17种为我国特有种,以紫堇属(97种7变种1亚种)和绿绒蒿属(27种1变种)的种类最多;约涉及20个药材品种,其中有关标准中收载有12个,涉及基原植物30种(含变种),部分药材的基原存在与其他科属植物交叉的情况。藏医学药用罂粟科植物药材多数为藏药特色品种,具有重要的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多数药材品种存在“名称-基原”不规范、不同地区习用的基原种类差异较大、质量标准缺失或不完善的问题,有待结合现代药学研究开展其品种整理、质量标准制定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药 罂粟科 药用植物 品种 基原 标准
下载PDF
重庆罂粟科植物新记录种——鄂西黄堇 被引量:9
19
作者 陈锋 石学斌 +3 位作者 胡林 郑昌兵 杨志明 晏成文 《福建林业科技》 2021年第2期76-78,共3页
2020年8月,在重庆阴条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维管植物多样性调查时发现了重庆罂粟科植物新记录种--鄂西黄堇(Corydalis shennonginsis H.Chuang),并描述该新记录种的形态特征和生境分布,凭证标本保存于重庆自然博物馆植物标本室(CQNM)。
关键词 鄂西黄堇 罂粟科 新记录 重庆市
下载PDF
豫西地区十字花科与罂粟科野生花卉资源种类记述
20
作者 吴红杰 高九思 孟昭伟 《园艺与种苗》 CAS 2014年第10期12-16,共5页
2011—2013年历时3年对豫西地区野生花卉资源进行了全面调查,基本探清了该地野生花卉的分布种类。就十字花科与罂粟科10种野生花卉的分类地位、植物学特征、生态学习性、利用途径进行了简要记述,以期对野生花卉的驯化利用提供借鉴作用。
关键词 豫西地区 十字花科 罂粟科 野生花卉 植物学特征 生态学习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