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国务院与罗斯福政府国际托管制度构想的蜕变(1941-1945)——兼论战后国际秩序构建中的美国主义 |
张愿
|
《边界与海洋研究》
CSSCI
|
2024 |
0 |
|
2
|
从国际政治学看“美国主义”的实质 |
姜赞东
|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
2006 |
1
|
|
3
|
“共产主义是20世纪的美国主义”辨析 |
丁金光
|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0 |
|
4
|
论《变形金刚2》的反恐怖袭击和大美国主义主题 |
程传荣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5
|
葛兰西论福特主义和美国主义 |
殷旭辉
|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3 |
0 |
|
6
|
天职意识下爱国主义的殉道者——对《间谍》中哈维·柏齐维形象的美国主义解读 |
王延彬
韦英
|
《海外文摘》
|
2017 |
0 |
|
7
|
为什么美国不是个榜样?(上)走出美国主义之二 |
薛涌
|
《社会学家茶座》
|
2011 |
0 |
|
8
|
为什么美国人素质低?走出美国主义之六 |
薛涌
|
《社会学家茶座》
|
2012 |
0 |
|
9
|
共识性管理:企业中的“集体协商”走出美国主义之五 |
薛涌
|
《社会学家茶座》
|
2012 |
0 |
|
10
|
盎格鲁·萨克逊模式VS.菜茵兰模式 走出美国主义之三 |
薛涌
|
《社会学家茶座》
|
2011 |
0 |
|
11
|
为什么美国不是个榜样?(下)——走出美国主义之二 |
薛涌
|
《社会学家茶座》
|
2011 |
0 |
|
12
|
消解中国意识与美国主义——走出美国主义之一 |
薛涌
|
《社会学家茶座》
|
2011 |
0 |
|
13
|
莱茵兰模式的优长之处走出美国主义之四 |
薛涌
|
《社会学家茶座》
|
2012 |
0 |
|
14
|
简述德国魏玛时期的美国主义 |
郑竹雪
|
《艺术科技》
|
2014 |
0 |
|
15
|
女性作家对以柏林为代表的美国主义的批判 |
郑竹雪
|
《新西部(中旬·理论)》
|
2014 |
0 |
|
16
|
美国主义的成本 |
高善文
刘育英
|
《珠江经济》
|
2003 |
0 |
|
17
|
生态批评视域下的美国新现实主义文学研究 |
杨秀丽
|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18
|
近年来美国民粹主义的兴起及其外交影响 |
王联合
|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9
|
当前美国共产主义运动评析——从美国革命共产党人党的成立说起 |
余维海
|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CSSCI
|
2024 |
0 |
|
20
|
强制爱国:“百分之百美国主义”下的德裔移民 |
伍斌
|
《世界历史》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