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柳如是诗词创作的美学风貌及其成因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君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15-118,共4页
柳氏的诗词创作,在总体上流露着浓郁的孤独感与漂泊感,其中又有一股脱尘拔俗的奇气引人注目。其形成原因,无疑与当时江南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当时社会的风气习俗以及柳氏本人的个性、心态、成长环境和生存状态紧密相连。明末江南一带... 柳氏的诗词创作,在总体上流露着浓郁的孤独感与漂泊感,其中又有一股脱尘拔俗的奇气引人注目。其形成原因,无疑与当时江南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当时社会的风气习俗以及柳氏本人的个性、心态、成长环境和生存状态紧密相连。明末江南一带发达的商品经济、活跃的政治气氛、纵情任性的文化思潮等,蕴育了奇女子柳如是,加之狂逸不羁的反世俗个性、高标独蹈的精神气质,最终形成了她独特的诗词美学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如是 诗词 美学风貌
下载PDF
美学风貌与文化差异:中西抒情诗主题探究 被引量:2
2
作者 代迅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53-157,共5页
中西诗歌的概念有很大差异,中国诗歌相当于西方的抒情诗。中国是以儒家为主干的伦理型文化,西方是以基督教为核心的宗教型文化,这对中西诗歌不同美学风貌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的诗歌传统主题始终围绕忠君爱国,西方诗歌中没... 中西诗歌的概念有很大差异,中国诗歌相当于西方的抒情诗。中国是以儒家为主干的伦理型文化,西方是以基督教为核心的宗教型文化,这对中西诗歌不同美学风貌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的诗歌传统主题始终围绕忠君爱国,西方诗歌中没有与中国类似的忠君思想;忧国忧民题材是中国诗歌的重要内容,西方诗则对民生疾苦普遍有所忽视;中国诗歌常常描绘时间已经流逝而尚未建功立业的恐惧,西方诗歌却常常把时间的流逝和爱情、死亡联系在一起。诗歌在中国一直享有崇高地位,在西方则长期遭到拒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抒情诗主题 美学风貌 比较文学 中西方
下载PDF
纳兰性德诗词意象组合方式及其所呈现的美学风貌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晓明 《理论月刊》 2007年第11期113-115,共3页
纳兰性德诗词意象组合方式主要有四种:并列式组合、递进式组合、对比式组合、衬托式组合;意象选择的倾向性主要是以自然意象为主,有着残缺、低回向下的特点,从而表现出哀感顽艳的美学风貌。
关键词 纳兰性德 意象组合 美学风貌
下载PDF
清初两大满族诗人的人生际遇和作品所呈现的美学风貌--纳兰性德与爱新觉罗·岳端之比较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晓明 《理论月刊》 2008年第3期128-131,共4页
纳兰性德与岳端属同时代的诗人,其人生际遇、理想、追求有着相似之处,诗歌中所呈现的美学风貌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纳兰性德诗歌中的凄婉透着缠绵,岳端诗歌中的凄婉透着明丽。
关键词 纳兰性德 岳端 美学风貌
下载PDF
人口较少民族书面文学的美学风貌 被引量:1
5
作者 王锐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4-168,共5页
人口较少民族的文学创作是体现其文化价值观与文化审美观的形象载体和典型参照。概而言之,人口较少民族书面文学的美学风貌表现为富有想象的诗性思维、虔诚浓烈的流寓情结、忧郁悲壮的抒情色调、神秘高贵的神性气质。与美学风貌紧密联系... 人口较少民族的文学创作是体现其文化价值观与文化审美观的形象载体和典型参照。概而言之,人口较少民族书面文学的美学风貌表现为富有想象的诗性思维、虔诚浓烈的流寓情结、忧郁悲壮的抒情色调、神秘高贵的神性气质。与美学风貌紧密联系,人口较少民族书面文学的文类特征、文类关系与叙写模式也具有鲜明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较少民族书面文学 美学风貌 诗性思维 流寓情结 神性气质
下载PDF
中国绘画美学风貌——静观 被引量:2
6
作者 黎小强 《美术大观》 2008年第11期196-197,共2页
  中国美学家也是从探讨宇宙的本源开始他们的美学思考的.中国哲学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万物皆源于道.道者"绳绳不可名,复归于万物,是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老子·十四章>).这个看不见、听不见、摸...   中国美学家也是从探讨宇宙的本源开始他们的美学思考的.中国哲学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万物皆源于道.道者"绳绳不可名,复归于万物,是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老子·十四章>).这个看不见、听不见、摸不着的宇宙本源,人们只有通过"无视无听,抢神以静"(<庄子·有宥>)的静观过程才能观照到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照 对象 艺术 庄禅哲学 美学风貌 宇宙万物 心理时空 画家 美术家 心画 虚静 审美意识 郭熙 石涛
下载PDF
“谐”之风与“铎”之味的交融——试论清代文言小说集《谐铎》的美学风貌 被引量:1
7
作者 叶根华 《蒲松龄研究》 2013年第2期145-157,共13页
沈起凤《谐铎》是《聊斋志异》之后重要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它不仅继承了蒲松龄短篇小说的艺术,更进行了大胆的艺术创新和开拓,在美学风貌上呈现出"谐"之风与"铎"之味完美交融的状态。与明末清初文言小说情理观之转... 沈起凤《谐铎》是《聊斋志异》之后重要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它不仅继承了蒲松龄短篇小说的艺术,更进行了大胆的艺术创新和开拓,在美学风貌上呈现出"谐"之风与"铎"之味完美交融的状态。与明末清初文言小说情理观之转化的背景一致,《谐铎》之"谐"终归是为了表现"铎",寓意劝惩才是其小说创作的终极目的。沈起凤在艺术手段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革新,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起凤 谐铎 情理观 美学风貌
下载PDF
唐代女冠酬寄诗的酬唱情怀——唐代女冠诗美学风貌系列研究之二 被引量:1
8
作者 安建军 《甘肃高师学报》 2003年第3期34-36,共3页
堪称女冠诗人当行之作的酬寄诗 ,既是女冠诗中最具实力的一大品类 ,亦为女冠诗艺术情调中最有魅力的一个声部 ,因此 ,作为中国文学史的组成部分 ,应讨论女冠酬寄诗的酬唱情怀这一美学风貌 ,并对其成因进行阐述。
关键词 唐代 女冠酬寄诗 酬唱情怀 女冠诗 美学风貌 女性文学史 审美趣味
下载PDF
《文心雕龙》比喻式批评话语的美学风貌 被引量:1
9
作者 冯晓玉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26-28,共3页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运用比喻手法进行理论阐说和作品分析,创造了文辞与思理并赡的比喻式批评话语。他以自然、人体、事理等为喻,使原本抽象的文学理论通过具体的意象得以阐明;语言表达尚引经稽古,奇崛秀拔而又不失自然切至;行文结构...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运用比喻手法进行理论阐说和作品分析,创造了文辞与思理并赡的比喻式批评话语。他以自然、人体、事理等为喻,使原本抽象的文学理论通过具体的意象得以阐明;语言表达尚引经稽古,奇崛秀拔而又不失自然切至;行文结构主要有总分、分总、并列和对比四种形式,以增强批评话语的表现力。《文心雕龙》的比喻式批评话语呈现出独特的美学风貌,促进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的多样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比喻 批评 美学风貌
下载PDF
周邦彦“清真体”美学风貌探析
10
作者 杨世宇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58-162,共5页
南宋词人周邦彦的"清真体"以其独特的美学风貌,拓展升华了词的艺术境界,与李清照的"易安体"一道为词的"当行本色"做出了生动阐释,堪称宋词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清真词雅俗共赏,善于抒写创作主体独特的... 南宋词人周邦彦的"清真体"以其独特的美学风貌,拓展升华了词的艺术境界,与李清照的"易安体"一道为词的"当行本色"做出了生动阐释,堪称宋词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清真词雅俗共赏,善于抒写创作主体独特的审美体验和心灵感受,创造性地开辟了"以赋为词"的新天地,拓展了特色鲜明的"柳七郎风味"式的"屯田蹊径",使词体的审美特征和艺术精神得到了多方面创新,为词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是宋词艺术当之无愧的集大成者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邦彦 清真体 美学风貌 以赋为词
下载PDF
感伤:创造社小说的美学风貌
11
作者 陈亚平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8-62,共5页
就美学风貌而言,创造社小说无论是理想的追求、情感表现的内容,还是人物性格的塑造以及艺术想象的方式,都更多地呈现出感伤的特征,而与西方的浪漫艺术有别。感伤是其精神的标志,也是那一时代的情感特征。
关键词 创造社 小说 浪漫 感伤 美学风貌
下载PDF
论嵇康诗文语言的美学风貌
12
作者 皮元珍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83-87,共5页
任何文学作品,就主观因素而言,大致都是“情性所铄,陶染所凝”。所谓“文如其人”,在很大程度上是就语言风格而言的。嵇康作为正始文坛的佼佼者,他为人磊落,为文亦自然。他始终用率真的情感,对抗虚伪与黑暗,用清峻的笔法,展示自由无拘... 任何文学作品,就主观因素而言,大致都是“情性所铄,陶染所凝”。所谓“文如其人”,在很大程度上是就语言风格而言的。嵇康作为正始文坛的佼佼者,他为人磊落,为文亦自然。他始终用率真的情感,对抗虚伪与黑暗,用清峻的笔法,展示自由无拘的人生,从而使得其诗文语言呈现出独特的美学风貌,成为其高洁人格的艺术再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嵇康 诗文语言 美学风貌
下载PDF
唐宋词美学风貌探析
13
作者 杨世宇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5-148,共4页
阴柔之美可以说是词最初的一个鲜明的特征,也是唐宋词"风情独异"的艺术追求。虽说苏辛词的阳刚之作确实让唐宋词放出了别样光彩,但也只不过是词的一种变体或异化现象。无论是深层细腻的内心观照,还是优美纤丽的审美意象,亦或... 阴柔之美可以说是词最初的一个鲜明的特征,也是唐宋词"风情独异"的艺术追求。虽说苏辛词的阳刚之作确实让唐宋词放出了别样光彩,但也只不过是词的一种变体或异化现象。无论是深层细腻的内心观照,还是优美纤丽的审美意象,亦或是"娇女步春"的艺术形式,无不体现了唐宋词重阴柔而轻阳刚,与传统重阳刚、轻阴柔的审美追求大异其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词 美学风貌 风情独异 重柔轻刚
下载PDF
本真的意象与装饰性意象——魏晋南朝诗歌意象美学风貌之比较
14
作者 祝菊贤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3期80-85,共6页
魏晋诗人的审美趣味受玄学影响,以天然、清真、本色为美,诗歌中出现真挚、自然、简约、本真的意象。它的特点是:其一,去缘饰而得简要;其二,以本色为佳,自然为妙。南朝诗人情感世界的世俗化促使许多诗人趋向于创造感性声色动人心... 魏晋诗人的审美趣味受玄学影响,以天然、清真、本色为美,诗歌中出现真挚、自然、简约、本真的意象。它的特点是:其一,去缘饰而得简要;其二,以本色为佳,自然为妙。南朝诗人情感世界的世俗化促使许多诗人趋向于创造感性声色动人心魄的装饰性意象。有的装饰性意象恰切地传达出生命的华美富丽和人对生命感性欢乐的无比留恋;齐梁以后,诗人着意强调外在于审美情感的妍丽、明艳、光色灿烂的语言独立的美和意象耀目眩心的感官愉悦性,意象的感性美程度不同地脱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朝 诗歌意象 美学风貌
下载PDF
多元共生的美学风貌——2017年江苏散文创作综览
15
作者 张宗刚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55-61,共7页
2017年的江苏散文创作风格多元,势头可观。以丁帆、王彬彬、毕飞宇、孙曙、黑陶等为代表的学者散文、小说家散文、诗人散文等不同散文品类的繁荣,诸多散文集和单篇散文的问世,突显本年度江苏散文创作的成就。
关键词 2017年 江苏散文 创作综览 美学风貌
下载PDF
当代情歌歌词的审美原则与美学风貌
16
作者 万志全 《北方音乐》 2017年第5期17-17,36,共2页
当代情歌歌词创作之审美原则主要有“狂热、新奇、真诚、滋味”等,其美学风貌则呈现出“无限柔婉、淋漓尽致、毫不做作、鲜活有趣”等审美特质。
关键词 当代情歌歌词 审美原则 美学风貌
下载PDF
刍议广安冲相寺摩崖石窟造像的美学风貌
17
作者 唐霖 《戏剧之家》 2015年第24期145-145,共1页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广安冲相寺摩崖石窟造像的美学风貌进行了分析。古拙残缺之美、形态生动之美、意象浑融之美是广安冲相寺摩崖石窟造像的主要美学特征,其中既有佛像雕刻的共性之美,也有广安冲相寺石窟造像的个性之美。
关键词 广安冲相寺 摩崖造像 美学风貌
下载PDF
楚辞体美学风貌阐释
18
作者 马悦宁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6期5-6,14,共3页
楚辞体是继《诗经》之后产生在中国南部楚地的一种新诗体。它以其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瑰奇绚丽的文辞、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手法 ,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体式中个性鲜明。
关键词 楚辞 美学风貌 诗体
下载PDF
清新自然 蕴藉秀美——试探纳兰词的美学风貌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国玺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33-136,共4页
纳兰性德足满族成就卓异的词人,他的词给清初词苑平添一支奇葩。在清代“词学中兴”时期,纳兰作为一个满族上层贵族的青年侍卫,在“行付以政事”之外,致力词学理论研究,并写出350多首小令,长调,着意体现自已的词学主张和美学理想。他在... 纳兰性德足满族成就卓异的词人,他的词给清初词苑平添一支奇葩。在清代“词学中兴”时期,纳兰作为一个满族上层贵族的青年侍卫,在“行付以政事”之外,致力词学理论研究,并写出350多首小令,长调,着意体现自已的词学主张和美学理想。他在继承我国古典诗歌和词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另辟蹊径去实践自己的美学追求,是清初接踵于朱彝尊、陈维崧之后,有所创新而独树一帜的词人。这使他的词风别具一格,在清代词坛上产生了巨大影响。他的词都是写得很美的,“如名葩荚锦”。这里,仅就纳兰词的美学风貌,谈点个人的浅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族 纳兰词 贵族 美学风貌 政事 统治阶级 纳兰性德 词学主张 清新自然 古典诗歌
下载PDF
谈有中国美学风貌的文学作品对学生的培养作用——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之《故都的秋》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童燕 罗小梅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17年第6期18-20,共3页
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具有中国美学风貌的文学作品,这些优秀的作品在培育学生的感性思维、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等方面起到了突出作用·本文将从培养学生整体感受力和艺术感悟力方面,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深层理解方面做出阐释... 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具有中国美学风貌的文学作品,这些优秀的作品在培育学生的感性思维、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等方面起到了突出作用·本文将从培养学生整体感受力和艺术感悟力方面,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深层理解方面做出阐释,以期真正达到让学生了解中国的美学思想和美学传统,达到提高他们的艺术欣赏能力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学风貌 整体感受能力 艺术感悟力 中国传统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